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2022-05-01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联动编写何为导学案呢?导学案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它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将教案和学案综合而成的一种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的教学模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1: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在当下各级各类学校中得到普遍应用的教学形式,作为一种伴随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强化和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新课程改革持续推进的具体语境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要以新课改的具体理念为指引,不断强化创新教学,最终提高学科教学的成绩。在探索高中化学学科创新教学的过程中优化完善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命题,广大一线高中化学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导学案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完善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最终整体提高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 高中化学 运用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当下各级各类学校中已经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简单而言,导学案是经教师精心研究和编写的以新课程学科标准为依据、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的主要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实际上导学案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背景下的衍生物,蕴含在其中的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一脉相承,也可以说导学案教学模式是国家统一基础教育改革理念的践行和落实,体现出了新课改的精神。众所周知,包括高中化学学科在内的各阶段各学科教学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中经历了持续的优化改革浪潮,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无论是从教育教学指导理念和基本价值追求层面而言,还是从课堂组织形式视角来说,我国基础教育教学的整体面貌实现了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导的舞台,而逐渐演变成师生互动、学生合作探究的阵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发展能力得到了重点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导学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出现和风行在一定意义上有必然性。

就具體高中化学学科的日常教学而言,导学案教学模式实际上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落实,学案与教案一样是当下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就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而言,“量”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们更加应该关注“质”的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学科的具体运用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持续的优化是导学案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不断发挥功效的基本保障。以下行文将基于实际问题重点阐述和探讨导学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优化运用。

1、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导学案要进一步强化“导学”功能,立足基础知识,演示课堂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主体和核心是导学案,导学案实际上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课前自学指导方案,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和帮助下可以在课前进行学科基础知识的预习,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究。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知识点较为集中,学生可以在课前自学和思考的空间较大,因此高中化学导学案必须要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导学”的基本属性,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做得到,通过导学案的引导过程学生要概况性地感知基础知识,对于一些探究问题要进行初步的思考,以达到导学和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制作《氧化剂和还原剂》一课导学案时,教师可以将自身的教学思路和基本逻辑具体展示在导学案上,理顺思路,排除思维障碍,可以先通过具体如CuO+H2==Cu+H2O;Fe+Cu2+==Cu+Fe2+等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了解所谓化学反的概念,进而通过实例的步步推演引导学生分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步步为营的引导过程,导学案的功能才能得到发挥。

2、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导学案要基于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突出核心知识,切忌求全求难,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可以有的放矢。

基于导学案的 “导学”基本属性出发,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的导学案要持续在内容上实现优化,要紧密围绕学科核心基础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预习,特别是面对普通理科班时更不能在内容编排上片面求全求难,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如我们看到有的高中化学导学案中设置的练习题难度较大,有一部分探究问题也基本脱离了学生普遍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曲高和寡,最终损害的是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要精心备课,以学科教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找准抓牢教学重难点,紧密围绕教学重难点进行内容的编排,不可片面突出学案的“高大上”而使其失去了导学的意义与价值,如《碳的多样性》这一节化学内容,本课的重点是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素异性体的概念同时感知碳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所有的导学案内容都应该紧密围绕这些重难点展开。

3、高中化学学科教学中的导学案要实现与教学设计以及课堂实际教学之间的高度融合。

如前所述,导学案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前自学的,要让学生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安排,使学生为良好的课堂学习打下基础,这就要求高中化学学科的导学案必须要进一步强化与教案、教学课件之间的高度融合。实际上高中化学学科的导学案、教案以及教学课件之间就应该是统一和一体。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看到,一些教师的具体教学过程与学案之间的联系不够强,甚至出现在学案上的自主探究题在教案和教学过程中就根本没有涉及,这样的导学案形式主义倾向严重,“导学”功能不强,意义不大。

整体而言,导学案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高中化学一线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持续优化和完善这一教学形式,明晰导学案的基本功能与属性,科学高效地应用导学案,以基于基础知识的问题解决为整个学习过程的驱动力,通过导学案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供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参考文献:

[1] 李登俊,浅谈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的形式与导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年20期。

[2] 许元花,辩证研究高中化学导学案的现状,《考试周刊》,2017年22期。

[3] 陈红,新课标背景下导学案对高中化学高效课堂的影响探究,《中国培训》,2016年02期。

[4] 柯欢,高中化学导学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作者简介:

肖春会,男,(1973-),工作单位: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职称:高级教师。

作者:肖春会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下用导学案促自主合作学习策略初探

关键词:导学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提高课堂效率;联动编写

何为导学案呢?导学案就是一种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它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将教案和学案综合而成的一种能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原则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多教师的肯定,但是也有很多教师在使用导学案过程中,因为对导学案本身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些许误区。
1  在初中物理课中使用导学案的几种误区

误区一:最近几年因为导学案上课模式的提出,且受到了充分的肯定后,很多学校也都与时俱进的要求教师学习采用这种模式来上课。因为守旧但又不得不应付学校的要求,很多教师在没有对导学案充分了解、学习的情况下就随便从网上下载一些导学案来上课。结果上课课件内容与导学案的各环节内容不配套,顾此失彼致使导学案成为上课的一种累赘。更有甚者干脆只把导学案当成练习案,上得不伦不类流于形式。

误区二:很多教师只有在公开课或者参加比赛上课时才会做对应的导学案,来体现自己的课堂模式是与时俱进的。而平时上课时,连基本的学生预习案都没有,更别说课堂导学案及课后练习案了。没有将导学案成为平时上课的常态化,只靠几节公开课或比赛课是不能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的。

误区三:坚持自制导学案且试用一段时间后无法坚持下来。近年来因为导学案掀起了热潮,所以教师们也都以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形式开始了自制导学案,但坚持没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原因有三:原因一:是学校规模较小,一个备课组或教研组的物理老师总共也就一二个人,因为工作量巨大,做起来力不从心。原因二是:自从教师要参加省考以后,通过省考的年轻教师一般也只能先到乡下教课,所以城区中学教师都已经驱于老龄化。而老教师都觉得要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制作校本导学案力不从心,而无法长期坚持下去。原因三是:通过备课组集体做出的导学案,因为是采用分章节分工制作的,虽然参加制作导学案的教师们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制作和完善导学案,但是本备课组的其他教师再拿来上课时总感觉会出现脱层现象,没办法与自己上课思维相统一,或与自己班级情况不吻合,所以很多教师在试用一段时间后,就放弃使用导学案了。

误区四:很多学校的教师都认为导学案的制作因为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与时俱进的更新内容以及分析学生的学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做得不偿失。还不如采用老套路:教师讲,学生听,来得实在。从而舍弃了用导学案上课这种模式。
 2  导学案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作用

2.1  逐步提高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

托勒密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的人”。而要想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是学习者自己本身主动地想学要学肯学,对学习充满了兴趣,学习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然而现状是大部分的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非常的弱,甚至根本就不会自主学习,只会上课听老师讲课,被动地接受学习。而利用导学案就能逐步地提高学生课内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

导学案首先在学生的预习案中给出明确的预习目标,让学生在预习时有了既定目标就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其次在导学案中的新课导入部分可以设置一些跟学生认知水平贴近的有趣而又神奇的现象、故事、图片,以及一些学生可以利用身边器材就可以完成的小实验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大气压这节课中,就可以让学生利用矿泉水做两个实验。一是将矿泉水瓶装满水,在矿泉水瓶瓶口盖上一张硬纸片后,再将矿泉水瓶倒过来,看看纸片是否会掉下。二是在矿泉水瓶四周扎一些小洞,装满水,会看到小洞有水喷出,再用手将矿泉水瓶瓶口用力压紧,看看这些小洞是否还会有水喷出呢?在做液体压强导学案时,可以通过展示海钓者在快速提出上钩的深海鱼出水面后时,鱼嘴都会张得很大,而且嘴巴都含着一个“大球”(其实这是鱼的胃)的照片,提问:“为什么钓深海鱼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现象对学生来说是是那么的陌生,那么的不可思议的,能强烈地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再次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可以将课本中那些精炼的,生僻难懂的,定律概念以及实验探究结合自己学生的实情来逐步设计导学案的各环节,将对应的知识点有层次有梯度逐步分解。这样就能大大降低学生自主学习的难度,让各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时都更有信心和兴趣。

2.2  提高学生在实验探究课中的合作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对实验的探究是学生在初中物理课中必备的能力之一,也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 [1 ]。然而在初中物理的实验探究课中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按照实验探究的七个环节来进行探究,但其实都是形象而意不像,学生都只是看客,参与度不高,只是在那等着记录教师给出的实验探究结论。实验探究能力根本没有得到提高。那么怎么用导学案来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呢?具体做法是:在开学初就将各班学生按照座位,将前后两桌学生四人分为一组,选出一人作为本组的组长(若要想做的更好就需要和班主任协商按照学生好中差调整座位了) 。在上课的前一天就先将导学案发给学生预习,第二天本组成员集体讨论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上交给教师。导学案在编写时将实验探究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以问题的方式有层次有梯度地展现给学生。上课时,教师不直接讲实验探究,而是首先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按照导学案步骤先自主探究,讨论。其次教师再将各小组探究的结果和各小组在课前上交的不能解决的问题用投影形式展示出来。最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总结出结论。这样利用导学案完成的探究包括了组组、生生、师生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并加強合作交流。这样就能充分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和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2.3  提高課堂效率,把课外时间逐步还给学生

优质的导学案会依据学生学情确定学习目标,设计科学合理的课前预习案、课堂导学案,以及当堂反馈案。而利用导学案上课的课堂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2 ] ,教师导学为辅,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且教学环节设计科学合理,时间安排恰当,问题设置具有启发性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也能充分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合作分享,问题抢答,讨论分析,当堂检测,作业互批互改,及时发现问题补充更正,真正做到当堂任务当堂解决或者基本解决,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后时间逐步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3  编制和使用导学案的一些体会

3.1  学校联动编写导学案省时省力可行性强

编写导学案是一个非常耗时耗力的过程,仅仅依靠一个学校,一个备课组,特别是那种师资又比较少的学校,要编写出好的、配套的导学案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针对以上这种现象,我们可以让一些学生学情相似的学校联动起来一起编制导学案。参加联动的各学校老师按学科、按年段通过微信组群,分配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至少提前一周)再将编写好的导学案发回群里,供大家集体讨论,分析,调整编写方案。这样既解决了因人力不足而工作量又大的问题,又使编制的导学案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的特点,能让导学案常态化。

3.2  导学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学校联动编写导学案在第一轮时所有教师的工作量会比较大,但只要编写完一轮后就可以将导学案相互传承,相互学习。那么是不是教师以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年复一年的使用这些导学案呢?当然不是。正所谓“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每一年,每一届的学生都有自己各自的特点,而且学生成长的环境也日新月异, 所以导学案的编写也应该是在之前编写的基础上不断地更新。比如情境导学中的例子可以结合学生周围以及国家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来引入,让学生更具有亲切感,更能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还有在题目的选择上也应根据每年的中考要求以及对应的中考题目,做出适当的调整。这样做出来的导学案才是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才能全方位的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3.3  组织导学案编写比赛,激发和培养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是教育的新生力量, 充满激情、活力和创新性。薪火相传,未来的教育必将要由年轻教师来担当,因此对年轻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组织35周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参加导学案编写竞赛(可以是从校级到省级,甚至更高的级别的竞赛),给他们创造能力展示和提升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层层比赛的洗礼,不断地激发和提升自身的能力。同时通过比赛也可以为导学案的编写发现新人才和寻找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蒋小钢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设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1):112-115

[2]林文惠,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主体性激发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5):104-106.

作者:王小冬

导学案教学模式下化学教学论文 篇3:

化学导学案设计编写与使用

摘 要:高中化学教学中采用“导学案”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把学案作为问题的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让学生在学案中感觉问题、发现问题,师生共同确定一个中心问题,把该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整个学习过程的驱动力,共同合作来完成的教学任务。同时也在导学案实施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误区,如以“案”代“本”、导学缺位等。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误区

“导学案”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大力推行了四年的时间,在莫校長的大力支持下,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学案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在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自己的体会。导学案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的优势,我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使用导学案的问题上吸取了其他老师的经验。如何将化学新《课程标准》落实于自己的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习惯及素养并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这几年在导学案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化学教研组深入研究,认真实践,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建立

1、导学案实施流程

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讨、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是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结合我学校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所构建的教学流程框架如下:

基于此我们化学教研组“导学案”备课的具体做法为: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学科组“群议”,结合大家的建议再由第一主备人修订,分给任课教师,由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再“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导学案在设计时要求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学生要能够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一般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设、学法指导或知识链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测评反馈、课后反思几个环节构成。本着一课一案的要求,每个导学案的分量要适宜,要合乎实际操作,有实效。尤其要精选习题,坚决杜绝“题海”战术。所编制的导学案的容量以学生预习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为宜。

2、导学案的使用:

(一)对学生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所有同学必须自行解决“导学案”中基础题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2)课堂上注意作学习方法和规律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要在“导学案”的空白处写上学后心得。

(3)独立完成达标检测题,对于做错的问题要力争弄懂及时订正。典型问题加以收集整理,每科准备一个“纠错本”。

(4)要求准备一个学案夹,每隔一定时间后,将“导学案”进行分科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二)对教师使用“导学案”的要求:

(1)应该在上课的前一天将导学案发到学生手中,并认真指导学生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前必须抽查部分“导学案”,以了解学情,并针对学生实际对“导学案”进行补充和完善。

(2)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按导学案的设计环节进行操作,对各项目标和措施进行不折不扣的落实。课后认真的写出反思,对存在的问题、课堂的收获与亮点及时总结。

(3)导学案设计中突出化学学科特点,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提高学生根据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4)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教材处理能力以及电脑操作、多媒体的使用能力。

二、使用导学案的一些问题

学案导学并非新鲜事物,早在新课程改革前,就普遍为广大教师所运用,但由于主观认识的偏差和教材编写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在实施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少活动设计,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案中只有核心知识的罗列,忽略了学习的过程,是一种变相灌输。在新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甚至将教材中设计的学习活动略去。

(2)教材内容问题化、习题化,缺少思维内涵。不少学案实际就是满页的空格,把教材的主要内容都设计成填空,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相应的答案填在空格内,是填鸭式教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自学变成了机械抄写和对知识的梳理,缺少思维过程,忽视了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3)以“案”代“本”。导学案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角,教材、文本反而成了配角。当前的课堂上,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尤其是理科课堂。导学案,本来是指导学生学习教材、文本的工具,可一到课堂上,教材、文本觉却大多退居二线,只有导学案在主唱主角了。

三、导学缺位成死穴

《导学案》多重视“学什么”的设计,而对“怎么学”普遍有所忽视。这里的“怎么学”更侧重于学习方法。因为缺少方法指导,自学质量不高。虽然很多老师都赞成学案设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但具体如何指导,研究的却不多。有些老师会在学案前面笼统地说一句探究法、观察法等,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所以学法缺位已经成了“导学案”的“死穴”,有些看似学法指导的设计,其实,大多都是学习要求。

总之,我们高度认识学案教学的意义,坚定课改的信心。导学案教学虽然有一些困惑,但是,实践证明,导学案的使用的确可以消除大多数学生的茫然,增强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使之成为学习的好帮手。我相信,通过"导学案教学"的日益成熟,一定会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和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夏瑜华

上一篇:远程用电检查技术电力营销论文下一篇:医疗护理安全隐患下妇产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