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继续教育研究论文

2022-04-18

会计继续教育研究论文 篇1: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又针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所帮助。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新时代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

为了更好的研究新时代下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意义,笔者首先介绍了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会计人员在进行继续教育时所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时代。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涌现,如果仅依靠学校的“一次教育”根本无法满足终身的需求。因此,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由此可见,新时代下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如下:

(1)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利于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当前,无论一个企业的规模是否庞大,都需要设立一个会计部门。而且企业的每个部门或多或少的都会有和会计部门打交道的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会计人员的存在,企业内部就不能正常运行。当前从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普通会计人才过于饱和,而高端人才过于短缺。因此,现阶段会计行业的人才现状很难满足社会的经济发展。此外,在会计行业中男女比例失调,大部分都是女会计人员,而且一些院校盲目扩张,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都设置会计专业,这不但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普通会计人才的就业难度,降低了薪资待遇,也严重的打击了会计从业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这就造成了一种尴尬局面:大量普通会计人员找不到工作,而相当一部分企业找不到专业的会计管理人员。

(2)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是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性、技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的职责再也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以及报账,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会计部门划分为企业的管理部门,并要求会计部门为企业的经营发展献计献策。自2007年以来,每年都会出台一些新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如果不对会计人员进行及时的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的技能势必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企业一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断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从而实现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人才化以及学习终身化。此外,为了更好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即使是刚毕业的学生也要不断的为自己“充电”,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3)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众所周知,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仅影响着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也间接的影响企业的经济决策。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在熟练记账、算账、精确掌握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基础上,必须具备财务分析、编制财务计划以及财务决策等多方面技能。在国家财政部的相关规定中,每个会计人员每年都要接受一次继续教育。在多数地区,会计机构明确规定:专业的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意义:①它可以不断调整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使其具备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②继续教育既有利于提高专业人员的的政治素质,也显著的提高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增加了他们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

2.会计人员在继续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相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当前,从我国的法律法规来看,仍然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尽管《会计法》中涉及了继续教育问题,但是也仅仅是原则性的条款,并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虽然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较为具体的规定了继续教育问题,但是也缺乏足够的完善度。以上问题从以下两方面可以看出:①因为政策弹性较大,因此不利于有效的管理。如某条款中规定:“会计人员所属单位应该遵守教育、考核等相关规定,鼓励并组织本单位的会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活动,同时还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在该条款中所用的词语都是“应该”、“提供必要条件”,弹性很大,即使会计单位不履行该条款也不会受到惩罚。由此可见,条款中存在操作性差的问题;②法律法规缺乏约束力度。例如,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中有一条规定:“地方财政部门应该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先进工作者的依据之一。对于那些未取得规定学分的人员,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在该条款中,责令其限期改正并没有指出具体的改正措施,这显著的降低了管理效果。

(2)对继续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且重视度不够。调查发现,大部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以下两种:①学习最新的知识,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②达到会计技术职称考试的要求。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有相当大一部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只是为了应付注册登记。因此在学习上他们不仅缺乏积极性,上课也不认真听,甚至只是挂课而已。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育效果。虽然在相关规定中要求:“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该组织和督促本单位的继续教育工作”。但是仍然有很多单位对该项工作无规划,并且其支持力度以及经费投入都非常少。单位领导总是认为:“参与继续教育是会计人员自身的事情,与本单位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因此,单位也没有必要给予足够的物质支持”。此外,会计人员是否参加继续教育并不影响晋升、加薪。这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会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3)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层次性以及多样性。现阶段,在实际培训中,并没有高、中、初的等级划分,这种现象在集中培训中更为严重。在此种情况下,三个等级的会计人员就会一起报名,一起学习。这完全忽视了不同级别的会计人员有着不同的工作实践,而不同的实践又有着不同的理论要求,不同的理论要求又要求不同的教育内容。现阶段,由于培训内容缺乏层次性,因此严重影响了会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导致培训效果甚微。所谓系统性就是指教育内容具有递进、连贯、条理等特征,而前瞻性是指教育内容具有超前性。就当前的集中培训分析,它主要存在着“一刀切”的现象。这样的继续教育行为只是起到“补丁”的作用。此外,其培训内容并没有系统性,而且其计划性也不强。

(4)培训机构不规范,教学质量也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时并不符合财政部门的资质要求。例如,培训机构的教学场所、师资队伍、设施以及管理团队都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这不仅使培训计划不科学,授课内容缺乏实际,也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培训效果与培训质量。

(5)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单一,形式化过于严重。虽然会计人员能够自愿选择继续教育形式,但是调查显示主要是以面授培训为主。而且,培训者并不了解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在培训结束后有两种考核方式,一种是闭卷考试,一种是开卷考试。虽然有的机构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但是其监考并不严格,实际上等同于开卷考试,这不仅形成了造假的不良风气,也使继续教育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可以看出,会计人员在继续教育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效果,增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倡导终身教育理念,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有关资料显示技术人员所拥有的90%的知识是从继续教育中获取的。因为会计工作时一类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因此在经济社会里会计人员更需要更新和学习知识。通常来说,会计人员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继续教育。众所周知,继续教育的实质就是一种终身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倡导终身教育理念。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需要建立一种健全的继续教育法律体系。在法律中除了要对职工进行明确的规定外,还要保障会计工作人员具有接受继续教育的基本权利。从内部环境来看,单位要使会计员工的继续教育更加组织化、制度化,并保证员工能够有条件进行学习。与此同时,单位还要建立一些激励的政策。为了促进会计人员重视继续教育,单位可以把会计部门所提供的继续教育考试考核情况作为评定职务、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2.转变观念,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责任感

为了有效的增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紧迫感以及责任感,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政府相关部门要真正的发挥监管作用,切实实施监管职责。为了建立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相关部门在结合社会发展以及会计行业发展的前提下,要统筹制定一个长远规划;(2)为了提升服务质量,保证良好的培训效果,从事会计人员的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社会团体要认真履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相关企业也要充分重视继续教育,从会计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并从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方面加大投入,从而确保为会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3)对于企业的会计员工来说,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不进则退”的道理,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并把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终身目标。

3.加强会计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

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培训机构,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落实会计人员的分层次教育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以及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要确定不同的培训内容。以会计管理人员为例,他们不仅要为单位的决策提供依据,还要领导财务管理。因此,会计管理人员不但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全面了解相关的操作技能、政策以及法律法规;(2)对会计培训机构制定出具体的规定。现阶段,由于会计业务日益与国际接轨,因此培训机构的规模以及配套设施也应该与时俱进,以便给受培训的人员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师资除了达到相关要求外,各个授课老师应该对所讲授的课题有深入的研究,在授课时要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深入浅出,从而提高受训人员的学习热情;(3)丰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的学习形式。在继续教育中可采取培训与自学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充分利用电视台、多媒体等学习工具;二是对受训对象进行专题培训;三是加强学术交流;四是出国深造。同时,单位应该鼓励会计专业人员参加本科、甚至是研究生的学历学习,以便提升他们的学历层次以及综合素质。

4.完善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并对其加强监督和指导

为了完善继续教育制度建设,财政部门要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的具体实施情况,来调整、补充和修改规定中的内容。与此同时,应该加强检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并加强监督和指导继续教育培训单位,从而确保培训质量。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远远高于产品的竞争。随着会计环境的剧烈变化,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便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5.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档案系统

其实,参加继续教育既是会计人员的义务也是会计人员的权利。因此,会计人员的所在单位应该定期组织并督促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同时,为了提高会计人员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还要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考核情况作为晋升的依据。在进行继续教育时要实施登记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会计人员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受训,在考核合格后要及时在管理部门办理相关登记。这样,管理部门既能掌握会计人员的受训情况,也能对那些未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采取适当的措施。为此,可建立一个会计人员的诚信档案系统。并将诚信档案作为评定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人员荣誉证书以及评选先进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依据。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也逐渐的提高了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吕新丽.如何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192-192.

[2]徐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现实路径[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1):81-83.

[3]张红卫.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8):109-109,110.

作者:王程

会计继续教育研究论文 篇2:

高等教育自学考生学习状态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以广东省高职院校自考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为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心理状态等四个维度,通过总体描述、探索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logit回归显示,不同的性别、年级、家庭平均月收入在心理状态或学习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人口统计学特征在学习状态上的差异不明显,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度是影响自考生推荐他人自考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学习状态    自学考试    问卷调查

一、引言

为了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构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广东省于2006年开展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试点工作。试点工作实施10年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既发挥了主考院校教学资源优势,又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热情。

然而,与自学考试研究相类似,“相沟通”主题的相关研究较少,CNKI文献检索发表于核心刊物的研究文献数量为6篇,研究大多侧重于采用相沟通的意义及理念[1][2]、特点[3]、定位[4]、办学形式[5]五个方面进行基础的探讨,以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定量分析的方法更鲜见。即便是对于自学考试的研究,大多聚焦于自学考试的意义、发展现状、制度建设等方面[6]。尽管近年来已有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自考生,但现有文献中以自考生为研究对象的仍较少,研究大多涉及自考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考前学历等[7][8][9]。就自考生学习的研究,文献探讨了学习动机及类型[10]、教学策略对学习动机的作用[11]、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2][13]、外部支持策略[14]、学习态度[15][16]。

文献检索显示,现有对于自学考试学习状态相关研究大多采用定性的分析方法,或是从学习动机,或是从学习能力等单一研究视角展开。客观上,影响自考生学习状态的因素非常多,诸如外部的家庭及教学环境、学习氛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自律程度,均对自考生的整体学习状态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对“相沟通”自考生进行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从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心理状态四个方面出发,通过问卷研究的方法,全面、定量对当前自考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分析。研究有利于提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学质量,有利于强化自考学生学习效果及未来的职业能力,将为高校自学考试教育提供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二、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①,向广东省实施“相沟通”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在校自考生发放,回收有效问卷321份。

统计显示,被调查者以女生为主,占82.24%,自考生中来自农村或城镇的比例大致相当。独生子女占比为22.12%,80%以上学生来自大二、大三。同时,绝大多数学生的家庭平均月收入小于8000元,仅有11.53%的月家庭平均收入大于12000元。超过八成的自考生第一专业为本专业(经济管理专业),详见表1。

三、数据分析

(一)自考生学习情况总体描述

根据自考生已学课程的考试通过情况统计看(详见表2),只有26.48%的自考生全部通过考试,一次考试通过的比例较高,为67.91%,80%以上的考生考试成绩集中在60分—75分。这一方面体现出自学考试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表明自考生可能以达到课程考试的60分及格线为目的。此结果与广东省考试院的考试政策基本一致。

考虑到不同年级开设的课程数量不同,有必要分年级进行分析(详见表3)。統计显示,不同年级全部通过已学课程考试的比例接近。在三门及以上没有通过的比例达到41.43%的总体状况下(表2),大一学生三门以上课程未能通过考试的比率为57.14%,明显高于其他年级,显示出大一学生的学习状态较差,其余年级的自考生学习情况较为平稳。

在是否愿意推荐他人在所在大学自考的项目上,66.36%的自考生表示愿意(表4),“教师教学水平”是最多自考生推荐的理由,表明自考生对良好师资的重视程度。然而推荐比例与主考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评教均分一般都在90分以上相差甚远,表明学生对于自考讲课老师满意度不高②。不愿意推荐的原因中最多的是“学校学习氛围不好”,体现了一半自考生对不良学习环境有不满情绪,从侧面提醒高职院校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普遍有待提升。

(二)数据分析

为提高区分度,本文采用高低分组法与独立样本T检验对21个题项进行筛选(详见表5)。由于Q16,Q17为反向题,本文先对其进行反向计分,然后计算出量表总分并按总分进行降序排列,以27%作为分组依据并找出临界值,根据临界值划分了高低两组样本,并对高低两组的不同项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将区分度不高的题项找出并进行删减。由于Q19、Q20的p值较大,显著性水平较低,未能通过检验,予以剔除。

1.效度分析。为探讨学习状态所包含的维度,对于剩余的19个题项,本文进行结构效度分析,由于部分题项的因子共同度较低及因子载荷量过小,为提高量表的效度,本文剔除了Q9、Q15、Q21三个题项,并对剩余的16个题项进行信度分析,得到量表的总信度为0.875,效果甚佳,信度水平较高。随后对16条项目实施因子分析,KMO与Bartlett’s球形检验的结果显示(表6),KMO值为0.861,大于0.8,表示性质良好,同时Bartlett’s球形检验结果显著,表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选取规则,本文共提取了四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5.186%,随后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根据因子载荷量对公因子进行命名。

如表5所示,公因子F1在Q1、Q2、Q3、Q4、Q18五个题项的因子载荷量较高,这五个题项反映了自考生学习的动机和对课堂纪律的遵守,因此将F1命名为学习态度。公因子F2在Q10、Q11、Q12、Q13、Q14五个题项的载荷量较高,这五个题项测量了自考生的学习条件、学习氛围、教师关心等内容,反映了自考生学习的条件和氛围,因此将F2命名为学习环境。公因子F3在Q5、Q6、Q7、Q8四个题项的载荷量较高,这四个题项测量了自考生学习的科学性和自考信心,反映了自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将F3命名为学习能力。公因子F4在Q16、Q17四个题项的载荷量较高,这两个题项测量了自考生的心理状况,因此将F4命名为心理状态。

2.信度分析。本文根据维度划分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学习态度的α系数为0.804,学习环境的α系数为0.815,学习能力的α系数为0.745,心理状态的α系数为0.898,以上各层面的α系数均大于0.7,表明各层面的内部一致性较为理想。至此,本文获得描述自考生学习状态的四个维度: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心理状态。

3.人口统计学差异与学习状态的方差分析。为探究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下自考生在学习状态不同维度的差异,本文使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户籍、年级、专业类型、家庭月收入及是否独生子女的自考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及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如表7所示。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自考生的性别不同,在心理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考男生在心理状态层面的评分要低于女生,而户籍、学科类型与是否为独生子女三项在学习状态的四个层面上均无显著差异,农村与城镇、不同学科及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自考生在学习状态上差异不大。在不同的年级中,存在显著的学习能力差异(P<0.05)与心理状态差异(P<0.1),层面评分随着年级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家庭平均月收入上,不同的收入层次在学习能力上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家庭平均月收入大于12000元的自考生在学习能力上的评分优于其他收入类型的学生,原因可能为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考生拥有更多可利用资源和机会。

4.学习状态与推荐意愿的logit回归分析。为探析自考生自身学习状态与是否愿意推荐他人就读自考学校的关系,本文建立logit回归,以学习状态的四个维度为自变量和是否愿意推荐他人以自考方式就读所在学校为“0-1”因变量,建立方程,结果如表8所示。

根据显著性,可得知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是自考生推荐他人就读的最主要因素,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得分越高,自考生推荐意愿越强,反映出自考生的推荐动力一方面来源于自身对自学考试的认可,另一方面来源于外在的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氛围。学习能力与心理状态显著性水平较低,说明学习能力、心理状态与推荐意愿的相关性较低。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问卷形式的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广东省会计与审计专业相沟通自考生男女生比例大于1:4,农村生源占比较城镇高10多个百分点,绝大多数学生在大二开始选择自学考试学习。为减轻学习压力,第一专业大部分为本专业,显示了学生提高学历目的明确。近一半生源所在家庭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8000元,反映出较高收入学生可能选择出国深造,家庭收入极低的学生不再选择继续深造。

(二)考试结果统计可知,考试成绩结果总体分布正常,全部课程的总体通过率不到三分之一,一次通过的比例较高(67.91%),而三门以上课程未能通过的比例较高,显示开设课程难度差异较大,与访谈的实际情况相符。大一学生通过率较低,显示新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方法的较大变动,导致学习适应性有待提高,有必要给予新生更多的服务和指导。

(三)自学考试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从学习态度、学习环境、学习能力和心理状况四个维度进行描述。人口统计学特征分析显示,自考生性别、年级和家庭月平均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所影响。男生在心理状态层面的评分较低,表明男生更易遭遇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同年级学生在学习能力与心理状态上有显著差异,层面评分随着年级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表明高年级自考生随着在校时间增加适应能力得到强化,学习能力逐渐提高,对顺利拿到学位拥有更高的信心,进而心理状态逐渐见好,抑郁和焦虑减少。不同家庭收入层次在学习能力上具有显著的差异,家庭月平均收入大于12000元的自考生在学习能力上的评分优于其他收入类型的学生,原因可能为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考生拥有更多可利用资源和机会。

(四)学习态度与学习环境越好,即自考生对自考的认可度和归属感越高,考生推荐他人自考的意愿越强。因此,要多鼓励自考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崇高理想。学校和社会助学机构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学风建设,为自考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注释:

① https://www.sojump.com/,问卷备索。

②很多主考院校由于客观原因,聘任的任课老师大多为非主考院校的专业老师,甚至很多主讲老师为在校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李宁,李谦.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相沟通[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33-34.

[2]娄立志.教师教育课程平台顶层设计的理念与构想——搭建与基础教育改革相沟通的桥梁[J].教育研究,2012(12):100-104.

[3]余玲玲.自学考试本科教育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的特点及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92-93.

[4]黄小平,祝颖.高教自考与高职高专教育相沟通的定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9(02):137-139.

[5]曾仲,邱跃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职业教育课程相沟通的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8(12):65-67.

[6]邵晓枫.三十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研究评述[J].继续教育研究,2011(06):91-94.

[7]钱群,陈德庆,茅晓东,秦丽华,艾勇,张雪芹.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自考生特点分析——以华东理工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2017(01):47-49.

[8]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2000年自考生群体特征与需求情况调查报告[J].成才与就业,2001(06):8-9.

[9]潘飞南,田芳.自考生群体特征与学习需求研究——基于福建省的调查[J].教育与考试,2011(03):9-14.

[10]王晓冬.成人英语学习动机调查及教学策略——基于自考助学学生的学习动机调查[J].成人教育,2013(12):113-115.

[11]吴俊.情感教学策略对自考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12]杨小东,何新基,耿诗.江西省民办高校自考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及指导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8):174-176.

[13]张辉.自考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成人教育,2006(08):78-79.

[14]王慧婷.普通高校全日制自考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15.

[15]郭冬会,董俊虹.民办院校英语专业自考生的学习态度研究——与民办院校英语专业非自考生的对比[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會科学版),2010(02):162-164.

[16]马敏,赵清.高校统招生与自考生学习态度对比及对策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3(05):97-10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7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BIA170187)、2016年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教育科研项目)、高校学生创业学习溢出效应及政策优化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8GXJK009)部分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陈晓敏

作者:刘秀琴 陈艺城 陈晓敏

会计继续教育研究论文 篇3:

虚拟实验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摘 要:介绍基于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 Reality)建立药物分析虚拟实验室概念及其对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阐述了虚拟实验室应用于高校教学的优越性,并分析了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药物分析;教学研究

一.虚拟实验室的概念及特点

虚拟实验室是基于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手段构建的开放结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是目前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的辅助性手段,主要利用图形、动画、视频、语音等多媒体方式,让受教育者实时虚拟仿真地观察实验现象、模拟实验过程结果,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素质,进而高质量满足学校教学和科研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虚拟实验室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一是明确虚拟场景和实验研究对象。

二是需按照指定标准操作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取得实验结果。

三是能观察到可能的实验现象,并体验重点实验过程。

四是设计学习者错误仿真操作时的各种反馈信息。

五是根据需要具备非线性浏览与阶段性操作。

二.虚拟实验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突出教者引导、学者主体作用

基于认知理论中知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互动合作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顺利完成。在以往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经常是教师讲解理论并演示实验过程,实验步骤事先由教师写在黑板上,学生仅仅是盲从验证结果,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被动状态,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真正发挥。而虚拟实验室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虚拟仿真的、人机交互的实验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实验项目框架是模块化的,可以自由搭接、组合、拆装实验,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可以根据其能力大小、个人兴趣和需要、实验经验,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与步骤,直接、自然地参与到实验设计中,使其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增强学生实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仿真实验室辅助教学能创建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将文字、音视频等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师生可以自由地模拟实验,改变以往教学听觉通道单一的刺激为视、听联合刺激,将抽象的形态和过程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动画、图像的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其求知欲望,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纵深思维和灵活性。

药物分析中传统的高危实验和使用昂贵仪器设备时,由于缺乏实验教学的现场感,学生不能充分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细节,只靠上课老师演示,而虚拟实验室则能保证每位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预先了解实验过程、结果及可能的失败现象和修正提示,增加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研究实验对象本身的特性和规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效率。

(三)具有经济、安全环保的优点

目前各学校实验设备和实验教学场地普遍满足不了逐年增多学生的需要,而且像高效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仪、核磁共振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高价值仪器不可能人人都有上手机会,并且运行成本比较高,大大制约了学习机会。但是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无需购置昂贵的实验仪器设备,也无需任何试剂、药品,经济实用,随着包括平板电脑等计算机设备的普及,在虚拟实验室很容易做到学生人手一台大型贵重仪器,极为真实地培养学生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技能,即使操作失败,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为其今后的工作及研究奠定基础。

而且在药分实验中,许多化学药品都有毒性,有些化学反应比较剧烈,首次操作易带来危险,但在虚拟实验室中,不仅能真实地再现实验现象和过程,又避免了发生伤害或意外爆炸的危险,学生不会遭遇到真实实验中诸如烫伤、玻璃划伤、试剂溅伤等伤害问题,也不会发生着火、漏水、漏电和爆炸等安全问题,只有错误提示,使之在真实的试验中避免错误发生,降低实验风险。而且在药物分析实验过程中会产生难降解、有毒的环境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处理困难,而虚拟实验不会产生任何的废弃物,不会影响环境,做到真正的绿色环保。

(四)打破时空限制、共享开放资源

在虚拟实验室设计中,重点在于原理、关键步骤和结果,意义不大的中间变化过程,可以适当放大缩小空间,延长缩短时间,有意识、有重点地将主要内容呈现给学生观察,尤其对于一些具有潜在危险而不便于观察的实验,或者因硬件设备造价太高而无法实现的实验,其价值更为显现。在虚拟系统中着重体现人机交互,适度考虑实验冗余度,让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环境或条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或需要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或作出一定的假设,通过虚拟实验系统模拟便可直观地观察到这一设计方案或假设所产生的结果,从而验证其合理性或可行性。例如,在进行容量分析中,未加指示剂,等当点前后颜色、体积不正确读取方法等常见错误进行探索学习。

虚拟实验完全打破了传统实验的时空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随时登录仿真实验教学网站,进入药物分析虚拟实验室,选择对应的实验项目,进行虚拟实验操作学习。虚拟实验室依托校园网,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对网络教学、远程教育有着更加重要的帮助。

三、虚拟实验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第一,以往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生只相信真实实验临场教学效果或盲目崇拜虚拟仿真实验,认为可完全替代真实实验。实际上,虚拟仿真实验和真实实验各有优势,两者相辅相成,不能只强调一方。实践证明,虚拟实验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弥补真实实验的不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虚拟实验是源于现实的真实的实验过程仿真技术,它只是给出了一种高效快捷获得间接经验的手段。总之,真实实验才是教学科研的基础,虚拟实验只是补充、完善和扩展。

第二,在药物分析虚拟实验中,学生的视觉和触觉是通过键盘、鼠标和屏幕来完成的,替代真实实验中化玻、仪器真实触感,是现实世界感觉的简化浓缩,必然造成信息缺失,因此虚拟实验不能完全取代真实实验中的测试仪器和实验手段。学生对虚拟实验的感性认识不如真实实验的领悟彻底,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即使引入专家系统,对理性认识也不够完美深刻。

第三,在药物分析虚拟实验室里,是不可能穷极真实实验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尤其在细节描述仿真上,如学生根本无法体会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因为一般仿真实验还只是重在对实验主要过程与结果的虚拟,如将每一细节详细描述,必然造成软件庞大,费用高昂,要求虚拟实验室运行硬件配置豪华,这些都是有违虚拟实验室设计初衷的。因此,它也不能替代实际药物分析实验,即使是验证性实验。

第四,虽然在虚拟药分实验中模拟了错误和危险性实验,但其造成后果显然不如现实严酷,对人冲击力也远小于现实产生的效果,反而在现实中易导致人们产生错误的安全感,这种误导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错误教训不够深刻,对日后学生成长十分不利。

第五,基于设计贯穿药物化学、分析化学、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专家系统等多学科于一身的虚拟实验室难度十分巨大,目前国内药物分析虚拟实验室处于初级阶段,图形画面较为单一粗糙,设计思路狭窄,实验自由度受限制,模块之间衔接不顺利,鲁棒性不好,专家系统内容欠缺,人机交互不完美等问题存在,影响其广泛应用。

(二)方法建议

1.注重药分实验的真实性

准确的实验结果都是建立在真实实验基础上验证后的数据,这是绝对不能动摇的。虚拟实验室虽具有动画虚拟现实的能力,能够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和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图谱、实验结果都是基于大量原始真实数据,采用数学算法等仿真模拟出来的,不能无限制类推,也没有穷极所有可能。所以,在用虚拟实验辅助实验教学时,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设定各种实验情景、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和结果才是符合客观事实的,否则会给学生以误导,以为虚拟可以替代真实实验。实际上,虚拟实验室建立是真实实验规律总结和升华,采用的是归纳法,而不按照客观条件盲目外延,有可能偏离事实本来面目,真实的实验结果和科学发现是不能演绎出来的,是实实在在做出来的。

2.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

虚拟实验虽然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忽略。实验前,教师应给学生提出与实验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去探究思考,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学生实验的盲目性。实验中,教师应给学生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以免影响实验的进程;实验结束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讨论,进行实验总结。教师教学的引导作用不仅体现在虚拟实验使用操作上,也体现在虚拟实验室设计建立上,在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到人机交互的和谐性,利用积累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和扎实学科理论功底,预想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且在关键环节上主动设计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及时纠正错误,在某种程度上讲,实验错误类型的完善就是系统成熟的重要标志。

3.弥补、修正虚拟实验自身的缺陷

人的感知是需要全方位,多媒体的刺激,才能印象深刻,而采用虚拟仿真技术描述现实世界中的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属性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穷极所有真实世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记忆感知肤浅。另外,虚拟实验容易给人产生满足感,可能因此导致学生失去对真实实验的信心,没有全面甚至错误领会实验内涵。因此,需额外进行:

第一,实验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的培养:虚拟实验室毕竟是预制好的实验方案,其冗余度不会设计过于复杂,但现实中偏差的可能数倍于系统方案,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具备临场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

第二,学生年龄及性格特征的分析:年龄较小,偏内向的学生就应增加真实、减少虚拟,使之感知扎实,有利成长。

第三,真实空间感和运动能力感知的增进:因仅凭屏幕键盘建立起来的虚拟实验室,是一种抽象扭曲变形的空间,与真实世界有不同程度脱离,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四,师生,人机交互机制的改进等等:学习不仅是面向冰冷的仪器设备,还需要师生、学生间情感沟通,这种交流对认知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重要作用,这恰恰是虚拟实验室所不具备的。通过这些修正来克服虚拟实验自身带来的局限性。

4.处理好虚、实辩证关系

真实实验是建立虚拟实验室的基础,虚拟实验的局限性恰恰又是真实实验的优点,虚拟实验室又具有高效、快捷、环保、经济等特点,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将它们恰当地运用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取得实验的最佳效果。例如对于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可以采用真实仪器进行教学,虚拟实验做为预习和实验结束后的复习;对于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可以先做虚拟实验后做真实实验;对于实验不明显或危险性场所的实验,或要用到现代先进技术或昂贵仪器才能完成的实验,完全可以采用计算机来虚拟完成。这样既可让学生有亲自接触和使用真实实验仪器设备的体验,又尽可能保证高质量的实验效果。

药物分析虚拟实验室是连接实验理论和真实实验之间的一座桥梁,让学生学习药物分析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保证实验的高效安全完成。学生在这种虚拟、真实实验的交互进行中,提高了学习和创新能力,既有真实实践的感性认知,又有虚拟世界的理性升华。学校也通过真实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的相互结合补充,改革了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志广,岳锌,昊超等.三种网络实验室的实现方法与比较[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单美贤.虚拟现实与教育相结合的理论依据[J].开放教育研究,2001,(6).

[3]杨建良.虚拟实验室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

[4]杨昱,徐雅琴,杨玉玲等.无机化学仿真虚拟实验室构建和实现方法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1,(3).

[5]刘慧中,周金娥,李月琴等.虚拟实验在医学化学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3,(1).

[6]孙长霞.“虚拟实验室”在高等院校化学基础课程中的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34).

[7]朱倩,张群林,李俊等.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建议[J].安徽医药,2013,(2).

[8]焦龙,张群.运用虚拟实验室技术提高分析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

[9]王明严,王正华.电子口岸模拟实训室特色建设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4,(7).

[10]王怀宝,饶成明.服务人才技能提升助推区域经济转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政行企校”合作培养技能人才项目案例[J].继续教育,2014,(8).

【责任编辑:李养正】

作者:冯雪松等

上一篇:透视会计职业道德论文下一篇:产品魅力风格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