中职学校排球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2022-04-30

中职学校受生源基础水平、学习动机、兴趣特性、学校授课模式等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比普通学校存在更多的难度,备受社会关注,甚至社会对中职生留下不良的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德育工作与普通高中一样,都是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教育工程,不同的是中职学校需要更长时间的活动实践和感情投入才体现其德育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中职学校排球职业技能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职学校排球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1:

论在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受生源基础水平、学习动机、兴趣特性、学校授课模式等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比普通学校存在更多的难度,备受社会关注,甚至社会对中职生留下不良的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德育工作与普通高中一样,都是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教育工程,不同的是中职学校需要更长时间的活动实践和感情投入才体现其德育效果。现时中职学校的德育实践往往存在短暂性、临时性行为,如唯文件是从,照办照做;缺乏明确的德育目标,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等现象,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笔者认为,从德育本质出发结合中职学校特点确立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建立系统的德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接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以来,重新审视德育的涵义,在对德育本质深层认识中,尝试在学校开展“融和德育”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融和德育”的产生背景;二是“融和德育”的系统内容,包括涵义、建立目标、措施方法等;三是在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的现实效应。

一、“融和德育”的产生背景

(一)从学校特色思考德育目标

每所学校都有创造学校办学特色的目标意愿,联合职校亦一样,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打造学校德育、体艺特色的目标方向。笔者接手德育工作以后,“德育特色”如何打造、“德育特色”从何处来是摆在当前的难题,必须深入思考,考虑因素有二:一是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打造德育特色;二是必须结合德育的本质来打造德育特色。在深层次的思考过程中,著名的德育专家李季教授的“双榕教育”,对自己是醍醐灌顶,联合职校的德育特色可以从联合的历史、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校名“联合”来打造——“联”就是联结,“合”就是融合,联结融合就是现时联合职校最大的特點。

现时的联合职校是台山原三所小规模的中专合并而成,现基于规模发展需要与广东省旅游学校、江门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故生源以台山市为主、部分来自广东省各地区,学生以住宿生、女学生为主流。同时,联合校园内是“一园两校”的布局,即同在联合校园内存在台山联合职校和台山排球运动学校,由于学校历史、办学模式、生源地、两校并存等问题,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等,学生专业学习不一、方言不一、生活习惯不一、处事方式亦不一,在学习、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总存在,所以师生在校园内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接纳、相互联结,和谐共处是十分需要的,也是校方迫需引导学生走的人文教育方向,所以“融和德育”理念的提出,有着现实的依据和可行性需要。

(二)从德育本质思考德育目标

德育特色目标的构建必须紧扣德育的本质,离开“德育”这个真正本质,“德育特色”只是空话。何谓德育?何谓德育本质?笔者查阅了资料,“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职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从德育的概念看德育的本质,德育的“德”,我们更多的是理解为道德。结合道德的特点,德育应该是能使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协调社会关系的活动,“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德育的本质是通过培养个体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实现个体和社会和谐发展,此乃是德育的本质、目的。通过培养未来社会成员具备社会化知识,从而使之今后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乃是德育的使命。在中职学校实行“融和德育”就是希望中职生能够在校内融合、和谐,容纳专业知识、容纳他人、接纳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创业意识,早日融入和适应社会,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融合和谐的德育目标定位在对德育本质研究上,它的定位与结合学校现实情况所思考定位的德育目标不谋而合。

二、“融和德育”的系统内容

(一)“融和德育”的涵义

“融和德育”是对学生贯彻“相融、和谐”的教育,培养学生“相融、和谐、宽容、仁爱”的人生理念,在校内能够与老师、员工、同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在校外能享受大自然的和谐、融入社会、与社会同步、统一、协调,在为人处世中学会忍让、宽容,以此提升个人修养,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融和德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目标,是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感和精神文化。

(二)“融和德育”的目标

建立融和校园是“融和德育”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的目标。融和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目标包括:

1.学校和谐、民主、公平、有序,充分尊重教职员工意见,教师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成长机会,联结力量、共同融合构建职业教育实体。

2.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每生享受教育的公平;有坚定理想信念、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谦和、宽容礼让,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魅力;具备社会性素质,与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具备融入社会的一技之长。

3.师生和睦、相互关爱,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同伴,学生关爱老师、尊重老师劳动,教师乐其教,学生乐其学。

4.师生与大自然、社会和人能和谐相处,内心平和、坦荡,为人处事不浮夸,踏实。

(三)“融和德育”实施措施

1.创设“融和德育”环境。中职学校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学校文化环境、企业文化环境,其中校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构建融和德育理念系统,创建“融和”校园文化,用中国“和”文化来打造校园环境,用“和”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和滋养学生的“相融、和谐、宽容、仁爱”人生理念,突出“仁义礼恕”的育人品位和育人功能。通过校园环境、教学实训场室、宣传橱窗、墙壁走廊、合作企业等阵地,全面贯彻“相融、和谐”的育人理念。

2.施行“融和德育”管理。以“具备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谦卑、宽容礼让,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全面施行融和管理,包括:传输教师“润物无声”“融人亦融己”教育理念;从养成教育抓起,培养学生“融化、和合”处世理念;树立实践德育理念,创造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提高学生自律能力;注重激励评价机制,校园传输正能量。

3.培训“融和德育”队伍。建立融和课题研究团队,实行激励制度,保障教师思想、素质、科研水平发展,为德育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支撑;培育教师融和心态,施行微笑、包容管理,引导教师自信乐观、接纳宽容的心态;加强德育团队业务培训,如班主任专题培训、班主任业务培训、德育观摩活动、研讨会等,提升班主任德育研究水平,促进班主任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提升;构建融和德育网络,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参与育德过程,人人育德、时时育德、处处育德。

4.创建“融和德育”基地。打造校园大融环境,以“和”的环境滋养师生“相融、相爱、相长”的博大胸怀;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凸显融和班级个性风采;利用有力的家庭德育园地,突出“家和万事兴”和谐氛围;落实社会实践基地,体验“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正能量。

5.开展“融和德育”活动。传承融和德育理念,利用开学学前教育会对新生进行“相融、和谐、宽容、仁爱”理念传输,开启“融和教育”的感知阶段;传达融和德育理念,通过校园主题活动、纪念日专题活动让学生体验校园的融和氛围,进入“融和德育”的感触阶段;感悟融和德育理念,通过举报各类竞赛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技能相融、相统所带来的收获与喜悦,迈进“融和德育”的知行合一阶段;践行融和德育理念,通过学校评选融和人物,包括教师、班主任、学生个人,让师生践行融和精神,做一个相融、和谐之人。

三、在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的现实效应

创新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探索“融和德育”德育管理新模式,打造“融和德育”特色学校,具体表现在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改革、 德育途径改革、德育考核办法改革等。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能够产生四大现实效应:

(一)从德育本质确定德育目标,形成系统、连贯的德育内容

依据“培养学生社会性素质”的德育本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融和德育”以培养学生宽容、忍让、协调、合作等社会性品质,以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高三顶岗实习和将来社会就业需要。我校建立了“融和德育”系列内容,包括生命教育、礼仪教育、公民素质教育、自我生存能力教育、职业道德与法规教育、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进行“融”的系列教育,包括融校园、融集体、融专业、融师长、融校友、融自然、融社会等,重点培养学生礼让谦卑、守纪诚信、创优创誉、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社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生态教育、环保意识等。

(二)德育目标能渗透到学校各层面

学校实行“融和德育”以来,把“融和德育”意识宣传到学校各层面,把融合和谐意识深入人心,并以此来处理好各层面的关系,包括学校校级领导与中层、行政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在校园每地、每人、每点都能够体现出礼让、包容、和谐的统一意识。当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与环境不一致时、不协调时,内心感觉到羞愧、自责,师生能够从内心感知个人行为的不当,从而促进个人行为改进,促进内心提炼,形成良好个人品质。

(三)德育目标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工作

“融和德育”贯彻于学校工作计划,纵向贯穿于每月的主题系列活动,分散落实到学生三年的专业学习与生活,横向穿轴于学校各部门工作,如学生处的學前教育、校章校规贯彻、社团活动、“三个文明”考核评比、三个“融和”评比等;班级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打火锅、包饺子、春游活动、烧烤活动,都体现了班级融和、融洽的一面;教务处的融和课堂教学、考试考纪的统一、技能比赛团结合作等;总务处的食堂管理、公物爱护、节约水电等个人行为表现出与集体的相一致等。现时,一声声“老师好”成为联合职校校园最美的话语,学生礼仪礼貌程度高,精神面貌好,校园洁净清新,讲究节约反对浪费,学生违反犯罪率为零。

(四)德育目标能从外至内感染学生,得到学生认同,养成持久的品质

实施“融和德育”管理模式,学校德育工作不再停留在对学生的说教方面,也不停留在应对上级文件、常喊口号方面,学校领导到教师、班主任到学生能够从内心感知融和的意义,“融和”对个体的修养价值,用内心感知去体现行为实践,用行为去感染学生;学生在由外至内的教育环境中不断受到濡染,认同融合、宽容、和谐、统一、协调的价值所在,从而形成个人良好品质。在学校学生服务中心、义工队、艺术社团、手工社团等社团中不断涌出自愿、踊跃的联合学子身影,学生在校内外的活动中感受到奉献、付出的正能量,以一种无私、诚恳、忍让、快乐的精神服务于师生及社会大众。

四、结语

我们知道,在古代儒家思想宣扬“德治”和“礼治”,现阶段社会推行法治精神,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如果一国公民的法制精神由外制都到内心,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心治”,这与当今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同的,我们主张由人心来约制个人行为,“礼治”“德治”“心治”均体现了个体行为活动与社会和谐的统一,这是坚不可摧的效果,大到治理国家、小到管理学校,我们都可以用人们内心信念来鞭策自己行为,以达到班级和谐、学校和谐、国家和谐、社会和谐的目的。“融和德育”就是希望在中职学校浮躁的学生中形成宁静、宽容、礼让、仁爱的文化,使师生在培养融和精神中达到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用此品质影响其一生、受用一生。

责任编辑朱守锂

作者:朱素娟

中职学校排球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2:

论在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的探索与研究

中职学校受生源基础水平、学习动机、兴趣特性、学校授课模式等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比普通学校存在更多的难度,备受社会关注,甚至社会对中职生留下不良的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中职德育工作与普通高中一样,都是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教育工程,不同的是中职学校需要更长时间的活动实践和感情投入才体现其德育效果。现时中职学校的德育实践往往存在短暂性、临时性行为,如唯文件是从,照办照做;缺乏明确的德育目标,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等现象,学校德育实效性不强。笔者认为,从德育本质出发结合中职学校特点确立中职学校德育目标,建立系统的德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笔者接手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以来,重新审视德育的涵义,在对德育本质深层认识中,尝试在学校开展“融和德育”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融和德育”的产生背景;二是“融和德育”的系统内容,包括涵义、建立目标、措施方法等;三是在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的现实效应。

一、“融和德育”的产生背景

(一)从学校特色思考德育目标

每所学校都有创造学校办学特色的目标意愿,联合职校亦一样,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打造学校德育、体艺特色的目标方向。笔者接手德育工作以后,“德育特色”如何打造、“德育特色”从何处来是摆在当前的难题,必须深入思考,考虑因素有二:一是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打造德育特色;二是必须结合德育的本质来打造德育特色。在深层次的思考过程中,著名的德育专家李季教授的“双榕教育”,对自己是醍醐灌顶,联合职校的德育特色可以从联合的历史、现实情况出发,结合校名“联合”来打造——“联”就是联结,“合”就是融合,联结融合就是现时联合职校最大的特点。

现时的联合职校是台山原三所小规模的中专合并而成,现基于规模发展需要与广东省旅游学校、江门幼儿师范学校联合办学,故生源以台山市为主、部分来自广东省各地区,学生以住宿生、女学生为主流。同时,联合校园内是“一园两校”的布局,即同在联合校园内存在台山联合职校和台山排球运动学校,由于学校历史、办学模式、生源地、两校并存等问题,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方法等,学生专业学习不一、方言不一、生活习惯不一、处事方式亦不一,在学习、生活中的摩擦和矛盾总存在,所以师生在校园内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接纳、相互联结,和谐共处是十分需要的,也是校方迫需引导学生走的人文教育方向,所以“融和德育”理念的提出,有着现实的依据和可行性需要。

(二)从德育本质思考德育目标

德育特色目标的构建必须紧扣德育的本质,离开“德育”这个真正本质,“德育特色”只是空话。何谓德育?何谓德育本质?笔者查阅了资料,“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职学校德育大纲》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从德育的概念看德育的本质,德育的“德”,我们更多的是理解为道德。结合道德的特点,德育应该是能使人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可以协调社会关系的活动,“德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所以,德育的本质是通过培养个体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实现个体和社会和谐发展,此乃是德育的本质、目的。通过培养未来社会成员具备社会化知识,从而使之今后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乃是德育的使命。在中职学校实行“融和德育”就是希望中职生能够在校内融合、和谐,容纳专业知识、容纳他人、接纳职业道德教育和培养创业意识,早日融入和适应社会,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融合和谐的德育目标定位在对德育本质研究上,它的定位与结合学校现实情况所思考定位的德育目标不谋而合。

二、“融和德育”的系统内容

(一)“融和德育”的涵义

“融和德育”是对学生贯彻“相融、和谐”的教育,培养学生“相融、和谐、宽容、仁爱”的人生理念,在校内能够与老师、员工、同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在校外能享受大自然的和谐、融入社会、与社会同步、统一、协调,在为人处世中学会忍让、宽容,以此提升个人修养,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及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融和德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目标,是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感和精神文化。

(二)“融和德育”的目标

建立融和校园是“融和德育”管理模式最终实现的目标。融和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模式,目标包括:

1.学校和谐、民主、公平、有序,充分尊重教职员工意见,教师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成长机会,联结力量、共同融合构建职业教育实体。

2.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每生享受教育的公平;有坚定理想信念、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谦和、宽容礼让,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魅力;具备社会性素质,与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具备融入社会的一技之长。

3.师生和睦、相互关爱,教师关爱学生、关爱同伴,学生关爱老师、尊重老师劳动,教师乐其教,学生乐其学。

4.师生与大自然、社会和人能和谐相处,内心平和、坦荡,为人处事不浮夸,踏实。

(三)“融和德育”实施措施

1.创设“融和德育”环境。中职学校创设优良的育人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包括学校文化环境、企业文化环境,其中校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构建融和德育理念系统,创建“融和”校园文化,用中国“和”文化来打造校园环境,用“和”的校园环境来熏陶和滋养学生的“相融、和谐、宽容、仁爱”人生理念,突出“仁义礼恕”的育人品位和育人功能。通过校园环境、教学实训场室、宣传橱窗、墙壁走廊、合作企业等阵地,全面贯彻“相融、和谐”的育人理念。

2.施行“融和德育”管理。以“具备奉献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谦卑、宽容礼让,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目标,全面施行融和管理,包括:传输教师“润物无声”“融人亦融己”教育理念;从养成教育抓起,培养学生“融化、和合”处世理念;树立实践德育理念,创造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控制,提高学生自律能力;注重激励评价机制,校园传输正能量。

3.培训“融和德育”队伍。建立融和课题研究团队,实行激励制度,保障教师思想、素质、科研水平发展,为德育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支撑;培育教师融和心态,施行微笑、包容管理,引导教师自信乐观、接纳宽容的心态;加强德育团队业务培训,如班主任专题培训、班主任业务培训、德育观摩活动、研讨会等,提升班主任德育研究水平,促进班主任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提升;构建融和德育网络,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社区参与育德过程,人人育德、时时育德、处处育德。

4.创建“融和德育”基地。打造校园大融环境,以“和”的环境滋养师生“相融、相爱、相长”的博大胸怀;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凸显融和班级个性风采;利用有力的家庭德育园地,突出“家和万事兴”和谐氛围;落实社会实践基地,体验“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正能量。

5.开展“融和德育”活动。传承融和德育理念,利用开学学前教育会对新生进行“相融、和谐、宽容、仁爱”理念传输,开启“融和教育”的感知阶段;传达融和德育理念,通过校园主题活动、纪念日专题活动让学生体验校园的融和氛围,进入“融和德育”的感触阶段;感悟融和德育理念,通过举报各类竞赛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技能相融、相统所带来的收获与喜悦,迈进“融和德育”的知行合一阶段;践行融和德育理念,通过学校评选融和人物,包括教师、班主任、学生个人,让师生践行融和精神,做一个相融、和谐之人。

三、在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的现实效应

创新中职学校德育管理模式,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素养,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探索“融和德育”德育管理新模式,打造“融和德育”特色学校,具体表现在德育观念改革、德育内容改革、 德育途径改革、德育考核办法改革等。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实施“融和德育”能够产生四大现实效应:

(一)从德育本质确定德育目标,形成系统、连贯的德育内容

依据“培养学生社会性素质”的德育本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青少年的成长规律,“融和德育”以培养学生宽容、忍让、协调、合作等社会性品质,以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高三顶岗实习和将来社会就业需要。我校建立了“融和德育”系列内容,包括生命教育、礼仪教育、公民素质教育、自我生存能力教育、职业道德与法规教育、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进行“融”的系列教育,包括融校园、融集体、融专业、融师长、融校友、融自然、融社会等,重点培养学生礼让谦卑、守纪诚信、创优创誉、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社会能力、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生态教育、环保意识等。

(二)德育目标能渗透到学校各层面

学校实行“融和德育”以来,把“融和德育”意识宣传到学校各层面,把融合和谐意识深入人心,并以此来处理好各层面的关系,包括学校校级领导与中层、行政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班主任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在校园每地、每人、每点都能够体现出礼让、包容、和谐的统一意识。当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与环境不一致时、不协调时,内心感觉到羞愧、自责,师生能够从内心感知个人行为的不当,从而促进个人行为改进,促进内心提炼,形成良好个人品质。

(三)德育目标落实到学校的具体工作

“融和德育”贯彻于学校工作计划,纵向贯穿于每月的主题系列活动,分散落实到学生三年的专业学习与生活,横向穿轴于学校各部门工作,如学生处的学前教育、校章校规贯彻、社团活动、“三个文明”考核评比、三个“融和”评比等;班

作者:朱素娟

中职学校排球职业技能教学论文 篇3:

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探析

传统的中职体育教学更重视专业技能训练,或过于看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虽然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想要真正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必须具备团队意识、团队精神。不过目前来看中职体育教学缺少团队意识培养,这也导致学生不懂得分工协作,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打单独斗,但是纵观现代社会企业,均倡导协调配合、团队合作,如果学生不具备团队意识,自然很难融入工作群体。因此中职学生团队意识并不乐观,甚至成为很多学生最大的缺陷,因此体育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力求培养学生的团队观。

1 中职体育教学现状

1.1 对体育教学不够重视

对于教育来说基础知识学习自然为主要目标,职业教育虽然不是以文化课程为主,不过更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这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所以体育课程在中职教育同样没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度,甚至可以说体育很少被中职教育重视。目前来看职业教育突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道德培养,虽然和普通教育属于两种类型,但是体育课程却存在相同的地位,不仅忽略了体育课程安排,甚至存在占用体育课堂的现象。另外其他主要课程往往占用最好的资源条件,而体育课程教师身兼数职,并非专业的体育运动领域专家,因此教学过程中流于表面形式,由此可见中职院校对于体育课程的态度。

1.2 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从中职教育发展历程就能看出,体育缺少相应的重视程度,逐渐成为职业教育中的缺陷,并且导致体育教学模式单一、内容单调,根本无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另外以往中职体育教学,大多由教师掌控课堂主体地位,在教学内容上十分繁杂,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内容,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中职体育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没能形成互动交流,最终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抵触情绪,由此可见想要解决中职体育教学问题,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非常关键,必须重视体育课程对学生的影响力。

2 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意识的影响因素

2.1 学校因素

从中职教育诞生以来就将目标设定为技术培养、技能培训,大部分中职学校都会将精力投入在專业技能教育,除此之外为基础文化课程,而体育课程并没有得到重视,目前来看这已经是中职教育的普遍现象。无论中职学校领导还是教师,都认为中职教育应该将重心放在技能培养上,所以学生的身体健康教育可有可无,最终导致体育教学流于形式没能落到实处。另外中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大多采用理论灌输,或者在课堂上结合简单的体育运动,并不理会学生是否感兴趣,也不注重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现阶段中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投入越来越少,所以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存在基础设施不足、场地不足等现象,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体育教学需求,并且在体育课程实践规划上不够科学,课程安排较为随意,因此学生很难形成团队意识。

2.2 教师因素

对于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来说,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存在密切关联,不过中职体育教学作为弱项,不仅本身的教学体系落后,教师本身的专业能力也存在问题。从实践教学中来看很多教师为其他专业兼职,并不是真正的体育领域专家,所以教学过程中应付了事。难以对学生进行良好培养,团队意识培养目标无法贯彻落实。另外中职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对于体育教师的要求不高,并且长期不引进新鲜血液,因此体育教学逐渐成为缺陷,而师资力量的不足,无法让学生具备团队意识。

2.3 学生因素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由于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不仅面临大量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同时还会为即将踏入竞争激烈的岗位环境而困惑,加上自身心智思想发展并未成熟,所以对于体育课程并不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抵触团队合作,这也影响到中职学生未来发展。现代中职学生大多缺乏体育锻炼意识,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少之又少,所以对体育课本身没有太多兴趣,最终导致中职体育教学长期被弱化,加上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自然难以形成团队意识。除此之外教学过程中以单人运动项目为主,学生在运动中无法感受到团队的重要作用,并且部分学生不善于交际,很难融入到同龄学生集体,这也对团队合作造成阻碍。

3 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策略

3.1 开展团队体育竞技活动,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当前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团队意识要求越来越高,从很多企业的招聘条件就能看出,更愿意吸纳具备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的优秀人才,因此可以通过中职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形成集体荣誉感,能够为团队做出更多贡献。体育属于竞技性活动,而竞争分为个人与团队的形式,以往的中职体育教学更多倡导个人竞技,这也导致学生缺少团队意识,当前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多开展以团队为单位的竞赛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并且集体性活动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另外中职学生大多处在青春期,本身具有较为强烈的好胜心理,而团队体育竞技活动可以抓住这一点,促使学生激发比赛斗志,在竞赛中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例如中职体育接力跑教学,在比赛正式开始前可以为学生普及接力跑的由来与竞技目的,同时明确接力跑比赛的具体规则,四人为一个小组参赛,并且合理分配交接棒顺序,第一名学生必须采取蹲踞式起跑,其他三名学生则要在接力区完成交棒。教师可以提前将学生进行分组,讲解接力比赛的动作要领,并要求学生按照演示进行练习,最后将全班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开展4×100米的接力比赛。在比赛结束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总结,在认识的自身不足的情况下,领悟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集体活动,更要认真负责最终增强集体荣誉感。

3.2 借助趣味性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中职学生大多处在成长的关键时期,而该阶段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同时比较贪玩对于游戏没有任何抵抗力,所以教师也会普遍采用游戏结合教学的形式,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而游戏教学法也迅速普及。简单来说就是将游戏与体育教学特点相融合,并且注重学生的性格等方面,还能释放学生的课业压力,在运动过程中轻松愉悦,而教师可以在不经意间渗透团队意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良好培养。例如中职体育课堂教学,可以采用两人三足等小游戏,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并将学生两两分组培养团队意识,大多数情况下2-3人一组即可,教师提前准备好各类道具,并为学生简单讲述游戏规则,由学生自由组合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权,随后用准备好的道具绳绑住腿部。在游戏开始前邀请一名学生进行示范、讲解,为学生传授两人三足游戏的动作要领,两人在腿部绑在一起后,同时或由一人喊出口号,并按照口号迈出腿,这样就能顺利行走。示范结束后由学生分组练习4分钟,让学生提前感受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同时增强彼此间的默契,为后续开展游戏打好基础,随后正式开始游戏活动,并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真正感受到团队合作的意义、精神,明白共赢的含义等,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在此基础上增加难度,如三人四足、四人五足等,参与的人数越多对于团队能力要求越高。

3.3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由于在中职体育课堂学生比较多,教师可能无法兼顾到所有学生,这也导致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有的学生明确理解技术动作,而其他学生没有掌握到技术要领,为了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同时减轻教师的压力,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例如在排球运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进行排球运动技巧示范,随后将学生分为5-6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训练,同时选择一名组长进行监督指导,这样在训练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并且组长也可以对其他成员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排球运动要领,同时通过小组联系培养合作意识。再比如篮球运动中,部分学生喜欢篮球所以基本功扎实,还有很多没接触过篮球运动的学生,这也导致教学过程相对困难,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基本功扎实的学生作为组长,为其他学生传递三步上篮等动作的核心,从而保证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的压力也会得到减轻,在其他学生出现手脚不协调、上篮动作不准确时,都可以由组长进行纠正指导,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气氛。

3.4 重视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培养,增强团队凝聚力

学生之间的信任感不仅会影响人际交往,团队意识也需要信任感作为基础条件,所以中职体育教学可以从信任感入手,以此来增强团队合作凝聚力,促使学生向着同一目标展开奋斗。对于学生来说信任可以让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同时构建融洽、和谐的氛围,所以如何在体育课堂中让学生做到互相帮助非常重要,除了引入团队活动理念以外,教师可以多采用趣味性、实用性的活动,能够针对培养学生之间信任感的内容,为提高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创造有利条件。比如“信任背摔”活动,这是学生比较喜爱的项目,这个看似简单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并且在过程中增强学生之间的信任感,因此会受到中职学生的喜爱。该活动需要挑战者站在1.5-1.6米的平台上,采取双手环绕胸前的姿势并向后倾倒,其他学生伸出手臂并接住倒下来的学生,通过这个小考验即可增强学生自身勇气,以及对团体的信任感,還能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程度。尤其是挑战者只有信任台下的同学,才能顺利完成这个挑战性任务,并在完成后感受到团队的价值,以及其他学生给予的帮助支持。

3.5 提高学生团队归属感,培养增强学生团队责任

想要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必须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自觉融入集体完成统一目标,同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自豪感。首先中职体育课堂应具备轻松愉悦的氛围,其次多开展以小组为单位的活动内容,并要求学生进行思考,不计较自己的得与失,而是善于站在团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具备良好的大局观念。最后教师应该设定团队目标,并要求所有团队成员向着目标努力,并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形成团队归属感。另外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团队责任意识,这也是团队合作过程中必须要具备的素质,由于团队活动需要多人参与,如果其中有人没能自觉履行责任,在活动中应付、敷衍,必然会拖团队后腿,例如篮球比赛中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肩负着荣誉感、责任感,赢得比赛自然变得轻而易举,相反缺乏责任感会影响、制约整个团队。因此教师要改变学生过度注重自身感受与成绩的问题,而是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样才会主动为了团队努力拼搏,并且责任意识会促使团队凝聚,教师应多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构建温馨的团队运动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团队与责任意识。

3.6 利用体育课堂纪律,帮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

中职体育教学可以通过纪律约束学生行为,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一般很多教师存在误区认为体育课堂应多投入运动内容,或者多设计团队游戏活动就能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但是却忽视了课堂纪律,导致团队活动不科学、无纪律,难以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将这些活动作为休闲娱乐的内容,并没有从中获得感悟、感受,由此可见缺少纪律反而会对学生的成长造成限制。纪律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约束,还能促使学生专注到团队合作中,尤其是团队活动会展现出学生的拼搏精神,为了团队荣誉而不断努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奖罚制度,在开展团队活动时部分学生积极投入、勇于奉献,为了集体荣誉作出牺牲和努力,对于此类学生应加强肯定和表扬,从而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而团队活动中嬉戏打闹,公然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除了要加以引导意识到自身行为错误,同时按照制度进行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另外教学中也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规则,对学生进行约束并形成团队精神,包括篮球、足球以及排球等,在引入体育运动项目的同时,明确该运动项目的规则与制度,并要求学生在团队活动中遵守制度,这是尊重教师、尊重团队成员的表现。

3.7 做好体育教学评价,明确团队努力奋斗目标

在以往的中职体育课堂,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不仅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同时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并按照成绩对学生进行评判,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理解该运动的意义。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在不摒弃教学评价的条件下,改变以往的体育评价方法,首先需要明确体育评价能够在教学中起到哪些作用,反馈出哪些信息等,从而发挥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作用与价值。对于体育教学评价来说结果不仅是对教学成效的判断,也可以作为标杆去引领学生继续努力,因此教师可以多采用团队评价,在教学中与团队成绩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另外也可以采用个人成绩与团队成绩相结合的模式,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个人出勤、课堂表现都会影响团队成绩,从而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自觉维护好团队利益。团队成绩则是共同努力合作,并对最终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大多数情况下会由教师展开评估,为了提高效果可以采取团队互评等方式,保持团队认同感、增强团队凝聚力。另外教学过程中应明确团队目标,这是激发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条件,直到活动结束都要坚持目标,依靠持之以恒的精神克服困难,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到团结协作的意义与乐趣。

4 结束语

培养中职学生团队意识至关重要,不仅会影响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对学生未来就业同样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团体概念在学生内心中扎根,意识到团队力量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比如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帮助,或组成小团体共同朝着目标努力,让学生感受到团队带来的归属感、集体感以及荣誉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从中得到锻炼。另外教师应丰富体育课堂教学活动,如团队训练、竞技比赛以及游戏活动,都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团队意识,同时将体育知识与技能相结合,过程中既感受到团队贡献与个人责任,并掌握团队合作的要领,为其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衡阳市核工业卫生学校)

作者:黄超

上一篇:地方融资平台信用风险管理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初中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