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2022-04-21

[摘要]高职教育适应了国家对职业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成熟等因素的存在,高职学生还存在着明显的知行不一等现象,笔者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1:

以儒家优秀文化提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摘 要】本文论述以儒家优秀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用儒家文化中的“礼”“和”“信”思想提升高职学生对协调性道德的认同以促进社会的和谐,用儒家的义利观矫正当下拜金主义给高职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用儒家“三立”的思想激发高职学生的责任担当,用儒家忠孝思想提升高職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孝敬父母的赤诚之心。

【关键词】儒家优秀文化  高职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  礼和信 义利观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教育方面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高职教育应当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传统文化中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儒家文化,“自孔子以来,直至于今,继续不断的,还是儒家实力最大。自士大夫以至台舆皂隶普遍崇敬的,还是儒家信仰最深”。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当代大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却停留在较浅显的表层,因为在中小学阶段,没有系统讲授过中国儒家文化,而在大学阶段更是缺乏相应的课程。儒家优秀文化进思政课堂是可行的,更是必要的,用儒家优秀文化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其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儒家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在这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儒家文化起起落落,与其他思想相互影响和融合。封建统治阶级基于统治的需要,对儒家文化进行扭曲和利用,这就使儒家文化变得庞杂起来,其中有精华,亦有糟粕。具体而言,儒家文化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儒家文化重视协调性道德而轻进取性道德,过于注重协调性会导致社会活力不足。二是儒家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长期被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给儒家文化掺杂进了一些糟粕,如愚忠、愚孝、愚贞等思想,妨碍了个体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容易使社会陷入死气沉沉、因循守旧的氛围。三是儒家文化中繁文缛节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当今时代,随着生产效率和社会运转速度的加快,儒家文化中的部分礼节、礼数已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因此,对于儒家文化,我们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其不足之处。

一、用儒家文化中的“礼”“和”“信”思想提升高职学生对协调性道德的认同,促进社会的和谐

在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那里,“仁”是一个最核心的概念,孔子的学说归根结底都可以落实到“仁”上来。而要成“仁”,还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礼”“和”“信”。

“礼”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可以从孔子为早期代表的儒家学者对礼的重视程度看出。孔子对“仁”的定义很多,但对后世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克己复礼为仁”。孔子认为礼的本质是仁爱。如果人们都能依礼行事、非礼不行,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提升自己的修养而成为一个“仁者”。即是说,克己复礼是“为仁”。如果是“仁”是以内在的、以质的形式藏于心的话,那么礼则是形于外的、可观可感的。一个人接受教育,尊崇“礼”是很重要的,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即言凡是不合乎礼的东西都不要去接触它。孔子还讲:“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就是说要成为君子,除了要广泛学习文献,还要用礼节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在孔子看来,“礼”还是人安身立命所离不开的,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培养良好的礼节礼貌,所以他又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目前,高职院校囿于课时紧张,很少开设“中国文化概括论”“中国思想史”等课程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尽管部分学校在就业指导课时会讲到职场的礼仪,但关注的重点通常是外在仪容仪表,所导致的结果就是部分学生表现出“质胜文”的粗野,或者“文胜质”的虚伪,而真正做到文质彬彬的较少。

“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有生命力的核心范畴。所谓“和”,就是多种性质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用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就是恰当、合适、和谐。孔子在论述“和”与“礼”的关系时认为:“礼之用,和为贵”,“礼”是手段,“和”是目的。孔子曾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认为君子可以与他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必须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不愿人云亦云,盲目附和;但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和代表了一种境界和智慧,既不压抑个性和创造性,又能和谐相处,形成凝聚力,这正是我们今天追求的和谐社会的理性状况。孟子曾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把“和”看得很重,欲得人和,则必行仁政,这样才能上下同欲,团结一心。人和才能家和,家和才能国运昌盛。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个性张扬,在人际交往方面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喜欢独来独往,遇事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在家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在校不理解老师的辛苦,不能为同学考虑,一味强调自己的感受和得失,这些缺陷会严重制约他们日后的发展空间。

信,作为“五常”之一,在传统文化中亦占有重要地位。人无信不立,中国传统文化极重视对人诚实守信品德的培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否诚实守信是每日都应该多次反省自身的内容,足见其重要性。孔子还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在治理国家时也要信实无欺。即言上到治国,下到做人,守信都是极重要的。孔子的结论是“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在今天,“信”还应包含重视契约精神和职业操守的含义。目前,高职学生的就业方式极为灵活,这给大学生更多的就业选择,便于大学毕业生找到符合自己兴趣和职业发展的工作,但高职学生就业过程中悔约率高、不重视契约精神的现象值得警惕,这不利于自身的发展。部分用人单位不愿接受高职学生,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希望招聘的高职学生能同公司一起成长,但很多学生往往把小公司当跳板,等到自己熟悉业务能独当一面时便选择换工作。这样从微观上讲对大学毕业生自己的成长不利,从宏观上讲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不利。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契约精神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现状。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以上问题,我们应在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中系统地、有意识地加强协调性道德的培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在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和诚信教育时,要注重对“礼”“和”“信”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把外在礼节礼仪、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要求和内心的道德修养結合起来,做到内外兼修,文质彬彬,重契约精神和职业操守。通过开展一些角色互换的游戏,让高职学生转换身份,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体谅别人。

二、用儒家的义利观矫正当下拜金主义给高职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

义利观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儒家并不反对合理地去追求物质利益,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虽然也肯定“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但他同时也强调“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强调追求功名利禄一定要用正常合理的方法,这其实也代表了儒家思想对君子性人格的美好期望。孔子按人们对“义”和“利”的态度把社会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两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义轻利是儒家义利观的基本立场。孔子赞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中表达了重义轻财的态度,颜回在贫乏的物质生活中寻求精神富足的心态,他更在乎的是道德上的幸福感。孟子在谈到义和利的关系是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追求的是君子型人格,君子型人格的一个突出的表现便是重义轻利,君子要见利思义,而不能见利忘义。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西方的拜金主义侵蚀到了当代大学生,庸俗唯物主义片面地强调物质决定意识也成为唯利是图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哲学依据。这种思想对社会的危害极大,导致社会出现了道德滑坡,庸俗主义流行。很多在校大学生为了追求奢侈生活而放弃基本的做人原则和道德底线,为了虚荣,很多大学生陷入形形色色的“校园贷”,有的甚至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大学生之间的各种攀比,从笔记本电脑到手机,从服装到游戏装备,凡此种种,从根源上讲,是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格被拜金主义严重扭曲的表现。要改变这一现状,应加强儒家的义利观教育。儒家的义利观则可以起到矫正拜金主义、肃清庸俗唯物主义价值观流毒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上加强义利观的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在遇到义和利相冲突时,不能见利忘义。可以让学生观看莎士比亚悲剧《威尼斯商人》和曹禺悲剧《雷雨》等戏剧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对义和利的辩证关系进行思考,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义利观。

三、用儒家“三立”的思想激发高职学生的责任担当

所谓儒家“三立”,即“三不朽”指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任何人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但如何能赋予有限的自然生命以永恒的价值,代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儒家,他们思索的结果就是通过立德、立功、立言这三种方式超越有限的生命。

“三立”思想对传统知识分子的影响极为深远。西汉司马迁在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就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通过撰写《史记》这种立言的方式超越个人荣辱,实现生命价值的永恒。张载在《横渠语录》中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近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称作“横渠四句”,“横渠四句”是儒家“三不朽”思想发展到宋明时期的经典表述。它最能表达一个个体的生命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担当和使命,言简意赅,境界寥廓宏远,可以说是中国人精神上的坐标。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以及此后他本人的宁死不变节的行为,用鲜活的生命对儒家“三不朽”思想作了悲怆的诠释。对生命价值不朽的追求,可以激励人们释放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奋力拼搏,建功立业;而置个人身后名誉于不顾的人,则难免流于酒囊饭袋、行尸走肉,甚或沦为暴徒恶棍、独夫民贼。对国家、民族而言,只有人们都追求建功立业,或者立德立言,这样的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才会永不衰落,慷慨前行。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而不衰,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得以延续至今的文化,这与儒家文化当中这种健动不已、慷慨激昂的民族精神是分不开的。

当下的年轻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精华较陌生,不少学生追求声色犬马的生活,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部分学生沉迷于生活在狭小的个人圈子,全力追求过好自己的小日子,自觉做金钱的奴隶,这种思想在当代大学生中流行,会严重影响社会的健康。如何激发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如何让他们走出自私狭隘的“小我”,立志在广阔社会的“大我”中建功立业、奋发有为,是今天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儒家传统文化中“三不朽”的思想对我们今天肃清庸俗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流毒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和思政课改革时,应把激发学生的责任和担当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培养高职学生建功立业的志向,弘扬鲁班精神,坚守职业操守,把个人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起来,走出狭隘的“小我”,成就对社会和国家有用的“大我”。

四、用儒家忠孝思想提升高职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孝敬父母的赤诚之心

忠孝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依据,也是君子所必备的品德。“忠”是子民对国家民族的热爱和维护。《论语·八佾》中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些都是讲臣子对国君必须尽心事奉。在现代,我们可以把忠君思想发展为爱国情怀,因为在古代,君即代表了国,因此忠君和爱国在大多数时候是统一的,如果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侧重于表达君臣的关系的话,那么《春秋左氏传》中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则侧重于表达臣民和国的关系。而曾子则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忠”不局限于臣对君的关系,还包含与普通人之间的关系,朱熹在《论语注》中认为“尽己之谓忠,推己之为恕”,而冯友兰先生则认为“尽己为人之为忠”,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能坚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忠的表现。在当代我们可以根据对象的不同将“忠”转化为爱国敬业和待人忠诚,不怀二心。

孝是子女对父母和祖宗的尊重和敬顺。《尔雅·释训》中,对“孝”作了如下解释:“善事父母为孝”。这是“孝”字的一般含义。如何才算是“善事父母”呢?《大戴礼记·曾子立孝》認为:“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孝经·纪孝行章》中提出:“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把“敬”列为“孝”首要内容。这与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儒家认为,孝本之于人的天性,萌发于人心,而礼则是孝的具体外化,并且在其发展中凝固为程式,整个社会、每个成员都应无条件地遵循实践。

在很多当代大学生的观念中,爱国主义就是运动员赛场上为了国家荣誉奋力拼搏,是军人在战场上视死如归,是仁人志士为了国家而奔走呼号,是少数英雄人物为国家为民族赴汤蹈火,这些都离自己很遥远,但爱国主义教育从来都不应是空洞的政治口号,而应该落实为具体的点滴行动。爱国离当代大学生并不遥远,相反它时时处处就体现在寻常的学习生活当中。2018年9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节目连续播出多期台湾间谍利诱策反在校大学生案件,其实在此之前的2016年4月,广东省在国家安全机关组织实施“南粤行动”侦破的一批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案件中就有在校大学生被利诱策反给敌对势力提供重要军事情报的案件。这些事件的出现,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强,但另一方面更说明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仍有待加强,有的学生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置国家的安全于不顾,可见十分缺乏爱国情怀。用传统文化“忠”的思想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容易落地生根,因为传统文化的“修齐平治”思想会把高尚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落实到具体的生活当中。

传统文化里“忠”的思想还可发展为今天的敬业,如果说爱国是侧重从情感上表述的话,那么敬业就是实际行动,对大多数人而言,爱国就是要通过敬业的工作实际行动来实现报效祖国的志向。当然,传统文化中强调“忠”和“孝”也有其消极方面,如果放弃是非观念而一味强调尽忠尽孝则是愚忠愚孝,愚忠愚孝是不利于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的。

当今社会有一种“啃老”的社会现象也值得我们深刻反思。部分在校大学生甚至是已经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和物欲,不肯节俭,习惯性伸手向父母要钱,父母不给要么自暴自弃,要么加恨于父母。要钱花时父母便是摇钱树,花父母的钱财时肆意挥霍而无愧意,在心理却又嫌弃自己的父母不是大官大款,甚至把自己的不顺意都归咎于父母,成为家庭甚至社会的寄生虫。

目前,国家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很大,在对贫困大学生大力资助的同时,也应大力开展感恩教育,除了要强调感恩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还要强调对父母的感恩,对师友情谊的珍惜,把孝亲利群和爱国结合起来。在人际交往中,有意识地加强真诚待人,树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原则。可以在主题班会上,用角色模拟的形式体验为人父母的艰辛,用角色互换的形式体验忠恕之道的必要性。对高职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不必舍近求远,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是最接地气的。

总之,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古为今用,对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对不合理的东西应予以舍弃。传统文化也需要现代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推陈出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在高职院校加强儒家优秀文化的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使之能适应当下社会,成人、成材,这是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儒家哲学[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106

[2]肖群忠.《礼记》的孝道思想及其泛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3)

[3]冯友兰选集[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86

(责编 黎 原)

作者:吴锋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2: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的研究

[摘 要]高职教育适应了国家对职业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社会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思想不够成熟等因素的存在,高职学生还存在着明显的知行不一等现象,笔者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特点

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特殊的一族,他们或因文化基础薄弱及家庭贫困没能上理想中的大学,或因家庭不幸及身心缺陷一时失意,或因看重高职院校就业前景等情况而上高职院校,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的带有些自卑与自负的心理。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思想道德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分析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

由于扩招,高校的整体生源质量有所下降,高职学生属于专科层次,他们中大部分人文化基础薄弱,自学意识淡薄,再加上学习目标不明确,部分学生更是学习不用心,对个人前途也缺乏信心,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找个好工作,过上好日子就可以。

其实,一些高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是由于对所学专业缺乏热情,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高考失利,而报考学校与专业时的选择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高考成绩的约束,使许多学生无法进入自己心仪的院校和专业就读。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总觉得自己是在执行任务,是在为家长“学习”。

还有些学生则认为高职学生只要掌握好基本技能就可以了,从而忽视了一些公共课的学习,导致他们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缺乏锻炼,令人担忧。

(二)自卑心理较严重,理想信念追求淡化

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心智发育尚不健全,表现出来更多的是矛盾与复杂的心理。高职院校中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没能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所以对他们来说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本身就是一种压力,而这种无声的压力会使他们产生自卑、挫折和失落的情绪。

目前还有一部分人思想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极深,加上有些家长对孩子所在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孩子所学专业缺乏深度了解,他们认为上高职不算上大学,认为高职教育不正规,高职毕业是当“蓝领”工人,要低人一等;另外,当今社会贫富差距还比较大,许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生活上也面临着困难,严重的可能面临着辍学的危险,而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的学生却挥金如土……种种的观念和现象,使得一些学生入学后心理很难找到平衡点,时间长了则表现为失落、自闭,甚至自暴自弃,此时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及时,将会引起更严重的心理疾病,从而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损失。

知识经济条件下,社会对各类大学生都寄予了厚望,然而部分高职学生奋斗目标不是很确定,缺乏社会责任感,有些则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发展,在学校里人云亦云,却忽视了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

(三)政治信仰不明确,政治觉悟有待提高

多数高职学生能够明确地意识到个人成长离不开现实的社会政治环境,所以他们会关注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政策。然而,部分学生在很多方面、很多问题上还存在着诸多的不清楚认识,他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不高,对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主动、不积极,忽视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说不清或不理解党的基本路线,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缺乏共产主义信念等,这些往往是导致他们行动中出现违背道德要求行为的“罪魁祸首”,如考试打小抄、网络道德失范、受恩不报等。

(四)社会责任感缺乏,个人生活行为失范

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生的,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有的甚至父母都是独生子女,因此缺乏同龄群体的环境,部分学生家境较好,父母过分溺爱,进入学校后,个人主义心理较重,组织纪律性差,不时出现旷课、迟到的行为;集体生活及活动中出现人际交往困惑;自我保护及控制能力弱,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学习上依赖心理较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追求自我价值,进行自我设计,甚至在自我奋斗中,一些人过分突出“自我”的表现,甚至出现知行脱节的情况,很难受人尊重;对时政大事不闻不问,对他人态度冷淡、情感淡薄等,这些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自我意识膨胀,他们希望尽快摆脱社會和家长对他们的监护,但是由于他们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出现了道德观念淡薄、生活行为失范等现象。

(五)个人诚信度降低,尊师重教意识淡化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往往被人们看做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可是目前的高职校园里,诚信既被看得很神圣,同时也有被遗弃的可能。考试作弊这一行为在高职院校里是学生们诚信度降低的一个很好的见证,因为考试成绩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助学金等评比时,众多学生把家庭贫困证明送到了辅导员手上,其中不乏一些平时生活铺张浪费及成绩较差的学生;网络账号乱象也日益突出……

尊师重教是每个学子最重要的,也是必须严格恪守的道德规范,然而如今的高职校园里,这一重要的道德规范不知不觉地被淡化了:学生见到老师没有了起码的问候;学生在上课时间拨弄手机,吃东西,课堂上随意走动;有些学生问起他们任课老师的姓名时直摇头,表示不知道;有些学生一学期内辅导员都见不到一次面,有些学生甚至都瞧不起老师……当然这些现象在高职院校和普通高校中都有,这值得各界人士及专家引起思考。

(六)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思想行为知行不一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专及以上学历和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与上岗技能证书的“复合型”人才。虽然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存在着学历和文化基础上的差距,但高职学生思想活跃,动手能力、专业技能、适应能力比较强,在这些方面有着他们自己的优势。

大部分高职学生思想上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但也有学生表现出知行不一的现象,如:在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什么时,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人格是否高尚,对社会贡献是否大”,但是自己却不愿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对“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大多数学生都是持反对意见的,但遇到如奖助学金等评比时,却又毫不相让,不够条件也要制造条件试一试;对破坏公物,不遵守公共秩序,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是不对的,但自己往往也有过类似的行为或是看到别人这样做时从不予以制止……这些都是严重的知行不一现象,也就是他们思想上认为是对的,但行动上却不愿这样做;思想上认为是不对的,行动上卻又是积极的实践者。

二、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是当前很重要的一个社会现实问题,但是我们在看到问题的同时,应该摒弃这样的看法,即把个别学生的道德失范,当做大学生群体的道德问题。同时社会必须在分析清楚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最好的对策,切实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一)开展增强自信心的教育

首先,每年新生入学时,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的教育,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人才观去认识自己,告知学生人的能力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只有特点的不同,学校和老师是不会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学生的,每个学生只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就可以在某一个方面甚至某一个领域发挥其独到的作用。

其次,三年的校园学习生活中,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去认清自己的能力特点,结合专业培养方向,重点培养实践技能,努力发展自己的长处,使自己成为技能型的应用人才,争取在社会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再次,高职院校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并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提供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拥有获得成功后的愉快情感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开展加强价值观的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导向的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使学生懂得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并且是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

其次,价值观教育应灵活多样、分层次进行,对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生个体也要因材施教。对于事事只考虑自己个人利益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克服消极个性的影响,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对公私兼顾,不损公利己,不伤害他人的学生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需要和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比重,鼓励他们不断上进;对以公为主,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学生要鼓励并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这样,使校园形成弘扬正气,倡导集体主义,讲奉献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促进心理健康的教育

首先,高职院校应在新生入学后及时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心理档案,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可以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进行跟踪辅导,并努力帮助其解决心理问题。

其次,高职院校应抓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这个主阵地,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据了解,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只开设了一个学期,而且只有16课时,这远远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建设,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

再次,高职院校应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机制,即在班级内设立心理委员,关注同学们的日常心理变化,有问题及时向辅导员反映;院系设立以辅导员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站,对学生的心理困惑或矛盾及时进行了解和安抚;学校成立由专业心理学教师担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要是针对“疑难杂症”进行咨询与辅导。这样形成一个三级教育网络,共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最后,高职院校还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比如,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情景剧大赛、素质拓展、手语操比赛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积极体验和心理成长。

(四)强化“全员育人”观念

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两课”主渠道作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正面引导、教育学生,提高教学效果,用丰富鲜活的社会上实际的典型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说服力、感染力。

其次,高职院校要积极引导所有教师把专业教学和教书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用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给学生树立榜样。

再次,从学校到各二级院系都要建立一支精干的高素质的学生政工队伍,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

(五)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首先,高职院校应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创建健康优美的校园环境,优化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校园文化,促使其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次,高职院校应制定好各类型的学生管理制度,加大对学生考试作弊、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的惩处力度,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学生自然会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活力。

(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每年大一新生入学时期,高职院校都应开展学业与专业介绍及提升的教育工作,就是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专业,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要做到学一行,爱一行。

其次,大二时期可组织学生学习以“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开展主题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使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再次,毕业生离校实习前期开展职业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要想成为一位称职的劳动者,既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本领,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发展与深入,对各行各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各界需求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袁晓华.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特点及对策[J].高教论坛,2004(1).

[2] 李雄德,罗亨江,陈庆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4).

[3] 殷丽霞.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点分析[J].考试周刊,2009(32).

[4] 王仁伟.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2009(2).

[5] 高小林.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23).

[6] 刘林,李光辉,吴德琴.高职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及其问题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11).

[7] 张文龙,刘瑞芳,李玉龙.高职大学生耐挫心理素质教育初探[J].职教通讯,2015(3).

[8] 潘建军.新形式下高职德育教育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2(3).

[责任编辑:钟 岚]

作者:张俊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论文 篇3:

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研究探讨

摘 要:当前高职院在培养学生职业教育能力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与特色,同时高职教育不能只抓职业教育还要抓素质教育。本文笔者主要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对策

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在思想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经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的方式而形成的内在思想道德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机总和,它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耍组成部分,是一种内在于个体,使个体能在具体的思想道德情境中按照一定的思想道德行为规范行动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稳定性、可塑性、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征。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保证。没有坚韧不拔的道德意志支撑,就不可能坚毅顽强地为实现“中国梦”而斗争。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而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成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和道德水平。

2.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确立道德信念,自我完善的需要

确立道德信念,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关键和核心,是培养他们共产主义道德意志素质的中心环节。只有确立了高尚的道德信念的人,才能自觉地选择行为,识别善恶,排除万难,始终不渝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成为高尚的人。可以说,道德修养是大学生自身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一方面,受社会和学校的道德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靠自己自觉地、长期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道德信念是人的道德素质的灵魂和支柱。养成道德习惯,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归宿和结果。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没有正确的道德认识,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道德行为,而人们的道德认识愈全面、愈深刻,就愈能自觉地选择和支配自己的职业行为。培养道德情感和锻炼道德意志,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中介和必要条件,是培养他们共产主义道德素质的环节。

二、当前高职学生思想道德面临的现状问题

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网络、微信时代的到来,海量的信息和知识每天都冲击高职学生的头脑,导致一些学生道德判断标准和道德行为标准都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不爱学习,考风差

当前高职学生在学习方面不是太好,他们大部分对学习没有兴趣,课堂上玩手机、打游戏、上网聊天、无故旷课成了一种习惯,课下更是不想看书,根本不管学习的事情,有的学生上课,但不带书,学习氛围几乎为零。同时学生考试作弊的现象在高职院校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种种原因,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不高,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在不少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心目中不再是那么不光彩的事,已经习以为常,且作弊的手段越来越高,如运用高科技手段作弊,雇佣“枪手”代考等,他们完全忘记了学院的规章制度,忘记了道德对他们的约束。

2.功利化严重,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的发达,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影响,逐渐功利化。他们更重视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色彩严重。例如,有些高职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初衷不是为班级和集体服务,而是要在档案中增添一笔,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有些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带来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利己主义和个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有的学生甚至是在涉及到个人利益的问题时,产生冲突的时候,负面情绪特别严重,不愿意与他人分享情绪,对他人、集体和社会都体现出冷漠的情绪。

3.缺乏诚信,职业道德素养滑坡

据招生就业办反馈来的信息,高职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有不诚信现象。一是制造虚假的个人简历。说自己可以做很多工作,但实际上,一上岗是很多工作不会做,这样造成给企业的第一印象就是不诚信。二是频频毁约跳槽。一种情况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对工作没有兴趣和激情,选择辞职。另一种情况是:用人单位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对他们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毁约跳槽。他们违背了诚信的原则,破坏了正常的就业秩序,加重了“就业难”的问题,更甚至,损害了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形象。三是职业道德素养不高,对待工作马马虎虎,不认真,没有热情,最终一事无成。

三、加强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对策

1.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明确学校教师的职责,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把提升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不断加强和改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中要体现基础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结合,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效用。

2.认真学习,树立正确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需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需要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道德理论作为基础。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境界是和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分不开的。认真地、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使大学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提高思想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明确自己的历史重任,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不断地改造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去完善自己的精神境界。

3.倡导感恩教育

党中央明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此,在高职教学中,特别是在“两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把知恩、感恩、报恩的思想融入每个学生的观念中去,引导他们对自身成长历程进行思考,教育他们形成正确的知恩、感恩观念,进而培养他们对家庭对社会形成报恩观。教育者要在课堂上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让大家明白“要感恩先感谢”。另外高职院校要倡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开展“谢谢”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每个人习惯说声谢谢,这样不仅提高学生自身的形象和素质,同时还可以造就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感恩活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沉寂的感恩之心,还能让学生时刻用感恩的心情去表达感情,处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着想。通过开展感恩活动,能让学生自觉地知恩报恩,同时还会摒弃社会上那些“恩将仇报”或“知恩不报”的不良行为,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大学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由之路。因此,只要不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才会真正塑造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才会真正培养出以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为重的学生,才会真正成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进步的中坚力量。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工作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光辉的典范,榜样的力量足无穷的。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学生的道德行为养成中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学生最敬重、最佩服的往往是既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师德、乐于帮助的教师。效仿的作用是无形的,产生的表率作用足巨大的,老师往往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轨迹。教师应根据自己的言语及行为在校园活动中的影响,提升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改变由教师管理及监督的模式,转向学生自我管理,进而转向学生自我约束行为模式。世界上最难的是生活,每个人的生活大多数足以自我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作为教师,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的智力训练,不仅是灌输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生活教育,做人的原则的教育。

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最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在此过程中正确地认识社会、查找自身不足、增长才干。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不仅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把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所学知识服务于社会,而且还能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加强体验教育,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锤炼思想道德情操。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与合作企业一起建设展现企业奋斗发展历程、革新创造等主题的成长成才教育基地,以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为依托建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学生进行参观、调查、学习,撰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增加学生的亲身体验与感受,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效性。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方式,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校园文化,创建一个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的感染和熏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学校资源,构建具有人文性、教育性、科学性的校园文化,使其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科学地构建校园文化,对深化德育改革、促进学生良好的品德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富有特色、具有针对性、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科技活动能够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素质,具有很强的教育亲和力和渗透性。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德育建设、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已经成为落实学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友元.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与人的科学发展的一致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

[2]曹利华、胡晓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高校德育绩效测评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

[3]向先、夏金星.职业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现状及孔子思想的导入[J].学理论.2014

作者:周敢为

上一篇:少年儿童思想道德论文下一篇:路基路面结构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