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发展论文

2022-04-15

摘要:文章将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引入我国钢铁工业综合效率评价,以每年钢铁工业综合发展情况作为决策单元,对其1986年~2006年发展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总结了钢铁工业20年来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钢铁工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钢铁工业发展论文 篇1:

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摘要:钢铁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对于钢铁工业发展怎样带动经济增长以及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钢铁工业如何走出困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实证角度定量分析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得出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而我国经济的增长对钢铁工业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钢铁工业 协整检验 因果关系检验

一、引言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推进我国现代化、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大地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无论是在规模上、发展水平上,还是品质质量以及综合竞争力方面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推进国家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减缓,钢铁工业受到了首当其冲的影响,尽管危机之后,由于国家刺激投资的计划的实施,钢铁工业的增长速度有所保持,但由于受到铁矿石资源限制、国内房地产的行业的发展减慢等原因,2011年1—10月,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利润率下降至2.99%;到了11月,全行业开始亏损,而且是新世纪以来的首次亏损。2012年一季度亏损达到10.34亿元。钢铁工业作为拉动经济增加的基础性产业,在目前国家经济形势和低碳经济背景下,如何走出亏损困境,如何进一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成为了钢铁工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要探讨的是钢铁工业发展是否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经济增长对钢铁工业发展的推进作用程度,进而分析钢铁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动态均衡关系。

目前关于钢铁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很少。比如,赵丹宁(2009)通过对中、日、韩三国的钢铁生产与GDP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揭示了两者之间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关系,并且指出中国钢铁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提出我们要正确理解钢铁与经济增长的辩证关系的建议;张积林(2007)从经济增长周期规律的角度对我国近20年以来经济增长情况以及其对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另外,从经济增长角度分析预测钢铁工业市场需求的研究还有很多,徐乐江(2003)对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以及郑瑞芳、郭秀君(2007)对未来我国钢材需求的预测中,都将经济增长因素列为影响钢铁工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不同于以上学者的研究角度,笔者将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钢铁工业发展(选用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粗钢产量,记为CG)与经济增长(选用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GDP,记为GDP)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分析钢铁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二、分析方法

(一)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模型

本文将采用一般性较强的ADF方法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模型的一般形式是:

设零假设为H0:r=0,备择假设为H1:r<0。拒绝H0,就意味着时间序列是平稳的,也就是若ADF 统计量的绝对值小于临界值的绝对值,则该变量存在单位根即非平稳,若ADF统计量的绝对值大于临界值的绝对值,则该变量不存在单位根即平稳。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兹准则(SC)可以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二)协整检验

Granger(1987)提出了协整的概念,用于研究经济变量的波动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其含义是:尽管每个变量自身是线性增长的,但他们的线性组合确是平稳的。本文采用的协整关系的检验方法是Engle—Granger提出的两阶段方法,需要用单位根检验误差项e是否为一阶或者高阶单整,如果不是,可认为CG和GDP不存在协整关系。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如果CG与GDP两个变量通过了以上检验,我们可以判别两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为了说明两个在时间上有先后关系的变量是否在统计上存在因果关系,Granger提出了著名的因果关系检验模型,结合本文研究变量,具体模型如下:

其中t=1、2、3等等,a、b、c、d均为滞后阶数。

通过以上检验,可以检验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关系的方向,同时也可以检验经济增长的变动是否影响钢铁工业的发展。以上各种检验均在Eviews7.1软件中进行。

三、数据和变量选择

本文主要采用两个变量数据:中国粗钢产量(CG)和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来源于《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和《中国统计年鉴》2011,考虑到数据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两个变量的数据都是选用1978年之后的数据,其中,在这个时间段,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粗钢产量的增长上,所以选用粗钢产量作为钢铁工业发展的代表;GDP为实际GDP。

四、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在检验之前,考虑到时间序列的异方差现象的存在,本文将对GDP、CG取对数,分别用LGDP、LCG表示。基于ADF检验各变量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两个时间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原假设,二阶差分是平稳的,可以判断LCG、LGDP是二阶单整序列。

(二)协整检验结果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运用Engle—Granger两阶段方法对变量LGDP、LCG进行协整关系检验,也就是检验残差项的平稳性,通过对LGDP和LCG两个数列的建模,即为:

LGDP=-3.936832+1.562611LCG

0.748701 0.080407

-5.258218 19.43369

R2=00.924144 SE=0.415600 DW=0.078483 F=377.6682

从以上模型中可以得到参差序列l,表2是残差项的ADF检验结果。

通过检验,可知残差项是平稳的序列,所以可以说LGDP和LCG这两个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

(三)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虽然通过以上检验,得到了LCG和LGDP存在相关关系,但并不能判断二者一定存在因果关系,为了进一步得到LCG和LGDP的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方向,需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在显著性为92.5%的保证下,LCG是LGDP的Granger原因,即CG的增长会直接刺激GDP的增长,但GDP的增长对CG的影响并没有那么明显,只有在73.8%的显著性下,LGDP才是LCG的Granger原因。

五、结论

(一)钢铁工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支撑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诸如机械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国家重大基础产业的发展,其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通过对其他产业的影响经过乘数效应进行测算的,钢铁工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一旦钢铁工业发展减缓,其乘数效应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并且会因为钢铁乘数效应的存在,对国家经济增长造成重创。这个分析结果也印证很多研究机构为什么将一个国家的钢铁工业发展水平作为这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晴雨表。

(二)我国经济增长对钢铁工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

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物质资源严重匮乏,国家经济增长之后需要扶持更多产业的发展以及满足人们更多差异化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的影响,经济增长对钢铁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经过体制审批才能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也有一定的滞后期。这两个原因导致我国经济增长对钢铁行业发展的作用并不明显。另外,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稳中求升,但从2009年底一直到2012年初,钢铁行业却出现了从局部亏损到行业全亏的局面,这足以看出经济增长对钢铁工业的影响关系。不过,对于经济增长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还需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不能简单的通过数据分析否定经济增长对钢铁工业的影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诸如住房、交通等物质需要的程度越来越高,再加上国家各行各业以及政府基础设施的投入越来越多,这势必会刺激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正如以上分析一样,两者存在动态均衡关系,但经济增长对钢铁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期。■

参考文献:

①赵丹宁.中、日、韩三国钢铁业与经济发展规律关系辨析[J].山东冶金,2009(6)

②张积林.经济增长规律对钢铁工业发展的影响[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7)

③徐乐江.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科技和产业,2003(12)

④郑瑞芳,郭秀君.对未来我国钢材需求的预测[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2)

⑤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本文系教育部项目“低碳经济模式下钢铁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项目编号:10YJA630208)阶段性成果〕

(张红达,1988年生,河南武陟人,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生。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张霜,1966年生,四川西昌人,西南科技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战略管理、公司治理)

作者:张红达 张霜

钢铁工业发展论文 篇2: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相对有效性评估模型研究

摘要:文章将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引入我国钢铁工业综合效率评价,以每年钢铁工业综合发展情况作为决策单元,对其1986年~2006年发展的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总结了钢铁工业20年来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建议。

关键词:钢铁;效率评价;DEA

一、 引言

我国正处在资源消耗巨大的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因此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钢铁工业是我国工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市场拉动下,有了迅猛的发展。

但是同时也要注意到,由于钢铁工业的特殊性,其一直是我国的能源消耗大户。2005 年钢铁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达到了15.18%。必须明确:我国钢铁工业几十年来的发展,是真正依靠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还是以资源消耗,大量过剩的投入为代价的。

因此,要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对近年来钢铁工业的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其发展的真正原因,为今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DEA模型

1. DEA模型的建立。1978年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等人首先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 并用它来评价一类具有相同输入输出部门间的效率。DEA方法是评价具有多输入多输出问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对投入和产出数据的综合分析,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确定各DMU是否为DEA有效。

假定要考察n年我国钢铁工业的情况,每年都有m个输入变量和s个输出变量。Xik表示第k年的第i个输入变量,Yjk表示第k年第j个输出变量,Vjk,Uik分别是第k年第j个输出变量和第i个输入变量所占权重。则第k年相对效率Ek的计算公式为:

经过转化和Chames-Cooper转换,可以得到如下对偶模型:

2. DEA模型变量的经济含义。

当θ=1且S-= S+= 0时,则称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即决策单元在原投入X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Y已达到最优;

当θ=1且S-≠0或S+≠0时,则称决策单元为DEA弱有效,即决策单元对于投入X可减少S-而保持原产出Y不变,或在投入X不变的情况下可将产出提高S+;

当θ <1时,则称决策单元为DEA无效,即决策单元可通过组合将投入降至原投入X的θ比例而保持原产出Y不减。

三、 投入与产出指标的选择

DEA模型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可测性原则,即指标的内涵明确,可以计量,且在现有条件下,数据可以收集;(2)独立性原则,即指标的选择应尽可能反映钢铁工业评价问题的本质,避免指标的冗余重复;(3)一致性原则,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避免矛盾性指标;(4)实际性原则,即评价指标的选择要符合我国钢铁工业实际情况。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钢铁工业自身特点,本文选取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投入指标——每年钢铁工业生产企业数(X1)、每年钢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数(X2)、每年年末钢铁企业职工人数(X3)、每年钢铁企业能源消耗量(X4);产出指标——每年钢铁工业总产值(Y1)、 每年钢铁工业钢产量(Y2)、每年钢铁工业铁产量(Y3)、每年钢铁工业成品钢材(Y4)、每年钢铁工业利润总额(Y5)。

四、 实证分析

以1986年~2006年中有代表性的年份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综合情况为研究样本,利用DEA模型评价每年钢铁工业发展的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所选用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钢铁工业年鉴》。运用DEA计算软件EMS分别对每年钢铁工业的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的评价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我国钢铁工业整体效率较高;以后到了90年代中期,效率偏低,而在2000年之后,钢铁工业效率明显提升,达到最高。其中,在1990年、1993年、2000年、2001年、2004年和2006年,我国钢铁工业效率达到1。由此,我们大体可以把我国钢铁工业在1986年~2006年这二十年里的工业化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1. 1986年~1993年是我国工业化和重工业化进程快速提升阶段。这期间,国内对钢材的需求快速增加,同时国家加大了对钢铁工业的投入,使得钢铁工业总产值、钢产量、铁产量以及钢铁企业的利润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些年间,钢铁工业的总效率较高,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落后以及规模较小,使得当时的钢铁工业的总效率无法达到最大。当时的钢铁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通过提高技术和扩大规模来来增加产出,减少投入,以达到总效率的提高。

2. 1994年~1999年是我国工业化和重工业化进程调整阶段。从表1中可以看出,这些年钢铁工业的总效率偏低。受前期产业结构不平衡的影响,我国重工业发展收到较大抑制,重工业的总产值增速大幅度下降,轻工业增速相对提高。其中钢铁工业需求增长异常软弱,钢铁工业总产值、钢产量、铁产量以及钢铁企业利润提高缓慢。这就造成了钢铁工业总效率的下降。

3. 2000年~2006年是我国工业化和重工业化再次进入加速提升阶段。重工业增加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钢铁工业,需求增长从前期的低迷中逐渐恢复。由于国内消费开始从日用耐用品向汽车、住宅方向转变,这就使得钢铁工业的总产值、钢铁产量以及利润有了大幅增长。同时随着钢铁生产技术的提高,以及国家对节能降耗的重视,钢铁工业消耗在逐渐降低。这些原因使得这些年钢铁工业的总效率很高。

总体来说,1986年~2006年这二十年间,是我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的时期,有了巨大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钢产量增加速度加快,技术水平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

五、 提高我国钢铁工业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国钢铁工业确实以举世瞩目的速度发展着。1996年,我国钢产量已经达到1亿吨,居世界首位。但是,目前我国综合能源利用率约为33%,比发达国家低10个百分点,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是日本的11.5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美国的4.3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是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效率,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促使我国钢铁生产由超常规增长转变为理性增长。尽管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的规模效益有所提高,但总体水平仍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行业集中程度较低,尽管总体规模甚大,但拥有雄厚实力的钢铁联合企业并不算多。在全球前10大钢铁公司中,我国仅有上海宝钢一家,排名为第6位。我国钢铁工业以世界1/3的企业数,仅生产出世界1/10的钢铁,可见企业规模是偏小的,难以面对国际市场强有力的竞争。今后钢铁工业发展要坚决制止各地擅自上马、低水平扩张的盲目行为,下决心择优汰劣,关停低水平、高消耗、高污染的小钢铁企业,积极扶持高水平、低污染、高效益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对国内钢铁企业进行改造重组,提高产业的集中程度。

2. 加强产品品质建设。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产品在产品品质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小的问题,我国部分钢材品种的生产还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钢材品种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近两年,钢铁行业的投资已经逐渐向结构调整方向转移,在今后一段时期内, 产品结构的调整都将是钢材市场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对于我国钢铁产品的生产而言, 质量问题是关系到钢材市场和企业效(下转第98页)益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我国钢材产品质量的因素众多,其中之一是设备问题,我国钢材生产领域内中低档次的设备比例很高,其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低劣,完全不具备竞争能力,亟待淘汰和更新。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效益,并对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搞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调整,严把产品质量大关,将是我国钢铁企业应始终给予密切关注的问题。

3. 高效利用资源,使能源消耗最小。钢铁工业是高能耗行业,在我国工业能耗中占有很大比重。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能源价格的上涨和市场竞争的激烈,在钢铁企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资源,已成为发展钢铁工业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钢铁工业效率的有效途径。其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影响钢铁工业能耗的因素有很多,如企业现有设备的工艺技术水平,企业生产计划安排,企业能源调度方法的合理性等。钢铁企业可以通过调整工艺结构、简化生产工艺流程、改进主要能源消耗设备和工艺水平、降低各生产工序能耗、加强能源管理、 合理的能源条度和控制等方法进行节能。总之,高效利用资源对钢铁工业来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钢铁工业是我国工业中最重要的基础工业和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我国经济的主要增长点。但是通过对过去二十年我国钢铁工业的效率进行评价,也发现在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钢铁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高效利用能源,以此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Charnes A,Cooper W W,Rhodes 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429-444.

2. 魏权龄. 数据包络分析.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2-66.

3.张维,李玉霜.基于DEA技术的城市商业银行内控评价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21(7):38-42.

4.魏建新.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钢铁业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冶金经济与管理,2006,(5):14-26.

5.陶魄.在重组并购大潮下中小型钢铁企业发展思路探讨.现代管理科学,2007,(9):39-40.

作者简介:齐二石,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孔海宁,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08-08-16。

作者:孔海宁 齐二石

钢铁工业发展论文 篇3: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前景

摘 要: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需要从高速增长转型为高质发展,本文将结合钢铁工业现存问题,分析传统生产模式向创新生产、低碳发展、智能制造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绿色驱动、开放共赢、智能生活等目标提供理论基础,一进步推进钢铁工业产品质量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关键词:钢铁工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

引言:在目前全球环境逐渐恶化的情况下,我国钢铁工业需要在发展自身经济水平的同时,减小工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绿色化生产不仅能提高我国环境水平,同时也能侧面推进钢铁工艺的发展,如今我国部分钢铁工艺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所以实现绿色化与智能化是钢铁业未来的必然趋势。

一、钢铁工业工艺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量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产业规模大,产量不断增加所以耗能总数巨大。虽然当前吨钢能耗逐渐降低,但是由于粗钢产量飞速增长,所以钢铁行业总能源消耗并没有变化,基于这种情况需要对现有钢铁制造公司内工艺技术进行创新。如今我国部分钢铁制造工艺发展形势较好,例如:宝钢、鞍钢、首钢等等,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工艺技术创新十分重要,技术是行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保证钢铁工业能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累积要素,推进创新能力提高,紧盯当下行业未来发展需求,构建整体链条思维,带动下游企业,为其提供良好的解决方案。

想要实现钢铁工业不断发展的目标,就需要不断开发出高质量、高性能的钢铁制品,以较小的资源投入满足较高的要求。鞍钢将目光锁定在高端装备制作、绿色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开发所需要的钢铁用品,提高市场中高精尖产品的供给量,实现钢铁产品输出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例如:特殊容器用钢、全系列高铁钢轨、高端桥梁用钢等等。同时要开发先进工艺技术,强化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水平,鞍钢开发了相关核心技术,针对我国低禀赋铁矿石开发出了最先进的采选技术、冶炼金渣、含铁泥再利用等技术。从而较好的推进了鞍钢技术指标的增强与相关工业制品质量上的升级[1]。

二、綠色发展钢铁工业

绿色发展钢铁工艺是必然发展趋势,“建设美丽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自新环保法出台以来,征收环保税,限制钢铁企业排放、常态化现场等政策的实施不断要求钢铁企业实行环保制造,从而推进我国工业绿色发展。减少碳排放,优化废水处理可以有效提升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对于钢企来说,想要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需要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素进行分析。长期以来,长流程钢铁生产在行业中有绝对地位,在这种生产工艺中,碳素流以燃料形式开始,经过相应处理与配比进入焦炉从而转换为焦炭、焦油、焦炉煤气等。“原料媒”经过燃耗从而排除二氧化碳。想要针对上述情况进行有效改变,需要积极实行节能减排技术在工厂中的使用,鞍钢开发可应用高温高压干熄焦工艺、焦炉烟气脱硫脱磺手段,烧结竖冷窑、焦炉荒煤气显热回收利用以及能源管控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持续实行燃气与蒸汽之间的联合循环、环保发电等一系列节能项目,通过对现有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并对各工序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使钢铁制造时自发电比例加大。

除此之外,钢铁工业生产环节中会产生大量废水,例如:设备产品冷却水、生产工序用水、清洁用水等等,其中冷却水所占比例较大,可达到废水总量的70%,而生产废水则比例较小,在这些废水中会出现较多污染物,如:无机悬浮物、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工业油脂等等。根据国家环保部规定,现有钢铁企业中,如果对应地区开发密度较高,环境承载力较低且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限值排放[2]。

三、钢铁工业制造智能化

在新时期的背景下,钢铁行业信息化建设以“产销一体、管控连接、三方同步”为主要特征,在系统功能性结构上渐渐形成五级结构,一级为设备监测与控制;二级为生产过程控制;三级为车间单位及制造执行系统(MES);四级为钢企资源计划系统(ERP);五级则是企业内部管理与决策系统。但在集体操作过程中,无法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有效融合。随着市场不断变化,固有的信息自动化系统则会因为设计问题而带来严重的局限性。

因此实现钢铁工业制造过程智能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外部市场这条隐性产线,可以通过连接终端用户来进行实验室建立,跟踪产品在加工时的全过程,并将产品加工过程中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传递到企业内部产线,有针对性的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分析,并找到解决方法,从而优化系统操作效率,不仅可以缩短产品生产过程时间,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

结论:综上所述,在我国未来钢铁工业发展中,智能化制造是必然趋势,顺应时代要求,钢企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创新自身制造工艺技术,并利用科学方法对工业废水与二氧化碳进行排放控制。从而实现我国钢铁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我国提升自身生产力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海风,郦秀萍,周继程,等.钢铁工业节能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冶金能源,2018,37(04):3-8.

[2]魏朋邦. 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7.

作者简介:

喻磊(1990-6),男,江苏省常州市人,民族:汉。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

作者:喻磊

上一篇:英语课程改革论文下一篇:高校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