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论文

2022-04-26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然而,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较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信息不对等、融资门槛过高及担保体系不全等,严重阻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无法保证其经济效益。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论文 篇1: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论文 篇2:

新时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破解的有效途径分析

摘 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社会对于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也更为严格。然而,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仍存在着较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信息不对等、融资门槛过高及担保体系不全等,严重阻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无法保证其经济效益。本文在分析新时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关破解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能力水平。

关键词:新时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破解途径

通常情况下,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数量众多及规模较小等鲜明特点,同时中小企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受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出现翻天覆地变化的影响,例如:劳动力成本持续增加及生产原材料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涨等,一定程度上阻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导致中小企业面临着各种困难及问题,特别是融资方面问题。同时,中小企业日常运转无法脱离资金的支持,一旦资金流不够充沛,则直接影响企业运营及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甚至阻碍企业长远发展。如何找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破解途径,是相关管理人员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本文针对新时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破解有效途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

1.信息不对等

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与银行间互动呈恶性局面,一旦银行对中小型企业了解程度不足,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履约及资信等方面信息认识不清,严重影响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相对严峻,中小型企业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及发展挑战,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债偿能力信心不足。同时,结合内部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尚未设置专业的金融部门或金融岗位,不存在了解银行各类信贷产品及服务的渠道,甚至极个别中小企业不愿意走银行信贷流程。此外,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动荡,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度呈逐年递增趋势,大大增强贷款风险管控力度。

2.融资门槛严格

由于投资回报及投资风险等方面因素,促使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率先考虑国家重点企业及大型国有企业成为其客户群体,意味着上述企业得到更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青睐。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企业所获取的信贷资金总量相对较少,往往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同时,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考核标准相对严格,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到其信贷要求。即便近几年来各类金融管理模式日趋完善且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增加,但是社会信用体系中往往忽略评估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甚至不存在得到社会认可的信用评估系统。一旦个别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信息过于杂乱无章或资信情况参差不全则可能影响区域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3.担保体系不全

虽然金融体系日渐完善且担保机构、担保体系日趋健全,但是法律法规中涉及中小企业担保的条文条例远远不足,大大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作业难度。全球范围内经济形势严重动荡,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不良贷款额度大幅度上升的问题,促使新形势下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将自身工作中心向贷款风险方面转变,对于企业资质审核更为严格,大大增加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同时,受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自身融资政策出现根本性变化的影响,控制中小企业融资金额,不利于中小企业长远发展,被视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问题的主要原因。

4.融资成本过高

当前我国金融结构类型多样且普遍存在贷款方面问题,而中小企业必须遵循既定流程方可获取相应的贷款资金,甚至需要接受金融机构所提出的不合理附加条件,例如:购买理财产品、办理信用卡及承诺固定存款比例等,而上述附加条件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阻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自身现代化企业制度不够健全,具有投资力度小、产权单一、市场竞争力弱、企业规模小及风险抵御能力不足等鲜明特点,一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不全则金融机构无法快速、便捷、实时获取相应的财务信息。即便少部分中小企业资质良好,但是缺少相应的信用观念,促使银行无法快速做出贷款决策。

二、新时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破解途径

1.扩大融资渠道

由于银行等大型金融機构对于企业融资资质的要求相对严格,客观上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充分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持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设置符合中小企业具体情况及发展方向的金融机构,通过支持民间资本、引入社会资本及丰富融资渠道等方法向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同时,做好本地中小企业资质的筛选工作,重点向优质企业及优秀企业提供扶持政策,与本地银行共同组建相应的合作平台,开发出更多符合中小企业情况的金融产品,满足融资需求与金融信贷产品间无缝衔接的要求,真正意义上做到利用信息共享破解融资壁垒。

2.搭建评价体系

中小企业无法选择最优融资渠道的原因相对复杂,与银行认为中小企业属于低资质客户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并且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往往以防范融资风险为出发点,不倾向于选择中小企业予以借贷。为了保证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优质性,商业银行秉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衔接民间资本,全面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扭转以往中小企业信用等级过低的情况。同时,商业银行与民间借贷机构可利用其他辅助服务手段改变中小企业资质等级,充分发挥全新信用评价体系的作用,向中小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融资服务,进一步扶持本地中小企业长远发展。

3.开发金融产品

受中小企业规模小且投资量少的影响,其债偿能力往往无法与大型企业间竞争,客观上要求相关金融机构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切入点,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开发出符合中小企业发展方向的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以还款方式、贷款期限及还款利率为切入点向其提供更为多样化的服务。同时,全面考虑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情况,侧重于推广小额信用贷款类及抵押担保类产品,努力拓宽融资渠道,满足多元化融资的需求。此外,中小企业数量庞大且管理灵活,其发展优势相对得天独厚,占据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而金融机构侧重于探索自身与中小企业间业务联系,实现扩大业务空间的目标。

4.强化防范意识

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与其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银行等金融机构不选择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往往无法脱离其自身资信情况不佳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加大对于风险管控的重视程度,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搭建相应的风险管控机制,从根源上认识到风险对于融资的不利影响。同时,由于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运营管理各个环节且无法完全规避,客观上要求相关中小企业扩大系统风险认知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正确看待系统方面风险,尽可能搭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消除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风险,真正意义上做到事后反馈、事中监控及事前预测。

三、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即便新时代下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且其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但是存在着较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信息不对称、融资门槛过高及担保体系不全等,严重阻碍中小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破解的重视程度,持续拓展融资渠道,搭建银行融资平台,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并且开发出符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引进相应的信用评价标准体系,树立中小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为促进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曲海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瓶颈及竞争力提升探讨[J].纳税,2019,13(10):195-198.

[2]易友德.新时期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破解的有效途径[J].会计师,2019(06):3-4.

[3]韦文平.对中小企业突破融资“瓶颈”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0):54-55.

[4]任彤彤.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及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5):235-236.

[5]程之议.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5(02):92-93.

作者:周超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论文 篇3:

刍议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

【摘要】文章首先对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进而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的对策做了详尽的剖析。

【关键词】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渠道不畅金融创新融资瓶颈

一、中小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筹资管理效率低

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经常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预测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他们没有掌握系统的预测方法,不能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资金需求做出合理的预测。对于企业在筹资过程中的最佳时机,也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经常会由于错过了最佳的筹资时间而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或者是由于没有在预定的时间内筹到足够的资金,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投资收益较低

部分中小企业为了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投资了不少新项目,但在进行投资时不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凭经验办事,投资决策草率。由于对新项目并未进行深入的调查论证,对其可行性研究不充分,加之自身技术不到位,债务负担过重或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最终导致了投资失败。

3、中小企业筹资能力差,资信水平低,难以满足企业发展

首先是部分非国有中小企业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其次是在中小企业获得担保难,抵押难。多数中小企业还不具备向公众发行债券的能力,而向机构借款也相当困难,一般银行对大中型企业争相放贷,而对中小企业贷款较少,主要因为中小企业效益低、风险高、企业诚信度低,致使很多银行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这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4、营运资金运转不畅

(1)对货币资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有充足的资金,都希望能赚到更多的利润,但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企业一定时期没有利润也许能够勉强维持正常运转,但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若没有货币资金则不能正常运转。一方面,企业的项目占用了太多的资金,应收的资金又无法收回;另一方面,用于日常周转的资金入不敷出,特别是对于一些必须立即支付的款项难以支付,对随手可得的商机也因缺钱而白白流失。于是资金短缺便引发了一系列的危机,最后导致企业走向死亡。还有一些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货币资金越多越好,不愿意进行投资,保留大量的库存现金,造成了大量的闲置资金,大大地降低了资金利用率。

(2)应收账款回收困难,造成资金周转缓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赊销无疑成为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的手段,但是若一味的强调损益表上的收入和利润,就可能使企业不得不动用有限的资金垫付由赊销造成的各种税款和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规模太小,没有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和分析,很难建立一套科学的赊销政策,而在没有科学的赊销政策的情况下,要么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要么造成大量的应收账款难以收回、不能兑现,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呆账、坏账,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不灵。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中小企业对存货的采购、保管、领发等环节经常缺乏必要的预测和控制。导致存货采购、生产、储存的品种、数量不一定能符合销售的需要,影响企业资金的正常调转。部分中小企业在投产前,没有对市场进行详细的调研,只是看到市场上某种产品的目前销售比较旺,就认为这种产品一定可以赚钱。实际上,这种产品在市场上可能已进入成熟期,但企业经过一番准备,生产出同样的产品时,该种产品已经进入了衰退期。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销售不出去,造成了大量的存货积压。还有些企业生产规模小,担心接到订单后来不及生产,事先进行投产,其结果是在订单落空后,存货大量积压,从而影响资金的运营能力,更有甚者可能造成资金链中断,造成企业停产、破产。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

1、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信息观念淡漠

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经不起原材料或产品价格的波动,经营风险较大。加上中小企业信誉不高,信用观念淡漠,导致银行放贷慎之又慎。不少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水平低下,信息缺乏客观性和透明性。此外,个别中小企业还恶意抽逃资金,拖欠账款、空壳经营、悬空银行债权,造成信贷资金流失,严重损害了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

2、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者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的使用者(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保证、抵押能力上的差别,以及贷款规模导致管理成本上的差异,使银行缺乏为家庭式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

3、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也不畅通

我国《公司法》规定申请股票上市的条件: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500万元,上市公司股东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25%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4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10%以上等等,这些硬性条件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阻碍了中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我国《公司法》还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发行债券其净资产不得少于600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净资产不得少于3000万元,并且有实力雄厚的企业担保,不允许企业私募发行,这一系列条件也限制了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的空间。

4、政府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部门仍然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观念,长期以来,国家扶持政策一直实行向大企业倾斜,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特别是国家现阶段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的优惠政策,而中小企业仍然不能享受这些优惠政策。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的对策

1、深化中小企业改革,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关键是解决企业自身问题。深化体制改革,提高经营者素质及管理者水平是融资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应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产权结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都应具备“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制度特征,采取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制形式,促进中小企业的优化组织,对于部分效益较差,没有市场的企业加速淘汰,对于有前途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加快中小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提高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上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提高市场的有效竞争力,在产品的服务上要尽量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以便自己在发展中获得必要的支持。再次,要努力提高中小企业经营者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最后,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中小企业用工及分配制度等,积极吸收专业的管理人才,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小企业应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完善财务制度,提高信用水平。建立内部信用管理部门,对档案、授信决策、应收账款等进行管理,从而有效的解决信用问题,只有这样融资难等问题才有望彻底解决。

2、政府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

应加快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要想顺利发展,并且顺利取得资金的融通,必然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目前,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因而应尽快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首先,应规范中国产权市场的发展,将其成为提高政府对中小企业法律力度的基础。其次,国家要出台有关法律法规,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虽然我国已建立了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但规模还不大,功能还不完善,限制也比较多。因此,应当加快资本市场建设,创造条件开设二级市场,组建风险投资基金,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投资与风险投资的融资环境。

3、完善金融体制,加快金融机构的创新

(1)激励中小商业银行向优质中小企业发放信用贷款,加快金融创新。一是商业银行要真正转变思路,打破以企业规模和所有制性质作为贷款标准的认识误区,遵循公平、公正和诚信原则,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强化和健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二是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套针对成长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三是从政策上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如可在信贷政策上做一些调整,考虑扩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利率浮动区间,对于向中小企业贷款比重较高的商业银行,可考虑实行诸如冲销坏账或补贴资本金等措施,以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四是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善信贷融资结构。如将收益融资的一部分转化为权益融资,不仅可以使银行获得中小企业成长带来的利益,也可降低信贷融资的整体风险。

(2)扩大基层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和固定资产贷款权限,风险较大的可以适当向上级集中,而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相对较小,权限应适当下调。

(3)改善和健全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4)加快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相匹配的金融服务体系,首先要克服国有独资银行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的弊病。国有独资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要符合国有独资银行综合改革的整体思路,重视市、县支行机构。对一些经济比较发达、存款总量很大的市、县,其市、县支行可以改组为各国有银行共同持股、吸收民间资本入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在大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小城市保留国有银行分支机构,形成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一批新的商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

(5)建立健全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社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降低贷款风险是许多国家和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种重要手段。我国应借签国外经验并结合国内的实际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可由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多方出资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执行管理,具体运作,由政府管理部门加以监控。可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层次的由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实行统一标准和办法,统筹安排、扶持重点,并负责对不发达地区地方政府的再担保。地方政府则应根据本地特点,确定地区扶持重点,共同引导、调动民间机构,充分发挥民间担保机构的作用,扩大担保面,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鼓励互助担保基金和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担保,担保基金按商业化运作,操作程序化、制度化、公开化,并用科学指标评价企业,注重未来价值和现金流量,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

(责任编辑:张琼芳)

作者:彭卫刚

上一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零售企业自有品牌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