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性提升案例教学论文

2022-07-03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创新,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逐步普及,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变更。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程教育,如生物教育,教育方式已经由传统的课程教学转变为现代化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日益重视,教学的方式也要求具备更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有效性提升案例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效性提升案例教学论文 篇1:

让案例教学法提升汽修专业教学的有效性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汽车工业也在不断的飞速发展,汽车的生产、使用、维修越来越依赖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为了跟上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行业的脚步,中职汽修专业教学也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改变来提升课堂有效性。该文通过对此专业教学现状进行一定研究后结合此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认为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提升汽修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汽修专业 课堂 有效性 案例教学法

现今距离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了,中国的经济也同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中工业经济发展尤其迅速,可以说已跻身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前列了。但制造业大国不是我们的目标,制造业强国才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所以目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时期。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中职汽修专业基础教学更需要培养大量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精通各种熟练的操作技术、具有无限的创新思想和能力同时又能够适应不同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这就要求中职汽修专业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高质量。然而实际中职汽修专业的课堂教学还或多或少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经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笔者经过综合性考虑提出了大力运用案例教学法来改变目前中职汽修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提高汽修专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中职汽修专业中案例教学法的准备

1.1 案例教学法中最基本的是案例

教师对于案例的选择应该以典型性和真实性为原则,应该切实考虑到汽车维修过程中是真实存在的。进行案例选择主要从以下两个途径来进行:一是选取学生在汽修实践中的实际工作案例,这样方便组织学生分析汽修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并让他们把握重难点,深化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的映像;二是通过杂志、学校校图书馆、互联网等来找寻一些成功的具有创新性的汽修案例。

1.2 案例讲解过程

首先教师应向学生详细的对案例进行介绍,在引导原则指导下巧妙设置带有疑问性的问题;组织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的相关知识体系与经验来对案例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将诊断结论以书面形式呈交;最后,教师经过课后总结再在课堂上进行分析,在总结过程中对学生的书面总结进行客观的评价。

2 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原则

2.1 知行合一原则

传统汽修专业的教学中总是存在“在图纸上面跑汽车”的问题。然而,由于汽修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同时实践也是课堂理论知识传授的目的,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通过这种以知行合一为首要原则的案例教学法来培养汽修专业的人才。

2.2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学生作为课堂重要的参与者必须保持一定的主动性,只有保证学生对汽修专业学习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和热情案例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才能顺利的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进行考虑、分析、质疑和总结。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选取案例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迎合他们的兴趣,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见解和创新思想,从而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3 教师主导性原则

传统的汽修专业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位讲授者、灌输者。而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必须对案例进行精挑细选、全面设计,所以实际上教师是一位引导工作者。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进行,教师可充分发挥其自身主导性作用,以使案例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多方式教学法原则

案例教学法能有效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其突出优势,但不能因为这一独特的优势而将其他好的教学方法忽略掉。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实体有更加具体的认识;运用项目教学法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事件;运用模块教学法建立起以职业需求为体系的教育模式。总之,教师要充分吸收其他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在汽修专业的课堂中,提高汽修专业的课堂有效性。

3 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3.1 单一不系统

案例教学法是针对某一个详细的知识点来展开的,所以可能忽视了整个教学的系统性,教师可以在后来的教学中将这些零碎的知识点进行一个串讲。

3.2 片面不全面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都有自身的重点和片面性,所以有必要结合多个案例来中和,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3 教师的自身局限性

有的老师强于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经验,有的老师经验够足可理论不强。实际上,案例教学法对老师的专业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这需要汽修专业的老师多多阅读多多实践来充实自己,才能分析总结各种特殊案例。

时代在发展,这对中职汽修专业《汽车基础机械》的课堂有效性提出了新要求,所以此专业的教师应顺应社会发展,结合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教学特点及时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充实自身的行业知识更加了解汽修行业;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更新教学理念;学会灵活利用科技来迎合当前学生,促使他们更加高效、有质量的接受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 张仁芳.当前我国中职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及策略[J].管理观察,2008(19).

[2] 周慧.高职高专院校职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文教资料,2010(24).

[3] 周跃平.对中职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09(16).

[4] 顾雯斌.中职汽修专业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初探[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

作者:杨卫妙

有效性提升案例教学论文 篇2:

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创新,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逐步普及,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变更。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程教育,如生物教育,教育方式已经由传统的课程教学转变为现代化教学,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日益重视,教学的方式也要求具备更多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案例教学恰恰符合这一理念,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改革是特别重要的。

一、前言

案例教学,主要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问题选择一些客观的事实案例作为教学主要载体,对案例的特定情景进行描述,从而体现出教学的启发性和引导性。案例教学的优势在于有效激发学生阅读、思考、分析以及探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不断了解和掌控所学知识。笔者将通过本文,就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方面,展开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案例教学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

1.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素养

对于案例教学而言,最关键的方面在情境教学,即教师通过一些现实案例激发学生了解的兴趣,从而让案例成为教学活动的一种,再通过案例的启发性和问题性,激发学生发现案例中的问题以及特点,从而探寻、探索案例,剖析原理的方法。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不同,其本身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如根据案例问题主动交流,彼此配合,同时注意自身的不足,努力改变自身,提升自身,从而达到素质提升的目的。

2.能够促进教学流程的改革和调整

案例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意义还在于教学流程的改革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理解流程的调整。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情况,所以理解流程是十分重要的。而案例教学主要是将一些理论和理念通过生活实例客观体现,从而让学生能够想象和体验,进而通过整体案例发现这些理念,以深化理解和记忆。其次,教与学的同步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交流,所以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都需要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而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也由此体现。同时案例教学还能让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久而久之,教师不仅能够把握教学的节奏,还能够让学生的能力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提升。最后,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隔阂和差异,很多学生对教师始终存在畏惧和逃避心理,进而导致学习被动,效率也难以提升。而案例教学则是让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能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了解教师教学的目的和方法,进而提升学习的效果[1]。

3.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案例教学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作用,即强化初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和应用,特别是对于一些比较难以理解和抽象的知识,都能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案例中得到启发和提示。如对发酵过程的理解,传统知识教学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很难通过抽象的理念获得完整的流程和概念,所以需要通过案例教学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案例获得完整的知识构架以及运用方向,这也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一种方式。

三、目前初中生物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过于盲目,缺乏科学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往往误认为案例教学是万能的,甚至可以取代传统的教学,一些教师在学生还未了解基本的生物知识理念时,就代入案例教学,往往导致很多学生学习“摸不着头脑”,处于迷茫的学习状态。这种学习过程是极其不科学的,导致学习效率普遍不高。另外,一些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也缺乏一定的讲究,即随意选取案例,案例本身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断层。

2.案例脱离生活,缺失趣味性

就案例教学来说,一般教学的案例都应该来源于生活,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生活化,而且案例也需要具有一定的引导性,即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以及生活话题作为切入点,然后进行相应的引导教学。但是目前很多案例教学本身脱离生活的本质,即案例往往选择与生活关联性不是特别大的话题。如对细胞结构的研究,一些教师选择细菌细胞作为研究案例,虽然案例本身体现出更多的特殊性,但是教学素材却是学生生活中无法通过肉眼观察到的细菌,这就让教学工作脱离了生活的实际,进而导致趣味性的严重缺失。

3.教学准备缺少,引导性不足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案例教学的优势主要还是体现在其对学生的引导性和启发性上。但是目前一些教师教学时往往缺乏充分的准备,进而导致案例教学也失去了相应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如“生物繁殖”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对其认知往往局限于有性繁殖,如哺乳动物的胎生、鸟类以及两栖类的卵生等,教师如果教学工作准备不足,很容易导致案例教学仅仅局限于以上的有性繁殖范畴,而一些细菌、植物的无性繁殖或者分裂繁殖无法体现出来,从而导致无法引导学生全面学习。

四、案例教学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的原则

1.目标化原则

案例教学的教学过程并不是盲目的,任何教学工作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支持。所以初中生物案例教学工作也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开展,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如初中生物细胞构造的学习,传统教学往往是单纯介绍细胞构造的知识,学生对于细胞的构成完全只有基本的知识理念,却缺乏“立体化”的思考。这时教师可引入一些案例,让学生“立体化”的思考得以形成,如菠菜叶子组织、洋葱上皮等的观察案例,从而让学生的知识学习通过“立体化”达到相应的效果。

2.生活化原则

对于案例教学来说,教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所以教学过程也需要以生活实例作为主要研究素材,进而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案例,在生活中学习生物,思考知识。例如一些比较常见的生活案例教学,如对淀粉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以及分解产物进行分析,选择的案例可以是我们日常吃的一些主食进入人体的过程,还可以通过生活中一些特殊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在这些食物咀嚼过程中,会发现越嚼越甜,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分析出,淀粉分解后可能产生一种糖类 [2]。

3.充分性原则

充分性原则主要是体现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学工作的准备阶段,既要保证案例的来源真实、科学以及趣味化,同时还需要有完整的范畴和充分的依据去证实相应的理论。如在教学工作开展前,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案例教学的流程以及穿插到教学中的各类活动,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充分体现课程的理念。另外,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案例,解析案例中的要素以及关联性,从而抓住案例中的关键点进行研究和探讨。所以,案例教学的充分性原则体现也是必不可少的。

五、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1.案例教学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基础。一方面,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生活资源作为案例素材,案例除了保证来源于生活,还应当符合目前教学阶段以及学生的知识范畴和理解范畴,趣味性较强。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的章节教学,选择的案例是生活中熟悉的绿色植物,植物生长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分在进入土壤后就消失了,而塑料大棚种植植物的案例中却可以发现塑料膜内侧会出现很多水珠,这样的案例可以引导学生探寻水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走向。

另一方面,教学准备时,教师可以准备多个问题让学生进行阶段性学习。如《动物的繁殖方式》,除了准备相关的典型案例,还需要预备相应的案例问题,而且问题本身的探究性是层层递进的,如:“动物的繁殖包含哪几类?”“哺乳动物的繁殖属于什么类型?”“‘克隆羊多莉’的案例表现出动物的哪种繁殖?”“哺乳类和非哺乳类的繁殖有什么区别?”“哺乳类动物的繁殖比较少见的是哪种繁殖方式,哪种动物属于这种繁殖方式?”等等。这些问题能有效将学生引入深入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让案例教学的作用完全体现出来[3]。

2.案例教学的实施阶段

对于初中生物案例教学来说,教学的实施阶段是至关重要的。案例教学时,需要在教学流程中贯穿案例教学过程,如教学流程可以分为引导、讨论两个过程。一是引导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可以分为学生自主导向和教师引导两种,而且两者准备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先是教师引导,教师在准备阶段完成合适案例的筛选,将案例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初步了解案例,同时对其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如要求学生整理案例情况,同时分析和找出案例中的关键要素以及相应联系;再根据案例,提出问题,并且根据自身所学知识提出相应的假设和猜测;最终根据案例写出相关提纲,并在课堂进行研究。二是讨论阶段,引导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自行成立讨论组,让他们根据案例情况进行探讨,同时各个组员完成和提交分析提纲,并且结合所有人的提纲意见进行讨论,教师在引导探讨过程中也可参与其中,让讨论组推选一名组长作为代表,将讨论结果通过报告的形式整理并且提出[4]。

六、结语

综合来说,初中生物教学要实施案例教学,首先需要保证案例教学本身不会落入传统的教学“怪圈”,同时还需要遵循案例教学原则,即目标化、生活化和充分性。在教学的流程中重点提出准备阶段的案例筛选、案例教学相关阶段问题准备,最后配合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讨论两个过程的实施,达到相应的效果。

但是就教师来说,开展案例教学还需要注意,不能因为教学方法比较新颖就扩大应用范围,甚至随意套用取代传统教学,案例教学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因为其本身落实还是需要基于传统的生物知识基础。

参考文献:

[1]安丽敏.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5,(23):220.

[2]陈红芹.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理科考试研究,2015,(4):87.

[3] 陶 萍.新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成长之路,2011,(27):24—25.

[4]黄 菊.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创新思维[J].基础教育研究,2013,(10):57—58.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文昌实验中学校)

作者:浦文娟

有效性提升案例教学论文 篇3:

基于本科教学对象的“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法应用研究

摘要:本科教学改革的开展使得本科管理学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法被大量采用,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缺乏有效互动、缺乏恰当案例甚至是缺乏充分开展等一系列问题,案例教学开展者和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两方面成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所在,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制度,科学开展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其积极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本科 教学对象 管理学 案例教学

管理学课程则是向学生讲授从事现代管理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管理知识和管理规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学习者管理知识的掌握、管理思维模式与习惯的养成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增强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定特定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情境下模拟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连接,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其更多的被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MBA教学所采用,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开展,管理学的本科教学也开始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大量采用,但受传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MBA教育中发挥积极功效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探究适合本科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队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与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方法起源于19世纪末哈佛大学法学院将真实“案件”引入法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后,哈佛商学院开始将工商业管理方面的实例整理成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将具体案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以企业的真实情境为背景,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来分析企业状况,解决企业问题。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出色教学效果使得这种方法被大量采用并迅速推广至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进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MBA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1、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

“学”以致“用”,而“用”又能促进“学”的巩固与深入,“学”与“用”的紧密结合,能强化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教师的举例解释只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不是直观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缺乏真实性,学习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给定具体真实的管理情境之后即退出,学生成为主体,他既需要思考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又通过最终的结果来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分析、选择、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对管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现对管理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实现了问题与对策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管理学”课程不仅讲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出题人”,又是“解题者”,通过提问与解答实现知识的传授,这一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缺乏深入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身份都发生改变,教师成为组织者,而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他必须开始分析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参与性由被动变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锻炼并增强。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后还需要恰当的语言组织以将其呈现表达出来,从而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品质。

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其主动性得以锻炼,而依据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主动性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特征,这就使得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在分析给定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又需要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这就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学生需要依据小组内的分工开展工作,有助于学生发觉自身的特长与潜能,锻炼了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三、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本科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开展,案例教学法被引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讲-听”的师生课堂形式,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有效互动

管理学案例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讲-听”的师生单向沟通模式,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渠道互动沟通模式,但在很多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依然是绝对的主体,只是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工具,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有效互动,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恰当素材

达到理想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不仅要求给定具体案例,更要求学生能够进入案例情境中,以案例中的角色展开相关分析,这就表明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是恰当的案例,才能导致有效的教学结果。但在当前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素材的来源主要包括两种:成型的国外教学案例和国内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这两种案例尽管具体明确,但却存在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缺陷——与MBA学员的经验背景不同,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本科学生,其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很难清楚理解案例背景,游离于案例之外的学生在展开相应决策时要么凭空想象,要么敷衍了事,缺乏恰当的案例成为制约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

3、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充分开展

实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需要学生在了解案例情境的基础上,充分查阅相关资料与知识,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案例反映的问题展开相关决策,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陈述各自观点并展开讨论,最终由教师加以点评总结的完整过程。但在大部分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通常都被作为某一次的课堂任务在教室中加以完成,团队成员间、团队间既缺乏充分资料的收集更缺乏有效的讨论与辩论,“搭便车”现象较为普遍,这就严重影响了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却在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上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教学参与者的原因,更包括现行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1)案例教学参与者原因

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和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会深刻影响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首先,案例教学参与者的认知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方面存在认识偏差。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将案例教学方法等同于举例讲授法,而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举例讲授法强调运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来向学生阐释知识,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这种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显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强调学生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其更多的是案例的阐述者、相关知识的咨询者以及必要的纪律维护者。两种方式的认知混淆使得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中不能明晰自身定位,从而影响教学互动性;学生方面,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的教学大多开设于学生的第一、二学年,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部分尚未从高中学习情境中转换出来,被动学习倾向明显,这就使得其很难正确认识案例教学这种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其课堂参与度,造成案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

其次,案例教学参与者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是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说,虽然随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学历水平显著提高,但教师队伍的急剧扩展也使得教师教学经验少、实践能力弱的缺点日益凸显,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以及编写案例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开展;而学生方面,一方面传统的填充式教学直接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低下,另一方面,与MBA学员相比,本科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其对案例情境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从而影响其参与案例教学的效果。

(2)案例教学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原因

本科教学过程受一系列诸如学时、班制等管理制度制约,而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管理学课程的学时通常在50-70学时之间,尽管案例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比例,但基础理论知识依然构成本科课程教学的主体,而案例教学的开展是一个过程,包括案例介绍、相关资料与知识的收集、讨论决策、观点阐述、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环节,因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必然耗费一定数量的学时,这就使得教师在既定的学时内做出保证基础理论教学与开展案例教学的抉择,前者常常被优先选择,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同时,本科教学活动的班级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这就使得一方面教师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另一方面可能还会有学生没有参与表达的机会,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开展课堂讨论,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同时,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的充分沟通交流以及进入管理情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管理知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在本科管理学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开展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1.转变教师观念,实现正确定位。观念与认知指导行为,因而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能主要是协调与引导,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发言,并努力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讨论,对不同观点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示,而不能轻易的批评否定。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咨询者、点评者和纪律维护者的地位。

2.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优良的课程组织与调动能力甚至是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强化教师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恰当的管理案例。

(二)创新教学制度,科学开展案例教学

1、创新管理学案例教学制度

(1)科学合理的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材料的收集、研讨等一系列环节,必然要充分的学时保障。传统的教学改革往往强调调整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学时比例,但这种改变依然没有改变教师在两者之间抉择的境况,因而应当创新管理学案例学时制度,在基础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将案例教学环节单独作为独立课程开展,独立考核,这样就使得两者学时分配更清晰,还有助于培养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师。

(2)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规模与场景。

教学规模上,应当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模式,减小班级规模,组成4-5人团队,3-4个团队即构成班级独立开展案例教学课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避免“搭便车”或“挤不上车”的现象。教学场景既能影响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又会影响学生对管理情境的进入,因而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案例教学实验室,保证成员间充分交流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案例中管理角色的认知。

2、科学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

(1)有序开展案例教学

所谓有序开展案例教学是指基于上述独立的案例教学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逐步增强案例难度,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工作重点由最开始的引导启发甚至是点名提问逐渐转移到纪律维护、咨询与点评方面,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精心组织案例教学

精心组织案例教学主要是指每一次案例教学课程的开展都应当有着严密的流程与要求,案例布置阅读、材料的收集、团队成员的交流讨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形成书面作业考核,一系列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要求、记录与严格的分工,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着明确的任务角色,从而其参与度更高,增强其教学效果。

总之,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背景下,管理学课程中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制度,科学开展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其积极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为沈阳体育学院院管课题《“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应丽芬,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14-116.

[2]张建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0(4):62-64.

[3]杨海钦.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2-145.

[4]陈括.管理学教学若干问题探析[J].新西部,2009(24):216.

[5]李江南,宋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和产业,2010(4): 122-125.

作者:荆俊昌 程文广

上一篇:思维训练的化学实验论文下一篇:软件界面情感化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