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论文

2022-04-27

[摘要]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党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1:

参与智库建设 强化科研咨政

【摘要】地市级党校加强智库建设是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条件下的必然要求。智库建设背景下地市党校科研咨政的特点是立足区域特色、研究学员实践、聚焦社会问题和满足政策需求。基于地市党校图书馆在参与智库建设中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强化科研咨政建设就要建立健全咨政信息数据库为党校科研咨政提供信息保障;要参与建立咨政服务平台建设为党校科研咨政提供机制保障;还要参与组建智库团队为党校科研咨政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地市党校图书馆;智库建设;科研咨政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1]这一论断为新时代的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智库的思想引领和智力支撑。地市党校作为地方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强化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发挥新型智库作用是履行党校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党校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一、智库建设背景下地市党校科研咨政的特点

(一)立足区域特色

地市党校要在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关注党委政府在某一时期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研究区域治理的一些专门性问题。这里要把握几个关键点。(1)把握地区特色产业。其发展的好坏带动区域整个经济发展情况,也是党委政府非常关心的地方。因此,党校科研咨政要对这些重点领域进行长期跟踪和实际考察。(2)探索新时代下城市转型升级发展问题,如城市功能拓展区定位问题、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乡村文明建设问题等。(3)研究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文化是一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依托和后劲,特殊的地域文化也造就了特殊的区域特色。地方文化包含的内容也很多,有政治文化、企业文化、思想道德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诸多内容,如何从文化层面提升区域发展也是党校科研咨政的重要内容,从效果上来说才是根本性的。

(二)研究学员实践

党校学员既是党校培训的受训主体和培训对象,又是党校发挥咨政功能,提供决策服务的对象。所以,利用学员在党校集中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几点。(1)集中学员政见。从党校的培训对象看,党校学员来源广泛,既有地方党政机关的,又有企事业单位的,也有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他们实践经验很丰富,从实践中来,学习之后又到实践中去。[2]了解基层的情况和政策,但是在实践中也会有困惑,他们就是带着这种困惑来到党校学习,以期能够在思想上或是在方法上带来新的思路。所以,学员的实践是党校智库宝贵的思想库。学员在学习期间,在参加学员论坛、工作思想交流、调研报告的撰写过程中都是在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和见解,党校在这个过程中收集学员实践所得,集中学员的智慧,是科研咨政的一个重要信息来源。(2)课堂传播理念。党校教师在培训学员的过程中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学员带来新的实践信息给教师的调研带来了新鲜的素材,而教师又要在这过程中给学员以思想的启迪,在理论上和方法上给学员以释疑解惑。学员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向学员传递自己的研究成果,也是党校咨政的便捷通道。

(三)聚焦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社会中存在矛盾的集中体现。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社会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我国目前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这个时期有它特定的時代要求,各地市则在各自的区域发展问题上的表现不尽相同。这就更要加强对区域内社会问题的研究。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大致包含这样几种。(1)是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这种问题主要特点是它的时效性和突发性,因此要求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要及时、准确并有效说明问题,快速提出解决方案。(2)是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求要有敏锐的眼光、前瞻性的思维发现这些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避免造成决策被动。(3)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民主法制建设、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4)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5)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只有客观全面地把握社会实际,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为以后的政策研究提供详实、全面、可靠的政策建议。

(四)满足政策需求

区域治理中政策是抓手,是党委政府最重要的调整手段。一项政策的出台反映了整个党委政府的治理思路和运行模式。因此,政策的前期调研与分析、中期的研制以及后期的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党校智库进行科研咨政的着力点。(1)调研与分析。当今社会已经出现过很多因为调研评估不够而出现失误性政策的案例,因此,调研的目的就是掌握调研对象的实际情况,准确反映客观实际。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是调研的要求,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统计、抽样、专家咨询等现代调查研究工具,力争全面、系统地掌握正在发生的情况。分析的过程就是对第一手材料进行深加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性的东西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进行判断。成果形式就是各种问题的调研报告。(2)参与政策研制。就是参与党委政府及其决策部门的文件、有关政策的讨论、起草和论证工作。这种直接参与的方式需要党校具有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既要了解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党委政府各部门一直以来的政策取向,又要了解决策者在新的形势下需要什么样的政策调整,这样才能服务科学决策。(3)运行和评估政策。一项政策出台了,还要注意它在社会运行中的反映,保持时刻的关注和了解,必要时还要予以修正。

二、地市党校图书馆在推进智库建设中仍需解决的问题及存在的有利条件

(一)党校图书馆在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随着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党校思想库建设的现状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以期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基层党校在智库建设背景下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多或者影响力不大;高层次人才队伍不足,尤其缺乏理论功底深厚、熟悉市情的领军型决策咨询人才;咨政资源配置不当、整合不够,互动交流和协同创新能力不强,研究成果转化为决策政策的渠道不畅等。

(二)党校图书馆推进智库建设的有利条件

党校图书馆在办馆宗旨、服务对象、藏书重点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党校图书馆在建设“思想库”、为党政领导决策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3]

1.图书馆具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

图书馆在信息搜集、信息组织、信息交流、信息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党校图书馆建设的逐渐重视,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日益丰富且向特色化方向发展,馆藏资源基本覆盖了人文社科领域。[4]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党校智库建设提供信息内容基础。

2. 图书馆具有广泛的人力资源

图书馆人力资源不仅包括馆员资源,还包括读者资源。党校图书馆读者资源来源更加广泛,党校有一支政治素质硬、学术造诣高、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教研人员队伍,又有学员资源优势。党校学员都是来自党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的领导干部,具有丰富的一线实际工作经验,其中很多是政策的执行者和制定者。读者资源划分为四种类型:读者知识资源、读者时间资源、读者关系资源以及读者资产资源[5]。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各种类型读者资源,为智库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队伍。

3.图书馆具有党校系统资源优势

除中央党校外,全国共有省级党校33所,副省级党校15所,市地级党校360多所,县级党校近2500所,拥有近10万教职工[6]。遍及全国的党校网络,使党校系统内协同合作具备物质架构基础,为实现“党校智库”“智慧党校”建设提供了组织基础和制度保障。

三、地市党校图书馆参与智库建设强化科研资政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咨政信息数据库为党校科研咨政提供信息保障

图书馆是党校的信息中心,其具有的信息质量是科研咨政的重要保障。在当前要重点关注:(1)信息内容的完善性。就是既专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反映地方性的材料,又要兼顾个体和集体、分散和系统,科学性选择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同时对一些不公开发行的内刊、会议论文、调研报告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具体操作上可以划分政府文件数据库、统计信息数据库、专题成果数据库、简报数据库和案例数据库等数据库。(2)信息平台的开放性。积极争取横向上与市党委政策研究室、政府研究室、高校的政策研究部门,或者是纵向上与上下级党校包括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和市县党校的合作交流,实现党校自身资源和外在资源的优势对接,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科研咨政信息交流,优势互补,形成思想信息库建设的系统合力。(3)信息方式的多样性。积极拓展个性化服务领域,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推送服务。参与型定题跟踪服务,主动给研究者提供相关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文献等信息。

(二)参与建立咨政服务平台建设为党校科研咨政提供机制保障

咨政平台的建设是咨政中的重要环节。(1)拓宽与决策部门的对接服务渠道。加强与党委政府及所属决策部门对接联系,图书馆可以通过学科馆员与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常态化协作联系,包括建立私人之间的qq或电邮联系,学科联系人还要收集课题相关的材料,为教师咨询决策服务。要积极承担探索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承接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课题合作等方式,加大对实际问题的调研,分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及时的智力支持。(2)拓展成果表达和推介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如创办科研型内刊或者专栏文章等形式,利用网络媒体、成果发布会等,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呈送科研成果,让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报告、对策建议能够直接、迅速进入决策咨询视野。健全科学通畅的决策信息的编制和报送体系,将智库研究成果快速应用到政府决策。

(三)参与组建智库团队为党校科研咨政提供人才支持

人才是智库背景下党校科研咨政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在地市级党校,为了较好地实现为党委政府决策咨询的目标就要努力打造一支以教师为主体,以资深专家领军,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的智库团队。(1)突出建设人才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核心能力,其中包括调查研究和政策分析能力,信息综合与分析能力等。当前,我国区域治理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说,地区发展的不确定性和竞争性,群体性事件的多发和易发性,这些问题的出现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集中产生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比以往更为复杂和艰难。要求研究人员解开复杂的外部表象,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命脉。(2)打造广泛性和综合性的团队成员。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要以智库文献信息的流程为对象,围绕文献信息的主题,通过对智库决策信息流的分析,构建智库信息流交互作用的功能链接结构。加强资源统筹综合,积极探索咨政研究团队化、项目化运作,避免单打独斗,低水平重复研究,鼓励交叉研究、跨界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协网.中共十九大开幕.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做报告.[EB/OL].http://www.china.com.cn/cppcc/2017-10/18/ content_41752399.htm,2017-10-18.

[2]黄雄彪.咨政视域中的党校思想库建设[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6):126-129.

[3]高亚莉.党校图书馆为领导决策服务功能探析[J].当代图书馆,2009(2):38-40.

[4]李贵云.党校图书馆开展服务智库建设的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5):38-39.

[5]王子舟,吳汉华.读者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活态资源载[J].图书馆杂志,2009(9):10-15,32.

[6]韩丹.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的现状与趋势[J].智库理论与实践,2017(5):4-9.

作者简介:孙旭(1980-),女,硕士,馆员,研究方向:智库能力与智库服务;徐基田(1983-),男,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服务创新及其效能。

作者:孙旭 徐基田

党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2:

新媒体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探

[摘要]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文章从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因素出发,明确了新媒体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思想教育方面的方式与途径:一是要加强学校各级网站建设,构建思政教育新平台;二是要利用手机短信、微信、QQ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管理;三是要加强网络监管和思想引导,促进校园和谐与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高职 思政教育

[作者简介]孙祥伟(1974- ),男,山东泰安人,贵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贵州 贵阳 550018)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互动电视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成为高职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新媒体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乃至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可以进一步拓展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可以帮助学校便捷地了解师生的思想脉动和师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使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实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社会进步为目标,根据职业教育学校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拓展德育途径,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寓德育于日常管理工作中,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

一、高职学生心理特点的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多数学生是因高考成绩低而被迫进入高职学习,存在着心理落差,部分学生不思进取,对前途悲观失望;学习动机不明确,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缺少明确的职业理想与规划;生活上追求享乐,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个性自由,纪律、时间、法制和劳动观念淡薄;自我管理和自控能力较差,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高职学生产生以上心理特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理影响。一般情况下,高职生都处在18~20岁的年龄阶段,正处于第二个生长高峰,生理上的剧变,必然带来心理上的波动。很多高职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大大滞后于生理发展水平,他们很难顺利处理思想上、学习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2.家庭影响。许多家庭教育都在不同程度上遇到一定问题,有的要求过高;有的无比溺爱;有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对孩子不闻不问,无法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某些想法或做法,亲子关系不融洽;有的夫妻关系不和,甚至离异。家庭教育的不足与缺失,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心理负担沉重,造成学生个性和心理发展不健全。

3.学校影响。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学生都是在老师的要求、监督下读书,再加上学习成绩不好,造成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遇到困难不会主动求助,甚至存在自我封闭心理。进入高职院校并非自主选择,一些学生存在“破罐子破摔”的心态。

4.社会影响。网络是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自我创造、扩大交往、增长知识、心理沟通、排解不良情绪的巨大空间。但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中,学业成绩直线下降,甚至荒废了学业,加上自身欠缺对新事物的认知分析能力,不能清晰地辨别电视、网络等媒体中宣传的各种信息,存在盲目吸收,甚至盲目崇拜的现象。

高职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却不具备明辨信息真伪的能力,容易受到错误价值观的误导。然而,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仍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口号式”“文件式”的空洞理论说教,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没有可行性强的教育措施。某些学校为吸引生源,维持自身生存,本着“学生就是上帝”的理念,宽松处理刚入校高职生的违纪行为也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不当的表现之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很严重,他们面对学习、就业以及人际交往等诸多外界压力和内部矛盾时,容易出现许多心理困惑,若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情况严重的将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损。

二、新媒体对职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

网络技术的普及增加了青年学生辨别真伪是非的难度,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多为“90后”学生,他们面对的信息具有海量性和全球性,他们的阅读、思维、交流和行为方式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方式,增强正确舆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牢牢把握网络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1.新媒体降低了高职生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可度。崇高的理想信念能够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进步。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先进与落后、新生与腐朽、正确与错误的信息交织在一起,对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影响。在新媒体虚拟领域内,存在多元化、多层次的思想文化,再加上新媒体环境下自我教育的自主性大大增强,改变了受教育者的地位,自我教育者能获得更丰富的信息资源,能够更自由地选择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如果高校思政教育课仍然采取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只从理论上要求学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就有可能引起学生的抵触甚至反感情绪。另一方面,学生缺乏是非辨别能力,给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思潮的传播以可乘之机,学生长时期使用微信、微博、QQ、博客等新媒体,容易产生惰性思维,如不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学生就会产生困惑,迷失人生的方向,进而脱离现实,形成错误的理念。

2.新媒体信息的多元性影响了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新媒体时代来临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信息的碎片化,学生对新媒体的接受容易造成价值选择的多元与开放,学生有着强烈的主体参与意识,自由地发布和接受各种信息,并与他人分享各种思想观念和人生感受。2014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较2012年年底增加8009万人,增长率为19%,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其中学生网民占全体网民的54.8%,成为手机网民第一群体。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信息被生性好动、充满活力的学生认同并接受后,他们会在论坛 BBS上跟帖。但是我国目前资讯传播无序,网络舆论监管缺位,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予以正确引导,学生容易滋生偏激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3.新媒体容易对学生道德观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高职生刚刚经历高考失利,对人生前途感到迷茫,加之社会对高职生存有一定的偏见,所以高职生容易产生紧张、失望、焦虑、烦躁、苦恼等情绪,心理学提倡对这样的压抑情绪进行适时的、适度的转移、倾诉和宣泄。而网络具有的虚拟性、灵活性、个人身份的匿名性、地位的平等性等特点,无疑使之成为最合适的宣泄途径。大学生在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放纵自己的想法、欲望,从而导致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的逐渐弱化。据对某省7所高校的调查显示,有12.5%的人曾获得他人的邮件,有1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5.4%的人曾经发布不健康的信息。所以,在今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既要注意与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沟通,还要教育其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观,培养其主体意识,形成道德自律,促进个人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同步提高。

三、新媒体在创新思想教育方面的方式与途径

我们应该结合高职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利用新媒体的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等特点,将其视为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政工作的新机遇,顺势而为,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政教育活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充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在角色和功能定位上,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形成教育主体与客体协同学习的模式,构筑起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

1.加强学校各级网站建设,构建思政教育新平台。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教师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播放视频文件,还要利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学生进行零距离、无隔阂、少约束的交流;学校应以校园网为依托,构筑起以新闻网、专题网站、部门网站为主渠道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制定《校内网站评比办法》,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增强教育效果,校园网还应建立网上团校和党校、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就业信息等板块;图书馆建立庞大的图书资料数字资源库等,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比如我校开设网上心理健康教育频道,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方便了学生进行网上预约与咨询,去年开通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名学生通过网络进行了心理咨询留言,形成了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增强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许多高职院校的新闻网虽然是宣传校内信息和对外宣传的主渠道,但也存在更新少、缺少互动性等问题,使用微博、论坛、留言板等新媒体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在学校微博的最新消息后面跟帖,就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参与讨论。比如我校有同学在微博评论中指出学校学生宿舍楼存在楼层水压不够、水管经常断水的情况,学校领导了解情况后,及时与当地自来水公司沟通,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学校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生活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发挥了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

2.利用手机短信、微信、QQ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细化管理和因材施教。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它是一项具有复杂性、长期性的育人工程。精细管理最早源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台湾学者最早将其引入教育领域。精细化管理要覆盖思政教育工作的每一环节,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这就突破了以往长期进行面上管理的模式,增强了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在传统环境下,一个老师面对几十名学生,课后师生见面交流和聊天的机会较少,加之教师忙于教学、科研、管理与社会实践工作,很容易产生师生关系淡化冷漠的局面。QQ的个别化聊天功能给师生进行无障碍交流提供了条件。由于QQ具有匿名性、隐蔽性和无约束性,学生在与老师聊天时一般比较放松,愿意吐露自己的心声,也不用顾忌周围有没有偷窥者。而且这种交流不会因空间、地域的差异而受到阻碍,能上网就能随时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但是教育工作者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隐私,交流内容必须保密,否则学生会对教师失去信任,甚至会产生不良的后果。指导教师与管理人员还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博客、BBS平台等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可以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人生感悟和人生经历,展示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同时用自身的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发挥自身的思想导向作用。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QQ、手机短信、微信等将授课内容、研讨讲义、学习问题等提前发布给学生,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随时链接相关时事和理论资源,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思考,从而保证教学效果,这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理论素养,还锻炼了其资料搜查和资料整合的能力。

3.加强网络监管和思想引导,促进校园和谐与学生健康发展。在手机和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交往主渠道的今天,网络舆情日益成为影响高职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力量,学校应该发挥学生社团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和情感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我校通过官方微博、学生微博协会、手机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形式,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思想动向。2012年,因日本“购买”钓鱼岛引发全国范围的反日游行,我校通过上述媒体呼吁学生“爱国热情要理性表达”,对一些不良情绪加以疏导,消除了学生的非理性情绪,使学生理智地看待这一问题,避免了过激行为的发生。我们还利用新媒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将微博、微信、手机短信、微电影等纳入校园文化的总体布局中,开展校园微博、微信、微电影大赛,充分发挥优秀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不仅加强了网络与现实的联结,也提高了教育效果。

四、小结

总之,新媒体的兴起给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高职院校因势利导,利用网络和手机新兴媒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既发挥思想政治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又构建思政教育的新平台,网上与网下互相促进,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就能做到对学生管理精细化,从而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教育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集(2005—2010)[C].合肥: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宏,徐建.新媒体导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3]姜峻.中国职业教育名校/名校长创新管理评析:特色德育卷[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李景国.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5]罗湘明.互联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

[6]刘媛媛 ,成永军.如何以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J].新闻调查,2012(5).

[7]宋元林.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8]徐海鑫,廖浩君.试析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如何有效发生作用[J].学术论坛,2011(7).

[9]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杨纯婷.新媒体环境对当代思政教育的影响与革新[J].读与写,2013(3).

作者:孙祥伟

党校图书馆精细化管理论文 篇3:

绘美城市夜间经济地图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中,南京递交了研精致思的“答卷”,特别是在经济逆势上扬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四新”行动,把延伸消费时段作为培育新消费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了夜间经济在促进就业、拉动内需、改善民生、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综合作用。南京夜间经济发展在完善城市功能、拉动城市消费、推动旅游发展、促进社会就业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以试点区域为示范,引领“夜经济”发展业态;以品牌塑造为核心,培育“夜经济”集聚商圈;以业态拓展为抓手,推动“夜经济”转型升级;以制度创新为重点,构建“夜经济”服务机制。但对标国内外知名城市,南京进一步发展夜间经济还需要抓住扩内需、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机遇,统筹协调夜间经济发展,科学规划,积极推进,不断“绘美”城市夜间经济地图。

做强新名片 构建集聚区

夜市是夜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夜市是城市的名片,如台北士林夜市、泰国清迈夜市、新加坡牛车水夜市、上海豫园文化、杭州印象西湖、成都宽窄巷子等。南京要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夜经济”地标名片,一是需要提升既有品牌商业区。结合区域功能定位与城市产业布局,以及南京历史人文风情、山水城林特色,将新街口、夫子庙、老门东、南京1912、百家湖1912、江北弘阳广场等,打造成地标性“夜经济”集聚区,积极推广,扩大影响。二是建设改造夜市商业街。各城区和园区要依托现有城市综合体、旅游景点、文体休闲场所,充分考虑居民夜购、夜食、夜娱、夜行、夜学等夜生活需求,在原有基础上分别建设改造3~5个夜间消费点,并从空间规模、业态特点、服务特色上予以明确,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地域性夜生活消费场所。三是鼓励线上线下对接。通过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平台、微信、商业App等,加载夜间消费导航、新品发布、精品展览、时尚活动、美食地图、娱乐指南、线上预订等智能服务;进一步鼓励夜间经济街区和商家,通过线上设立夜间经济专区、开展夜间经济直播、名人和网红带货等形式,实现夜间经济线上线下消费体验的智慧融合和无缝对接;加大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力度,了解消费者真实需求,在此基础上推出南京“夜间经济消费地图”,为不同消费人群提供个性化消费推荐。

加强文化支撑 打造新品牌

夜间经济不仅是吃喝玩娱购,更应体现出文化支撑。作为世界著名文化历史名城,南京在挖掘和呈现“夜经济”文化内涵过程中还可作进一步提升。加大“遇见夜金陵”“金陵寻梦·夜瞻园”“大报恩寺报恩盛典”等优质文化供给,以满足市民和游客的高质量、个性化需求。一是打好“夜金陵”文化牌。组织力量深度挖掘金陵文化,创建夜金陵文化载体,挖掘和呈现南京的“红色文化”“非遗文化”“科举文化”“六朝文化”“大明文化”等,更高质量地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二是做强“夜金陵”文化节。“2020南京文化艺术节——遇见夜金陵”品牌活动正在南京全面展开,广大市民反响强烈。要进一步扩大成果,将举办文化节常态化、经典化,融入更多南京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夜金陵”文化品牌。三是培育“夜金陵”文化点。南京公共文化场所在同级别城市中排在前列,如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图书馆、书店、剧院、电影院、主题公园等,要从政策上对这些文化点给予支持,鼓励其延长开放时间,增加夜间服务内容,满足市民及游客对文化的多样化需求。

培育新业态 创造增长点

当前,南京“夜经济”不管是传统商业街区,还是新兴夜市商圈,大多以餐饮服务、购物零售等单一业态为主,文艺演出、文化展览、休闲娱乐等业态融合度相对不足,质量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目前,类似熙南里街区模式的多业态融合发展的“网红”街区数量还不多,消费者数量和消费规模要迈上新台阶较为困难。可尝试在单一业态模式的街区,布局其他相关业态产品片区,或者将不同元素融入单一业态,打造嵌入式、互动式业态发展模式。从当前夜间经济业态发展趋势,以及市民和游客的需求看,重点应突出四种元素融入。一是融入更多文化元素。将音乐、绘画、展览等多种文化艺术形式融合到“夜经济”业态,增强“夜经济”文化厚度,促进“夜经济”文化消费。二是融入更多时尚元素。“夜经济”的核心群体是年轻人和外地游客,要聚焦年轻群体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以电子竞技、魅力时尚等业态为突破口,创建若干新兴载体,更多更好地满足年轻群体快乐健康消费的要求。三是融入更多科技元素。南京作为全国著名科创名城,要充分发挥优势将更多科技元素融入“夜经济”业态。比如,演艺科技创新、光影科技新产品展呈,利用“科技+”创新更多互动式项目,同时也要避免千城一面、夜间光污染。四是融入更多体验元素。设计各种互动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全方位体验式综合业态,寓娱乐体验于消费,让夜市成为休闲好去处。

强化服务配套 提升保障水平

推进南京夜间经济发展,还依赖于完善的公共配套服务。目前,南京以夜市街区为目的地的公共交通数量还不够多,运行时间也不够长;特色小巷、夜市仍有不少卫生死角;个别地方路灯和亮化、美化工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延迟营业时间的餐饮企业数量还不够多;大型夜间经济集聚区停车位数量仍显不足。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配套保障水平。一是交通出行保障。進一步优化“夜经济”街区附近公共交通线路设置,加密夜间运行班次,延长夜间运营时间,设法增加“夜经济”商圈停车泊位供给。二是住宿餐饮保障。加强对“夜经济”集聚区附近的住宿餐饮保障,便于外地游客就地住宿用餐。同时由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挂牌指定若干知名饭店和信誉度高的中小饭店,做好餐饮服务保障。三是夜市市容保障。进一步完善夜间标识指引、街景打造、休闲设施、装饰照明、污水收集排放、餐饮油烟处理、垃圾分类处理等配套设施,提高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水平。四是安全管理保障。完善食品安全、治安、消防等配套管理措施和服务功能,加强夜间经济活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监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消防安全保障和警力配置,共建平安南京。五是疫情防控保障。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做好室内通风、环境消杀、人员健康监测,严格实行错峰限流、佩戴口罩、测量体温等防控规定,建立突发疫情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松懈。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贾潇潇

作者:贠菲菲

上一篇:节能意识教育大学物理论文下一篇:中小型水电站项目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