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论文

2022-04-17

[摘要]主要论述农村农业信息整合的必要性;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是: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协调难、规范有序难、满足需求难、资源共享难、信息服务长期生存难。针对这些难点结合湖北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论文 篇1:

乡村振兴视域下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农业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逐步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有效融合,即新型现代农业。目前,现代农业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由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单一化、农民群体科技观念薄弱、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匮乏及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等问题,现代农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因此,要调整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加强示范推广、提升农民科技理念,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化水平,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转型。

关键词 乡村振兴;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转型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现代化首次共同进入战略规划。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并提,并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同年出台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则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愿景及实践路径。这标志着党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认知实现了从“为何发展”到“如何发展”的跨越。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全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同时要求启动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这一系列措施彰显了农业农村发展将迎来新的起点,致力于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步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现代农业的创新与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如何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1 现状及困境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发展迎来了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农业发展逐渐迈向现代化,涌现了一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的产业,如新型“智慧果园”“智慧水产”等一系列智能产业,为农村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示范,开启了新的发展模式,探索出了新的农业发展领域,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1]。但与此同时,“智慧果园”等现代农业产业模式仍面临较多问题,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1.1 农业经营模式单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农村农业的发展取得了初步效果,但目前仍存在以传统农业经营模式为主的问题,未能根据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及时进行创新改变,且大都依赖于人力来完成农业的生产加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传统的农业以自给自足的经营模式为主,即满足自身经济需求而进行生产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大都崇尚独立生产,独立经营,以自身生产能力为标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农业及农产品产入产出过程中主要依靠人力,无法实现农民人人参与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局面。因此,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不利于农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致使整个农业发展较为滞后,影响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进程。

1.2 农民群体意识淡薄,科技观念滞后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农民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农民主体性是农业有效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农业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在农村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识尚且不足,观念较为滞后[2]。目前,大部分的农民群体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政策性盲从等因素对现代农业发展的认识尚浅,整体思维观念仍停留于对传统农业的认识,对于农业的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未能形成正确的认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智能化信息普及较广,但农民对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的接收和掌握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都缺少对其深入的剖析和使用,即面临现代农业科技无效使用、现代农业科技未使用等问题,形成产业技术的浪费,阻碍了农村农业整体生产力的提升,致使当前农村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不利于农村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3]。

1.3 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匮乏

现代农业的发展更加倾向于技术性的发展,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现有农业的结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目前,大部分农村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现代农业技术人才匮乏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农村大都地处偏僻,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实力较弱,相关农业技术性人才更加倾向于城市的发展,不愿投身基层,少部分投身农村实践的人才存在转移性问题,即停留时间短且转移速度快,这给农村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4]。农村现存的现代农业机械缺乏专业的农业机械维护和管理人员,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闲置和浪费[5]。因此,农村现代农业技术人才供应不足是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给农村现代化农业的普及和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整体上延缓了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1.4 现代化程度低,基础设施有待完善

现代“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要靠互联网技术,还要依靠现代农业机械的支撑,现代农业机械的更新和使用是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关键。农村地域特殊,现代化水平整体较低,现代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力度小,农村的农业发展主要依靠人力或简式农业机械,现代农业机械的配置率和使用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致使大部分农村存在少有或没有现代农业机械的现状,未能及时为现代化农业的普及和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同时,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水电等与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相关现代农业机械未能正常投入使用,资源浪费情况比较突出[6]。因此,加大现代农业机械的资金投入、加强现代农业机械的引进和维护对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 路径选择

2.1 调整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升级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现代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有效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在现代科技引领下,社会走向新的发展阶段,针对不同领域的发展,科技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巨大便利。

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促进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须统筹规划,对乡村产业领域出现的问题进行区域化管理,根据各个领域现阶段的发展实际制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乡村农业发展实际的方案,科学规划和领导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1)立足当前农村农业发展实际,调整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升级,全面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现代农业的普及和发展[7];2)不断更新和升级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将传统的家庭式小农产业集中起来,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3)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实现农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转型;4)大力推进现代化农业机械的投入与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对于农业的经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节省人力、财力的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农村农业整体的生产效率[8]。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科技创新与现代新型农业有效结合的农业发展模式,逐步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

2.2 加强示范推广,提升农民科技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发挥农民主体性是促进乡村农业资源有力开发的重要途径,是促进乡村农业不断在时代中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利用现代农业信息资源优势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9]。农民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只有不断更新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才能引领农业实现现代化转型,因此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须明确科技事业的定位,发挥科技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确保现代技术发展的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

1)加强地区农业特色示范推广。向农民群体普及现代农业常识,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用科学正确的理论武装头脑,为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理论基础。2)提升农民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客观认识。对于现有的现代农业机械,通过系统完整的理论学习,形成一套自成体系的使用方案,因地制宜地将现代农业机械应用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实际中[10]。3)对于尚未配置较先进的现代农业机械的地区,可通过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联合培养与宣传,并在必要时举办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农民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实现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推广,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2.3 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性人才的支撑。目前,农村农业发展相关技术性人才供应不足,加强农业技术人才引进与培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由于农村地域的特殊性,要加大地方政策性倾斜,完善相关福利政策,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吸引和鼓励广大青年人才积极投身农村建设与发展。2)对于农村现有的技术性人才给予政策性红利,以防人才流失现象的发生。3)除了不断引进技术性人才,人才的培养也是农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11],要积极开展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加强技能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构建多元的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整体科学素养,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人力支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推进提供人才支撑,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2.4 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现代化水平

目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突出体现在基础设施的供应和配置上,农村的基础设施同实际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仍处于弱势地位。1)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技术发展不断走向智能化,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然而,目前农村现代智能化农业机械缺乏,对农村农业的发展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大现代农业机械的补贴和投入力度,给农村农业发展匹配相应的基础设施。2)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对农村地区相关管理和维护的补助,及时对现代农业机械潜在的隐患进行维修和养护,降低现代农业机械的磨损;对于位置偏远的农村地域,给予丰厚的物质和技术支持,提高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有效融合,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的现代化转型[12]。

3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农村农业的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农业技术应用广泛的领域大都集中于较为发达的县城地区,在广大偏僻农村尚未普及。因此,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须明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體分析,对于发展较为落后的乡村区域,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对于乡村自身发展方面,要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努力创建更加切合农民发展实际、符合具体乡村发展实际的基层人才结构,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明,张丽慧,黄晓财,等.空天地一体化智慧果园平台设计与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21,42(4):43-47.

[2] 饶晓燕,吴建伟,李春朋,等.智慧苹果园“空-天-地”一体化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6):59-66.

[3] 崔冬冬,王晓芳,李晨,等.山东省智慧果业云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果树,2021(6):71-76.

[4] 刘吉敏,覃泽林,方辉,等.广西智慧柑桔技术构成与发展建议[J].中国南方果树,2021,50(3):180-184.

[5] 张伟.智慧农业农村的构建:兼论智能电表在果园中的应用[J].中国果树,2021(4):115.

[6] 王莲花,李侃,山红梅.小规模智慧果园系统设计[J].农业工程,2021,11(3):55-61.

[7] 于辉,刘现武.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21,23(10):10-14.

[8] 钟曼丽,杨宝强.再造与重构:基于乡村价值与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9.

[9] 杜志雄.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辨析、问题挑战与实现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1-10.

[10] 司伟.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5):11-19.

[11] 刘俊显,罗贵榕.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和路径探究[J].农业经济,2021(9):9-11.

[12] 刘衡,朱铁辉,辛岭.农业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耦合协调和驱动因素[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6):982-995.

收稿日期:2021-11-13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科界2020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基于绿色价值的陕西地区生态产业发展的反贫困机制研究”(SX—224)。

作者简介:王振花(1996—),女,陕西商洛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为通信作者,E-mail:Zhoub@xust.edu.cn。

作者:王振花 周斌

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论文 篇2:

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摘 要]主要论述农村农业信息整合的必要性;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是: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协调难、规范有序难、满足需求难、资源共享难、信息服务长期生存难。针对这些难点结合湖北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 农业 信息资源 整合

2010年以来,科技部、中组部、工信部三部在全国联合开展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湖南、山东已于去年列入首批试点,今年年初湖北、河南、安徽、广东、重庆五省市被列入第二批试点省。这次试点的建设内容中一个重中之重就是探讨在一个省级区域内如何解决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问题。

一、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

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设备、信息人员、信息系统、信息网络及信息环境条件。

200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2006-2020年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要对信息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强调要整合涉农信息资源,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建设城乡统筹的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在党和国家的推动下,各级党委政府纷纷行动起来,采取各种举措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科技部继2001年在全国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示范、2005年开展农村信息化推进行动后,2008年在全国开展星火科技12396信息服务体系示范省建设,这次又联合中组部、工信部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农业部继上世纪末实施金农工程后,2007年在全国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工作,2011年提出了《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規划》,把推进各部门涉农信息资源整合作为工作的重点。中组部在全国构建了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几乎覆盖全部行政村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信部、文化部、商务部、民宗委等部门也各自以不同方式开展农村农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全国各地农村搭平台、构网络、整资源、建站点,热火朝天,成绩斐然。

但是,上述各部门、各战线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推进工作,都是利用各自资源、自成体系、独立运行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是大家都建;网络是各管一块“天地”;信息内容是各建各的库;基层站点是各修各的“庙”。这种状况造成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建设成本、运维成本被无限放大;信息内容多而不精,乱而无序,泛而不准;基层站点功能不全,服务不规范,人员素质不高。这种内耗内乱、“信息孤岛”现象,浪费了大量信息资源,阻碍了农村信息化的进程,甚至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做好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二、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难点

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多年来,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政府部门,都反复强调做好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要意义。实际状况为何是进展缓慢,甚至举步维艰呢?笔者认为其难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龙无首”,各自为战,互不买账,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协调难。由于没有权威的协调机构来协调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目前各相关涉农部门按照自己的计划,动用自己的资源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一般都建有自己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网络和基层站点。加上有些部门的“政绩观”和“利益观”严重,不愿意将自己的信息资源与他人共享,因此任何一个部门都很难整合其他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是组织部门,他们在建设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和网络中,凭借其组织工作优势,整合了科技、教育、农业、林业、卫生、气象、广电、通信、商务、供销等众多部门的信息资源,开展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服务功能和范围比较有限。当前急需建立或指定一个权威机构来承担这一重任。

二是缺乏顶层设计,农村农业信息资源规范有序难。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没有人系统考虑农村农业信息化资源建设的规划和顶层设计,省级区域范围内如此,整个国家亦是如此。因此,在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只有局部的、部门的规划,而没有整体的、地区综合的发展规划;在数据统计上是各自定义指标体系,各自统计分析报告;在标准制定上,各自建立标准和规范,平台互不兼容,互不提供接口;数据库标准不统一,实用性差。这种状况导致对现有资源规范有序难,整合难。

三是重复建设,低水平运行,平台适用性差,满足需求难。目前农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是层层建、家家建、行行建;发布的信息是东抄抄、西抄抄,有的长期未见更新;设置的栏目缺乏特色,缺乏权威性;服务缺乏针对性、及时行和效用性。总之,平台服务无法满足农村农业用户的需求。

四是现有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情况异常复杂,资源共享难。目前农村农业信息资源以多层次、多类型、多介质、多格式的形式存在。主要包括:反映实体农业信息资源的目录数据库;引进的国内外农业网络数据库、联机检索数据库;反映地域特色、专业特色的各种实用数据库,包括各种自然资源数据库、新技术数据库、专家数据库、涉农企业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及价格行情数据库等;各种农业光盘数据库;网络资源等。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系统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数据格式和表达方式。不同数据库的界面和检索方式不同,因此各系统中的信息无法相互交流和沟通,直接影响了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选择利用。这种状况加大了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的难度。

五是运行机制不完善,长期生存难。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和整合,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机制。目前的状况是,政府保障不力,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市场运作举步维艰。因此在不少地方,重视一次性投入,轻后续的支持;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建设;重平台建设,轻基层站点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形成“建设一窝蜂,运行一阵风”的尴尬局面。

三、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的对策

要破除上述难点,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成立权威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协调机构,统领农村农业信息化推进工作。湖北作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已成立了由省长任组长、分管副省长任副组长,省委组织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科技厅等20个涉农部门主要领导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的湖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省科技厅厅长任组长。对全省农村农业信息化推进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协调,尤其是要对全省农村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进行强有力的协调。同时研究制定《湖北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及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分工;以政府办公厅名义转发湖北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省经信委三部制定的农村信息化推进方案。

2.制定省级区域农村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切实搞好顶层设计。规划要从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重点工程、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示范应用、阶段安排、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科学设计制定。在农村农业信息资源的整合方面,要从行政推动、利益驱动、社会促动等方面综合考虑。

3.实行“平台上移,服务下延,以用为本,一网打天下”,基于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搞好省级中心平台建设。遵从市场规律,借助行政推动,打造“1+N”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其中N指的是集成、研发“N”个农村信息服务系统,包括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农业产业信息服务系统等两大系统及其众多子系统。全省农村农业信息服务统一建一个中心平台,其他部门和基层不再建设新平台。对已建平台,按照“主站建栏、各自建站”的方式,对存量网站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新建资源,按照 “分布式集中管理和统一接入、分地运维”的思路进行建设。统一平台利用云技术,建立虚拟数据中心,实现现有的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对平台的服务支撑;同时建立多媒体呼叫中心。注重引导各部门加强对综合服务平台的应用,在应用中完善功能,丰富资源。

4.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实现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湖北通过引进美国硅谷中间件技术,对分散在各涉农部门的分布式、异构性的信息资源进行无缝整合;通过引进美国硅谷云超市技术,可对各部门、各单位拥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各类用户可通过平台的云超市经营、运行、使用相关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抓取、收集、整合。

5.建立完善农村农业信息资源整合机制。采取行政推动、政府夯基、公司运维、利益共享、考核激励的运行机制,推动中心平台资源整合和运维;通过功能整合、公益补贴、多点支持的方式整合科技、农业、远教、气象等各部门基层站点,并保障公益性基层信息服务站点的运维;通过“科技专家+信息站+公司”、“科技专家+公司+信息站+农户”、“科技专家+农技协+信息站”等形式多样的学研推广模式,保障产业信息服务站点的长效运行。按照充分利用存量资源、统筹省内多部门投入、鼓励社会力量多方支持、市场运作反哺的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全省农村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志文.我国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3):158-162

[2]朱帅军,牟焕森.信息化的认识误區分析[J]科技信息,2008,(6):175

[3]黄平南.破解农业信息“最初一公里”难题的有益探索[J]农业网络信息2008,(11):56-57

[4]马巧花,何晓萍.信息资源整合技术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13

作者:黄志文 吴成英

我国农村农业结构论文 篇3: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信息化的蓬勃發展,农村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信息化发展进程逐渐深入,随着农村产业链条的逐步完善,不但促进了农村广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农村农业经营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为此,本文将着眼于农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的可行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迅速蓬勃发展,不同产业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农产品现代化技术与信息化之间的相互融通也是促进中国农产品经济社会长效高速蓬勃发展的关键动力。农村现代化蓬勃发展和农村科技的提高,促使了农业经济社会迅速健康发展出现朝气蓬勃的新图景。与此同时,也解放了很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推进着中国农村结构的转变,由于信息化技术在乡村不同产业中的渗透力量不断加强,使得其成为农村科技与知识交叉融通的主要载体,同时也在农村生产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基本理念

(一)农业信息化的基本理念

农业信息化的基本内涵就现阶段的发展趋势来看,可理解为是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全局性和有利性,即是在中国农村领域中全面有效地发展和研究农业现代技术,并将之渗透到中国农村的各个环节中去,进而进一步加强对传统农村技术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国农村产品的质量效益和管理水平,从而在推动中国农村经济长期平稳高效发展的重大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农业信息化工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例如在南北方中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南方人由于天气因素,多可以实行每年三至四次的种植及收制,而在北方地区则多是每年一次的种植及收制[1]。另外在耕地面积水资源使用情况与农村环境变化等的状况下,变化也相当大,而基于这些因素,都必须通过更全面的农业信息化建设来进行更准确地掌握。

(二)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理念

农产品现代化工程的基本宗旨就是以改变中国传统的农产品建设基础上,把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当作有效前提,并以此为中国自身的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同时在现阶段中农产品也因为本身农业发展的特殊性,而没办法迅速达到经济效益和贸易上的平衡发展。所以,必须要使传统农产品向着现代化农业方向进行发展,这便是所谓的农产品现代化工程[2]。在中国,有许多的农村工作者都对农产品现代化工程有着相当广泛的研究,由此也可见,合理推进中国农产品现代化工程的进程对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农村的现代化工程也就是使整个传统农村向着现代化农业建设进行逐步发展,在这里也包括了使整个传统的农村生产和传统农村建设都朝着现代化农业进行逐步提升,通过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整个农村的产出效益,并且还能够使得现代化农村的整个进程得以更基本的建立,进而达到现代化农村建设的新方针。

二、中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价值

(一)能够有效提高中国农村信息基础工程建设质量与农村生产投入产出比

良好和完备的农村设施,是促进经济信息在广大农业地区大规模传递的重要基础所在,使广大农户的生活质量获得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地方部门,必须合理的促进农村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以便合理的提高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以便于农村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工作的高效融合。进而提高农村信息技术设施的构建质量,提高信息化设施对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促进效果,提高农村而生产的管理水平,降低投资消耗,以便更好地取得效益。

(二)融合更多的农村高科技人力资源,促进农村的长效发展

健全农村科技培训质量是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农村现代化与长效发展的关键力量[3]。所以,在农业生产的时候,就需要更多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加以协助,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建设的高效融合。拥有较完善的农业科技培训体系,可以更有效地提高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水平,同时也是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农业生产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储备更多的具有高素质的技术人员,以确保农业信息化建设与现代化生产的有效融合。

(三)能够有效地增加信息资源,转化农村社会经济结构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工作中的交叉融合,可以更高效地推动农村信息技术资源的提升,并且可以通过融合的方法来促进资源在农村中的应用、推行与改善,同时也通过融合的方法来推动资源在农村中的应用、普及,以此保证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同时,将能够协助中国农村社会实现在消费观方面的重大改革,从面改善中国农业社会的消费与生产投入比例结构,使中国农村生产的工作品质与效益大幅改善。而农村信息生产体系建设的迅速进展将能够保证中国农村社会信息资源的高效融合,进而更有效地促进中国农村市场消费的顺利发展。

三、保证中国农村现代化与信息化共同融合发展的根本解决方案

(一)强化农业发展,推动农业物联网构建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产的效益,最有效率的办法便是进一步提高在种植、培育、机械加工等相关方面的技术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潜在价格,所以作为农耕基地的领导者,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相关组织必须进一步提高农业劳动品质与产出效益,并加大在农耕科技园区、生产与加工基地建立等相关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于在种植、养殖等相关方面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也要加以智能化的发展,使农耕经济社会建设工作更加的现代化发展,产生了更多的农业剩余劳动者,与此同时,将农业发展的重心放到了大田栽培、园艺生产水产饲养等方面,以此促进这种新农业方式发展出了更高的社会经济价值,在农业物联网生产模式得到了高效的发展与推广以后,就可以对整个农事生产过程实现更高效的监测,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事管理的自动化程度与可预见性。

(二)利用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来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

将农产品电商平台进行不断扩张,充分发挥其地方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扩大产品销售区域。另外,还要融合这项工作对接了一些国际知名的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建立农产品地方特色网站,建立农村电商服务站和农产品收购服务站等,进一步健全网上下手的基本措施和营销系统,促进全国农产品电商社会化服务水平得到更有效的提高。最后,还要提高农产品电商在全国农产品销售额中的比例、进一步壮大并形成高素质的农村电商队伍,从而促进农村电商工作质量水平得以更高效展现,给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支持。

(三)建设新农村的大数据管理.推动现代管理服务网络建设

提高农产品信息数据中心建设质量,促进农产品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可以更全方位的了解以下精准的农业信息,通过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以调研与数据分析,可以准确地把握农业动态化的基础信息资源,以及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预,以便于合理的规避技术风险,政府必须对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等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的建设加以加强重视,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制度、促进农业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积极推动全国农业大数据的融合与发展,确保了全国农业部门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和简便化。

结语:综上所述,培养广大农户经营利润、促进区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可行途径,所以,全国各地农业部门及其全体农民都必须永远坚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度,通过进一步吸收和总结经验,继续地对中国农村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加以革新,从而为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华. 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研究[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1):49-50.

[2]蔡悦灵,吴功亮. 我国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发展评价[J]. 贵州农业科学,2016,44(10):167-170.

[3]邓丽,薛娇. 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同步特征及协同发展研究[J]. 民族学刊,2021,12(6):38-45.

作者:吴建生

上一篇:浅谈施工企业管理论文下一篇:建筑施工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