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全面迎来数据时代。对会计职业教育而言,数据时代的开启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数据时代会计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进行阐述,进一步提出高效推进会计职业教育的对策探究,旨在切实提高数据时代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效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会计职业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篇1:

会计职业教育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的策略

【摘 要】分析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六种策略:校内实训室企业化开展会计专业的学徒式工学结合、建设校内代理记账机构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与一体化教学、让生产企业进驻学校拓宽学徒式工学结合途径、依托注协拓展校外学徒式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为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发展及其实践教学创新平台。

【关键词】会计职业教育  学徒式  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然而会计职业、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得会计专业有限的实践岗位与庞大的学生人数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面对这巨大的岗位缺口,如何以更好的形式实现工学结合,推动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各地会计职业教育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各地各学校顶岗实习、校企合作、阶段培养模式等工学结合方式也因此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在实践探索中凸显出的诸多问题,使得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其中以工学结合呈零碎化、虚设状、缺乏实质性合作、流于形式的状态,企业参与积极性低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现状提出个人解决办法——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

一、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费用得不到合理补偿

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参与者,它以实现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为使命,其参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来源于其经营使命、源于活动是否对企业持续发展有益。目前有相当部分的企业拒绝参与工学结合,将参与工学结合视为直接或间接的负担。一方面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需要安排师傅带徒,安排学生吃住,安排学生管理,这些都要付出人工与费用,需要增加工作量,最终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利益减少。另一方面职业学校对工学结合学生疏于管理,学生在工学学习中自由散漫,在此期间一旦发生事故,企业要承担相应的医疗费或抚恤金等,这无形中给企业增加了风险成本。尤为重要的是企业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中的付出得不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对参与工学结合发生的费用得不到合理补偿,企业在工学合作中难以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利益回报等。此外,从理论上说,工学结合可以让企业优先录取学校优秀学生,充实人才储备,实现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让企业在产品研发和科研创新中获得学校的技术支持与智力服务,达成互惠共利,实现双赢。但从实践上看,企业的目标难以实现,究其原因是学校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科研力量相当滞后,薄弱的科研能力及落后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从而造成企业单方面的不赢,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这必将造成制约工学结合在各地广泛、深入发展的结果。

(二)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工学结合呈虚设态、零碎化状态

虽然有些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开展了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一部分学生工学结合的需求,但由于多数为小规模企业,加上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企业需求量少等因素,决定了其不能安排大批量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学习,致使工学结合呈零碎化发展。大规模企业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拒绝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学习,他们视其在某种程度上为企业的累赘或负担,增加了企业的费用和成本支出。这些大规模企业往往不欢迎校企合作,不愿意接收会计学生到企业工学学习。同时由于岗位的特殊性,企业需求会计岗位上的人员寥寥无几,且要相对稳定有责任心的人。学生到企业工学学习往往只是一段时间,短则一个月,长则半载,而且还经常轮换人员或岗位,造成企业工作上、管理上的负担,因此,企业拒绝接收会计专业学生进厂工学实习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同时企业接收学生工学结合实习,一方面忧心学生会计业务不熟,工作容易出现错漏和瑕疵,影响企业财务工作效率,造成违约或罚款,增加了企业负担;另一方面也担心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素养不高,泄露企业财务数据或商业秘密,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样无形中又减少了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的岗位。一般而言,愿意接收会计专业学生到企业开展工学结合学习的企业,其一个财会岗位也只能接收二三个学生,企业能容纳的学生数量很有限,因此会计专业的工学结合出现零星性、碎片化发展状态,不利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

(三)国家政策的缺位使得工学结合流于形式

尽管国家从上到下、从中央到地方都制定了相应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指导性政策和方针,但由于运行机制不畅,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激励措施,政府出面统筹协调工学结合的作用缺位,加上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大多数工学结合的做法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流于形式,难以深入、有层次地广泛推广。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探索、职业标准制订方面又缺乏整合,使得难以形成规范化发展,造成职业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似“瞎子摸象”的现象发生,因而更难以得到行业、企业制度化的参与。此外大多数工学结合学习的学生被企业当作无酬劳动力,作“勤杂工”式的员工使用,学生也就无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可言了,就算开始了工学结合,可学生学习的内容也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浅层次的,诸如整理资料、装订凭证等方面的业务操作,内容肤浅片面,远远达不到工学结合学习的要求。愿意深入合作的企业少之又少,这样使得会计专业学生难以全面了解、学习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无法做到深入、有实质性的工学结合进行学习,各地校外实训、工学结合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普遍。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关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政策措施相当滞后,各地尚未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规章,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未能真正建立。地方政府在指导区域人才发展规划方面的作用缺位,不能及时、按期公布行业所需会计技能人才信息,不能发挥指导性的作用,致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会计职业教育中缺乏高度整合,流于形式。大多工学结合仅停留在企业接收学生“勤杂工”式实习的浅层次上,没有从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训探索、教学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与合作。

以上这些因素严重影响工学结合的开展,阻滞了会计职业教育前进的步伐,为了更好、更有实质性地开展工学结合,使工学结合发挥出其学做结合、学研一体的作用。

二、开展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策略

(一)校内实训室企业化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基本方式

由于会计专业、会计岗位自身的特点,会计专业学生批量进行校外企业工学学习很难深入、广泛开展,学校可以依托企业建立校企共用、合作管理的工学结合一体化实训基地,生产教学同时进行。由企业提供工学指导、师傅人员和技术条件;工学场地、设备则列入国家职业教育建设规划,由政府和学校共同投入,按照企业生产规范建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使单纯的实训基地转变成具有企业性质的工学结合工场,使校内实训室企业化。基地以企业管理为主,按照企业制度将其纳入现实的生产运营当中,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工学结合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共同设计学生的工学课程、课时,将学生批量分岗到企业化基地开展工学学习。将会计业务从资金的筹集到材料的采购、从费用的分担到成本的核算、从工资的计算到成本的控制,让学生深入参与企业经营的所有会计核算环节,实现全面、深层次的工学结合学习,开展实质性的工学结合学习方式,实现专业能力与岗位能力的零对接。可见,校内实训室企业化是实现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基本方式。

(二)校内代理记账机构是实现学徒式工学结合与教学一体化的一种模式

与会计师事务所合作建立校内代理记账机构、会计咨询服务公司等可以解决教学与工学学习场所一体化的问题。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办公场所设在学校,事务所提供专家带徒及技术指导,会计专业教学可随时以实际业务为例开展工学结合,学校分批分岗轮换学生参与记账公司、会计咨询公司的业务核算,整个过程接受事务所专家的实时指导和随时监督。与事务所合作建立校内代理记账机构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业务能力。会计专业教师到事务所进行实践锻炼,实时掌握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业务动态,有利于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学校分批分岗统筹安排学生到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咨询服务公司进行工学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安排不同内容的工学实践活动,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真材实料地进行全方位工学结合训练,并得到专家、教师的指导。这样做,既避免了校外零星实习管理难的问题,也锻炼了教师,更重要的是真正实现了有意义的学徒式工学结合学习的目的。

(三)生产企业进驻学校是拓宽学徒式工学结合方式的途径

职业教育学校创造有利条件,招商引来企业进驻学校,企业按照规范生产要求建设标准的工学生产一体化车间,学校按照要求提供符合生产条件的场地、设备,二者合力共建校内工学实习基地。基地由企业提供生产材料和技术指导,安排师傅带徒,学校负责为基地争取各种校办企业的优惠政策。企业负责基地的经营管理,负责指导师生的生产核算、费用摊销、成本控制、库存管理、会计实践等工学实习实训,并帮助学校完善校内实训体系。同时,按照工学结合要求,将学生的实训课程纳入整个生产体系中,接收学生到基地进行工学结合实习,在工学过程中安排师傅带领徒弟。学校派教师到基地实践,企业派专家指导师生,并可以优先录用学校的优秀毕业生。生产企业进驻学校的模式帮助学校解决没有真实工学场地的困难,解决了职业教育学校师生真实参加生产经营和实地参与会计核算的双重问题,实现双方互惠互利。

(四)依托注协是拓展学徒式工学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方式

学校可以依托注册会计师协会,将地方注协作为切入点,把注协所辖的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为会计专业学徒式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基地。各地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在每年1到5月份业务最繁忙,人手极其紧缺,每年这时都需要临时雇用大量人员从事会计核算、资料整理等一般性财务工作。在社会上聘用一批为期三至五个月的临时性财务人员需要支付一笔数目不菲的报酬。如果能批量接收会计专业工学结合阶段实习生,每月只需支付极少的报酬甚至是零报酬,就可以解决临时用人问题。有时企业还可能额外收获一定数额的学徒费。相比之下,这些事务所从职业学校接收学徒式工学结合学生,是解决事务所繁忙时期人手紧缺问题最实惠的办法。学校应满足事务所工作之需输送工学结合实习生,开展让专家带徒弟,让徒弟帮工的合作方式。因此学校可努力拓展会计师事务所为校外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甚至可以以交纳一定学徒费为交换条件,想方设法与其签订长期稳定的合作协议,把事务所纳为会计专业的校外学徒式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合作期间力邀事务所会计专家、注会等相关人士作为指导老师,专业指导、带领徒弟。通过阶段学徒式工学结合学习让学生参与事务所会计工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会计专家、注册会计师的指导和教授,可以更快更好地掌握会计业务知识,提高会计技能。此外会计师事务所面对的企业多、类型全、业务核算全面,学生在工学学习中可轮换不同的岗位进行全流程工学结合学习,深入接触会计资料,满足了会计专业学徒式工学结合完整性学习的要求。

(五)创建产学研用一体企业共筑学徒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

职业学校可以利用专业教师人力资源上的优势和先进的实训设备,与企业共同创建集产学研用及会计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经济体,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利用经济杠杆形成经济利益相连的共同体,建立学徒式工学结合长效合作机制。企业根据自身的产学研用情况和人员条件,提出会计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需求,学徒式工学结合学习内容等。合作双方共同制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工学学习计划,将企业管理、生产核算、账务处理、纳税实务等引入学徒式工学结合学习内容。学校完成学生的专业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工学实践和技能操作训练。学校师生共同投入到合作体的资金筹集、材料采购、产品生产、成品销售、库存管理等环节,全程参与共同体的所有核算过程,为企业提供财务工作人员,企业为学校创造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实践基地。学校与产学研用一体企业共筑学徒式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为广泛、深入开展学徒式工学结合创造条件,促进会计职业教育发展。

(六)培养理论与实践相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学徒式工学结合的保障

要大力发展学徒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师傅的角色。师傅带徒弟,自身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和业务核算上的优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胜任会计职业教育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师傅的角色。工学结合教师既要有扎实、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也要有丰富、全面的企业实战经验,做到理论与实践相兼顾。要培养理论与实践相兼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可充分利用校内企业化的实训基地、代理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产学研共同体等,拓宽教师实践锻炼和对外交流的途径,让教师在不耽误教学工作的情况下有机会到企业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如为会计教师搭建会计账务处理实践平台,假期安排教师到大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业务锻炼,从合作企业引进专家型会计人才,聘请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士任教等,多方面、全方位丰富学徒式工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实现学徒式工学结合提供人力上的根本保障。

在现代工学结合的大热潮下,会计职业教育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因地制宜把学徒式工学结合的实践平台搭建好,让专业教师成为会计行家,让更多企业的会计“师傅”参与到教学中,师傅带徒式地指导会计“学徒”完成会计专业学习,实现学习和工作的零对接,让学生成长为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秀霞.关于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深思[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5)

[2]孙清娟,李永川.基于工学结合的五化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3)

【作者简介】马彩金(1971- )女,壮族,籍贯广西武鸣,广西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财会教学与业务研究。

(责编    卢建龙)

作者:马彩金

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篇2:

数据时代如何高效推进会计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全面迎来数据时代。对会计职业教育而言,数据时代的开启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数据时代会计教育的机遇和挑战进行阐述,进一步提出高效推进会计职业教育的对策探究,旨在切实提高数据时代我国会计职业教育的效率。

关键词:数据时代;会计教育;机遇;挑戰

一、数据时代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

(一)教学资源更丰富

在传统的会计职业教育中,主要依靠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两种教育途径,都属于面对面的直接教育。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兴起了一批网络职业培训机构,主要以对网络会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会计学习,摆脱了传统会计教育中受空间和时间的影响的不利因素。此外,数据时代也有利于各地财政部门对本地特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发展本地区实用型会计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更加个性化

在传统的会计职业教育中,通常为大班教学制,这种形式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人数众多,不利于教师及时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学习情况,进而影响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也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数据时代背景下开展会计职业教学,能够充分利用数据的特性,对数据进行深度的挖掘、分析和积累,让会计职业教学实现精准化、个性化[1]。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偏好等存在个体差异,教师充分借助数据进行教学能够降低由于个性化带来的教学误差,切实提高会计职业教育教学效率,让会计职业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取得实效。

(三)考试更加简单

成为一名专业的会计人员,需要通过很多职称考试,这也是很多学生对会计学习望而生畏的原因。在数据时代,通过对历年考试的数据进行整合,有助于考生快速对易考点、重点、难点等进行精准把握,有针对性的开展好学习和复习,提高考试通过率。

二、数据时代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对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师队伍素质提出的挑战

由于信息数据时代的全面来临,对会计职业教育提出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挑战以及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挑战。由于很多会计职业教育工作者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对优势鲜明的信息教育持观望甚至排斥的态度,接受、利用新鲜事物进行科学教学的能力较弱。

(二)数据本身带来的风险挑战

数据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同时数据本身在管理和使用的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风险。互联网中,我们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缔造者和传播者,对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精确的了解一个人的行为特征。而会计行为又应当是绝对保密的商业机密,可见,若数据一旦出现了安全上的问题,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数据时代加强会计职业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人才培养计划

在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跳出传统思维的禁锢,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能做账的会计从业人员,更要着重培养学生管理数据、分析数据、辅助决策等综合性技能。在传统的会计职业教育中,过度强调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能力、税务能力,缺乏依靠电算化会计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利用数据进行会计分析、会计管理、风险管控的能力培养。这种情况下,在数据时代加强会计职业教育的第一要义就是更新人才培养计划,各高校要积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明确新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利用数进行财务分析、管理、风险管控等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数据时代会计行业实际需求的会计人才。

(二)加强会计教师队伍数据人才的建设

当前,我国会计职业教师队伍还停留在传统会计人才的层面上,教师队伍缺乏运用数据进行会计教学的能力。传统的会计教师虽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但缺乏数据能力一样也不能适应数据时代会计人才的建设需要。基于此,各高校和会计职业培训机构要着重加强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知识和数据能力的融合,培养一支理论和实践操作都过硬的、适应数据时代会计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三)创新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数据时代会计职业教育的需要,校内教学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会计理论能力,但基于数据平台培养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培养还是只能通过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来实现。各高校要根据本校的实际需要,整合社会资源,为会计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一条数据人才培养之路,促进学生实现从校内数据过度到企业数据接受会计技能的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一批符合数据时代会计需求的实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辩证看待数据时代对会计职业教育的影响,牢牢把握这个难得的机遇,同时也要不畏其带来的会计人才培养方面的挑战,切实为新时代培养一批实用的综合性会计数据人才。

参考文献:

[1]霍玉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会计工作的变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07):70-71.

[2]章惠敏.大数据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探求[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171-172.

作者简介:

饶玮,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饶玮

会计职业教育论文 篇3:

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学生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规划

摘要:在分析我国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学员不能立即顶岗、缺乏后劲和教学组织的眼高手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根据会计职业人员成长过程的阶段性要求,规划会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以解决当前会计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

关键词:会计职业教育;学生;能力;知识结构

为适应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新的需求,各高校也积极地进行着会计教学的改革,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然而也暴露出一些需要进一步思考,应对的问题。

一、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不能立即顶岗,二是缺乏后劲,三是眼高手低。具体地说:

(一)不能立即顶岗。从实际工作来看,我们几乎所有的毕业生都做不到。到单位工作后,仍然需要师傅带徒弟,带上个几个月甚至半年。对于大型组织是可以师傅带徒弟的,但是,对于目前中国的多数中小组织,特别是小型、微型组织是不现实的。不仅是对新进人人员培训成本的问题,其实,培训了能不能用呢?又回到了培训本身的问题上来了。当然,对学生就业不利。这也是绝大多数组织招聘要求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主要原因。会计这个行业尤其如此。

(二)眼高手低。我国的会计教育和会计职业教育有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传统的会计教育是指会计知识的普通教育,即学校内的会计课程教育。它侧重于以现有的会计教材作为教学主导,通过教师讲授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是一种不完善的会计职业岗前教育。会计职业教育会计及相关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精确的说就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我们的全日制学员再就业之前,或没有得到很好地实训之前,就像一个还不会走路的孩子。教他过多的怎么跑和跳的理论和规则,具体地说,教那么多的中级、高级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理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不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既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和金钱。大学教育是可以培养一些中级会计人员,但是,必须在学员有了好的实训,特别是有了动手能力后,再进行一些中级知识的教育和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行性。这就同国内、国外应用型中高级管理人才、会计人才EMBAM MBA、MPAee的培养,为什么一定要招收有工作经验的学员是一个道理。

1 专业划分的眼高手低。我国绝大多数会计学院主要设三个专业: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或者是会计专业的财务管理方向)、审计专业。其实,财务管理、审计只有在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上才能去做的工作,这是我们行业实际工作的常识问题。本来我们的教会学员操作能力的教学组织就有问题,再去学习以财务管理、审计为主的专业,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市场需求就差距更大。为了培养有潜力的高级会计人员,往往我们开设了中级会计、高级会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课程,浪费了很多时间,结果学生并没有搞懂,既有害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对他们的职业发展也没有什么大的作用,有的课程许多人一辈子再也没有用过。

2 课程设置的眼高手低。我们的会计学院的会计专业经常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有:会计学原理、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会计信息系统、企业会计综合实训。一是,线条粗。二是,核心课程中所谓的高、中、低课程都有,既然这些都是核心课程,可能会均衡教学,冲淡了主题,不符合培养实用型会计人才的需要,更谈不上,立即上岗的动手能力的培养。

3 组织教学资源的眼高手低。鉴于这样的专业划分及课程设置,教材和培训对象也就是通用性和单一性,即培训教材不分高级、中级和初级,培训对象不分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等,结果造成培训内容与本职工作需求严重脱节。不适合学生就业和今后发展的内容学得太多,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实训的计划、组织、评价粗略,投入远远不足,效果很差。实训效果差,是大家的共识。

(三)缺乏发展后劲。专业的划分、课程的设置会影响教学资源的组织,最终会影响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潜力的培养。一是,从个人的成长来看,一个在初级会计岗位上做得不好的人,是难以进入中、高级岗位的,这是现实。二是,在做好初级工作的基础上,要升到中级岗位的话,需要一些条件。比如:人际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尊重别人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团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综合能力等。三是,再往高级岗位上升,需要的是概念技能、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从我们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并没有充分的体现人的成长规律。

专业的划分、课程的设置会影响教学资源的组织,最终会影响我们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潜力的形成与发挥。其根本原因,来自于我们会计职业教育本身并没有能够按照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的市场定位之下,做更细致的市场需求分析,做更细化的市场定位,没有重视从财会人员的成长周期来考量我们的会计职业教育。

二、学生能力知识结构的规划

(一)动手能力。这是新上岗会计人员,在初级会计岗位上的操作能力。我们要求第一天上班就能独立顶岗工作。这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基本要求。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二)人际沟通能力。包括尊重别人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团队能力、与上级和下级打交道的能力、公开说话的能力、文字表达的能力。

(三)逻辑综合能力。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系统各部分既相互联系又存在因果关系,应教会学生要有发现这种联系的意识和一般方法。这是会计人员对组织经营活动分析的基础。

从实际工作需要来看,大凡能够成长到中级岗位的会计人员。这三项技能最为重要。

(四)管理意识。包括现代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领导、控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要让学生真正树立,会计是经济管理的工具,会计的主要目只有一个,即为经济管理服务。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现在的国内开始重视了,我们的会计学专业也开了管理学的课程。就我所接触到的受过这种管理学教育的会计人员,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不同的报告对象需要不同的信息形式,但是,我们多数会计人员甚至很多高级会计人不懂,拿着会计报表或财务报告向总经理或行政领导汇报工作,结果许多领导特别是中小型组织的领导难以听得懂他们报告的信息。对于平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就更不用说有多难了。

(五)学习意识。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培养循序渐进的学习会计、管理和经济知识的方法。显然,这对我们学员今后的潜力自我培养和发挥非常有用。

(六)创新意识。会计是讲规范的的工作和学科,如何在职业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提高经济效益,以利于管理决策,应教会他们方法,至少应培养这种意识和视野。

一般而言,上述1-3项是对初、中级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4-6项是对高级会计人员的要求,但是我们的教学应注意轻重、缓急。显然1-3项,特别是第1项,是我们高职院校全日制会计职业教育的重点。而4-6项,是拓展学员视野用的,不需要教他们烦琐的理论,使他们有这种意识就行了。

(责任编辑:王兰爽)

作者:王化峰

上一篇:汽车职业教育论文下一篇:数字电视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