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培训论文

2022-04-16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了在课外提升自己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我国有关法律对社会教育机构的行为规范做出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教育机构健康发展,然而该行业的火爆也造成了近年来社会教育培训比较混乱的局面,全面监管的缺失使得社会教育机构质量不一,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社会教育培训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会教育培训论文 篇1:

社会教育培训行业圈钱乱象调查

近期,我国多地接连发生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涉嫌欺诈案。在北京、河北、江苏、上海等地,万余名家长受“存学费,送超长免费课时,返本金”“存学费,享低折优惠,可随时退款”等广告诱惑,遭遇数亿元教育投资可能血本无归的悲剧。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整治教育领域特别是社会教育机构非法集资乱象。

预收学费数亿元后老板跑路

聚智堂是一家全国连锁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近日,该机构突然停业,负责人涉嫌跑路,不少预存了高额本金的家长被“深套”。目前,北京、天津警方均已介入调查,涉案金额可能高达数亿元。

聚智堂诱人的一招是“感恩聚划算”套餐。家长预缴不同金额的学费本金,按一定利率产生利息,但“利息”不是现金,而是聚智堂的不同课程。预付越多,赠送课时也越多,学完到期,承诺返还家长本金。

记者日前在聚智堂北京宣武校区教学点看到,一块广告板上写着:“预存5万元,一个月赠送8小时名师一对一,预存10万元赠送16小时”“预存学费一个月后返还”。

据记者了解,有家长预存金额近百万元。随着多家分校区接连闭校,众多家长预存本金或将“打水漂”。

同样遭遇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收费欺骗的,还有河北、江苏、上海等地的家长。近期,河北警方查处一起特大欺诈骗局。“中国为民教育网”打着教育培训的幌子拉人头、收会费、发展下线,覆盖20余个省区市,注册会员约18万人,涉案金额约2亿元。

警方调查发现,“中国为民教育网”表面上向群众贩卖互联网教育视频,要求注册会员缴纳378元、1890元、3780元、7560元学费,取得银卡、金卡、白金、钻石会员加入资格,背后却是以教育为名、行传销之实,会员按加入顺序组成上下级关系,再依据发展下线数量获取数额不等的奖励。

在江苏,苏州新动态语言培训机构负责人跑路引发100余人集体诉讼,法院已判决机构退还预收学费180余万元,钱却因老板跑路至今未追回;而在上海,600余名家长向童意创想培训机构支付了平均近万元的学费后,带孩子上课时却遭遇“铁将军把门”。

一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三大“硬伤”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三大“硬伤”。

——以预收学费变相非法集资。预收费模式在教育培训领域十分普遍,收费主要用于支付场地、师资、管理、设备等各项办学成本,完成教育培训全过程。但记者调查发现,许多企业以“预收学费是行业惯例”为幌子,变相非法集资。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尹富强认为,教育培训机构吸收公众存款从事金融理财等其他非教培业务,均属于超范围经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诈骗罪。

——证照不全涉嫌非法经营。依据相关规定,成立正规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办理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民政部门法人登记、物价部门收费许可等。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证照俱全的社会教培机构并不多。

上海长宁区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他刚给家里3岁的孩子报读了上海知名幼小衔接教培机构“百花学习塾”的思维训练班。为拿到报名资格,全家总动员“蹲守”一周才抢到号,黄牛号更是炒到5000元。然而,经上海长宁、徐汇区教育局和长宁、徐汇区市场监管局调查发现,该教培机构其实是“黑校”,并没有办学资质。

——预收学费资金管理成“暗箱”。社会教培机构资金链断裂一般有两大原因:一是内部财务管理出现问题,二是外部投资失败。一些机构以扩大校区、补贴正常经营为由,大肆集资吸储,在家长甚至员工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挪作他用,进行其他领域高风险投资。

比如,聚智堂原董事长杨志曾坦言,聚智堂将一部分预收学费用于投资瀚峰资本投资(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名下的东星时尚广场,后因该固定资产投资出现纠纷,资金链崩断。

预存学费有隐性风险,需明确收费边界

记者调查发现,预存学费已成社会教育培训行业的隐性风险。除了行业自身运营问题,对其涉嫌违法经营、非法集资行为的监管状况也亟待改善。

教培机构处于监管“灰色地带”。某社会教培机构天津分校校长表示,社会教培机构既是学校更是企业,这种双重身份为“打擦边球”经营提供了很多便利。

“比如,你可以先到工商部门注册教育咨询公司,再以咨询的名义开展教育培训。办学过程中,因为没有在教育部门备案,教育部门不会管,而工商部门通常又不会对机构招生资质、教学质量、师资来源、经营内容等进行详细监管。”一名校长说。

承办苏州新动态培训机构跑路案件的法官建议,改变监管不力局面,工商部门应提高培训行业准入门槛,在准予注册前对其注册资金、经营规模、经营资质、信用记录等进行严格审查,教育部门应对培训机构加强审核,必要时采取注册登记制。

防范预收学费“狮子大开口”,需明确规范收费边界。在北京通州办培训学校的刘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北京多数教培机构都采取预付费模式。这一机制虽有其合理性,但监管方应对预付费金额的上限、预付费的周期予以明确规范。

据记者了解,目前,重庆市已推出暂行管理办法,要求民办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按学期或者教育培训周期收费的,预收费最长不超过6个月;按课时收费的,预收费最多不超过60个学时。所收培训费应及时全额存入培训费专用存款账户,账户内资金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改善办学条件。

此外,福州大学社会学教授甘满堂建议,由于家长对风险的评估存在信息不对称,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应共建“黑名单”防范不法分子,对教培机构的财务风险提出警示。

作者:徐海涛 董建国 朱峰

社会教育培训论文 篇2:

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培训机构的迅速发展给家长和学生提供了在课外提升自己的机会,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我国有关法律对社会教育机构的行为规范做出了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社会教育机构健康发展,然而该行业的火爆也造成了近年来社会教育培训比较混乱的局面,全面监管的缺失使得社会教育机构质量不一,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困扰。本文笔者就将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概况做出简介,然后将就此分析当下我国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最后笔者将就如何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这一问题做出策略分析。

关键词: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管理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教育培训机构在我国开始迅速发展,经济的腾飞和文化的繁荣也使得教育培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单一的学校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人们越来越追求抓住课余时间提升自我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我国教育培训市场近年来也比较火爆,对教育文化产业的繁荣、教育资源的扩充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教育培训行业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也应引起教育有关部门重视以及家长和学生的关注,面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遍地开花的局面,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家长和学生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的时候也应做好甄别,促使教育培训机构发挥正面作用。

一、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概况

1、各国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情况

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是一种补习教育,也有人将其称为影子教育,主要体现为机构化的校外培训,其所针对的广大中小学生群体,中小学生出于提升成绩的目的参加教育培训进行课外辅导,机构则是出于盈利的目的对中小学生进行升学辅导或是功课补习。尽管各国对教学培训的称谓不同,包括培优、代管、学习中心、学习塾等,但其本质都是对学生进行补习教育。各国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治理措施也各不相同,例如德国及加拿大的忽略放任型政策、韩国的由禁止变疏通型政策、日本的监管规范政策、美国的积极引导政策、法国的鼓励支持政策等,可见要真正发挥教育培训机构的正面作用,政府的监管及引导必不可少,不同国家政府需要根据本国教育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采取相应的政策。

2、我国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发展特点

(1)中小学生对教育培训需求最为强烈

我国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种类众多,对各年龄段人群都有涉及,其中对教育培训需求最为强烈的要数中小学生群体,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生拥有大量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课外辅导,其面临的升学压力也比较大,包括中招、高校以及各类竞赛考试,社会的激烈竞争也促使家长给孩子报各类辅导班来防止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再加上有些家长自身工作忙碌,在孩子的课余时间无法照看孩子,那么教育辅导机构就成了一大选择。有学者研究表明,一个城市越是发达其所在城市内中小学生进行教育培训的热情就越高涨,同时对教学质量要求较高的学校中的学生对课外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就越强烈,选择进行教育培训的学生中小学生占据了一大部分,其次是初中生,主要培训时间包括周末以及寒暑假,教学培训机构在某些程度上帮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社会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呈多元化趋势

我国社会教育培训行业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从培训课程方面来看,教育培训所涉及到的课程种类众多,包括特长类培训班、语言类培训班、文化课补习班、竞赛类冲刺班、考证类辅导班等,家长和学生可以根据相应的兴趣特点选择培训机构来进行提高;从教育培训实力方面看,我国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激烈,各教育品牌暗中较量争夺生源,在激烈竞争中已有国际知名教育培训机构、全国连锁教育培训机构、本土教育培训机构各自成立,在竞争中发挥品牌的独特优势;从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规模来看,部分受到教育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学校办学规模较大,吸收生源较广阔,而社区的小型教育机构和托管机构也占据了部分市场,满足了中小学生就近补习的需要。

二、我国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政策不明确

我国教育管理部门对民办教育做出了一系列规定,要求民办教育机构在进行教育培训前先通过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劳动保障部门的审批,在获得相关办学许可证后则需要再去当地民政部门进行登记,然后民办教育机构才算真正获得从事教育培训的权利。这一系列规定中还缺少对经营性民办培训机构的管理办法,相关政策的缺失导致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的监管出现了漏洞,而且我国未出台相关规定来区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培训机构,这就导致教育管理部门无法明确行使管理权利,使得大量教育机构钻了政策的空子。

2、教育培训审批管理部门权责不清晰

由于我国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审批管理程序繁琐,需要教育、工商、劳动保障等众多部门层层把关,这就造成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难以实施精准监管的局面,整个教育培训市场也比较混乱,各种问题也从中暴露,例如无证办学机构无法避免,监管起来难度较大;教育机构超范围经营现象常见,对其管理比较困难;教学分支点随意开设,办学资质难以审查;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难保证;培训机构随意收费,虚假承诺造成纠纷。尽管在审批阶段有众多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严格把关,但对其后期的监管各部门权责不清晰,没有规定具体部门来解决教育培训机构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整个教育培训市场也变得混乱,严重损害了家长和学生的利益。

3、各教育部门在管理过程中配合度不高

我国教育管理各有关部门在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方面也做出了努力,清理整顿了大量无证办学教育机构,然而各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相互配合的程度并不高,这就导致许多管理工作无法高效展开,例如由于各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所打出的广告未能严格把关,媒体部门在刊登时未能进行审查,公安部门也没能及时阻止诈骗行为,许多无证办学机构就利用虚假广告来蒙骗家长和学生,给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再例如教育培训机构乱收费问题,尽管培训机构已经取得办学许可,但该机构并未及时到民政、税务、物价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相关部门也没能对其进行监管,当出现收费投诉案件时,工商部门无权管理,教育部门也无法对培训机构进行查处,家长和学生只能通过司法机关来维护自己的權利。

三、規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

1、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规范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

规范管理的实施需要有法律制度来保障,要加强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我国教育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首先要明确规范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教学机构的概念,设置分类管理的法律条款;其次应保障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法律地位,转变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歧视性政策;然后各级政府部门应出台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明晰各部门的权利和监管责任。

2、政府组织各部门加大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力度

相应法律制度的建立是规范社会教育培育机构管理的保障,具体监管行为的实施则是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重点。政府在规范管理过程中应发挥牵头作用,促使教育、工商、民政、税务等部门相互配合加大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力度,可以组织全面调查活动来掌控现有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状况,对其中的无证培训行为、随意设分支行为、超范围经营的行为应进行惩处,对于社区教育辅导机构,可通过促使其与正规机构合作办学的方式来对其进行监管;政府还需要引导负责审批工作的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年检,考察其教学资格和办学质量并及时向公众公布考察结果,对于不符合标准但仍具备教学实力的机构应进行规范引导,督促其走向正轨,对于完全违背法律规范、损害学生利益的培训机构应撤销其办学许可。

3、全社会努力为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要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管理需要全社会为之提供良好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各级审批条件的设置,审批部门应考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现状,依据各机构实际情况设置审批门槛;其次为提高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公办学校应放开对教师兼职的管理,允许其在假期参加课外辅导工作;最后是教育培训场所资源的提供,公办学校可以根据教学安排在假期放开教育资源管理,开放教学场地,允许教育培训机构按照学校管理规范合理使用校内资源。

结束语

教育培训机构要发展首先需要规范自身行为,国家应建立完整的法律体系规范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政府部门应组织各部门加大对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力度,全社会应共同努力为规范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促使教育机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从行政监管到多元治理——“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综合治理”研讨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7,37(10):26-29.

[2]李婷.探寻终身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之路[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6(04):11-14.

[3]孔令帅,陈铭霞,刘娣.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06):41-45.

[4]王琳琳,徐海涛,董建国,朱峰.社会教育培训行业圈钱乱象调查[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6(07):24-25.

[5]尹雪梅,王飞.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管理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30(11):124-127.

作者简介:

李怡君(1989—),女,汉族,籍贯:河北,本科,成都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教育学。

作者:李怡君

社会教育培训论文 篇3:

高校承办社会教育培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党和政府对干部的后续学习非常重视,在这个背景下,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学校由于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而成为承担干部教育培训的主力军,为我国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干部教育培训以及岗前培训等方面做了积极贡献。但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学校在承办社会教育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培训项目外包、对培训功利化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就我国社会教育培训的背景以及高等教育学校承办社会教育培训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教育培训;高等教育学校

教育培训工作是中央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是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已经提升到战略高度。

一、我国干部教育培训兴起的政策依据

2010年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八章指出: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第二十九章提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

十六大以来,中央颁布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全面实施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党的十七大以后,又对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做出了全面部署。

2011年11月中央再次针对干部培训工作下发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文中指出了加强“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这再一次证明中央对于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二、我国高等学校承办社会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高等学校有完整的教学设施、充沛的师资资源、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高等学校成为各级政府落实教育培训工作的首选。

(一)教育培训对高校的诱惑

大学除了承担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之外,将大学的资源向社会延伸,为社会服务也是大学职能之一。

大学承办教育培训工作可以给大学带来许多积极影响:第一,可以提升大学在社会的影响;第二,可以将大学与社会紧密联系,让教师更紧密地接触社会;第三,为学校开展多种形式办学提供契机;第四,为大学提供资金支持。

社会培训带来的利益诱惑给高等教育学校带来很大冲击,同时也给高等教育学校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比如:部分动摇了高等教育学校应有的教育责任,如有些学校从收益角度抛弃传统教育责任,放弃承办成人学历教育;有些学院办培训,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大学内部多个部门办培训不利于校内优势资源的整合,不能形成教育培训的品牌;培训单位相互恶性竞争,不利于培训市场的良好运行,对受训单位、对学员和承办学校来说都有不良影响。

(二)学校承办,业务外包

在承办培训单位的选择上,受训单位分管项目的负责人要考虑很多因素,但考虑到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存在着名校情结,在全国高校中,也很容易选择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类名校,因为这个选择无论对谁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2009年“培训门”事件给名校情结的受训单位当头一棒,这个事件显露出国内名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产生的一些问题:一是承诺的授课师资严重不符,所谓大牌教授全部被更换成了普通教师;二是部分课程由多个培训班拼班上课,最高达到500人一起听课;三是课程安排重复严重,授课教师未备课,一节宏观经济课不同教师反复讲了好几遍;四是将一次所谓“金融年会”算作培训过程中的一次授课;五是随意更改课程、调整教室、管理不规范。

这种问题多次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名校逐利心理的驱使。一些名校在教育培训业务量急剧增长的情况下,将自己作为承包商,转身将业务打包交给一些培训公司。

(三)高等学校对教育培训的功利态度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一些高等学校对于教育培训的态度就是盈利,许多高校无论是对本校的培训单位,还是校外合作机构,都采取利润分成的模式。学校不管培训情况如何,只要不出问题,拿走培训总额中的一定比例,其它的费用支出以及相关事务都不是学校关心的内容;同时,在培训资源的使用上往往给予很多限制,这些限制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使培训实施者难以施展教学才能,实现教学计划。高校这种功利态度不利于高校社会功能的发挥,也不利于高校自身教育培训品牌的树立。

(四)校外培训机构浑水摸鱼

正是由于高校教育培训机构的设置不明确,使校外培训机构有机可乘。他们打着高校“校友会、培训中心、研究中心”等名称,举办各类培训。在各大平面媒体及网络媒体上,总会看到很多招生广告“某某大学总裁研修班”、“某某大学公司治理与创新经营研修班”。校外培训机构浑水摸鱼严重损害了大学声誉,同时也损害了受训单位的利益,破坏了教育培训市场的秩序。

(五)教育培训需求引发的问题

对于培训学员,特别是外地学员来说,一方面希望通过培训更新观念,拓宽思维,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在不同的培训点体验不同的生活,考察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但由于受训单位的经费限制,这种需求就难以满足。高校考虑到安全问题,对这种需求原则上也是反对的,在实际培训举办过程中,外出考察可能出现的问题常常落在举办单位身上。另外,很多学员期盼培训内容中出现好玩、有趣、轻松等话题,导致知识含量高的教授不受欢迎,而对于投其所好的话题反而给予很高的评价,教育培训有低俗化的倾向。

三、对规范教育培训市场的建议

(一)国家尽快推出《继续教育法》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多亿人口的大国,公务员人数近700万,加上事业单位编制以及企业在内,每年教育培训人数近千万,随着各级政府对于教育培训的重视,教育培训已经形成巨大的市场。为使这个市场规范有序地进行,有必要通过《继续教育法》来保障干部继续学习的权利以及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合法利益,也保障培训学校的合法利益,避免社会培训机构创造的“山寨”版培训项目,确保在培训过程中处理一些问题时有法可依。

(二)培训学校要重视社会教育培训工作

对于教育培训工作,高校在机构设置上应规范管理,用一个声音说话,根据机构职责分工,由一个培训单位专门负责对外培训工作,使得对外衔接顺畅,有利于建立学校品牌。另外,高校应给予教育培训工作一定空间,特别是在培训起步过程中,在分配学校资源、比例分成等方面,给予更多的自由度。

(三)高校承办社会教育培训核心是课程设计

1.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部署,研发前沿形式课程

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发展的最新情况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堂,确保学员能够及时把握社会发展脉搏、了解最新发展动态、促进知识更新,有利于工作,有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

2.根据学校学科特点并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研发特色课程

培训单位应熟悉学校的特色课程,了解一些教授精品课程和研究方向,结合学校的特色、精品课程和研究前沿设置培训课程,从而实现培训的引领作用。

3.根据受训单位的需求,研发个性课程

每个培训班培训的目的不一样,培训的要求和内容不一样。干部培训工作不仅仅要创新,要多元化发展,更要顺应时代潮流,做到干部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学什么,以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4.增加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的目标不是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而是使学员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操的必要途径,使人在身体、道德、智慧上得到和谐自由的发展。

5.与政府、企业以及当地的文化单位等建立合作机制

通过与政府和企业合作,传递和交流不同的经验和信息,与当地文化单位合作,有益于学员了解不同的地域文化,达到培训的调节和轻松效果,让学员学得轻松,学有所获。

[责任编辑:贾利特 李养正]

作者:季传武

上一篇:牧区基础教育论文下一篇:爱已教育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