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魅力风格管理论文

2022-04-18

以“蚂蚁精神”为主脉营建企业文化,是益阳橡机人三十年的成功总结,成功创举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是人类文化发展到商业文化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血缘传承。企业文化具有社会文化、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产品魅力风格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产品魅力风格管理论文 篇1:

海峡两岸温泉养生保健旅游的比较研究

摘 要:本论文以“海峡两岸温泉养生保健旅游的比较研究”为题,以质性的研究方法,从开发条件、文化、发展推动力、资源利用方式、温泉产品、服务与管理和环境保护这七个宏观面逐一与台湾地区温泉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借鉴台湾地区温泉旅游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模式,得出结论,在比较中认识到福建温泉旅游市场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并根据福建自身的情况对温泉旅游的劣势做出改进并对优势做出相应的调整升级。本文在文章末尾分别从发展、法制、文化、营销、管理和环境保护这六个角度,并结合福建自身发展特点对福建温泉旅游市场的发展提出六点优势互补经验分享的建议,希望可为福建温泉乃至大陆温泉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海峡两岸 养生保健旅游 比较研究

一、引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台湾地区开始发展旅游业,而距一岸之隔的大陆,旅游业的发展则晚了20年,台湾地区旅游在发展过程中拥有更多的经验和教训,于大陆旅游业的发展有许多可借鉴之处。面对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只有将对比两岸发展的异同,取长补短,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为两岸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引述、分析,对开发条件、文化、发展推动力、资源利用方式、温泉产品、服务与管理和环境保护这七个宏观面的逐一比较,归纳自己的观点,将有助于更全面的了解大陆温泉养生旅游发展的劣势,为大陆温泉旅游的发展提出建议。

二、我国温泉养生保健旅游的现状分析

1.定义界定。温泉资源是地热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利用形式。对温泉的利用起于秦,盛于唐;秦始皇为治疗疮伤而建的“骊山汤”则开创了中国温泉养生的先河。國内学者李竞雄对温泉养生旅游的定义是从对温泉文化,温泉资源的体验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其认为是指以感受温泉文化为目的,健康养生为特色,将原先单一疗养的物化享受,提升到符合现代消费的文化和精神层面,成为一种集旅游、休闲、会务于一体的时尚旅游体验。本文也是引用此定义。

2.我国温泉养生保健旅游市场现状。温泉旅游在20世纪20年代由医疗向休闲娱乐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温泉也遇到了旅游开发的问题。国际旅游科学家协会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召开第39届年会专门讨论了温泉旅游再开发的问题。我国幅员辽阔,温泉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种类多、数量大,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从东北大兴安岭、长白山区到西南青藏高原,几乎都有分布,可开采利用的有温泉2700多处,是世界上温泉最多的国家之一,且具有突出的特点和优良的品质。我国温泉旅游的现状主要有一下几点:首先,关于温泉旅游研究的文章数量虽多,但是文章大多重理论,缺乏可操作性,且大陆对温泉开发的实践经验还是很少;台湾地区早在2003年就通过可温泉法,成立了温泉观光协会。而中国只有一部2013年刚刚颁布实施的旅游法,至今还没有出台一部有关温泉旅游的法律文件。在这一点上,大陆距台湾地区温泉旅游的开发还是有一定距离;第三,大陆虽和台湾地区在温泉旅游开发的历史时间相近,但大陆在温泉开发的规模和层次还有发展速度却落后于台湾地区。而今年国家旅游局1号文发布了几个基地的标准,其中有《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同时今年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上不断强调健康养生的重要性,可以说作为温泉养生保健旅游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机遇。笔者认为福建台湾地区温泉旅游业发达,在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温泉资源禀赋方面都极其相似的条件下,对二者进行温泉养生保健旅游市场的各方面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便有了一定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的温泉养生旅游的比较研究,认清大陆温泉发展的不足,完善大陆温泉旅游建设,以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丰富旅游度假产品,实践社会保养制度,增进人们身体健康,优化国内旅游地环境,为全国的温泉旅游发展提供经验、做出贡献。

三、海峡两岸温泉养生保健旅游市场发展的比较研究分析

福建和台湾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温泉资源禀赋,但闽台温泉旅游开发有共性也有差异。面对大陆温泉深度发展的难得契机,本文通过福建省开发条件、文化、发展推动力、资源利用方式、温泉产品、服务与管理和环境保护这七个方面逐一与台湾地区温泉进行比较研究,得出结论,为福建温泉乃至大陆温泉的发展做出理论参考。

1.海峡两岸的地区养生保健旅游方面比较研究分析。

资料来源:根据参考文献及网上资料整理而来。

表一为对福建,台湾地区温泉旅游的开发比较研究。表中的数据虽不是十分全面,但是足以代表两地的温泉旅游开发条件的基本特征。(1)福建、台湾地区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频繁,因此地热资源丰富、泉质好,数量相似,这为两地开展温泉旅游提供了自然基础。(2)客源市场的消费能力强,出游人多,这为两地的温泉旅游提供了客源保障。(3)两个地区的经济水平都比较不错,其经济水平可以保证旅游的基础服务。但福建省相比广东和浙江两省,在交通,人文,经济,旅游产业规模等方面都处于劣势。福建省区域协作基础薄弱,虽临近浙江和广东两省,但远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外,受到城市圈辐射影响小。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交通网络比浙江和广东差,城市圈通达时间较长,铁路客运量、公路客运量明显落后。因此,福建地域开发环境落后于台湾地区。

2.海峡两岸的温泉养生保健旅游文化方面比较研究分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温泉文化的发展对促进温泉产业的发展,温泉景区区域性的经济效益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说到温泉文化便要从温泉的历史说起。

2.1台湾地区:温泉建筑、文化受日本影响深远。台湾地区温泉区的开发早期只运用在硫磺的开采,然后在日据时代,业者看到哪里有温泉露头,就在附近温泉露头进行开发。到了光复之后,温泉区的开发仍依循日据时期的开发模式。随着台湾地区温泉产业在SPA 的风潮及政府的观光政策下,泡汤成为目前当红的活动,许多财团业者也赶着搭上温泉休闲产业的开发,投入大量的资金开发,于是大型的温泉饭店越来越多至20世纪60-70年代达到极盛,进而没落。直到1999台湾地区推出“台湾地区温泉观光年”,台湾地区的温泉旅游再一次火热起来。因而在台湾地区的温泉的发展史上受日本的影响很大。

2.2福建:温泉传承和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并占据主导地位。福建温泉开发历史悠久,其中以福州开发最早。福州四大温泉古迹之一的“青甲池”的温泉早在公元282年就被发现了。相比于台湾地区温泉,日系风格虽然在福建温泉场所中有体现,但是绝不是主导,一般场所的风格以中式、闽式为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历史传承的外在体现,游客作为旅游的主体,通过对旅游地的观光游览,对旅游地的风俗习惯、交流方式的简单了解和体会所形成的文化感知和认同,会产生对原有文化环境的出走和超越、对异质文化的体验和比较。因此在温泉中融合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是目前温泉开发的重要理念之一。

3.海峽两岸温泉养生保健旅游发展推动力比较研究分析。

3.1台湾地区:多股力量推动,民众力量突出。台湾地区旅游早期的“政府包办”这一单打独斗的局面开始出现捉襟见肘的困顿局面,因此20 世纪 90 年代后这种现象开始出现转变,“政府”开始向社会让渡相关权力,并逐步走向“政府”与社会的协同配合,共同为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质量作出努力。进入90年代,台湾地区一些旅游团体、协会也开始积极参与,向外界大力推广宣传台湾地区旅游,这极大地调动了政府和民间的积极性,为台湾地区的旅游发展做出了贡献。北投是二十世纪末期台湾地区最早复兴的温泉区,北投温泉复兴成功之后,台湾地区当局行政部门开始重视温泉旅游开发。可以说台湾地区温泉旅游的重新振兴,是有多股力量推动的,如政府的政策引导,大资本财团的介入,及民众力量的推动,甚至可以说民间的推动力起了大的作用。

3.2福建:政府为主推手,企业投资参与。目前福建温泉旅游推动力量主要是政府。2014年福建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福建旅游生态和对台两大优势,全面贯彻实施《旅游法》,推动“1135”行动计划(深化一大主题,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三大重点,建设五大体系),努力转变福建旅游的发展模式,以期激发市场的活力。但是温泉所在地的民众的热情尚未被召唤起来,虽然有部分企业介入开发相关的温泉酒店等旅游产品,但是投资方对政府热情的响应尚有限。

4.海峡两岸温泉养生保健旅游资源利用方式比较研究分析。

4.1台湾地区:统一规划,资源共享。台湾地区政府对整个台湾地区的旅游资源规划是很重视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台湾地区组织专家对台湾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统一的分类及分区。2005年为适应旅游观光的需要,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了整合和总体规划,实施了“套装旅游线路整备机制”和“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因此在台湾地区各大温泉旅游区内温泉资源都是由众多的温泉旅游会馆、酒店、民宿、浴室等温泉休闲游憩住宿场所共享的资源。这样规模化集聚化的发展,可以使温泉区的资源高效利用,减少浪费,为实现温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4.2福建:各自为战,集聚效应不明显。福建温泉区中,温泉分布较为分散,其中只有福州市区温泉开发比较集聚,主要分布在市区中心、郊区及所属的永泰、闽侯、闽清、福清、连江等 5 县(市),而以市中心的温泉最为著名。而在福建省的其他地区则比较疏松,大多数温泉产品都是各自为战,缺乏整体上的互动,如泉州目前在德化温泉资源,但就一个德化好来登天润温泉度假村,厦门温泉的开发在早些年就一个日月谷温泉度假村,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有了新的温泉度假村,但互动性不强。各自为战使得福建省在温泉的整体规划上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温泉群度假旅游景区,集聚效应不明显。

5.海峡两岸温泉养生保健旅游温泉产品比较研究分析。

5.1台湾地区:产品链充分延伸,客群覆盖面广。台湾地区温泉产品开发较为成熟,形成了温泉核心产品、温泉共生产品、温泉延伸产品三级产品链。开发的产品针对不同品味、年龄客群需要,产品价位涵盖低、中、高价位,从平价露天温泉,到中档的温泉会馆,到顶级的五星级饭都有各自特定的服务对象。核心产品是温泉核心价值所在,主要体现在各种水浴方式。台湾地区温泉共生产品主要有:健身、美食、会议。延伸产品开发是以温泉核心产品、共生产品为基础,将其他资源进行整合,以增加游客行程活动的丰富性,延长游客的度假时间,从而促进温泉产品的消费。台湾地区温泉延伸产品主要是将温泉旅游与观光旅游、健康保健、休闲农业等元素进行揉合,从而达到深度游的目的。

5.2福建:核心产品丰富,温泉产品单一,品牌效应不突出。近些年的福建,虽以福州为中心,建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温泉休闲旅游景点,但这些温泉旅游项目服务还十分单一,旅游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多数仅停留在温泉洗浴、住宿、餐饮等方面,在休闲度假功能的配套建设方面还比较滞后。且福建温泉开发水平低,缺少国际化、高端化的温泉旅游品牌,以福州为中心的温泉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远不及辽宁汤岗子温泉、江苏汤山温泉、陕西华清池温泉、广东从化温泉以及珠海御温泉,这也证明出福建温泉品牌效应的不突出。

6.海峡两岸温泉养生保健旅游服务与管理比较研究分析。

6.1台湾地区:专业化管理,细致化服务。许多台湾地区的温泉企业对员工进行专业的教育培训,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察言观色,体贴入微,注重细节,对服务周到,工作积极的员工给予鼓励。可以说在台湾地区,坚持秉承顾客至上的服务理念,对员工要求一定要做好现场服务,追求现场服务的细腻,同时对整个管理团队的专业性要求也很高,只要才使得台湾地区的温泉旅游有了后面的突飞猛进。

6.2福建:管理和服务水平均尚待提高。福建温泉企业管理缺乏专业管理团队,温泉企业中鲜见职业经理人,有部分企业主要以家族式管理模式。由于福建温泉企业一线服务人员待遇普遍较低,一些在乡村的温泉企业给员工的月薪仅千余元,且福建温泉区多分布乡村或者城郊,这造成了企业难以招到高素质一线工作人员,使得温泉场所的服务质量难以提高。福建省温泉旅游的相关人才在高层甚至到基层,都是缺欠的,这对整个福建的温泉旅游发展无疑是巨大的障碍的。

7.海峡两岸温泉养生保健旅游环境保护比较研究分析。自然界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它给旅游业提供美丽景色的同时,还是旅游业直接开发的作用对象。有研究者认为承认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高游客及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旅游产业的收益可以为旅游地的环境保护提供经济支持并促使旅游地采取必要的诸如污废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等环境保护措施, 从而改善旅游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而更多的研究者将目光集中在旅游开发活动、游憩活动对旅游地土壤、水体、动植物及其生境等自然环境要素造成的消极影响方面。

7.1台湾地区:政府力度大,民众意识强。台湾地区在发展温泉旅游业的同时,也很重视最温泉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投资很大,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非常强。政府在污水、垃圾处理、资源回收利用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氣。台湾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温泉旅游地的周围也都是树木茂密,这为整个温泉区的空气质量做出了贡献。

7.2福建:缺乏可持续观念,民众参与度低下。楼盘开发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很多温泉保护带受到了污染。此外,政府的温泉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不强、民众的环境保护素质和公众参与度低和温泉旅游区的游客对温泉和周边环境的日益破坏,也造成了温泉资源的破坏;对于使用后的温水的排放,一直没有处理好,有些地方直接选择回灌,这是对生态的一种极度的破环。在这一点上一定要加强环保的教育,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对环境的保护中来。

四、结语

1.结论。综上所述,虽然海峡两岸的福建和台湾地区,在自然条件,环境气候,风土人情,人文习俗等方面都及其相似,但台湾地区在区域条件、发展推动力、资源集聚程度、品牌知名度、产品延伸、人才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确是要比福建更胜一筹。且台湾地区现代温泉旅游业起步较早,经验丰富,在许多开发环节上处理的较为细腻、成熟,值得福建借鉴。因此学习借鉴台湾地区在旅游发展当中付出的诸多努力和得出的经验教训,对于更好地贯彻国家对旅游发展的政策,提高旅游地国际知名度,促进福建温泉旅游的发展,将起到更加直接的作用。

2.建议。笔者通过对上文的总结,按照上一节对温泉比较方面的划分,对福建温泉旅游的发展提出个人总结性建议。希望这些建议可以为今后的福建温泉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2.1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遥遥领先,因此在要利用福建省优质的温泉的同时, 充分发挥福建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或自然环境的优势, 营造良好的温泉氛围, 把福州建设成有魅力的温泉旅游胜地。同时必须颁布法律法规,以防止温泉的乱开发。必须严格遵守以保护温泉资源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利用科学手段合理利用和开发地下温泉水。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做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的协调发展。坚持法制、经济、行政手段三者的有机结合,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增强社会成员的环保意识,使温泉资源可持续发展。

2.2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在旅游法制的建设上,我国明显落后于台湾地区,直到2013年才颁布了旅游法,从。我国旅游法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仍然落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前的大局势上中央政府空前重视旅游,都把旅游业的发展看作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产业。因此,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对整个福建的旅游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旅游的法制健全了,温泉旅游的发展才能有保障,我国的温泉旅游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2.3打造福建独特的温泉“文化”。由于现在的旅游经济已经从最初的价格竞争逐渐提升为质量竞争,直至最高层次的文化竞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温泉文化的发展对促进温泉产业的发展,温泉景区区域性的经济效益增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福建省有着深厚的温泉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较好地保留了历史遗留的民族风俗习惯。让旅游者享受温泉服务的同时,了解福建的文化,无疑是为福建的温泉锦上添花。

2.4打造温泉品牌和加强宣传营销力度。政府应对福建温泉区进行集中开发,鼓励更多的开发企业与温泉旅游企业加强企业间的联合,通过企业的联合提高品牌的知名度,扩大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树立温泉区品牌。目前,福建温泉旅游知名度低,应提高温泉宣传力度,改进营销手段,打造福建温泉品牌以提高福建温泉旅游的知名度——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主流媒体,多做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温泉度假村同旅行社之间的合作,协力开拓客源市场,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福建毗邻长三角、珠三角、知名侨乡的区位优势,运用政府的主导力量,将福建温泉业推广出去。

2.5加强温泉旅游业的管理和人才计划。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对全省的温泉旅游做出统一开发和规划,加强对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建立科学的温泉旅游管理模式,管理的范围大至温泉开发的全过程。从规划标准的落实到投资行为的控制、施工的进行、环境的保护,再到策划营销都应协调好各方关系,实施集中统一的专业化管理,要使这些管理都到位可以考虑从温泉项目建设开始就引入专业的管理公司。加强同福建省内高校的合作,为温泉旅游业培养温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提高温泉旅游服务与管理水平。

2.6加强保护环境宣传力度,提高保护环境意识。保持好福建的生态环境,真正让“清新福建”这句旅游口号深入民心,需要全体福建人民的努力,福建政府应该加大环境环保的宣传力度,多角度多路径地去提高福建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让福建的旅游真正得到保障,这样才更有利于福建温泉旅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竟雄.分析日本温泉旅游的发展原因及其对我国温泉旅游开发的启示[J].城市旅游规划,2016(3):104-105.

[2]翁丽玲.中外旅游温泉研究与开发比较[J].商场现代化(下旬刊),2008(12):226-228.

[3]林东.闽台温泉旅游开发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11):144-147.

[4]胡洪彬.台湾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其对大陆的启示[J].台湾研究集刊,2013(05):60-68.

[5]春风得意马蹄急 福建明确“1135”发展思路 全力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N].中国旅游报,2014-1-24.

[6]林东. 福州温泉旅游开发SWOT 分析与对策.[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6(5):35-38.

[7]余笑凡,郑耀星.基于SWOT _ PEST 分析的福建省温泉旅游产品设计.[J]武夷学院学报,2012(04):24-28.

[8]]MIECZKOWSKI Z.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M]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1995.

[9]HUNTER C, GREEN H.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a sustainable relationship[ M] . London: Routledge, 1995.11.

[10]朱东国,我国温泉旅游开发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06.

作者简介:吴耿安(1981.02—)男,汉族,福建南安,在读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休闲,康养旅游。郑向敏(1954.03—)男,汉族。籍贯:福建永春,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安全,运动休闲。

作者:吴耿安 郑向敏

产品魅力风格管理论文 篇2:

“6S”管理与“蚂蚁精神”

以“蚂蚁精神”为主脉营建企业文化,是益阳橡机人三十年的成功总结,成功创举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分支,是人类文化发展到商业文化的产物,是民族文化的血缘传承。企业文化具有社会文化、人类文化、民族文化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企业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企业内部状况各有差异,每个企业其企业文化既应具有企业文化的共性又应具有企业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即表现出统一性又表现出多样性。这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即共性与个性辩证关系原理,以及这一原理给予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所决定的。

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即要关注企业共性的研究和培养,更要特别注重企业个性的研究和培养,实现个性与共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只有区别于其它企业的个性特征,才能真正发挥企业文化在本企业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实行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结合,才能营建出符合本企业实际,推动本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

益阳橡机这些年来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企业文化所起的导向、凝聚、激励的功能作用;得益于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营造出了一套符合益阳橡机实际,具有益阳橡机个性特征的企业文化。

One

员工共同信仰的企业价值观——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是企业人格化的产物。

我国的企业,无论其资本属性是国有还是私有,是股份制还是中外合资,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具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特性。它的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都以社会主义为方向,以发展商品,创造财富,满足人民需要为己任。但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又各有其特殊性。企业的产品,企业的管理法则,企业的经营方式各不相同,企业所在的社会环境、区域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各不相同,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文化程度、技术程度也都各有差异。因此,在塑造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实行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特别要突出本企业的特色,培育和塑造具有本企业个性特征的企业价值观。唯有个性特征鲜明的企业价值观,才不会空泛和抽象,才能得到员工的共同认可和信仰,才能在本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益阳橡机竭力塑造“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企业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直截了当地表白公司的社会责任,直截了当地表白员工的价值取向。

企业在社会责任和利润这对矛盾面前如何取值,益阳橡机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要追求利润,但更要追求对社会的负责,在真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去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当社会责任和利润发生矛盾冲突时,企业宁愿少获利润,也要优先履行社会责任。在这个价值观的导向下,公司积极为社会服务,尽力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创造财富。

为确保社会责任履行到位,公司把直接服务社会的产品质量列为公司价值评价体系的首项。“追求卓越品质、崇尚完美服务、坚持诚信为本、确保顾客满意”是公司的质量方针。从这个方针出发,公司在员工中不断强化“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质量意识。科研开发人员遵循“面向市场、服务用户、技术领先、产品创新”的产品设计理念;销售人员信守“输出优质产品,输出优良服务、输出优秀文化”的三优营销理念;生产作业人员坚守“质量管理”、“工艺管理”等质量保证措施,时刻保持“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售后服务人员信守“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的服务理念。从董事长到员工,从设计到售后服务,整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全员、全方位的认同和信仰“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不搞假冒伪劣,制造出质量一流的产品。公司通过了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和欧洲CE认证,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远销五大洲的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打入世界橡胶、轮胎行业的顶尖级企业。2004年公司利润和出口交货值均列国内橡机行业首位,销售排名居世界同行业的前12位。这些成效的取得,都得益于“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的正确导向。

“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表现出人企合一的价值特征。“企业兴旺靠员工,员工生存靠公司”,这种从生存本能中产生的公司与员工的天然联系,在“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的导向下,上升到了“以人为本,人企合一”的更高境界。当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碰撞时,员工能够自觉摆正位置,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公司、集体的利益。在“三项制度”改革时,所有员工都重新面对竞争竞聘上岗,数十名中层干部退出领导岗位,不少员工岗位工资被下调。在如此众多的利益调整面前,员工忍住了利益调整所带来的阵痛,使这项被人称作“地雷阵”的改革在益阳橡机成功实现“软着落”。它有力的证明,“集体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得到了员工的认同和信仰。

企业价值观来源于企业实际,又高于企业实际。企业价值观塑造,同样存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是总结益阳橡机三十多年的风雨历程所提炼出来的,它体现出时代特征、企业共性和本企业的个性。

Two

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精神——团结忠诚、笃学、创新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培养形成的。企业精神综合体现出企业员工的共同追求、意志风格、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是企业生成和发展的支柱,应具有企业文化的典型特征和企业自身的个性特征。

企业精神不是自然形成的,要不断地培育培养。既要从弘扬民族精神,承继爱国主义、牺牲奉献、艰苦奋斗等共性方面进行培养,更要从本企业的个性特征上着手培养。要克服“一般化”现象,切忌“千店一面”、“众厂一貌”,强调创新,强调突出个性,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不求其冠冕堂皇,但求其有独具的文化魅力。

益阳橡机在三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中,逐步培育提炼出具有益橡机特色的企业精神。上世纪七十年代,培育和凭借“人拉肩扛、艰苦创业”的橡机精神,在一片废墟上移山填壑建起了一座初具规模的大型国企。八十年代,提炼培育的“团结、进取。务实、拼搏”的橡机精神,推动工厂不断走向成熟。此时的企业精神培育只被当成管理的一种手段,尚未与企业文化建设相链结。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工厂不适应国家经济体制的转轨变型,走向雪崩式的滑坡,步入关闭破产边缘。进入新世纪,改制后的益橡机人,分析总结三十年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营造符合时代特征,独具自身特色的公司文化。“团结、忠诚、笃学、创新”的企业精神逐步培育而成。这八个字,饱含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益阳橡机三十五年历程的经验和教训总结。

企业精神是凝聚人心、塑造队伍的支柱,他们通过不断地创新,丰富其内涵,使这个支柱越发的牢固稳定。改制之初,公司在困境中起步,他们竭力提倡“三心”理念,增强“高层管理者的事业心,中层管理者的进取心,全体员工的责任心”;在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他们积极灌输“今天你被淘汰,不是你不努力,而是别人比你更努力”的竞争理念;生产经营出现可喜转机之际,他们又尽力倡导“你不奉献,我不奉献,谁来奉献;你也索取,我也索取,向谁索取”的奉献意识;当公司快速发展后,他们又不失时机地灌输“充满激情,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激情理念,灌输“忠诚守信,爱岗敬业”的诚信理念。在理念灌输的同时,他们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使灌输富有气息、入人入心。把《致加西亚的信》、《细节决定成败》发给员工,引领员工学习:组织征文、演讲、文艺表演,让企业精神人性化;开展“四有之花”评选、“今日橡机人”评比,“党员先锋岗”竞赛,用员工中的闪光点激励企业精神培育;广播、橱窗、简报等宣传载体宣扬先进模范人物,彰显企业精神在公司的体现。

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倡导,不失时机地灌输,企业精神不断得到升华,突显公司特色,推进公司重振雄风,再度辉煌。

Three

重塑良好的企业形象——从6S管理到“蚂蚁精神”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不可缺少的无形财富,是企业发展的必要基础,也是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可靠保证。如果把企业比作人,那么企业形象就是驱体。肢干和脸面。显然,每一个人的驱体、肢干、脸面各不相同,各有千秋,而且健美者最能赢得他人羡慕的目光。与此相似,企业形象肯定要充分显示本企业的特征,而且要不断塑造打扮。

人讲面子,企业同样也需注重形象塑造。“脏乱差”引不来商机,这一点他们有过深刻的教训。90年代后期,企业处于极端艰难的困境,好不容易盼来一家客户,谁知商家在工厂走一圈之后,一声不响地走了。后来才知道是“脏乱差”坏了事。

改制后的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断然决定:整治“脏乱差”,重塑公司形象。他们引进日本“5S”管理模式,创新为“安全、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的“6S”管理,在全公司上下全面推行开来。

功夫不负用心人,“6S”结出了丰硕之果。如今的益阳橡机建筑物色彩明丽协调;周边绿草葱葱、花香树绿;广场上水泉喷放,国旗、公司旗和外商国旗高高飘扬。生产现场道畅地洁、壁净窗明,工物件摆放整齐规范,员工精神振奋,一派生机勃勃。优美的公司景观与秀美怡人的会龙公园风景交相辉映,招来一批批国内外客人。

“6S”管理培育了员工的素养,简明的员工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了员工的一言一行,员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自觉性显著提高,员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可喜变化。偌大一座企业,见不到一名流动吸烟、嚼槟榔者,吸烟室以外的任何地方看不到一只烟蒂、一片纸屑。公司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花园式工厂”、“优秀企业”。

俗话说:真正的美是心灵美。企业的“心灵”在企业形象中表现为理念识别。他们倡导“蚂蚁精神”理念,以“蚂蚁精神”作为培育员工思想意识,培育企业精神,重塑企业形象的主脉。

蚂蚁虽小可力大无比,它能搬动比自身重数倍的食物。益阳橡机在世界橡机行列中是小个,但是,他们就是要震撼世界橡机行业这片天地,“全力打造世界橡机行业著名制造商”是他们的企业宗旨。

蚂蚁有灵敏的信息捕捉、信息交流本能,它能捕捉到远距离的食物信息,而且能很快地在群体内相互交流。他们仿效蚂蚁的这种本能,及时捕捉国际国内的商机信息,抢占国际国内市场,实现与国际接轨,将捕捉到的信息及时向公司各个方位传递,以信息化促进生产经营。公司产品占据国内市场的80%份额、出口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2004年进出口产值列国内同行业首位,今年上半年进出口产值占总产值的56%,这些都是信息化带动生产经营所取得的成功。

有一则真实的故事证明蚂蚁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在森林中的一群蚂蚁,面临熊熊烈火的危险,单个单个地冲去火海显然不可能,于是,这群蚂蚁一层一层的抱成团、滚成球,终于闯出了火海,处在外层的蚂蚁用自己的牺牲换得多数同伴的生存。公司最需要的就是这种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他们就是看中了这种精神,培育着这种精神,冲破惊涛骇浪、战胜艰难险阻,赢来灿烂的今天和明天。

蚂蚁啃骨头精神更是人人皆知。面对又大又硬的骨头,小小的蚂蚁不畏惧、不退缩,迎难而上,一口口地啃下来,吞下肚、消化掉,满足自己的生命需要。益阳橡机人正是仿效这种精神使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强壮起来。

以“蚂蚁精神”为主脉营建企业文化,是益阳橡机人三十年的成功总结、成功创举。这种理念识别,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的共性,又体现了公司文化的个性;即包含了社会文化的同一性,又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是马克思哲学原理的成功实践,又是这一原理带给益阳橡机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效检验。

(作者单位:益阳橡胶塑料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李桂华

产品魅力风格管理论文 篇3:

长沙餐饮老字号持续发展的思路探析

【摘要】文章提出促进长沙餐饮老字号持续发展的核心思路,并结合实际情况从政府支持、企业机制、产品创新、商标管理、资金融通、企业文化、连锁经营七个方面提出了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老字号 餐饮业 持续发展 长沙

“老字号”是指历史悠久、信誉好、产品质量优秀、有独特工艺或者传人、在当地乃至全国有强大的影响力的优秀民族企业及品牌。在长沙,老字号餐饮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经济文化资源,同时也是长沙的城市名片。

2007年2月,商务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正式通过认定的43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其中湖南有12家上榜,长沙占9家,主要集中餐饮企业品牌,其中长沙的火宫殿、玉楼东、杨裕兴、又一村4家均获“中华老字号”的认定。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及新兴品牌的崛起,还有外资品牌的入侵,长沙老字号餐饮企业陷入了经营困境。据有关部门统计,在长沙200余家“老字号”中,经营效益好的不足10%,几十年来一直维持现状的占到20%,长期亏损、面临或已经倒闭破产的达70%。因此,如何根据自身特色,抓住机遇、克服障碍、持续发展已成为城市的“金字招牌”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长沙餐饮老字号持续发展的核心思路

在经过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长沙老字号餐饮业发展的黄金期后,长沙老字号餐饮业在近10年间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老字号”是长沙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保存了“老字号”就是保留了长沙悠久的历史文化,促进长沙老字号餐饮企业的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持续发展是在不牺牲品牌个性的前提下,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规避单一价格竞争,实现企业长久、健康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不仅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能获得无形资产(品牌、商誉)的不断增值。

通过分析长沙餐饮老字号企业的优、劣势和外部机会、威胁,可以发现:长沙餐饮老字号企业的最大优势是品牌、商誉、特色饮食和饮食文化;最大劣势是较为落后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最大的机会是中国经济和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扶持;最大的威胁是餐饮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因此发展长沙餐饮老字号的核心思路可以概括为:利用中国经济和休闲产业快速发展以及政府政策扶持的机会,发挥自身的品牌、商誉和特色饮食等竞争优势,引进先进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发展。

二、长沙餐饮老字号持续发展的对策

“老字号”是见证城市经济文化沿革的“活文物”,是城市的“金字招牌”和无形资产,也是今天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有必要继承和发扬,持续发展长沙餐饮老字号的对策如下。

1、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

目前,长沙市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政府应充分考虑和照顾餐饮老字号,在规划中预留位置,尽量争取原地回迁,并保持其原有的建筑特色和装修风格。同时,结合长沙市商业区街规划建设,建立餐饮老字号新家园,在合适地区规划建设餐饮老字号一条街。

对于那些正在营业的国有餐饮老字号,政府应促进其转变机制,同时提高管理水平,赋予其新的经营形式;由政府牵头对停业的餐饮老字号进行调查分类,摒弃少数不适应时代变化和消费需求的招牌,对有价值、有市场的餐饮老字号进行公开招标,鼓励餐饮老字号传人和家族竞标经营;同时有关餐饮老字号的管理政策应不断完善,如餐饮老字号由于经营不善停业超过一定期限,政府部门有权收回,并向社会招标拍卖,确保餐饮老字号金字招牌不被废弃;对假冒餐饮老字号,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餐饮老字号的发展如技术改造、打入国外市场提供资金支持。

2、转变企业机制,按照现代企业机制运营

老字号企业的悠久历史也决定了其具有古老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老字号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也需要及时革新,引进先进的经营和管理制度。餐饮老字号必须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机制进行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运营,通过科学地运营来实施企业的经营目标和凝聚力。对于正在发展的企业,如没有较多资金用于经营和管理创新,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引进先进企业入股和先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理念,构建股份有限公司。据了解,隶属于长沙饮食集团公司的几家老字号如火宫殿、杨裕兴、玉楼东等,目前都在抓紧搞企业改制,然后逐步向股份制企业过渡。

(1)老字号企业要摈弃“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落后经营理念。老字号企业要积极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来改造自己的手艺,对于必须人工的手艺要摈弃“传男不传女”的落后观念,积极吸收徒弟,扩大手艺的影响,对涉及商业秘密的可以采取一定的保护,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分店,积极向北京全聚德等先进企业学习,开展老字号连锁经营或者加盟经营。

(2)要有创新和发展的理念,创新企业管理机制。要改变传统的亲情化管理模式,对所有员工都要一视同仁,对于有能力的员工要给予较大的发展空间,实行赏罚分明,要把亲情和工作分开;薪酬制度要革新,订立完善的薪酬机制,不能实行大锅饭,要拉开档次,引入竞争机制,对于拥有关键手艺的老师傅给予高薪,建立有效的员工激励机制。

(3)引进先进的技术。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来改进生产方式,加大科技投入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的保证,从而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4)老字号企业要建立危机管理机构。“金华火腿”和“冠生园”的破产警示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许多老字号不能应对突发事件,没有危机管理意识。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企业遇到突发事件的概率加大,所以老字号企业要有危机意识,设立危机管理部门,积极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几百年的老字号因为一件突发事件处理不好而破产。只要积极应对,采取正确和合理的措施,老字号企业就能够避免危机。

3、发挥自身优势,根据需求进行产品创新

首先,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商誉优势。在经营规模、销售方式、环境氛围、菜品风味、服务形势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特色。据调查显示,大部分顾客都很注重就餐环境,尤其忠情于生意红火、客無虚座的餐饮店;另外消费观念的更新、社会交际的启迪、工作环境的改变、文化艺术的熏陶、广告宣传的诱导、服务态度的感召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吸引顾客。

其次,对消费者进行研究,确定其需求。消费者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老字号”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研究,了解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并针对自己产品的档次定位,进行准确的市场细分。

再次,实施产品创新,增加产品种类。据调查,大多数消费者反映餐饮老字号产品单一,需要加强产品创新。作为“老字号”,倚老卖老已经不再可取,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老字号”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及时进行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玉楼东酒家以“湘菜”闻名,是“湘菜”的领头羊,但同时也引进了川菜、粤菜等,并将其“湘化”,实现了产品从单一到丰富,迎合了广大消费者的口味,也因此吸引了不少新老顾客。

4、加强资金融通,提升企业竞争力

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资金困难问题,这对于品牌发展是极大的障碍,可以通过股份制、特许连锁等方式解决财务压力。

餐饮老字号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吸收国外先进东西,形成新特色,壮大规模,走规模扩张路子,在扩张中保持原有品牌,并使品牌在扩张过程中赋予新内涵,对老字号的金字招牌进行资产评估采取股份制、有偿租借、托管和公开招标等形式进行资本运作。

5、秉承优良传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长沙餐饮老字号本身就是一种积淀深厚的文化,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资源。长寿百年的老字号支撑其绵延百年的正是其文化。

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长沙餐饮老字号企业在企业文化塑造中忽视了这一点,尤其是那些仍然是国有体制的企业,大部分企业文化雷同,起不到标识企业特色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长沙餐饮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塑造要根据行业特点、地理特点、产品特点等,尽可能挖掘出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文化特征。

6、加强商标保护与管理

老字号已被消费者所公认,假冒老字号的商标已经成为很多餐饮老字号企业的大难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商标保护和管理是长沙餐饮老字号企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老字号要保持自己的商标。在现代企业制度变革中,老字号要加入某个集团或者改造成有限公司时,老字号的名称不能变,一定要保持老字号商标,不能因为变成现代企业集团就重新注册为其他的商标或者改成其他的商号,一旦改名换姓,老字号的金字招牌也就不复存在,其巨大的商业价值就丢掉了,其他地区一些老字号企业随意改名换姓,这是很不明智的;在企业实行连锁经营或者开分店时,一定要保证使用老字号商标,并在显著位置标识老字号商标,同时保证老字号下的商品特色和质量,不能出现质量问题;对于假冒企业分店或者加盟店的企业进行收购或者申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取缔。

老字号企业自身要健全商标管理部门。是否设立商标管理部门是企业发展的需要。长沙老字号餐饮企业都有专门的岗位,一般设在策划部、发展部或者法律部,专职一人管理商标,在企业遇到商标争议时都求助于商标代理机构。建议企业尽量设立知识产权部,有专职人员管理商标,工作人员要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和国内外商标代理机构保持良好的关系,获取市场信息,及时处理商标争议,避免企业受负面信息的影响。

7、科学发展连锁经营

建议正在发展的餐饮老字号企业以连锁经营的方式来发展自己,老字号的无形价值在于其知名度,所以老字号作为商标也是一种无形资产,老字号企业一般都是资金不足影响了其发展,而许多企业或者个人有资金,但是没有商标这个无形资产,所以老字号企业和拥有资金的企业和个人合作,开展连锁经营,或者以加盟的形式开展合作,这种合作是符合比较有优势的。发展特许连锁经营,实质上就是利用名牌再去复制一个名牌,使名牌形成规模。有了名牌的规模经营,就能产生名牌的规模效益,东来顺和全聚德的迅速发展足以证明连锁经营和加盟经营是成功的,是符合老字号企业发展的,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正在探索连锁经营和加盟经营。当然,连锁经营和加盟经营要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保证老字号品牌的声誉。

“老字号”的品牌、商誉、特色饮食和饮食文化加上现代的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机制,能够使长沙餐饮老字号企业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克服自身的劣势和不足,为“老字号”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实现持续发展。

【參考文献】

[1] 向力力、柳思维、陆纪汉、汪东华、贺爱忠:商贸流通现代化探索[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 吴克祥:餐饮经营谋略[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 周朝琦、侯龙文、邢红平:品牌文化——商品文化意蕴、哲学理念与表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5] 张世琪、陆净岚:餐饮企业连锁经营与管理[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作者:刘振乾

上一篇:会计继续教育研究论文下一篇:社区信访工作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