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音乐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社会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的方式并,引进专业艺术学院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使非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可以像专业艺术学院的学生一样学习音乐。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州市小学生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调查研究,了解德州市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建议和反思,推动德州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社会音乐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社会音乐教育论文 篇1:

社会音乐教育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对1990年以来关于社会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按照社会音乐教育宏观性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社会音乐教育;通论性研究;综述

社会音乐教育主要是学校以外的文艺单位团体或个人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国家整个音乐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社会音乐教育的滥觞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的私学里对于“六艺”中的“乐”的教学,在经历了2000多年缓慢的发展,终于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它的兴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作为国民文化程度标志之一的音乐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展,社会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其覆盖面越来越大,越来越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也逐渐繁荣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拟对1990年以来关于社会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做综合的归纳与分析,过程中难免挂一漏万, 只求从中看出对社会音乐教育的渐进认识和研究渐渐深入的理论历程,有利于今后的研究。

一、社会音乐教育宏观性的理论研究——专论部分

孙继南的《社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40年之三》[2]是对建国40年来中国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一个综述,对之后这方面的研究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和学习意义。文章从介绍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角度论述了建国 40年来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状况,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与见解。作者把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分为两大类: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办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和由学校、社会团体主办的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分别论述了这些教育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它们对于活跃社会音乐生活,提高人们群众音乐文化素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为培养专门音乐人才铺垫基础等方面产生的十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作者对于这两类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发展和作用是持十分肯定和积极态度的。而对于他在文末提及的空前兴盛的个体性家庭私人教学,一方面肯定了此类教学在培养音乐幼苗和向专业音乐院校输送人才方面的不容低估的作用和意义,认为其是一种很值得提倡和推广的社会音乐教学方式;一方面又认为此类教学因目前尚无一定的审核批准条件和规范要求,在教学质量方面尚存有一定问题。最后作者认为1989年末中国音协决定成立全国业余乐器考级演奏委员会,以逐步试行定期考级制的战略性措施,对今后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无疑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当下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来看,作者近20年前的看法和见解是很有见地和前瞻性的。

舒泽池的《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3]敏锐地捕捉到了世紀之交将带给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契机。作者首先概括了20世纪后20年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特点:蓬勃中有混乱,追求中有迷茫,基本上是作为专业音乐教育的附庸和学校音乐教育的补充,缺乏理论的思索和独立的品格。而后用主要的篇幅论述社会音乐教育将以怎样的发展态势来达到21世纪对人的发展的新要求:将音乐与人的素质的成长紧密的、有意识的结合。众所周知,20世纪后20年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正是忽视了对于人的素质方面的培养,更多的是对功利性的追求,例如考级带给学生升学的加分等等。作者针对当今世界对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新能力的素质要求,重新做出了社会音乐教育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音系教育的定位,并提出当下社会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增进人的音乐感知能力。文章的研究宗旨和意义对上述孙继南一文有一定的承接性,一定程度上为进入21世纪的社会音乐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目标,提供了理论上比较可行性的方法和途径。

陈雅先的《社会音乐教育实践的着眼点》[4]一文阐述的观点与舒文相比较,可以说也有一定的承接关系。作者也认识到社会音乐教育应该是一种注重人的全面音乐综合素养发展的实践尝试,使受教育者获得较高的人文修养,在本质上应该是对“教育本体功能”,也就是对人的关注的回归,并采取了实践作为着眼点来进行阐述。作者首先分析评价了目前的社会音乐教育实际情况及总体效果:目标正确,方法有误。作者认为导致“方法有误”这种局面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应试教育”的影响,二是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倾向。从而得出结论:观念的转变,是社会音乐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上的可行性措施:社会音乐教育教学应从培养目标的具体把握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入手,将专业音乐教学的课程结构加以改造和扩展……作者认为,唯有这样:转变观念,理论结合实践,循序渐进,才能培养出面向全社会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人。这种人不但能适应未来社会,还能改造、丰富、发展社会。当社会音乐教育能培养出这样迥然区别于前人的“新人”时,那么新世纪的社会音乐教育则步入了恢弘的理想境界,履行着自身的崇高使命。因为文章以“实践”为着眼点,所以更凸显了它的实用价值,对之后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实际操作无疑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于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专门性论述还有:如曹理的《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与创造意识培养》着重论述了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对孩子的音乐学习要注意创造意识的培养,而创造意识培养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良好的环境。陈明大的《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5]从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宏观视角出发,对社会音乐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音乐教育者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讨论。李家回的《我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6]从教与学的双向选择、教学方式的随意性、社会音乐教育是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遍学校音乐教育的有益补充,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音乐教育的特点。王亚军、董晓光的《关于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7]具体论及对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一些要求:如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良好的示范是乐器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明确地告诫学习器乐或声乐的学生们音乐素养的学习要尽量和器乐或声乐的学习同步以及学费的问题等等。这些文章选取的视角虽然相对都比较窄,但也是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有益补充。

二、社会音乐教育宏观性的理论研究——兼论部分

樊祖荫在《李凌的国民音乐教育观》[8]一文中介绍了:1.李凌对国民音乐教育所包含内容的概括:国民音乐教育,包括大、中、小、幼及城市、乡村,工人、农民及街道的音乐教育,即除了专业音乐教育之外的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及师范音乐教育。2.李凌专论《音乐教育需要立法》中,就国民音乐教育的方针、任务、政策、体制、内容、规格及教材、教法等各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的详尽的阐述,并从培养目标,从教学的规模、规格、内容和方法等方面,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等方面论证了国民音乐教育与专业音乐教育的共性和区别。文章最后总结:李凌同志的音乐教育思想,尤其是国民音乐教育理论,无疑会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齐易、史丽欣的《跨入21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9]在它的第一部分:对20 世纪末音乐教育的回顾中论及了社会音乐教育方兴未艾的成就和社会音乐教育呈现的无序状态,在对学生的培养上重技轻艺上所面临的问题。在它的第二部分:21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中,论及了社会音乐教育在21世纪的发展中对于管理混乱的问题,各管理部门应加强相互协调;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对私人授课教师进行制度化的考核,私人授课教师也要凭证施教;对于音乐考级的问题,作者认为我国的文化部门应该按照国家文化部已于2002年5月17日起正式颁布和实施的《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这个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负责地管理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工作等等。

朱则平在他的《建立中国普通音乐教育体系之我见》[10]中论及到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音乐教育。作者认为,我们的社会应该充分挖掘潜力,投入更多的力量到社会音乐教育中,音乐院校、音乐团体、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以及戏曲曲艺团体都应设立社会音乐教育机构,长培、短训、义演相结合,发挥青少年宫的重要作用;凡有条件的地方都可以设立艺术教育中心,师资来源于社会各方面等等。

冯效刚的《试论专业音乐教育与其他类音乐教育协同发展》[11]在论及社会音乐教育的部分认为:社会音乐教育面向的对象是当今社会的主体,放弃了社会音乐教育,就失去了音乐活动的主要对象;专业音乐教育和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主动关心社会音乐教育,并建设一支强大的社会音乐教育队伍;只有学校、师范、社会音乐教育都兴旺发达起来,专业音乐教育才会有基础,才会有氛围,才能有广大的同盟军。

尹红红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形成合力》[12]论述的观点与冯文可谓异曲同工。作者认为,社会音乐教育应与学校音乐教育形成合力。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有效的、规范化的社会音乐教育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实施方式,如广大媒体、各种社会公共设施、机构和社区与家庭等对社会音乐教育发挥的积极作用对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进力。

刘新丛的《音乐教育的社会新需求》[13]一文,分析了新时代对社会音乐教育综合需求的5个方面:1.与音乐教育相关联的传媒日益增多,专业采、编、播人才的总量需求较大;2.各级各类学校的合唱团、军乐团、管弦乐团相继建立 ,对音乐教育人才产生了新的需求;3.企业、社区的群众性音乐表演活动日趋活跃,需要包括指挥、演唱、演奏不同特长的专业音乐人才;4.演出中介组织增多,对外音乐交流活动频繁,需要综合音乐素质较高的人才;5.具有音乐含量或功能的商业行业和经营行为增量较大,电子通讯、信息、旅游、出版、广告、服装演示等行业都有大量音乐策划、制作的人才需求。

王萍的《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14]一文,从定义、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活动的参与者身份、教育管理的角度、从工作成绩的性质等多方面对学校音乐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社会的音乐教育寓教育与活动之中,并不向活动参与者提出在活动以外的“某种外加的遥远的目的”。作者还认为,在我国, 当这两种音乐教育并存于普通大学里的时候, 很容易产生混淆, 尽管混淆的程度不同,但可能会带来管理层之间互相牵制、互相干扰的后果。

上述列举的文章虽然都是在全文中兼及论述到社会音乐教育,所占篇幅也不多,但是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出了一些实践性、实用性较强的看法和见解,无疑也是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样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结 语

综上所述,对于社会音乐教育的研究成果的总结我们不难得出下面的一些结论:1.与1980年以来近30年中社会音乐教育实践上的蓬勃发展相比,理论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体上还是不够的,也跟不上实践发展的步伐;2.缺少“扛鼎性”、纲领性和通论性的经典研究成果,更多的只是散论性的、不很成熟的研究;3.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方面还有所欠缺;4.对宏观理论上和微观实践上的研究都有重复的现象,比较缺乏具有新视角和创见性的研究;5.研究队伍的学术氛围和学术深度都有所欠缺,权威性的“大家”、学者的参与研究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 曹 理.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与创造意识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2000(04).

[2] 孙继南.社会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 40 年之三[J].齐鲁艺苑,1991(03).

[3] 舒泽池.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音乐教育[J].人民音乐,2000(12).

[4] 陈雅先.社会音乐教育实践的着眼点[J].中国音樂教育,1999(06).

[5] 陈明大.对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1999(04).

[6] 李家回.我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J].中国音乐教育,1993(06).

[7] 王亚军,董晓光.关于社会音乐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1(09).

[8] 樊祖荫.李 凌.国民音乐教育观[J].人民音乐,1994(03).

[9] 齐 易,史丽欣.跨入 21 世纪的中国音乐教育[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J],2005(04).

[10] 朱则平.建立中国普通音乐教育体系之我见[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0(03).

[11] 冯效刚.试论专业音乐教育与其他类音乐教育协同发展[J].淮北煤师院学报,1996(03).

[12] 尹红红.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需要与社会形成合力[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11).

[13] 刘新丛.音乐教育的社会新需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03).

[14] 王 萍.学校的音乐教育和社会的音乐教育[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1 (09).

作者:张晨阳

社会音乐教育论文 篇2:

德州市小学生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调查研究

【摘要】社会音乐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的方式并,引进专业艺术学院一对一的教学模式,使非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可以像专业艺术学院的学生一样学习音乐。本文旨在通过对德州市小学生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调查研究,了解德州市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建议和反思,推动德州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德州;小学生;家长;社会音乐

社会音乐教育作为国民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共同促进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为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社会音乐教育的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对学校教育做了很好补充,也培养了许多高素质人才。随着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社会音乐教育投入增大,社会音乐教育迎来蓬勃发展的时期。

社会音乐教育虽没有学校音乐教育那样集中,有目的、有计划,但其影響却更广泛、深远。与学校音乐教育相比,社会音乐教育无论在教学内容、形式上,还是受教育群体的范围上都更为丰富、多样和广博,更能体现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社会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增进人的音乐感知能力,对辅助学校音乐教育、推动音乐文化发展、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一、德州市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音乐教育也逐渐走向了市场化。近年来,德州地区出现许多商业性质的琴行、音乐陪训机构等。目前,我国以市场供给为导向的社会音乐教育服务越来越繁荣,态势良好。德州地区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学习音乐,如古筝、钢琴、竹笛、舞蹈等。越来越多的家长对孩子的社会音乐教育投入更大的成本,这促使了社会音乐教育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本文以德州市小学生家长作为主要调查对象,从多个方面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学生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

(一)调查对象分析

孩子对于音乐的学习出于兴趣的同时也需要家长的辅助。家长是社会音乐教育的出资者和间接参与者,并在社会音乐教育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孩子参加社会音乐教育的间接决策者。家长对于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研究意义重大。

根据德州地区的具体情况,制作了关于《德州市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调查研究》的调查问卷,在德州市区的4所小学的家长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3份。本调查试图研究家长让学生参加社会音乐教育的理由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从分析结果中探索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为促进音乐教育事业发展和完善提供基础研究资料。

在对父母的学历调查中分析,父亲学历分别占比为高中或以下34.6%,专科52.2%,本科7.7%,研究生5.5%,母亲分别占比为80.2%,5.5%,9.9%,3.3%。母亲的学历较父亲而言学历偏低,且集中在高中部分,父母亲受过大学本科以上教育的偏少。

对家庭的平均收入分析中发现,家庭平均收入在4000元以下,4000-8000元,8000-15000元,15000-2000元,20000元以上分别占比7.7%,26.4%,37.9%,4.9%,3.8%。家庭平均月收入集中在四千元以上到一万五千元之间。

(二)家长对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分析

1.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原因分析

关于孩子有没有接受过社会音乐教育的问项,接受过的为25.8%,没有接受过占比为74.7%。可以看出小学生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比率偏低。绝不部分学生没有接受社会音乐教育。

在对儿童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家长在让孩子学习社会音乐教育的动机比例:有助于提高音乐素养51.1%,子女对音乐感兴趣48.9%,父母经济允许27.7%,希望他长大后成为音乐专业方面人才10.6%,家长觉得很有必要12.8%,从原因调查分析,子女接受社会音乐教育大部分是因为子女自身原因,家长强迫学习的原因较少。

(二)没有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原因分析

在没有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原因中,家长觉得没有必要学这一项的比率最高,可以看出,家长在孩子是否接受社会音乐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家长的因素颇重,提高家长对于社会音乐教育的认识有其必然性。 而由于经济原因不让孩子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比率只有2.2%,可以看出经济因素不是必然因素。

2.子女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

孩子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场所,在艺术培训中心40.4%,在老师的家8.5%,在自己家有2.1%,放学后学校音乐课外补习班的有12.8%。选择艺术培训中心学习的比率较高。

子女学习的音乐种类,其中声乐8.5%,钢琴19.1%,西洋乐14.9%,传统民族乐8.5%,其他乐器12.8%,舞蹈19.1%。在音乐种类的选择上没有偏向哪一个类别,比较平均。

子女接受音乐教育的评论次数,两周一次有4.3%,一周一次有46.8%,一周两次12.8%,一周三次以上10.6%,接近一半的学生一周上一次课。

子女接受音乐教育的形式,与音乐教室一对一上课的有17.0%,集体课(3-5名)的有25.5%,集体课(5名以上)的有29.8%。子女接受社会音乐教育时,平均每周接受的时间,一小时一下的有14.9%,1-2小时的有36.2%,2-3小时的有10.6%,3小时以上的有12.8%。子女所需要的课时费300元以下的有14.9%,300-500元的有19.1%,500-700元的有49%,700-1000元的有14.9%。

二、德州市社会教育现状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析

(一)社会音乐教育管理相对滞后

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缺乏相应政策的扶持,政府和教育部分对于社会音乐教育的管理有限。社会音乐教育没有同意的行政部门管理和管理队伍,这就造成了社会音乐教育处于无序发展的状态。确切了解社会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管理的不足,才能使其走上科学的发展道路。

(二)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缺乏

目前,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滞后,但存在上升发展的趋势。随着社会音乐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也在增多。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关于社会音乐教育的区域研究日渐增多,但在广度和深度上还达不到应有的水平。关于德州市的社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三)社会音乐教育未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对收回的有效问卷分析,可看出家长的年龄大部分为30-40岁,收入大多集中于中等8000-15000元,接受调查的学生有74.4%的孩子没有接受过社会音乐教育,接受过社会音乐教育的孩子大部分还是钢琴、古筝、舞蹈居多,孩子选择音乐教育基本不受家庭经济因素的制约,大多是处于孩子自身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音乐教育。从没有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父母调查中发现,家长也存在自身原因没有让孩子接受音乐教育。

从抽样调查得到的结果,不难分析出在德州地区受社会音乐教育还不算普及,因此德州地区社会音乐教育还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经济发展,德州地区社会音乐教育肯定会飞速发展,但需注意社会音乐教育的形式、效果。要促使德州地区社会音乐教育健康、快速发展,随着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教育形式各具特色,管理制度尚需完善,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社会音乐教育将可能走向误区,从而制约、阻碍社会音乐教育的发展,因此在德州地区的社会音乐教育上要不断完善,提高家长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刻不容缓。

三、对德州市社会音乐教育的思考

(一)提高家长的综合素养

在儿童接受社会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体现在家长是直接出资者,也是决策者。提高家长的综合素养,更进一步了解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拓展知识视野。

(二)加强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思想转变

社会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审美趣味、想象力和创作力等,社会音乐教育着重在于培养公民的艺术修养,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学生参加社会音乐教育的初衷多是为了考学或是加分,这种太过目的性的学习违背了社会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

(三)社会音乐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社会音乐教育的有序进行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更应对其发展进行科学、实效的管理。通过各项法规的建设,合理规范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规范各机构的设置程序及其办学行为;确立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评估准则等。以此督促社会音乐教育的有序发展,提高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斯雯.乌木木齐地区社会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思考[J]. 蚌埠学院学报,2012.

[2]罗静.重庆市少年儿童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對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3]郝孟荣.谈我国的社会教育[J].山东社会科学,2010.

[4]王志军.李凌社会音乐教育实践和思想的当代启示[J].中国音乐,2013.

作者:宋飞飞

社会音乐教育论文 篇3:

加强社会音乐教育管理,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两个问题

1.社会音乐教育管理缺失。一是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扶持。目前,具体针对社会音乐教育或社会艺术教育的法规政策几近空白,仅有的一些也是宏观政策而且政出多门,尚未形成全面系统的法规和政策体系。二是社会音乐教育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与人员。与极为健全的学校音乐教育管理相比,社会音乐教育的境遇有着天壤之别,没有一个统一的行政部门进行管理,更谈不上稳定的管理人员。三是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内部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师的选聘上没有严格标准,在教学质量评估上没有科学标准,在教学监管上没有一个系统规划,在教师激励上没有实效方法。

2.社会音乐教育功能化。一是将音乐教育功能转到经济功能上。比如,因主办业余音乐考级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使得多家机构争办考级、拉考生现象,考级过程粗糙现象屡见不鲜。二是社会音乐教育中不负责任的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突出,有些教育机构根本不具备办学条件,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三是任教者似南郭先生的不少,有些教师根本不具备专业教学技能,却四处招生,甚至存在卖过琴就可教琴的现象。四是学生与家长的功利化,家长强迫学生学习乐器,学生为拥有一技之长和升学加分而学习音乐等现象普遍存在。

二、促进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三个措施

1.加快法规建设,使社会音乐教育有规可依。要加强对社会音乐教育的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社会音乐教育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只有这样,教育行政部门才能根据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社会音乐教育法规建设,整合所有社会音乐教育培训机构,把校外教育、群众文化专业以及民办教育性质的音乐培训机构纳入到社会音乐教育的范畴来,以便统一协调管理。二是通过社会音乐教育法规建设,统一对社会音乐教育的性质、作用、原则、目标、评价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以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管理工作。三是通过社会音乐教育法规建设,规范和完善社会音乐教育办学机构的设置程序,建议可根据其办学规模和条件设置办学等级,并在办学资金、教学场地、教学设施、人员资质、专兼职比例等方面做出要求,以便规范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四是通过社会音乐教育法规建设,确定社会音乐教育机构评估标准,明确奖惩措施,确保其健康良性发展。五是通过社会音乐教育法规建设,加大对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给社会音乐教育机构一个宽松的生存发展环境。

2.成立管理机构,健全社会音乐教育管理队伍。社会音乐教育管理工作要规范化,就必须通过有效的组织来实施,建立严密科学的组织系统和专门的管理团队,以保证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可以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现有的体艺卫管理机构增设社会音乐管理科室,配备专门人员,这样既有利于保证社会音乐教育有专门人员管理,又便于与学校音乐教育工作进行协调,使学校和社会音乐教育相互协调与促进。同时还可建立民间协调机构,以之充当政府与办学机构之间的沟通桥梁,这种机构的成员一般由能胜任此工作的音乐专家组成。由于这些专家对社会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需求最敏感、最直接,因此在政府宏观调控中起着智囊团的作用。此外,还必须加强社会音乐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规范其自身的办学行为,要在教师选聘、教师评价、教师激励方法等各方面予以规范,以此来确保社会音乐教育机构有良好的师资队伍作保证,为其发展搭建良性平台。

3.加强人文教育,摒弃社会音乐教育功利思想。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全社会普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社会音乐教育功利化倾向严重,重技能轻修养、重知识轻感受、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思想正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广泛传播。因此,加强人文教育,摒弃社会音乐教育功利思想,是社会音乐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对于广大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原音乐教育的本质,完成音乐教育的审美目标,培养出具备和谐品格、健康审美素质的学生。应当重新审视音乐教育的做法和价值,将音乐教育建立在科学正确的音乐教育认知观基础上,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非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这种表述明确指出,基础音乐教育并非专业音乐或职业音乐教育,不可以造就音乐家为己任(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成为音乐家的可能),其基本目标是育人。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是通过美育培养的方式实现的。因此音乐教育的全部过程应是一种自觉的审美过程,应贯穿着所有的审美因素,并以美感的发生为根本内容。只有这样,在长期的美感发生和发展中,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意向,形成审美情操,从而获得人文教育,完善人格发展。因此,必须将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人的价值提升教育等人文内容融入到社会音乐教育中,长期的音乐熏陶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感知得以强化,从而提高审美能力,丰富学生心理图式,从而建构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

作者:郭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