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法律思考论文

2022-04-20

摘要:我国目前关于债权人保护法律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并且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内容的阐述和从安全向效率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我国目前公司法对债权人保护现状的分析,得出在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还存在的问题,结合域外立法和实际情况对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上市公司法律思考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上市公司法律思考论文 篇1:

华为的法务威力

“两周前我们公司决定所有法律人员集中,成立统一的法律部。”张旭廷说。

张旭廷现在的名片上印的职务是华为公司法律部部长,而仅仅半个多月前,他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身份是华为国际法律事务部首席律师。

这样的“集中”,在华为法律部历史上,已经是第二次了。实际上,短短4年时间,华为法律部已经从分散到集中,经历了数次分分合合。

分合之道

按照国际惯例,大多数国际型企业都在总部设有统一的法律部。但当1999年张旭廷以一名普通律师的身份进入华为时,华为的法律业务分散在4个需要法律支持的部门:国际市场部、知识产权部、财经部和采购供应链。前3个部都成立了自己的法律部,而采购供应链管理部甚至没有独立的法律部门,只有相关法律人员。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张旭廷解释说:“公司的业务部门都有自己的用人权,当业务发展让他们认识到需要一些法律人员来支持业务发展的时候,就自行招聘了。”

显然,华为法律部开始并非出于公司高层的整体筹划,而是随着业务发展自发慢慢形成的。这与当时华为属于创业公司的性质有关,公司优先考虑的是业务的发展速度,而无暇更多地顾及组织机构的整体建设。

2000年7月,公司决定所有的法律人员都集中到总部办公,成立统一的法律部,直接向总裁办汇报。当时法律部的职责主要包括合同法律事务、知识产权、投资业务和综合业务四部分。

但是这次公司集中的时间并不长,仅过了不到一年时间,法律部就又恢复到分散状态,原来集中到一起办公的法律人员基本上又各自回到原来的部门。但两年后的今天,法律部再次集中成一个部门。

对于公司法律部这几年来的变化,张旭廷认为并不难解释:“这主要与公司业务发展有关,与公司在不同时期的关注不同有关,与在公司不同时期哪种商务模式占了上风有关。”他解释说,法律部分散办公,好处是最容易上前线,支持前线的业务人员,而集中办公的好处,则是公司管理层更多考虑公司长远发展,重视公司整体运营的结果。

从国外大企业的规律来看,法律部更适合统一管理,因为法律部承担着风险控制的功能。“风险管理是一个整体的链条,如果拆开,终究有可能出现风险管理上的漏洞,而且业务越大,这种风险也就越大。”张旭廷说。

2000年华为法律部集中办公,据张旭廷的推测,正是公司高管考虑到法律部分散的结构给业务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公司法律资源进行了一次整合。但整合后不久,华为的国际业务突飞猛进,在国际市场大面积铺开。于是“一切为了前线”,法律部的人员重新回到原来的各业务部门,以贴近前线。

“那时候在办公室里很少能看到我们,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出差。”张旭廷说,“分散工作让我们可以直接到一线参与谈判,解决问题。”华为的国际市场分7个地区部,国际市场法律事务部覆盖了3个地区部,剩下的4个地区部的法律事务由在国内驻守的3位律师负责。

而最近的这次整合,当然有公司业务发展的原因,但是张旭廷也承认,这肯定是因为过去一年中,华为所遇到了一系列重大法律事务:与华为有关的“思科诉华为案”、“华为诉沪科案”等几个著名的案件。

今年年初,思科起诉华为侵犯知识产权的一场官司引起全球IT业的关注,很多媒体——包括国内媒体都惊呼,国内最大的电信设备商华为可能因此倒下。但形势出现戏剧性变化,最终双方取得庭外和解,这场官司最后以双方满意为结局。在这场一波三折的官司中,作为被告的华为的种种反应和采取的措施要远比旁观者们清醒和务实:从一开始发表“尊重知识产权”的低调反应到积极应诉,从聘请经验丰富的律师到提供技术专家和强有力证人的证词,华为的表现理性而现实。

在知识产权方面,华为并不仅仅是被动地迎击国外企业的有关诉讼。在与思科的官司还未了结的时候,华为突然主动出击,起诉三名前员工离开华为后合办沪科公司,涉嫌盗窃商业机密,这桩“沪科案”今年8月被媒体披露后,引起了更广泛的争论,甚至一度被人们认为这起官司是国内通信业的两个大腕——华为和UT斯达康之间的间接较量。

这些商业诉讼,不但使华为法律部这一隐居幕后的业务支持部门走到台前,同时也促使华为高层进一步思考法律部门在公司的长远发展中能够和应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内部律师和外部律师

法律部的再次整合证明,华为高层显然希望通过这次整合,能更好地促进公司的长期发展,张旭廷介绍说:“华为其实一贯重视法律部门的作用,这种重视因为最近公司法律方面的一些事务得到加强。”

在张旭廷的印象中,“在华为,律师对业务的介入是很深的”。以他从前所在的国际部为例,“国际业务的很多法律文件,特别是各类合同,如果没有律师的评审是不能签的”,很多法律文件的签署律师都要把第一关,比如授权文件等,就必须先有律师审查,行政部才能再接着走下面的流程。张旭延又举例说:“在华为,只要涉及所有的对外盖公章的事情都由法律部控制。”这与很多国内企业由办公室主任拿公章不同。

据张旭廷介绍,公司内部律师和外部律师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外部律师主要偏重于救火,主要表现为打官司,而内部律师的主要功能是“防火”,是风险防范。在华为,有专门的法律政策处,公司内部制定所有的政策、制度的文件都必须经过律师参与,以确保合法。公司所有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在做重大决策时,法律部都要出具意见,说明是否能做这个决策,需要经过哪些法律程序以规避可能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华为的内部律师们有机会给公司提供建议,参与公司各种决策。

华为的产品非常广,经营运作也很复杂,涉及的部门非常多,“按照法律规范的方式做和不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做,结果会非常不一样。”张旭廷说。

而在很多国内企业,法律部的人往往起的是跑腿的作用,忙于跟工商局、税务局、劳动局等机构打交道,对这些企业的老总来说,只有在运作上市等具体项目的时候才会想到需要法律人员。

“国内外企业在法律事务方面的差距不仅仅表现在法律事务的具体操作方面,在制定战略这一公司业务的制高点上也普遍存在差距。”张旭廷说,“很多在中国提供法律服务的美国律师非常痛苦的一点是,中国企业法律意识太差。”国外企业往往是用“三驾马车”的方式驾驭企业,CEO、CFO、GC(首席律师)在公司中的地位非常高,通常GC都是执行副总,在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时,CEO提出想法,GC会从法律角度判断战略是否可行,CFO则通过财务制度支持战略的执行。

法律部的增值功能

华为法律部的部门定义、职位功能的确定,人员素质的提高,也是慢慢演进而来。由于业务增多,公司法律方面的事务也在增多。“如果你把公司每一次法律事务的处理当做一次练兵,那么也可以说我们受益于这些纠纷,”张旭廷笑着说。

但华为更愿意主动地学习其他公司的长处,在与爱默生、西门子等国外大型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华为学到了很多东西。“在我们把安圣电器卖给爱默生的时候,双方都很重视这次并购,都分别起用了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律师,投入了大量力量,”张旭廷说,“我们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同时学习了对方的工作方式。”

在工作中,公司高层和法律部的人员对法律部功能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以前公司法律部风险控制的功能多一些,最近认为法律部同时还具有增值功能的人增加了,”这是很让张旭廷高兴的事情,华为的高管层越来越意识到,律师在拟订合同时,一字之差就可能导致公司受到很大损失,或者预先立于不败之地,一个好的律师可以利用他在法律方面的经验,实现公司利益的增值。

理念上的突破,会给法律部的具体工作内容带来更多变化。张旭廷说,“法律部具有增值的功能”已经被写入拟订中的华为新法律部的文件中,即将发布。

上市公司法律思考论文 篇2:

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下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摘 要:我国目前关于债权人保护法律规定还不是很完善,并且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公司资本制度改革内容的阐述和从安全向效率价值取向的转变,对我国目前公司法对债权人保护现状的分析,得出在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条件下,债权人利益保护还存在的问题,结合域外立法和实际情况对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债权人利益保护机制的完善,使得公司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得以发展,从而在企业追求效率的同时,更好地维护企业资本安全。

关键词:公司资本制度;债权人;最低注册资本;认缴制;法人人格否认;信息披露

一、公司资本制度改革概述

公司资本制度是公司法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它贯穿于公司的设立、运营和消灭的整个过程。新公司法在2013年做出了根本性的改革,其中对公司注册资本制度作出的修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则上取消了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公司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六条、第三十二条、第五十八条、第八十条、第一百七十七条分别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和一人公司等的最低注册资本制度,即使是一元钱也可以注册成立公司。

2.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公司法第七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九条、第七十六条、第八十条、第八十三条规定了除募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注册资本实缴制外,其余包括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等实行彻底的注册资本认缴制,并且不再强制要求首期缴纳资本的比例,同时放宽未缴资本的缴纳期限,公司的缴纳出资可以由章程自主决定。

3.取消对公司货币出资的比例限制

公司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取消了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的这一限制,所以货币出资的比例大幅下降,非货币出资的比例大幅提高。

4.公司成立时无需验资证明

公司法原来第二十九条被删除,并且赋予了公司董事会或股东自行检验评估股东出资的权力。意即不再需要必须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不再需要注册登记公司实缴的股本。

二、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现状

在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情况下,债权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目前我国公司法在立法上很多方面体现出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下面将从公司的成立、公司的经营阶段、公司的清算这三个阶段,结合法条来说明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1.公司成立时对债权人的保护

(1)股东出资义务。公司法第28条和30条规定了股东的责任,股东应按期足额缴纳其认缴的出资额,否则就要补足并承担违約责任,若股东虚假出资,就要承担补足和连带责任,这样规定体现资本的真实性,充分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

(2)资本催缴制度。《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第六条、第十三条、第十八条规定了对未履行以及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的出资催缴的制度,包括催缴的情形、责任、催缴的程序等。

2.在公司经营时对债权人的保护

(1)人格否认制度。在公司法第20条和第63条规定了股东滥用公司法人人格造成公司、其他股东以及债权人利益损害责任制度,和一人公司财产混同时的股东的责任。此时公司不再具有独立的人格,而由股东直接对债权人负责,承担债务,充分保证债权人的利益。

(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与勤勉义务。公司法第147、148、149条规定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与勤勉义务,通过对董监高义务的规定,保护公司的利益,进而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3)关联交易赔偿制度。公司法第16、21、124、216条的相关规定对“实际控制人”与“利用关联关系的行为”进行规范。禁止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以及高管利用其关联关系进行公司关联交易或实施其他有损公司利益的行为,以维护公司利益,进而保障公司债权人利益。

(4)重大事项披露制度。公司法第154条、第165条、第203条分别规定了公司依法公开重大事项、重要信息以及重要资料的义务。通过重大事项的公开,使得债权人掌握公司信息,为债权人作出商业判断提供信息和基础。

3.在公司清算时对债权人的保护

(1)公司债务继承制度。在公司发生合并、分立等,公司法第173条、第177条规定了公司债权人在公司合并、分立以及减资时享有可以向公司请求偿还债务或给予相应担保的权利。第174条、第175条分别规定了对司合并和分立时的债务承继问题,从而防止由于公司合并、分立、减资、解散而损害债权人利益。

(2)债权优先权制度。公司法186条规定,在公司在清算阶段,公司债权人的债权优先于股东对公司剩余财产的分配。

三、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下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不足

1.程序性保护机制不完善

程序性保护机制主要从公司资本催缴程序不健全和债权人介入程序不健全来说明。这两个程序的不健全导致债权人利益受到威胁,其对公司的情况不熟悉,不能介入,债权人很难实现自己的债权。

(1)公司资本催缴程序不健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6条,第13条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催缴程序、催缴主体、责任承担等内容,但是这些程序规定比较复杂,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而且也没有规定繳纳期限的确定、催缴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催缴的主体以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导致资本催缴程序不够健全,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还不够完善。

(2)债权人介入程序不健全。债权人参与公司的监督管理,维护自己的利益,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然而,在我们现有的企业法律制度,除了公司破产债权人可以通过申请公司重整,来参与清算阶段的管理,没有其他的程序来使得债权人可以在特殊条件下,对公司相应的项目监督管理。

2.没有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

(1)人格否认制度不够完善。我国在公司法律制度上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在认缴资本制度下,股东完全可以不实际缴纳任何出资公司就可以成立。因此在认缴资本制下,会引发大量股东债权人存在,可能导致股东债权与股权之间缺乏明显的界限,揭开公司面纱就显得更为困难,这给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带来了新的难题。并且当前的法律规制下,其的适用范围较窄,具体的适用措施规制不完善。因此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规定的过于原则,有待进一步细化,增加可操作性。

(2)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勤勉义务不健全。在事后究责任制度中,公司法没有规定董事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一般条款,司法解释中确立的董事对债权人在破产清算程序中承担责任范围过于狭窄。当前的公司法律制度下,我国的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勤勉忠实义务较为笼统和抽象,在具体的案件中难以举证,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且在公司法所规定的董事、监事以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勤勉义务中缺乏对债权人承担责任的机制,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3.缺乏相应的配套机制

(1)公司债权人获取公司资产信息的对象与范围过窄。除上市公司外,其他类型公司不负担公开公司资产信息的义务,公司债权人也不享有查阅与质询的权利,债权人难以获得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不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信息。债权人未参与公司的治理,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是很熟悉。

(2)公司信用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公司信用是公司诚信经营的表现,属于公司的无形财产,凝聚着公司的价值,公司信用评估能为相对人提供交易的参考信息。自我国市场经济建立以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还未确立,在交易过程中一般由公司自身提供本企业的相关资信材料,缺乏独立第三方机构做出的资信评估材料,无法保证公司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且缺乏失信惩戒机制,难以对公司行为形成制约。

四、公司资本制度改革下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完善

对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下文将分别从事前预防、事中保护和事后救济这三个方面,全面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1.事前保护

事前保护机制主要包括信息披露、催缴出资制度的完善和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这三个方面来保护债权人利益。

(1)信息披露。要想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保护,就要让债权人充分了解公司的各方面信息,随时做好商业决策和判断。而要想让债权人了解公司信息,就是做到信息披露。

(2)催缴出资制度的完善。首先应当增设认缴出资提前催缴制度,认缴出资提前催缴制度是指,即使股东按照章程约定的认缴的出资时间未到期,但如在公司经营过程出现特殊情况,并将严重影响到债权人利益,法律应当规定视为认缴出资的时间提前到期,认缴股东应当在特殊情况出现后足额缴纳出资。在这种情况下,是为了防止股东以出资期限未到期为由拒绝缴纳资本,导致债权人的利益受到损害,这就使得认缴制的弊端凸显,认缴出资提前催缴制度就是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和救济。

(3)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和商业价值评估体系。如今信用体系在社会上被使用越来越频繁,信用卡等也让我们认识到,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制度的越来越完善和成熟的标志。对于个人来说,它督促我们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但是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对于企业来说,它促使企业追求更多的财富和效益,也使得企业追求企业信用。信用体系不仅在金融体系,在司法中得到运用。要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就要有完善的信用系统,一个网络上的信用系统平台可以帮助债权人更好地了解企业信用,为债权人提供查询服务,也可以督促企业做到诚实守信,切实做到保护债权人。

2.事中保护

(1)明确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在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中,董监高这些高层管理人员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情况是十分了解的,他们在一起共事,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很有可能产生包庇现象,对于公司抽逃出资、虚假出资等危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知情不报,这时,法律应该明确这些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形成相互监督机制。

(2)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和撤销权的行使。目前,公司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步分离,公司的经营权掌握在公司管理人员的手上。债权人可以在自愿并且债权额度巨大的条件下参与公司的治理。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我认为让债权人进入公司的监事会,以监事的身份参与公司的治理活动。若董事及高管违背诚信义务,协助转移公司资产,可能危及债权,则债权人应可行使撤销权,使转移财产行为归于无效。若已造成损害,那就要承担连带责任。债权人参与公司的治理能更好的掌握公司运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撤销权的行使则是债权人在治理过程中对自己的权益的救济方式。

3.事后保护

(1)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一是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主观要件应当放宽。依照我国公司法第20条第三款,股东主观上的故意仅仅限定为“滥用”及“逃避债务”。二是对资产明显不足的内涵应当合理界定。三是股东对外承担责任的限额应当不受其出资额的限制。。

(2)衡平居次原则。在美国,衡平居次原则的适用有严格的前提条件,即公司股东存在侵害行为;这些行为必须对其他债权人造成不当的损害或对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必须与公司破产制度互不矛盾。在我国认缴资本制度下取消最底注册资本,在公司注册资本极低的情况下,公司与股东之间的借贷必将大量产生,并且也是公司作为金融性扩张简便的方式。根据债生来平等的民法理论,公司债权人与股东债权人理因同一顺位受偿。但是在股东债权人利用股东的便利身份,通过公司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时,则该股东债权人的受偿顺位应当劣后于公司债权人。此种制度设计具有遏制股东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功能,我国公司法律制度应当予以移植。

五、结语

此次公司法的对公司资本制度的根本性修改,给了公司很大的自主决定权,实現了从安全到效率的价值取向的转变,我们同时就要更加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安全。从事前、事中、事后这三个阶段着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和催缴出资制度,并且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和商业价值评估体系;明确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遵守诚信义务、让债权人加入监事会参与公司治理并且赋予债权人撤销权;完善法人人格否认和衡平居次原则。当然,债权人保护的完善机制不能仅仅依靠公司法的规定,要结合其他相关法律,比如民法、刑法、经济法等部门法来对债权人利益全方面的保护。法律的设计都有自身的考量,立法者既然这样对公司资本制度改革,这是时代发展的结果,立法者也一定考虑到利弊,所以,我们要在立法价值的指導下,尽量考虑到各个主体利益的保护,这样才更符合法律改革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旭东.公司法修订的基本目标与价值取向[J].法学论坛,2004(6).

[2]折小芳,王欢.公司法修改在安全与效率之间的权衡[J].现代商业,2015.

[3]孙婷.2013年《公司法》修改的解读与思考[J].法学研究,2015(4).

作者简介:

刘玉娟(1977.09—),女,汉族,江苏连云港人,无锡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作者:刘玉娟

上市公司法律思考论文 篇3:

活到老学到老

神隆医药(常熟)有限公司及台湾神隆股份有限公司

资深法务经理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人人耳熟能详的名词,这反映了它在商业活动中日渐重要的地位。由于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也变得愈来愈复杂。在这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中,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将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从不同层面使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成为强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周慧菁从事知识产权法律工作逾十五载,先在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和律所为企业客户提供法律服务,之后转型担任由统一企业集团转投资的神隆制药集团的资深法务经理,在企业内部提供法律服务。周慧菁在实现转型的过程中,一方面因深感自己的学识不足而考入北京大学攻读法学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她也清楚地意识到,身为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不仅仅是提供法律咨询,还需要从企业的角度思考法律问题并提供法律意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协助企业追求最合适的利益,同时也要记住企业的社会责任。

China IP:神隆医药公司知识产权部门结构及分工有何特点?主要工作及成果有哪些?

周慧菁:公司法律和知识产权部门共有11位人员,包括1位资深经理,6位负责处理专利检索、申请、无效、诉讼等相关事务,3位负责处理各类合同、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不正竞争等相关事务,以及1位负责行政支持事务。目前,公司已申请获得多项商标权以及技术价值高的国内外发明专利权,并已完成多项原料药开发,专利布局聚焦于抗肿瘤原料药研发,有利多项疾病治疗,对国内外的制药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hina IP:您认为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具备哪些特质?

周慧菁:一位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需要具备的特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专业知识能力,另一方面是沟通协调能力。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必须与时俱进,随时关注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案例文书等动态;在沟通协调能力方面,必须针对公司内各部门的需求进行了解,通过沟通、协调后给出最合适的法律意见。

China IP:经验积累、交流培训、优厚薪酬、企业平台您更看重哪个?

周慧菁:我认为这四个选项都非常重要,如果一定要从这四个当中选出一项,我会更看重经验积累,因为知识产权法律是动态的,会随着经济发展的程度作出调整,如果不持续积累经验,就可能因处于滞后而被淘汰。因此,身为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更重要的是必须不断的积累经验,从实际工作中学习并充实自己。

China IP: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时,知识产权经理人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您是如何应对的?

周慧菁:在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时,通常最容易遇到的困难是企业一般人员不理解知识产权法律规定的内涵。举例来说,专利法规定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这三个条件对于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基本的概念,但是对于从事研发工作者来说就像是每个字都认识但具体在说什么却完全不明白。应对这种情况,建议设立内部培训课程,比如针对专利权的客体、主体、取得、内容、行使、限制、保护等基本概念开设培训课程,这样不仅能让研发人员了解取得一项专利权的背后需要完成多少的准备工作,也让企业知道默默付出的知识产权工作者对企业的重要性。

China IP:在您个人和团队2013年的工作中,哪些事情给您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慧菁:对我而言,2013年是忙碌而丰收的一年。2013年1月与外国Foresee制药公司签署投资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从事抗肿瘤胜肽针剂新药研发,通过新颖给药系统专利平台技术,开发高技术门槛、高单价、高利润的抗肿瘤胜肽新药。5月和康联药业组成策略联盟,从我公司已开发完成的原料药名单中,挑选出市场需求量大、竞争门槛高的抗肿瘤药物,未来将直接推出制剂抢攻市场。8月与上海新药代客研发公司桑迪亚签订合作协议,齐力争取原料药代客研发及制造服务商机。12月江苏常熟厂第二期工程完工,并举行落成典礼,将可另增加两条大型生产线,包括物理特性加工车间和抗肿瘤药生产车间,可依客户需求生产原料药。

China IP:对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未来规划有哪些?

周慧菁:合理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保障企业权益,具体包括:持续使用最先进的专利搜寻软件与订阅服务确保研发工作不违反已存在或即将到期的专利;和外部专利律师合作,提供化学制程法律上的保证,避免侵权的问题;积极通过专利布局建构自主的知识产权,强化国际竞争力;提供企业内部人员知识产权培训课程,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解程度;在商业合作和收购项目中,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分析。

China IP:2013年您重点关注的事情有哪些?

周慧菁:2013年重点关注的事情包括:药品生产新版GMP要求、专利权实验例外、新药上市的专利和药品独占期保护、化学仿制药的独占期和专利链接、生物仿制药的出现与相关法律配套规定、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管辖权之争等议题。

作者:周慧菁

上一篇:开放式教学合同法论文下一篇:保险企业危机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