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物理化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在“转型发展”的国家大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知识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过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对药学专业发展的要求,进而提出了教学内容选择、实践在实践环节的作用以及评价体系改革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实践型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应用型物理化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用型物理化学论文 篇1:

西班牙罗维拉威尔吉利大学应用型本科物理化学教学对我们的启示

物理化学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化工、化学、材料等专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化学和化工专业中,更是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1]无论是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方面,还是提升学生逻辑思维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作用。西班牙罗维拉维尔吉利大学(URV)是西班牙公立大学,学校的办学定位之一就是培养能够适应各国需要的人才。物理化学在URV受到了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化学专业经过学校几代人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培养的学生受到了巴斯夫、陶氏化学等知名企业的好评和欢迎。其中物理化学专业主任Josep Maria Poblet更是以在多酸化学理论模拟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在2012年获得西班牙皇家化学会物理化学奖。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正处于转型阶段,在新的培养模式下,很多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面临着调整。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内各省高校对应用型本科的课程建设提出了大量的理论,积攒了很多的优秀经验[2-4]。大庆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的物理化学课程虽然无法和国内重点大学相比拟,但也对课程建设投入了大量师资,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早已成为学校精品课程,正在努力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笔者有幸得到了黑龙江省教育厅留学计划的支持,来到URV进行一年的访问学习。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观摩了URV物理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得到物理和无机专业主任Josep Maria Poblet以及主讲教师Xavier López Fernández的帮助,在物理化学的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地交流,得到了一些启示。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成绩考核和教师工作考评等几方面的对比,对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物理化学教学进行初步讨论。

一 教学内容的对比

1 课程设置

URV物理化学课程授课对象为所有化学学院的学生,包括有机、无机、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和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分成了三个主要部分:热化学、动力学和计算化学,电化学则作为课下自学内容。其中热力学部分为90学时,分成两个学期,在一年级下学期开课。动力学加上对称性和光谱学也是90学时,两个学期,在三年级开课。量子化学作为选修课占30学时,在大学四年级开设。由此可见,课程的重新整合,可以更好地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2 教材选取

教材是知识传递的重要载体。URV采用Atkins等人编写的《Physical Chemisty 8th》。该教材采用模块式编写,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一是化学平衡模块,包括热力学、纯物质转化、简单的混合物和化学平衡;二是量子化学模块,包括光谱和对称性、统计热力学、材料等; 三是分子运动模块,包括速率、分子反应动力学和固体表面等部分。其层次划分和内在联系比较合理。笔者所在高校采用的是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出版的《物理化学》第五版。其采用的是顺序式,即从气体出发,包括热力学、电化学、统计热力学、胶体、动力学。教学时会出现根据教材平铺直叙,各章节容易出现基础理论的跳跃,学生不易掌握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二 教學方式的对比

1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方面,URV采用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和国内教学的不同处主要体现在更加重视师生的间互动。课前,教师会将本节课的课件发到网上,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在上课时,针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教师会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的使用前提、原理以及限制条件,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的重要内容。此外,任课教师特别注意将最新的物理化学前沿成果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所学知识的前沿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学生管理方面,每个班级人数约50~60人,学生可自由组合成3~5人的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集体讨论,然后提出小组的观点或者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评论。学生讨论通常很激烈,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和国内很多高校的课堂教学相似,大庆师范学院采用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学生的问题只能在课间或者课下由教师单独解答,教师无法确切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学习效果。近年来,互动式课堂教学一直受到国内高校的提倡,笔者也试图借鉴国内外高校的优秀教学经验,针对重要的知识点,提出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若干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但由于课程结构的不同,这些讨论一般都会安排在专门的讨论课来进行。在讨论课前把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课堂上进行辩论,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理解进行修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于前沿成果对物理化学教学的帮助,笔者已经有过相关的研究[5],经过近两届学生的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直接具体应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下作业

课下作业是物理化学课学习的重要一环。Atkins《Physical Chemisty 8th》在每节课后为学习者准备了大量具有启发性的习题。但URV教师并没有把这些习题作为主要的课后作业,往往要求学生小组课下自愿完成。由于习题数量繁多,学生之间通常会分工协作,然后互相讲解各自的解题思路和技巧。既节约了学生学习时间,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教师的课后作业是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提出具有判断是非性质的讨论题目,让学生选择。这类题目往往需要查阅包括文献、参考书等大量的课外资料,几乎相当于一篇小的科技论文。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大庆师范学院目前还是以课后习题作为学生的课下作业。由于各种习题集的出现,十分不利于启发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因此,采用论文式的课下作业对于物理化学的教学必定会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3 成绩考核的比较

在成绩评定方面,URV设置了四次考试,占总成绩比例40%。剩下的60%主要来自于平时成绩,包括每次的论文成绩、出勤以及平时的课堂表现。在期末考试时,习题的类型也和国内的考试迥然不同。以最近一次的期末考试为例,Xavier教师展示了他的试题,根据一个简单分子XeFe4的结构,推算其可能的对称性、红外光谱的吸收峰,在封闭体系内计算其相应热力学函数,推测其相应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方程。考试时间为2个小时。由于试题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成绩的高低取决于其平时努力学习的程度,避免了一考定终生的现象。

大庆师范学院的物理化学课成绩考核,采用平时占30%、期末占70%的比例。平时成绩可以有一次期中考试,占10%,还属于一考定乾坤的模式。而且试题的类型还是属于选择、判断、问答加上计算题的典型考试模式,很难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容易造成学生平时松懈、考前突击的情况。

4 教师成绩的考核

URV采用的是讲师聘用制。学校会定期向学生了解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考核,同时会有专门的听课教师来考核教师教学。这些考核将直接决定教师能否继续执教该门课程,影响教师职称晋升,甚至影响教师和学校之间的聘用合同。

我们的高校很早就制定了教师的考评制度,考评由学生意见、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意见和期末学生网上考评意见组成。但这些仅作为教师考核的参考,很难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优秀的师资力量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保障,合理的考核机制对物理化学教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 URV对我国应用型本科物理化学课教学的启示

URV在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并结合灵活多变的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课下分组讨论,合作学习。通过多次的课外论文和阶段性考核,让学生能对物理化学的知识点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和团队协作的工作模式。这些成功的经验对我们的物理化学教学有着很好的启发。

在教学内容上,首先适当删减内容,合理整合资源。例如化学热力学、气体、化学平衡、电化学以及化学动力学,在物理化学教学中会重新讲述无机化学的内容,造成学生的重复学习和教学资源的浪费。而URV的教学方式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借鉴。通过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既解决了教学资源的浪费问题,又间接地增加了各自的授课学时。再者,合理引进前沿科研成果,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前沿成果的引入对于物理化学教学是一把双刃剑。既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避免影响经典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在育人为本的前提下,要以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前沿成果的合理引入一定要结合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教学方法上,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URV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首先是向课外延伸,通过学生间的小组协作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是减少课堂讲授,增加课下自学内容,促进学生刻苦学习、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再者,改进考核内容和方式,避免一考定乾坤的情况。考试内容重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建立和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优秀的师资力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如何建立有效的考评方式也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URV的教师考核制度,对于我们的高校教学改革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参考文献

[1]彭昌军, 史济斌, 胡军, 刘洪来, 黑恩成. 从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程作用的视角论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J]. 化工高等教育,2012(1): 12 - 14.

[2]潘懋元. 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63 - 64.

[3]徐延宇,向礁.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育人(高教论坛),2014(12): 54 - 56.

[4]刘建,赵龙涛,张倩. 浅谈应用型本科物理化学教学[J]. 化学教育, 2014(24): 20 - 22.

[5]慈成刚, 何丹凤. 引入前沿成果提高物理化学课教学质量[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5): 78 - 79.

作者:慈成刚

应用型物理化学论文 篇2:

实践型教学模式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构建和应用研究

【摘要】在“转型发展”的国家大背景下,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知识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过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对药学专业发展的要求,进而提出了教学内容选择、实践在实践环节的作用以及评价体系改革三个方面对现有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构建实践型的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的时间能力。

【关键词】《物理化学》 药学专业 实践型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JY24。

平顶山学院作为一所“师范背景”的地方二本高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如同其他高校一样,将“理论教学”置于教学工作的首要地位,实践工作开展不够。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型”或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这使得在注重理论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就业压力较大。近年来,在国家提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学院痛定思痛决心向“技术应用性大学”转型,同时对各学科的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适应新教学形势的要求。

药学专业作为平顶山学院医学院刚刚设立两年的新专业,对《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经验积累较少,更重要的是,承担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工作多为具有化学专业背景的老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更多化学专业知识的讲解和普及,但是医学专业知识的缺失,导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在以后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学习和实践当中。药学专业作为一门对实践和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对现有的“重理论,轻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1.立足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物理化学的学科自身特点:(1)物理化学涵盖了高等数学、化学和物理的基础知识。(2)物理化学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内容丰富、逻辑推理严密、公式众多。这些对于无化学背景且数学和物理知识尚未熟练的掌握的药学专业大二学生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既无法理解课程内容,也无助于个人实践能力的提高,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高职高专院校因其培养目标十分明确,即使学生能够成为“技术型实用型蓝领人才”,因此学校在课程内容设置过程中立足于药学专业,不要求学生对理论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只要能够满足以后学习和工作需要即可,此种做法在满足课程最低要求的前提下,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到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在制定教学内容时,我们可以部分借鉴高职类院校课程内容选择的经验,按照物理化学在药学专业的地位作用和培养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科学性、系统性的前提下,以“必须”、“够用”,满足专业“需要”为出发点,既要易学易懂易会,又不降低要求为原则,改革教学内容。

2.以实验为主体带动实践

物理化学与药学专业联系紧密,物理化学的知识已经渗透到药学专业的各个领域中,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掌握了药物合成所需的基本知识。学习的理论知识如果只停留在书上和学生的大脑中,那只能成为“死知识”,无法体现其价值。多年的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对实验永远都是充满好奇和兴趣,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能够主动地通过互相谈论、翻阅书籍和网络查询等方式予以克服和解决。

鉴于物理化学课程与药学专业紧密的相互联系以及学生对实验的浓厚兴趣,尝试将物理化学的课程内容模块化,并通过与之相关联的实验将各个模块联系起来。以常见非处方药物布洛芬合成为例,我们在课程学习之前要就学生在期末能够完成布洛芬药物的设计和合成工作,其中包括药物设计、合成路线选择、合成反应机理、药物劑型设计、药物保存和服用方法等步骤。物理化学的知识已经贯穿于药物合成的整个生产链条:药物合成路线的选择、反应速率与机制的分析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药物剂型的设计与改进需要表面与胶体化学的知识;应用化学动力学知识预测药物有效期及药品的给药时间等。在物理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以布洛芬药物合成作为主线,利用各个章节的知识对药物合成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设计。在理论学习期间,在老师协助下在实验室内完成各个药物合成环节部分环节,例如药物的合成、分离和成分分析等工作,进而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让学生感觉学有所用,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其主动性和创新能力。

3.改革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能力锻炼的环节当中,教师还必须从成绩评价方面予以鼓励。以往的成绩评价体系中,《物理化学》理论成绩在学生期末考核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70-80%),而侧重于测试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部分则比例相对较少。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人才培养也从以往的“知识型人才”向“实用型人才”转变,因此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必需随之进行改革,即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这种“多元化”的评级体系中,学生的总成绩应包括:理论成绩(50%)、药物合成设计(20%)和药物合成实验(30%)。通过“多元化”评价体系建立,从而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月义,张东.对地方医学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医学信息,2013,26(4)。

[2]卑占宇,罗晓冰.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论坛,2011,3(8):106-108。

[3]马岚,成日青,陈建平,齐和日玛,郭慧卿,塔娜,王来兵.浅谈药学专业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5:88-89。

[4]蒋启华,邓萍,胡湘南.药学专业物理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8):793-794。

作者简介:

吴华涛(1978.7-),男,博士,讲师。

作者:吴华涛 贺国旭 王香 杜娴 彭勤龙 叶露阳

应用型物理化学论文 篇3:

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摘 要:着眼于《物理化学》课程自身学习难度较大和非化学类专业对学科教育基础课的需求特征,笔者探索了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本校某非化学专业一个学期的教学总结以及与同期另外一个未采用该教学模式班级教学效果的对比,试图与同行共同探讨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与改进方法。

关键词:案例研究型 团队学习 物理化学

在传统化学四大分支中,《物理化学》对学生的高等数学和物理知识要求比较高,也比较抽象,因此,被公认为比较难学的一门课。与此同时,对于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而言,拼命理解、记忆到的那些枯燥的公式和定律,也并不见得就会在后续的专业课程中需要掌握得特别熟练。

本校《物理化学》课程面向超过20个专业进行学科教育基础课授课,学生的知识基础、课程期望以及专业培养方案对本课程的教学需求都不尽相同。如果不能给学生很有针对性地提供教学案例,在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面对这种状况,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课程组决定对本课程的教学和考核模式进行改革。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为主和以卷面考试定成绩(卷面考试占70%)的方式,大胆引进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通过增加课外研讨的成绩比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实现因材施教。

1 教学与考核方案的制定

为了确保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顺利实施,笔者在查阅兄弟院校研究论文[1~5]的基础上,重点参考了万里学院省级精品课程《免疫学》课程的实践经验,并通过书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广泛征求了学生的意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基本确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同时,通过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精心筛选,并认真考察了该专业的一些情况,确定了30个知识点的近40个案例,供12个小组的同学自由选择。

1.1 实施方案

1.1.1 研讨小组分组规则

根据实际情况,每个小组组员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在小组成员结构安排上,主要由学生自由组合。组长负责人任务分配、课后研讨召集和书面材料的收集;主持人和记录员分别负责课后研讨的主持和记录;发言人负责根据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撰写小组学习报告,并在课堂讨论中制作PPT进行工作汇报。

1.1.2 研讨主题的确定

(1)由主讲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拟订备选研讨主题,再提交课程改革小组集体讨论确定。主题选择主要涉及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与前沿问题,以及一些理论授课无法展开而又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各小组在研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备选主题做适当调整,并与主讲教师及时沟通。(2)主讲教师提前2~3周向各学习研讨小组分配研讨主题,各研讨小组组长进一步将本分组承担的研讨任务细分到每个小组成员,确保每个组员负责承担一个研讨主题下子题目的研讨资料收集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1.1.3 学习研讨资料的收集与学习(课堂研讨之前完成)

(1)在主讲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及其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讨主题开展资料收集工作。(2)每一研讨主题应制作一份学习研讨资料清单,资料数量为5~10篇。(3)要求收集资料的组员认真阅读并归纳总结所收集的资料。

1.1.4 各小组组长在本组资料收集工作结束后、课堂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召集本组成员就所承担的各项研讨主题进行课余自主研讨(课堂研讨之前完成)

该课余学习研讨活动要由指定的记录员做好相应的分组学习研讨记录,并及时提交给小组发言人。

1.1.5 学习研究报告的撰写

(1)每一个分组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究主题撰写一份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并提交给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2)小组发言人在综合课余研讨主要观点、参考分组学习研讨记录和全体组员的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基础上,撰写一份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规范格式文件略)。

1.1.6 自主学习小组课堂研讨活动的开展流程

(1)发言人就《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做简明扼要的发言。(2)其他小组的同学以及主讲老师就该发言人的发言以及该发言人所在分组承担的研究主题相关问题展开提问,发言人及其小组的其他成员予以做答。(3)主讲教师就上述发言、提问及应答情况予以现场评分,并做简短总结。

1.1.7 自主学习分组学习研讨活动相关资料的汇集、整理与上交

各小组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发言人应于本次研讨活动结束后,在小组组长、记录员及其他组员的配合下,将本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书面资料与电子文稿按要求加以汇集整理,并制作本次《学习研讨活动书面材料汇编》的封面与目录(格式文件略),上交给主讲老师。

1.2 考核方法

本课程主要从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实验(数据处理能力、仪器操作能力和实验原理的掌握)和讨论(应用本课程知识点解决本专业相关问题)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详细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实施效果

本学期第十四周的课程中,我们专门组织了这学期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论文答辩,请了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课程组教师和工程专业教师各一名做评委。同学们的表现总体得到了评委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学生们对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也给予了普遍肯定。

通过第一学期的探索,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

2.1 相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学期下来,除个别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外,大部分同学的表现还是很让人感到欣慰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绝大多数同学都认真查阅了文献,并撰写了论文,部分论文已经投稿到学术期刊。大家实实在在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案例并进行了广泛而且比较系统的调研。相信这个过程对于开拓学生本人的视野、锻炼他们主动查阅文献、提高学习兴趣会很有帮助。(2)部分在“应试型”学习方面表现不是很理想的同学在感兴趣的案例资料检索、材料组织、PPT制作方面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才能。当然,原来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也有表现非常出色的。这样的对比告诉我们,单一的考核模式,确实很容易埋没人才。

2.2 实践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初次实施这种教学模式,本学期的项目实施过程中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吸取教训。

(1)探讨建立更多种类的教学考核模式,鼓励学生自愿选择研讨,不能强迫。(2)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跟进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虽然我们邀请了图书馆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专门进行了文献检索的讲座,也通过QQ群进行了部分指导。但是从学生们交上来的论文来看,对于大学二年级的学生,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课后研讨、资料整理和论文写作方面的指导。

(1)增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所占学期成绩的比例。考虑到前边所述的部分不善于试卷考试同学在这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今后尝试将实验课单独设课的同时增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比重。(2)本学期本校同时开始了三个学时数、教学大纲和授课教师完全相同的物理化学授课班级。其中,A班进行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教学,B&C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其卷面考试难度基本相同。通过对三个班级的试卷进行目标达成度分析(另有论文专门讨论)发现,A班学生在试卷考试方面的表现大幅低于另外两个班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种:

①A班学生的培养计划中,物理化学课程是必修课,部分同学尤其是化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从学期开始就表现出部分排斥感。而B&C班的学生是选修课,对本课程接受能力相对来说要一些。②考试成绩发布后,有部分学生反映,“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的试行,使得一部分同学以为这部分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30%)完全由任课教师随意给分,应该很容易拿分。所以,没有给予卷面考试足够的重视(见表2)。

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A班学生在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找老师问习题等方面表现都不尽如人意。应该说,学生的平时表现与卷面成绩反映出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也反馈给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像“物理化学”这种难度比较大的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非常重要。

3 结语

我们对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模式在《物理化学》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有效探索。实践证明,只要能够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会在学时数方面对传统教学模式构成太大冲突,还能够帮助学生从传统填鸭式被动学习中解脱出来,通过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在提高其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研究能力的锻炼。如果任课教师能够比较恰当的选择研讨案例并给予学生较多的课外辅导,也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对新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感。

参考文献

[1] 钱国英.以教学方法改革为突破口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10(6):82-85.

[2] 钱国英,朱秋华,尹尚军.重构教学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9(6):36-38.

[3] 李淑兰,唐红梅.大学英语课程团队学习模式的调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143-145.

[4] 王晓燕,邓旭东.基于学习型团队的案例教学法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9):18-19.

[5] 周露阳,李生校.案例研究型团队学习:本科工商管理课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12):12-16.

作者:熊振海 邵则淮

上一篇:自组织足球教学论文下一篇: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