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第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论文

融资平台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及未来趋势展望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企业融资渠道也不断增多,债券融资由于自身优越性,已逐渐成为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本文就融资平台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融资平台企业  债券融资  发展现状及趋势

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性质一样,都属于直接融资,借贷双方在融资中具有直接对应关系。这种特性使得它和间接融资相分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资金筹集渠道也不断多样化,为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资金保障。目前,债券融资由于其自身的优越性,在市场中发展迅速,已被广大融资个人或企业所重视。本文就该融资方式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如下分析。

一、我国债券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市场中的债券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国债、金融债、公司债以及企业债等。在这众多债券类型中,国债、政府债券及地方政府债券是政府债券的主体;央行票据发挥着调节作用,当货币出现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时,人民银行便采用票据来调节货币使用情况;金融债是金融企业进行资金筹集的主要方式;上述这几种债券之外的其它几种,通常都是非金融企业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为了方便描述,统称为企业债券。截止2013年末,流通在我国市场上的各类债券共计29.95万亿元。其中国债余额87043.36亿元,所占比例为29.7%,地方债券余额为8616.00亿元,所占比例为2.88%,央行票据为5462.00亿元,所占比例为1.82%,金融债为102902.63亿元,所占比例为34.6%,企业债为23345.51亿元,所占比例为7.8%,公司债为6957.67亿元,所占比例为2.32%,债务融资工具为53315.00亿元,所占比例为18%,国际机构债为31.3亿元,所占比例为0.01%,政府支持机构债为8800…亿元,所占比例为2.94%,资产支持证券为419.91亿元,所占比例为0.14%,可分离转债存债为598.35亿元,所占比例为0.20%,同业存单为340.00亿元,所占比例为0.11%。

从债券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债券市场保持较高的发展态势,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债券产品数量大,种类多。从2005至2013这八年间,我国发行的债券累积达到12785期,共计人民币为68.75万亿元,每年的发行期数及规模增绿都在10%以上。其中2013年,债券发行额为9.02万亿元,比2005年度增加了84.7%。至2013年末,我国债券发行量为7212期,债券额为29.95万亿元,比2005年分别增加了6627期、21.96万亿元。如果将2005年至2013年的债券余额在坐标图上表示出来,将会发现债券余额每年成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8.4%。其二,非金融债券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债券主体。如2013年末,发行的非金融债券期数达到6040,在债券总期数中所占比例为84.08%。和2005年相比较,2013年非金融企业债券期数提升了49.61个百分点。从历年的债券发行情况来看,国债及央行票据发行量基本趋于稳定,而其它各类债券则呈现出了波动变化,可能是由于更多的规模较小的企业也参与到了证券市场的缘故。这种现象也说明了国债及央行票据等债券类型逐渐向企业债券市场转移。如,从2005年至2013年,在债券市场上,新增加的债券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尤其是2010年至2013年这三年间,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二、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继续保持增长的趋势

首先,对于企业债券融资,我国政府全面支持;企业债券融资能成为今天的直接融资主要渠道,和我国政府的不断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在我国政府的金融政策中,都会出现债券融资等字眼,充分表明政府对企业债券融资的重视。如李克强总理曾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结束之后,在回答记者有关债券融资问题时,就表示我国今后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新一届领导应鼓励债券融资。之后,在国家发布的金融十条中,更是对债券融资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其次,加强债券融资是实现金融改革的发展要求,是金融改革的核心内容。在国外发达国家,企业融资都是靠债券,而我国主要靠银行信贷,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融资方式,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也差别很大。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债券融资市场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就目前所占比例较大的企业债券融资为例,来说明我国债券融资的发展情况,之前债券定价都是通过银行及交易商协会完成,每月一次,之后将定价日期缩短,改为每周一次,这种转变,使得债券利率更加接近市场。现在,债券定价更加宽松,交易商协会直接取消了债券保护价,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运行情况及信用度确定债券价格,甚至可以突破估值底线。所以到现在,我国债券市场已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再次,企业债券融资是经济市场化的需要。主要表现为,其一,债券融资经过不断发展,现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已被不少企业所接受及认可,再加上目前融资资源有限,其便利性、低成本等特性便会吸引更多的优异企业。其二,我国目前银行存款及贷款出现问题,如存款利率可达到10%,而贷款利率则可以完全放开下限,导致存贷之间的利差缩小,再加上存款要求增加,监管加强,所以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差经营压力不断增加。这种情况下,债券由于交易灵活,便成为商业银行拓展收入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债券融资将会覆盖更广的融资主体

为了使债券融资市场快速稳定发展,除了需要有利的政策,还需要债券发行企业具有很高的信誉度。目前,我国债券发行企业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主要由大型优质企业构成。由这些优质企业发行的债券,销售价格将不会有重大的变化。但对于一些中型企业来说,由于大型优质企业的行业优越性,使得自身在融资成本要求方面,面临着一定困难。以此,它们将会优化结构产品,以便于得到低成本资金,从而顺利进入债券市场。另外,在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已被视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将其发展壮大,是一个政策导向,所以债券融资将会成为中小型企业融资时的首选渠道。此外,这类中小型企业通过优化自身的产品设计,也向市场发行债券,从而使债券融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非信用类企业债券的供需可能会出现大幅增长

目前,发行在市场上的债券都具有信用度,所以,该市场也被称作信用债券市场。大量债券之所以能被大量发行,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所以,融资企业在购买债券时都是自愿交易,自担风险的。信用虽然对债券的顺利流通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样也引发债券审批部门的担忧,从而出具了一定的细管规则,这将对以信用发行债券的企业具有冲击作用,使得信用融资主体发生变化,从而推动了非信用企业债券融资的发展。

三、结语

债券融资作为筹集资金的重要方式,在最近几年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融资的主要形式。本文就该融资方式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映红.广西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现状及发展建议[J].财会月刊,2012,16(14):33-38.

[2]谢新林.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发展现状及思考[J].金融纵横,2014,12(1):17-23.

作者:张焱

第二篇:探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小企业融资的概述,包括融资的概念、特征以及融资方式的选择;其次,以西安阐述了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以及融资不足的原因,并从企业特定的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这两方面对其进行成因分析,提出了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一系列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融资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的概述

融资就是指资金的融入,即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获得资金的过程。对于任何企业而言,都不可能完全利用自有资金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为了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扩大再生产,必须不断从外界获取必要的资金,进行融资活动。

从筹集资金的来源的角度看,融资渠道可以分为企业的内部渠道和外部渠道。

二、中小企业融资存在不足

(一)企业直接融资方式单一

直接融资是“间接融资”的对称,没有金融机构作为中介的融通资金的方式。需要融入资金的单位与融出资金单位双方通过直接协议后进行货币资金的转移。目前,西安玉川葡萄酒庄园有限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依赖企业业主投资、内部职工集资和申请银行贷款这几个融资途径,尽管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和债券等融资方式也早使用,但由于国家政策限制比较严格,所以应用范围比较小。由于融资方式单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窘境,因而出现了融资渠道不畅的状况。

(二)企业间接融资较难

企业从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困难,而这种贷款困难,一方面表现为企业获得贷款难,另一方面还表现为银行放款难企业贷款难,主要原因是抵押机会少,同时还由于基层银行授权有限,办事程序复杂,加大了企业间接融资的难度。

(三)企业抵押机会少

一方面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扣率高目前抵押贷款的抵押物土地、房地产,另一方面是评估登记部门分散、手续繁琐、收费高昂,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因此,各家银行都进一步减少担保贷款比重,增加抵押贷款比重,使得企业抵押机会大大减少。企业视去银行贷款不得已走上民间借贷的途径。

(四)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

负债过度,表明企业缺乏足够的偿债能力;长期负债率过低,意味着企业以长期资金弥补固定资金缺口的机会较少,进而只能“以短补长”,这就加大了企业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企业融资结构不合理的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导致企业各种获利能力降低,以至于融资难度加大,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三、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原因

(一)企业特定的原因

由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经济业务首先较为简单,为减少成本,企业通常采用集权制,所有权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并且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极易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从而严重影响了信贷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了银行信贷投入的积极性,这样最终影响了企业的整体信用。

(二)企业特定的外部环境

1.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与中小企业的需求不匹配

在我国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还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但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政策性融资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要。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贷款越来越受到抵押和担保要求的限制。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可供抵押物少,而且抵押物折扣率高,抵押物评估手续繁琐、收费高昂,客观上面临抵押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人,担保难进一步制约了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的能力。

2.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银行作为资金的提供方并不能亲自参加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它与资金使用方的信息不对称就带来了矛盾和问题。通常,中小企业资金在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信息,因此,中小企业就有优势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或事后的资金使用过程中损害银行的利益,使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使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服务的动力减弱。

3.政府对融资扶持力度不够

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都设有专门的政府部门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帮助。在我国,长期以来,政府在资金、税收、市场开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一直给予国有大中型企业特殊的扶持,造成了中小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不确定和竞争条件的不平等。中小企业也很难以发行债券方式筹集资金,因此直接融资渠道基本没有。

4.提高中小企业融资能力的对策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持续而充足的资金是任何企业发展所必需的。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大企业、大项目已相对稳定,而中小企业会更加活跃,其发展质量高低不仅影响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完善企业信用体系

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企业的资信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营者个人素质和信用观念,中小企业应该以互惠互利原则与银行协作,要诚实守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获取银行的支持,逐步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四)发展中小型政策性金融系统

同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多数中小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具有地域性的直接依存关系。相对大金融机构而言,中小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拥有交易成本低、监控效率高、经营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等比较优势。而且,中小金融机构产权关系明晰、具有权责明确及分工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拥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应持续拓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创造公平的融资环境。

(五)完善企业自身信用担保体系

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信用评估管理、银行政策与机制转换、国家产业政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行业自律与规范、政府财政政策与补偿机制、人才培育与市场配置、内部治理与管理等多个方面。目前,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就总体而言,有三种选择体系选择,一是完全市场化体系。其特点是小、广、活,市场化程度很高,有可能长出参天大树。二共同推动体系:即“市场+政府+民间”三者共同参与体系。三是政府主导体系。

参考文献:

[1]OECD.A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Financing of Dynamic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n Turkey,2005,7(7).

[2]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与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45-48.

[3]车毅,翁尔博.浅析中小企业贷款担保[J].财经视点,2008(5).

[4]高正平等.中小企业融资实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60-63.

[5]刘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6]宋晓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0(6).

作者简介:成焕玲(1967—),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经法学院系统工程专业,硕士,现任教于西安外事学院财会系,研究方向:社会经济系统工程。

作者:成焕玲

第三篇: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而且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的重要障碍之一。因此,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从中找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出路,都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融资途径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身积累,外部融资的比例较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是中小企业主要的外部融资渠道,但银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动资金以及固定资产所需的资金,很少提供长期贷款,另外中小企业也很难满足银行信贷条件。

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超过99%,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间接融资,但在银行信贷资金的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存量比重低,而且增量也趋缓。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

目前,“融资难”的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既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有银行风险控制的原因,还有国家政策层面的原因:

(一)中小企业方面的原因

从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来看,多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产品结构单一且科技含量较低。据统计,我国57%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63%以上的企业经营者缺乏财务管理知识。企业在经营中的两套账、多套账的管理模式,致使其在申请贷款时难以提供详细、确切的会计资料。另外,法律意识、财务管理意识淡薄的经营者,往往可能存在罔顾市场环境和运营风险的情况,对财务决策上存在较强的主观性、随意性;而基于避税、保护商业秘密等因素,他们也不愿向银行披露真实的财务数据。

上述因素导致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银行不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数据和运营状况,在对企业发放贷款时更为审慎严谨。

(二)银行方面的原因

我国金融机构以四大商业银行为主,银行业的高度垄断与产业的高度垄断相一致,导致四大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另外,国家对银行的逾期、呆账等不良贷款实行追究制,导致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更为严格。

目前的银行组织体系中,缺少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虽然我国已有遍及城乡的中小商业银行如农村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但他们没有政策性融资权,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需要。

(三)政府方面的原因

长期以来,政府政策更多地向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倾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较小。尽管这些年来国家政策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中小企业的生存现状。目前,就政府对企业实行的多种优惠政策而言,中小企业因受注册资本、生产规模、经营年限、技术水平、研发成果等限制,未能享受政府提供的税收优惠、贷款支持、技术创新奖励等优惠政策。

三、解决融资困难的途径

融资困难的问题涉及企业、银行、政府三方因素,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三方共同努力。

(一)规范中小企业内部管理

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通过产权转让、股份制改造、租赁、拍卖等多种方式,加快中小企业产权优化改革。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完善财务报表体系,提高企业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和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其次,引入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对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重大风险进行筛查和预防;第三,积极清偿银行的债务和应付款项,提高企业的信用评级。

(二)金融机构的自我完善

金融服务机构应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对金融贷款进行市场调节。同时,开发金融服务项目,提高信贷服务效率,为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管理咨询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健全财务管理。

其次,要加快地方基层金融机构的发展。基层金融机构了解本地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本地企业的经营信息,在提供金融支持时具有信息优势。两者在经营发展上能够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三)政府支持融资的政策支持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首先必须有良好的法律支持。目前我国除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外,比较缺乏这类法律法规。建议完善《破产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并加快对企业信用管理的立法;规范中小企业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等法律法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政策依据。

其次,政府应以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等方式对中小企业给予政策支持。税收优惠是国家通过降低税率、税收减免等优惠条件,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而财政补贴是政府通过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和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等方式给予的财政援助;政府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方式有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直接优惠贷款等。

综上,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银行三方共同创建融资渠道多样化、社会信用完善的社会经济环境和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文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学解释及其对策[J].《华东经济管理》,2006.11.

[2]杨丰来,黄永航.企业治理结构、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6.5.

[3]曹永华.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4.

[4]张青庚,费洁春.对担保项下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J].《金融论坛》,2006.2.

作者简介:李琳丽(1980-),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研究方向:金融学。

作者:李琳丽

上一篇: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论文下一篇: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