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立法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论中国民事立法的观念变革

摘要:本文以中国民事立法的观念变革为研究对象,以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民事立法的观念变革为参照系,综合运用法律系统论和比较法的方法对作为参照系的两大法系中典型的国家民事立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法律系统论对中国民事立法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经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国民事立法的观念应当是从无条件地接受大陆法系的法典化观念到在当代以实用为导向的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本文的研究目的是为当代中国民事立法提供一个建基于对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经验分析基础上的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它融会两大法系各自的优势,可以有力地促进中国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法学的发展。从大陆法系两部具有典范意义的民法典形成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作为民法系统运行对象的民法典是民法系统与政治系统和经济系统发生结构性耦合后民法系统自身发展的产物。当民法系统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后,民法系统的认知性会将这种变化引入民法系统内部,民法系统会将这种变化通过司法和立法表现出来。大陆法系的民法法典化运动是17世纪以来的政治、经济、科学、哲学等在民法领域发生作用的反应,法国与德国民法典正是这种系统运动的产品。到了20世纪中后期,对于大陆法系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起到影响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民法典中的特定内容不断地被立法机关通过单行法的方式去实现特殊的目的,即便是在司法实践中,民法典也必须依赖法官的法律解释,甚至创制新的规则以解决复杂的纠纷,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典面临着法典化的危机。尽管它们或是通过将判例和单行法整合到民法典的方式,或是通过创制新法典的方式以继续保持民法典在民事生活中宪法的地位,但这不过是对过去荣光的怀念,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立法的观念在这一系列的适应性动作中发生了变化。我国自清末变法选择了民事立法的法典化之路后,民国政府也坚持了法典化的道路,但法典运行所需要的环境并不具备,直至台湾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之时,经过近半个世纪磨合的民法典才在台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台湾地区民法典也同样面临大陆法系中国家的民法典同样的危机,也到了应该变革民事立法观念的边界。新中国成立后,出于政治上的“一边倒”,在民事立法方面也学习前苏联,意图完成自己的民法典,但当时的法律系统对政治系统的从属关系,以及当时经系统采纳的计划经济对于平等主体之间交易的排斥,不具备产生民法的条件,因此尽管几次意图制定民法典,但都未能实现。改革开放后,立法机关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的以单行法的方式制定各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事立法。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建成了与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涵盖内容基本一致的民事法律体系,同时通过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工作,使中国的民事立法在具备体系性的同时,具备适度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在改革开放以后已经事实上的转变为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为了更好的实现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带来的益处,应当及时的整理现有的民法体系,梳理体系中民事法律之间的关系,补充不健全的部分,改造已存在的部分,形成以《民法通则》为基本法,其他民事法律为特别法的民事法律体系,并保持民法体系结构的开放性,根据实际需要由立法机关在民事基本法的框架内制定实现特定目的的民事单行法。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指导下形成的民事法律体系是民法系统运行的对象,在民法系统内运行的民法教义学也与概念法学、利益法学、评价法学状态指导下的民法教义学有着明显区别。民法系统内运行的民法教义学在民法系统内部通过系统的认知性生产复杂性,这个过程推动了民法系统的进化,进而推动民事法律体系的发展。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对于民法学的发展还体现在对于法源论的认识,在民法系统中通过认知性可以引入其他系统的规范,并通过法院的司法活动使其产生法律效力,这有助于缓解目前民法学对于非正式法律渊源类型不确定的认识。本文的创新之处包括三方面。一是在研究中运用了法律系统论作为重要的分析工具。法律系统具备运行上的封闭性与认知上的开放性,法律系统通过对其他系统的信息的认知,推进自身演进。将法律系统论用于研究民事立法的观念变革可以比较清晰地说明民事法律在系统间结构性耦合运动中的发展变迁过程。二是在总结新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制定民事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观念是以唯物辩证法指导的实用主义为其理论内核的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三是以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具有的基础价值统一、内部逻辑统一等特性为指导,以现行民事法律为基础,建立起以《民法通则》为民事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其他民事法律在《民法通则》指导下规范特定领域的民事法律体系。

关键词:民事立法;法典化;体系化;法律系统;观念变革

学科专业:法学理论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近代欧洲大陆法系国家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

一、近代法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

(一)大革命前法国民事立法的发展

(二)法国民法系统形成与演进

(三)近代法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产生

(四)近代法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的成因

二、近代德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

(一)近代德国民法学的成熟

(二)德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形成

(三)近代德国民法系统的形成

(四)影响近代德国民法系统进化的外部环境

三、近代法国与德国民事立法的观念对我国的启示

(一)近代法国与德国民事立法的观念总结

(二)近代法国与德国民事立法的观念变革的启示

第二章 当代大陆法系国家民法典的危机及其民事立法观念的变化

一、当代大陆法系各国民法典面临危机

(一)司法判例与单行法对民法典的冲击

(二)民法系统中目的程序作用增加

(三)解法典化对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冲击

(四)超国家立法不断侵蚀民法典的存留空间

二、各国应对民法典危机的措施

(一)将分散的法律整合到民法典中

(二)创制新民法典

三、现行措施的局限性

第三章 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对旧中国民事立法的影响

一、清末中国选择了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

(一)选择法典化观念的原因

(二)法典化观念的立法实践

(三)引入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的意义

二、民国民事立法采纳法典化的立法观念

(一)法典化民事立法的观念采纳原因

(二)民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实践

(三)民国民法典之后的发展

三、清末及民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实施启示

第四章 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与新中国民事立法的勾连

一、新中国的民法法典化之路

(一)废除旧法统,建立新秩序

(二)四次民事立法的法典化之路

二、中国民法典难产原因分析

(一)民法法典化与民法学的关系

(二)民法法典化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关系

(三)民法法典化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民法法典化与国家哲学的关系

第五章 当代中国民事立法之体系化观念转向的理据

一、英美法系民事立法体系化观念及对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影响

(一)英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形成、原因及发展

(二)美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形成、原因及发展

(三)对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影响

二、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现状是体系化观念转向的现实基础

(一)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现状

(二)通过法律实施来补充中国民事立法

(三)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转向初步形成

三、外部环境是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转向的推力

(一)中国道路是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转向的主推力

(二)经济系统是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转向的直接推力

(三)政治系统是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转向的重要推力

四、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法典化观念自身不足

(一)当代中国民事法律的演进趋势疏远了民法法典化的道路

(二)对法典化的反思有利于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发展

第六章 当代中国民事立法之体系化观念变革的展开

一、当前中国民事法律体系存在的不足

(一)现有民事法律对未来预期不明确

(二)有待提升的民法系统的认知性功能

(三)现有民事法律体系内部不和谐

(四)最高法院的功能错位

二、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的阐释

(一)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的含义

(二)当代中国采纳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的意义

三、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下的民事立法思想实践

(一)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下的民事立法目标

(二)对《民法通则》的修订

(三)其他民事法律的完善

(四)应然的民事法律体系

四、民事立法的体系化观念对民法学影响

(一)对民法教义学的影响

(二)对民法的渊源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上一篇:珠宝首饰市场需求论文提纲下一篇:语文教学职教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