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绿色化趋势研究论文

2022-04-29

我国加入WTO后,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机遇与挑战”了,但“狼”真的来了——近十年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产品屡屡撞上绿色壁垒。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际贸易绿色化趋势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国际贸易绿色化趋势研究论文 篇1:

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之应对

[摘要] 近些年,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加强和全球环境的逐步恶化,集贸易保护和环境保护于一身的绿色壁垒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也频频遭受了来自国外的绿色壁垒障碍,损失重大。如何应对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构建我们自己合理的绿色壁垒正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新的难题。

[关键词] 绿色壁垒 国际贸易保护 环境保护

1947年《关贸总协议》第20条中将“保障人民、动植物的生命健康所必须的措施”和“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的有关措施”列为对自由贸易原则的一般例外的规定。因此,集环境保护与贸易保护于一身的绿色壁垒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的最重要的贸易壁垒。

一、绿色壁垒的界定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又称环境壁垒,生态壁垒。对于绿色壁垒的概念,理论界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表述方法。比如说:“它是指在国际贸易中,进口国政府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人类和动植物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立法,制定繁杂的环保公约、法律、法规和标准、标志等对商品进行的准入限制原则”;“绿色壁垒是指现代国际贸易中商品进口国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与安全为名,通过制定复杂、苛刻的环境保护标准,限制或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市场准入制度”等等。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得知绿色壁垒其出发点是为了保护本国的贸易,“绿色”仅是表面形式,是为了迎合现代社会中人民对环保和健康的更高要求以及规避相关国际贸易规则的限制,其实质是一种更新、更隐蔽、更有效的国际贸易壁垒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它比传统贸易壁垒更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形势,符合国际贸易规则要求,迎合广大消费者心理需要,因此绿色壁垒也就逐渐成为取消关税壁垒后各国采取的最主要的一种国际贸易保护手段。

基于此,笔者认为所谓绿色壁垒应是指进口国政府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根本目的,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

当然由于各个制定国立法技术的不同、具体规定内容的差异以及操作方式和程序设置上的区别而造成符合或违背国际贸易基本准则两种后果,因而被区分为合理与不合理两种形式,但其限制进口,保护本国贸易的本质是无可置疑的。

至于合不合理,笔者认为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因为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各国为了保护环境和消费者人身和财产安全必然会采取一些措施规范进口行为,这些措施虽然客观上也会造成限制某些产品进口,但根本目的不同。这些标准和技术规范是国际贸易中必需的,也是符合贸易基本原则的。

二、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应对绿色壁垒应采取的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频频遭受了来自国外的绿色壁垒障碍,出口严重受损。而由于我国绿色标准的门槛过低,又导致国外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和产品长驱直入。绿色壁垒的冲击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管理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

所以我们应在充分认识绿色壁垒二重性的前提条件下,一方面突破国外的绿色壁垒,保护我国的出口贸易,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利用绿色壁垒,保护生态环境、人和其他动植物的健康,保护国内的民族产业。

1.跨越国外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在突破国外绿色壁垒方面我们可采取以下法律应对措施:

(1)坚持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加强贸易谈判

绿色壁垒的背后隐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利益的冲突,加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资金的差距,而这种差距又是发达国家以前对其他国家殖民掠夺造成其环境破坏恶果的延伸和继续。所以,在环境保护上,我们应秉承共同但有差别的责任原则,由发达国家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于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也应给予其他发展中国家一个过渡期。我们应秉承这一原则加强与发达国家的贸易谈判,突破壁垒。

(2)根据透明度原则的要求,建立“绿色贸易信息网”

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方所实施的与国际贸易有关的法令、条例、司法判决、行政决定都必须予以公布,以使各国政府及贸易商熟悉它们。因此,我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根据透明度原则的要求,由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建立一个“绿色贸易信息网”,收集各国与绿色壁垒有关的信息,为我国应对绿色壁垒提供最及时、最准确、最完整的有效信息。

(3)认真研究有关绿色壁垒的经典案例,善于灵活运用WTO 争端解决机制

认真、深入研究有关绿色壁垒的经典案例,总结别国的经验教训,充分运用非歧视原则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以及谈判机制,主动申请斡旋、调解和调停程序,尽量把涉及我国的绿色壁垒纠纷案压制在磋商阶段解决,使我们的损失最小化。善于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培养熟悉WTO实体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的专业律师。

(4)根据WTO的规则完善我国现有的环境经贸法律法规,促进与国际的接轨,积极推动我国绿色贸易的发展

①将我国签署的国际公约具体化、法律化

近几年来我国虽签署了十几项与贸易直接相关的环境公约,但是,有的公约在国内没有直接的法律、法规加以具体化,即使有的公约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支撑,但很多是停留在行政立法的层次上,其立法层次也有待提高。

②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的不足

我国有些法律规定和WTO的原则有出入且相关法律没有很好衔接,有待进一步的完善现有的一些法律规定。

③加紧制定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健全我国相关法律体系

当然,应对绿色壁垒仅靠我国现有的几部法律法规肯定还远远不够,它需要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需要一整套涵盖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包装、检疫等全过程的完整绿色壁垒法律体系。

(5)推广环境认证,完善绿色税收制度,积极推动我国绿色贸易的发展

建立完善的环境标志制度,加强与其他国家环境标志的相互认证。完善绿色税收制度。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开征污染物排放税、环境服务税、污染产品税、生态环境税等税种,利用绿色税收手段调节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补贴实行清洁生产的污染控制和自然保护措施,以此促进企业改进生产方式,研制环保产品,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跨越国外绿色壁垒。

2.我国合理利用绿色壁垒的应对措施

另一方面,我国在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的绿色壁垒的同时,还应合理利用符合国际贸易基本原则的绿色标准,以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人和其他动植物的健康,保护国内的民族产业。

(1)加快我国的环境标准建设,构筑起我国自己的绿色环境标准

现在,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建设相对落后或不完善的情况,将其产品和一些在本国受到禁止的污染项目推向发展中国家。对于这种情况,我国以往因缺乏相应的绿色壁垒的保护而每每吃亏。因此,我国应当建立起自己的绿色保障系统,防止我国的产品和一些弱势民族产业遭受发达国家的打击。

(2)对现有的贸易和环境政策进行必要的调整,把环境保护问题纳入国家的投资政策和贸易政策体系

我国在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同时,也应着眼于长远利益,注重环境因素,对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环境标准适用的进口商品和引进项目,应要求贸易对象国适用其本国标准,防止污染向我国国内转移。严禁在审批时简化甚至取消有关环保的审批程序、任意降低环保标准、免征排污费等行为,将重污染项目、设备、产品拒之国门之外;严格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污染严重的投资坚决制止。

(3)加大环境违法惩罚力度,强化环境执法

建议今后进一步加强行政立法,加大对外资的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的实施力度。此外,应加强环境行政管理的专业性,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的科学化直接影响我国环境保护水平并影响到我国履行WTO有关环境权力义务规则。只有各部门科学分工,职责明确,制定的环境标准也才会落到实处。

除此之外,我国还可以通过使用征收环境费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环境损害责任保险制度等经济手段来构筑我国合理的绿色壁垒制度。

总之,只要不违反非歧视原则,WTO允许各成员国设置绿色壁垒以维护本国甚至全球环境,所以,我国也应利用这一权力有效利用与环境有关的规则,在相关领域设置合法的绿色壁垒,保护我国的贸易与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淑萍:贸易与环境的法律问题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叶汝求等著:环境与贸易.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那力何志鹏著:WTO与环境保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赵维田著: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杨飞龙:绿色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02

[6]李树:谈绿色壁垒下我国经济的“绿化”.经济问题,2001.04

[7]黄卫平、程大为:发达国家贸易壁垒分析:发展中国家的思索.国际贸易问题,2001

[8]刘淑琪:绿色壁垒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研究参考,2000

作者:诸 江

国际贸易绿色化趋势研究论文 篇2:

“狼”真的来了之后

我国加入WTO后,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机遇与挑战”了,但“狼”真的来了——近十年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产品屡屡撞上绿色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贸易领域,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安全或健康为理由,通过颁布、实施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形式,对来自国外的产品所设置的带有歧视性的、或对正常环保目标本无必要的贸易障碍。

绿色化是全球性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这是继信息化以后的一个全球关注的新热点。因此,对于绿色贸易壁垒的问题,既要看到其对我们不利的一面,更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

非绿色贸易屡屡碰壁

我国加入WTO后,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莫过于“机遇与挑战”了,但“狼”真的来了——近十年里,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产品屡屡撞上绿色壁垒。据日本媒体称,中国的蔬菜残留农药严重超标,日本将对中国产的菠菜、冷冻芦笋等18种蔬菜发动新一轮的检查。中国的蜂蜜在英国被封杀,欧盟市场将减少从中国进口茶叶的份额,我国的禽肉也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因遭遇绿色壁垒而损失的贸易额达70亿美元之巨。

2005年1月欧盟委员会有关机构全面禁止进口中国动物源性食品事件足以发展到引发贸易争端的程度。同年4月16日,中国产总计两个集装箱的冻兔肉被荷兰瑞丹克销毁公司运抵其公司所在地诺德市后切碎焚毁。另外,66个装有不同冻品的中国货柜也被付之一炬,总值达到421万美元。

透视绿色壁垒成因

市场竞争条件下形成的贸易保护主义,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随着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形成与完善,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的作用越来越弱化,而绿色贸易壁垒日益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新措施。一些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与技术的垄断优势,制定了许多以绿色环保为基础的法规或技术标准,如要求“绿色包装”、绿色检疫、绿色生产等,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更深层次上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差距和各自利益的冲突的表现,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性动因看,面对日益恶化的全球生态环境,公众的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们不得不反思,工业文明在创造财富的时候,也致使人类的生态环境与人的关系失衡,许多产品从直接或滞后的形式释放出有害物质,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全球逐渐形成了一股受到越来越多人们推崇的“绿色潮流”,“绿色化”发展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在这种趋势的影响下,国际社会逐步意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密切关系,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国际社会从经济、技术、政治、法律等多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办法,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将贸易与环境直接挂钩。

从科技动因看,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凭借科技优势,研究开发了大量绿色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全球“绿色化”不断向纵深发展。但是,也正是由于发达国家在绿色技术上的优势,他们可以凭借这种科技优势,对进口商品及其生产过程制定苛刻的环保标准以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绿色贸易壁垒依赖的较高的科技水平,在客观上使得发展中国家产品因技术水平所限而退出发达国家。

从经济的动因看,减少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将环境成本计到引起环境影响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身上,在制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时考虑环境成本因素,即将环境成本内部化。但是,在当今的国际贸易中,由于自然资源要素的稀缺,以及各国在生产技术、消费结构及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异,造成不同国家或地区对环境成本的不同定价。于是,一些发达国家为获得经济上的最大利益,为达到最低的环境成本,就试图通过各种贸易手段将一部分环境成本隐形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躲避成本负担。

从政治动因看,长期以来,军事安全是国家的最高内涵。但对如今的许多国家来说,沙漠扩延、土壤侵蚀、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储备的枯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入侵敌军更能威胁国家的安全。在目前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为维护其本国的利益和竞争优势,利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水平差距所造成的不同环境标准,一方面进一步加紧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初级产品,并把污染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发展中国家环境更加恶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为保持其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极力将环境问题与贸易紧密挂钩,频频借助绿色贸易壁垒手段将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良好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挡在其市场大门之外,以保持其在国际多边贸易经济领域的主导地位。

富国筑起高高壁垒

如果说是砖石砌起了壁垒,那么环保法规是筑成绿色贸易壁垒的砖石。国际社会为了遏制全球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至今已制定了180多个国际环境与资源的保护条约。1972年国际社会召开了全球第一次有关环境问题的世界性会议,标志着人类对于环境问题的觉醒。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诞生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纲要——《21世纪议程》,并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次会议后,国际社会又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许多多边环境协议,环境问题在贸易体系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在国际社会不断地制定各种环保法规的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也加快了环境的立法,其中德国最为积极,列入环保的法规条例有1800多个。由此,美国、日本、欧盟等都不断地充实与完善环保的法规,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绿色贸易壁垒。

美国的技术法规在世界上属比较健全和完善的,如美国的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等都各自颁布法规。目前美国有55种认证体系,进入美国市场必须先获得相关部门检测后颁发的认可证。仅美国消费者安全委员会就管理着15000种产品,只有获得其颁发的安全标志产品才能进入美国市场。

日本有名目繁多的技术法规和标准,目前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由日本通产省管理的认证产品占了全国认证产品总数的90%。日本产品认证制度有强制和自愿两类,强制的由法律形式公布,如电器、液化气等,另一种是自愿的认证体系。

欧盟共同体是最早意识到国际贸易中存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家,同时,它的成员又是设置壁垒最严重的国家。欧盟已形成了双层结构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其上层是约300项的有法律效力的欧盟指令,下层是上万个技术标准。该体系有效地消除了欧盟内部矛盾贸易壁垒,但却给欧盟以外的国家造成了贸易障碍。目前欧盟共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CE认证。欧盟对40%的产品要求通过CE认证,没有CE认证就不可能进入欧盟市场。

壁垒是可以突破的

正如矛与盾总是相对存在,构筑壁垒与突破壁垒总是在不断地较劲。针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问题,WTO成立了“贸易与环境委员会”,并在多个协定或协议中作了相应规定。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在解决“绿色问题”纠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利用现行WTO中的两项最重要的原则,即国民待遇原则与最惠国待遇,来解决“绿色”争端。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截至2007年4月,在WTO争端解决机构受理的500余起诉讼案例中,明显与“绿色问题”有关的案例占了100多件,占总诉讼案件的20%左右。1995年3月,委内瑞拉指控美国新制定的“汽油规则”采用双重标准,这成为WTO成立后不久的第一起贸易争端案例。一个发展中国家与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争端能不能在WTO框架内得到公平的解决,引起了WTO所有成员国的关注。

于是,委内瑞拉为了打赢官司,聘用了专家和律师,向WTO贸易争端机构提出诉讼,他们的申诉理由是,美国的汽油清洁度和销售新政策违背了国民待遇原则,没有对外国供应商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争端机制的专家小组完成了对此案的调查报告,同意委方的诉讼要求,责成美国修改有关法律中的歧视性内容的贸易条款。对此,美国不服,提出上诉,但是,贸易争端解决机构最终还是肯定了专家小组的意见,做出了最终的裁决。

意大利是一个出口加工型国家,名牌产品的出口创汇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近年来发现,国际市场上,不少国家的企业把冠以意大利名牌以假乱真的产品推向市场,使意大利的产品出口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比如,意大利的名牌葡萄酒,只有该地出产的才能冠以CHI-ANTI的品牌,但在拉美和加拿大等国的一些葡萄酒厂竟贴用这一品牌在国际市场销售。为此,意大利多年来在世贸会议上呼吁,并联合有同样问题的国家一起申诉,终于使世贸多哈会议同意将意大利提出的对那些确有明显的传统特色的名牌产品应给予保护的建议写进了会议文件。根据这一会议的文件,意大利在酒类与奶制品方面就有120种产品属于保护之列,仅这一项就可以给意大利挽回经济损失12亿欧元。

绿色化潮流不可阻挡

现在,在世界市场上,绿色产品走俏,绿色战略盛行,绿色革命方兴未艾。据调查,84%的荷兰人、90%的德国人、89%的美国人在购物时,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85%的瑞典人愿为环境清洁支付较高的价格,80%的加拿大人愿付出多于10%的钱购买对环境有利的产品,77%的日本人只挑选和购买有环保标志的产品。据美国商务部称:目前全球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已经有5000亿美元。目前美国、日本和欧洲占了全球环保市场85%的市场份额,随着新兴产业的不断进步,其环保产业的发展将快速增长,亚洲将是增长最快的地区。

进入新世纪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投入,绿色生产、绿色产业的发展引人注目,但从总体上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更重要的观念是,环境保护和绿色产业不仅是政府的事情,而且应当由工商企业、社会团体、民众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目前许多发达国家中,超过50%的污染削减和控制的投资是由私营部门直接提供的,私人投资在环保领域大量增加,这已成为世界绿色化发展的一个新趋向。

我国与世界绿色技术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绿色技术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到使用后废弃回收的整个过程,所涉及的技术遍及生物、材料等所有高科技领域。发达国家对绿色技术的研发高度重视。如美国白宫设有多部门的绿色技术工作小组,鉴于绿色技术多部门的特点,由美国环保署牵头专门制定了一个计划,在政府多部门之间建立联系。美国对环保生物技术的投资占到整个生物技术研发的50%以上。

俗语说,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有识人士认为,我国起步虽晚,但起点高。我国政府近几年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绿色战略的工作,并已取得显著成效为世人瞩目。我们要将抓住我国入世后应对绿色贸易壁垒挑战变为获取入世后更大发展的机遇,溯源求本,全面大力推动我国绿色化的进程,做好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事。

作者:嘉 桐

国际贸易绿色化趋势研究论文 篇3:

变绿色贸易壁垒为绿色屏障

摘要:本文可观地阐述了我国加入WTO后在国际贸易中所遇到的种种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全面地分析,最后乐观地提出了变绿色贸易壁垒为绿色屏障的几点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环境标准;绿色屏障;应对措施

“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为绿色壁垒,又称环保壁垒、生态壁垒或环境贸易措施等,是指一个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名,以限制进口、保护贸易为目的,对外国商品进口专门设置的带有歧视性或对正常环保并无必要的贸易障碍,或通过颁布、实施严格的环保法规和苛刻的环保技术标准,以限制国外产品进口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它是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关税壁垒空间变小的产物,因其具有表象上合理性、方式上隐蔽性和实施上歧视性等特征而备受青睐。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1997年之前,我国肉鸡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35%以上,赢利丰厚。1997年之后,欧美出台禁止进口我国禽肉的绿色标准,使我国企业丧失了欧美市场;日韩通过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和压低价格,使我国企业部分失去了日韩市场;同时国内缺乏有效技术保护措施,国外大量非人类食用的鸡杂鸡翅鸡脚等以极低价格涌入国内,国内企业又失去了本国市场。1998年9月11日,美国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须附有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机关出具的证书,证明木质包装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或防腐处理,违规货物将整批禁止入境,这使我1/3以上的对美出口受到影响。继美、加之后,英国自这年2月1日起,实行此项保护环境新标准。之后,欧盟也宣布对从中国离境产品的木质包装采取紧急措施,实施新的检疫标准。据估算,仅欧盟的这一决定至少影响中国70多亿美元的对欧出口贸易。偶氮染料影响纺织品出口。我国年均对欧盟出口纺织服装100亿美元左右。欧盟颁布禁止191种染料加工的纺织品进入其市场的指令后,当年就有总额10%左右的纺织品出口受限,约10亿美元。之后,此类产品出口欧盟必须经过禁用染料含量的检验。由于“绿色壁垒”的不断扩展,我国出口许多产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概括起来讲,影响我国出口的主要壁垒是: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指标,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环境标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不能逾越绿色贸易壁垒,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过去我国的环保意识淡漠,绿色经济观念缺乏。发展经济提出的又快又好的口号,以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靠消耗大量自然资源促经济发展。国内环境标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在进口和引资方面成为洋垃圾和污染企业的对象国;环保法规不完善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初步的环保体系由于政绩工程,地方保护主义等而几乎成为一纸空文。环境资源未能纳入会计核算范围;认证意识差,认证能力低。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认证体制。ISO14000在世界上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冲破绿色贸易壁垒的调板,可我国许多进出口企业对它的反应迟钝;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生存是第一位的。所以过去我们的环境标准很低。而环境标准是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各种标准的总称。我国这方面的标准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国外因素: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较早进入工业化,他们对环境的标准和认识大大超过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采用环境保护措施来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和歧视发展中国家产品,试图把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排除在世界经济之外。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贸易自由化不断加强的同时,发达国家会采用更多的环保标准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今后不断强化。这些都将是中国与发达国家及区域经济同盟因环境问题而产生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WTO规则: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产品优势一方面体现出来,而更多的是我国的许多产品在WTO的法律框架下受到限制,如《农产品贸易协定》等。该标准对我国的农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我开放市场,却不能对等进入国外市场。但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归根结底产品的出口是以质量为标准的。

经济全球一体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遵守国际贸易准则,参与世界经济活动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积极看待绿色壁垒,看到它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又激励别人,或看到在阻碍别人的同时又在制约自己。尽管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将在长时期内表现出负面性。但应当认识到,在国际贸易中加强环境管理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正当的绿色壁垒有助于国际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我们的长远利益之所在。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

第一,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统一协调各国环境管理标准,减少世界贸易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制定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由于实施该系列标准具有保护环境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双重作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该项标准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持续改进环境状况,达到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目的,同时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和开拓产品市场,将环境保护和市场直接联系起来,使环境成为财源。为了使企业及产品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我国应通过立法程序将该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内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同时,还应制订实施这种标准的管理法规,以便使工作规范化。还可以在我国环保产业和外向型企业中树立一批实行此项标准的典型。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借助新闻媒体广泛普及这项标准体系,加快实施的步伐。

第二,顺应时代潮流,提高我国产品环保技术标准。我国环保科技发展落后,在出口商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产品占很大比例,一些农副产品及工业品达不到进口国的产品环境标准。所以,应大力提高环保科技水平,增加出口商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包装、装潢、营销等最严格、最完善的。其中许多条款涉及机电产品方面,都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以质量取胜,变绿色壁垒为绿色通道。今后,我们要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世界各国都在立法和政策上扶持绿色环保产业,我国也应采取积极态度;高度重视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对环保无害、能循环使用或使用再生材料的包装。包装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环保要求;提倡推广绿色营销。绿色营销是一种符合消费者与社会需求并且能带来利润及可持续经营的管理过程。外贸部门应提供与环保有关,并能激发市场营销者重视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外绿色信息。

第三,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加速发展绿色产业。首先我国应真正把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纳入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使保护生态环境根植于产业活动的持久的制度,实行资源环境核算制度,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其次,建立健全绿色产业发展机制,政府应正确发挥其经济职能,建立以经济调节为主,法律和行政手段为辅的绿色产业发展机制,制定一系列外围经济政策和管理措施,推动环境治理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制定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绿色产业的发展,把绿色产业培育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新的起点。再次,建立绿色产业的风险投资机制,开辟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社会融资渠道。最后,充分利用国际绿色资源,增强我国绿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坚决抵制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一些国家往往以种种借口制定一些自己的环境保护标准或检疫检验标准,甚至有些国家将国内立法实施到境外,从而形成绿色壁垒。对于这些侵害我国合法权益的事件,我们要依据WTO的规则、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同其进行磋商以至向WTO或有关的国际组织提出抗辩。组织有关的政府部门和行业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研究队伍,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系统研究我国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以及相应的指导思想和技术路线,为应对绿色壁垒打好强有力的基础

第五,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技术指标体系,阻止外国污染产品和低标准产品向我国转移。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市场将进一步向世界开放,采取防范措施解决污染转嫁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此,我国应积极推进环境标准制度的建立。长期以来,我国的质量检验体系、标准化体系等落后于发达国家,美国现有近60种认证体系,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为禁止有害废弃物向我国转移,我国应尽快建立自己的技术指标体系。可采用先易后难、先重点突破后全面开花的原则,选择一些有一定基础、技术难度不大、易于突破、在国际贸易市场有重要影响的领域,制定并实施具有国际水准的绿色技术指标,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第六,我国目前采取的许多具体措施:中央中共十七大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增强国际竞争力显著,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地方上在引进技术,项目建设上实行生态环境标准一票否决制;从2008年6月起超市不再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袋,防止白色污染;从08年起,我国鼓励贸易进口,如从美国、德国进口猪肉,更多地交流动物检疫信息和食品标准等。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周坷.我国生态环境法制建设[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6:45-47.

[2]林漢川,田东山.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J].经济参考研究,2002,5:36-38.

作者:齐应选

上一篇:煤与瓦斯共采技术采矿工程论文下一篇:自动化控制分析的污水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