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P2P网络信贷发展特点与风险防范

2022-09-11

“P2P”, 即“Peer to Peer Lending”, 是一类新型的信贷模式, 即以“个人对个人”、“点对点”的形式进行民间借贷, 因此常被称作“人人贷”。在此种模式下, 有借款需求的人, 可以通过中介机构以贷款的方式向持有资金的个人借款。P2P的借贷方式, 近年来借助互联网的帮助, 发展为P2P网络信贷, 即小额网络贷款平台, 通过这类平台, 个人借贷只需通过互联网而无须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P2P网站在其中只起到中介的作用, 为借贷双方发布借贷信息提供平台, 促成交易。此类平台收集借款人、出借人的需求信息, 评估借款人的抵押物进行配对, 促成双方达成交易, 从中收取中间服务费来实现盈利。

网络信贷为当今中小企及个人急需资金又无渠道借贷, 投资者手头有钱却不知投往何处的现象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融资理财平台, 与传统的民间借贷模式及小额借贷公司相比, P2P网上信贷手续简便、方式灵活自主, 具有其他借贷方式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因此, P2P自开展以来, 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据安信证券2012年12月20日的报告, 目前全国P2P公司已超过300家, 2012年以来全行业的成交量高达200亿元。

一、P2P网络信贷模式发展特点

(一) 业务专业化与服务对象差异化

P2P信贷专注于民间信贷市场, 如果市场主体有资金需求, 可以借助P2P平台进行借贷, 市场空间巨大。在中国发展初始信贷公司没有对具体的业务范围及贷款主体做限制, 随着业务的开展及各网络信贷公司的崛起, 信贷公司的发展道路更加多元化, 业务更加专业化, 从综合信贷到专注于某一类型的信贷, 如“微贷网”只针对同城 (浙江) 业务, “51-give”专注捐款性质的公益性信贷, “齐放”则主要针对学生, 其服务对象出现了差异化的趋势, 业务内容走向精细化与专业化。

(二) 内部操作的规范化

随着P2P信贷平台的爆炸式增长, 各个网络信贷公司在寻求自身发展道路的同时, 积极寻求政府对信贷公司的支持与监管, 并在规模大的网络信贷公司的带领下成立了民间自律组织 (如小额信贷联盟) , 规范行业内部操作, 在当前没有明确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况下, 努力实现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当然, 随着各级政府对此问题的重视, 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体制上的创新, 比如温州已成立的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 两年来已经进驻了多家网络信贷公司, 该中心尝试通过引导P2P网络平台的市场进入, 从而对网络借贷市场进行有效规范和监管。

(三) 运营方式突破常规化

1. 担保及风险金的引入

P2P信贷平台在发展初始主要承担信息服务中介及资金投资管理咨询的角色, 大部分网站不具有为借款人提供担保的功能, 如果借款人出现超期不还款或者拒绝还款的情形, 网站仅负责协助追偿和退还服务费, 不负责赔偿借款人本息。但近来, 很多知名P2P网站开始与担保公司合作或者作出承诺 (1) , 为借款人提供担保。此外, 一些公司已开始规定向借款人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作为风险金, 用于逾期不还款时对贷款人的补偿。

2. 单一经营模式到线上、线下模式的结合

网络信贷经历了线上模式到多种模式结合的转变。线上模式中, 网站只起到中介桥梁作用, 信贷公司负责在网站上建立借贷信息平台, 收取服务费和中介费, 主要作用是为借贷双方提供借贷信息、资信证明、信贷审核等服务, 促进双方协商。线下模式中网站的作用愈发重要, 往往要参与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整个借贷环节, 负责协调双方的沟通, 时刻关注借款人的动向, 必要时实地考察借款人的资信情况, 尽力协助贷款人催收款项。早期P2P信贷平台受制于资金和人力成本, 大都采取线上模式。伴随着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 各网络平台的实力逐步壮大, 竞争日益激烈。在现实需求的刺激下, 越来越多的P2P平台开始提供这种多元化、复合式的中介服务。

(四) 运营主体与合作形式的多元化

由于P2P具有巨大的利润升值空间, 该模式在吸引民间资本的同时, 也聚集了国有资本的加入。各大国有企业 (2) 逐渐与网贷公司开展合作或者自主开展网贷业务, 运营主体及合作形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二、P2P网络信贷模式的法律风险

近年来, 基于P2P网络信贷市场惊人的发展潜力和提升空间, 其规模和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加速暴露了该类平台自身及法律环境的缺陷。由于法律及监管的缺失, 加之我国征信体系的不完备, 这种融资方式实际上隐含着一定的风险。在现有网贷运营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

(一) 具体操作的“合规性”问题

P2P网络信贷因缺乏清晰的法律规定, 一些网络信贷公司在创新业务的同时不免涉嫌打法律的擦边球, 出现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等现象。P2P是一种新型的金融创新模式, 但创新的前提是不违反法律, 禁止利用P2P平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虚构交易, 各网贷机构都应该严格遵守。

(二) 资金安全保障问题

对于如何防范非法挪用客户资金, 如何检测资金的真实用途, 如何加强贷款人的审核, 预防诈骗与还账等问题, 笔者认为, 一方面, 信贷公司自身应该加强贷前审核, 完善贷后信息追踪与协助追款服务, 控制信贷风险。通过设立风险储备金制度与最高贷款额度、建立黑名单曝光等制度监督借款人的借款行为, 保障贷款人的本息安全。另一方面, 应当强化工商、税务、金融相关部门与企业、个人的合作, 加快建立完善的征信体系, 在现有央行征信系统的基础上, 通过完备信用资料库及实时更新机制, 减少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实现行业内部与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共享, 形成一套完善系统的信用体系, 从而保障资金的安全。

(三) 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网络平台借贷双方需要登记真实信息, 由于P2P网络平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 网站信息安全维护的投入也比较低, 有可能发生客户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因此, 应该重视交易平台的信息安全, 升级网站系统及基础设施, 为借贷双方营造良好的交易环境。

三、P2P网络信贷模式风险防范建议

(一) 完善网络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机制

1. 厘清政府部门职责, 促进网络金融监管明朗化

P2P网络信贷通过信贷公司的形式运营, 国家对网络信贷业务的监管部门没有统一的规定, 现有P2P信贷公司通常由工商部门注册, 不同地区设置了不同的监管部门, 有些地区还规定了部门联合监管的方式。这种地域化的监管方式如今已经难以应对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 必须尽快建立统一的监管体系, 厘清政府部门职责, 明确P2P信贷公司的监管主体和具体的监管工要求, 促进各部门的分工合作, 建立基本一致的监管框架, 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2. 明确网络信贷法律性质, 建立网贷市场准入的配套机制

民间借贷网络平台为借贷双方提供咨询和场所, 促成交易, 它不是借贷关系中的任何一方当事人, 并不直接进入融资活动之中, 因此, 网络信贷公司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金融机构。银监会在《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人人贷风险提示的通知》 (3) 中, 将民间借贷网络平台称为“信贷服务中介公司”。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法律对此问题作出特别规定。目前, 法律对于P2P信贷业务的法律性质、资格条件、组织形式、经营模式及经营范围等方面的规定仍是空白, 网络信贷平台的深入发展亟需国家进一步确认其性质, 营造健康的法制成长环境, 将P2P信贷经营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现行网络信贷公司的准入门槛比较低, 在发生跑路事件时成本较低, 增加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在明确网络信贷的法律性质及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职能的前提下, 通过出台针对网络借贷的管理办法或监管细则等形式, 统一P2P市场准入标准, 如公司注册资本﹑网络信息技术标准限制、从业人员资格限制等, 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明确划分网贷公司的类别及定位, 规范业务运行。

(二) 加强行业内部监管与风险控制

1. 统一网络信贷行业协会, 促进自律监管

在相关法规、监管机构和监测制度完善的条件下, 促进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的合作, 成立统一的P2P信贷协会组织, 代替目前分类不一的信贷联盟。行业内部通过制定详细的行业准则和规章制度, 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 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促进从业人员执业技能的专业化, 以实现网络平台运营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目标, 从而维持信贷市场的稳定。

2. 完善网络借贷平台内控机制

网络信贷公司应不断完善P2P网站内控制度, 提升网络平台的服务质量。一方面, 公司应严格按照公司治理的要求, 健全网络信贷平台的功能, 优化网站操作组织架构, 完善其内控机制。另一方面, 公司需积极拓展产品创新, 基于社会实际需要开发区别于传统金融产品的金融信贷产品, 扩大服务范围, 更新服务手段, 推行个性化服务方案。积极引进科技手段, 维护网站安全, 不断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保证系统稳定, 保障用户资金安全和信息安全。

3. 优化网络信贷服务环境

在现有登记制度的基础上, 借鉴国外信用行业的发展经验, 尝试建立网络借贷资金运用中介机制, 针对资本的汇集与流出提供不同的中介平台, 保障资金的安全。另外, 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提高网络借贷市场的独立性和运作效率, 优化网络服务环境, 充分实现网络信贷对正规金融的补充功能。 (4)

(三) 健全网贷公司市场退出机制

随着该行业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资金已经进入到这个行业, 然而, 近几年频繁出现网络平台“跑路”的事件, 从最初的贝尔创投、天使计划、蚂蚁贷, 到后来的安泰卓越、优易贷, 接二连三的网贷平台沦陷, 给社会金融带来了一定影响, 为此, 合理设计网贷公司市场退出机制, 防范运营风险, 保障投资人利益具有直接现实意义。政府应该加强与网络信贷公司的合作与交流, 时刻保持与行业的沟通, 了解行业的动态, 制定行之有效的退出方案, 维护网贷金融秩序的稳定。

四、结语

目前网络信贷快速发展, 但国家对该行业尚无明确的法律框架, P2P信贷模式依然游离于法律监管之外。P2P信贷模式的风险防范问题, 行业内部已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式和风险防范办法, 而最关键的还是要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法律规定, 促使网络信贷合法化和规范化。如何合法有效的运营网贷业务, 平衡社会资金需求, 还需要整个行业及政府的共同努力。

摘要:近年来, 社会对融资及投资需求的不断上涨刺激了不同模式融资方式的出现, 民间融资的形式不断突破传统, P2P网络信贷便是信贷的创新形式之一。然而, 2013年各地P2P网络平台频繁出现的“跑路”、“倒闭”现象再一次让P2P进入公众视野。本文以P2P网络信贷模式的发展特点为切入点, 从法律的角度探求该民间借贷模式潜在的法律风险, 以此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P2P网络信贷,发展特点,法律风险

参考文献

[1] 黄震, 何璇.“人人贷”亟需法律规范[J].中国城乡金融报, 2012.8.

[2] <银行业研究报告:安信证券-影子银行系列之一:P2P网贷繁芜丛生-121220>[Z].

[3] 王毅敏, 王锦.网络借贷的发展及中国实践展望研究[J].华北金融, 2011.2.

上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下一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