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合同条款概述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B2C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的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B2C模式下电子商务这一新型商业模式的产生和兴起,不仅给传统的商业带来了冲击,也集中反映出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商业领域的创新应用,商品交易的各方都在享受着这一电子商务模式发展带来的的便利。但在我们享受快捷便利的同时却也产生了许多法律上的难题,这些问题也随着B2C模式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思考,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更好的解决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发展所面临的法律和实践难题,是立法者和学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除绪论和结语之外,共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B2C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首先从立法层面上,《电子商务法》中有3款条文存在着司法裁判和理论的争议:一是49条第1款对网页信息性质认定界定不明,对于网页信息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存在争议。二是49条第2款中对格式条款的判定标准存在争议,法律上缺少明确的判断标准。三是第38条第2款关于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责任性质认定上不明确,对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审核义务和安全保障义务只规定了承担“相应责任”,理论和实践中对其“相应责任”是连带责任还是补充责任都存有争议。其次B2C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实践难点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电子商务合同中消费者的主体资格的认定和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严重打击消费者的维权积极性,长期发展下去也会严重阻碍B2C电子商务模式的发展。第二部分,《电子商务法》中争议条款案例分析及修改建议。首先针对《电子商务法》中第49条第1款网页信息性质不明确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性质认定的分歧。对此应当对法条进行完善,制定对于网页信息“要约”认定的标准,避免实践中的裁判差异;其次在司法裁判中对于格式条款是否需要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双重审查也有不同的看法。格式条款通常都是消费者不得不与电子商务平台签订的,对于格式条款的认定应当考虑“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要件上应以“明示”作为判断标准,对于“内容”则要平衡消费者与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利益,具有合理性;最后涉及《电子商务法》第38条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判定问题,仍是司法判例中的难题。对于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的责任应当从法律角度对平台经营者的性质进行判定,厘清电子商务平台与电子商务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律关系,并依据具体案例中的过错大小及义务履行情况综合判定相应责任大小。第三部分,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合同主体资格确认困难的原因及完善建议。电子商务合同主体的确认,一直以来就是实践中的难点,究其原因有二:一是B2C模式下的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交易方式存在不同,不能当面确认消费者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能力推定原则”的适用具有局限性。针对出现的问题和原因笔者认为要解决消费者主体资格确认的问题,首先应当引入电子签名制度,并根据单笔订单的标的额进行划分,对1000元以上大额订单则要适度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和“电子签名”共同认证的方式来判定缔约当事人的主体资格。最后通过加强对“电子签名”和“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的监管来避免因个人信息泄漏而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第四部分,B2C模式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困难存在的原因及完善建议。消费者在进行网络购物时,一方面会遭遇信息泄漏,不少商家会将重要信息二次售卖,以获取高额利润,使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严峻挑战;而另一方面消费者在遇到纠纷时会遇到维权成本较高的情况,由于B2C模式下电子商务的纠纷标的额大都在1000元以下,对消费者来说走诉讼等途径无疑是增加了维权成本,被迫与商家妥协而放弃维权。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应尽快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从法律层面确立对个人信息全的保护,并修改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最后通过建立高效的纠纷解决平台,推动线上的低成本高效解决,形成线上线下互通的纠纷解决机制。

关键词:B2C;电子商务;法律问题

学科专业: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B2C模式下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1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1 《电子商务法》对网页信息的性质界定不明

1.1.2 《电子商务法》对格式条款认定标准不统一

1.1.3 《电子商务法》缺乏电子商务平台的责任认定

1.2 实践中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合同主体资格确认存在的问题

1.2.1 电子商务合同消费者的民事行为能力难以判定

1.2.2 电子商务合同中消费者举证困难

1.3 实践中B2C模式下消费者个人信息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

1.3.1 消费者的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

1.3.2 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难以保护

1.3.3 消费者的个人信息纠纷解决难度大

第二章 《电子商务法》争议条款的案例分析及修改建议

2.1 《电子商务法》第 49 条第 1 款的裁判分歧及修改建议

2.1.1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合同对网页信息性质认定的裁判分歧

2.1.2 B2C模式下对《电子商务法》第 49 条第 1 款的修改建议

2.2 《电子商务法》第 49 条第 2 款的裁判分歧及修改建议

2.2.1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合同对格式条款认定的裁判分歧

2.2.2 B2C模式下对《电子商务法》第 49 条第 2 款的修改建议

2.3 《电子商务法》第38 条的裁判分歧及修改建议

2.3.1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平台“相关责任”认定的裁判分歧

2.3.2 B2C模式下对《电子商务法》第38 条的修改建议

第三章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合同主体确认困难的原因及完善建议

3.1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合同主体确认困难的原因

3.1.1 B2C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交易模式存在差异

3.1.2 “能力推定原则”的适用具有局限性

3.2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合同主体资格确认的完善建议

3.2.1 引入电子签名制度

3.2.2 大额交易中应增加“人脸识别”技术

3.2.3 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的监管义务

第四章 B2C模式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困难的原因及完善建议

4.1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困难的原因

4.1.1 B2C模式下电子商务消费者个人信息纠纷类型多

4.1.2 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不完善

4.1.3 传统的纠纷解决机制成本较高

4.2 B2C模式下对我国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完善建议

4.2.1 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进度

4.2.2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加强算法应用的有效规制

4.2.3 建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纠纷高效解决机制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3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环境和化学论文提纲下一篇:大学生生涯决定分析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