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游戏论文

2022-04-18

摘要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与民间游戏不等同,它是将民间游戏整合在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从而形成的新的课程。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具有生活性与规则性、即时性和系统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幼儿园民间游戏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幼儿园民间游戏论文 篇1:

幼儿园混龄游戏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摘要:如今,独生子女相对较多,他们往往缺少共同努力、相互帮助的体验,易滋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难以形成集体意识,无法养成互助互爱良好品质。在我国,混龄教育同样存在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儿童发展的特殊需求,将年龄存在差异的幼儿安排在一起,以不同形式组织他们展开交往,不仅作为同龄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混龄教育还可为幼儿搭建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助力他们同异龄交往,实现健康发展。因此,同龄交往和异龄交往对儿童的成长都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混龄游戏;民间游戏;教育价值

混龄游戏,是一种新型游戏活动方式,需提前选定一个游戏空间,再安排不同年龄的幼儿在这个空间开展游戏,鼓励3-6岁年龄不同的幼儿展开相互交往,为他们创造一些接触机会。在这个游戏空间里,不同年龄的幼儿将相互学习、相互模仿,并积极交流游戏规则和方法。如此,弥补了独生子女在交往上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让孩子们得到更多关心他人、体验分享、友爱互助、学习合作的机会。

民间游戏是民间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玩法简单易学、形式灵活多样、材料简便,有些不需要道具就能开展活动。它作为我们农村园的园本特色活动,蕴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浓厚的趣味性,最主要它不受人数、场地和孩子们的接收能力而局限,因此非常适合开展混龄游戏。

1.混龄游戏活动发挥幼儿的榜样作用

民间游戏中经常有朗朗上口的儿歌,儿歌简单易学且趣味性强,孩子们自己就能跟着儿歌完成简单的民间游戏,在游戏中不同年龄的孩子很容易打成一片,大龄孩子可以带着小龄孩子,大龄孩子对游戏规则的理解能力比较强,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给小龄的孩子做榜样,使小龄孩子逐渐熟悉游戏的规则。如民间游戏:马兰花(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圈,手拉手边念儿歌边向右手方向走)幼儿问:开几瓣花?师答:开×瓣花。幼儿快速反应,相应数量的幼儿抱在一起。在这过程中大孩子担任数数的工作,指导比自己小的孩子数清楚正确的数量,通过游戏巩固了简单的数数及数与物的匹配。让大孩子带小孩子一起活动,既能发挥大孩子的榜样作用,又能使小孩子更快更好的熟悉活动,减少了教师反复的讲解。

2.混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的情感交流

在混龄游戏中,一名幼儿面临多个角色地位,可在游戏中扮演成幼儿的弟弟、妹妹,还可扮演成幼儿哥哥、姐姐的角色,亦可扮演成同龄幼儿,以丰富幼儿情感体验,于角色扮演中对幼儿形成正确引导。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交流能力,个体间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同情。混龄游戏活动呈现多向性,与同龄游戏相比,其游戏难易、交流方式皆存在差异,可营造一个更好地情感交流氛围,促进幼儿能力发展。

3.混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

在民间游戏中,语言类的游戏占了很大一部分,游戏中需要孩子说的机会特别多,最多采用的是师幼、幼幼互动。多数是在教师的示范和帮助下进行游戏,幼儿除了说游戏需要的儿歌之外不需要说其它的话,语言发展得不到锻炼。但在混龄游戏中小龄孩子的词汇量在大龄孩子的影响下就会得到扩充。当小龄幼儿词汇量变得丰富以后,将有效消除混龄间交往阻碍。如民间游戏:小猪运西瓜。由大孩子扮演“引导者”角色,负责组织游戏,与小班孩子共同商量游戏如何进行,谁先当小猪、谁做大灰狼;如果遇到大灰狼怎么办?孩子们讨论后最终确定办法后,开展轮流游戏,在共同的游戏中,小班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交往欲望,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在交往的过程中幼儿的语言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胆小语言差的孩子也逐步发展到敢讲话,词汇量慢慢增加了。

4.混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

平时孩子们只局限于自己班级中的交往,而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幼儿都是来自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都会不同。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早已形成了“自我中心”认知,因而在游戏中,受具有此特征的社会认知的调节与控制,容易产生交往阻碍。针对此,皮亚杰提出,交往中,通过换位思考,扮演不同角色,能有效去除这种社会认知,让幼儿能做到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现在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混龄游戏的开展就是为幼儿创设一个互动的机会,补偿独生子女在社会化方面的缺憾。如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游戏中只有一个老鹰,大多数游戏的时候孩子们都喜欢当老鹰,谁都不肯让,除了老师指定外,没有哪个时候孩子们是自由商量决定的,但是在一次大班与中班孩子一起游戏老鹰捉小鸡时,在分配几组老鹰和小鸡的时候,中班的孩子主动让大班的孩子当老鹰,他们这样说“大班的哥哥姐姐力气大、长得高,可以不让老鹰捉住小鸡。”但是在玩过几轮游戏后,有发现中班孩子当老鹰的,大班孩子说“中班的弟弟妹妹已经学会了做老鹰,让他们玩玩”

5.混龄游戏活动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

民间游戏中很多都是教师自己制作的活动材料,教师会根据班级中孩子的年龄特点、喜好在制作游戏材料,有些只适合自己班级的孩子,这样材料的利用率就大大减少了,并没有发挥材料的最大功效。因此在混龄游戏活动中,同样的游戏内容可能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操作起来会有不一样。如在民间游戏舞龙中,大龄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的举起教师制作的龙头龙身,在喜庆的音乐声中表演舞龙,但是小龄的孩子由于力气小,不会左右转手腕,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哥哥姐姐游戏,于是聪明的教师就利用泡沫又轻可塑性又强的特点制作成龙头龙身,这样小龄的孩子就能顺利地进行舞龙游戏了。混龄游戏中,因年龄差异,幼儿们个体发展会有所不同。针对这个问题,要在游戏进行中,将更多注意力放在游戏观察上,重点观察每一位幼儿的特殊性,再结合其特殊性予以相应指导。同时,混龄游戏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游戏中,于游戏参与中与幼儿们展开交往,在认识幼儿心灵世界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游戏。期间,教师还要注意分析游戏中的问题,反思游戏,再建设更好的游戏环境,以充分调动幼儿们参与混龄游戏的兴趣。混龄游戏,不仅能促进教师积淀理论,还能为教师提供一个检验理论的平台,方便教师用相关理论指导游戏,再通过问题分析总结实践经验。然后,科学设计混龄游戏,实现自身与幼儿的共同发展。

在混龄游戏活动中渗透民间游戏已经为我园的园本特色游戏提出了新的要求,丰富活动内容、活动对象,利于搭建一個良好的学习平台,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个性发展环境,助力他们逐渐向社会化发展。同时,混龄游戏中,通过指导和参与活动,教师的专业水平将得到较好地锻炼。

参考文献

【1】赵雪萍.农村幼儿园混龄户外活动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20.

【2】陈露雅.论幼儿园混龄体育活动及其管理[D].南京师范大学,2013.

【3】高翠萍.晨间户外混龄运动游戏促进幼儿交往能力发展[J].考试周刊,2016.

【4】王彩芬.浅谈混龄幼儿共同游戏的组织与指导[J].考试周刊,2016.

作者:吴荣

幼儿园民间游戏论文 篇2: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建构价值

摘 要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与民间游戏不等同,它是将民间游戏整合在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从而形成的新的课程。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具有生活性与规则性、即时性和系统性、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民间游戏课程的构建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它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幼儿园 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课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有了勃兴的气象,让我们重新思考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整个精神谱系的发生、形成和发展。传统文化重新得到重视,这引领了教育改革的方向,扩宽了课程资源的范围,也使很多专家从教育的角度思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层脉络及其精神内核。学前教育也深受其影响,不断进行多元文化课程、乡土文化课程、民俗文化课程等理论与实践,使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民间游戏是乡土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很多幼儿园开发出以民间游戏为载体的特色园本课程,使得民间游戏从消逝走向回归。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民间游戏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建构价值重新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促进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1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内涵

1.1 民间游戏概述

民间游戏是指在传统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气息,为满足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们的娱乐需求,由广大民众创编并在民间得以流传的娱乐活动。民间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让人获得愉悦的心情,它是集历代民众的智慧与加工传承而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产物之一,具有群众喜闻乐见的游戏内容和形式。民间游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行为游戏,二是文学游戏。[1]2-3行为游戏即有行为动作的游戏,是一種需要身体各部分进行运动的嬉戏活动,[1]2它包括:棋类游戏、球类游戏、投射游戏、竞技游戏、手工游戏、模仿游戏、较量力气游戏和综合活动游戏;文学游戏是指带有口头文学性质,但没有行为动作,只靠嘴巴便可进行的游戏,[1]3包括:儿歌、绕口令、谜语、笑话和神话故事等。

民间游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产生了。那时候的游戏主要是模仿生产生活的娱乐活动,如用石子投掷、击打等。有了文字记载以后,民间游戏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不仅有了行为游戏,还出现了文学游戏。如《周易》、《诗经》等书就记载了大量的民间歌谣;汉代刘向的《别录》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晋人黄甫谧《帝王世纪》记载了尧时代的击壤游戏,并留下了击壤歌。到了唐宋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繁荣,民间游戏的内容更加丰富,各类游戏得到了快速发展,还出现了许多新游戏,在民间流传得更加广泛。

1.2 民间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从文化哲学的视域考量幼儿园课程的本质,认为民间游戏是幼儿的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2]31因此,幼儿的课程内容要以儿童为本,以回归儿童现实生活世界为途径,才能更好的提高儿童学习生命的质量,民间游戏是人类文化较为优秀的文本,也能胜任提升幼儿学习的品性和优化幼儿学习生命质量的重任。[2]32从教育人类学的视域考量幼儿园课程,要求我们必须考虑把学前教育课程的视野扩展开,课程内容则要思考在教育方面有意义的关系范围的广泛面,而不是一味的城市化和西化。而幼儿生活的社会共同体文化是值得我们挖掘的课程资源,其中民间游戏最能集中体现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广阔性。显然易见,民间游戏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包含民间游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民间游戏得以充分的利用,自然就能形成一个有体系的课程模式,即民间游戏课程。

1.3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内涵

民间游戏课程与民间游戏是不等同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不仅仅是在幼儿园让幼儿自主进行民间游戏活动,让孩子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更要将民间游戏整合在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简而言之,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是指以幼儿身心全面与和谐发展为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以民间游戏的内容和形式为手段,帮助幼儿获取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全部活动的总和。

民间游戏课程的内涵极其丰富,目的上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在幼儿园建立起以民间游戏为主线的课程教学,让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得以激发,成为课程教学的真正主人,努力为自身的全面发展进行构建;[3]285-286内容上贴近幼儿生活和地方特色,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活技能的直接经验为主,通过游戏将社会、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等领域课程结合在一起,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也要注重与现代科学教育理念结合,与时俱进,用现代课程的内容充实民间游戏,用民间游戏来丰富课程资源;组织形式上是以幼儿喜欢的民间游戏为主,要保证幼儿自主性游戏活动与教师参与指导相结合,在对幼儿自主进行民间游戏的前提下,教师进行加工改造,使活动系统化、规范化、结构化,技能化和生活化;[4]16-18评价标准是以幼儿获得满足为基础,将社会的需要与幼儿的发展需要相结合,重点关注幼儿在民间游戏课程中的情感体验、学习品质和自我满足等内在的幼儿发展需要,同时也要注意把握外在赋予的要求和尺度,即社会的需要。

2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特点

2.1 生活性和规则性

游戏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模仿及加工,今天流传下来的民间游戏都是对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社会生活的装饰和拓展。民间游戏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具有生活性,如一些经典的游戏:老鹰抓小鸡、推小车、斗鸡、弹弹珠、藏猫猫等。同样,民间游戏课程来源于生活,也具有明显的生活性特点。当然,它高于现实生活,因为它不是“日常的”“真实的”生活,而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陪衬、补充。[5]8

民间游戏的规则性则体现在游戏者既能创造游戏秩序,又必须遵守秩序,它是一种暂时的、有限的完善带给不完善的世界与混乱的世界。[5]10游戏的秩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严格的,哪怕最微小的秩序破坏都会影响其进行。民间游戏课程要求在遵守其规则性的前提下表现世界的真善美,在大家认可的规则中以某种有序的方式在自己的时空范围内活动,保证团体在游戏的诡秘中获取直接经验。

2.2 即时性和系统性

民间游戏课程的即时性表现为儿童在幼儿园的自主活动或区域游戏中,以民间游戏为基础,探索出新的游戏形式。这些并不是传承下来的民间游戏,而是通过对原始的材料进行随意玩耍,从而符合每个时代的发展。如经典的“跳房子、拔河、老鹰抓小鸡”等游戏,都是经过了一点一点的改造而得。因此,在今天的时代,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同样是即时性与传承性相互连结的,也正是如此,才能让孩子的创造性在民间游戏中得以发挥和提升。

民间游戏课程作为一种课程方案,既要有系统整合的课程文本,包括有计划的课程目标和系统的课程内容,更要具有注重幼儿游戏与操作之过程与体验的课程评价,让相对合理、系统的民间游戏服务于当今的领域课程。民间游戏课程注重整体上的连贯统一,它将幼儿熟悉的社会生活归纳演绎成适合幼儿掌握的课程内容,并以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安排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3 开放性和交互性

民间游戏课程具有游戏本身的开放性,也具有课程的结构性特点,实施中要求既要达到实现课程目标的效果,又要满足游戏的娱乐功能。民间游戏课程需要系统的课程方案,但是课程方案不是固定封闭的,而是相对开放灵活的,在制定课程方案时,游戏者是课程的主体,注重幼儿参与游戏的亲身体验和感悟,并且课程方案的实施方法可以根据地域条件、幼儿已有经验和其他特殊条件形成多种运行规则,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幼儿从游戏中获取自我认知和促进社会性发展。此外,民间游戏课程的开放性还体现在课程创生性上,比如:儿童随意捡到一根树枝就可以开展各个领域的活动,如艺术活动中的树枝贴画、树枝蘸墨画,体育活动中的树枝接力赛跑、树枝投射等。

民间游戲课程与其他课程有相似之处,都要与人、物等进行交互,但是在民间游戏课程中有更为突出的体现。在游戏课程实施中,需要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游戏材料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家长与幼儿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等多方交互作用。此外,民间游戏课程文本的创设与评价等各环节都体现出课程诸要素之间的交互性特点。

3 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价值

3.1 建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生理方面,通过有计划、有规律、有系统的民间游戏课程组织与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儿童身体动作的协调性发展,有效促进儿童大小肌肉的灵活性发展,有效促进骨骼的发育并提升儿童动作和神经系统的协调能力,从而得以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心理方面,民间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活动,是促进儿童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民间游戏课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儿童的需要。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身体动作与民间歌谣的配合,有助于记忆力的提升;利用有限的低结构材料创造出新的玩法,有助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在儿童与儿童合作游戏中,能学会倾听并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积极配合伙伴、利用游戏的形式商定活动时要遵守的规则,有助于提高社会交往能力、磨炼不畏艰苦的意志品质以及塑造良好的个性。

3.2 建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当今的课程改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幼儿园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基础,遵循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性的原则,构建真正有利于儿童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的课程,这已成为当今世界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共识。[6]1-6在此共识下,幼儿园课程应该注重知识技能的文化性、多样性、价值性、相对性、情境性、生成性及动态性,肯定知识是变化、开放的,重视人的体验过程。[7]34-36

民间游戏课程构建的目标是让幼儿获得幸福的童年生活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课程内容是贴近幼儿生活和经验的生活常识和生活技能;课程组织形式以幼儿喜爱的民间游戏为主;课程评价以幼儿根据自己制定和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进行评价,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和儿童,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民间游戏课程的实施中包含了很多幼儿自主性元素。显然,建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是当今课程改革的需要。

3.3 建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人类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符号”或“象征”活动,在此活动中构成了一个文化的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体长期积淀形成的,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民间游戏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更大程度的体现了独特的儿童文化的价值。儿童文化是儿童表现其天性的兴趣、需要、话语、活动、价值观念以及儿童群体共有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的总和,是儿童内隐的精神生活和外显的文化生活的集合。[8]34儿童文化是儿童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元素,是应该受到人类历史尊重和理解的文化。

民间游戏课程将民间游戏以课程的形式整合于幼儿教育中,让民族独特的文字符号系统在各民族中代代相传,从而形成容易被接受的儿童文化,这有利于让下一代儿童对其进行了解、识别、认同及应用。这个过程也是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不仅如此,民间游戏课程是经过教师和幼儿共同改造甚至生成的内容,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得到改进和优化。

3.4 建构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有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人的意识是受到历史原因和众多传统的流传积累而成,任何一名幼儿教师在从新手教师到熟练型教师再到专家型教师的过程中,其自身已经形成个人职业风格和生活态度。这种职业风格或生活态度都是建立在原来经验之上的。因此,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建立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这同时需要肯定教师原有的正确观念、正确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民间游戏课程的内容或组织方式都有赖于教师们原有的经验,这也是教师们熟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课程改革并不是要求他们彻底改头换面。如此,则教师们对于课程改革的抗拒声音就会变小。民间游戏课程实施中,教师们已经知道了“教什么”和“为什么教”,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集中于“如何教”和“反思教得如何”。民间游戏课程的实施,使幼儿教师认同了课程改革的价值,课程改革的行为便会随之而来,有了课改的意愿和行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速度就非常快。

综上所述,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是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也符合世界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开放理念。在中国,民间游戏具有几千年的积淀,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这给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建构民间游戏课程是当今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基金: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十三五时期贵州农村卓越教师团队成长模式与路径研究”(2016A070)

参考文献

[1] 朱叔君.民间游戏[M].郑州:海燕出版社,1997.

[2] 左瑞勇,杨晓萍.在文化哲学视域下重新审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J].学前教育研究,2010(9).

[3] 毛淑娟.幼儿园游戏与课程教学的整合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6).

[4] 白乙拉.幼兒园游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心理学基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10).

[5] 胡伊青加.人,教育者[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6] 何茜.国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12(5).

[7] 张小永.后现代课程理论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3).

[8] 刘晓东.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胡云聪 李容香

幼儿园民间游戏论文 篇3: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传承探究

摘要:民间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既是一种体育游戏,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形式。因此,以幼儿园为载体,开发和传承民间游戏是具有较大意义的。文章简要分析了民间游戏的价值,进而指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和传承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传承与开发

民间游戏是在民间流传着被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一种娱乐活动。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讲,民间游戏的趣味性与娱乐性十分符合幼儿教育工作,因此通过幼儿园教学来开展民间游戏的开发与传承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工作。下文先对幼儿园教育中民间游戏的价值进行探讨,再讨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传承的策略。

一、 幼儿园教育中民间游戏的价值

(一) 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园是幼儿语言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较好地的语言锻炼的环境与机会,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民间游戏对其的培养作用更加明显。幼儿在参与民间游戏时,不可避免地会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互动,并且幼儿在活动中处于放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更会毫无顾忌地、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也正是民间游戏的多样性特征,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背景,幼儿尝试着进行不同的语言表达。比如,在民间游戏中会涉及很多童谣,这些童谣一般节奏感较强,语言也朗朗上口,是十分有助于提高幼儿能力的。并且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被吸引,能主动地、自由地进行语言表达,最终实现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 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

很多民间游戏中会有一些朗朗上口的童谣,有的童谣可能包含着自然与社会的知识,幼儿参与民间游戏时,会学习童谣,这时幼儿就会掌握一些相关的知识,进而丰富了幼兒的知识面,提升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比如,“小青蛙,叫呱呱,捉害虫,保庄稼。”通过这个童谣的学习,可以让幼儿明白青蛙是益虫,可以保住庄稼,因此要保护它们。还有很多童谣都具备提升幼儿认知能力的作用。

(三) 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民间游戏的类型较多,开展的形式也比较丰富,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民间游戏中有跳皮筋、打沙包等游戏,幼儿在参与这类活动时,其肢体协调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能让学生心、肺等身体机能得到锻炼,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幼儿在参与民间游戏时,心理状态也会得到较大地的改善,最终达到了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作用。

二、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传承的策略

民间游戏是一种独特的社会文化,十分具有传承的价值与意义。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传承工作是同时进行的、密不可分的,下文融合幼儿园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开发提出一定的策略。

(一) 对现有民间游戏的改良

通常情况下,民间游戏被广泛流传于农村、乡镇等,这些地域的人们的文化程度可能偏低,而有的童谣、儿歌可能有些粗俗;有的民间游戏在思想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局限于陈旧的文化与事件;还有的民间游戏展现出来的生活背景、内容等于现实生活存在较大的偏离,现实教育意义不强;还有的民间游戏玩法缺乏想象力,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没有太大的作用,像这些民间游戏都是急需要改良的,以此来保证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现有民间游戏的改良方法可以分为几个方面,一是从游戏的内容上入手进行改良,对于一些内容与时代精神不符、趣味性不强、匹配的童谣略粗俗的民间游戏,需要幼儿教师对其进行改良,使民间游戏的内容能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二是从游戏的玩法入手进行改良,民间游戏的玩法是人为创造的,玩法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幼儿园教师与幼儿都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民间游戏的玩法进行改良,甚至可以将几种游戏融合到一起,提高民间游戏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三是从游戏的价值入手进行改良,可以将传统的民谣、现代的儿歌融入到民间游戏中,丰富民间游戏的内涵,使民间游戏更加具备教育作用。而且也可以将民间游艺活动、艺术活动与民间游戏进行融合,丰富民间游戏的文化内涵,通过这样改良的民间游戏就更加适用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园在嬉戏与玩耍中获得一些常识或者知识,而且也能锻炼儿童的肢体协调能力与身体反应的灵敏度。

(二) 开发针对性的民间游戏

幼儿的年龄、性别的差异使得幼儿的兴趣爱好方面也有明显的不同,不同阶段的幼儿适用不同的民间游戏。像小班的幼儿喜欢模仿,中班的幼儿则初具合作意识,大班的幼儿则偏向于竞赛类的游戏;或者是女孩喜欢精细动作类游戏,而男孩则倾向于肌肉动作类游戏。就目前情况来看,体育类民间游戏的种类不全,更缺乏针对性,使得游戏无法满足全体幼儿的需求,有些幼儿也无法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也有的幼儿可能会出现厌烦无奈的情绪,这些情况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教师要开发针对性的民间游戏,这样才能给幼儿园中的每个幼儿带来乐趣。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性别与幼儿喜好之间的关系,为幼儿打造出有针对性的游戏。比如,教师可以将男孩与女孩分开,进行不同的游戏,组织男孩进行肌肉动作类的游戏,女孩进行精细动作类游戏,男孩可以进行踩高跷、推小车等游戏,女孩可以进行吹羽毛、挑花线等游戏,幼儿教师可以在这些游戏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地扩展,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其次,教师可以开发一些针对班级的集体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比如切西瓜、扔沙包、红灯停绿灯行等游戏,这些游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团队意识,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后,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创编一些民间游戏,再配上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童谣,增加民间游戏的传承意义。幼儿教师可以在游戏的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拓展与开发,甚至可以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进行幼儿的创编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与精神,也能丰富幼儿的教育资源。

(三) 课程体系纳入民间游戏

幼儿园想要利用民间游戏这个教育资源,就要将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体系中,使民间游戏成为课程文化中的一部分,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上发挥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有的幼儿园可能没有将民间游戏纳入到课程体系中,没有幼儿园体制上的督促,有的幼儿教师会忽视组织民间游戏;也有的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纳入了民间游戏,但是缺乏评价与管理机制,有些幼儿教师盲目利用传统民间游戏,使得民间游戏的教育效果不大,而幼儿逐渐失去了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因此,幼儿园要将民间游戏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并要制定相应的评价管理机制,对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个制度保障。

幼儿园课程体系中纳入民间游戏,可以保障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开发。首先,幼儿教师要积极响应幼儿园的机制要求,提高对民间游戏的重视。幼儿教师应当明白民间游戏的重要价值,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开发工作中。幼儿园要制定相应的评价与管理机制,让教师之间互评,幼儿家长评价等督促幼儿教师的教学。另外,幼儿园可以建立奖惩体制,鼓励幼儿教师进行民间游戏的开发与传承工作,促进民间游戏的价值实现,提高幼儿园的整体教学水平与质量。其次,幼儿教师可以收集与整理各种民间游戏的资料,再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挑选一些比较具有教育意义的民间游戏,将其编制成教学画册,在具体教学和实践中,就可以利用画册向幼儿传递民间游戏的精髓与文化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民间游戏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也得到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民间游戏实践课程,结合民间游戏的特点和幼儿自身的学习特征制作一些玩具,也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制作。通过制作或提供玩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增加民间游戏的趣味性,丰富民间游戏的内容与形式。比如,组织大班的幼儿进行踢毽子游戏,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毽子,将幼儿进行分组踢毽子比赛。考虑到幼儿只学习了五或者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接着前一位幼儿的次數继续数下去,这样就能锻炼幼儿一百内数数的能力。如果幼儿教师能科学地、合理地利用民间游戏这个教育资源,发挥民间游戏的最大价值,那么幼儿就能更好地在快乐中学习到很多的知识,且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重视民间游戏的作用,将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发挥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

三、 总结

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传承工作是漫无止境的,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幼儿园教育工作者要有创新意识与传承意识,利用专业知识对民间游戏进行改良和开发,保证民间游戏鲜活的生命力,这样才能发挥民间游戏这个独特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毕中情.民间游戏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05:97-98.

[2]林静.幼儿园民间体育游戏项目开发实践与启示[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3:107-108.

作者:陈敏

上一篇:以人为本的民法论文下一篇:故事化电视新闻论文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