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会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和职能。大学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主要群体。博物馆教育与大学学校教育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本文着重分析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及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欧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实践,提出了博物馆如何针对综合性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几点意见和建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社会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社会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社会教育职能的三重层次

摘 要:大学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智力机构,必然要在当代肩负起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能,然而,一方面,大学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只能分别承担不同的社会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多样化的社会教育类型也决定了其需要不同的大学承载主体。因此,无论是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还是高职院校,其所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必然是不尽相同的。我们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需要对其各自的内容进行明晰,而不能将三者混为一谈。

关键词:大学;社会教育;多层次性

廣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并使人身心和谐发展的种种社会活动。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由政府、公共团体或私人所设立的社会文化教育组织对社会全体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独立的教育活动[1]。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知识主要策源地之一的大学在国家社会教育的体系中毋庸置疑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如同人们在谈论大学乃至高等教育的其他众多议题一样,人们总是将不同类别的大学囫囵吞枣地视为同一种组织类型,而忽视了其因为自身的不同性质而在社会中发挥着不同的职能。因而,我们在谈论大学的社会教育职能的同时,决不能置大学自身的性质类别于不顾,而应考虑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机构承担相对应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社会责任,发挥不同的社会教育职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社会需求。

一、大学社会教育职能的理论分析

教育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三种基本形态,大学教育从其本质而言属于学校教育,然而,大学教育的实施主体——大学,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在政治权力、经济力量、社会生活三者之间呈现出巨大张力的知识、文化精英阶层,决不能以仅仅提供基本的学校教育为目标追求。这一方面是时代发展对大学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大学延续自身合法性的迫切需要。

信息技术革命以来,无论是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还是个体的生活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向,面对几何式增长的知识总量和越来越快的知识代际更迭,以及日益复杂且精细化的社会需求,持续了数千年的一次性学校教育模式已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等概念应运而生,学校教育之外的社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深知识的集散地,同时又接受了政府巨额资助的大学被政府和公众寄予了更多的期望,自然而然被视为提供社会教育的主要机构之一,这是大学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外部动因。

另一方面,从大学自身来讲,历经了中世纪修道院式的原型大学,以及以追求“纯科学”为宗旨的德国古典大学,现代大学已普遍被人们视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源”、“交往中心”,乃至于“仅次于政府成为社会的主要服务站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工具”[2]。纵观大学的发展史,大学逐渐从一开始被动地适应社会走向了主动引领社会,从远离社会的“象牙塔”走向了社会的轴心机构,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主动思索自身的社会价值,正如德里克·博克所言:“如果大学向充分认识自己在当今社会中的真正作用和目的,那他就必须审视自己的社会责任”[3]。尤其是在知识民主化进程加快、大学自身的“合法性”存在危机的当下,大学更需要通过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进行相应功能重置的方式来维持自身的权威,因而,履行其社会责任、承担相应的社会教育职能就成为了大学实现自我发展,同时寻求延续自身“合法性”的必然选择。这是大学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内部动因。

二、划分不同层次的大学社会教育职能的必要性

在大学承担社会教育的职能已经成为必然的条件下,我们有必要对其可操作性进行深入探讨,因而,对大学及其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进行科学分类,使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系统与多样化的社会教育需求进行相应的匹配,这是由当代高等教育的多层次特性和社会教育自身的多元化特性所共同决定的。

(一)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只能分别承载不同的社会教育职能

发展至今,高等教育已经从最初结构相对简单、功能单一的学者共同体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巨型的复杂系统。向“高端“拓展至研究型大学、精英大学,向“低端”拓展到社区学院、职业技术院校、开放大学等,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办学规模、组织结构、使命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正如安东尼·史密斯和弗兰克·韦伯斯特所言,“今天的大学如此多样、分化和充满差异,以至于我们难以找到合适的语言阐述宏大的大学组织原则”[4]。然而在当代,无论是官员、学者还是普通的民众,却仍然习惯用“大学”这一概念来指代整个高等教育体系,在谈及大学的目的、功能等关键问题时,往往不加区分,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概念一并赋予所有大学,这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与高等教育在当代的发展状况相左。概念上的混淆与泛化已经成为了人们在进行高等教育研究时所凸显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毫无疑问,同样的标准也适用于大学社会教育职能的相关研究。如果我们不将整个高等教育、大学视为一个多元立体的系统,而仅仅从观念上、经验中去泛泛地谈大学的社会教育职能,最终的结果也必然会落入无的放矢的窠臼。参照潘懋元等人的总结,根据人才培养规格的不同,我国的高等学校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学术型大学,也就是传统的综合性大学或所谓的研究型大学,在我国主要以“985工程”、“211工程”大学为主体;第二种类型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包括部分“211工程”大学、一般部委属院校、地方高校、民办本科学校以及独立学院;第三种类型为职业技术高校,包括单科性和多科性的院校[5]。三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定位、功能、结构、规模等方面不尽相同,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毋庸赘言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因而,高等教育机构必然要、也只能是承担起与自身社会定位相符的社会教育职能。

(二)社会教育的一系列特性决定了其需要不同类别的大学承载主体

相较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对象更加复杂、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教育形式更加多样、教育领域更加广阔,“广义的社会教育包括了社会生活的一切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实际与广义教育无多大差异”[1]。社会教育的这些特性都决定了其高等教育承載主体只能交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高校。

首先,社会教育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他们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如若不将教育主体进行相应分类,使之“对症下药”,那么整个社会教育活动将是无秩序无效率的;其次,由于面对着各式各样的社会需求,因而社会教育的内容具有极强的丰富性,横向上有文化知识、道德规范、科学技术、职业技术、体育卫生等内容之分,纵向上则有扫盲、科普、职业训练、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形式,因而单一类别的大学机构显然无法独自应对如此种类繁多的社会诉求;最后,社会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带来了教育形式上的多样性,例如培训班、讲座、函授、媒体传播、展馆、自学等,同时在教育场所上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这就需要大学机构对自身进行细化,以不同机构所擅长的不同教育方式,来与相应的社会教育形式进行衔接。

三、大学社会教育职能的层次划分

显然,大学要真正发挥其社会教育的职能,就离不开我们在众多大学机构与多样化的社会教育诉求之间建立起一座座实实在在的“桥梁”,而“桥梁”具体究竟要连接哪两者,这是由“桥梁”两端不同层次之间各自的属性所决定的。

(一)研究型大学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

研究型大学一词滥觞于美国,以187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建立为代表,是指“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和应用为中心,以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科教进步和文化繁荣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学”[6]。我们时常论及的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基本功能确切地说应该是研究型大学的基本功能,高水准的师资与生源、充足的科研经费,一流的科研平台,这些都决定了研究型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塔尖地位,同时也决定了其在大学社会教育体系中的特殊定位。具体而言,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教育职能应主要聚焦于社会文化引领与传承、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塑造、承担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三个方面。

1. 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引领

现代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早已不单单是顶级的教育与科研机构,学术的兴盛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繁荣,研究型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了社会文化的中心,与社会文化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大学的文化功能常常被视为大学的“第四功能”。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文化功能首先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上,作为社会的智库,研究型大学应时刻以批判的眼光和创新的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审视、比较、剖析、扬弃,在各项社会教育的活动形式中实现对各种传统文化形态的理性反思和价值重构;其次,研究型大学还必须对社会文化有所引领和创造,要秉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宗旨,通过各种大众媒体,一方面要致力于向社会传播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等进步思想,发挥出领航社会主流文化的示范性功能,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发挥文化的自我创造性,积极创造滋生进步文化的土壤,为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塑造

虽说现代研究型大学早已不是孤芳自赏的象牙塔,但其仍然需要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社会之外拥有自己的一片栖居之地,用批判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维去审视所处的这个世界,成为社会道德与价值观念的塑造者。研究型大学对于社会伦理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其进行研究、弘扬以及通过自身的垂范来成为社会道德楷模两个方面。首先,研究型大学作为高深知识的集散地和人类精神的家园,有义务有责任对凝聚了人类数千年生产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伦理道德进行深究,并以合乎普通大众认知模式的形式将其弘扬到整个社会,在社会的道德认知出现偏差、出现某种道德问题之时,或是在民众陷入某类道德事件的舆论漩涡之中时,大学要勇于大声发出自己的声音,对社会伦理道德进行正面引导,使人类在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剧变中不至于迷失自我;此外,研究型大学还应通过自身对于伦理道德的垂范,坚守住社会的良知,为人类社会树立楷模,最终达到教化社会的目的。

3. 承担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

研究型大学的社会教育职能显然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念之中,发挥自身的学术优势,承担高层次人才的继续教育,这也是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必然要求。有别于一般大学机构所提供的继续教育,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高端性——高层次的培养对象和高质量的培养水准,因而,其在开展具体的继续教育工作时必须牢记这一特性,将自身的优势学术资源转化为继续教育资源,避免沦入普通和平庸。在理念上,研究型大学要力求打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端、精品继续教育品牌,在教育目标上,要致力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内容与培养方式上,要秉持探究性、跨学科性、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等原则,同时严格把关人才培养质量,从而真正实现“优中培优”,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急需的高端人才。

(二)应用型大学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

作为一种正处于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的大学类型,应用型大学是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而对传统高等教育培养模式的一种修正。它“是职业教育、大众教育与学术教育的统一,在人才培养上定位于应用性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在科学研究上聚焦于应用性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在社会服务上面向地方,推进政府产学研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7]。可以说,我国为数众多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金字塔的塔基部分,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所在,其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应立足于地方实际、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1. 为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各种培训

地方经济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作为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源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应发挥自身的区域性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多时空的人才培养服务。当代产学研结合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使得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转变,针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各种职前、职后培训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应以培养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从自身特色以及地方产业需求出发,打造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同时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各种长、短期培训模式,使应用型人才能够得到及时的知识更新、补充、拓展以及能力的提高,以促进地方产业进步和经济发展。

2. 主动融入地方社会,提升人民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

作为应用型大学而言,它不仅是区域内的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区域内实力最强、层次最高的文化中心,因而,它有责任、有义务将现代、健康、文明的价值理念、生活方式、医疗观念等推广到所辐射区域的各个角落。具体而言,应用型大学应在完成自身的教学与科研之余,主动走进当地社区、乡村,深入开展医疗卫生、心理健康、人身安全、就业转岗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和社会服务。同时还要通过大众媒体,或是利用校园、科技馆、纪念馆、博物馆、乡村文化站等科普场所开展常态化的市民、村民讲座,从而提升区域人民的文化程度。最后,应用型大学还应对当地民众适度开放自身的运动场、体育馆、图书馆、音乐厅等设施,通过校园文化周、校园开放日等形式,积极助推各项文化、体育事业的开展,最终达到提升民众生活品质的目的。

(三)高职院校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直接为地方发展培養各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与普通的本科教育相比,其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加突出,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也更加直接。正如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所概括的那样,职业教育的功能在于“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8]。基于自身的定位和资源,高职院校所承担的社会教育职能可以从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服务“三农”等三方面进行。

1. 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基层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构建开放式培训体系

面向社会开展的岗位技能培训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影响力的有效手段,为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多种形式非学历教育及培训。首先,培训要面向企业和行业,如技能拓展与提升、转岗人员培训等;其次,培训要面向社区,为社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如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和无业人员的就业、创业培训等。而在培训的方式上,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创新各种特色鲜明、实用有效的培训方式,例如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联合各行各业的协会,举办相关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为当地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搭建平台。通过以上措施,高职院校应构建起一个与当地产业、社区紧密结合的开放式培训体系以及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网络。

2. 服务“三农”,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国有大量高职院校位于城镇化率不高的欠发达地区,这为高职院校服务“三农”,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天然的优势。在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转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要积极为传统农民向新型农民或技能型劳动者的转变提供助益,利用短期培训、骨干培训等方式,对农民的科学技术素养、实用技能技巧、职业技能、市场意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制观念等方面开展教育与培训

3. 引导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技术教育价值观念

无论是从文化层面还是从实用层面来讲,职业技术教育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获得自己的价值地位和社会的身份认同。然而,我国社会长期以来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充斥着贬低与误读,将其视为某种低层次的教育,这种贬低与误读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劳力者“的鄙视,源于扩大化的社会分层,同时也源于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供给主体,我国高职院校应致力于转变社会的这种错误观念,通过不断完善自身,打造特色职业技术教育品牌,真正发挥出职业技术教育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巨大潜力,从而为职业技术教育正名。

四、结束语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所谈论的大学社会教育职能的层次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无论是大学本身还是其社会教育职能,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之间并不是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每一所大学机构在履行其社会教育职能之时都没有一个固定的限制框架,而是在种种繁多的社会教育责任中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如果我们仅仅从观念上去理解不同类型大学的社会教育职能,那显然误读了大学职能的本质。

参考文献:

[1]侯怀银,张宏波.“社会教育”解读[J].教育学报,2007(04).

[2][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3][美]德里克·博克.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M].徐小洲,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英]安东尼·史密斯,弗兰克·韦伯斯特.后现代大学来临[M].侯定凯,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5]潘懋元,王琪.从高等教育分类看我国特色型大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0(05).

[6]王战军.什么是研究型大学——中国研究型大学建设基本问题研究(一)[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1).

[7]胡天佑.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逻辑与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13(05).

[8]黄炎培.“职业教育谈”[M].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作者:林笑夷

大学社会教育论文 篇2:

浅谈新形势下博物馆如何针对综合性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摘 要: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目的和职能。大学生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主要群体。博物馆教育与大学学校教育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本文着重分析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以及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并结合欧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实践,提出了博物馆如何针对综合性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教育的特点;综合性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博物馆是这种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展示平台,是中华文明记忆与传承、创新和发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博物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并逐步颁布了相关法规和政策促进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我国博物馆业也在发展中逐渐提高了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并逐步尝试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本文着重分析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和博物馆教育的特点,并初步提出了博物馆如何针对综合性大学开展具体的社会教育工作,希望对博物馆未来的社会教育工作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博物馆和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博物馆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遗存,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职能。1974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第十届大会上明确规定:“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盈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2004年,国际博协对博物馆的定义进行了最新修改:“博物馆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常设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研究、教育和欣赏的目的,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和陈列关于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或非物质证据。”这是目前关于博物馆最权威的定义。从它可以看出,博物馆的职能分为基础职能,即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以及社会教育职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等。其中,尤以社会教育职能对整个社会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美国博物馆协会将“教育”与“为公众服务”视为博物馆的核心要素,其首席执行官爱德华·埃博(Edward H·Able)说:“博物馆第一重要的是教育,事实上教育已成为博物馆服务的基石”。

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较晚,但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大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支持,尤其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博物馆业进入了又一个全面大发展的时期,博物馆总数从400所增长为现在的2300余所,一批现代化的大中型博物馆纷纷成立,一批批各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和行业博物馆也蓬勃发展。特别是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后,各项社会教育活动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欢迎,对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博物馆现代化的建筑、设施设备和陈列设计展示水平不逊色于西方国家的博物馆,但我们在管理、观念以及博物馆功能的发挥方面,尤其是对博物馆的公共服务与教育功能的认识和开展力度上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二、博物馆教育的特点

(一)实物性和直观性。博物馆展览以实物为基础,通过主题和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直接带给观众最真实和直观的印象,它比文字资料、图像资料更有感染力,更容易使观众得到生动、具体、深刻的印象,加强观众的记忆。此外,博物馆越来越多的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光、投影、场景复原、现场互动等高科技技术逐渐应用到展览中,更加形象地解读历史,更多地为观众提供历史文物信息,这种教育方式往往让人耳目一新,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自主性。博物馆藏品和展陈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从古到今各个时期发展的珍贵文物,有书法、绘画、陶瓷、碑志、缂丝等,涉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方方面面,充分满足了人类的好奇天性和探知欲望,满足了不同阶层观众的心理需求。观众到博物馆参观感兴趣的展览,自由选择参观学习相关知识,整个过程更具有自主性。

(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博物馆就是要通过收藏、保存、研究和展览文物和标本来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进入博物馆的观众都是博物馆的教育对象,他们都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与各式各样的教育活动而达到学习知识和共享人类优秀文化和精神遗产的教育目的。

(四)寓教于乐。今年来,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的主要休闲活动。为了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博物馆不仅举办的展览更加贴近群众,各种社会教育活动也更加注重参与性、娱乐性,还积极营造轻松的文化氛围,提供完善的服务设施、优雅的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让观众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有所收获,得到熏陶与启迪,让他们爱上博物馆。

(五)与学校正规教育迥然不同。博物馆教育更加依赖经验获得学习,注重独立探索与观察,是生活化的教育,是启发、诱导式的教育,是全民的、终身的教育。

三、博物馆如何针对综合性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博物馆面向整个社会,它的展览和其他教育活动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娱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综合性大学内设多种学科,大学生们也经常自主地走进博物馆参观学习。那么,博物馆如何针对综合性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到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博物馆与综合性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共建关系。

综合性大学下设多种专业,例如:中文、历史、设计、旅游管理等各个方面,基本涵盖了社会各行各业。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锻炼和工作经验。博物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馆藏“文物”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对大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此外,博物馆还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多种社会实践机会。因此,博物馆与综合性大学建立长期稳定的共建关系,有利于双方加深对彼此的认识和了解,使馆校合作更加规范化、长期化,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赢互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博物馆设置专门的教育部门。在美国,博物馆都设有专门的教育部门负责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以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部门根据学校的教学大纲要求和课程设置,结合博物馆馆藏资源,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料,加深学生对历史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有两套为3至9年级学生准备的讲座,内容是《我们居住的世界》,每次讲座1小时,参观1小时。我国博物馆可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也设置专门的教育部门,它将有效强化与学校的联系。

(三)博物馆免费为综合性大学提供“教学资源包”。博物馆应积极开展送文化进校园活动,将馆藏精品文物、本地历史文化、学科教学要求等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创新,制作成既包含展览、影像和纸质资料,又具有配套讲解、专题讲座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包”免费送入学校,并由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学校老师详细介绍“教学资源包”,指导老师正确使用“教学资源包”。同时,专门举办免费的教师培训班,提高老师对博物馆的认识和理解,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将教学内容与博物馆资源相结合。同时,建立教师和学生的反馈机制,博物馆定期开展“教学资源包”使用情况调研,归纳、整理老师、学生对“教学资源包”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并及时修改,使“教学资源包”更加适合学校教学要求。

(四)博物馆与学校协商,在校内开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赏析选修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和体现,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体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伟大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博物馆在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通过馆藏精品文物,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引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建设中。

(五)在博物馆内创造教学条件,增设培训教室,开设相关课程,鼓励老师带学生到博物馆来上课。博物馆内的文物更具有直观性,当枯燥的文字与生动具体的实物相结合,通过视觉、听觉共同刺激,更容易让学生吸收、理解相关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结合中国古代绘画作品展,可开设中国古代书画鉴赏、绘画风格与文人气质等。

(六)博物馆与综合性大学共同合作,开展各项社会教育活动,传播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例如,博物馆首先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中国各个朝代的服饰特点”课程,然后提供布料、配饰、丝线等材料,号召大学生亲手制作各个朝代的服装和饰品,并邀请舞蹈老师、音乐老师、导演等专业人才编排“中国古代服装秀”节目。同时,让大学生自己设计、制作“中国古代服饰宣传展板”,编写讲解词,博物馆负责招募、培训大学生志愿者,让大学生自己讲解展览。最后,在校园内举办“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演”,大学生全面参与展览的创意、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博物馆和学校还可以深入开展此项活动,将展览送到社区、乡村、其他学校,宣传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这又是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将优秀文化传播给他人的过程,也是他自我学习、熏陶和提升的过程。

(七)博物馆招募大学生为志愿者,参与到历史文化宣传、展览讲解和咨询等活动中,为大学生搭建更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综合性大学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旅游专业学生善于讲解,引导观众参观博物馆;中文、历史等专业学生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更善于快速掌握展览内容,为观众提供讲解和咨询服务;营销、广告等专业学生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强,能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博物馆招募大学生志愿者,为他们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服务理念和技能,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专业优势,辅助博物馆做好社会教育工作,服务更多的观众,为更多的人提供讲解服务,走进更多的社区和乡村,传播家乡历史和文化。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面对知识经济和激烈竞争的21世纪,大学生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博物馆是提高公众科学文化艺术等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因此,博物馆针对综合性大学开展社会教育活动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博物馆的客观发展规律使然。一座博物馆存在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它拥有多少文物藏品,也在于它如何发挥出这些珍贵资源的巨大作用。我们相信,在博物馆与学校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治E·海因.学在博物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2]美国博物馆协会.美国博物馆标准与最佳做法[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0

[3]文化部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4]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作者:樊荣

大学社会教育论文 篇3:

各地英式红茶状况报告

博主简介: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讲师。

马来西亚吉隆坡慈济大学社会教育推广中心.茶道讲师。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宿舍村华文学会.茶道讲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茶道讲师。

中国.福建.漳州.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客座讲师。

www.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茶网主笔。

中国海峡茶道杂志每月专栏作者。

马来西亚光明日报每周专栏“茶人的第三只眼”作者。

著作:《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编著《约会中国茶》(合编)。

西班牙

喝茶要到喝咖啡的地方,马德里市内露天咖啡座顺带供应茶,吃Tapas(Tapas是西班牙饮食国粹,常是一碟菜配块面包)的小酒馆也有茶,都是袋泡红茶,呈现方式要视那里格局大小以及收费而定,较高者用瓷茶杯托组、茶匙,上桌时茶包已在杯里,热水浸泡着,味道浸好了把茶包取出放杯托边缘,餐桌上有糖瓶、奶罐,要调味的话自己加入茶中,用茶匙搅拌后喝。

较大众化的便是一个没有打开的茶包置杯外,用纸杯盛装热水,一起交给买茶者,买茶者自己打开茶包投入热水里,糖和奶粉是纸包装条状形的,撕开倒入茶中调味。

为何侍应生不将茶包直接放入热水中才供应客人呢?一说喝茶者可自己拿捏浸泡时间,但也有可能为了节省人力。

马德里有正式吃下午茶的茶室,比如有家名为Living in London,有30种以上茶叶供选择,它特别强调“late-afternoon”即“很迟的下午”,表示它依照英式传统下午四时才开始,2人1顿的英式下午茶收费20欧元,包括茶叶有“Chelsea”红茶,二层点心架上有温热司空饼、奶脂牛油、果酱、三文治、羊角面包与曲奇饼。但这种茶室似是为了应付游客所需,本地人去消费的极少。马德里的火车站可找到茶店,店里除了红茶,也有几饼普洱。大众喝葡萄酒的习惯较多于喝茶。

葡萄牙

葡萄牙是欧洲茶文化滥觞之地,葡萄牙天主教神父Jasper de Cruz于1560年在中国传教时曾写过有关茶的信回家,这是欧洲最早记载茶的文字,也是最初饮茶的资讯传播与开发期。那时葡萄牙人与远东的贸易路线是这样,他们从澳门获得中国茶叶运到里斯本,然后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船只运到法国、荷兰等国家。及后1662年葡萄牙公主Catherine of Braganza of Portugal与当时英国国王Charles II结婚,从娘家带去很多茶叶陪嫁,更是英国下午茶形式形成的重要契机,但拥有悠久历史不代表现在的葡萄牙茶风蓬勃。

里斯本、巴塞隆拉市内没有什么专门喝茶的茶室,想要喝茶的话,小酒馆或咖啡座有供应袋泡红茶,或在家里自己泡来喝,市内有商店可找到精美的有柄瓷杯及杯托组,和置放已经泡过水的茶包小瓷碟。

用餐后一般有“咖啡或茶”提供的习惯这里并不通行,餐厅通常从头到尾喝葡萄酒。倒是无论大小旅馆的欧陆式早餐天天都有“咖啡或茶”的陪伴,普遍用Lipton品牌,各种风味的红茶,一包包排列整齐,一排排盛装在一个木盒子里,精致可爱。

有家豪华酒店在葡萄牙马德拉岛上名为Reid’s Palace,有真正英式下午茶提供,消费的多是游客,在传统的休息室和露台上进行,有很好的瓷器与茶叶,有精致的如手指般大小的三文治、司空饼和蛋糕,每人收费32.50欧元。特别请求来喝茶的客人:请注意,为了让我们的下午茶精致而隆重地进行,我们恭敬地请您穿着正式服装。请避免穿着短裤或运动服。

荷兰

Dr. Thomas Short于1730年在伦敦发表的论文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初(17世纪初)是用一种名叫Sage的药草与中国交换茶叶,一磅的Sage药草换三磅茶叶。

荷兰是欧洲地域最先做起茶叶贸易的,茶叶昂贵罕有,与姜、糖一样成为新的香料品项,要从药剂师手上才能购得,直至1675年,茶叶才变成荷兰食品商店里的常见食品。

荷兰人率先在旅馆附属的餐厅提供茶、简便茶具及热水装备给住客,让他们可以提着在旅馆附属露天小酒馆的花园里泡茶喝,算是欧洲地域喝茶先锋。

后来由于种种政治与经济因素,1826年间,荷兰在当时荷属东印度群岛(即印尼)开辟茶园种植茶树生产自己的茶叶,到了1892年,荷兰大部分茶叶进口自印尼,是欧洲地区除了英国在印度以外,另一个自制自供自给茶叶,改变茶业生态的地方。

如今阿姆斯特丹仍然遗留着强烈的茶文化痕迹,街上的精致生活用品店可找到一些旧瓷,有柄茶杯及杯托组。街道上很多商店的橱窗也用茶壶(瓷质或铝质)做装饰。离市中心火车站不远处有个爱茶者开的店,一层卖茶叶,都用日本收藏过来的老茶桶装茶叶,还有一块用来展示旧茶具的空间,供客人参观。

如今,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部变作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校舍,往日用于运载茶叶的帆船则陈列在该市帆船博物馆。这些都变作一段段历史或一个个古董,供陈列用而已。

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的感情似乎已经消失。在识途老马的带领下,可找到一两家精巧优雅的小咖啡馆,下午时分供应咖啡或午茶与点心,往往很温馨,像走入朋友的家聊天的样子,但是不是在“喝茶”对于他们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注重的是聚会。

一般在街上可买到的茶,就是一个纸杯装热水,另备一个未开封的茶包。

直布罗陀

可在咖啡座点茶喝,多以有柄白瓷茶杯及杯托组呈现,奶罐糖罐摆在桌上,如有需要自行加入调味。

比利时

比利时一般大众并不热衷喝茶。它出产巧克力,故此在布鲁塞尔城有家酒店名Hotel Amigo,在他们的酒吧,每天下午3时至5时半供应下午茶配套,以茶与巧克力为伍制造新风格来吸引游客,茶叶:Mariage Frères混合红茶,茶点:巧克力慕斯,馅饼,布魯塞爾威化烤饼,speculoos曲奇饼、三文治,茶以外还加上热巧克力,每位19.90欧元,如再加一杯葡萄酒或香槟,每位29.50欧元。当地Neuhaus巧克力品牌曾出品以茉莉花茶、普洱茶、荔枝红茶调入巧克力作为新口味巧克力。

澳大利亚

黄金海岸一带的咖啡馆几乎都供应茶饮,根据价格约分成三种方式呈现,一种白瓷茶杯与杯托、茶匙组,配糖罐、奶盅,还有一件司空饼;第二种没有司空饼;第三种用纸杯的。街上超市、食品商店里摆放着售卖红茶的架子占比例很大,各个不同的茶叶品牌上百种,部分茶叶是澳大利亚自产,从这些情况来解析,当地民众对茶叶需求量颇高。

上一篇:肌腱生物化学论文下一篇:学生创新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