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章从化学导学案的实施现状出发,对导学案的类型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反思。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篇1:

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及小组合作研究实施的感悟与思考

河北省从2009年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对于新课程的开始实施大家都是新手,都在不断探索。我校在高二年级中已经开始实施“导学案-小组合作研究”的教学模式。于是,按照新课程实施的精神,我校任教高一年级教师积极学习高二年级教学模式经验,并在不断反思教学成果的同时,努力探索并完善这种模式。

一、导学案教学的实施感悟

(一)导学案的形式

导学案,顾名思义,应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教材文本以及具体的教学资源设计的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导学案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内容应当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预习思考(思考与探究)、课堂笔记、知识探究、能力提升、重难点突破等内容。同时根据学生情况和内容不同还可以适当增加或者删减一些模块,比如在与以前联系较多的地方可以增加“衔接复习”模块,与课程知识相对应的科学视野、化学史、化学与生活等模块。如在教学化学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中的过滤与蒸发课时,导学案就可以增加部分内容。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粗盐的提纯,并且学习了溶解、过滤和蒸发的基本操作。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直接利用导学案让学生复习回顾。这样可以缩短在课上进一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时间,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探究可溶性杂质的除杂问题。

(二)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课下预习

导学案教学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在课下对下节课教学的预习,从而知道学什么,有的放矢。比如在教学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时,学生都可以通过预习的方式找出定义,并且可以根据导学案上的提示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导学案的实施,可以起到督促学生预习作用。学生知道需要预习什么,预习过程中需要思考哪些问题,解决哪些问题,真正做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从而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比如在《蒸馏和萃取》中可以设计这些问题并提示学生进行思考:

表1 《蒸馏与萃取》导学案中“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这节课中,学生对上面的问题大多能给出自己的见解,但是对于一些问题还是存在疑惑,比如,第④题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回答出来,第⑤题也是有很多学生不能回答完全。但是在课上学生明显更加认真听讲,也更加认真的参与讨论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蒸馏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学生预习过程中,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能更加深入自我学习。每一节课课前的预习问题是值得教师深入研究的,教师要设计出一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学习的探究问题。在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在根据学生水平和已有经验对教材文本进行剖析、筛选后,再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适合特定年级学生的问题。对于同一个学校也不能把导学案做成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三)导学案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究的深入进行

在导学案中设计适当的探究过程,给予学生适当提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进行。如在粗盐提纯实验中除去可溶性杂质,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通过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该内容导学案可这样设计。

首先提示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设计实验方案:(1)除杂试剂的选取;(2)试剂的用量以及过量试剂的处理;(3)加入的试剂顺序及操作。

表2 《粗盐提纯》中可溶性杂质除去的探究设计

这样,学生在设计时就能有的放矢,大胆设想。刚升入高中的学生还带着许多羞怯,不太敢放开地去讨论,但在这节课上学生确实非常积极地讨论、发言、总结,最后得出了几套可行的实施方案。也有个别同学不是仅限于导学案的提示,还考虑到了可加入一种试剂除去两种杂质的方法,即先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同时除去溶液中的Mg2+和SO■■,再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又除去了过量的Ba2+和Ca2+,再经过过滤除去沉淀,然后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OH-和CO■■,最后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的NaCl晶体。

再比如,在教学“铁的重要化合物”一课时,笔者在导学案上设计了如下的探究过程:

表3 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的反应

课堂上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很多,比如充成真空、使用保护气、在溶液上面滴加油、煮沸配置溶液的蒸馏水等等。课上时间耽误了一些,教学进度慢了一些,但是学生确实学习到了很多知识。

从课堂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于这种讨论式教学比较认同,能够比较积极地参与进来,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设想,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去实验验证,会自觉地按照规范去做,希望自己设想的结果被认可。为了被认可,所以学生更会精益求精,不出一点纰漏,逐步养成认真严谨的态度。这样的导学案教学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对问题探究更深入了。

二、小组合作的研究实施

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导学案的批阅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量筒的使用,以及误差分析还是不很清楚,特别是在做仰视和俯视的题目时往往出现错误的判断,但是这是初中应该已经掌握的内容,以后还会经常遇到,又不能跳过去。我思考再三,想到学生可以通过课下探究、课上汇报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在课上就布置这样的一个题目——量筒的简介。要求学生在查找相关资料后,说明量筒的规格、量筒上的标记的意义、使用操作规范、使用注意事项以及误操作产生的影响(比如“俯视和仰视”的影响应该分两种情况分别讨论)。并在下周的课堂上上台作汇报。

当我在课堂上宣布这个题目,并且询问哪个小组愿意做这个题目时,学生纷纷举手表示愿意做。最后,我在每一个班级选定两个小组同时做这个题目,并且由小组组长负责组员的任务分配。课下,这两个小组一起讨论,上网查找资料,还有专门的同学来找我探讨。在组长分配下,各组都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分别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当再次上课时,我特意在课上留出20分钟让两个小组作汇报,气氛非常热烈,有的组作汇报时可以完全脱稿,讲得生动形象,博得学生的喝彩;有的全面仔细;有的重点突出。未参与作汇报组的学生还提问这两个小组的同学,汇报组学生给予恰当的回答。最后我对小组的研究作了总结,对于个别有误的点给予指出,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量筒的使用方法,这节课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课后,我要求每个班的两个小组都要把他们成果写成书面报告。从书面报告上来看,学生能够在高中水平上较全面地对量筒进行了了解,特别是对于量筒仰视和俯视两种情况的分别讨论,学生通过对画出的四种图形式所给予的解释,能够显示出学生对该课题探究的准备是认真的。

三、反思与建议

新课程实施需要反思,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不断进步,才不会成为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在实施导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研究时,我们发现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需要改进和反思。

(一)导学案设计要与学生情况相匹配

维果茨基在从事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以区别“现有发展水平”。他指出:“我们至少应该确定儿童发展的两个水平,如果不了解这两种水平,我们将不可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情况下,在儿童发展进程与他受教学性之间找到正确的关系。”

“教学只有在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一定时期的界限之内进行时,才能最有成效。”所以,笔者认为导学案中问题设置的层次化非常重要,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要符合学生能力的需求,也就是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内。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导学案的设计还要彰显个体风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年年重新设计的。

(二)导学案既要利于学生自学,也要利于教师教学

导学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渐进自学、缩短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探索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既要跟上学生的思路,又要引导学生的思路。也就是既要有利于学生课下自学,也要有利于教师课上教学。否则,就会成为教师和学生负担,浪费时间。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利于小组合作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针对一个问题学生所产生的质疑,虽然也会在课上得以解决,但是有时某些难题得不到最佳解决方案,此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小组内和小组间的集体讨论,通过和其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表意见,寻求最佳答案。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小组合作、集体讨论的习惯。

(四)导学案与教科书有机结合

导学案教学要避免撇开教科书的误区。导学案源于教材、根植于教材。导学案是一种载体,通过这种载体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学习教材内容。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只有把导学案与教科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利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率。如果是撇开教科书,只用导学案,就是本末倒置了。

经过近一年的导学案和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实施,在教学效果上凸显了它的作用,使课堂更加精彩,更具变化性。当然在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并且进行完善。

[参 考 文 献]

[1]张金凤.高中化学“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D].硕士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08.

[2](苏)维果茨基著,余震球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林小榕.“学案导学式”教学模式实验的启示[J].化学教育,2003 (4).

[4]赵立金,张景彪.浅谈“导学案”与教材的关系[J].江苏教育研究,2009(11).

(责任编辑:张华伟)

作者:刘均照 张英锋 马子川

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篇2:

化学导学案的类型与应用案例研究

摘要:文章从化学导学案的实施现状出发,对导学案的类型和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关键词:课程改革;化学导学案;案例研究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12.014

一、导学案的起因及导学现状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之“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同,导学案教学已成为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教育现象。以如东中学为例,我校在2003年之前,日常教学鲜有化学教师使用学案,仅在公开课、赛课中偶有“应景”之作;03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每个教室皆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化学教研组率先使用课件教学,但带来的弊端是,教学节奏太快,学生来不及笔记,有走马观花之感。为解决这一问题,化学组来尝试编撰导学案,辅助多媒体教学来减轻学生笔记负担,还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

从我校实施导学案教学情况来看,师生普遍认为导学案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其优点有:

1. 学生预习有抓手,教师可通过批阅导学案,发现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课堂上更好地突破重点、难点;

2. 导学案比教科书详细、更有条理,同时配备适量的例题及巩固练习,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导学案比教辅资料更精细,适用,知识点、例题、巩固练习完全由教师选编,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3. 导学案整合了考纲、背景资料、探究过程、知识点、规律总结等各种资源,减少了笔记时间,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4. 导学案实施以来,化学学科成绩不断攀升,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结构僵化、例题陈旧。部分教师使用上届学生使用过的导学案,过程性内容少,例题沿用几年前的高考题,不能适应当下课改要求;再比如容量太大,整合提升不够。通常学案设计成8开正反一张容量,课堂上要充分体现探究过程,加上例题的分析、研究,很多时候来不及归纳总结提升就已下课,还有不少巩固练习要留到课后,造成课前预习量大、课上匆匆忙忙、课后占时多的现象。这些都是当前学案导学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导学案的类型及操作流程

化学导学案的分类一般有新授课导学案、专题课导学案、综合复习课导学案等,新授课导学案按照教学内容特点、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又分为活动单元型导学案(如:江苏如皋县域的活动单式教学)、问题探究型导学案等。

根据自主学习的环节结构,化学导学案应该包含以下6个层次:

化学导学案的操作流程一般为:

化学导学案的操作流程涵盖了自主学习的所有环节,由情境催生问题,由问题驱动思维,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的精准点拨,关注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提升。

三、导学案应用的案例分析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以“盐类水解”(第一课时)为例,进行化学新授课导学案的案例设计和应用的探索。分析如下:

1.首先创设情境,介绍背景知识,进行学习定向

[学习目标](1)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知道水解规 律

(2)初步学会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3)体验实验探究和合作学习

(4)培养实验能力,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活动探究]

[回顾思考] 水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决定?

2. 提供参考思路,确定研究计划,明确步骤、方法

活动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探究]

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那么盐溶液是否呈中性呢?测定下列盐溶液的酸碱性。

结论:

活动二: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质疑]

(1)在NH4Cl、CH3COONa溶液中存在那些粒子 ?为什么?

(2)水电离出的OH-与H+ 存在什么关系?

(3)为何NH4Cl、CH3COONa溶液中的c(H+)和c(OH-)不相等呢?

(4)在NH4Cl、CH3COONa溶液中有无弱电解质生成?

(5)弱电解质的生成会影响水的电离平衡吗?

探究1:NH4Cl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探究2:CH3COON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归纳小结]

盐类水解的实质:

活动三:探究盐类水解的规律

[交流讨论]盐的水解有何规律?

3. 搭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质疑]

(1)NaCl、KNO3溶液为何显中性?

(2)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与盐的类型有何关系?

(3) 在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CH3COONa和Na2CO3溶液,哪个溶液的碱性强?为什么?

[归纳小结]

盐类水解的规律:

活动四:总结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交流讨论]

(1)盐类水解反应与中和反应有何关系?

(2)Na2CO3是二元弱酸盐,如何书写Na2CO3水解方程式(联系H2CO3分步电离进行思考)?

(3)如何书写多元弱碱盐FeCl3水解方程式?

(4)NaHCO3是酸式盐,其水溶液显什么性呢?

[归纳小结]略

4. 设计多层次练习,巩固双基,拓展思维

[随堂练习]略

[课后思考]

(1)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为何加入少量盐酸?草木灰为何不宜用与铵盐氮肥混合使用(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

(2)将Al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什么物质?如何得到AlCl3固体?

(3)想知道泡沫灭火器的工作原理吗?如何利用盐类的水解为生产、生活服务?

此案例中注重知识的生成,在设计导学案时,根据学习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链,重视问题呈现的层次、梯度和思维张力,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对重难点内容,搭建问题“支架”,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从而顺利突破难点,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探究能力。

四、导学案应用的反思

1.正确定位导学案,导学案是提高课堂效率的辅助手段

从课堂教学的实施情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完全依赖于导学案,完全脱离了教材,照“案”宣科,使得本应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机械、僵化,完全失去了课堂教学的鲜活性、思辨性、诊断性。导学案本质上应该属于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其根本任务是优化学习方式,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抓手,不能过于依赖导学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灵活机动的使用。

2. 科学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引领学生探究的平面载体

要认真研究课标、考纲、教材、学情,整合多方面的资源进行导学案的编写,不能从网络上直接下载导学案,往届学生使用过的导学案要及时调整、更新,要避免出现个性特色少、变式案例少、自主活动少、发散问题少等常见问题。同时一定要控制好导学案的容量,要精简内容,留足探究活动的时间,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质疑、提问的空间,切不可将导学案变成习题集,否则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效率,更可能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挫伤学习积极性。

3. 合理使用导学案,导学案应该彰显个性,因需而作

导学案服务于教学,内容多少不限,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必须进行导学案教学,也可以为帮助学生突破某个难点,设计局部的问题支架式导学案。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要二次备课、彰显个性,否则同备课组内的课堂都是千篇一律,无疑会滋生部分教师惰性,扼杀部分教师创造性,不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俊明. 及时升级学案版本 让学生学会自主更好地减负增效[J]. 化学教学,2012,(2)

[2] 陆建军,赵华. 厘清化学学案导学的几个问题[J]. 化学教育,2012,(3)

[3] 陈俏,姚燕娟. 学案中使用的“不顺现象”分析及对策[J].化学教与学,2011,(4)

作者:管建华

导学案化学教育论文 篇3:

关于化学课堂教学中“导学案”设计策略的一些思考

摘 要:“导学案教学”是当前课改的热点,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编写导学案,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和“高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变当前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格局,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就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导学案”设计的一些思考与见解和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关键词:导学案;高效;设计策略

近年来,“导学案”教学在国内相当多的省份都掀起了一场教学改革风,国内的某些一线中学教师及专家学者也就导学案的设计及应用做了相应的研究。笔者个人认为,导学案教学的出现有它存在的价值及合理性,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将“导学案”设计成了“练习案”,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或只注重形式,不注重效益等。在下文的阐述中,笔者就个人在“导学案”设计中的一些思考与见解和各位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导”

导学案设计要注重导学的功能——导知识和导思维。有些老师在编写导学案的时候,没有进行过多的思考,只是根据自己单方面的想法来编写。比如,练习比较多,导学案沦为了练习题的堆积,学生“依案学习”变成“依案练习”,问题的设置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老师必须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设计的问题不要脱离课本,但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并思考;设计的问题应该是开放性的,尽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设计问题所用的语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境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

二、导学案的设计要注重“效益”

导学案设计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因此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其组织形式。笔者个人认为,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益”,导学案设计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导学案设计中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导学案要有明确的预习目标和预习环节;

(3)导学案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作用;

(4)导學案要设计自我测试与课堂测试环节。

三、导学案的设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成功的欢乐是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情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极佳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兼顾各类学生,做到难易结合,形式多样,有梯度、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即创设使各个层次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境界,既能给学生清晰的知识层次感,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又能形成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盐类的水解”这一节内容时,老师可通过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逐一解答,最终获得想要的答案。

(1)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后,可生成什么?

(2)请写出纯水电离的方程式,并指出影响水电离的因素有哪些?

(3)如下这些盐可电离出哪些离子?它们能否和水电离产生的离子结合?对水的电离产生什么影响?

四、导学案的设计要有一个“归纳升华”的环节

教学应该是一个“授人以渔”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掌握课堂中所学知识外,更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最终实现灵活应用。“归纳升华”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自我反思、查漏补缺、总结提炼的过程,如果少了这个环节,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那么教师如何设计“归纳升华”环节呢?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后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找出整节课的脉络并加以梳理,并将整理出来的关系网与之前学过的内容加以联系,形成更大的知识网络。

2.老师应给予学生适量的针对性练习题加以训练,引导学生在做题过程当中摸索出解决同一类型题目的方法和步骤,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导学案设计是一个教师表达自己教学思想和理念的灵魂之作,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的纽带。导学案设计得合理精妙,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索,优化导学案设计,以便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加琛,张成菊.“学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2(2).

[2]关士伟,臧淑梅.学案设计的理论研究[J].教育探索,2005(8).

[3]张莉,毛静,金继波.学案导学对改善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初步调查与研究[J].化学教育,2008(7).

[4]吴永军.关于“导学案”的一些理性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0).

作者:张格娥

上一篇:站台墙施工工艺论文下一篇:信号完整性准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