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论文

2022-04-29

【摘要】文章分析低碳城市概念的由来,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低碳城市规划主要解决:1)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关系;2)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3)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4)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最后文章对低碳城市规划提出相关对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论文 篇1: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背景下,实现从高碳城市模式向低碳城市模式的转变,已成为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而推进低碳城市建设需要从城市规划、产业结构、资源和能源利用、生活消费等多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城市

王家庭(1974—),男,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经济、土地与房地产经济等方面研究。(天津300071)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重约束下‘低成本,集约型’城镇化模式构建——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7CJY023)的阶段性成果。

以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以及今后长时期内人类将面临的最为严峻的环境与发展挑战。2006年,英国《卫报》刊登的升温危害显示:气温升高2摄氏度会使世界15%到40%的物种灭绝;升高4摄氏度会严重影响世界粮食产量;而二氧化碳的浓度升高,也会对海洋鱼类的基因库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正逐步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2008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气候变化问题与处理全球金融危机共同成为年会上的首要问题。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中逐渐认识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切断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建立一种低碳型经济发展模式。

我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东京议定书》的缔约国,具有保护全球气候的义务。我国又是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需要较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空间。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减缓气候变化之间寻求平衡点,也是我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基于此,在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探索从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现行城市发展模式——“高碳”模式向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模式——“低碳”模式转变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个在国际和国内都比较新的提法,低碳经济是实现循环经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和模式分析

2003年,英国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UK Govern-ment 2003),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首次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概念,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能源白皮书》指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从内涵看,低碳经济兼顾了“低碳”和“经济”,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

低碳经济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形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旨在建立新的能源结构,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即,依靠技术创新和政策措施,实施一场能源革命,建立一种较少排放温室气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减缓气候变化,派生新的技术标准。具体而言,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低碳经济理论组织经济活动,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改造成低碳型新经济模式,即从黑色发展模式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变,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三低三高)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实施节能减排为发展主要手段,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分析

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我国不能再走高消耗、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必须选择一条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双赢”的目标。而发展低碳经济则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

1.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未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的粗放程度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甚至主要是依赖高耗能、高排放的重化工业拉动的。目前,我国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造成对国际资源、能源市场的严重依赖,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而抵御国际风险的能力逐步减弱,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高碳模式造成的资源耗费和环境问题,使整个社会在生产、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都遭受了很大损失。并且,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位于产业链的低端,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出口占较大比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碳排放正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绿色壁垒,限制我国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因此,如果不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有可能出现资源和能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承载、社会难以接受的困境。而发展低碳经济,从高碳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则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有效路径。

2.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推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是一系列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以清洁发展机制(CDM)市场的发展为例,2006年全球碳交易和CDM的碳交易市场达到300亿美元。截至2008年2月,中国的CDM项目涉及核证减排信用达到3 637万t,占全球的31.33%,如果CDM机制被充分利用,预计将有1 000亿美元的资金从发达国家投向发展中国家。前已述及,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能源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调整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将意味着推进各类能源技术的研发和采用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这对于合理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促进我国节约型社会的顺利建设。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核心思想是以资源和环境承载力为基础,提高资源和环境的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并最终推动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与发展低碳经济是相辅相成的。以低能耗、高能效和低碳排放为主要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就是基于当前全球最为重要的能量来源化石燃料和未来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以及全球大气环境中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容量来考虑的。发展低碳经济旨在针对包括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内的资源要素,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体制下,通过低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实现能耗降低、能效提高、低碳排放甚至碳捕获与封存,进而推动节约型社会的顺利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4.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使得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低碳技术不断涌现并广泛采用。目前,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尤其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键技术以及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能源利用效率上。因此,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以及再创新技术和政策,有助于实现低碳发展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对于推进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于低碳经济的城市发展模式探索:低碳城市模式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既给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给其资源、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化率由36%上升至43%,而同期的能源消费量则增长了70%,许多城市正面临着贫困、住房短缺、交通拥堵、资源匮乏、环境退化以及由大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所导致的气候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这与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现行城市发展模式,即“高碳”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居住消费行为是最大的能源密集型行为,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能源消费的45.1%;直接生活用能占26.43%;食品占11.66%;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占8.37%;四者共占91.56%。而这些行为也是较大的碳排放密集行为,分别占城镇居民生活行为CO2排放的43.82%、24.47%、12.85%、9.74%,共占90.88%。因此,为了实现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行低碳城市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城市模式的概念界定

基于已有对低碳经济的研究,结合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所谓低碳城市模式,就是指在城市空间地域范围内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通过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逐步形成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和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城市模式的基本内涵

低碳城市模式的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以城市中各主体的行为为主导,以城市生态系统为依托,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支撑,在保障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而言,低碳城市模式包括以下内涵:

1.低碳化的城市能源供给方式。该方式是指从源头上改变城市能源供给,加速从“碳基能源”向“低碳能源”和“氢基能源”转变,彻底实现城市的低碳和零碳发展。其实现路径是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提高新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同时,加强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大力开发适用于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汽车等部门的低碳能源。

2.低碳化的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该方式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1)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实行低碳生产。低碳生产是一种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要实现低碳生产就必须实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全过程中不断进行循环,并得到合理持久的利用,尽可能把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从而间接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清洁生产是从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到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耗和污染物的产生,从而间接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2)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控制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远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能耗强度为第一产业的五倍多,为第三产业的四倍多。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部消费量的50%以上。可见,城市产业结构影响城市能源消耗总量和城市经济能耗强度。为了降低城市经济的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必须加快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严格控制高能耗、高碳排放产业的发展,逐步从结构上实现经济的高效、低碳发展。

3.低碳化的城市生活消费方式。该方式主要是指改变城市居民以往的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建立低碳生活理念和生活消费方式。其实现路径是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严格限制小汽车使用的增长速度,推行紧凑型的城市布局,鼓励居民消费低碳产品,提倡居住低碳建筑和公共住宅,来降低城市的能源需求和实现城市居民消费的低碳发展。

(三)低碳城市模式的主要特征

具体而言,低碳城市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经济特征。低碳城市模式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最小化的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即经济的高效发展和集约发展。可见,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不仅是发展压力,更是发展机遇。

2.区域特征。低碳城市模式的区域特征主要体现在其发展目标之一应该是形成一种城市化区域,即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格局——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整个城市化区域的低碳化。

3.动态特征。低碳城市模式的动态特征主要体现在低碳目标不是固定的,而是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而且,低碳目标的动态性使得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居民消费模式都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以满足低碳目标的发展需要。

三、推进我国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为了推进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我们必须努力解决提高能源和资源效率,提倡能源和资源节约,千方百计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体来讲,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城市规划决定着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发展布局、功能、规模、生活方式、消费习惯、资源利用和交通等,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国外低碳城市的规划经验表明,通过编制和实施“零排放”城市或区域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因此,我国低碳城市的建设,必须要加强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首先要了解影响城市低碳发展的无形因素,如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市民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消费习惯等。其次,要关注城市规划引出的有关社会贫富分布、公平等问题。因为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的能源、资源的使用和分配。再次,在编制城市规划的资源分配时,应设置明确的、可定量的目标,以便于评估城市低碳发展的效果。

(二)不断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经济增长仍依赖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对整个区域经济仍旧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作为低能耗的第三产业比重尚发展不够。在工业结构方面,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比重过高。因此,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推进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1)按照技术密集程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和能耗少、水耗少、排污少、运量少、占地少的原则,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第二产业“高加工度化”;(2)控制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电力和轻工等行业的准入条件;(3)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和环保产业,大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4)建立产业分工引导机制,制定和实施城市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流动指南,组建城市产业发展基金、工业担保公司,引导投资方向;(5)建立产业转移的利益共享和补偿机制;(6)综合运用财税、土地、信贷等政策,建立发展低碳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大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这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而且降低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废渣废尘对环境的污染,并且研究表明,我国资源、能源消耗程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扩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注重新一代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封存,可再生能源等的研究与开发。

(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

公交车、轨道交通、小汽车、出租车、自行车和步行,已经构成了目前中国城市的主要交通方式。在所有的机动交通工具中,公共交通是最为节能的方式。以小汽车每百公里的平均能耗为1计算,公共汽车是8.4%,无轨电车为4.4%,有轨电车为3.4%,地铁为5%。可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措施有:(1)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建立大运量的快速公交系统;(2)实施紧凑型城市空间规划,尽量减少交通需求量;(3)加大交通科技研发力度,降低单耗水平,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五)积极开发和建设绿色环保建筑

绿色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既是对建筑节能的有力带动,也是引领建筑技术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推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具体措施有:(1)加快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步伐。研究表明,当建筑、空调、照明等方面采用先进技术,可以使新建大型公共建筑降低电耗60%以上,如果对空调系统、照明等采取全面的改进措施,则既有建筑的电耗也有可能降低30%;(2)实施城市民用供暖节能改造。通过更换供暖方式、改善管网系统的调节、提高热源效率等,可将既有建筑的供暖能耗在目前水平上减低30%;(3)降低除供暖外的城市住宅能耗(照明、炊事、生活热水、家电、空调等);(4)推行绿色新建公共建筑,打造住宅新模式。规模化推广和应用高性能、低材(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建立绿色建筑新理念,实现城市低碳发展。

(六)尽快转变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

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影响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CO2减排的有效方式是消费理念和行为的转变,即由奢侈型消费向节约型消费转变。因此,必须引导城市居民尽快转变消费方式,实现城市低碳发展。具体措施有:(1)加强宣传,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行为,在国内形成一种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减少C02排放的良好氛围;(2)对节能产品采取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能耗;(3)制定人均住房面积标准,引导城市居民购买适度面积的房子,减少对取暖、采冷、照明等热能和电能的需求,进而减少CO2的排放量;(4)提倡选乘公交车、骑自行车和步行等出行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环境;(5)鼓励城市居民对初级食品的消费,引导居民形成直接消费天然绿色食品的行为模式,同时提高居民膳食质量和营养构成,降低食品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参考文献]

[1]庄贵阳.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障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2]张坤民等.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

[3]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研究课题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王凤武.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和谐城镇交通体系[J].城市交通,2007,(6).

[6]汪晓昀.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求索,2009,(7).

【责任编辑:叶萍】

作者:王家庭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论文 篇2:

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

【摘 要】文章分析低碳城市概念的由来,分析了低碳城市规划是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低碳城市规划主要解决:1)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关系;2)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3)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4)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最后文章对低碳城市规划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低碳城市 城市规划 低碳城市规划

相关研究

1.低碳城市概念由来

低碳概念最初产生于经济发展领域。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布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日本于2007年开始致力于“低碳社会”的建设。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能源消耗和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和集中地。因此,城市应该成为低碳发展的空间载体,成为人类验证“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理论,实现低碳发展的首要区域。国际社会于2007年开始关注“低碳城市”(Low Carbon City)的概念。低碳城市是“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的融合,既强调低碳生产又强调低碳消费;既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经济发展,也是符合低碳理念的社会发展。因此,低碳城市可定义为:城市经济以低碳经济为主导模式、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蓝图、城市规划以低碳理念为指导的城市。

2.低碳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城市未来发展的空间架构,也是政策形成和实施的工具。[1]城市规划有着强烈的公共政策属性,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有长期的结构性作用。城市的物质环境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变,并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产生深远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技术革新可以减少在生产、生活与消费领域的能源消耗与CO2的排放,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由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所带来的交通出行及其相应的能耗与排放,一旦城市规划决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得以确立,则对其引起的交通出行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尤为重要。

低碳城市规划探索

1.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

目前,有关低碳城市与低碳城市规划的研究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方伟坚(Fong,2007)等认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结构存在着一定关系,提倡紧凑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2];格莱泽和卡恩(Glaeser Kahn,2008)研究了碳排放量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认为对土地利用的限制和约束越严格,居民生活的碳排放量水平越低。例如高密度中心区的人均碳排放量要比低密度郊区的少[3];克劳福德和弗伦奇(Crawford, French,2008)探讨了英国空间规划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关系,认为实现低碳目标的关键是转变规划管理人员和规划师的观念,在空间规划中重视低碳城市理念和加强低碳技术的运用。[4]张泉、叶兴平和陈国伟(2010)提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应关注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方面,并针对低碳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理论基础以及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低碳城市深入研究的方向。[5]董琦,甄峰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低碳城市建设提供保障,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和产业规划三方面阐述建设低碳城市对于城市规划政策的引导要求。[6]同济大学的潘海啸等提出了低碳城市空间规划策略,探索了区域规划、总体规划、详细规划3个层面的低碳发展模式。在区域层面提出以区域公共交通导向的走廊式发展模式;在总体规划层面提倡绿色交通支撑的空间结构,实现短路径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适合人与自行车的地块尺度,以公共交通可达性确定开发强度;在详细规划层面主要以居住区规划为例,建议限定居住小区规模,避免大街区空间,来促进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7]

2.低碳城市规划研究

张兵先生认为“城市规划是一种服务于城市整体利益和公共利益,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长远目标,提供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战略,并借助合法权威通过对城市土地使用及其变化的控制,来调整和解决城市发展复杂背景中的特定问题的职业的社会活动过程,是城市管理的一种形式”。[8]

低碳城市规划的实现主要在于低碳理念深入到传统城市规划,同时低碳城市规划应该是低碳理念和城市规划理论的融合,是通过“低碳城市规划”实现低碳城市发展。低碳城市规划主要通过控制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土地使用变化及其空间发展政策来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施加某些影响。

低碳城市规划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的关系

生态城市、低碳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当前各界关注的热点,三者的建设理念和核心内涵密切相关。首先,低碳城市、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在核心思想上是一致的,都是关注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其次,三个概念存在着差异性,生态城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构建城市。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的理论构建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则和低碳经济理论的融合,也是当前城市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

总之,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和低碳生态城市都是寻求城市和谐发展过程中的理念,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探索道路上的思想结晶。

2.低碳城市规划的定位

为有效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必须完善相关的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低碳经济、低碳城市是理念,只有将其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才能体现低碳城市规划的作用,也是低碳城市历年进程中第一环节。低碳理念融入现有的法定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中,在城市各项规划内容中设置低碳目标、实现低碳目标,落实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和道路系统布局、居住区规划、城市公共空间及其相关工程规划建设中。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理念和传统城市规划体系融为一体是现有传统城市规划理论不断完善的体现,也是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所应具备的与时俱进的特点。

3.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

当前,低碳城市规划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对于新能源利用以及节能减排等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实践较多。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是否低碳还与城市形态、空间布局、土地使用方式、城市发展模式等直接相关,因此需要加强碳排放与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模式、城市建筑等多方面的相关性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低碳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基础,并进行实证分析,为选择最适宜的未来城市发展道路提供思路,塑造一种理想的、可持续的低碳城市模式。

4.低碳城市规划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低碳城市由概念到可操作的关键所在。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综合性与单项性相结合。所选指标既有反映综合情况的,又有反映单项情况的。所选指标尽量涵盖低碳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所选指标既能反映总体情况,又能反映各分类、各单项情况。

2) 具体明确、相对独立。所选每个指标均反映一个侧面情况,指标之间尽量不重复交叉。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具备可操作性。所选指标既有定性描述的,又有可量化的。

4) 可考评性,即通过常规的方法可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对规划的实施与成果检验可进行有效指导。

5) 指标值的适应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应有不同的指标值,从而更有利于实施和推广。

低碳城市规划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对策

1.城市公共空间的在建成区范围内尽可能均匀布局,并且尽可能布局在交通线旁边,这样可以减少出行次数,并且也减少了出行距离。

2.鼓励用地的有效混合,避免巨型或单一化的功能分区,提高短距离出行的比例。

3.提倡绿色交通,鼓励人们采用步行、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4.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依据应当从中心地理论转向多极网络嵌套的理论模式,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要与公共交通枢纽相结合,空间耦合一致度可以用来度量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与公共交通枢纽的协调。

5.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坚持如下“五面向的原则”, 即 :POD>BOD>OD>XOD>COD。

参考文献:

[1]李丹.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政策与管理[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

[2]Fong Wee-Kean, Hiroshi Matsumoto, Ho Chin-Siong, etal. Energy Consumption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 Considerations in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in Malaysia[J]. Journal of the Malaysian Institute of Planners 2008(6):101-130.

[3]Glaeser Edward L, Kahn Matthew E. The Green ness of Citi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Urban Development[EB/OL]. 2008[2008-08-06].http://www.nber.org/papers/w14238.

[4]Crawford Jenny, French Will. ALow-carbon Future: Spatial Planning,s Rolein Enhanc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 the Built Environment[J].Energy Policy,2008(12):4575-4579.

[5]张泉,叶兴平,陈国伟.低碳城市规划—— 一个新的视野[J].城市规划,2010,34(2):13-18.

[6]董琦,甄峰.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 2010,17(8).11-14.

[7]潘海啸,汤锡,吴锦瑜,卢源,张仰斐.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J].城市规划学刊,2008(6): 57-64.

[8]张兵.城市规划实效论——城市规划实践的分析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8.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环境与资源管理系 陕西西安

作者:邢兰芹

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低碳经济论文 篇3: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行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能源损耗、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刻不容缓,和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密切联系。但是目前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对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造成不良影响。基于此,本文研究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意义,分析目前的难点与关键问题,提出几点应对建议,旨在为增强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水平提供帮助。

关键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难点;关键问题

引言:目前我国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交通规划难点、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关键问题,不能确保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质量和水平。因此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低碳产业开发方案、低碳管理的优化模式,强化低碳城市方面的宣传力度,增强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效果,为其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1 低碳城市规划的意义

低碳城市主要是将低碳经济作为核心发展方向,引导城市居民养成正确的低碳生活习惯,形成准确的低碳行为理念,同时政府部门将低碳社会的建设作为基础进行城市的规划建设,使得城市发展期间能源消耗总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处于最低状态,使得城市的规划方面、交通方面和建筑方面都符合低碳排放标准,政府部门倡导低碳消费生活的理念,制定完善的制度提供基础保障。在此过程中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十分重要,不仅能够使得城市从工业文明向着生态文明转变,还能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步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速度,推动各类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居民营造较为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的品味,增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消耗,促进城市进步的同时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2.1 交通规划

我国城市领域中能源消耗量最高的就是交通行业,要想促使低碳城市的良好规划建设,首先就要制定完善的交通规划方案,打造绿色交通系统,倡导城市居民选择低碳、低消耗类型的交通出行方式,使得城市居民在日常出行的过程中尽可能选择公交车、地铁、城铁等。但是由于部分城市居民出行的过程中,出发地和达到地之间的距离很长,需要换乘多辆公交车才能到达目的地,导致出行的便利性降低,会优先选择私家车的出行方式,这就使得我国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交通规划面临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合理探究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出行便利性、减少公交车的换乘次数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2.2 产业规划

近年来我国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产业规划一直以来都属于难点和关键性的问题,如何将科学发展观当作是指导降低高碳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大污染度较高企业设备的退出力度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从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期间的产业规划方面,没有全面按照重金属行业与各类能源消耗量高并且污染严重的产业进行合理的退出和管理,同时,未能科学设置产业方面的低碳城市准入条件,缺乏较为完善的产业规划战略方案和机制,不能着重将新型节能环保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等融入产业规划中,缺少对低碳产业方面发展特色与规律的研讨,不能为城市低碳产业的良好规划建设提供准确引导。

2.3 空间布局

低碳城市规划过程中,城市空间布局非常重要,合理制定完善的城市空间布局方案,能够有效预防出现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环境污染的问题和热岛效应的问题,减少城市中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量。但是目前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期间,存在空间布局的难点和关键问题,不能通过有效的措施解决目前城市主城区“摊大饼”的现象,难以全面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未能科学利用城市空间布局的方式进行人口密集地区的疏散处理,难以有效应对热岛效应问题和无限膨胀问题,能源消耗量的控制力度过低。因此在我国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期间,应结合目前城市空间布局的难点和关键性问题,制定完善的低碳城市空间布局方案和计划,利用合理的布局规划措施,改善城市空间结构,有效应对热岛效应问题、无限膨胀的问题,最高程度上控制能源的消耗量、污染物的排放量,促使城市的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

3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建议

3.1 低碳理念的宣传

为确保能够推动低碳城市的有效规划建设,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应结合低碳城市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强化低碳理念的宣传力度,通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引导城市居民形成正确的低碳环保观念意識,使其提高日常行为的自觉性,为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支持。其一,通过举办讲座活动或是图片展览活动的方式,为城市居民进行低碳知识的宣传,在此期间低碳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可以和教育部门之间相互合作,要求教育部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为学生群体传播和讲解环保知识和节能的知识,将相关知识内容渗透到日常教学领域,引导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的低碳意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确保低碳行为能够从青少年和儿童做起;其二,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力度,通过对领导干部人员的低碳环保等知识宣传教育,使得相关的领导工作人员能够形成正确观念意识,掌握更多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管理技能,增强工作的执行能力和认知能力,带领各个部门按照制度要求、规章要求等参与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作用、指导作用和管理作用,切实增强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领导力量;其三,重点营造全民创建的良好的环境氛围。为了能够提高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成功率和效果,应重点营造较为良好的全民创建低碳城市的环境氛围,在城市领域中积极举办低碳类型机关单位的创建活动、社区环境的创建活动、学校环境与医院环境的创建活动、企业环境的创建活动等,使得低碳理念能够进入到社区领域、校园领域、企业领域、医院领域等,鼓励城市居民、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参与到低碳城市的建设活动中,增强低碳城市的建设效果和发展水平,壮大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队伍,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企事业单位的力量、各级部门的力量[1]。

3.2 低碳产业的开发

我国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低碳产业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合理进行低碳产业的开发,不仅能够促进城市低碳环保发展,还能有效解决目前工业和企业生产中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损耗问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步。因此,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期间,应积极建设较为完善的低碳产业开发机制,大力进行现代化制造行业、服务行业、农业行业等低碳产业的开发,增强各个低碳产业的发展层次,提高其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城市各类产业结构都能向着低碳环保的方向进步。其一,现代化低碳环保制造产业的开发。建议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期间,着重培育能够积极采用新能源技术和设备进行制造的现代化制造产业,同时开发现代化的光电产业、风电产业、节电产业和电力自动化产业,在城市中积极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基础设施、风力发电基础设施,引进新型的节能设备和节电设备,采用现代化的储能材料;还需鼓励各个产业进行差别竞争和错位发展,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之下,研究开发节能环保生产技术,确保在产业生产和发展期间能够降低能源消耗量、预防环境污染的问题;其二,开发现代化节能环保类型的服务产业,例如:要求物流服务业引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和仓储技术,降低中间环节车辆的行驶长度,减少尾气排放、能源的损耗;其三,开发新型的农业产业,鼓励农民采用绿色环保的灌水技术、新型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3.3 低碳生活的倡导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期间,应重点进行低碳生活的倡导,鼓励城市居民选择低碳消费与生活的方式,为城市居民推广低碳产品,使得城市居民自觉参与低碳生活的行动。其一,在城市领域中进行低碳生活产品的推广,鼓励城市居民采用带有节能环保标识的节能家电,灯具和用具等,为城市居民提供购买低碳产品的优惠补贴政策,减少低碳生活用品的购买成本,提升城市居民购买的积极性。其二,引导城市居民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用水,将洗衣和做饭等用水用在冲厕方面,尽可能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电灯的使用时间,或是选择采用LED节能灯具,降低电力能源的消耗量,同时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次数,降低二氧化碳和尾气的排放;其三,为增强城市领域中的碳汇能力,可积极组织城市居民在城市领域中进行植树造林,保护国家森林和城市领域中的园林,同时,在农村领域中还需遵循经济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积极构建生态防护林和农业林网,在水库周围和河流周围等种植树木,通过构建林木的形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达到低碳环保的规划建设目的。

3.4 低碳管理的优化

我国在低碳城市规划建设期间,应重点进行低碳管理方面的优化,将节约能源降低损耗作为主要目的,强化低碳管理的力度,重点促使工业生产方面,城市生活方面,交通方面和建筑方面等进行节能降碳。首先,积极进行城市范围内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传统产业领域中普及节能环保生产技术,对产业的电力系统、供热系统、生产系统进行改造,减少各个系统的能源损耗,淘汰已经落后的生产技术,使得传统产业走向节能环保的道路;其次,对城市领域中的交通系统进行改造,调查研究不同公共交通路线的情况,为城市居民设置远程直达的交通路线,使得城市居民能够通过公共交通到达远程目的地,提升公共交通出行的便利性,从而减少私家车出行的数量;最后,在城市领域中建设居民住宅节能设施、太阳能设施和新能源利用设施,合理进行各类节能环保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满足新时期下低碳环保城市的规划建设需求[3]。

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非常重要,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目前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方面还存在难点和关键问题,不能确保交通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的合理优化,因此,在新时期环境下应按照目前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和关键问题,强化低碳理念的宣传和低碳产业的开发,着重进行低碳生活的倡导和低碳管理的优化,确保能够促使低碳城市的良好规划建设。

参考文献:

[1] 鲁敏,段顺琪,吴天缘,等. 济南市低碳森林城市规划与建设对策研究[J].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20,35(2):10-16.

[2] 賀嘉文. 浅谈新经济形势下低碳经济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影响[J]. 江西建材,2020,11(9):72-74.

[3] 林艺苑. 低碳城市规划建设的难点与关键问题[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22(11):75-89.

作者:刘浩

上一篇:知识要素影响下对外贸易论文下一篇:隐性就业影响下的失业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