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初中数学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导学案教学方法开始涉入初中数学领域,而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导学案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与探索为题,对导学案教学给予介绍,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初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应用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导学案初中数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学案初中数学论文 篇1:

列举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中导的常用方式

【摘要】 近年来,使用导学案教学的新课改在全国轰轰烈烈地进行,因此,各种类型的导学案铺天盖地而来. 然而,导学案有好有坏,我认为一篇合格的数学导学案要做到:一是学生“易学”“愿学”“乐学”“会学”,二是教师“易教”.

【关键词】 导学案;导学;误区;学;教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课堂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才能实现少教多学的教育目的?就单从数学来讲,导学案的使用从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少教多学,导学案的使用带来的变化是:一是教师地位的改变,由传统的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教师主导性的地位变得重要;二是学生从被动的倾听接受改为主动的探索获取,即获取知识途径的改变. 然而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因此,让学生能够通过设计的导学案,提前预习学会知识,通过课前、课堂及课后的学生形成能力. 所以,编写导学案的要求就是要我们认识一些导学案编写的误区,找出适合初中数学导学案教学的编写方法.

目前部分教师编写导学案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导学案等于先看书再做提纲. 这种类型的导学案应该谈不上“导学案”,而是学生预习的检测卷,因为根本体现不了“导学”二字. 误区二:导学案等于教案. 部分教师认为编写导学案就是把传统课堂上要讲的话、要做的题目编写出来,这样的“导学案”导的成分其实是不错的,但是学生“学”的部分就不够了. 误区三:缺乏探究性,不能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缺乏层次性,不能落实分层教学的课程理念;缺乏问题的开放性,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误区四:生搬硬套,流于形式. 所有的课都按照相同的模式进行设计,没考虑到知识板块的不一样,导学案的结构也可能不一样. 经过多年的经验,我认为,合格的导学案要做到让学生“易学”“愿学”“乐学”“会学”,教师“易教”. 编写出合格的导学案,我们需要从导学案的定义说起.

导学案,从字面来理解,是指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和设计. 导学案是经过教师集体备课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备课研讨制定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和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导学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三维目标”为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载体.

一篇好的导学案,如何体现“导学”是关键.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四基的发展,除了掌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数学思想和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 学生通过看书,往往看到的是结果,缺乏知识的形成过程,所以我们编写导学案时,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重知识的“导”、我个人认为,平时用得比较多的“导”的方式有:

一、充分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类比联想,化新为旧,从而让学生“易学”

例如:我在设计“求解一元一次方程2”中,在“探究一:温故知新、类比联想”中设计了这样的两道题:1. 去括号:-2(2x + 1) = . 2.解方程:-4x - 2 = 4 - x. 使学生快速复习去括号及上节课的相关内容基础上,再完成下一环节“探究二: 探 索、发 现”. 3.认真观察上面1,2两小题的联系,解方程:-2(2x + 1) = 4 - x. 通过预设三个习题,引导学生快速找到本节课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二、往往可以通过“实验操作——类比联想(猜想)——论证”的认知过程或者形式来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乐学”

例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一课中导学案中的“探究一:温故、探究、猜想、归纳”,我是这样设计的:

1. an是表示_____个a相乘,其中底数是_____,指数是____.

2. 探究、猜想、归纳:

【问题】103 × 102的结果是多少?

【探究】因为103表示____个10相乘,102表示____个10相乘,所以103 × 102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 = 105.

(1)23 × 22 = = = ;

(2)a4 × a2 = = = .

【猜想】am·an = ,并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第1小题,复习了以前学过的幂的意义,再通过第2小题的实验探究—猜想—论证的认知过程,学生很自然地探究出规律,符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学生自然就“乐学”.

三、通过联系生活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学”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2”中,为了解决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昨天老师来上班的途中经过一个道路施工地,道路刚灌好水泥,可是老师发现在刚铺的水泥地上有一些小脚印(如图1),请问为什么小朋友会选择横穿马路呢?学生自然想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新知探究】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何关系?

如图2,△ABC的三边分别记做a,b,c.

请比较:a + b____c;b + c____a;c + a____b.

理由是什么?

【归纳】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______第三边.

通过生活中小朋友为了寻求最短路径而踩踏马路的实际情景,复习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为提炼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情感的教育,爱护环境. 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知识,让数学知识成为生活的一种需求,从而让学生“愿学”.

四、制定学习目标和渗透科学合理的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学”

学生的学习是否高效,要取决于首先有没有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调控功能,每节课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全面、具体、适宜. 全面是指能从三维目标去要求学生;具体是指有量化的要求,有可检测性;适宜是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 例如,勾股定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1)经历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2)能够利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猜想—验证—应用的探究过程,培养良好的探究习惯. 有了学习目标,学生在预习和课堂参与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习目标来要求自己,来衡量自己的发展程度.

学法指导还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学生展示时要求板书规范,点评时要求仪态大方、声音洪亮、大胆质疑等.

“易学”“愿学”“乐学”“会学”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要实现其中一个“学”,对另外三个“学”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 当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不管有没有使用导学案进行教学,都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中提倡“少教多学”,但是少教不代表不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也要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节课该怎么安排教学活动,还得由老师决定,所以导学案的编写还要“易教”.

那么,怎样编写导学案才算是“易教”呢?我认为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易于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和学习活动

一篇好的导学案,老师应该是容易安排教学环节的,容易安排各环节之间的衔接,一整堂课应该体现严谨性和逻辑合理,易于学生进行课堂的讨论交流,易于学生表达,易于学生展示点评等活动的进行.

二、易于提出促进学生思维的问题

设计问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由浅入深,教学中的问题不一定在导学案中都要得到体现,有些问题我们可以课堂里面提出,更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认识三角形2”中,有关三角形的第三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有这样一道题:有两根长度分别为6 cm和9 cm的木棒,用长度为2 cm的木棒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5 cm的木棒呢?长度为7 cm的木棒呢?

导学案中,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回答出就可以了,但是在课堂里面,我们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为6 cm和9 cm,第三根木棒为2 cm时,不可以组成三角形,第三根木棒为15 cm时,也不可以组成三角形,第三根木棒为7 cm时,可以组成三角形,那第三根木棒到底要多长才能构成三角形呢?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小组通过简短的交流,用生活中如图所示的道具,得到了“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和”的结论,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为本节课带来一个“高潮”. 学生通过找到成就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易于教师进行分层教学

好班有学困生,差班有学优生,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怎么样设计导学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得到不同的收获和发展,也是要考虑到的问题. 例如:我校在编写导学案过程中,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分为A,B,C三类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该完成的题目采用不同的标注.

“精彩在课堂,功夫在课外”不仅仅是我们经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对我们老师也是实用的,为了精彩的课堂,我们需要在编写导学案、设计教学环节及教学实施上认真思考备课,走出编写导学案的误区.

【参考文献】

[1]丁尔陞.中学数学教材教法总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3]张奠宙,李士锜.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张奠宙.数学素质教育教案精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作者:袁文平

导学案初中数学论文 篇2:

新课程背景下导学案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与探索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导学案教学方法开始涉入初中数学领域,而且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本文以新课程背景下导学案在初中数学中的运用与探索为题,对导学案教学给予介绍,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初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应用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导学案;初中数学;应用

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开始应用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提前预习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效果,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但初中数学教学应用导学案授课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的探索,实现导学案教学的应用优势[1]。

一、导学案教学概述

导学案教学是在新课标背景引领下,教师们通过集体探究,根据教育目标撰写的学案,其主张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完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案,同时让学生明确数学教学重点知识,最终实现以学生为数学课堂主体,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导学案教学结构固定

有些教师对导学案教学认识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对导学案制作时,未突出导学案教学优势,只是简单的制作,草草了事。有些教师提出分工编写导学案,导致数学教学思路不统一,影响数学教学的连贯性,从而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初中学校的导学案教学模板,有着一定程度上的相似度,不具有针对性[3]。

(二)课堂互动交流效果欠佳

导学案教学是以课堂分组探讨形式实现合作学习,因数学教学管理机制不具备这一点要求,分组人数不够,到不到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的情况,导致小组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性比较差,无法实现小组最佳合作学习模式。

(三)课后反思和评价少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课后反思和评价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对导学案反思较少,仅仅是以完成学案为基准,对数学知识点有所掌握,但对学案中出现的错题,并未归纳和总结,其次是教师对导学案反思较少,教师在数学教学课堂结束后,对书本的教学反思不予采纳,造成学生失去了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热情,教学效果得不到提升。

三、初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实施小组合作讨论

导学案教学以小组合作为前提,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不同程度分组,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平均分配到每一个小组,组建一个新的小组,分别有优生、差生、一般生,形成组员之间的学习互动,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和合作[4]。例如:反比例函数教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析函數图像,并判断函数性质,最后求出解析式。派出每组代表发言,讲解分析函数图像以及判断函数性质的过程,由教师对其分析结果给予评价。

(二)增加学生课堂互动次数

初中数学课堂实施导学案教学,应以增加学生课堂互动次数为主要策略。导学案实施数学教学时,可以与网络视频结合,小组成员可以自主总结数学疑问,分别对其疑问进行分析,提高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效果,同时针对单元考试、月考等,都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根据每个小组出现的错题进行分析,并由每个小组讨论给予正确的答案,改善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提高导学案练习题设计的生活性

初中数学知识很多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练习题时,可以密切关注生活,多采用生活案例,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5]。例如“二次函数”,教师可以根据市场买菜的场景设计,假设市场中销售的芹菜2.0元/斤,需要购买的芹菜斤数设为x,芹菜的斤数x之间的函数关系,将怎么表示?由于市场价格浮动情况,芹菜价格需要上调,经两次涨价,最终价格为3.0元/斤,此时的芹菜的价格与增长率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将如何表达?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知识进行导学案,让学生感受到学好初中数学的重要性。

(四)优化导学案的预习环节

初中数学课程,对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要求很高,学生必须通过提前预习,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的数学知识点,所以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优化预习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主要知识点。例如:“黄金分割”问题,教师可以先提出“黄金分割”的定义,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在预习新课过程中寻找答案。再如:证明三角形是否全等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教学方式,让学生对三角形全等性质定理问题进行思考,在预习中理解三角形全等性质定理 SSS、ASA、SAS 的具体应用。由此可见,优化导学案的预习环节,对学生预习数学知识至关重要,可以培养学生自习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提前理解数学知识要点,提高对知识的吸收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教学,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导学案教学结构固定、课堂互动交流效果欠佳、课后反思和评价少等,为此提出了初中数学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应用策略,主要包括实施小组合作讨论、增加学生课堂互动次数、提高导学案练习题设计的生活性以及优化导学案的预习环节等四个方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学军.初中数学"导学案"设计例谈[J].新课程导学,2019,(26):62.

[2]吴寒.初中数学教学中学案导学模式的实践[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7):69.

[3]蒋先璨.初中数学导学案的预习导学策略分析[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9,(7):17-18.

[4]梁敏珠.信息技术下初中数学教学案有效导入浅谈[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21):8.

[5]辛国丽.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案导学[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6):192.

作者:韩小蕴

导学案初中数学论文 篇3:

谈课堂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尝试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完善,初中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不断的尝试改革与创新,其中导学案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此方法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极大程度地增加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因此,本文针对导学案的特点展开讨论,探讨导学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导学案 初中数学 创新教学 策略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常常以自身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作为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但无法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容易让学生养成惰性思维。学生没有主动思考的空间和过程,极难把知识融会贯通,也就很难灵活运用了。而导学案的出现,增加了课堂上让学生主动预习主动思考的环节,让学生在课上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导学案

由于导学案的设计初衷就是将以老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因此在导学案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作为导学案的设计中心。所以,在导学案设计的时候一定要以学习效率为主,不要长篇大论的叙述知识,要适当删减,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多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比如,老师准备的导学案可以先将一些知识解答性的文字斟酌删除,然后换成填空式解答的问题,先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先给出答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此问题进行解答,这样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再通过老师的问题引领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一步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会让学生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增加对这堂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再比如,老师可以准备两套不一样的问题,分发给同桌之间,比一比同桌之间谁解答问题的速度快,解答完毕,同桌之间可以互换问题,再次比赛。这样一来,既简化了导学案,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实践性的导学案设计原则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如果能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则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本堂课的印象。所以老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尽可能的在导学案中加入实践性的东西。比如,导学案上可以加入小组讨论的形式,导学案上可以设计出必须要小组讨论后才能给出答案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本堂课中所要将的知识,讨论的过程就是启发思维的过程,这样做很有可能导致的一个良性结果就是,可能老师还未授课,学生已经将本堂知识学会了一半了。预习之后再由老师多加引导,就很容易能将本堂课的知识融会贯通。

另外,老师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不必拘于常规,要适当的在导学案中加入一些轻松有趣的创新环节,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不枯燥乏味,而且能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强调的是有趣的知识点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比如,在学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每位同学在课前准备一根直线,然后让同学在纸上点上两个点,通过将线摆出各种弧形与这两点相连,最后让学生测量哪种连接使用的线最短。这样学生通过动手很容易就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利用多媒体让导学案更有趣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学校的教学工具也不只拘束于黑板和粉笔,更多的现代化教学工具陆续的出现在校园之中,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可以形象的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其中多媒体课件就是很好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因此,将导学案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当学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做出一个海上日出的和日落的动画,通过太阳与海平面之间的交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了非常清晰的印象。另外,也能启发学生,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再比如,像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类的数学问题,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做成动画,通过平移两角使其重合,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通过趣味性的课堂,让学生爱上数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不断学习和创新导学案

导学案虽然给了老师一种新型教学的指导方法,但是导学案的内容却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需要老师们能够具有创新精神和不断学习的精神,能更大程度上完善导学案,给学生预习以最大的帮助。这就需要老师能够不故步自封,多与其他老师交流,即使是不同学科,老师们互相交流也能给自己设计导学案找到很多灵感。另外,老师还可以经常关注潮流热点,将导学案的内容如果能与潮流热点结合在一起,一定可以充分帶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学效率事半功倍。

比如,在学到速度有关的应用题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借助同学们都知道的“飞人博尔特”的短跑记录来向学生传达知识,大家都知道博尔特百米的最好记录是9.58秒,之后让学生求解博尔特的速度。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没有死板的知识,只有死板的应用知识的人,通过不断交流和创新,老师们一定能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变为有趣生动的数学知识展示给学生。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导学案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经在各大校园中备受老师和同学的青睐,有了导学案,老师可以抛弃繁复的教学任务,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学生则能抓住学习的主体地位,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思考知识,将原本沉重的学习负担,变为主动寻找知识的有趣探索。真正做到了以学为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 参  考  文  献 ]

[1]李晓锋.如何利用导学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J].新课程(下),2018,(5):184-184.

[2]孙媛媛.浅谈中学数学课堂使用导学案教学的利与弊[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5):163-163.

[3]陈真珠.基于初中数学导学案课堂实施“学生讲解”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12):76-76.

作者:邓雅丹

上一篇:作文多媒体教学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知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