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电影视域论文

2022-04-16

摘要:目前,门户网站都将大数据运用于日常运营中。网络自制电影作为新媒体视域下的新生产物,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大数据紧密相连。以大数据为视角分析优酷网络自制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的成功原因,探析网络自制电影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走向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大数据在网络自制电影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帮助和借鉴。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法律电影视域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法律电影视域论文 篇1:

影像作品涉及的相关法律的研究

摘 要:在电影作品中不乏有关法律制度与法律意念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影像中的法律能够对电影出品国家的法系的经典判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为我国法律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针对影像中相关的法律制度与法律观念进行了分析,对电影中所包含的法治文化与法治精神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影像;法律;法治

英美等国家实行的是判例法,通过对国外电影情节中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能够为中国法律制度的规范与完善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法律与文学的理论背景

在美国法学院的学术运动中,詹姆斯·怀特在《法律的想象:法律思想与表达的性质之研究》中提出了法律与文学的概念。理查德·A·波斯纳指出,法律与文学的分支共包括四个方面,分别为作为文学的法律、通过文学的法律、有关文学的法律与文学中的法律。大部分的学者都将法律与文学的范畴划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文学的法律,另一方面为文学中的法律。从法律题材的电影中能够对法律文化进行了解,从电影中与法律相关人物的出场能够对冲突与对抗进行感受,通过相关人物的雄辩能够对法律的制定与正义的伸张进行了解。

劳伦斯·费里德曼提出了法律文化的概念:“法律文化是指特定公众或者特定群体保有的关于法律和法律制度的想法、价值观、期待和态度。”费里德曼指出法律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为内部法律文化,指的是法律职业人的态度与行为,另一方面是外部法律文化,指的是外行人的态度与行为。从广义上将,法律文化指的是对以法律为中心的行为与态度进行描述的方式,其要素主要包括制度事实、行为模式等。

二、法律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人们很少会将电影与法律联系在一起,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代表着刻板、理性,而电影则更多的体现浪漫与感性。法律与电影之间最为直接的联系就是法律对电影内容的分级控制,当然,法律也为电影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养分与灵感。在电影中对法律进行体现,将电影提高到了权利宣讲、社会责任代言的层次,提高了电影的震撼力与感染力。法律文化自身具有的各种悬念、冲突、对抗等特点更是与电影艺术相契合。把法律作为电影素材,促使法律与电影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新的电影类型——法庭片。受到电影广泛影响的推动,法律的制定及权利的伸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社会法制变革发挥了先锋作用。

(一)法律题材电影的类型

依据电影塑造的形象,可以将电影划分为四种类型:(1)法官型电影。法官在案件庭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法律题材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纽伦堡审判》就成功地塑造了劳森与海伍德量英雄般的法官形象。(2)陪审团型电影。陪审团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旁听的方式对嫌疑人是否有罪进行确定,采用的是一票否决制,《十二怒汉》是最为典型的代表。(3)律师型电影。律师是法律题材电影中重要的角色,通过律师的交锋能为电影制造戏剧性,《造雨者》、《永不妥协》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律师型电影。(4)罪犯型电影。这种题材的电影能够更深层次地对人性进行透视,对法律制度进行批判,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肖申克的救赎》。

(二)电影能够使法律案例得以延伸

在现实的世界中,法律通过其特有的方式简化了世界,法律职业者在对案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仅仅需要对法律中确立的事实与要素的关系即可。法律属于一种技术体系,其中将情景化与背景化去除了,当事人相当于一个代号,当事人行为相当于代码,法律职业者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这些代号与代码依据法律的公式对号入座,从而实现对法律的适用。法律是把世界简化了,而世界实际上是不能被简化的,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矛盾。通过电影能够将法律实践通过“讲述”的方式呈现出来,为法律的适用及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随着电影情节的发展,电影对法律案件的事实进行了全面的建构,在电影中当事人从代号转变为具体的“人”,通过电影的方式实现了法律案件的还原,对法律案例进行了扩展。

(三)电影加深了人们对法律理解与想象

最为基本的法律常识教育很大的一部分都来自于电影,例如《似是故人来》、《正当防卫》、《正义法庭》等。法律题材电影通常都是某个时代人们对法律的思考,或者是对法律制度的分析,电影作品能够对法律中存在的不足予以揭露,电影作品中对人性进行破译也对法律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十二怒汉》讲述了一位陪审员对同事进行说服,宣告被告人无罪的经历;《杀戮时刻》中杰克对自身的法律价值判断进行了表达。法律题材电影能够对司法体制的线索进行整理,从而对法律文化观进行考察。在法律电影的视域之下对法律文化流变的格局进行观察与了解,对法律制度与文化进行分析,从而对社会变迁与法律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三、影像中包含的法律

提到法律,人们能够想到的就是刻板、无情,而提到电影则想到的更多的是浪漫、多彩。两者之间虽然在表达形式方面存在差异,但其表达的内容都是社会生活。电影通过光影的方式对生活进行生动描写,法律通过严谨的逻辑对生活进行辨别。电影可以涉及各种法律问题,通过电影的方式展现正义与罪犯的斗争,每部电影都是进行法律分析的生动活泼的素材。电影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对法律进行了展示,从而成为法律人与公众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

通过对电影中法律故事的鉴赏,能够感受电影故事所描述的国家的法律文化。例如在美国电影《十二怒汉》中,在最终审判的过程中,除8号陪审员,其他11位陪审员都认为男孩“杀死其父”的罪行不成立。从这个电影中能够对美国“陪审团评议”制度有了一定了解。在法律题材电影中,最大的看点就是法庭审判环节,各种冲突、对抗、交锋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如《杀死一只知更鸟》中阿蒂克斯为汤姆进行的辩护,《费城故事》中约瑟夫为巴克特进行的辩护,都很好地展现了抗辩双方的较量。

这些电影能够帮助人们从法律的角度对法律的起源、发展、刑侦、犯罪心理等进行了解,同时还能帮助人们对人权、自由、民主、个人权利等方面进行感知。法律题材的电影中最为主要的现实意义就是传播法治文化与精神,从而提高受众的法律意识,健全法制。

四、中国的电影与法律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法律与中国的电影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中国的法律电影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民众对法律电影的认识大部分来自西方法律电影,尤其是美国的“法庭片”。中国的法律电影尚未形成规模,在影视界,甚至连“法律电影”的概念都模糊不清。从整体上来讲,中国的“法律电影”似乎很多,包括各种警匪、犯罪、官场等,但是对其内涵进行仔细分析发现,这些电影称得上法律电影,主要的原因就是导演并未将法律或者法治作为主要的目标,而只是把它作为提升可视性的元素,中国的法律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法律影像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法律题材电影的盛行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看待法律事件的态度与方法。电影展示了“那些工作在公平体制中的优秀的人们,至少这个体制会以某种形式向我们传达正义。虽然有些电影关注的是正义的缺失,但是这些电影仍然有美,就在于它没有让我们丧失对法律的信仰,毕竟那些失败只是由于那些腐败的警官们。法律理想被个人乃至集体的不忠诚所颠覆”。法律电影能够影响公众的法律观念,增强人们对法律的认知,从而形成优秀的法律文化,这对建立法制社会意义重大。

——————————

参考文献:

〔1〕张昌辉.“法律与电影”:新的研究视角和教育手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8-161.

〔2〕王林敏.送法下乡与民族习惯法的变迁——以影片《马背上的法庭》为材料说明[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10-15+20.

〔3〕张建平,周宇升,丁勇.影像时代的“行业法规类”课程开发:以“影像中的药事法问题”为切入点[J].齐鲁药事,2011,(12):754-755.

〔4〕王华.影像中的“父子”叙事与隐喻——对电影《马背上的法庭》的解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1-74+80.

〔5〕童晓岚,郭德双.简析经典法律电影对美国法律文化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1,(7):105-106.

〔6〕杨曙.女性主义身体叙事在华语影像中的表达嬗变——从传统伦理背叛到民族大义冲突[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66-68.

〔7〕王瑜.影像改编与暴力叙事——抗战影像与当前文学影视中的“暴力”[J].电影文学,2011,(6):74-75.

〔8〕王曙.穿越影像世界,探求法律真谛——《影中觅法:寻找电影中的法律世界》评介[J].时代法学,2014,(3):119-120.

〔9〕彭耀春.警察创作的警察影像——从警察作者的视角看中国公安题材影视作品[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58-62.

(责任编辑 徐阳)

作者:马璇

法律电影视域论文 篇2:

大数据在网络自制电影中的应用

摘  要:目前,门户网站都将大数据运用于日常运营中。网络自制电影作为新媒体视域下的新生产物,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大数据紧密相连。以大数据为视角分析优酷网络自制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的成功原因,探析网络自制电影在大数据时代下的发展走向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大数据在网络自制电影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自制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应用

1 何为大数据

大数据,指在用于捕获、管理和接收的数据收集软件在标准单位时间内涵盖的一组数据。它需要在数据处理中精准把握数据库的范围,具有人工智能化筛选数据的能力和拥有广泛的基础单位信息来源。大数据在整理和分析信息时具有较高的决策力、洞察力和流程优化能力。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大数据必然无法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采用分布式架构。它的特色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布式数据挖掘,但它必须依托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和云存储、虚拟化技术。大数据与其说是一种技术,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去中心化的技术特征将原本产业链的中间环节的价值向兩端转移,网络中的每个节点获取真实数据信息的成本无限趋近于零,这样的传播模式的转变最终会提升整个传媒行业的生产力。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淡化了传统传媒业的边界,并在此前提下改变了传媒生态系统的价值传输结构。在新技术时代下,过去由传统媒体所垄断的生态话语体系,正在不断涌入各种新生力量(如自媒体舆论领袖、互联网公司等),它们的出现不仅产生了全新的市场格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威[1]。

大数据技术的重要性在于掌握用户的全面信息后,对这些海量般的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整理。大数据好比一个大型百货商场,该商场盈利的目的不取决于人流量,而在于真正具有购买力的人群消费量,通过实际营收额实现大数据增值目的。大数据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应用方向,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对过去和曾经的理解,二是对以后和将来的认知,三是对当下进行判断并进行实时处理。这些研究都是大数据统计的方法,能从横纵不同的方向分析出网络海量数据中的集中点。

2 何为网络自制电影

“网络自制电影”亦称作“网络大电影”,广义上是指视频网站自行组建拍摄团队,草根用户或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士作为导演,拍摄时常超过一个小时以上,拍摄周期在几个月至一年不等,投资规模在几千元到上百万的网络大型自制影视作品。网络大电影制作水平参差不齐,但具备院线电影完整的故事线,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以门户视频网站作为电影的首映平台。其中符合国家政策,受众接受度高,传播范围较广的网络大电影,原则上也可通过线下电影院播映[2]。

传统电影需要专业化团队来精细化制作,而网络自制电影则具有明显的草根性。这不仅体现在网络电影在制作过程中所呈现的非专业大众化特征上,而且也体现在网络电影内容上的生活化气息。网络自制电影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大众的审美特点,更满足了网络原住民追求个性化的需求[3]。

爱奇艺在2014年率先提出网络大电影的概念说明和执行标准,随后网络大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新媒体平台。据中国互联网蓝皮书报告,同年爱奇艺拍摄并上线了六百余部网络大电影,占全网自制电影比重的四分之三。次年全网自制网络大电影超过两千部,爱奇艺占比约九成。截至2020年底,全网上线的电影数量超过一万部,其中网络大电影占比32%,用户点击观看次数累计超过300亿人次。由于今年新冠疫情原因,有许多本应上院线的电影选择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在爱奇艺平台播出。这类作品受到广大观影者好评。制片方表示在新媒体平台上线的电影不会再度在院线播映,这也为网络电影大军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力量和活力。

时至今日,学术界对于网络自制电影依旧存在争议,对此尚未出现一个专门的定义,但已有专家学者在公开著作中对于网络自制电影进行了规范定义。武汉晴川学院新媒体研究员汤崇谨在文章中指出,网络自制电影就是由新媒体公司自行投资拍摄,专门针对网络用户观看习惯进行故事线创作并播放的影视作品。这类作品不仅贴近人们的现实生活,更能反映当下社会的动态及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艺术价值。

3 大数据应用下的《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

浙江美视众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优酷拍摄《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依靠大数据的支持提前了解该项目潜在的市场收益及市场风险。根据骨朵数据显示,2018年网络票房最高的五十部网络自制电影中,现代都市剧情片和古代宫廷片瓜分全年票房的半壁江山。通过大数据分析,历史题材的影片一直是网民的观影首选。因而制片方以“汉朝十三将士归玉门”为历史故事原型,制作一部聚焦古代战争题材的网络自制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将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搬上荧屏,情节慷慨激昂使人热血澎湃。这部电影符合时代精神,填补了网络自制电影在塑造超级英雄方面的空白。(见图1)

播出期间,多次霸占纯网络热播剧微博视频排行第一名。大数据的分析在新媒体视域下的传播范围和速度也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该剧与抖音、火山小视频、腾讯微视等短视频APP合作,当网民在使用这些APP时看到该剧的短视频,便会通过网络搜索该剧进行观看。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上线第一天,骨朵数据的热度轻松突破七千,一举夺得优酷网络自制电影区新片榜、热播榜、网络电影榜、热度榜以及VIP电影榜五个榜单的榜首。在网民好评如潮的推动下,该片的数据和口碑全线飘红。作为一部改编自历史真实故事,反映家国情怀的英雄类热血电影,《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将网络电影的消费人群从“小镇青年”延伸到了“高知人群”。

《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作为首部加入优合计划的网络大电影,优酷在宣传过程中,提供了开屏、分享等站内导流方式。此外,优酷还将该片的宣传延伸至平台之外,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豆瓣社区等网络社交工具布局了严谨且详细的推广计划。在国内十一座城市进行广告投放后,又增加了十六座城市的户外媒体广告播映,以吸引更多的一二线城市用户。同时有意识的控制媒体舆论导向,引流头部媒体对该片进行相对客观的正面评价。

根据大数据公布的网站用户分析报告显示,《大汉十三将之血战疏勒城》凭借高于当下网络大制作水平以及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故事脉络,影片一经发布便成功吸引了来自一二线城市的观影人群。与一般网络自制电影的普遍受众皆为“小镇青年”不同,该片在观影人群辐射广度上已超过同期上映影片。报告指出,观影用户中的一二线城市人群占比最高,用户层有明显的突破。这就是大数据统计带来的效果。

根据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对电视剧从本体到播出平台、所属题材、收视区域三大收视率因素进行全面展示和归纳分。通过数据对电视剧播出情况详细分析,具体分析各个不同频道电视剧播出特点,分析各个题材的区域受众的偏好,分析不同时间段的播出优势,并依据上述因素对历史播出数据做全面地剖析研究,对当前播出市场、播出环境以及适合该节目的播出平台进行分析和定位,从而为投资人是否投入网络电视剧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有效地分析。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统计分析,了解各类电视剧播出情况,各种题材电视剧分别适合地市场环境,从而为制作公司有目的选择剧本、制作网络电影,以及发行自制网络大电影提供参考依据。网络自制电影从制作环节的剧本创作、市场预期评估、编剧、导演、演员等前期准备的人员选择,到推广环节的目标观众喜好分析、适播平台分析,再到赞助商品牌植入效果、线上线下推广等效果预估等方面可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基于大数据的支持,网络自制电影的制片人可对作品的创作流程和推广周期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和量化。大数据对于网络大电影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投资风险并精准计算出投资收益,创造出的作品更加符合时代需求,作品的市场认可度也会更高。只有完美抓住符合大数据分析下的题材内容、播出效果分析最高值,就会让网络自制电影的播出达到最大价值收益。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自制电影以大数据的量化作为支撑,制片方不再盲目选择题材,而是根据大数据的分析在影视作品的内容、形式、故事脉络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把握。或许网络自制作品的题材选择有些许重复,但却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新媒体出品方利用数据对网络自制电影的票房进行精确分析,解构影响票房的因素,整理观影人群的喜好等[4]。对受众需求的大数据分析研究,让网络自制电影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贴近透明,能更好的为观众服务,让网络大电影和观众的受益程度都达到最大化。

4 结语

现如今,大数据的应用已成为视频门户网站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下大数据已然寻常化,并非之前IT界的专有名词。大数据在网络自制电影的应用也反映了门户网站在新媒体行业的影响力。因此,未来的网络自制电影甚至整个新媒体产业下的影视传媒行业的发展竞争,必然是一场数据和内容的博弈。

参考文献:

[1]王悦,区块链技术对传媒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2]庄若江.网络自制剧的崛起、发展與跨媒介传播[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35(6):75-78.

[3]张智华,毛美娜.中国网络自制电影的主要特质[J].艺术百家,2017(2):89-92.

[4]杨艺.网络剧大电影:网络自制剧的延伸与发展[J].新闻研究导刊,2016,7(91):200-201.

作者:肖霄

法律电影视域论文 篇3:

符号互动理论下电影衍生品消费行为研究

摘 要:随着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电影产业高速发展,电影衍生品成为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主要产品之一。在符号互动理论视域下,电影衍生品产业不仅是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商业产物,其背后还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基于这些因素,文章就如何把握当下消费者与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若干意见,以期为电影衍生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符号互动理论;电影衍生品;消费行为

近年来,电影产业发展迅猛,电影衍生品作为与电影密切相关的第三艺术产业,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令人瞠目的经济效益。电影衍生品主要是以电影内容为核心,围绕内容创意设计生产出与其密切相关的产品。有数据显示,在美国等具有相对成熟的电影衍生品的国家,其整个电影产业的收入中有百分之八十都是来源于电影衍生品。我国电影衍生品产业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产业收入还是主要依托电影票房。电影衍生品的消费主体是人,人们对电影衍生品的购买是一种社会精神文化的消费活动,其消费的根本属性具有社会性。因此,本文通过社会学符号互动理论对消费者的社会互动行为现象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研究我国电影衍生品的开发路径。

一、电影衍生品基本消费动力——符号消费

从行为学的观点看,消费者在购买电影衍生品后与电影中的艺术原型产生了符号互动,是人们单独或集体的符号互动,也是个人内在化的过程。将电影中的艺术典型、艺术意境与自身通过符号互动融为一体,从而认识自我。

电影衍生品是依附于电影中的艺术典型及艺术意境而存在的,其精神文化价值大于其物质使用价值,就其功能而言,它以满足消费者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也是看中了电影衍生品背后所蕴含的无形的符号价值。通过观察现在社会上的消费现象,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商品背后的符号价值,其原因首先在于当今社会物质条件已经极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人们都开始追求精神方面的满足,再者就是人们开始寻找现实生活中空缺的那部分精神寄托。消费者购买电影衍生品的消费行为也是弥补自身在观影结束后的心理空缺。一部电影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在观影结束后难免会有“爱屋及乌”的情感,对其相关的衍生品产生喜爱,意图有进一步的审美体验的延续,体验电影中角色的身份。

二、衍生品是社会身份及文化价值的认同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自己的消费行为来彰显自己独特的社会身份。“正如鲍德里亚所言,现代社会中,消费不应该理解为和使用价值有关的物质用途,而是和意义有关,和符号价值有关。正是通过符号编码或符号逻辑的作用,商品才被赋予了意义。”我们消费的过程中,通过符号消费行为来界定自己的身份。通过符号互动来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兴趣相投的人。人们也以消费的商品为依据,在整个社会中划分出不同的范畴与团体,在这些不同的团体中找到自己的身份认同,其实每个衍生商品背后都蕴藏着符号价值,代表着独特的身份认同和价值选择。比如最简单的主题动漫展,在这种展览上,人们通过穿着和造型模仿电影中的艺术典型原型,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彼此的动漫经验,沟通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在展览中他们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不论贫富贵贱,不管学历高低都可以成为好朋友。此时的他们身上的衍生品就是他们个人的符号,是他们的身份牌,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符号互动,从而形成群体,有助于其人际关系的发展。

三、社会符号互动与电影衍生品消费互为影响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符号互动的方式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电影衍生品消费者可以通过他人传播出来的符号信息来感知电影本身及电影衍生品的功能作用,进而会对电影衍生品的消费产生影响。符号互动对衍生品市场带来诸多影响,就其好的方面来说,首先,良好的符号互动可以提高电影在市场上的知名度,达到良好的商业传播效果。例如,消费者通过各大自媒体网站发布自己观看电影后购买的电影衍生品的使用感,吸引广大消费者进行围观,针对电影衍生品的功能体验进行讨论,良好的社会反馈会促进产品的进一步销售,再找到一些意见领袖在网络上推广电影衍生品,在不经意间就会带动电影产业的发展,是一种良性循环的高效营销模式。其次,符号互动是人们之间达成价值观认同并形成社群的纽带。他们喜欢的商品及电影艺术都是类似的,对于产业的缔造者来说更容易找到有针对性的有效粉丝群体,对下一步的产业投放有更好的规划,而且拥有更加快捷的渠道收取到有价值的反馈意见。电影衍生品的消费行为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消费行为,此类文化产业的消费象征着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品位、喜好等,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这些都可以成为消费者个人社交的资本。在群体中意见领袖的言论行为也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他们的体验和使用感受分享更加具有说服力。对于意见领袖的言论,消费者容易形成盲目跟风的消费行为,买到的东西并不是出于理性思考而是出于对意见领袖的个人追捧。

四、符号互动理论下电影衍生品发展提升策略

(一)打造电影精品,塑造优质艺术典型

電影衍生品是依托于电影作品而产生的,它的创作是基于电影作品中比较成功的艺术典型和艺术意境,消费者看起来消费的是文创产品,其实更多是消费衍生品背后的符号价值,它所代表的东西更是人们所追求的。因此,电影作品中的经典角色形象的挖掘、提取、塑造的过程更为重要。一系列的电影衍生品能否开发成功主要取决于电影作品是否创造出成功的IP形象和艺术意境,使广大消费者产生共鸣。例如,创造中国动画电影票房奇迹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导演饺子塑造一个具有颠覆性且符合现代审美的哪吒,通过他的故事深刻引发了当代人对自身、对家庭、对友情的深刻反思。其中哪吒和他的好友敖丙就是该影片的典型艺术形象,最后影片深化艺术意境使得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哪吒这个小娃娃形象也随着电影的大火深入影迷心中,使得电影衍生品销售一路飙升。

(二)以消费需求为导向进行品牌化运营

在众多精神文化消费活動中,大众对电影产业消费的诉求不断增加,商品的价值受其需求影响,电影衍生品面对的大众消费诉求千变万化,这也就要求了电影衍生品开发者必须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作为导向,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更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电影衍生品开发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分析不同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确定不同的产品定位,使产品品牌化,以电影大IP为基础,创造衍生品系列,通过产品运营,运用符号化互动从而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品牌化运营还可以将自身的产品文化加入到开发的衍生品当中,从而实现文化传播的功能。

(三)借助意见领袖的影响力联名打造商品,利用好社会符号互动

当前,在社交媒体的高速发展下,某些公众号大V比专业的电影宣传片宣传还要有影响力,除了电影中的明星具有的粉丝效应外,可以让他们利用自身热度,宣传其电影衍生品,带动产业发展。对电影文化进行符号化,使消费者看到电影衍生品就能想到电影,就可以联想到电影里的主角。

五、结语

电影衍生品作为一种具有符号价值的产品,在人们社会互动的过程产生相互影响的效果。符号互动促进电影衍生品的生产发展,电影衍生品又是人类社会互动的中介纽带。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在于事物对于社会个体背后象征意义的影响,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符号互动论仍具有一定的缺陷与不足,此理论框架忽视了社会环境中的制度与结构在人们社会活动中的作用,过于突出强调个人因素。电影衍生品是一种社会经济产物,在社会中的发展也要依托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和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的帮助。在使用社会互动理论分析问题时我们也应当采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从而进一步得到更好的结论,为电影衍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建议。

参考文献:

[1]侯雅瑢,王紫茵.从符号互动论探讨小说与电影的互动关系[J].西部广播电视,2015(10):140.

[2]姚蓉,张伟豪.符号互动论下的“视频博客”研究分析[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64-67.

[3]王一川.当前文化产业中的艺术与生活互融:从两类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看(上)[J].扬子江评论,2015(4):5-10.

[4]王一川.当前文化产业中的艺术与生活互融:从两类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看(下)[J].扬子江评论,2015(5):15-20.

作者单位:

广西艺术学院

作者:赵心语

上一篇:服装美术设计论文下一篇:建设工程造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