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加0交易证券市场论文

2022-07-03

5月29日,上交所在回应两会代表委员意见时表示,将在科创板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这是证监会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回应T+0交易制度,国内恢复T+0交易制度的预期随之升温。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T加0交易证券市场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T加0交易证券市场论文 篇1:

“T+0”可以有

10月25日,证监会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我们注意到一些媒体对蓝筹股“T+0”交易的报道,“T+0”交易方式在中国不存在法律障碍,但是实行这种交易方式有利有弊,证监会将会继续审慎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初,A股曾经实行过“T+0”交易,但由于当时股市投机过度,“T+0”交易被认为助长了市场炒作。1995年初,为维护市场秩序,抑制投机,A股“T+0”交易制度被取消。1999年实施的《证券法》规定“当日买入的股票,不得当日卖出”,禁止了股票“T+0”交易。2005年《证券法》修订,取消了有关“当日买入的股票,不得当日卖出”的规定,A股推行“T+0”交易制度不存在法律障碍。

“T+0”交易,又称日内回转交易或当日回转交易,是指投资者就同一个标的(如股票)在同一个交易日内各完成一次买进和卖出的行为。日内回转交易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1.当日买进某股票后,再于当日卖出。2.当日卖出某股票后,再于当日买进。3.投资者原来持有某股票,于当日卖出后,再于当日买进。

A股投资者习惯于把以上第一种情况称为“T+0”。

而“T+0”、“T+1”、“T+3”等则是结算上的概念,指资金或证券结算在交易日(T日)当日、交易日次日或交易日后第三天完成。国内A股市场目前使用的清算交收和交易制度是:股票对应“T+1交收”(非回转交易),资金对应的是“T+0回转交易”。即T日买入的股票在T+1日进行交收,在T+1交收日及以后才可以卖出;T日卖出股票所得的资金同样在T+1日进行交收,但在T日就可以进行回转交易再次买入股票。

为便于理解,这里的“T+0”沿用国内惯例,即指“当日买进某股票后,再于当日卖出”的行为。

就海外主要股票市场而言,“T+0”是一项通行制度,主要的海外市场都允许采用“T+0”回转交易,如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伦敦证券交易所、东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证券交易所等。仅中国大陆未实行“T+0”交易制度。

境外大多数证券市场的证券交易所只是要求证券卖出方在交收日持有足额证券可以完成交收,而不对交易日至交收日之间的买入和卖出进行限制,也不检查卖出证券是否为未交收完毕的原买入证券。美国和香港等成熟市场和部分新兴市场还允许证券卖空的发生。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仅允许在信用交易账户内进行“T+0”回转交易,而禁止在现金账户进行回转交易,比如美国和中国的台湾地区。

美国禁止在现金账户进行回转交易,而允许投资者在信用交易账户进行回转交易,并对“T+0回转交易”的频繁交易者有严格的监管和限制:比如在5个交易日内进行过4次或4次以上回转交易,且回转交易次数占这5个交易日内总交易次数达6%以上,就被认定为“典型回转交易者”,美国证监会要求“典型回转交易者”账户最低净值为25000美元,若净值不够,将无法使用“回转交易融资购买力”,并对其采取特别的监管措施。

“T+0”渐行渐近

众所周知,中国A股市场目前实行“T+1”制度,但在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亦曾一度实行过“T+0”制度。1992年5月、1993年11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实行过“T+0”。其时正处于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初期,投机氛围浓厚,出于防范风险考虑,1995年1月起,沪深交易所又恢复“T+1”,并沿用至今。

对证券市场而言,“T+0”交易制度更加有利于资金流动和价值发现。而且在股指期货(“T+0”)时代,A股交易制度同样采取“T+0”的方式,能够使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更加配套,更加完善对冲机制。目前僵硬的交易制度严重限制了强调投资灵活性的机构投资者的发育、发展。反过来,缺乏多元化机构投资者的发育发展,又制约着中国证券市场这种僵硬的交易制度的改革,使其缺乏改革的内在动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在二级市场低迷等原因的推动下,恢复“T+0”交易制度又被屡次提及。

其实,早在200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就曾对“T+0”进行过研究,并发布了研究报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深交所的建议是借鉴海外市场的通行做法,只允许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保证金账户进行“T+0”交易,“T+0”交易的对象也仅限于可以进行融资融券的股票、限制当日总成交金额相当于保证金净值的倍数,增加投资者过度“T+0”交易的成本。

上交所的报告则建议,对于股票、封闭式基金、ETF等的“T+0”交易宜采取分步走的战略,对于流动性好、稳定性高的品种,如ETF和指数成份股,先实行“T+0”,待机构投资者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投资理念成熟至一定程度,再对流动性差、波动性大的品种实施“T+0”,最终实现全部证券品种的“T+0”交易。

无论是“T+0”也好,还是“T+1”也罢,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只是一种交易制度而已。不论采用哪一种交易制度,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约束,都会成为操纵市场的工具,这与交易制度本身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实行“T+0”未必就一定放大市场风险。

另外,经过过去十年的改革与治理,中国证券市场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机构投资者规模有所壮大,逐渐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股指期货、融资融券业务也已推出,并逐渐成熟。在此背景下,恢复“T+0”已是大势所趋。

市场影响正面

对于“T+0”而言,市场更为关心的是其对于市场走势的影响。由其他交易制度转变为“T+0”的案例在全球证券市场中并不多。主要包括韩国、台湾(信用交易账户允许资券相抵交易),以及中国A股市场。

我们先来看海外市场。韩国于1997年1月开始实施“T+0”。在转为“T+0”前三个月,韩国综合指数下跌幅度超过20%,一度跌破650点。在实施“T+0”后的最初几个交易日,韩国综合指数仍惯性下跌了40点。但之后迅速企稳回升,在亚洲金融危机前最高攀升至792点,与最低点相比,上涨接近30%。

台湾于1994年1月1日起允许信用交易“T+0”。1993年四季度,台湾股市走出牛市行情,台湾加权指数单季度涨幅接近60%。信用交易放开“T+0”交易后,市场惯性冲高,随后在高位震荡,并于1994年8月突破7000点。

中国A股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中前期曾实行过“T+0”交易制度。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涨跌幅限制,并实行“T+0”交易制度。这对于当时只有十几只A股股票的证券市场来说无疑是“火上浇油”,5月20日,上证指数收于616点,21日即暴涨至1265点,单日涨幅达105.36%。至5月25日,上证综指更是登上1420点的高峰。

疯狂过后必然是暴跌。5月26日、27日,上证综指连续两日暴跌,上证指数从1429点最低探到823点,收盘仅回到1193点。随后,新股接连上市,股指也持续下行。

1995年1月起,上交所恢复“T+1”交易制度,至2月份,上证指数由648点最低下跌至534点,跌幅接近20%。不过在此之后,又展开反弹,回升至年初的点位。

1993年11月22日,深交所也取消“T+1”,实施“T+0”交易制度。经过一年的洗礼,这时股民对于深市实施“T+0”制度反应较为冷静,暴涨暴跌局面并没有出现。

通过以上韩国、台湾和中国A股市场交易制度转换前后股指变动的分析,可以看到,实施“T+0”短期内对于市场将构成利好,而普通证券账户放开比信用交易账户放开的影响更大。

券商或增收10%

“T+0”对于成交量的影响有多大,我们仍参考韩国、台湾以及中国A股市场的历史经验。

首先,我们仍然来看韩国。自1997年1月开始实施“T+0”交易后,韩国股市成交量迅速放大。“T+0”实施后的六个月,成交量相比之前六个月增加了55%。

虽然台湾仅仅是放开信用交易账户,但在开放资券相抵交易后,成交量增幅还大于韩国。“T+0”实施后的六个月,成交量相比之前六个月增加了97%。

回到A股市场,上世纪90年代A股市场交易制度的变化对于我们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

我们对1992年5月和1995年1月,沪市A股的两次交易制度改革后的交易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发现沪市A股在1992年5月由“T+1”改为“T+0”交易后一个月,日均交易额较上月增加了64.86%,而在1995年1月A股交易由“T+0”改为“T+1”后一个月,日均交易额较上月下降了71.01%。

深圳市场的情况与沪市基本一致。深市A股在1993年11月由“T+1”改为“T+0”交易后一个月,日均交易额较上月增加了16.72%,而在1995年1月A 股交易由“T+0”改为“T+1”后一个月,日均交易额较上月下降了76.39%。

通过对上述国内外市场实施“T+0”交易制度后成交量的变化分析,我们似乎能得出“T+0”将大幅提升市场成交量的结论。然而,这一结论可能仅仅适用于短期。短期内,由于心理上的因素,“T+0”对于成交量的影响被放大了。

从台湾市场的情况可知,信用交易账户实施“T+0”后,“T+0”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量的比重在10%左右,3年后这一比例提升至15%左右。而过去十几年,这一比例也基本维持在15%左右,只是从1995年至1999年,日内交易占台交所总交易量的比重超过了20%,达到了23.10%。

1997年1月,韩国实行“T+0”后,回转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量的比重逐渐提升。1998年,占市场总成交量9.4%,2001年占市场总成交量比重增加至22.2%。甚至在2000年底,最高曾达到40%左右。

美国并没有“T+0”交易的权威统计数据。根据ETA在1999年的估计,回转交易量约占NASDAQ每日交易量的比重接近15%;另据美国总审计署估计,虽然所有个人投资者中回转交易者的占比不到千分之一,但其成交份额却占到NASDAQ总交易量的10%-15%。

从美国、韩国、台湾等海外市场看,回转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量的比重普遍为15%-20%左右。考虑到中国证券市场中,个人投资者高于发达市场,实行“T+0”交易制度后,回转交易占市场总成交量的比重应当会超过20%,即“T+0”将给市场带来20%÷80%=25%以上的增量交易。

按经纪业务占券商总收入40%的比例粗略计算,“T+0”将给券商带来25%×40%=10%的增量收入。

“T+0”是双刃剑

出于活跃市场、与国际接轨、期现匹配等需要,恢复“T+0”交易制度乃是大势所趋,并且在法律上也不存在障碍。问题只在于监管层担心行情过于火爆。但是,经过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改革,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首先,监管的加强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股市早期横行的关联交易、内幕炒作、老鼠仓、非法私募、代客理财、挪用客户交易保证金等各种损害证券市场正常有序发展的不良现象。

其次,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股市的发展,中国股市已逐渐为机构投资者主导。公募基金、保险公司、社保、券商、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使得市场的资金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度投机行为已很难找到市场。

最后,随着投资者教育的进行,投资者的整体素质和风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T+0”可以有,但我们也别小看了它的负面作用。

“8·16”光大乌龙指事件为“T+0”的推出创造了机遇。面对乌龙指事件,那些追高买进股票的投资者,面对随后股价的下跌却不能卖出股票而只能任人宰割,当时投资者的那份逃生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

在经历了乌龙指事件之后,要求推出“T+0”的呼声再一次在股市响起。上交所新闻发言人公开表示,从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体现市场公平性的角度,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抓紧研究论证股票“T+0”交易制度。如此一来,市场上要求推出“T+0”的呼声更加强烈。

可以说,在A股市场推出“T+0”应是大概率事件。但对于“T+0”,投资者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神化“T+0”,把“T+0”当成解决股市问题的灵丹妙药。其实,“T+0”是一把双刃剑,它对于股市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

首先,“T+0”有助长股市投机之功能。中国股市一直都是一个投机市,市场投机炒作之风盛行。有了“T+0”,市场投机炒作如虎添翼,这实际上正是管理层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管理层迟迟没有恢复“T+0”交易的重要原因所在。毕竟多年来管理层一直都是强调价值投资理念,如果恢复“T+0”来助长投机炒作,这无异于宣布管理层多年的努力白费了。

其次,“T+0”进一步加剧股市失血,降低股市的投资价值。在“T+0”的情况下,资金可以不停地重复使用,与此对应的是,每天交易成本的增加,在佣金与印花税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每天交易的次数越多,所要承担的交易成本也就越多。这也意味着股市失血在加剧。

并且,由于股票的投资价值是有限的,在投资者支付的交易成本大幅增加的情况下,股票市场整体的投资价值呈现下降趋势。一旦投资者的交易成本甚至超过了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这就意味着投资者整体处于亏损状态。而从投资者个体来说,虽然“T+0”给投资者提供了改正错误的机会,但也提供了更多犯错的机会。

因此,尽管在经历了“8·16”事件后,很多投资者对推出“T+0”充满了期待,而且推出“T+0”也有其必要性,但作为投资者来说,对于“T+0”的负面影响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作者:刘义 刘链

T加0交易证券市场论文 篇2:

T+0回归渐行渐近

5月29日,上交所在回应两会代表委员意见时表示,将在科创板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这是证监会首次在公开场合正式回应T+0交易制度,国内恢复T+0交易制度的预期随之升温。

根据上交所的透露,科创板有望试水T+0交易制度,券商再次迎来重大利好,短期内有望直接利好券商经纪业务,提升券商盈利空间;长期来看,监管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进程略超市场预期,有望继续提升券商板块的配置价值。

自科创板设立以来,科创板在基础制度改革方面一直秉承“先行先试”的原则,从“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两方进行革新,推动科创板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的工作。此次监管推动T+0制度改革的进程略超市场预期,即是又一明证。由于监管暂未出台相关制度细则,参照国际成熟市场的经验,T+0制度考虑为单日回转交易,主旨是给投资者提供及时纠错及止损的机会。

上交所在5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从优化“资本供给”和“制度供给”入手推动下一步工作。在“资本供给”方面,将构建更为高效的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制度,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需求,做出市场化和便利性安排;研究推出鼓励吸引长期投资者的制度,为市场提供更多长期增量资金,稳定投资者预期、熨平股价过度波动带来的市场损伤;完善股份减持制度,平衡好大股东正常股份转让权利和其他投资者交易权利背后的利益需求,满足创新资本退出需求和为股份减持引入增量资金。

在“制度供给”方面,上交所将制定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在更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监管理念的同时,在量化指标、披露时点和披露方式等方面做出更有包容性的制度安排;加大股权激励制度的适应性,大幅提升科创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适时推出做市商制度、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保证市场的流动性,从而保证价格发现功能的正常实现。

对于T+0制度而言,其落地实施将明显提升市场交易的活跃度,且直接利好券商经纪业务。叠加后续对于做市商等制度的革新,为科创板股票提供双边报价服务,有利于缓解科创板股票短期的价格波动,增加市场的流动性。科创板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先行者,在注册制制度的探索过程中有效减少了审核时间,提升了资本流动效率。
T+0他山之石

上交所有关“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的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市场广泛的关注。保证市场的流动性。

所谓T+0交易制度,或者说日内回转交易(Day Trading),在境外资本市场是一项常见的制度。一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日买入某种证券后,当日卖出;第二种情况是当日卖空某种证券,当日买回。根据深圳交易所于2007年发布《在信用交易账户开放当日回转交易的境外经验与启示中》的统计,目前境外主要交易所均已实行日内回转交易制度。

根據境外资本市场T+0制度的经验,尽管不同国家及地区对日内交易的具体实施细则上有所差别,主要是受不同国家国情的影响,但通常而言,T+0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通行制度。

光大证券以美国SEC对于日内交易的管理作为参照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日内回转交易分层充分体现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需要。根据账户净值,SEC将投资人划分为三种类型,超过25000美元的账户持有人被定义为典型的日内交易者(Pattern Day Trader),但账户净值低于25000美元的投资人并非没有日内回转交易的机会。对于融资融券账户(Margin Account),投资人五日内可以有不超过3次日内回转交易的操作,一旦超过3次,则需补足账户资金至25000美元,否则将被暂停交易90天。

从全球视野来看T+0交易制度的情况,主流市场普遍采用T+0,但对此采取严格监管的举措,国内证券市场曾尝试过T+0交易,但最终还是取消。T+0已在海外及中国台湾等多个主流市场实行,但并非完全放开股票买卖限制,而是按照本土市场情况设置了一定的监管措施。

美国市场依据账户金额和账户性质决定交易制度;日本仅允许每只股票当日T+0内回转交易一次且配合实行特殊涨跌停制度;中国台湾则分别以信用账户资券相抵冲销和现股当日冲销交易来实现T+0,并通过保证金制度、回转交易额度控制制度和证券公司损益评估制度对T+0交易加以限制。为活跃市场交易,国内曾于1992年引入T+0制度,但当时市场条件并不成熟,T+0带来成交量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过度投机,1995年又重新启用T+1制度并延续至今。

从韩国和中国台湾的资本市场转换至T+0交易制度后的实际交易情况来看,T+0交易制度的实施均起到了稳定市场、提升效率的效果。

首先来看韩国,1997年,韩国资本市场实现T+0,从市场表现来看,短期市场活跃度显著上升,总市值、总交易额、换手率与市盈率半年内涨幅分别达到10%、46%、53%、23%;从波动率来看,T+0并未对市场造成强烈的冲击,韩国综合指数的表现较为平稳。总体而言,韩国实施T+0交易制度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有效促进了市场效率的提升。

再来看中国台湾,其T+0交易制度的历程可谓一波三折,中间经历了“成立、取消、恢复”三个阶段。从1994年到2014年的20年变迁中,交易账户逐步由信用账户放开至现金账户,交易证券范围从融资融券扩大至有价证券;风控成为中国台湾T+0的一大特点,在保证金制度、每日评估制度、月度评估制度的三重制度保证下,市场风险有效降低。基于此,台湾T+0在平稳运行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市场活跃度。

从国外T+0交易制度的发展过程来看,交易制度的建立必须要与各国的国情尤其是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只有建立在符合国情基础上的T+0交易制度才是能经得起市场考验并行之有效的制度。

目前来看,国内T+0交易制度的条件逐渐成熟。随着国内市场运行不断成熟,机构投资者占比的不断提升,期现市场存在的制度不平等也将成为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动力,因此,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的背景下,试点T+0具备了较为完备的市场条件。当然,T+0交易制度的改革必然伴随着一定的限制和更严的监管。从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角度来看,T+0必须设立准入门槛,以充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从风险监管的角度来看,限制T+0频次且应当设立保证金与定期账户评估制度从而实时监测交易账户,防止过度市场投机的情况发生。

当然,从海外及中国台湾的经验来看,T+0将提升券商的业绩,伴随着包括T+0在内的一系列长期制度的建立,政策利好将催化券商行业估值的提升。未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买方投顾试点等政策的落地可期,将推动券商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和长期ROE中枢的提升,券商α也会出现明显提升。目前,制度变革的推动效应尚处于前期阶段,在券商生存环境优化的大趋势下,龙头券商受益改革红利,目前估值仍处于偏低水平,板块的整体性机会值得关注。
T+0落地可期

回顾中国A股市场的历史克制,中国A股市场在成立初期曾对股票实行过T+0交易。1992年5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始实行自由竞价交易制度,并同时取消了涨跌幅和对日内回转交易的限制,开始实行T+0;1993年11月22日,深圳证券交易所跟随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步伐也开始允许日内回转交易。

但T+0落地之后的发展并不平坦,仅仅两年多以后,严重的投机炒作促使沪深交易所将股票与基金交易制度由T+0调整为T+1。由于当时A股市场尚处于萌芽期,各项监管措施不完备,股票标的较少且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不够成熟,T+0交易制度的实施引发了严重的投机炒作现象,1994年8月,沪深两市成交量出现异常的大幅增加。出于防范风险、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考虑,在实行T+0仅仅两年多时间后,1995年1月1日,沪深两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重新由T+0更改为T+1。

但短暂实施的T+0交易制度也有一些可供吸取的经验教训,尤其是从T+1到T+0的转换能够带来交易量的短期上升,从中国台湾的经验来看也是如此。每一次T+0范围的扩大都带来对应市场交易量及股市的短期上升,但是市场长期的变化仍取决于当地经济、政治综合形势的影响,而交易制度的变化对市场长期走势的推动缺乏足够促进力。

内陆地区T+0制度可在小范围内先行落地,逐步扩大。中国台湾最早自1994年开始在信用交易账户试行T+0,到2016年基本完全恢复T+0,期间用了近20年,并经历了2008 年金融危机等特殊时期的考验,但结果是成功完成了T+0交易制度的落地,并未出现过度投机等不利后果的出现。

基于中国A股市场在成立初期的短暂经验以及境外较为成熟的发展经验,光大证券认为,中国T+0制度落地将是“小步慢跑”逐步推进的过程,可以在小范围内先行试点,待运行成熟后再全面推行落地。

根据光大证券的分析,A股投资者结构仍是影响中国实行T+0制度的主要因素之一。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与国外成熟市场具有较大的差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0年5月29日发表的工作论文《A股H股溢价分析:宏观视角》中的分析,A股境外投资者(约3%)和机构投资者(20%)占比远低于H 股(分别为46%和60%以上)。从交易占比看,港股市场机构投资者交易占比达50%,内地市场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达85%。一般认为,A股的个人投资者对企业的盈利和未来发展判断分析能力不足,对企业基本面缺乏中长期的研究和判断,对政策刺激措施更为敏感,往往存在情绪化、交易频繁等投资特征,加上内地投资的选择面窄,羊群效应明显,呈现出明显的高换手率的独特现象。

T+0制度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通行做法,实行T+0有利于中国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T+0制度下有利于投资者及时止损,从而保护股民利益,也能更好地与注册制改革步伐接轨,促进中国建立更加成熟的资本市场。

股票交易T+0制度的实现也有利于实现交易风险的有效对冲。目前,除股票市场外,中国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市场均实行T+0交易制度,而期现交易制度不匹配不利于风险的有效对冲,同时,中国股指期货投资准入门槛较高,中小投资者参与难度较高。在股票 T+1交易制度下也将使中小投资者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手段,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敞口。

A股T+0制度或可选择科创板作为先行试点,单次T+0可成为有效举措。从中国台湾的实践经验来看,逐步试行T+0是促进制度平稳落地的有效做法。科创板作为中国注册制的试验田,在注册制在中国正式落地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注册制平稳运行的作用。目前,在科创板的基础上,创业板也将开始推行注册制。科创板目前整体成交量占比较低,每日成交额在200亿元左右,占A股市场整体成交量低于5%。且换手率相对较低,与境外成熟市场接近,已具备一定的试点T+0的基础。而且,科创板在投资者准入上要求50万元资金及两年股市投资经验,投资者的专业性相对较高。

由此,光大证券认为,单次T+0制度可以在初期有效抑制资本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而在科创板率先实行单次T+0的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科创板的交易量,防止过度投机,同时促进T+0制度在内地的逐步落地,促进内地更快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等机构投資者主导的市场均已实行T+0制度,运行整体平稳。新《证券法》为加大造假处罚、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T+0制度进一步落地营造了良好的条件。光大证券预计,伴随市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完善以及长期资金的不断入市,中国T+0制度落地可期。
政策环境大变化

回顾历史可知,T+0交易机制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92年5月和1993年11月,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实施T+0交易制度,之后基于防范股市风险和过度投机,自1995年1月起,沪深两市A股改回T+1,并沿用至今。此后,市场对T+0交易的议论就未停止过,尤其是对是否需要重新恢复T+0及何时恢复的问题,市场一直非常关注。

基于稳妥起见,2019年3月科创板规则正式稿和2020年4月创业板规则征求稿均未纳入T+0。只是在5月29日,上交所在回应两会代表关于“科创板部分关键制度供给仍显不足”时,表示后续在资本供给方面将聚焦并购重组、再融资制度优化和长期增量资金引入,制度供给方面首提研究引入单次T+0交易。尽管此前市场对科创板及创业板试点T+0有所预期,但上交所此时首提T+0仍略超市场预期。

不过,监管部门对单次“T+0”交易的具体规则和适用范围尚未公布。根据开源证券的预计,单次T+0指在同一标的股的买卖上,限定日内仅能回转交易一次,即当日买入后可当日卖出(目前允许当日卖出后买回)。作为折衷方案,单次T+0有利于投资者在科创板市场当日波动下及时操作,提升定价效率,同时限定单次回转,有利于防范过度投机和市场操纵等风险。美国(仅限信用账户)和日本(当日仅限单次)针对日内回转交易均有相应的限制。

单次T+0若正式实施将明显提升市场的活跃度,利好券商经纪业务。当然,目前该制度仍处于研究阶段,时间表尚未确定。目前来看,市场普遍预期T+0将在科创板先行实施。

根据开源证券的测算,截至5月末,年内科创板股票成交额占全市场的2.4%,在单次T+0实施后带来交易额提升10%、20%、30%三种情景下,预计证券行业全年经纪业务收入分别增加0.3%、0.6%、1.0%;在边际成本为零的假设前提下,增厚行业净利润 0.2%、0.3%、0.5%,短期盈利提升有限。若后续试点范围扩大,对盈利提升将更加明显。方正证券、南京证券、国元证券、中国银河和东方财富经纪的利息净收入 占比较高,更加受益。

此外,从近期金融委和上交所的表态来看,后续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政策有望超预期,包括长期资金引入、创业板注册制进程和市场基础制度(上证指数编写和T+0)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的提升和券商盈利的增长。从全年来看,券商盈利增长有望超预期,券商板块投资价值凸显。

除了估值较低外,尽管一季度遭遇疫情对经济冲击的负面影响,但券商4月业绩有所改善。4月日均股基交易额为6670亿元,环比下降28%,月末两融余额为10431亿元,环比下降0.7%。4月上证综指上涨3.99%,创业板指上涨10.55%,中证全债指数上涨1.59%;4 月IPO过会29家(其中科创板11家),环比增加11家(科創板增加6家),按Wind发行日统计,4月IPO募集金额为166亿元,股权融资共募资674亿元,环比增加31%,同比下降28%;4月债券承销总募资金额为9580亿元,环比下降12%,同比增加62%。

从估值来看,目前券商PB估值为1.4倍,仅位于2013年以来10分位以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市场活跃度连续下降,近期两市成交额降至2019年全年日均水平;二是随着股市债市的回调,引发投资者对券商自营盘的担忧。但从长期来看,这些对短线的担忧被过度放大,放在券商目前业绩表现和资本市场改革大环境的背景下来看,当前券商板块低估严重,近期几只券商类ETF份额创历史新高,已反映有部分投资者正积极在左侧布局。

券商的政策环境的大变化带来业务转型机遇,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及配套制度的持续完善,叠加2020年年初再融资改革,两会提及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券商投行业务环境持续优化,行业修订分类监管规定,优化竞争力评价指标,持续优化风控合规标准。随着改革的持续推进,优化经营生态,券商规范化发展可期。

作者:方裴

T加0交易证券市场论文 篇3:

小议恢复T+0交易制度的可行性

十几年前,中国股市为了抑制过度的投机与炒作行为,取消了T+0交易制度。而现在,股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完善,已接近成熟。呼吁重新恢复股市T+0交易制度的专家渐渐增多,相关的建议和提案一次次登上新闻的头条。

一、T+1和T+0简介

股市交易制度大致概括为T+0和T+1两种,目前我国大陆A股市场实施的是T+1的交易制度。它规定即当天买进某支股票,至少要等到第二个交易日才能将该支股票卖出。而T+0交易是投资者在同一个交易日内对同一股票各完成一次买进与卖出的行为。国外各交易所如纽约、伦敦以及中国香港的证券交易所等主要采用T+0的交易制度。

二、T+1和T+0的对比分析

1995年开始实施的T+1交易方式,的确有它可取之处,对十几年来中国股市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它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股票的频繁交易,某种意义上遏制住了股市的投机炒作行为,促进了股票持有者进行长线投资。从这个层面来看,很多人认为它保护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T+1交易制度的缺陷

T+1交易方式实施了近十年。而从现在来看,它的这些优点已经不能掩盖缺陷。当时取消T+0交易制度目的是维护股市稳定,保障投资者切身利益。着眼于现在,市场推出的各种创新的金融衍生产品,让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同背景下再实行同一T+1交易制度,显现出来的缺陷,让多数投资者感到不满。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点不足。

1. 市场不公平

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在利用股票买卖委托于成交的时间间隔,和其自身在资金上的优势,在股市中在追涨杀跌。中小型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上涨时无法及时买到想要的股票;在买进股票之后,大的机构投资者又会大量抛出股票,造成股价大幅下跌。普通股民在发现自己判断失误之后,无法控制股价,又无法立即卖出股票,只有被动接受股价下跌。众多散户对这一不公平的现象怨声再造。

2013年8月16日上午11点05分,光大证券的投资部门在使用自营业务独立操作系统时,出现失误,将交易数量扩大了100倍,导致上证综指在一分钟内涨幅超过5%,媒体将此称为“乌龙事件”。事件发生之后,光大证券对外封锁消息,大量卖空股指期货,买出ETF实现对冲风险。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股民们误以为利好,追涨之风迅速掀起,当发现股票价格下跌不止时,却无法及时卖出股票。而ETF基金和股指期货进行对冲则是大的机构的特权,中小型投资者只有被动承担资金缩水的后果。在T+0交易制度下,散户与机构投资者面对风险时,采取的应对方式仍旧不尽相同,但却给了散户及时止损的机会,能更好地保护中小型投资者的利益。

2. 资金使用效率低

在T+1的交易制度下,投资者买卖股票的间期延長,市场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特别是出现市场状态不佳的情形时,T+1的交易制度使得股票成交量和成交效率急剧下降,投资者对股市行情上升的预期减小。投资者更倾向于观望的态度,持有资金或者股票却少有实际行动,部分股民股票未及时卖出,遭遇跌停板。这样加剧降低资金利用效率,股市低迷。T+0制度一旦实施,投资者可选择短线交易,提升交易额,活跃股市,还能吸引国外投资者入市,提升我国股市的竞争力。于那些急需通过股票变现周转的投资者来说,T+0制度更人性化更灵活。

3. 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强

新股发行首日无涨停板限制,从以往经验看,国内新股发行首日,必定以较高幅度增长,大的机构投资者利用资金优势,通过网上申购和网下认购买进大量首发股。在股价处于较低状态时买入中小型散户抛出的股票;等股市价格上涨之后,卖出持有的部分股票;这时跟风当日购入股票的散户,即使以很低的价位购入股票,也无法卖出持有的股票。投资者在买入股票后,面临的是至少两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风险,不确定性很大。

如果实行的是T+0的交易制度,以上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在T+0交易制度下,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和散户是基本公平的,散户在发现自己决策失误之后,可以自行选择止损交易方式,当天采取相反操作减小损失;随着交易次数增加,投资者对于股市的信心提升,市场的活跃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国内新股发行首日暴涨的局面,也会得到缓和。在股票价高和价低时,他们能自由选择卖出还是买入股票,将部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大的机构投资者也不敢贸然采取以上方式获得利益,散户被动的局面也能大为改观。

(二)T+0交易制度具有的优势

1. 加大增收机会

假设交易成本不变,建立模型H={∑[(P2-P1)/P1]}/n*100%,其中,P2为交易日当日最高价;P1为交易日当日最低价;n为交易日天数,H为不计交易成本的最大获利幅度。选取1991年到1996年间每日交易的最高价与最低价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在1992年5月21日到1994年12月31日的实行T+0交易的期间,股民最大获利均值大于其他时间段。若实行T+0交易,股民可以有更大的获利机会。利差增加,也会吸引一部分股民入市投资。增强股票市场活力,进一步提升我国股市的竞争力。

2. 抑制股市剧烈波动

十几年前,中国股市制度不够健全,出现诸多问题,在这个情况下不得已进行了改革,让T+1的交易制度延续至今。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是T+0交易制度,经济全球化下的迅猛发展下,中国股市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高。T+0交易能够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增加股市灵活性,促进中国股市成熟。

在T+0交易制度下,投资者更倾向于短线交易。特别是中小型散户投资者,在买入某只股票之后,只要能获得一定利差,他们就会及时卖出持有的股票,股市的成交率大大增加。而股票的买进卖出也能影响股市行情,抑制了股票价格的大幅下跌或上涨,利于股市稳定。

通过对T+1和T+0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可以得出T+0更具有优势,当时取消T+0考虑的主要问题,并不是制度自身存在的缺陷,而是当时股市处于幼年期,监督管理经验匮乏,各方面都不够健全。十几年后的今天,股市逐渐发展成熟,股民也有了很大进步,形势不可同日而语。

三、当前恢复T+0交易的有利条件

国内股市成立初期,中小型散户几乎占据了全部股市,当时股票数量极少,T+0交易制度容易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股市的制度日渐完善,投资氛围也已经趋于理性。

(一)法律的完善

1999年的《证券法》中对T+0交易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其中106条明确规定了当日买入的股票w,当日不能卖出。到2005年,全国人大对《证券法》进行了修订,删去了这条规定,暗示出国家为未来实施T+0交易预留了一定空间,未来想改成T+0交易制度的时候,不会再受到法律约束。

(二)金融工具的发展

修订法实施将近十年,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时代大力推动了股市的创新,虽然A股仍为T+1交易,但T+0交易在其他交易品种上已经被广泛的采用了。2013年12月修订的上交所交易规则的实施,使得交易性货币基金,债券ETF基金等都实行了T+0交易。2015年1月,中国证监会批准了上交所和深交所,对跨境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和跨境开放式基金(LOF)实行T+0交易。

(三)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善

中央新一代领导班子上任之后,强大的治国能力让国内政治局势安定祥和,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往来增多,各国间交流更加密切。由我国牵头设立的亚投行,更是将各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截至2016年3月亚投行已有57个成员国,目前还有30个国家正在申请加入。这样的良好势头下,再恢复T+0交易,更能促进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

(四)沪港通的开通

2014年11月17日,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施行沪港通。

沪港两地交易所被中国证监会批准为开展互通互联机制的试点,而香港联合交易所实行的是无涨跌幅限制的T+0的交易制度。

参考文献:

[1]李侠.放宽涨跌幅实行T+0交易机制创新能否激活市场[N].金融时报,2006-06-14.

[2]刘逖,叶武.日内回转交易的市場效果:基于上海证券市场的实证研究[R].2008.

[3]盖卉,张磊.T+0和T+1制度下投资者交易风险对比[N].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6(10).

[4]张艳芳,秦芳,吴昱,张睿.股票市场需要恢复T+0交易吗[J].投资研究,2014(08).

[5]卧龙.恢复T+0交易制度势在必行[J].宏观策略,2014(17).

(作者单位:青岛市黄岛区民政局)

作者:宋延斌

上一篇:循环教学法医学教学论文下一篇:电气施工与电气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