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疾病内科护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目的将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神经内科疾病内科护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经内科疾病内科护理论文 篇1:

神经内科疾病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

【摘要】目的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方法分别从急救原则和护理要点对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颅内压增高、脑疝患者的急救与监测护理、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与监测护理进行分析。结论做好神经内科疾病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残障率,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和好转率。

【关键词】神经内科疾病;重症监护;护理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353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的监测与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残障甚至死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由于神经科重症监护的飞速发展,促使监护护理体系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已达到快速、有效、及时的救治水平。作为重症患者的护理管理者、护理实施者、护理参与者,均应具备高水平的监测技能、娴熟的急救技能、预见性的管理技能,方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残障率,提高患者的救治与好转率。下文是笔者对神经内科疾病的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方法分析:

1呼吸肌麻痹的监测与护理

1.1救治原则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及时遵医嘱给予各种抢救药物的治疗。出现机械通气的指标时,立即、迅速给予有效的呼吸机支持,保证呼吸系统的安全。

1.2护理要点

1.2.1维持呼吸功能,保持气道通畅。

1.2.2保持气道湿化,在使用呼吸机时,定时气道冲洗,或应用人工鼻。

1.2.3保证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内的痰液吸净,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吸痰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呼吸机参数调节应使患者舒适、安全为宜。

1.3注意做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保证其舒适

1.3.1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患者出现压疮等并发症,因此应做到患者的皮肤、颜面、口腔、会阴、头发以及手脚的清洁干净。尿潴留者可给予导尿、间断放尿。

1.3.2预防肺部感染,给予胸肺部护理,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应用排痰机时应根据患者的心率情况给予循序渐进的方法,以不引起患者病情变化为宜。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

2颅内压增高、脑疝患者的急救与监测护理

2.1急救原则快速脱水降颅压,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冬眠、低温、镇静、脑室引流,必要时手术治疗。

2.2护理要点

2.2.1生命支持护理各种原因造成的脑损伤都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水肿在发病24-96小时出现,3-6天达高峰,此时是护理监测的重点。

2.2.2定时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及时通知医生,做好抢救物品、药品的准备,如气管插管、人工呼吸等。若脑疝形成较快,呼吸可突然停止,常见于枕骨大孔疝的患者。早期瞳孔缩小或忽大忽小变化不定,最终可出现脑疝。

2.2.3颅内高压患者,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血肿穿刺、脑室引流、去骨瓣减压术,并同时监测动态颅内压变化,避免颅高压脑疝的发生。

2.3基础护理,保持患者舒适

2.3.1营养支持的护理如患者意识清醒、吞咽正常,可给予易消化、易吞咽、高蛋白、高营养的软食。一旦出现吞咽障碍、意识障碍加重应给予鼻饲饮食,液体量一般为1500-2000ml,以免加重脑水肿,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3.2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定时进行伤口的换药,并保持管道的通畅,做好湿化护理。应用呼吸机者,应定时更换呼吸机管路。

3癫痫持续状态患者的急救与监测护理

3.1救治原则控制抽搐,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促进脑功能恢复。

3.2护理要点

3.2.1选药方法可依据癫痫发作和癫痫发作类型给予药物的选择。

3.2.2严格控制用药的速度,掌握用药后SE的停止时间,以便观察用药效果,给予医生正确提示;明确抗SE药物的有效时间、半衰期及血药浓度,预测患者有可能再次发作的时间,提前给予安全保护,以防意外伤害的发生。

3.4安全措施的护理

3.4.1患者安全措施每日对患者皮肤、环境的设置、用具的使用、保护措施的实施进行评估。

3.4.2针对SE患者,立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持续心电监护,放置在单人房間,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与舒适,避免灯光、声音对患者的刺激。

3.5护士操作安全措施

3.5.1密切观察癫痫发作的类型、间隔时间、频率,做好护理记录,并及时通知医生。

3.5.2遵医嘱准时、准量、准确地为患者更换泵入抗癫痫药物。更换药物时,剂量要准确,抽吸技术应娴熟,更换速度要及时,防止血药浓度的突然降低,诱发SE的发作。

3.6并发症脑水肿、缺氧、高热、胃内残留过多的护理

3.6.1当患者出现脑水肿、脑疝前驱症状时,应加强脑保护,降低脑氧代谢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保证脑氧供应,给予降温-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减轻脑水肿的发生。避免噪音、强光刺激,减少癫痫发作,降低脑损伤,并维持患者意识的最佳状态。

3.6.2营养支持注意加强营养的供给,因患者在持续给予营养的过程中,一旦出现SE发作时,可能会影响到胃肠道的吸收,导致胃内残留物过多,易出现反流、呕吐、误吸等并发症。因此当患者出现持续发作时,注意检测胃内残留的情况。同时应监测各种与营养有关的指标,如血钾、血钠、白蛋白、脂蛋白、血糖、蛋白比值,并准确记录出入量。

参考文献

[1]王丽霞.脑卒中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照顾压力与照顾能力研究.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2]冯海丽,杨蒂.新时期急诊特殊危重患者的处理对策及急救护理[A].外科急危重症监护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3]孙静.32例女性习惯性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体会[A].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换届会议暨便秘专题研讨会论文专刊[C].2010年.

作者:杨秀丽 罗杰

神经内科疾病内科护理论文 篇2:

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将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入院时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性,入院15d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今后可将其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是病情多危重,变化大,致伤率和致死率较高,因此,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神经内科疾病患者中有着重要意义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和效果,对在我院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接受治疗的120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48.45±7.53岁;体重15~85(61.36±4.73)kg;其中男65例,女55例;住院原因包括急性脑梗塞23例、脑出血34例、癫痫25例、帕金森综合征16例、脑膜炎22例。根据就诊顺序奇偶数法分组,奇数者归为对照组60例,偶数者归为试验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年龄、体重、性别、住院原因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患者的主治医师和护士,告诉患者物品摆放、保管等,并给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患者入院第二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饮食,让患者多食蔬菜、水果等,并指导和告诉患者家属给患者喂食的正确方法及一些注意事项。患者入院第三天,医护人员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患者入院四五天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用药指导(包括用法、剂量等);患者出院前三天医护人员告诉患者相关知识,让患者进行锻炼;患者出院当天,医护人员让患者定期来医院复查[2]。第4~10d加强常规护理,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遵医嘱根据病情变化调整用药,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3]。第11~20d加强常规护理,遵医嘱用药。视病情拔出导尿管、鼻饲管等。进行康复训练。病情恶化者转入ICU治疗。第21d后进行出院指导,办理出院手续[2]。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以P<0.05为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试验组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见附表。

3、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的特点是致残率高,突发情况多,具有发病急骤、病情危重、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临床特点,这也直接造成了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繁重、人力资源缺乏的现状,护理工作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导致护患纠纷时有发生,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着预后[2]。临床护理路径是通过预见性的护理计划,优化护理服务流程,实时控制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护理服务的管理,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护理流程,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已成为某一类患者所设定的高效住院护理模式。由于神经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从大的方面来讲属于一种侵入式的操作,患者治疗过程中必须做好消毒准备;其次,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年龄较大或者患者伴有神经系统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此时,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需要家属进行协助和配合,最大限度的降低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不适,保证治疗能够顺利进行;治疗后,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分心(可以通过音乐法等),同时还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此外,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进行按摩,改善胃部血液循环。此外,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情况,让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并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护理工作。临床护理路径根据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特点进行预见性分析,明确何时该做哪些检查、如何治疗和相应的护理对策。对诊疗过程、护理操作、配合事项、出院时机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实时评价每个阶段的护理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不仅使患者及其家属充分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增加健康知识,又可促使患者参与到治疗和护理工作中来,增进了护患之间的理解和体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更注重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即从入院开始就遵医嘱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护理、治疗、检查、康复和健康教育计划,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减少护患纠纷具有积极作用。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内科疾病的应用,笔者对本院120例患者进行了不同护理方法的分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满意较高。

综上所述,,观察组入院15d后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对照组,提示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神经内科疾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在神经内科疾病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增进护患关系,今后可将其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储兰芳.临床护理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的應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1:3522-3524.

[2]唐洁,李淑琴.临床护理路径在脊髓损伤患者康复中的应用[A].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康复护理学术高峰论坛暨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护理专业委员会:,2013:4.

[3]赵丽,孙志杰.临床护理路径在手麻病人临床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4,18:109-110.

作者:韦漫鹂

神经内科疾病内科护理论文 篇3: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探讨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内科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护理人员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结果:优质组的护理态度、护理环境、护理行为、护理管理知识等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管理;内科护理管理;临床应用;

内科是医院的一个重点科室,其中包括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等科室,内科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接收患者较多,因此需护理人员全面了解疾病特点,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更高的护理水平[1]。本次研究选取医院内科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这次分析对象,旨在探讨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具体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内科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这次分析对象,入选护理人员应用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常规组男性患者2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6.5±2.5)岁;其中中专学历6例,大专8例,本科6例。优质组中男性2例,女性患者18例,最大年龄50岁,最小年龄22岁,平均年龄(36.9±2.4)岁;其中中专学历7例,大专9例,本科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基本资料相仿,具有比较意义。

1.2方法

常规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管理,将医院内科病区进行划分,分成两个护理小组,各组均有设定一位护理小组组长,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分配,任务包括书写护理文书,遵循医嘱给予输液治疗,适当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管理模式,①首先对内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优质服务的意识,制定优质护理护理服务的模式,并根据护理责任制制定个性化、科学化、制度化的护理管理,②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流程,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强化护理人员的相关培训,组织学习护理职能、法律法规、护理方法等知识,逐步将各项管理制度完善,根据内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帮助护理人员掌握内科的急救护理策略、康复护理措施和合理用药相关内容。③执行分级护理管理,工作中明确各位护理人员的责任,确保整项护理工作顺利进展。护士长主要是对内科护理工作进行协调和统筹,并给以适当的指导,负责与各科室的沟通;护理小组组长协助护士长完成各项工作,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并指导责任护士按照护理方案、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标准开展各项工作;责任护士根据护理小组组长的各项护理方案做好患者的基础和生活护理,对于负面情绪较为严重的患者给予心理疏导,并及时书写好护理文书。④监督护理质量,护士组长做好监督护理质量,护士长总结每周的护理质量,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定期安排护理人员进行护患沟通技巧。专业技能等相关培训,并给以考核。

1.3 指标观察[2]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管理模式认知水平,包括护理态度、护理环境、护理行为、护理管理知识,每项的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护理管理认知水平越高。

1.4 统计分析

对研究所得数据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 ±s)来表示,用t检验,P值小于0.05,则提示经比较两组数据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优质组的护理态度、护理环境、护理行为、护理管理知识等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科室,涵括的疾病类型较多,病情复杂,接收的患者遍及各个年龄阶段,这些均是内科护理任务重的主要因素。在临床护理中需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护理基础知识,较高的应变能力。对护理人员实施较高的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医院的护理管理说,同时有助于提升整个科室的医疗服务水平[3]。

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是一类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护理的原则是“以人为本”,根据护理人员的职称、资历和相关工作经验等综合,实施分级管理,不同级别对应不同职责,制定护理责任制度,并严格督促执行[4]。制定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标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标准展开各项护理工作,优质护理服务管理模式在外科、手术室护理中均得到有效验证[5]。本次研究选取内科的4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优质组的20例护理人员给予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护理人员展开相关培训,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优质护理管理方案。逐步完善的护理管理流程,执行分级护理管理,根据护理人员的岗位制定个性化的岗位职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优质组的护理态度、护理环境、护理行为、护理管理知识等认知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给予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志云,应徐燕.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2016,24(21):96-97.

[2] 李富晓.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7):1336-1337。

[3] 王俊霞.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15(4):102-104.

[4] 赵云霓.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5(6):148-148.

[5] 張凤君.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9):190-192.

作者:李建梅

上一篇:英语专业信息素养分析论文下一篇:创新德育的中小学德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