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2022-04-22

[摘要]本文分别从社会整体、企业、银行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价格上涨对商业银行赢利的影响,并从优化信贷结构、建立劣质贷款客户退出机制、加强行业信贷风险防范、把握信贷资金投放的节奏、完善管控机制、建立贷款二级市场、培养高水平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七个方面提出了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提高商业银行赢利的途径。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1:

商业银行大中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探究

摘 要: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的高低是其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其管理能力高低更是与其自身生死存亡有着直接的关系。近年来在金融市场的巨大波动之下,巨大的信用风险正在席卷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所以,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纷纷将借贷风险纳入到防范对象的范围之内,着力改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体系。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商业银行大中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防范

长期以来,信贷风险一直都是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焦点所在,随着近年来金融产品的逐步深化,操作风险的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下,银行不得不将操作风险防范与控制的措施提上日程上来。自从改革开放一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得以发展壮大,在其背后信贷资产的质量是不容乐观的,严重影响着金融业的稳定运行。所以,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风险问题进行深入认识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防范工作做好很有必要。

一、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经营银行的目的在于提升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银行经营的高风险显然是与其经营目标相悖的。信贷资产经营是银行最为重要的一项经营活动,经营风险会对其形成严重干扰,各种交付风险、环境风险对其形成了无形的威胁,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特点直接决定了其风险的特殊性,各大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上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这些习惯性做法决定了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的能力高低。但是,在传统习惯、历史因素、对风险重视的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之下,我国各大商业银行中“重贷轻管”的思想始终存在,与此同时,信贷风险管理缺乏理论性与科学性,这直接导致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急转直下,严重阻碍着银行盈利。因此,当前我国必须及时树立起科学的信贷风险控制思想,同时着力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这对改进我国现代银行制度意义重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大中企业信贷业务风险

1.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治理结构中始终存在一些问题,如产权落实问题、责任模糊、经营上行政干预过多、管理体系缺乏先进性等。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始终在由国家行使,由银行经理层实行对银行的经营和管理,形成了多级委托代理性关系,商业银行最高层不通过股东代表大会推选,而是由国家政府行政委任,行政色彩浓厚,很难发挥出董事会与监理会的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虽然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及股东大会,但是并未得到有效运转,始终缺乏一定的先进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有单位始终占大头,其经营发展过程中行政色彩浓厚。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长久以来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水平都不高,内部风险控制始终存在一定问题,具体来说,首先,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不及时,内部系统内容比较落后,很难适应新的风险状况,信贷业务、信贷资金及会计等环节都是相对独立的,根本无法有效应对内部风险;其次,缺乏内部监督管理力度,由于缺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由高层领导直接管理审计人员,上级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内部审计做不到事先预防,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问题产生之后才进行审查,很难提升风险控制的有效性;最后,内部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没有信贷业务实际从业经验,导致他们不懂业务,抓不住核心风险,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水平与素质,但是,当前很多内部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严重阻碍着内部监管工作的顺利展开。

3.信贷文化严重缺失

商业银行信贷文化主要包括價值取向、从业人员培训等多重因素,直接关系到银行经营的成与败。当前信贷文化严重缺失主要体现在风险意识淡薄上。信贷员风险意识在贷款过程中很难体现,多数情况下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都被忽视,另外信贷流程形式化问题明显。大中商业银行舍本逐末问题严重,通常会按照流程来发放信贷业务工作中的违规人员,在这种管理模式之下,信贷员在工作中往往更加关注过程,结果总是被忽视的。

三、商业银行大中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贷款程序。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部门与相关人员应全面结合信贷调查程序,做好贷款的调查、审查、检查及回收等各项工作;其次,对信贷审批会议制度进行完善。为了尽量减少由“一言堂”带来的风险,在信贷审批工作中,应全面分析商业银行客户授信风险,从多方面获取时间,将审核部门在监督方面的作用突出出来;最后,对信贷工作管理进行完善。根据文本标准化、经营合规化以及操作规范化等相关要求,及时改进各项信贷业务管理的办法和要求,并成立商业银行房贷中心,由其来实现对法律风险等的防范。

2.培育新型信贷文化

商业银行必然要用于企业文化,企业内部人员应始终秉承着共同的理念,从最大程度上为银行获取利益,并且为杜绝风险而独立,每名信贷人员都要熟知并理解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每名员工都要树立起一定的风险意识。信贷人员规范化操作的实行与文化的引导息息相关。此外,商业银行还要解决信贷质量低的问题,从提升信贷人员素质这方面开始出发进行培训,从最大程度上规避操作性风险。

3.建立信贷风险预警体系

所谓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就是指处理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应深入了解客户的信息,主要包含客户企业的各方面状况等,对于可能会造成不良贷款的地方,银行应结合其提示信号,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应对性措施,时刻掌握好事态的变化与发展,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或者避免损失的发生。此外,还要严格检测和分析高风险业务,建立起风险预警指标,实时更新贷后管理手段,一方面扩大监控的覆盖面,另一方面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结论

大中企业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得到回报和发展前行路上的巨大动力支持,随着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发加剧,面对着逐渐显露的信贷风险,我们绝对不能胆怯、退步,应不断强化大中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水平,不断推动商业银行的平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申韬,谢菲.广西城市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业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16(04):56-62.

[2]王落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范及化解研究[J].金融经济,2012(24):100-101.

[3]林悦永.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以邮储银行江门分行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31):178-179+182.

[4]周海旭.浅谈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点及防范对策[J].金融经济,2014(24):176-177.

[5]卞大军,申丽静,颜秉姝.对商业银行“类信贷业务”发展的成因、投放模式及风险防范的探讨[J].国际金融,2015(06):28-34.

作者:张圆园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2:

通货膨胀压力下商业银行赢利方式探究

[摘要] 本文分别从社会整体、企业、银行自身三个方面分析了价格上涨对商业银行赢利的影响,并从优化信贷结构、建立劣质贷款客户退出机制、加强行业信贷风险防范、把握信贷资金投放的节奏、完善管控机制、建立贷款二级市场、培养高水平的信贷风险管理队伍七个方面提出了在通货膨胀压力下提高商业银行赢利的途径。

[关键词] 价格上涨;商业银行;赢利方式

[作者简介] 毛一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金融经济。(湖北 武汉 430074)

一、我国价格水平上涨的情况分析

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升。1月达2.2%,2月达2.7%,3月达3.3%,4月由于食品特别是粮食价格涨幅略有回落,CPI为3.0%,5月起,猪肉价格一路走高。紧接着,牛奶、畜禽蛋产品、植物油、粮食等接连调价,以它们为原料的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的价格应声上涨,5月,全国CPI指数攀升到了3.4%,创下此前27个月以来的新高。在猪肉价格达到历史最高点的8月,CPI达到6.5%,创下近11年来的新纪录,9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升了6.2%,比8月份的同比升幅下降了0.3个百分点。到了11月,CPI再创11年新高,达到6.9%。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粮食价格依然保持上涨态势,加之资源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国内流动性过剩格局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等因素,我国的通胀压力仍在不断加大。

二、价格上涨对商业银行赢利的冲击

(一)社会整体对商业银行赢利影响

2007年以来,为了加强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合理增长,防止和抑制价格的持续上涨,央行货币政策作了适时调整,不断调整利率,加强货币信贷总量调控,使用各种工具调节信贷增长。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货币政策从“稳健”直接改为“从紧”,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些都会使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总量和流向发生转变,使一些区域和一些行业的信贷风险增加。这种政策的推行将会使一些长期依赖银行贷款维持生产经营的企业、投资过热的行业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地区资金供求紧张,生产难以为继,形成新的贷款逾期风险和损失。同时,资金总量的控制使一些发展前景很好的行业、贷款信誉度优良的企业不能得到充足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使这些行业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影响它们的还贷能力,造成银行利润的流失。20世纪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期我国发生通货膨胀时,国家信贷政策紧缩,造成部分贷款硬损失就是例证。

(二)企业对商业银行赢利的影响

1.通货膨胀压力下,企业资金使用意义发生质变,产生对银行赢利的影响。

物价上涨时期,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虽然资金在循环周转过程中所回收的货币资金绝对数量增加了,大于当初所投入的货币量,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环境下,名义货币的增加量并不能弥补企业原材料等上涨幅度。本质上来说,剔除货币贬值因素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后,企业所实现的资金的增加是一种“虚增”,实际上企业可能是产生了亏损。再加上这种亏损的企业,在物价上涨时期还要增发职工的奖金和福利,这就会使企业用于生产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为了维持生产,企业就不得不向银行借款。此时,银行发放的贷款其实质并不是为企业生产规模扩大所提供的资金,而仅仅是补充泄漏了的生产周转资金,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因此,这类贷款的风险往往是很大的,对银行贷款的回收和利息的收取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银行的赢利。

2.企业流动资金需求急剧上升,经营性收入的减少导致信贷风险,影响银行的赢利。

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是银行为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而发放的贷款,特点是贷款期限短,周转性强,融资成本较低,是企业使用最为频繁的贷款。固定资产贷款是以企业的固定资产购置、技术改造、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等的不同资金需求为对象而发放的贷款。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金贷款的配比关系与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配比关系是一致的。企业经营性资金中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比例关系是由企业的经济性质、生产特点、技术等要求决定的。在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中固定资金的比重大于流动资金的比重,而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流动资金的比重是大于固定资金的。在正常的经济背景下,银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形成合适的比例关系。但是,在价格水平普遍上涨的情况下,无论是资本密集型企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贷款增加额中都表现为流动资金的比重急剧上升。这样,造成了流动资金与固定资金配比的失衡,这种失衡从长远看将会对企业的扩大再生产和技术进步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相联系的是,在价格上涨背景下,由于生产性资金缺口扩大,因此,经营性收入就会减少,企业通过自身发展归还银行贷款的能力就会降低,所借银行的资金一方面除了逾期不还外,另一方面则会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借款,这样就形成了一条资金链,一旦资金链条断裂,就会造成银行逾期贷款增多,风险增大,造成对银行赢利的影响。

(三)银行自身因素对赢利的影响

1.物价上涨导致银行遭受债权、债务的双重利益损失,造成银行利润的流失。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会使债务人受益,债权人遭受损失。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它是集债权和债务于一身的经济实体,从理论上银行可以把作为债权人的损失转嫁到作为债务人的收益上去,使损失和收益相抵。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国的商业银行承受着双重损失。从债权方看,第一,贷款利息的收取往往是按企业借款时所签的合同利率计算的,而企业到期归还贷款时,贷款利率已较大幅度提高,银行组织资金的成本上升了很多;第二,在通货膨胀下,虽然企业资金需求量大增,但国家的信贷政策一般是紧缩、限制性的,可是组织资金政策却是鼓励性的,这一反差使银行资金利用率下降,利息收入减少。从债务方看,在通货膨胀时期,国家一般要提高存款利率,以组织更多的社会闲散资金,推迟市场购买力的实现,其中对未到期的储蓄存款利息还实行分段计息办法。而与此同时,未到期贷款的利息却是按原始合同执行的。因此,造成许多银行的存贷实际利差出现倒挂,信贷资金营运效益下降。这还只是假设贷款全额收息状况下的情况。实事上,通货膨胀下,企业欠贷、欠息的状况比正常时期更加严重,信贷营运实际效益更低。

2.通货膨胀压力下,信贷产品流动性差的缺陷进一步加剧,影响银行赢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突破狭窄的业务范围(贷款业务主要是对工商业发放短期的流动资金貸款,贷款形式则是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票据贴现),大规模地介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贷款领域,极力发展信用卡业务、住房贷款业务和汽车金融业务等,个人消费信贷等中长期贷款迅猛增长,这有利于银行贷款范围扩大,利润增长点增多,扭转银行业务萎缩的局面,确保了商业银行的迅速发展。但是,这类贷款一般是中长期贷款,从贷放到收回需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流动性差,在通货膨胀压力下,银行调度资金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经营风险就会显现,其中包括个别贷款对象情况的变化导致贷款转化为不良贷款的风险,银行资金紧张支付能力不足而引起的流动性风险等。这些都会对银行的赢利造成影响。

三、通货膨胀压力下商业银行赢利的途径

(一)实施反通货膨胀策略,优化信贷结构。信贷结构的优化必须要在充分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的前提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时俱进,开拓思路,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协调推进。

1.要认真贯彻关于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的窗口指导意见和监管要求,按计划和政策导向掌握好项目贷款的发放。集中有限的项目贷款增量,重点支持列入规划的重大项目的启动与建设,同时继续加强对产能过剩与潜在过剩行业的信贷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

2.创新金融信贷手段,挖掘信贷市场,增强信贷资金供给能力。当前经济形势下,对信贷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信贷工作要开拓创新,不断挖掘信贷市场,适量增加信贷资金投放,最大限度满足当前经济形势下对资金的合理需求。尤其是在巩固原有传统业务品种,形成规模优势的同时,建立有效的信贷业务创新机制,从实际出发,本着方便客户、防范风险的原则,加强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树立业务品牌。

3.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产品。改变信贷品种结构单一的状况,积极发展贸易融资、重组贷款、搭桥贷款、备用贷款、同业间银团贷款等多种间接融资方式。同时,商业银行在发展中要实现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均衡发展、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均衡发展、传统业务和新型业务的均衡发展,要顺应综合化经营趋势,积极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新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新业务的开拓、营销、整合能力,最终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二)建立劣质贷款客户退出机制,以提高贷款的质量。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以为企业有政府作后台,不会倒闭,因此,发放的大量贷款不实行及时跟踪监控和退出,结果给银行造成大量的呆账贷款。控制信贷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及时把握信贷的退出机会。对中小型客户一般不发放长期性贷款和担保承诺,只提供有限度的生产经营性流动资金贷款。在贷款到期后,中小型客户继续融资必须重新提出申请,银行保留是否继续提供融资的主动权,同时,鼓励客户使用透支户口,保持银行信贷退出能力。商业银行要优化贷款的产业结构,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来决定贷款的投向,坚持贷款自主权,不受地方政府干预的影响。对于大型客户来说,要考察、判断这家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财务状况,达到既不影响维护客户关系的目的,又要保持对信贷风险强有力的控制,一是要考察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比例状况;二是考察其有无持续稳定的现金流。一经发现有上述问题,应果断采取退出的决策。

(三)深入分析通货膨胀对行业经济的影响,加强行业风险防范。行业是生产相同性或者相似性产品的企业组成的一个群体,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受影响较大的行业里必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会遭受经营风险,这种风险的区域性范围很大,并且损失也比较大,如果银行把信贷资金投放到这类行业中,其风险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整个行业的经济分析,把分析角度从单个企业扩展到整个行业,高度关注国家的产业政策,关注行业的发展前景。首先,要借助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景气监测系统,建立行业信贷风险监测及分析制度,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全面准确地分析和预测重点贷款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而及时有效地规避和减少行业信贷风险。其次,与经委、统计、税务、审计等多个职能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和交流制度,从而拓展企业信息来源渠道,提高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尽可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在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和优先扶持的行业中选择优秀的企业作为自己的信贷客户,这样,从大的方向把握信贷方向,稳定银行的利润。

(四)商业银行要把握资金投放的节奏。根据监管部门的调控目标,把握好投放节奏,确保贷款的均衡合理投放,一是要根据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对信贷资金需求进行预测,积极开拓优质信贷市场,提高贷款收益率,缓解流动性过剩带来的压力;二是保持信贷的适度增长,确保贷款的均衡合理投放,避免大起大落,既要使贷款增长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保证贷款的增长符合监管部门的信贷增长调控目标,要加快贷款周转速度,通过加快贷款的周转速度实现贷款累放量而不是余额的大量增加,提高贷款投放的效率,来满足优质客户的信贷需求,以此来达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

(五)建立信贷二级市场。在通货膨胀压力下,当银行信贷风险产生时,通过贷款在二级市场上的流通和转让,可提高贷款变现能力,增加银行资金的流动性,这样商业银行便可在保证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积极参与项目投资,扩大住房贷款等个人消费信贷的规模,充分运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达到增加银行利润的目的。同时,当银根紧张时可在二级市场出售这些资产,及时变现,保证支付的需要。而且,如果银行对未来宏现经济形势和个别贷款对象的预测不很乐观时,也可在二级市场出售相关的贷款资产,以转移贷款风险,这有利于商业银行转移风险,降低不良资产率,减少商业银行的损失。

(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作为商业银行自身,要着力构建全面、独立、具有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风险定价机制,提高综合收益水平,重视风险文化建设,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同时,要强化资本的补充与管理机制,强化资本约束,使资本完全覆盖风险,实现业务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和均衡,实现在严格资本约束下的理性增长。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合规体系和合规文化建设,梳理和优化各项制度和业务流程,着力打造流程银行,逐步形成集约化和多元化良性发展格局。

(七)把握人本原则,培养高水平的风险管理队伍。首先,要培养银行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和稳重的工作作风,培养谨慎的工作态度,这是抵御和防范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其次,对银行从业人员进行心智技能的培训和锻炼,提高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下抵御风险的能力;第三,完善信贷追究制度。明确信贷工作岗位责任制,凡是给贷款造成损失的,对相关责任人应有一定的经济处罚,情节严重、损失巨大的应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以此来加大贷款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力度。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实现由感性型、经验型、操作型的风险管理向理性、知识型、专家型的风险管理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孙雪锋.我國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及对策[J].经济视角,2007,(8).

[2]詹向阳.论中国不良债权债务的化解[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张耀平,程瑜.通货膨胀压力下信贷风险的产生及防范[J].农金纵横,2004,(3).

[4]朱毅峰.开放贷款二级市场的探讨[EB/OL].http://www.macrochina.com.cn/xsfx/yxzk/20060531078769.shtnl.

[责任编辑:李小玉]

作者:毛一峰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论文 篇3:

浅谈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与防范措施

摘 要:随着人们物质、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迅猛发展,规模呈指数形式快速扩大。但随之而来的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压力的陡增。为此,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消费信贷业务 风险 防范措施

房贷、车贷、旅游贷、上学贷等业务已经成为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只有做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管控,才能有效规避信贷风险给银行发展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1 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析1.1 外部风险分析

首先,商业银行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缺乏充分的个人信息。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体制不健全,无法深入调查贷款人资信状况;个人收入过于隐秘、个人征税机制有漏洞,商业银行基本无法了解贷款人的财产及收入情况。贷款人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贷款风险。另外,部分人还抱有恶意欺诈银行的行为,银行采用传统的上门查证的方法无法确保征信信息的真实性。

其次,国内个人消费信贷立法落后,缺乏完善的银行消费贷款法律。国内现存的《个人消费信贷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在商业银行管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惩治违约、失信的用户。国内大多数法律主要以“法人”为约束目标,缺乏专门约束“消费者”的法律條款,也没有惩罚失信、违约的专业法律条文。因此,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消费贷款时就没有法律支撑,一旦遇到问题将不知所措。加之多数消费信贷个人办理业务时具有分散性强、单笔数额小、次数多、缺乏法律规范等特点,所以很难对风险进行根本性控制。

最后,缺乏完善的抵押物二级市场,很多抵押物无法直接变现,这种担保方式就成为了泡影。例如,当个人消费贷款出现风险危机时,要通过抵押物变现的方式进行还款,从而规避信贷业务风险。但是,国内抵押物二级市场建立时间短、规范性低、相关法律不健全、手续复杂、交易费用高昂,使得抵押物难以变成现金,这就使商业银行无法快速收回贷款,增加了信贷业务风险。

1.2 内部风险分析

(1)信贷业务贷前调查与审查力度不足。第一,前来贷款的个人消费贷款信用信息在商业银行内各部门分散储存,很多一手信息未能及时上报,资源共享难度大。银行在决定是否贷款时,往往只能依靠贷款人身份及收入证明等材料判断。第二,贷款人自报或单位开具的证明成为了调查贷款人个人信用的凭证,银行无法掌握贷款人的收入、负债、是否存在失信及违约等状况,由于双方信息交流不对等,造成了一人多贷现象的发生。第三,由于银行自身监督奖罚制度落后等因素影响,无法对贷款人贷款信息进行有效审查、核对,提高了信贷潜在风险。

(2)商业银行在管理个人消费贷款贷后时规范性较差。商业银行存在“放贷严、管理弱”的现象;而在个人消费贷款管理中,由于贷款人数多、数额小、用户分散,所以银行在后期管理中往往无法及时探查贷款人信用及合同执行情况等,待风险出现后已无力回天。

(3)商业银行内部信贷员工业务综合素质低。商业银行进行个人消费贷款的营销、管理主要依靠客户经理及相关信贷人员。但是,当前一些信贷员工缺乏责任心、业务水平较低,更有少数存在内外勾结骗贷的情况,增加了商业银行需要承担的信贷风险。

2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建立健全个人消费信用征信体系

商业银行要加快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的速度,这将成为银行判断客户征信水平的重要依据,借助个人征信系统对贷款人债务信用等级进行评判,有助于使贷款人个人信用资料得到完善,还能减小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首先要提高监察、鉴别客户信用信息水平,提高信用信息的完整性、可靠性、实效性;其次,要将客户的负债信息、收入信息、资产类等信息全部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当中,提高银行贷款风险评定准确性;最后,有针对性的公开客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如公开客户的负债类信息,提高威慑违约、失信客户的效果。

2.2 构建健全的商业银行消费信贷法律体制

进一步完善个人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法规,才能为商业银行处理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提供法律保障。所以,中央政府要尽快将建立健全消费信贷法律法规纳入国家经济发展的议题当中;与信贷业务有关的银行相关部门也要为国家消费信贷业的发展献言献策。国家要出台并确立与个人消费信贷有关的法律法规,要对当前出现的和将要出现的国内个人消费信贷矛盾实施全面性、系统性研究。同时要根据矛盾与问题的诱因,制定清晰的、明确的法律法规,明确制度框架内的惩罚方法。对于个人消费信贷市场中的违法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只有在法律的约束下,才能使商业银行和贷款人之间的协议具备法律效益,使二者明确自身的义务与责任,从而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能够安全开展。

2.3 完善国内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担保与保险制度

进入商业银行进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办理的客户需要出具第三方担保协议,当客户债务到期后无法偿还债务时,第三方将承担连带及还债责任,不过该机制往往没有用处,原因是第三方属于自然人或法人,随着时间流逝,其担保水平可能无限降低,最终风险反而变大。因此,政府要出面构建并完善担保制度,强化在住房消费信贷方面的政府支持力度。中央政府要督促各省市建立专业的个人消费信贷担保机构,例如融资性担保公司,抵押的筹码应选择消费者自身的社保及基金,进而可避免个人担保呈现的诸多隐患。另外,银行还应建议贷款客户购买担保保险,从而转移风险。而保险公司则应建立房屋、信用保险机制,优化抵押保险体制。

2.4 优化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信用评级系统

当个人贷款消费客户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后,及时安排人员调查客户贷前信用状况十分重要。所以,商业银行要打造量化测评和信用评分联合系统,将客户的最终评价得分作为信贷信用评价标准,根据信贷系统出示的结果,对准备贷款的客户进行个人信用等级的评定,从而减少个人消费者信贷信用风险。该信用评测方法直接、高效、实用性强、科学性高,有助于为商业银行对申请个人消费贷业务的客户进行等级评定。

2.5 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自身的信贷管理制度

首先,商业银行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行情明确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范围、操作方式,要提高信贷业务办理流程的规范性。

其次,重视贷后管理,基于个人消费贷款特点,对不同类型贷款业务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案。如安排客户经理定期对个人信贷业务状况进行追查等。

再次,严格落实信贷纪律要求,推广个人责任制。通过制度落实与制度管控的方式,降低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人为影响因素。通过个人责任制明确风险出现后具体责任承担者,提高员工警戒信贷风险的意识。

最后,落实分类管理与授权制度。商业银行要根据自身状况确定各部门风险管理及控制水平,推广差异化、针对性强的程序运作与授权管理,实现内部精细化管理。同时,要打造个人消费信贷审查批阅部门,优化个人信贷业务管理流程,完成集约化经营。

2.6 商业银行要帮助信贷员工提升业务综合素质

商业银行要为全体信贷员工提供职业道德操守培训,使员工明确自身职务的重要性与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拥有的权力,为全员树立“坚守职业道德原则、遵守行业操守”的意識,降低内部员工因私废公现象的出现。同时,要督促信贷员工主动学习“国家信贷政策”内容,提高员工的业务综合处理能力以及风险识别水平与职业敏感性,从而强化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防范水平。

3 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商业银行在管理、预防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过程中,要积极学习国内外同类银行优秀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糠,不断完善自身的风险防范及管理能力,降低业务风险对银行发展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傅兵.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防范之策[J].金融经济,2017(14).

[2] 胡文祺.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现状、问题及风险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7(4).

[3] 张晓娜.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探究[J].经贸实践,2017(10).

[4] 王旭.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J].市场周刊,2017.

[5] 杨骏.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风险防范探析[J].现代商业,2016(33).

[6] 高洁.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6(15).

[7] 张雨尧.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6(36).

[8] 徐敬明.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6(22).

[9] 张鑫.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

[10] 赵晓梅.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和防范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

作者:刘镨心

上一篇:酒店员工培训策略研究论文下一篇:成人宣誓仪式社会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