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滑轮问题应用论文

2022-04-20

摘要:微课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的速度和效果,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自主时间进行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此次研究主要就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物理滑轮问题应用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物理滑轮问题应用论文 篇1:

4+N流程式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

初中生思想活跃,想法较多,总是希望自己的看法、想法、建议、意见等能够得到师长们的赞许或肯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如果不能站在学生立场对学生的活跃思想给予积极回应,很容易遏制学生的求知热情,导致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不再发声,“懒得回答”教师的问题。习题讲评课上,教师尤其需要最大限度地关注学情,并在课前学情分析时仔细揣摩这一节课如果站在学生视角应该讲什么、怎样讲、用什么题目来检测讲的效果、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建构的水平等。下面我们以八年级初中物理滑轮专题“机械效率”习题讲评课为例,谈谈4+N流程式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的应用。

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教材在此前已经安排了各种简单机械和功的内容学习,机械效率是以上知识的自然延伸。学生由浅入深地接触了功、有用功、额外功,进而学习机械效率的概念,其间需要记忆的公式很多;而机械效率一课中,滑轮组的组合形式多样,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和灵活运用公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历届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时都会出现不少问题。因此,教师不仅要站在学生立场教授这节习题讲评课,还要站在“这一届”“这一班”学生的立场,去发现他们的问题所在,启发他们学会研究和解决自身的问题,掌握解决具体物理问题的方法。依据4+N流程式教学模式,本课教学主要包括提出目标、目标逐个达成、目标检测、小结提升4个基本流程,再适时使用“+N”策略优化教学。

一、提出目标

习题讲评课是在新授课或复习课上完以后针对习题完成情况及时跟进的一种重要课型,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整理知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给学生发放习题、公布习题答案后,课件出示了本班本次习题中各题错题人数柱状图(如图1),图中两条极高的“蓝柱”一下子便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一片惊叹。在简单评析本次习题完成情况之后,教师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我们认为,习题讲评课,最重要的一点无疑就是题目的讲解。若题目讲解面面俱到,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到底該讲解哪些题目呢?自然是学生关注度高的题目。学生会关注哪些题目呢?自然是他们感觉模糊不清的题目。哪些题目学生会感觉模糊不清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习题完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了。课前,教师在批改完全班习题后,发现全班的错题相对集中在第3题和第6题,于是绘制了上面的柱状图,用来在开课伊始点燃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对自己及全班同学的错题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在绘制完柱状图以后,我们一起分析了学生在这些错题中出错的原因,从中发现了以下几点共性:一是对公式、概念理解不清,导致选用公式错误;二是对几种常见题型(竖直滑轮、水平滑轮、组合滑轮)的机械效率辨识不清;三是对复杂的力学综合题无从下手,缺乏分析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立了本课的如下学习目标:目标1,巩固功、有用功、额外功、机械效率的相关公式,对这些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目标2,合作归纳机械效率类问题解题中的常见误区及应对技巧;目标3,分类训练,强化三种常见题型(竖直滑轮、水平滑轮、组合滑轮)机械效率的分析与计算。

二、目标逐个达成

习题讲评课,以核心问题为中心,将知识巩固融入习题讲解的过程当中,通过聚焦错误率较高的题目,逐一达成对相关知识的复习整理,有效实现课前设计的学习目标。需要说明的是,课堂上的教师讲解,应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我订正的不讲,重点关注学生认识模糊不清和方法不够巧妙的题目,比如本次习题训练中的第3题、第6题。为了达成目标,笔者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用核心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提示学生注意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探究等方式方法,获取相关的解题技能。

活动一:查看错题并尝试自行订正,或通过小组交流互助订正,再或者求助教师帮助订正

师:习题答案已经公布,大家再看看各自习题中的错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互助订正错题,摸清解题思路。仍然有问题的,可以举手向老师求助。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互助订正错题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聚焦错误率较高的题目。

师:现在请一名同学讲解一下第3题(课件呈现第3题,如图2)的解题思路。

生:这是一道竖直滑轮组问题。解这类题目,要先明确竖直滑轮组的相关公式,明确公式中的[G]、[h]、[F]、[s]的数值,再结合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师:条理清晰,很好!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在这道题目中,要先明确有用功和总功。重力[G]所做的功为有用功([Gh])、绳子自由端的拉力所做的功为总功([Fs])。

师:听了以上两名同学的解题分析,老师发现,如果大家都能熟练分析三种情况(竖直滑轮、水平滑轮、组合滑轮)的机械效率,这一类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活动二:引导学生分析这一类问题的出错原因,自我归纳解题中的常见误区及应对技巧;教师点拨问题解决的技巧

师:请再次检查各自的错题,结合我们刚刚的分析,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归纳一下这一类题目解题中的常见误区和应对技巧。

学生结合各自在解题中的常见误区,依次归纳出如下应对技巧:第一,熟记以下公式[W=Fs],[W=Pt],[η=]W有/W总;第二,知道常见的竖直滑轮组有用功W有=[Gh]([G]为物重),总功W总=[Fs]([F]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第三,水平滑轮组的有用功W有=[Fs物]([F]为摩擦力,[s物]为物体移动的距离),总功W总=[Fs]([F]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物]);第四,对于组合滑轮组,同理,拉物体的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人所做的功为总功。

师:(点拨)也就是说,应对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问题,同学们首先要会区分有用功和总功。一般情况下,拉物体的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人所做的功为总功。通过受力分析找到拉物体的力以及人的拉力,再运用正确的公式就可以解题了。

在以上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反思解题过程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此类习题的常见误区和应对技巧,通过生生交互,有效发展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并借“教师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建构起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为错题订正和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打下了认知基础。

三、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通常采用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在本课中,我们设计了三道检测题目,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类型的滑轮组问题。

师:同学们归纳出了很多解题小技巧,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了,看看你们的方法是不是经得起考验。(师依次呈现问题1、问题2、问题3,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学习讨论,熟练应用并巩固解题方法)

目标检测一:竖直滑轮组

问题1:如图3所示,工人用240N的拉力,在15s的时间内,将重600N的建筑材料提升到了6m高的楼顶。其中,拉力做的功是  J,拉力的功率是  W,机械效率是  。

生:这是一个竖直滑轮组。竖直滑轮组的有用功[W有]=[Gh],其中[G]为物重;总功W总=[Fs],其中[F]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h]。由题中数据可知,[s=nh=3×6=18],因此拉力所做的功即W总=[Fs]=240×18=4 320J,拉力的功率P=[Wt=4 32015=][288W;]因为[W有]=[Gh]=600×6=3 600J,所以[η=W有W总]×100%=[3 6004 320]=83.3%。

师同屏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订正其中的易错点,提请学生注意。(过程略)

目标检测二:水平滑轮组

问题2:如图4,用恒定的拉力F匀速拉动重为G的物体A,使物体A沿水平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s],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总功为( )。

A.[Fs]  B.[Gs]  C.[3Fs]  D.([G+F])[s]

生:水平滑轮组的有用功公式是W有=[Fs物]([F]为摩擦力,[s物]为物体移动的距离),总功公式是W总=[Fs]([F]为绳子自由端的拉力,[s]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物])。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常见的竖直、水平滑轮组问题已经掌握得很不错了。接下来,老师把题目变一变,看看你们还能不能轻松地解决它。来试试吧!

目标检测三:水平滑轮组变式

问题3:如图5所示,用28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重10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3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5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量,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4m/s

B.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9N

C.水平拉力F的功率是5.6W

D.在10s内绳子对物体A做的功为18J

为了实时掌握全班学生的答题情况,教师让学生针对问题3,使用平板在线抢答。从在线答题情况看,全班学生此题的正确率达到了86.5%,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这一类题目已经掌握,小部分学生仍然选择错误。于是教师请一名学生上讲台展示了自己的分析求解过程。

生:这道题要结合水平滑轮组、受力分析、摩擦力、运动和力等知识综合解答(板书解题过程如图6)。

请学生板书思路,一是因为此题的确存在较大的难度,即便大部分答题正确,也需要进一步厘清解题思路,顺便给小部分答错题的学生一次再学习的机会。如果大部分出错,此题便需要教师进行精讲,或者在课堂上补充这一类型题目的训练次数和训练强度。

四、小结提升及课后作业

小结提升,重点是让学生对照目标,静心梳理一节课所学的内容,学会反思,学会整理所习得的知识、方法和解题技能,同时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点拨、提升,便于学生内化和提升核心的解题技能和方法。

在本课中,学生梳理、反思过程略,教师点拨如下:这节课应用的公式较多,熟记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公式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对于难度稍高的滑轮组变式题,同学们要找准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对有用功和总功做出准确判断,最后再结合公式解答,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同学们可以通过接下来的课后作业,再次练习、巩固课上学到的解题方法。

于是,教师呈现了下面的课后作业。

1.小明用如图7所示的滑轮组把重为160N的物体匀速提升1m,他的拉力为100N,所用时间为2s.下面有关物理量的计算正确的是( )。

A.小明做的有用功为200J

B.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C.小明做功的功率为80W

D.小明将该物体的重力增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2.小强利用如图8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 000N的物体A在3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A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600N,小强所用拉力[F]=250N,则拉力[F]的功率为   W,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   。

3.如图9所示,每个滑轮重20N,用滑轮组拉着重6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在20s内物体移动了4m,拉力[F]做的功为1 280J,不计绳重及机械内部摩擦。求:(1)拉力[F]的功率;(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节习题讲评课的学习目标来自学生习题中所反馈的具体学情,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比如:为达成目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目标检测基于习题讲评,通过题目变式,循序渐进地检测学生对几种类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教师在最后的反思性小结中,将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系统整理,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4+N流程式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评课中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学习能力,一改教师在习题讲评课中的逐题讲授、包办代替的做法,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本课例曾在广西物理复习研讨会上向全区同行展示,获得同行与专家的高度评价;題图左为作者杜嘉珺、右为李奇峰)

(责编 白聪敏)

作者:杜嘉珺 李奇峰

物理滑轮问题应用论文 篇2:

浅谈微课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摘 要:微课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的速度和效果,给予学生更加充足的自主时间进行学习,还有助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此次研究主要就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做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微课;中学物理;教学;应用;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文化应运而生,我们进入了一个“微时代”---微信、微电影等,适用于课堂教学的“微课”伴随产生。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这种课程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是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图片资料、视频资料以及音频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相关知识的核心含义。微课教学在难点知识攻克上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同时更具针对性,在精简的视频内容当中包含着丰富的物理专业知识,每一种视频只针对某一个物理知识的实验或者概念阐述,可以保证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到自身所不理解的物理知识。而中学物理教师要想有效的借助微课技术进行物理教学,不仅要解决现存的微课应用阻碍性问题,同时还要有效的掌握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要点。

一、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应用的阻碍性问题分析

现阶段,将信息化教学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已经成为中学教学改革的一种主流发展趋势,而中学教学在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支持下,教学成效以及时效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在众多信息化教学模式当中应用成效最为显著且与物理学科教学契合度最高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微课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的就是凸显出学生在课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来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使学生在课上学习期间已经对所要讲解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且产生了学习疑问,教师在课上就可以通过解决学生的疑问来具体讲解物理知识点。

随着微课教学应用的不断深入,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微课教学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的应用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导致微课教学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而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多个方面。

一是教师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有些教师由于接触微课技术较晚,其对于微课的制作、应用要点掌握能力不足,同时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导致其在制作、应用微课时会存在诸多问题,而一旦出现制作效果不好或操作不当,就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是教师所应用的教学理念过于落后。在进行微课教学时没有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原则,会强制性的要求学生背诵一些物理知识,进而导致微课教学的应用变得形式化。

三是教师没有充分挖掘微课教学的优势功能。在新课引入、重难点突破没有应用微课,也没有在课下借助微课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探讨物理学术性问题,从而导致学生在遇到问题后搁置,只能依靠课上来解决,而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相互关联性,学生如果在某一点无法理解,将很难进行更加深入的自主学习。

二、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分析

(一)提升物理教师的信息素养,保证教师全面掌握微课教学技术

教师是微课教学有效应用影响最深的一个因素,基于这一情况,物理教师就必须重视自身信息素养的有效提升。为此,需要重点学习微课的制作和应用,从而保证自身的信息素养能够支撑其开展物理微课教学活动。还要不断自我反思,反思自身在制作、应用微课期间所遇到的阻碍性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方式。

(二)优化革新物理教学理念,保证教学理念与微课应用目标的统一性

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是保证各项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实施并发挥良好成效的保障性条件。物理教师自身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意识,科学态度与责任,这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元素,同时还要将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进行具体的微课教学。

例如,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教学理念要始终贯穿在微课的设计上,首先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确定微课设计的重难点,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其次要围绕这四个条件展开实验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得出结论;最后还要让学生进行反思,如定滑轮和桌面都有摩擦力,会影响“力的大小”这一条件,思考如何减小或消除摩擦力对结论的影响。物理核心素养与微课教学很好的统一起来,必将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充分挖掘微课教学的优势功能,激发学生兴趣,攻克教学重难点

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技术的融图片,视频及音频为一体的功能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进行形象化处理,在讲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公式、实验时,可以通过具体演示和动画效果让学生直观的了解物理现象,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功能。具体如下:

1.新课引入上应用微课

微课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直观、生动、形象的场景,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利用微课中的“瓶吞蛋”、“覆杯实验”等几个短小精悍的实验小视频引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快速地将他们的注意力聚焦在教学内容上。

2.教学重难点突破应用微课

中学物理教学会涉及到力、热、声、电、光等信息,而每个章节都有其重难点知识,微课教学对于物理教学重难点突破有奇效。

例如,在学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时,这节重点是托盘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利用微课视频分步骤演示方法,并指出使用的注意事项,再提问学生有没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在微课教学上进行师生互动,教学重点得以掌握。

又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这节的难点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三线共面,由于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口头讲解很难直观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利用微课可以使实验现象更清晰,再加入动画效果重现折射现象,很好的突破三线共面的教学难点。

3.课外自主学习应用微课

中学物理这一学科教学内容多,课时少,时间不足,微课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用于预习、复习巩固。在学习时,如果学生在某一点无法理解,将很难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对于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老师要及时的回复,告知其正确的解决思路。

例如,在讲解“磁铁的正极、负极”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班级网络教学平台中推送关于磁铁正极负极特征介绍的视频,然后再推送一些关于正极遇到负极、正极与正极相遇、负极与负极相遇的现象,最后推送磁铁正负极特点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建立起生活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强化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

4.习题讲解中应用微课

习题课教学、概念规律教学和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三个重要的教学类型。

对于较难习题的讲解,不少学生掌握较差,如果在习题讲解中利用微课教学,因为微课是可以重复播放的,针对性更强,有些学生课堂听不懂或者错过一些重要知识的讲解,课外时间就可以利用这类的微课,找到自己解题的不足,从而更有效的理解知识,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在我国教育领域中掀起了一场信息化建设的浪潮,其最终目的就在于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提升学校整体教学成效,而微課教学技术的应用属于信息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对于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提升物理教学也有很好的成效。基于这一情况,中学物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要重视对微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效应用策略的研究,结合现存的阻碍性问题进行具体的应用策略制定。

作者:范文献

物理滑轮问题应用论文 篇3:

启发性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基于教师难以把握提问的难易程度、提出的问题不够灵活的现状,论述比较式、发散式、比喻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启发性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启发性提问 初中物理 五种形式

启发性提问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初中物理是一门比较复杂、具有科学性的学科,覆盖范围较广,知识内容繁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启发性提问,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

一、初中物理提问现状

首先,教师难以把握提问难易程度。太简单的问题缺乏挑战性,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让学生以为物理很容易学,导致学生不认真对待初中物理学习;太难的问题又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负担,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阻碍。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很大部分都有固定的答案,不够灵活,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固化,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后,教师提出的问题只起到了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作用,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启发性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启发性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问题。教师在运用启发性提问时,要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然后尽量让问题更加有趣和开放,让学生充满好奇心,发挥自己大胆的想象。只有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才可以提高他们的知识储备和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启发性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展开讨论,从而得出结论。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启发性提问就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启发性提问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他们进行独立学习,培养探究能力。启发性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比较式的启发性提问

知识之间是存在一定联系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启发性提问教学时可以多采用比较的方法,通过两者或者多者之间的比较,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信心。

例如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二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一课,教师在讲解时可以提问:“诸多能源物质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不同?”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多种能源的异同,比较不同能源给人们带来的不同影响,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发散式的启发性提问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式提问中的发散式提问可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尽情地开拓思维,畅所欲言。物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开展物理教学时,要根据日常生活来设置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解答问题。

例如教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声现象》这一章节时,教师首先要教学生基础的课本知识,告诉学生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以及声音的特性,之后教师就可以通过“声音的应用”“生活中的噪音”“噪音的危害”等思维发散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积极主动地解答这些问题,最后结合生活经验总结这一章节。

发散式的提问,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的物理知识,为以后日趋复杂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去感受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教给学生物理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好地生活。

(三)比喻式的启发性提问

由于物理学科的知识比较抽象,尤其是电流、电阻等方面的知识,摸不着、看不见、无法被感知,这对刚刚接触物理学习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这时,就需要物理教师运用比喻式提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教师可以用比喻式提问:“导线的横切面很像路面,而电流就像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所以大家请思考,路面越宽车辆行驶越快还是路面越窄车辆行驶越快呢?”给予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之后,再次提出问题:“导线横截面积越大对电流的阻碍是越大还是越小呢?”这时,学生就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去展开思考,路面越宽车辆行驶就越快,由此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越宽,电流越大。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将生活与物理知识相结合而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抽象思维的转换,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讨论式的启发性提问

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应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可以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再将学生分组使其积极开展交流讨论。

例如教学初中物理《能源、材料与社会》这一章节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能量守恒定律是什么意思?”“能量如何进行转化?”“结合对能量转化和守恒的研究,如何进行高效的能源开发?”然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他们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的交流讨论,再总结小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在这样一次次的讨论当中,每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方便教师掌握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讨论式的启发性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实践式的启发性提问

“实践出真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行一些实践式提问,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覆盖面,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物理知识。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很少与实践相结合,只是单纯地讲解课本知识,给学生灌输课本内容,认为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事实上,学生仅仅知道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提升生活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可以采用实践式提问方法,让学生深刻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并能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例如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一课,教师在对这一章节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提供一些杠杆和滑轮,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其中的奥妙。学生在把玩滑轮、运用杠杆的过程中发现其中的趣味和奥秘,教师再提一些实践式的问题:“杠杆的原理是什么呢?”“滑轮为什么阻力相对较小呢?”杠杆和滑轮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材料的获取比较容易,方便学生运用杠杆和滑轮进行实践操作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

将启发性提问与初中物理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改善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现状,对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大推动作用。启发性提问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为日后更为复杂的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晓文.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問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8)

[2]徐锦新.启发性提问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刍探[J].成才之路,2018(4)

[3]陈菲.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性提问的方式讨论[J].课程教育研究,2017(41)

[4]顾添柳.启发性问题应用于物理学习探究[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7(7)

作者简介:余剑(1977— ),男,广西容县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学。

(责编 刘小瑗)

作者:余剑

上一篇:艺术身体叙事管理论文下一篇:语文假话作文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