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辩条款立法论文

2022-04-16

【摘要】国内外很多国家的保险相关法律中都有不可抗辩条款,虽然规定形式有所差异,但是其基本原理和原则大体相同。不可抗辩条款有利于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本文从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及立法作用入手,分析不可抗辩条款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保险合同中不可抗辩条款的缺陷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不可抗辩条款立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可抗辩条款立法论文 篇1:

“不可抗辩条款”的作用及其例外

摘要:不可抗辩条款是国际寿险标准条款的组成部分,是保险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在维护投保人利益、约束保险人的道德风险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中国目前保险法和寿险合同条款中均未有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在中国《保险法》修订之际,依法确定不可抗辩条款,有利于加强对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确保中国保险市场的良性运行,提升保业的社会信用度,增强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不可抗辩条款;含义;作用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修订草案)》。根据公开披露的信息,在修订草案(送审稿)中,保险合同法首次纳入了“不可抗辩”条款的内容,抗辩期为两年,具体内容为:“投保人不如实履行告知义务,即使其后果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但经过两年期限后,保险公司不得据此解除合同。”[1]究竟什么是“不可抗辩”条款?“不可抗辩”条款首进保险法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一、“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及其法理分析

(一)“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

不可抗辩条款,又称不可争议条款,是指保险合同订立生效经过一段时间(又称可争议期间)后,既使保险人知道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有违反告知义务的事实,也不得再行使合同解除权,这段时间一旦经过,保险合同行为便创设了一个没有争议的法律关系。

不可抗辩条款首先出现在人寿保险单中,为保护被保险方的正当利益,吸引更多的客户购买本公司的保险产品,一些保险公司在19世纪后期在保险条款中列入了不可抗辩条款[2]。不可抗辩条款现已为大部分国家保险法所吸收,成为强制性法律规范。有关不可抗辩条款的立法,最早见于1906年的纽约州《阿姆斯特朗法案》(Armstrong Act)。1906年美国纽约州《阿姆斯特朗法案》将不可抗辩条款上升到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的法律规范的高度,明确规定了不可抗辩条款为人寿保险合同的法定条款,其后相继为其他州所采用。美国大多数州议会均制定专门法律,强制要求保险人在寿险和健康险等长期保险合同中必须要有不可抗辩条款[3]。《阿姆斯特朗法案》对现代各国保险立法产生的重大影响,体现在:《日本商法典》第644条、《中国澳门商法典》第1041条、中国台湾地区《保险法》第64条等,且均为强制性规定。

(二)“不可抗辩”条款的法理分析

中国现行《保险法》第17条第1款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应当向投保人说明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并可以就保险标的或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该条要求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应将有关保险标的之重要事实如实告知保险人,不得有任何隐瞒、遗漏、错误或欺诈。这种义务是法定的,不受保险合同是否有明确约定的影响。

而不可抗辩条款实质上限制了保险人的保险合同解除权:即使投保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欺诈行为,但经过法定期限后,合同也当然继续有效。表面看来,这项规则与“欺诈会使合同无效”的合同法基本原则相悖,但不可抗辩条款之所以被法律承认,根本原因在于其存在的合理性:首先,保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工具,须保护保险金受益人的利益,尽可能地维系保险关系的存在。订立人寿保险合同时,投保人一般都指定其家属或其他受扶助的人为受益人,这些受益人对将来支付的保险金有期待权,因此,人寿保险常涉及这些人的生计安排,若不规定一个抗辩权丧失期间,使得受益人无反证的机会,从而丧失怜恤之道。而且人寿保险合同为长期合同,若已成立多年,保险人因投保人违反告知义务而行使解除权,致使被保险人因年老体衰而难以获新保险。甚或出现保险人在明知不实告知义务的存在而仍签订合同,以图投保人缴纳多年保费后,而抗辩拒付保险金,显然有失公允。其次,从保单金融功能来看,以人寿保单所体现的保险金请求权为质,而设定质权,向第三人借款,若保险合同订立二年后,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以违反告知义务抗辩、拒付保险金,则应被保险人业已死亡,质权人概无提出反证之可能。如果保单伴有此项危险,必将有害于保单信用交易安全[4]。

(三)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

不可抗辩条款一般仅限于保单有效性的争议,旨在禁止因投保人欺诈、隐匿或重大误述而对保单的有效性提出争议。该规则也有例外情况,在欺诈性冒名顶替、缺乏可保利益、蓄意谋杀被保险人等情况下,即使争议期结束,保险人也可提出抗辩[5]。一般来说,保险人基于以下几种事由所提出的抗辩不受不可抗辩条款的拘束:(1)在不可抗辩期间发生事故的,解除权不因不可抗辩期间的届满而消灭,保险人仍可以告知义务有瑕疵而解除合同。英美立法一般规定“本契约自成立日起经过一年以后,订为不可争,但以被保险人未亡为条件”以防止投保人或受益人可能进行的规避。(2)未缴纳保险费的情形,不受不可抗辩条款的约束。(3)投保人必须对保险标的具有可保利益,以防止利用生命赌博和道德危险因素。因此,保险利益的争辩不在此规则的调整范围内。(4)此规则虽适用一般的欺诈行为,但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仍可能使合同无效,如冒充被保险人进行体检等行为[6]。在保险实务中,不可抗辩条款主要存在于具有长期性的人寿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合同中。

二、“不可抗辩”条款的作用

(一)解决“理赔难”,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承保容易理赔难的现状一直为人诟病。保险事故发生后,部分保险公司不遵守合同约定,找出种种理由惜赔、拖赔、欠赔甚至无理拒赔的情况时有发生,无法体现保险法修改时明确提出的加大对投保人利益的保护力度原则。例如,西安刘女士1995年患慢性肾炎,1997年隐瞒病情投保重大疾病险,2005年由于长期肾炎不愈导致肾衰竭(重疾),由于保险合同无“不可抗辩条款”,保险公司因此拒赔。而实际上,保险代理人就是刘女士的邻居,明知刘女士身体欠佳,代理人为了拿提成,诱使刘女士在投保时填写“没病,健康”。更有甚者,个别保险公司故意与不合格的被保险人签订合同(或放任代理人与之签订合同),先收保费,事后再“严格审查”、拒赔。但是,如果合同中有“不可抗辩条款”,就算保险公司事后查明刘女士1997年是带病投保,也必须给付保费,因为保险合同生效已逾二年,是一份“无可争议的文件”[7]。

笔者以为,在保险合同中确认不可抗辩条款,能有效遏制保险业的销售误导,从根本上解决理赔难问题,依法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促进中国保险业诚信经营并健康发展

保险业是经营风险、经营信用的特殊行业,它本身经营的是一种承诺,所以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业经营的最根本要求,是防范和化解保险企业风险的前提。但在中国保险实践中,由于中国《保险法》无“不可抗辩条款”的规定,致保险公司的一些违反诚信原则的行为大量存在,使消费者丧失了对保险公司的信赖,严重阻碍了保险公司的业务发展。例如,(1)误导客户。在客户投保时,有些业务员为拉业务、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避重就轻,过分夸大产品功能,私自承诺投资回报率,以虚夸的不现实的回报率作诱饵;有的只谈利益,不讲风险,对一些重要事实刻意隐瞒。(2)不按规定理赔。有的保险代理人在开展业务时笑脸相迎,乱打包票,但等到客户真的出险时就换了一副面孔,百般刁难;有的则层层加扣,导致执行的赔付范围、赔付费用与保户根据条款推算的赔付额相差较大;有的滥用真实告知原则,抓住投保人在投保中的误告、没有告知或任何与事实有出入的地方,随意在理赔中拒赔或不足额赔付。(3)违规现象严重。有的在大项目、统括保单和政府招标项目中突破保监会核准的条款和浮动费率范围,违规降费;有的手续费突破财政部有关规定,一涨再涨;有的以“回佣”方式招揽客户或迎合投保人不合理要求。(4)同业相互贬损。现实经营中,以邻为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业务员视同行为冤家,标榜自己、贬损他人。

以上这些问题若得不到较好地解决,势必危及我国保险业健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保险法修改中,确认不可抗辩条款,可以有效防止保险人对合同解除权的滥用,促进保险业诚信经营并健康发展。

(三)履行加入WTO承诺,与国际惯例接轨,提高行业竞争力

中国政府在加入WTO过程中,对国际间保险服务的四种方式(跨境交易、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做出了相关承诺,同意在一定范围内对外资开放国内保险市场。作为WTO的成员,根据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中国保险业享有成员的权利,也必须遵守WTO规则。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开放,中国保险业势必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不可抗辩条款”已是国际寿险标准条款的今天,中国现行《保险法》对不可抗辩条款却没有规定,这既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世界保险立法发展的趋势,尤其在面对大量外资保险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今天,漠视对不可抗辩条款的立法,损害投保人的利益,势必会大大降低中国保险业的市场竞争力,给外资保险公司以可乘之机。因此,在修订《保险法》时“拿来”不可抗辩条款规则,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网,http://www·China-Insurance.com,2008-08-04.

[2]李玉泉.保险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3]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4]陈云中.保险学[M].台北: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5.

[5]陈欣.保险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梁宇贤.保险法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7]周玉华.最新保险法法理精义与实例解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陈鹤]

作者:温晓芸

不可抗辩条款立法论文 篇2:

浅析保险合同中的不可抗辩条款

【摘 要】国内外很多国家的保险相关法律中都有不可抗辩条款,虽然规定形式有所差异,但是其基本原理和原则大体相同。不可抗辩条款有利于平衡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本文从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及立法作用入手,分析不可抗辩条款的理论基础,并指出保险合同中不可抗辩条款的缺陷对其进行深入解读,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关键词】保险合同;不可抗辩条款;解读

1.不可抗辩条款的含义

《保险法》第16条第二款是对不可抗辩的规定:“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从这一规定可以得出,在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一般指人身保险合同在生效并满一定时期后,即变成不可争辩的法律文件,保险人就不能再以投保人投保时违反了最大诚信原则为由,或者以没有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要求解除保险合同、拒绝承担保险责任。

2.不可抗辩条款的理论基础

2.1保护消费者的理念

保险合同属合同的一种形式,它所承载的是保险这一特殊的商事行为,所以它与一般的合同相比具有几点特殊性,即:双务性、诺成性、有偿性、非要式性、射幸性、附和性以及继续性。虽然保险合同较之一般的合同相比有这么多的特殊性,但它也适用一般合同的定义,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并且在订立合同时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应是真实、自由,充分体现意思自治理念。而不可抗辩条款的理论依据之一就在于保护保险消费者在订立合同中的弱势地位,督促保险人尽快履行其核保调查义务,未尽此义务的,事后不得主张投保方违反了如实告知义务,保障被保险人在合同履行一定期限后对保险金的期待权。

2.2最大诚信原则的体现

诚信原则本是民法上的原则,长久以来被称之为“帝王条款”,商法作为民法的特别法,也须以诚实信用为立法之原则。保险这种商事行为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经营风险的行业,也是经营信用的行业。且保险法中的最大诚信原则较之民法的诚信原则,对于诚信的要求更高。最大诚信原则原则可以作为不可抗辩条款的另一理论基础,一方面基于它规定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对保险人如实告知与保险契约相关的事实情况,否则将导致保险人合同解除权的产生;另一方面,在告知有瑕疵的合同成立之后一段期间内,若保险人不积极履行核保调查义务也属不遵守最大诚信原则,当一定期间结束,保险人享有的合同解除权也随之消灭。这是不可抗辩条款的本质,也是对最大诚信原则的补充,它要求诚信与公平,最大限度的平衡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利益。

2.3实现被保险人的合理期待

根据上述不可抗辩条款的两个理论基础,保护保险消费者的弱势地位以及最大诚信原则,都可以发现不可抗辩条款给予被保险人一种期待最终可得保险金的权利,即使投保人在订立合同时有过失,当合同成立两年后,被保险人仍有期待实现自身权利的权利。体现在寿险契约中,即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订立这种长期性契约就是为了多年后实现这样的期待,即使在投保时有误述、隐瞒甚至欺骗的情况,但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未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合同还可以一直存续,说明当时不实叙述之事实于保险人危险估计上无重要影响,被保险人依旧可以期待自己利益的实现而要求保险人给付保险金。

3.合同中不可抗辩条款的缺陷分析

3.1未规定不可抗辩期内相关事项

按照保险法的规定,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计算,超过两年的,保险人就不得解除保险合同。但是在两年之内,如果出现意外情况,保险合同应当如何处理,法律并未做明确规定。例如,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两年内即自杀身亡,或者有证据证明其以欺诈形式投保等,这些都应当属于保险公司解除保险合同的事由,但如果保险公司并未在事故发生时解除合同,或者由于临近两年期限而未能及时解除合同,应当如何解决,保险法未对此作出规定,就容易产生各种纠纷。

3.2未规定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情形

从司法实践来看,并非保险合同成立两年后所有的情况都可适用不可抗辩条款。比如,无效合同、欠交保费且超出了宽限期等情况,这些情形下投保人都存在恶意违反诚信原则的心理,应当属于不可抗辩的例外。美国保险法规定,不可抗辩适用于投保人由于过失或故意甚至欺诈订立了的保险合同,只要超过可抗辩期,以上均不能成为可抗辩的理由。但美国的不可抗辩条款同时明确了其适用的前提条件:一是投保人必须按时缴纳保费,寿险合同至两年抗辩期限届满时一直有效;二是抗辩期限届满时被保险人必须存活。因此,为了净化保险合同的环境,遏制犯罪行为,有必要对不可抗辩条款的例外情形加以明确。

3.3未规定不可抗辩条款只适用于人身保险

新《保险法》将不可抗辩条款置于保险合同的总则部分,从立法技术上来讲,是承认所有的保险合同都适用不可抗辩条款。这样规定是有一定问题的。财产保险合同多为短期合同,很多财产保险合同甚至不能达到两年的不可抗辩期限,而财产保险的事故发生后相对人身保险事故较为容易举证,更易产生索赔纠纷,因此财产保险合同不应当适用不可抗辩条款。同样,意外保险合同的期限也较短,也不能适用不可抗辩条款。因此不可抗辩条款应当适用于人身保险合同以及健康保险合同当中。

4.不可抗辩条款的使用建议

4.1明确不可抗辩条款的承保范围

我国的保险法中将“不可抗辩”条款是规定在保险合同一章的“一般规定”中的,这样不免让人会疑问,如此规定是否意味着无论是人身保险还是财产保险都可以适用该条款?但是在国际上通行的惯例以及很多保险业发达国家的保险法的规定中,一般都规定“不可抗辩”条款只适用于人身保险,特别是在寿险中,而不适用于财产保险。寿险契约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投保人订立此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多年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生活和经济有所保障。而财产保险契约属短期合同,将“不可抗辩条款”适用于短期性的财产保险契约,这是我国新保险法对于该条款规定的不足之处。应将其直接规定到“人身保险合同”一节,明确它的适用范围。

4.2明确不可抗辩条款的赔偿时限

由于新法对该条款规定的不完善,所以也没有明确规定当被保险人在两年内身故的情况,如若被保险人在合同订立后两年内死亡,但受益人拖延到两年后申报并申请赔偿,那么保险人是否按照“不可抗辩”条款进行赔偿?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规定,只要两年期限内被保险人继续存活,且一直支付保费,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就可以行使反抗辩的权利。所以我国在以后的保险法实施细则等法规中应明确这点,使得该条款在我国的行使更为正规。

4.3明确不可抗辩条款的“不争期”

也有人对“不可抗辩”条款所规定的两年的“不争期间”存有异议。一方面,一部分人认为,两年期间过于短,应坚守“保险契约之最大诚信之理念与精神”,将不争期间延长更久;另有人认为,对于不争期间的长短应从保险业的专门技术性着眼,应用统计理论与事业经验的形成的技术来限定此期间。另一方面,英美等国将此期间一般规定为两年,这是出于对保险合同双方的安定性入手。笔者认为,综合我国保险业和保险法的发展现状,此次新法中规定的两年的不争期间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樊启荣.保险契约告知义务制度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2]梁宇贤.保险法新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陈欣.保险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全静平

不可抗辩条款立法论文 篇3:

关于新保险法不可抗辩条款的探讨

摘要:出于对投保人权益的保护,新保险法中不可抗辩条款将减少投保人所可能面临的人寿保险法律纠纷,但同时也加大了保险人所面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可能性。此外,我国的不可抗辩条款设定过于宽泛,如不可抗辩条款适用险种的范围,在保险欺诈中的应用等设定并不明确。因此,本文主要从可抗辩条款范围的缩减及对保险业的影响与对寿险业务流程改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不可抗辩条款所面临及造成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不可抗辩;适用范围;保险法;业务流程

一、 国际上通行的不可抗辩条款是指

国际上通行的不可抗辩条款是指保险合同成立一段时间后,保险公司不得以投保人违反重要事实告知义务为由拒绝给付保险金或解除保险合同。一般两年内为可抗辩期,两年后,即为不可抗辩期。顺应国际保险发展趋势,我国2009年新保险法规定,“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前款规定的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虽然这一规定突破了旧法仅对由于投保人年龄不实告知才有两年不可抗辩期的规定,涵盖了所有项目的不实告知,但是其适用范围还是过于宽泛,不够准确。因此,本文将就不可抗辩条款范围的缩减及对保险业的影响与业务流程改善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 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范围的缩减

(一)适用保险种类的探讨

从国际惯例来看,不可抗辩条款适用险种为人身保险。从我国不可抗辩条款在保险法中所处位置看,立法者认为不可抗辩条款不仅适用于人身保险,也适用于财产保险。本文认为,对此条款适用范围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缩减,即明确不可抗辩条款只适用于人身保险。主要原因为,人身保险一般保险期限较长,如果人身保险没有采用不可抗辩条款,在投保人年龄过大或者有取得保险金需求时,却因保险人指证投保人在保险合同签订时有不实告知情况的发生,遭到了拒赔,那么投保方可能会因年龄过大或者疾病的发生无法重新投保,导致被保险人及受益人生活无法得到保障,这违反了人身保险蕴含的人道主义伦理价值,是不可取的;而财产保险契约一般为短期契约,即使中途终止契约,投保人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公司投保获得保障。同时,财产并不会危及到人的生存,并没有过多的对不可抗辩条款的需求。

(二)在保险欺诈中的应用

如前文所述,不可抗辩条款应仅适用于人身保险,因此对于此条款在保险欺诈中的应用本文也只限定在人身保险中,即在人身保险中投保人故意告知虚假情况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构成保险欺诈的情形。关于保险欺诈是否适用不可抗辩条款大致有三种观点:(1)排除说,该学说认为不可抗辩条款不适用于保险欺诈,什么时候发现欺诈,就什么时候有权利否定保单效力(2)适用说,该说认为不可抗辩条款适用于欺诈行为(3)折中说,该说把欺诈行为分为一般欺诈行为与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一般欺诈行为适用不可抗辩条款,但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不适用不可抗辩条款。本文认为我国应采取的是适用说,即允许即使存在欺诈的保单获赔。原因之一即人身保险对生存与生命价值的保障性;其次是故意不如实告知与过失不如实告知、一般的欺诈行为和特别严重的欺诈行为往往难以区分。

(三)在可抗辩期发生了保险事故时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性

我国新保险法关于不可抗辩条款并没有涉及在可抗辩期的两年内发生了保险事故,但受益人拖至两年后申请理赔,而保险人在此时发现有解除原因时,是否仍可行使解除权这一问题。本文认为,不可抗辩条款在适用前提上应限于两年内保险事故未发生。主要原因为两年可抗辩期间的设置理论上已经包含了这样一个前提: 如果契约经过两年后,仍然没有发生保险事故,则几乎可以认定投保人的告知即使有瑕疵,也不足以影响保险人对危险的估计。保险的长期实践证明,投保人在投保时告知瑕疵的影响往往在两年内表现出来。所以,如果保险事故发生于保单生效的两年期间,则可以从客观上推翻上述不可抗辩条款设立的前提假设。此时,立法规定的两年可抗辩期应自动终止,排除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即纵使保险人两年后才发现投保人未如实告知,仍然可以行使解除权;同时,当保险事故发生于两年可抗辩期间,证明投保人告知义务履行状况的证据并不难寻获,因此,无需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三、 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对保险业的影响

不可抗辩条款将加大保险人赔付的支出。不可抗辩条款主要是针对寿险业务,该条款可防范保险人对合同解除权的滥用;但是同时也增大了保险人所面临的关于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风险。主要原因是我国目前的个人征信系统信息尚不完备,公民就医及其他信息缺乏公共查询平台,凭目前的技术手段,寿险公司难以在前期了解消费者信息,更无法保证投保人如实告知。这会导致客户可能在投保时隐瞒病情,然后向保险公司申请保险金,导致赔付率上升。这无疑会给众多以代理人销售为主的寿险公司带来不小的麻烦。一方面,寿险行业市场竞争残酷,需要更好的开展业务发展客户,另一方面,自己的利益保护受到了法律的强制性干涉,这给保险公司的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

四、 寿险业对不可抗辩条款应用后的业务流程调整

(一)改进承保理念

由“宽进严出”转变为“严进宽出”,使得保险公司在发展业务时不仅要注重数量,同时也要注重质量,质量的把握要从核保的严格度开始。长期以来,大陆寿险公司核保环节相对宽松,如实告知部分主要依赖客户自觉性和个人代理人的判断,因而对于如实告知的纠纷和案件层出不穷。新《保险法》实施后,寿险公司应实行“严进宽出”政策,即在客户投保时就应切实做好核保工作,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尽到审慎的审查义务,对于足以影响公司是否承保或者费率等重要因素的,应严格进行现场勘查,认真审核其资质,以避免其投机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保险纠纷。

(二)加强对个人代理人的管理

实践中,因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引发的理赔纠纷主要集中在个人代理人销售的长期寿险和健康险保单当中。对此寿险公司应注意: 首先,与个人代理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时,应在合同书中将个人代理人在办理保险业务时的流程和行为尽量予以规范明确,真正做到“有约可依”; 其次,应建立“营销员信用评级制度”,并与业务处理系统进行接口联系。核保人员核单时能结合相关营销员信用评级等风险提示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核保等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营销员存在违规行为时,可将违规程度记录传输记载到营销员信用评级系统,以综合评估营销员的信用情况。实施对营销员不同信用评级进行差异化核保处理规则,对信用评级有问题的营销员代理的投保件加强生存调查等力度; 再次,要做好客户回访工作,对个人代理人展业行为进行定期追踪。(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桥梁,浅议不可抗辩条款的适用[J].上海保险,2005(2).

[2]樊启荣,王冠华,保险法上不可抗辩条款适用问题三论[J].暨南学报,2013(3).

[3]罗秀兰. 论保险法上的不可抗辩条款及其修订[J].法学杂志,2009,(12) .

[4]谭笑. 浅析新《保险法》对最大诚信原则内容的修改[J],中国保险,2010,(4) .

作者:李静谧

上一篇:课堂练习小学数学论文下一篇:教学改革通信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