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统计论文

2022-04-22

摘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具有结构稳中有变、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商品结构有待调整、自主品牌较少、忽视非价格竞争手段、主要以低价手段参与国际竞争、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统计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统计论文 篇1:

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VAR模型,采用1990—2011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的计量方法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化与出口结构变化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与进口结构变化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变化对出口结构变化的冲击存在正向效应,而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冲击效应短期内不稳定,长期为零。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出口结构 进口结构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劳动力资源禀赋价格不断上升,人民也更加注重生活环境,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和外部贸易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反映国内生产结构,贸易结构反映外部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反作用于生产结构。因而,国内产业结构决定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反作用于国内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互动关系。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但经济增长长期动力不足,其中,产业结构升级滞后、贸易结构优化缓慢是制约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系统研究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贸易结构优化,寻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对我国经济实现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变量选择和数据说明

1、变量选择

韩晶(2000)和蓝庆新、田海峰(2002)运用各组成部分增长率与其占比变化的乘积之和定义了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的指标,研究了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转型之间的关系。该指标值越大,说明经济总量的变化更多地由经济系统结构变化引起的。该指标计算简单,数据容易获得,且能较全面的反映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因此本文将选取这些指标来度量进出口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产业结构变化为例,具体推导公式如下:

假如经济总量指标有n个产业组成部分,总的指标值:

Y=■Yi (1)

式中Yi(i=1,2,…n)由各个产业组成部分的指标值组成。上式两边同时对时间求导,并运用全微分公式得:

■=■■=■■×■■+■■×■■-■■ (2)

■t(i=1,2,…n)表示t时期各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式(2)中第一项为基期结构不变情况下各产业增长率的贡献,第二项是产业增长率中结构变化的贡献。将经济总量指标的增长率按式(2)进行分解,离散后得产业结构变化近似值为:

■■×■■-■■(3)

从式(3)可以看出,结构变化以部门增长速度为权重对各部门占总值的比重变化做加权求和。它考虑了影响结构变化的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各组成部分的增长速度,二是各组成部分比重的变化。对一些自身增长速度为正,但比重逐渐减少的部分,其对结构变化的贡献为负;对自身增长速度为正,并且比重逐渐增加的部分,其对结构变化的贡献为负。令EX、XM分别表示一国出口额和进口额,同理可得出口结构变化和进口结构变化近似值,分别为:

■■×■■-■■ (4)

■■×■■-■■ (5)

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为基础,把总产值分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部门来计算各年产业结构变化值,出口额和进口额按附加值高低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两部门来计算各年出口结构变化值和进口结构变化值。

2、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全部来自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1990—2012)。在计算各变量值时,需要用到各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出口额、进口额的实际值,由于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均是以当年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名义值,为此我们以1900年为基期,利用CPI指数对各产业、出口额和进口额进行平滑调整。令y、ex、im分别表示产业结构、出口结构、进口结构变化,运用相关数据,计算各年y、ex、im值,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产业结构、出口结构在1991—2011年之间总体上比较平缓,二者在1991—1993年间波动相对较大,其余年份波动较小,且波动趋势相近,这表明二者之间很可能存在某种对应的关系;进口结构变化呈波浪状,最大的波峰出现在2000年,2004年和2008年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其余年份波动比较平稳。

二、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

传统的计量经济学模型通常假定经济时间序列是稳定的,或者要求时间序列具有稳定性,否则可能出现虚假回归问题,因此在检验前需先对各指标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行单位根检验。这里采用ADF检验方法对y、ex、im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根据SIC准则选择最优滞后期(计算软件为stata 12.0(下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从检验结果可知,对于所有变量序列,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拒绝原假设,即三个变量的水平值都是平稳的。

2、向量自回归模型

由于所有变量都是平稳的,可以直接对它们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在进行VAR模型前,首先要确定各内生变量的滞后阶数。实际应用中,对于滞后区间的确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stata中一般运用LR、FPE、AIC等标准综合确定最优滞后阶数。由表2可以看出,LR、FPE、AIC、HQIC、SBIC都指向四阶滞后期,而且在此滞后期,各方程的拟合优度较好。因此,本文建立一个VAR(4)模型,该模型的内生变量为y、ex、im,外生变量为常数项。用矩阵表示如下:

Zt=yexim,Xt=C=c1c2c3

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分析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方向如何以及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模型受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动态影响,即脉冲响应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可以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可以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实现。

3、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原假设是变量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对三个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变化方程中,出口结构变化和进口结构变化均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在出口结构变化方程中,进口结构变化是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产业结构变化不是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但二者联合起来是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在进口结构变化方程中,产业结构变化和出口结构变化是进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上述分析是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进行的)。综上可知,产业结构变化与出口结构变化之间存在单项因果关系,产业结构变化与进口结构变化、进口结构变化与出口结构变化之间均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

4、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反映的是扰动项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的前提是模型是平稳的,即脉冲响应冲击必须是收敛的,否则做脉冲分析毫无意义。因此首先需要对模型进行稳定性检验,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模型的单位根均小于1,都落在了单位圆内,因此,该模型可以用来做脉冲响应分析。

分别给定每个变量一个单位大小的冲击,得到脉冲响应冲击图(见图3)。由图知:当在本期给出口结构变化一个正单位的冲击时,短期内会对产业结构变化产生负效应,但中长期内会对其产生正效应,并最终收敛于0,对进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则循环往复,短期内波动较大,长期影响为0;当在本期给进口结构变化一个正单位的冲击时,对产业结构变化和出口结构变化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当在本期给产业结构变化一个正单位的冲击时,对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短期内波动较大,但均为正效应,长期内仍收敛于大于0的正值,对进口的结构的影响短期内在0上下浮动,长期内趋于0。

脉冲响应结果说明:出口结构变化并不一定带动产业结构同方向变化,短期内甚至是相反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出口产品多为附件值低的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较少,因此出口对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作用不明显;产业结构变化可以带动出口结构同方向变化,说明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总是能够带动贸易结构优化;进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不显著,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相吻合。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VAR模型,采用1990—2011统计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格兰杰因果关系的结果表明出口结构变化和进口结构变化均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产业结构变化是进口结构变化的原因,但不是出口结构变化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出口商品中低附加值商品比重过大导致的。脉冲响应函数的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化对出口结构变化的冲击存在正向效应,而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冲击效应不明显。根据本文的分析结果,提出以下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

第一,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出口贸易结构优化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目前我国的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的作用不明显,提高我国出口商品中技术产品的比重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具体来说,我国不仅需要提高传统部分产品的附件值,更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通过优惠政策促进高附加值产品出口。

第二,优化进口商品结构。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虽然表明出口结构变化对产业结构变化冲击几乎无影响,但因果关系检验表面,进口结构变化仍然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即长期进口结构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仍然具有正效应。因此,在进口时,我国应着重引进国内稀缺的高新技术产品,必要时,对此类产品的进口实施优惠政策。

第三,加快转变国内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发展,实现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良性互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促进我国贸易结构优化,贸易结构优化反过来又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我国应主动制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为加快经济增长,我国长期实施出口导向型的粗放经济增长模式,且出口商品以低附加值工业品为主,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滞后。因此,当务之急,我国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

【参考文献】

[1] Peter C.Y.Chow. Causality between export growt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NIC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7(1).

[2] Mazumdar Joy. Do Static Gains from Trade lead to Medium Run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6).

[3] Michaely M.Export and Growth: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7(4).

[4] 高越:我国进出口对GDP及三个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3(4).

[5] 李磊:中国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5(5).

[6] 张燕、陈漓高:从对外贸易角度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7(12).

[7] 陈建华、马晓逵: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09(2).

[8] 袁欣: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镜像”与“原像”的背离[J].经济学家,2010(6).

[9] 韩晶:贸易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转型影响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0(5).

[10] 蓝庆新、田海峰:我国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转型的实证分析及现状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2).

作者:王舒

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统计论文 篇2: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摘 要: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具有结构稳中有变、规模不断扩大的特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商品结构有待调整、自主品牌较少、忽视非价格竞争手段、主要以低价手段参与国际竞争、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调查日益增多等。针对问题研究出的措施主要有: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培育出口自主品牌;减少价格竞争手段,提高服务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帮助企业抵制贸易壁垒;加快国际化进程,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关键词:机电产品;出口结构;历史演变;统计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对外贸易开放进程的加快,机电产品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机电产品出口在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机电产品是中国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重要载体,因此保持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稳定、优化产品结构,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和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其中,机电产品行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就业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我们针对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进行演变统计与现状分析,并对其背后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一系列探讨。

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的特征

(一)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产品结构特征

1.出口机电产品结构基本稳定

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器及电子产品是我国重点出口的机电类商品,图1、图2分别描述了我国2004年和2013年六大类产品出口额占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其比例分别是44%和41%[1]。机械设备出口产品也是我国主要出口的机电类商品,其所占比重由2004年的25%上升到2013年的32%。而资本密集型的汽车、船舶等运输工具及大型机械设备的出口份额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纵向分析可得我国出口的六大类机电产品所占份额变化较小,基本保持稳定[2]。

2.机电产品出口结构由劳动密集型逐步转向资本密集型

自1993年至今,我国出口结构已经进入了以机电产品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阶段。目前出口增长较快的机电产品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电视机、电风扇、电话机、手表、照相机、一般机械、集装箱、船舶等[3]。同时,随着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这部分机电产品表现出的出口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的发展也大大促进了我国就业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空间。但是,其内在的核心技术少、创造的附加值低。

由于我国整体工业化进程的阶段性特征的限制,资本密集型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中所占比例较低,不到30%。同时,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的投资较大,而一定量的资金容纳的劳动力也较少,资本周转较慢,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消耗所占比重较大。但它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创造的附加值较高。随着我国近年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机电产品的出口结构已逐渐向高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转移。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呈增长趋势,据统计,截至到2013年,我国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占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63%,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则占机电产品出口的28%。可见,我国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呈明显的上涨趋势[4]。

3.加工贸易的机电产品所占比重较大且不断增加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是加工贸易,采用加工贸易方式取得的机电产品约占3/4。同时,加工贸易也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随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迅速增长,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占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也随之增加。1993年所占比重为35.8%,1996年为52.4%,2003年为74.8%,2013年为78.2%,加工贸易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占有绝对优势[5]。但与此同时,虽然我国机电产品出口总额大,但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却是很低的,且缺少核心技术。

(二)机电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渐趋平衡

从对外贸易整体来看,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韩国、中国香港地区等一直都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这六个地区占据了我国机电产品总出口70%以上的份额,是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前六大贸易地区,其具体所占比例如图3、图4、图5。其中,1995年以前我国机电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是我国香港地区,而1995年以后对美国、欧盟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加,2013年我国对欧盟的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了1 768.5亿美元,这使得欧盟成为我国机电产品的最大出口市场。

同时,我国机电产品向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出口也在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已成为对俄外贸的第一大类产品。2012年中俄机电产品贸易额达223.88亿美元。据中俄机电商会统计,2014年前5个月,我国对俄罗斯出口机电产品92.8亿美元,同比增长5.6%[6]。多年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在巩固和发展原有的亚洲、北美、西欧等重点市场的基础上,开拓了南美、非洲等一些新兴市场。在发达国家市场中,美国、欧盟和日本是我国机电产品的主要出口国。虽然同是主要出口国,但是这些地区在我国出口中的地位是不断变化的。我们选取了1985年、2001年和2012年3个年份的数据,制作了如下3张图表,从1985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欧盟和日本对于我国机电产品的进口是非常少的,而2001年的数据则体现了主要发达国家对于我国机电产品的需求已经大大增加了。同时,从2012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对于主要的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份额越来越趋于平衡,改变了我国机电产品单一的出口市场结构[7]。

二、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加工贸易中电器及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所占比重过大

2004年和2013年这两大类产品所占比例分别为69%和73%,而其他四大类产品所占比重加起来才30%左右[8]。我国的经营出口方式较为粗放,偏重于在价格和数量上取得优势,然而我们的主要机电出口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良,不能满足发达国家对机电产品的需求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变化。同时,加工贸易机电出口产品虽然总额大,但是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率却是很低的,且缺少核心技术。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产品比重较低

长期以来,我国的机电产品企业主要是依靠仿制和引进,疏于对自主品牌的创建,频频遭到外国企业对于我国企业侵权的具体指控,这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我国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的绊脚石,而且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质量并不高。我国目前的自主品牌比重不到10%,而且还不全是机电产品的品牌。绝大部分的订单贸易都是使用外方品牌的加工或者是贴牌。在这种以数量增长为目的的模式背后,其实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9]。

3.市场结构对欧盟、东盟以及美、日的依赖程度过高

我国对前面所列几个市场的贸易额几乎占到总贸易额的80%,如此集中的市场更容易遭遇技术壁垒。对这些国家与地区的外贸取决于国家之间的外交状况,过度依赖会蕴藏风险。同时,这几个经济体又是世界上科技水平和技术标准最严格的地区,所以我国对其产品的出口在技术壁垒的问题上十分艰难。

三、推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优化的措施

1.均衡发展与培育扶持结合

着重均衡发展六大类产品,在提高主要机电出口商品竞争力的同时,培育其他机电产品出口商品。并且,我们需要调整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结构,让其从中低档产品为主向相对密集的中高档产品为主的结构转变,也应努力提高技术密集、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企业需要从在数量上取胜转变到质量上取胜,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产品质优和服务一流的良好信誉,加快实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和生产的国际标准化。同时,注重把加工贸易作为生产方式去发展,进行转型升级。通过对加工贸易的发展,汲取国外先进技术,创造属于我国的世界级民族企业。

2.培育自主品牌,鼓励科研创新

培育出口自主品牌,对机电企业来说,品牌创新方面,机电企业不能照搬国外模式,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注重自主创新,加强引进技术,并且消化吸收、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造符合我国发展的自主品牌,从而为国外提供一系列产品特点和服务的承诺,及时关注客户需求的变化,提供一流服务。对国家来说,我国政府需要从当代做起,培养出一批机电产品的自主品牌,对相关企业提供一定的福利政策与扶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资源,增加对机电产品出口企业的科技投入,鼓励其科研创新[10]。

3.改革内部管理结构,拓展贸易伙伴

要加快国有企业经济的改革,改革企业的内部管理结构,促进企业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加强工贸结合,内外贸结合,推动有条件的机电企业向国际化、集团化、综合商社发展,引导参与国际竞争。同时,注重和各国家各地区的外贸交流,巩固发展现有贸易伙伴的合作亦非常重要,拓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成为贸易伙伴必然会提高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能力。

参考文献:

[1]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贸易遭遇“四面埋伏”[J].国际商报,2010,(4).

[2]  张广斌.主导产业更替对进出口结构的影响[J].经济问题探索,2008,(9).

[3]  成文华.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历程及政策取向[J].电气时代,2008,(12).

[4]  2009年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分析报告[R/OL].中国商情网.

[5]  商务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贸领域取得的成就[E/OL].中国新闻网,2008-12-19.

[6]  郭鹏辉.加入WTO以来中国机电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2012,(11).

[7]  张小雪,武丹,张小双.中国机电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对外经贸,2012,(5).

[8]  乔平平.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8).

[9]  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国际竞争力分析[J].经济论坛,2014,(9).

[10]  李思奇,何海燕.美国技术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10).

作者:朱健乐 王琰 顾顶颀

我国出口贸易结构统计论文 篇3:

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有关统计数据,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几个方面就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与出口相比进口更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并且不同的产业结构阶段以上两种促进作用的强度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一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 对外贸易 协整分析

一、引言

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结构性难题日益严峻、日益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迫在眉睫。早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中央就已经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应当着力提高第一产业(即农业)的质量,稳步增加产量;继续发展第二产业,积极调整工业结构;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兴起”。因此,对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不但显得必要,而且很有现实意义。

近年来,关于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之间关系学术界的研究很多,大致而言可将这些研究分为两类。一类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贸易条件之间关系,史俊超、黎晓(2007)认为产业结构现状是造成贸易条件现状的主要因素;刘兵权、彭菲娅(2008)指出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贸易结构的不合理。另一类主要集中于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量之间关系,吴进红(2005),陈学军、黄庆波(2006),黄庆波(2006)及张丝思(2008)等指出产业结构与对外贸易联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对外贸易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也可促进对外贸易。

上述研究加深了我们对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但是以往这些研究大都以定性分析或者简单回归分析为主,不能精确的揭示这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本文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变参数分析等,更为精确的解释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貿易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单回顾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贸易历程;第三部分描述有关变量和研究框架;第四部分进行实证分析;第五部分讨论实证结论与政策涵义。

二、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贸易历程

1.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产业结构演变历程

尽管经过建国后近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产业结构仍然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第三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相对很小。但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不断降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在平衡稳定中略有下降,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具体可见图1,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9年)。

2.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由于经历了长期的对外封闭,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对外贸易额是很小的,并且我国一直到90年代初期都是出于贸易逆差的形势。经历了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基础上,进入90年代后,我国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我国也有贸易逆差国转变为贸易顺差国,具体可参见图1,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9年)。

三、变量描述和研究方法

1.相关变量描述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为准确的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的程度我们构造一个变量I,I代表了第三产业产值占整个GDP的比重。选择这样一个变量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程度,主要出于以下两点考虑:

第一,参照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我们知道,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第一、二产业占整个GDP的份额会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所占整个GDP的比重(也即I)是不断呈上升趋势的,所以以I的大小来代表产业结构升级程度是符合一般经济规律的。

第二,目前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已经下降至接近10%水平,我国第二产业的比重稳定在40%—50%之间,第三产业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太低(我国第三产业比重I值是维持在40%左右,而欧美发达国家的I值一般为60%—70%)。我国优化产业结构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目标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即提高I值,这样我们选取I作为衡量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变量进行分析更有针对性。

为更为精确的探究产业结构升级与我国对外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本文从进口和出口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产业结构升级与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之间的互动关系,选取IM代表我国历年贸易进口额,选取EX代表我国历年贸易出口额。

2.研究方法

由于本文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直接对此类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很容易由于数据的非平稳性而导致虚假回归问题,进而降低估计结果的可信程度。为了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本文选择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回归估计。由协整理论可知,存在协整关系的经济变量之间是存在长期其稳定关系的,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直接回归带来的虚回归弊端。

为更为深入的考查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本文借助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test of causality)来考察IM与I以及EX与I之间过去的影响行为,进而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对外贸易提供政策上的建议。

此外,考虑到IM与I以及EX与I之间相互影响强度会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而发生变化,本文建立确定性变参数模型,充分考察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也即随着I值的变化)IM与I以及EX与I之间影响强度的变化,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为当前和以后提供产业、贸易政策提供建议。

四、实证分析

1.进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协整检验

如前所述,为避免伪回归现象,本文利用协整检验对进口与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出口与产业结构升级分别进行检验,并得到它们之间的长期稳定关系。

(1)数据平稳性检验

为便于进行数据处理本文忽略I值的百分号也即将I值放大一百倍,同时对78—09年的产业结构升级程度I、进口贸易额IM和出口贸易额EX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记为LNI、LNIM和LNEX。然后对这三者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检验结构见表3。在没有进行查分前LNI、LNIM和LNEX这三列数据的ADF检验值均大于各个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所以不能拒绝零假设,即原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对LNI、LNIM和LNEX一阶差分以后,这三列数据的ADF检验值均小于5%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所以拒绝零假设,也即三者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协整检验

由上一步可知LNI、LNIM和LNEX都是一阶单整序列,为了检验LNIM与LNI以及LNEX与LNI是否具有协整关系,本文采用E—G两步检验。

第一步,用OLS法估计LNIM与LNI以及LNEX与LNI之间的线性方程,并得到非均衡误差项e1、e2。

LNIM=-20.0467+8.234995LNI (1)

t=(-12.54) (17.93)

LNEX=-21.3606+8.623472LNI

t=(-11.65) (16.37) (2)

第二步,检验残差序列的平稳性。将第一步回归得到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

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4。e1、e2均为稳定序列,那么可以认为LNIM与LNI以及LNEX与LNI均为(1,1)阶协整,也即产业结构升级与进口以及产业结构升级与出口之间是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的。由方程(1)可得产业结构每升级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进口8.234995个百分点,与方程(2)可得产业结构每升级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出口8.623472个百分点 。

2.进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关系的Granger因果检验

协整检验说明进出口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为了检验LNIM与LNI以及LNEX与LNI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Granger因果检验,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长期来看进口较出口能更好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能更好的促进出口,这前面的协整分析的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

3.变参数分析

考虑到上文分析得到的进口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可能会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而发生变化,本文建立确定性变参数模型。由上文中的分析我们得到进口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是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的,也即LNI与LNIM是协整的。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协整方程(3),式(3)中的β1即表示从长期来看,进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以拉动产业结构升级几个百分点。

LNI=β0+β1LNIM+ε (3)

为了考察改革开放以来进口对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的大体趋势,我们不妨令β1=а0+а1LNIM,若а1>0则表明随着I的變大,进口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反之若а1<0则表明随着I的变大,进口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减弱了。把β1代入协整方程(3),我们可得如下方程(4)

LNI=β0+а0LNIM+а1(LNIM)2+ε (4)

不妨令(LNIM)2=Y,方程(4)即变为如下方程(5)

LNI=β0+а0LNIM+а1 Y+ε (5)

对方程(5)进行回归可得方程(6):

LNI=1.848354+0.281812LNIM-0.010249Y (6)

t=(8.473) (5.203) (-3.168)

R2=0.937 F=214.184

所以,我们可得β1=0.281812-0.010249LNIM,即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进口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有减弱的趋势,这与常规的经济理论是相吻合的。带入1978年~2009年LNIM的数据可得β1(也即进口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拉动的产业结构升级的百分点百分点个数)的变化大体趋势如图3。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综上分析,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贸易之间存在稳定的互动关系的,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很好的提升进出口,反之进出口也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这对我国当前的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升级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1.产业结构升级可以促进对外贸易进出口,不断推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是应对危机环境下拉动需求的必要手段,而且从长远来看进出口规模的扩大可以促使我过更好的参与国际分工,并从中获益,进而提高我国整体的社会福利水平,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是经济球化的必然要求。

2.进出口,特别是进口能够很好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那么在我们推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利用这两条有效的途径来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当然,我们也必须清楚地看到这种促进作用会变得越来越弱,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产业结构升级到一定程度以后,进口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会变得很弱,这就需要我们更多的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大力发展自主创新产业,唯有如此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吴进红,(2005)“对外贸易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国际贸易问题》第4期

[2]陈学军、黄庆波(2006)“对外贸易与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科学辑刊》第6期

[3]黄庆波,(2006)“大连对外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大连大学学报》第5期

[4]张丝思,(2008)“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关系”,《时代经贸》总第94期

[5]刘兵权、彭菲娅,(2008)“超额外汇储备、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国际贸易问题》第7期

[6]史俊超、黎晓,(2007)“我国贸易条件与产业结构线惯性分析”,《发展改革》第11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张金太

上一篇:新经济时代的营销创新论文下一篇:城市公共空间历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