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2022-04-22

在当前职业教育中对专业人才加强全面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也就十分必要。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教师应当积极实施“三育人”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这一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较好培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1:

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要: 图书馆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和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场所。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应采取各种有效途径: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开设特色服务,调整馆藏结构,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素质教育作用途径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道德、智力、身体、审美等方面素质全面发展的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教育形式。高等学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提高民族整体素质为宗旨的。只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创造能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才有利于人才更加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利于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高校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信息中心,还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它在信息教育和信息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有着丰富的馆藏、完善的设备和一批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强化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功能,深刻认识图书馆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研究和实践高校图书馆为素质教育提供有效服务的方法与途径,以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当前需要深入探索的重要课题。

1.高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1.1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就是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等。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的中心,是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的重要课堂,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基地,丰富的馆藏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他们通过阅读大量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世之作,产生对社会的责任感,产生美的享受,学会做人,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辨别是非,明确历史使命,进而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可见,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1.2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

21世纪是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经济时代,信息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是实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主要承担者。大学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是信息素质教育的积极推动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资源建设的日趋完善,电子书籍、期刊、报纸、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使用率增高,现代化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图书馆可多渠道、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水平,培养大学生具备综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图书馆应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信息资源,熟练地从网上获取国内外信息,进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驾驭知识的能力。

1.3图书馆是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陶冶精神情操的重要场所。

图书馆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许多有学问的名人都通过在图书馆自学苦读,而成为博学多识的学者、专家或伟人。如:马克思为了写《资本论》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整整学习了25年之久,他凭借图书馆的知识宝库,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书是人类灵魂的重要源泉,有益的书籍会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冲淡你心中的烦恼,给人以力量和勇气。图书馆里蕴藏着大量的名著、名人传记、诗词、报告文学、对社会思想有影响的作品等,它通过对人物、情节等的动人描写,使人看到波澜壮阔、纷纭复杂的历史画卷,从而扩展人们的胸怀,开拓人的视野,使人提高认识的能力,从而学会用历史的、科学的方法看问题,有助于超越自我。这位无声的老师,会对人发出真诚而严肃的劝慰,会使想充实地生活的人,都渴望尽可能地从书中汲取营养;想要自己事业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这个良师益友。大学生要想造就高尚的精神境界,就要重视自身的文化修养。被称作人类的“知识宝库”和“科学殿堂”的高校图书馆肩负着大学生文化、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其潜移默化的教育职能是任何部门都无法替代的。正确引导大学生科学合理地读书,择其中精华或重要部分,在读书过程中注意思考,并经常重温,真正让书籍的芳甜沁入心田,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精神境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2.高校图书馆强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2.1利用对新生的入馆教育强化素质教育。

新生入馆教育是图书馆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让新生尽早熟悉图书馆的建筑结构及馆藏资源:通过参观,让大学生了解图书馆各部、室的分布情况,介绍图书馆的基本知识、服务内容和图书馆的使用方法等,增进大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提高新生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这样能使新生尽早适应图书馆的学习环境,熟练掌握文献检索的方法,增强信息意识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进而为图书馆开展素质教育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2.2通过开设特色服务,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

让大学生熟练地掌握和利用图书馆的各项技能,是全面提高其科学信息的重要环节。针对学校学科设置情况配置相应的学科馆员,按学科主动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开展学科文献信息的深层次参考咨询工作,建立学科导航库,做好定题服务,定期进行读者调查,及时反馈用户需求信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图书馆通过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等培训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文献信息知识及馆藏组织,通过电子公告和宣传栏等多种媒体向读者推荐馆藏资源,通过举办读书座谈会、知识竞赛、专题辩论赛和研讨会等多种趣味性的活动,加强大学生思想品质和文明行为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接受常规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高品位的文化知识精品加以引导,教育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按照自己的爱好、目的和方法去完善知识结构,更新专业教学内容,充分调动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造激情,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开发智力资源,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使学生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有德才兼备的人,为踏上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

2.3调整馆藏结构,增加素质教育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知识总量迅速猛增,作为存储、传播知识的文献,其数量随着知识量的增加也在激增,使得记录有知识信息的文献更加复杂起来。在文献资源丰富的同时,“信息污染”给人们在选择、利用文献,获取所需信息等方面造成新的障碍。图书馆是文献信息的中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的良好精神文明场所,藏书质量直接影响并关系到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图书馆应及时优化和调整文献馆藏结构和藏书体系,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根据学校学科分布及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文献资源收藏策略,根据学生的爱好、志趣等及时调整采集方向,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采集大量思想健康、内容丰富多彩、具有一定层次、可读性较强的文献资料。注重收集互联网上信息,培养大学生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信息的获取、鉴别和利用,把健康的精神文化食粮及时提供给大学生。图书馆丰富的优良的馆藏文献资源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2.4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图书馆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文明氛围是大学生素质培养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优美的图书馆服务环境给人一种步入科学的殿堂、跨越知识海洋的神圣与美感,高雅的艺术装饰,精美的绿化布置,排列整齐有序的各种文献资料等宁静典雅的阅读环境使人心旷神怡。它所蕴含的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精神,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教育,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这种有形无声的教育功能,给人以潜移默化的思想启迪,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行为的形成,使大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人类智慧的精华,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总之,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不断挖掘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利用其独特的文化气息和文明氛围的优势,切实有效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为社会培养合格有用的高素质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宗文举.理工科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论[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

[2]安新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重视大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6).

[3]陈志东,李炎锋.网络环境下高校利用图书馆进行信息素质教育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7).

[4]陈玉荣,王红辉.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探究[J].科技信息,2007,(20).

[5]郭希娟.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07).

[6]倪莉,王静芬.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的新发展[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02).

[7]阳淑兰.高校图书馆员信息素质培养[J].管理科学文摘,2008,(05).

[8]周园.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008,(04).

作者:崔汝静

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2:

谈教师如何做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工作

在当前职业教育中对专业人才加强全面培养,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也就十分必要。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为能够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教师应当积极实施“三育人”工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这一教育内容,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较好培养。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三育人”工作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教育模式及方法,在学生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职业教育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教育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积极开展“三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从而使其综合素质及能力得以提升,使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其今后能够得以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一、“三育人”工作概述

“三育人”工作是当前教育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工作方式,同时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必须任务,目前已经基本形成比较系统的体系,在学生教育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三育人”工作而言,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及服务育人,属于一种全方位一体化教育教学模式。其中,教书育人主要所指的就是知识及技能教学方面,具体而言就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及技能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及技能,使其知识水平及能力能够得以提升,从而对学生进行培养;管理育人主要所指的就是通过对学生加强管理,从而使学生各个方面素质及能力能够得以提升,这一点属于教书育人的补充,通过这一方面教育,可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及安全意识等各个方面得以提升,这对学生综合发展十分有利;服务育人所指的主要就是学校及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服务,使学生在校学习中能够得到较好的体验及感受。学校及教师的各项工作的最终目的均应当是服务于学生,这一点也是教育本质的具体体现,这一方面主要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建设及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对于“三育人”工作而言,其属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必然需求,符合当前教育教学发展趋势,因而学校及教师均应当重视加强。

二、在职业院校教育中实施“三育人”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方面,“三育人”工作属于必然需求。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当前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为特定方针,即教育教学应当为社会现代化发展服务,并且应当与社会生产劳动相结合,对全面发展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在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真贯彻这一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怎么能够符合社会发展新需求及要求。而“三育人”工作的实施可使这一目标得以较好实现,通过该工作模式可对学生各个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得以更好发展,这对职业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十分有利。

其次,“三育人”工作符合学生健康成长需求。对于学生成长而言,其属于由知到行的一个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均会造成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其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就是教育因素。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过程中,在实施“三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可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培养,可使学生素质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些在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均属于积极影响因素,因而在目前学生健康成长方面“三育人”工作属于必然需求。

第三,“三育人”工作有利于推动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社会上各个领域及行业对于人才要求也不断提升,不但要求其具备较好技能水平,并且要求其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及心理素质,而在实施“三育人”工作的基础上,可对学生各个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可使其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最终可促进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三、当前职业院校教育中学生教育培养现状

1.学生基本素质比较差

就当前职业院校教育实际情况而言,学生基本素质较差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通常情况下都是一些在初中、高中阶段能力比较差的一些学生,特别是在学习素质方面。除学习素质及能力比较差之外,这些学生思想素质往往也比较差,经常出现酗酒、吸烟、打架情况,对于学校规章制漠视,这些因素的存在均会对教育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并且对学生发展十分不利。

2.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

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另外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部分学生存在厌学情绪,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玩手机等现象。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较大方面,即学生方面因素与教师方面因素。就教师方面因素而言,主要就是很多职业院校教师未能够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实施教学,一些教师仍然重理论轻实践,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泛泛而讲,缺乏职业教育特点。课堂教学比较枯燥,缺乏趣味性,最终导致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兴趣及积极性;就学生方面因素而言,主要就是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很多学生是为能够获取毕业证而进入职业院校学习。另外由于外界影响因素较多,对学生学习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最终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比较差。

3.学生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

就当前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多数为独生子女,自小在家庭中比较受宠爱,日常生活中缺乏自主锻炼,依赖家长的程度大,很多事情是在家长帮助下才能够得以完成。而在进入职业院校学习之后,大多数学生均需离开家庭,需要自主学习及生活,然而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及动手能力,往往表现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情况,对于日常生活事务不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的存在对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最终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的发展及培养。

4.良好家庭教育严重缺乏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加。这种大形势下,很多学生家长往往由于工作因素而缺乏充足时间关注学生学习及成长,因而缺乏对学生的教育,最终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另外,由于职业院校大部分学生离开家庭,因而地域因素也会对家庭教育实施造成影响。除此之外,一些学生家长本身文化素养较低,对学生缺乏正确教育观念,加之对孩子比较溺爱,最终会对学生正确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影响学生素质提升。

四、在职业教育中实施“三育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1.合理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首先,在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方面对学生加强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提升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教学质量及效果,从而使学生专业水平能够得以提升,保证其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更好适应岗位专业需求。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为能够更好进行专业教育,十分必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应当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能够使学生积极性得以提升,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为入手点:一方面而言,教师应当对学生加强认知教育,使其能够认识到社会对职业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让学生真正了解学习专业知识在其今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习积性和主动性得以提升;另一方面而言,教师应当积极提升自身素质及能力,掌握职业教育的特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在教学中对现代化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进行运用,从而使课堂教学趣味性提升,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其次,在思想品德方面加强教育。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教育之外,还应当加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劳动观念,促成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应当积极开设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锻炼,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强集体荣誉感,体现自身价值。

2.合理开展管理育人工作

为能够较好开展“三育人”工作,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积极合理开展管理育人工作,具体而言就是应当对学生加强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当制定合理制度及规范,从而保证学生管理能够具有一定依据。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过程中,应当注意遵循以人为本管理的理念,所制定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应当保证符合学生实际条件,保证对学生发展比较有利。另外,在管理教育方面,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加强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意识及能力,从而使学生人身安全能够得到较好保证。在这一方面,职业院校及教师应当积极了解学校内部及周围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并且应当积极选择有效措施消除这些安全隐患。

3.合理开展服务育人工作

在职业院校“三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服务育人属于十分重要的组成内容,其能够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充分体现。首先,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加强各种相关设施建设,从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及生活环境,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学生更好进行学习,也能够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体会到温馨与快乐。一方面,学校应当积极加强资金投入,从而为学校建设提供良好资金支持。其次,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就业安置保证。另一方面,学校可选择校企合作方式,通过与企业加强合作,联合培养学生,不但能够使企业人才需求得到较好保障,同时也能够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另外,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使学生能够形成良好就业观念,同时也能够使其较好地进行就业规划,这对学生更好进行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五、结语

在当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进行培养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任务,而“三育人”工作的实施可使这一目标得以较好实现。因此,在职业院校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三育人”工作加强认识,并且积极分析当前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较好开展“三育人”工作,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培养,使其得以更好发展。

參考文献:

[1]张效民.高职教育“三育人”:理论建构及其意义[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

[2]徐海玲.高校“三育人”体制的实践与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9).

[3]刘爱兰,颜洁丽,梁艺.高校“三育人”工作初探[J].工会论坛,2012,(02).

作者:杜新胜

高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3:

更新教育观念“三点”论

对于企业来说,一个好点子,一个好方法,就可能使企业重获商机,扭亏为赢。同样,对于教育来说,一个新观念,一个新想法,就可能改变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当前,高校进行的本科评估工作就是要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改建结合,全面发展”的目的。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有着极大的正确性、科学性与发展性,必将推动育人事业的更大进步。既然一种新的教育观念会推动教育的发展,那么,究竟如何更新教育观念,哪些人需更新教育观念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管理层

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管理层(包括高校领导层和教育行政部门)。据调查,高校仍然存在死管现象。这种“死管”主要是传统守旧的教育思想造成的。尤其是并入高校的一些院系较为突出。曾有学生这样反映:“我们接受的是大学教育,却进行着幼儿园式的管理。”主要体现在死板的教学模式、考试形式和管理方式。如此管理,严重地束缚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不符合人才培养要求。为此,不管是做学生工作的,还是做教学管理工作的,抑或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必须适时提高认识,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1.管理层要具有战略意识,管理要讲政治,讲科学

高等教育管理层要有战略意识,要讲学习,讲政治,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全面地、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应有全局意识和大局意识。管理要与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相结合,同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相结合。在创新中求发展,于管理中创效益。在实践中,结合教职工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确立科学的管理机制。树立“人本位,人人都成才,人人多样才,一切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着想”的思维理念。大力提倡人文关怀,加强人才工程建设,敢于标新立异,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

2.教科研工作首位意识不动摇

高校是高等人才的培育中心,也是高等科学的研究中心。全国大部分科研成果都源于高校,大部分科技人才也源于高校,对国家经济建设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管理层,尤其是领导阶层,要始终把教学和科研放在全部工作的首要位置。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和体力,直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个体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学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教学首位的思想不能动摇。

另外,教学与科研要同步,要把两者结合起来,相互促进。重教轻研和轻教重研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一些院系科研水平低,科研成果不多,与忽视教科研工作是分不开的,教科研工作要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

3.建立一支具有人文精神又富有开拓性、创造性的年轻化高效管理层队伍

邓小平曾指出,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革命化。这是因为年轻人有创造性,思想活跃,对新生事物有独到的处理方式。除此之外,年轻人更具朝气。他们善于创新,能够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工作中能够求新求变,所以,管理层要年轻化。

不但如此,管理层要有博爱意识,应是博古通今的有德之才。要有“求贤若渴”的精神和“三顾茅庐”的诚信意识。管理层人员不能有“名利首位”的思想,要能上能下。必要时,可以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没有能力胜任其工作的,应自觉地从管理岗位上退下来。否则,不但干不好本职工作,还会影响到其他工作的开展。所以,管理层必须有战斗力,富于创造性和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

二、教师

目前,一些院系中青年教师墨守陈规,缺乏创新意识。教学方面仍然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善于教学改革,把学生当成储存知识的容器。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潜能的挖掘和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地违背了《教学法》中关于“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的主体地位”的教学原则。教学观念和思想陈旧,毫无生气可言。这种状态必须改变。

1.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和科研观

目前,高职院系学生多半来源于职业高中,文化基础薄弱,自学能力比较差。可采取“启发式”与“自学、讲授、探究、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孔子讲“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通过启发还会创造出新观点新理念,既培养了自学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意识。一节好课关键在于教师采取何种教学形式,如何研究教育对象,能否做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达到学会了,会学了和乐学了的教学效果。只有科学的教学观,才能促进个体发展。个体发展了,才有利于个体的社会化。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正确的学生观。教师的天职是教学,对象就是学生。对待学生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打破“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树立教师个体威望。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差异,保持民主、平等与合作的关系,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到课外辅导,让学生充分参与,体会“研究学问”和“教学相长”带来的乐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努力为其创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愉悦的学习环境,大力减轻学生负担。学生有过错,态度要和蔼,要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精神境界,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科研工作。高校教师的两大任务,一是教学,二是科研,这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师要积极地创造课题,积极了解学科前沿性知识和理论,树立终身科研的观念和意识。科研无捷径,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勇于探索,多出优秀的、科技含量高的成果。必须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科研搞得好,必将拉动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高。所以,我们不但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还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2.自觉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性,加强自身修养

作为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只有创新的教师,才受欢迎。某院系市场营销专业一名同学就曾在作业中这样称赞一位教师:“他是一个创新的老师,他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创新的存在和重要。在课堂上,在作业里,在题目里,在谈话中,在他的课件中……”本专业学生一见到他就喊“老师,创新。”由此,要想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意识。

教师要有前瞻性。大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看问题比较狭隘,只看眼前,不顾长远,缺少前瞻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要有《察今》精神。加强自身修养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使其具有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为将来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3.加强德育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博爱意识

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政治任务。要把这项工作做好,就要把这项工作融进教学中,并且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某院系就有一位教师很重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作业里还是考试中,都有“仁爱”的思想。比如《演讲与口才》学科作业题目:“怎样培养自己的博爱意识”。考试有“人好”这样的汉语题。有“我们无论认识什么事物,都必须全面地去看,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否则,就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的复句分析题。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做事。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时刻注意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努力在实践中,真正成为育人需要的大师、经师和人师。

三、学生

1.转变懒于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行为

从目前来看,很多学生懒于对“研究型”课堂问题的探究。有的说:“高中,老师讲,我们听,(注入式)已经习惯了。”有此看法的同学,还没有看到能力的重要性。高中与大学是脱节的。高中盲目地追求升学率,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忽视了教学改革。大学如果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潜能的挖掘,必然影响个体发展,甚至就业。所以,有这种观念的必须转变,加强问题探究意识培养,把能力放在第一位。

2.加强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训练

目前,“创新型”人才很少,大部分同学缺乏创新意识,一些同学对何谓创新还不是很明确。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灌输的不够。二是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不够。创新必须通过“内化”才能获得。作为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作为学生课堂上要主动质疑,能动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多提问题,并努力使之转变成一种自觉追求和行为。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创新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培养学习的自觉性

大学期间,除专业课外,很多知识需要自学。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否则,难能成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自学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习惯靠自己培养,是自发的和自觉的,不能有任何依赖性。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在校期间,必须加强“主动学习,求实创新”的精神改造。积极进行创新实践,高瞻远瞩,在学好本专业学科课程的同时,选择一些其它专业学科自学,做到全方位发展,就一定能够使自己成为一个复合型的人才。

作者:卢宝森 徐双凤

上一篇:关于质量管理的大学教育论文下一篇:中医本科生传统文化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