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2022-04-20

摘要:物理学科难度较深,抽象性较强,所以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其具体表现就是,部分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探究且成绩优良;另一部分学生却消极懈怠、缺乏主动性且成绩较差。这一现象影响了学生整体物理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据此改进教学策略,从而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物理教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篇1:

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分化的成因分析与改善探索

摘   要:物理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分化是在教学中难免遇到的问题,老师们往往束手无策或顺其自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从兴趣、需要、意志和课堂效率上寻找避免和改善的对策,让物理成为轻松而有乐趣的学科,让全体学生都能在高效的课堂上学好物理。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分化;学习兴趣;学习需要;学习意志;

课堂效率

引言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初二上学期,刚刚接触物理时,学生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充满了对学好物理的信心,在刚开始的一两个月,学生普遍喜爱上物理课,并积极配合,主动参与,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好景不长,在初二第一学期的下半学期,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果就开始出现剧烈的分化,到初三学年时出现了较多厌学、弃学的情况。而出现这些情况并非全因学生的智力因素造成,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导致的结果。

学习分化是课堂集体学习必然出现的现象,是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学习动能差异造成。“智力因素分化”是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造成的,而“非智力因素分化”则是由于学习动能差异造成的。智力因素分化是随着物理学习难度增加而不断产生的,非智力因素分化则是由学生的综合学习状态,学习的外部因素的变化而产生,在学习的初期和后期均会出现,但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纠正和改善。

笔者长期就非智力因素分化的形成原因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梳理,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加以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学习非智力因素分化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1  非智力因素分化的形成原因分析

非智力因素亦称非认知因素,是指在人的认知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引导、维持和强化的作用,因此,学生学习的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的稳定水平对学习状态和效果将产生重大影响[ 1 ]。而初二、初三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这些非智力因素最不稳定的时期,学习过程的这些心理因素容易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摸清了影响学习的这些心理因素,也不难通过分析影响这些心理因素的外部环境去探寻非智力因素分化的形成原因。

1.1  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物理学习成效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是学习效果的第一原动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2 ]。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就是基于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提出的。初中物理是一门从生活走向物理再回归生活的自然科学,学习内容最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逻辑推理到数学演算,教师学习的关注点逐步从激发兴趣过渡到知识掌握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快速递减。学习习惯好,基础扎实的学生容易保持,而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不牢的学生对学习物理渐渐丧失了兴趣,产生厌学情绪,造成分化。

1.2  学习需要

如果说兴趣是学习效果的第一原动力,那么学习需要(即学习目标)是学习效果可持续的最重要因素。就目前初中升学的机制来看,学生学习物理的普遍目标就是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不至使之在中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中成为“拖后腿”的学科。对于有明确升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学生来说,虽然物理学习兴趣不大,但由于学习需要,也能持续性地学好物理,而对于其他学生,则根据学习兴趣的不同,造成明显的分化。

1.3  学习意志

达尔文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可见,学习任何学科知识都需要有不断坚持的意志。学习是缓慢而枯燥的过程,有学习兴趣,有学习的需要,还要有坚持的意志。学习意志坚定的學生遇到困难,能想办法克服,能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学习意志薄弱的学生往往容易心猿意马,遇到稍难的物理问题容易选择放弃,长此以往,学习效果逐步下降,最终造成分化。

1.4  课堂效率

大家都有这样的认识:课堂氛围好,教师教学能力强,教学设计生动,课堂富有引导、激励、启发、互动、热情,这样的课堂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深入其中,主动学习,加以适当的练习,往往能让学生轻松掌握物理知识,进而转化为学习技能。课堂效率高、课堂氛围好,学生能轻松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反之,课堂拖沓、沉闷,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再简单的物理知识,都能成为学生理解上的负担,因此,课堂效率也是影响学生非智力分化的重要因素。

2  改善非智力因素分化的对策探索

要避免或改善非智力因素造成的物理学习分化,一定要及早发现苗头,针对不同学生产生分化的原因对症下药。笔者通过长期的课堂观察和实践,采取以下的对策来改善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学习分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物理中考平均分均位列同类校前列。

2.1  利用物理实验的生活性和趣味性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初中物理教材非常注重从生活中提取物理实验,一方面激发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体现物理的生活性。首先从学生第一堂接触物理课开始,笔者精心准备了大量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趣味实验,比如:让学生亲身体验捏不碎的生鸡蛋、报纸拆木条、试管口的水沸腾鱼却照样自由游动等小实验,通过这些学生认为不可能的小实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对知识的渴望,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后续的章节学习中,也要把这样的实验作为引入课题的重要素材。比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中用刻度尺和细绳测量地图中某段铁路线的长度、不同作用点推门体验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让学生感知学习本章节物理知识的意义和实用,让学生持续保持对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避免因学习知识的枯燥而失去兴趣,造成分化。

2.2  利用建立的良好师生关系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需要

“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习效果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拥有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即使其他学科学习效果不好,学生也会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物理这门学科。因此,物理老师面对十四、五岁孩子时更要善于了解他们的心理,发现他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扰,经常利用课堂、课间、放学后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物理过程中的问题,经常性地个别辅导、答疑、谈心,利用这些契机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有良好师生关系做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就能主动学习,积极配合,减少非智力因素分化的机率。

2.3  利用马太效应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意志,改善分化趋势

“马太效应”本意是指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产生积累优势,就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在教育领域,“马太效应”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学校和学生这两个方面的两极分化,好的越来越好,坏的越来越坏[ 3 ]。学生学习物理需要成功的体验,才能不断积累学好物理的坚定意志。笔者在实践中,在课堂上经常让一些学习程度一般的学生上台帮助老师完成演示实验、帮助老师准备物理实验,表扬他们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能顺利完成,考试取得进步主动和家长沟通进行表扬等方式,让有分化趋势的学生通过小成功的积累找回自信,保持学好物理的意志。

2.4  利用探究性的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课堂效率,让物理学习变得轻松有趣

这不仅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特点、知识特点和学习规律,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布鲁纳发现认知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 4 ]。物理探究性学习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记忆和理解知识创造有利条件。减少物理学习非智力因素分化,课堂上要从实验探究教学入手。那么如何利用实验探究教学提高物理课堂效率呢?

2.4.1  探究性实验要巧妙设问引思考

在探究性实验中,好的问题设计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如“看不见的运动”一节,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串:物质是如何分布的?分子的存在状态是怎样的?分子既然是运动的,为什么物体(固体或液体)还能有确定的形状、体积?这样的问题串有效地将分子动理论三点探究引导、联系起来,从而在问题中找出实验探究的目标和方向,让学生由问题引发思考去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

2.4.2  瓶瓶罐罐做实验,小小实验也精彩

在多年实验教学中,笔者都遵循一个教学原则:瓶瓶罐罐做实验,轻轻松松学物理。一个饮料瓶可以做:质量举例、凸透镜对光的偏折作用、透镜焦距与形状关系、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量液筒、重垂线、滚筒(代替运动小车)、压强实验、液体侧壁压强、纸片托水、流体压强水源、小气囊等。从教学实践来看,瓶瓶罐罐做实验,减少学生认知的困难,小实验也会非常的精彩。

综上所述,保持学生兴趣,认识学生需要,激发学生意志,营造课堂氛围,积极探索物理实验探究性学习,是有效避免和改善非智力分化的好方法,我們要让物理成为轻松而有乐趣的学科,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活跃的课堂上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燕国材.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教育艺术,1994(6).

[2]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144.

[3]朱梅.非智力因素与环境对马太效应形成原因的分析[J].运动,2013(5).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64.

作者:林建华

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篇2: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摘 要:物理学科难度较深,抽象性较强,所以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其具体表现就是,部分学生认真听讲、主动探究且成绩优良;另一部分学生却消极懈怠、缺乏主动性且成绩较差。这一现象影响了学生整体物理水平的提升,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两极分化问题的成因,据此改进教学策略,从而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接受良好的物理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两极分化;成因;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均衡的发展。但是,两极分化现象却使得优生愈优、差生愈差,严重违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对部分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一、 物理教學中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

(一)学生兴趣程度不同

初中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他们愿意主动思考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快乐;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事物,学生便不愿参与其相关的活动。而对于物理学科,学生正是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学习态度,有的积极主动,有的消极懈怠,进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良莠不齐。所以说兴趣程度的不同是导致学生物理成绩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接受能力不同

物理知识抽象复杂,而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物理课堂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不仅能快速掌握知识,还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有的学生要想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教师不能调和这种矛盾,只会使基础较差的学生慢慢失去学习的耐心和信心,进而加重两极分化现象。

(三)学生方法习惯不同

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初中生的一些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定型,他们有的会主动预习、复习,有的会认真听讲、大胆质疑,有的会主动整理错题,但还有一些学生却存在很多不良习惯,并且他们往往安于现状,不会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长此以往,同样会造成学生物理成绩的两极分化。

(四)教师态度厚此薄彼

在物理课堂上,优等生往往更加活泼踊跃,他们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主动承担老师布置的任务,并且有勇气提出质疑,自然而然的,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而差生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则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师也不会过多关注这部分学生,从而激化了优生和差生之间的矛盾,恶化了师生关系,加重了物理课堂的两极分化现象。

二、 初中物理教学中两极分化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呈现趣味物理,引起共同兴趣

物理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而我们的世界由物质组成,所以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物理学习中,学生会产生无尽的好奇心,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探索事物运行的规律,并从中得到求知的乐趣。但还有一部分学生,他们不喜欢从物理的角度去感知世界,只能体会到物理的抽象复杂,难以产生学习的欲望。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适当渗透游戏、生活、物理学史等趣味元素,以引起学生的共同兴趣,保证每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一课时,我先借助多媒体展示冰冻的衣服、背阴地的雪人等生活常见物,然后我描述如下生活情境:“北方的冬天下起了皑皑白雪,雪停以后,小丽把洗好的衣服晾在外面,结果衣服很快被冻得硬邦邦。干完活,小丽和朋友们在房子后面开始堆雪人……几天之后,小丽发现冷冻的衣服没有化开,竟然直接干了;而堆在背阴处的雪人,没有受到阳光照射,却明显变小……”这一趣味情境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主动讨论衣服晾干、雪人变小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类似的例子。然后,我引出本节课标题,并提问道:“以上生活情境中的衣服和雪人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生活中有没有与其相反的变化?”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主动打开教材一探究竟。所以说,在物理教学中渗透趣味元素,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初步避免课堂两极分化现象的可行之法。

(二)课堂分层教学,保证均衡参与

学生之间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教师厚此薄彼的态度却使得优等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部分基础较差、反应较慢的学生排斥在探究活动之外,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关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然后在课堂上落实分层教学。比如,设计梯度式问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同等的思考、讨论和表达的机会,从而保证学生均衡参与课堂,有效避免两极分化现象,最终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与自身条件相符的成长和进步。

例如,在学习《摩擦力》一课时,我先借一些生活现象引出“摩擦力”的概念,然后我提问道:“同学们能否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来感受摩擦力?”这一问题十分简单,我便尽量邀请学困生上前展示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当一名学生用板擦擦黑板来演示摩擦力时,我提问道:“我们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具体该怎样操作?”这一问题稍有难度,我便尽量邀请中等生作答,然后给学生下发弹簧测力计,让学生进行演示操作。而在探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我先让差生、中等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然后让优等生对这些答案进行评价或总结,并要求他们提出新的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与提升。

(三)加强合作探究,共享学习资源

相比于学困生,优等生往往更加自信乐观,反应能力较快,接受能力较强,所以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探究,可以抢占更多的学习资源。而差生会遭到排挤,跟不上老师和同学的步伐,找不到表现机会,这一现象加速了两极分化问题的形成。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一来营造自由民主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学习环境;二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差生和优生从敌对状态转化为合作状态,使其共享学习资源,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例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需要探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这一问题,我便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首先,我指导学生科学分组,尽量保证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即每组都包含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以及性格外向和性格内向的学生,一方面使小组内部保持活跃的氛围,一方面使小组有能力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接着,我展示探究目的,并让各小组展开讨论,说明实验计划。然后,我请各组组长阐述本组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学困生也能主动承担一些比较简单的任务,比如捆绑小石块、识读数据、记录数据等等。最后,我让各组派出代表说明实验结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缓解学生之间的矛盾,促使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并培养学生合作共赢的意识。

(四)实施多元评价,保护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以及试卷进行点评,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评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学生指明自我提升的方向。但是,传统、单一的评价方式存在很多不足,因为优等生得到的基本是正面评价,学困生得到的往往是负面评价,这会加重学困生的自卑心理,打击其学习热情,从而加重物理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所以,针对这一情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元评价的策略,并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全面、积极的认识,并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重力 力的示意图》一课时,当一些学困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重力作用的现象时,我便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对重力理解的准确程度提出表扬;而针对“物体运动时与静止时所受重力是否一样”这一问题,一些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我并不直接点出错误,而是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进行改正,然后我再对学生的自我审查能力、思维的敏捷性进行表扬。而在批阅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时,我则在空白处写下学生的不足和优点,并写下鼓励性话语;对于优等生,我则明确指出他们的有待提升之处,并为其设立较高的学习目标。通过以上评价方式,可以极大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升学生的自信,从而让每名学生都能保持乐观开朗、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五)课后答疑辅导,改进学习方法

课后答疑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沟通、交流、增加了解、增进感情的绝佳机会。而在答疑过程中,教师要予以学生足够的尊重,即便学生请教的问题十分简单,甚至是在课堂上讲过的,教师也不能批评学生,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这样才能保护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形式进行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策略。另外,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对不好的习惯进行纠正,将好的方法分享给其他学生。从而逐步缩小学生的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整体的物理水平,使两极分化现象得到有效解决。

例如,在“从粒子到宇宙”这一章的课后答疑过程中,有学生表示本章知识点过于抽象,对一些概念、现象无法理解透彻,所以在解题时不能有效运用书上的知识。于是,针对学生的困境,在回顾性教学中,我便尽量运用动画模拟技术,将微观粒子的结构、运动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演示出来,以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此外,学生常常拿着课本、练习册向我请教问题,我发现有些学生的练习册写满了笔记,经询问得知,该生对自己做错的题目进行详细批注,批注内容包括错误所在、错因分析、正确思路等内容。于是我便让該生在课上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从而为学生提高物理成绩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两极分化问题的重视,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据此改进教学的方法与形式,从而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锻炼与提升,以实现初中物理课程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韦廷来.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教育观察,2017,6(22):119,123.

[2]吴国振.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9):236.

[3]刘杰.浅谈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7,46(8):22-23.

[4]沈志亮.初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0):14-15.

作者简介:龚加银,江苏省扬州市,江苏省扬州市翠岗中学。

作者:龚加银

物理分化问题探索论文 篇3:

谈初中生物理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级分化是一种普遍现象,研究探索了其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对策,现已初见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 物理 成绩 两极分化 原因 对策

一、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

初中学生物理学习成绩两级分化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初三比初二两级分化理象更为严重,这对差生继续学习不利,加重了教师辅导量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负担,甚至造成了学生大量流失等现象。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结合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实际,反思了教学中的失误并作了认真的总结,认为造成两级分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物理是从初二开始开设的学科,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是一门启蒙学科。由于学生刚接触这门课程感到非常陌生,特别是翻开书,发现书中概念、内容都很抽象,对于如何学好这门功课缺乏信心。

2、物理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层次,广度和程度不同,所以对物理知识的兴趣也不同,使学生成绩拉开档次。

3、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过渡得不当、处理得不好。物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的知识虽然联系不大,现象也简单,但其中的知识规律有着极大的普遍性和抽象性。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不会学习。

4、根据初中阶段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意志不稳定。初中阶段开设科目多,学生学习任务重,如果不及时辅导,遇到困难就没毅力学下去。

5、社会读书无用论的思想还在作怪,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使学生产生一种不学习也能挣大钱的思想。有的家长忙于经商、办企业,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过问,同时对孩子也造成影响,觉得读书无用。

6、一部分学生认为升学无望,老子有权力,无论学习怎样也能安排工作,学习不用心,不努力,就等毕业证。

二、克服初中物理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的对策

1、激发学生学好物理

中学物理教学是学习物理科学和其它专业技术的基础教育,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打下献身四化攀登科学高峰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初二物理教师肩负此重要任务,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备好教材中序言部分的课程内容,上好第一堂课。

首先,要向学生交待本学科的性质、特点、所研究对象以及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位置,讲一些生动的物理學史内容和有趣的物理故事。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积极状态。比如在第一节课的前言中我们向学生这样叙述的:从宇宙空间的奥秘到工农业生产劳动都涉及到物理知识,从人造地球卫星的上天、飞机、火车、轮船的制造与应用技术都应用了物理知识,家用电器、机械设备、劳动工具等都是利用物理原理制成的。我们生活在物理世界,你要想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学好物理。

其次,给学生演示几个物理小实验,如磁铁吸铁钉铁屑、小滑轮升旗、抽水机抽水、照明电路(演示板)、小电铃、直流电动机和发电机模型、小磁针等让学生过目,给学生一个真实感,使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增大学生对学好这门学科的内驱力,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最后,启发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的物理现象。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用图表、实物、模型等进行直观教学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光的色散,如果教师只讲现象,学生领会不深。当用棱镜将太阳光色散后,一条色光带摆在学生面前,学生立刻感到惊讶并引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格外好。这样讲出来的东西不是枯燥无味,而是活生生的东西。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①要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防止一部分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和兴趣之后,急于追求结论,渴望知道他直接关心的问题,所以一开始就不能认真地学习,不集中精力充分领会自己正在学习的基础知识,问一些暂时还不能给他们回答的问题,偏离了知识的系统性,不把基础知识研究透彻就想一步登天。要经常教育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不养成循序渐进的习惯,就会丧失刻苦钻研的决心。读书不求甚解,心猿意马,一知半解便沾沾自喜,一遇到困难就灰心丧气。

②培养学生广泛地议论、讨论和研究学习习惯,互相交流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消除保守和妒忌心理。

③培养学生当堂学习内容听懂弄通的习惯,不要忙于记笔记、死记硬背,增加课后负担。

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分析以及做实验的习惯,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列举一些学生熟悉而容易理解的物理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组织学生成立课外活动小组,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制作,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活跃学习物理的气氛。

4、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有些差生学习吃力,容易产生思想包袱,认为自己脑子笨,怎么学也赶不上别人,往往学习意志薄弱。对这样的学生更要加强教育,扫除心理障碍。教师在授课时,紧紧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掌握知识范围,不抢进度,由浅入深,使学生在学习中心有余力也足,學习起来轻松愉快,在兴趣中学习。

几年来我们克服初中物理学习成绩两级分化初见成效。

作者:孟繁旭

上一篇:建设促进校园文化论文下一篇:检察机关刑事赔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