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童谣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主要针对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展开深入研究,重点阐述了几点优化措施,比如收集和整理原始素材、合理利用园内园外资源、创新民间游戏内容和形式、整合游戏和教学方式、构建民间游戏主题活动课程等,将儿童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民间童谣教学幼儿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民间童谣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篇1:

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摘   要】  很多民间文化都与幼儿教育的指导纲要方向大体一致,将其融入到幼儿教育中将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但真正将民间文化融入到幼儿园教育时需关注儿童的真实需求且突出民间文化的特性,让儿童的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并肩而行,在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形式的把握上,都要有一定的要求。培养幼儿的民族意识,增强文化归属感。通过合适的民间文化教学资源的筛选,创立更加符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和活动形式。

【关键词】  路径;幼儿教育;民间文化

作为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的积淀成果,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于民族文化的熏陶应当从小开始,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弘扬已经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必然任务。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启蒙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培养的习惯和形成的观念会深深扎根在幼儿未来的个人发展中。在最为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中,对于精神向度、文化认同、民族归屬的教育对于儿童的一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着幼儿的民族情怀、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走向。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民族文化精神的积淀与内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渗透到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的教育中,并加以培养和熏陶是十分必要的。

一、在幼儿传统文化日活动中融入传统民俗文化

怎样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式引入到幼儿教育中,是当前幼儿教育领域需要突破和实践的重点问题。在民间文化的选择上不可一味追求统一,而是要立足于每一个幼儿园的自身实际情况,根植于地方民间文化内容,从中选取最为合适开展幼儿教育的部分,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活动的选择进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建立幼儿“传统文化日”,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到其中,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传递民间传统文化。

如幼儿园可以在“传统文化日”中组织经典诗歌的诵读大会,在家长的帮助下,幼儿穿着传统汉服进行诗歌朗诵。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接触了我国的民族传统服饰——汉服,还接触了传统文化精粹——诗歌,让幼儿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接触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加以体会和感悟;可以进行传统京剧的学习,在观看传统京剧之后,进行京剧戏服的试穿,跟随老师共同学习京剧中经典的“唱念做打”,让幼儿近距离地了解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可以在临近端午的时候,由老师、家长带领幼儿编制五彩绳、体验包粽子、制作风筝以及画额,在完成全部活动后,由老师将端午节的来历以及屈原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对传统的民俗节日有深入的了解。

二、在幼儿学科教学中与传统民俗文化紧密联系

在幼儿园教学的过程中,可将传统民间文化充分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去,让学科与传统民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将传统民间文化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充分体现出来。

比如,在进行幼儿语言课教学过程中,为做到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加以提升,教师可以采用讲述故事的形式,将民间的传说、童话通过讲述的方式传递给幼儿。这些故事也是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聆听故事的同时幼儿可以对民间文化有潜移默化的了解和认知,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带领幼儿参加传统节日的体验活动,与家长一起参与传统美食的制作,如包粽子、打月饼、做元宵等。教师在共同品尝美食的过程中将相应的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向幼儿进行讲述,由家长进行补充,让幼儿加深对民间传统文化、节日的印象;让幼儿聆听传统音乐、观看传统舞蹈、传统杂技、变脸等,通过对传统民间文化的深入接触加深印象;在整个观看过程中,由教师将其艺术形式、艺术魅力、影响力、起源等方面的知识向幼儿进行介绍,通过玩中学、学中玩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到民间文化的技能与知识。通过不同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将传统文化的理论知识与动手动脑相结合,在对民间文化教育主题内涵进行丰富的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全面融入民间文化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将民间文化融入到其中,更好地进行从民间文化到幼儿教育的渗透。

比如在幼儿进行最常活动的教室内建立民俗文化专属活动区,其中包括民俗剪纸区、传统手工艺益智区、民间艺术品区等等。在活动课上,由民俗剪纸区的老师带领幼儿参与剪纸区活动,幼儿对民间剪纸技艺进行学习。根据幼儿的年龄、动手能力,选择适当的简单易学的剪纸工艺,让幼儿在剪纸之后获得满足,并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区域内,增加幼儿对民间工艺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手工艺益智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基本情况进行“小积木”“七巧板”等益智玩具的制作。在制作后,教师将其基础原理或玩法讲述给幼儿,其作品可以留在展示区,也可带回家中与父母分享。在民间艺术品区,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简单手法制作出的纸扇子、小乐器、京剧脸谱、民俗饰品等,由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制作。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幼儿能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中获得成就感。将作品带回家中与家长共同分享的方式,还能够增加幼儿与家长的有效交流,促进幼儿园、家庭、孩子三者和谐发展。通过先浅后深的教育方法让幼儿更易融入到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学习中,也充分考虑到了幼儿年纪、理解能力等特点。与此同时,不同的区域设定也体现出了对幼儿不同的个体差异的考虑,在整个活动的进行中,将民间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了其中。

当前,在对幼儿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可拓宽对幼儿的教育教学思路,将民间文化应用到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中,在增强幼儿综合素质的同时保证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常.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37-38.

[2]朱昌渝.民间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实现路径初探[J].中华文化论坛,2018(09).

[3]罗敏.将传统文化进行到底——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幼儿园环境初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4(5):30-31.

[4]夏雁军.新时期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路径初探[J].高教学刊,2016(23):228-229.

[5] 吴静怡.民间童谣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思考及教学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9):98-98.

作者:陈燕

民间童谣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篇2:

浅析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摘要】主要针对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展开深入研究,重点阐述了几点优化措施,比如收集和整理原始素材、合理利用园内园外资源、创新民间游戏内容和形式、整合游戏和教学方式、构建民间游戏主题活动课程等,将儿童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儿童民间游戏 幼儿教育 主题活动 社会认知能力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游戏是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尤其是儿童民间游戏,对幼儿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已经成了幼儿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对于儿童民间游戏来说,主要是指通过特定的物品和语言,以游戏的形式促进幼儿健康发展。通过加强儿童民间游戏的开展,满足幼儿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保证幼儿较高的参与热情,进而充分彰显出儿童民间游戏的价值和意义。

一、民间游戏的特点

第一,童谣和游戏的充分结合。众所周知,游戏的开展主要是结合了儿童“好玩”这一特点,对于拍手游戏来说,在搭配上节奏和童谣以后,可以变得非常生动、有趣,而且其节奏感也比较强,这已经得到了儿童的一致认可和喜爱。

第二,游戏工具较为简单,成本也较为低廉。在民间游戏中,沙包、橡皮筋以及弹珠等是重要的游戏工具,可以给幼儿带来无限的乐趣。比如,以传统游戏“打沙包”为例,仅仅需要制作一个沙包即可,而沙包的制作过程较为简化,成本也比较低廉,进而在幼儿游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三,趣味性显著,对场地要求不高。民间游戏重点的特点主要包括趣味性和娱乐性,其形式较为丰富、多样,对场地和时间的要求较低。比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其趣味性较高,深受幼儿的喜爱。

二、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有利于不断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

幼儿阶段,是幼儿开发智力的重要阶段,通过加强幼儿启蒙教育,可以不断提高幼儿的社会认同感和思维能力。游戏,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构成内容,也是幼儿提高社会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民间游戏中,包含着地方文化和当地民族习俗,不同地区的民间游戏形式的差异性较为显著,在游戏中,包含着诸多社会常识和自然知识,可以不断提高幼儿社会认知能力。比如对于演节目和讲故事类的民间游戏,可以不断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和表演能力,而且在民间游戏中,可以对当地地域环境充分发挥出来,掌握与人相处的技能,不断提高对民间游戏价值观念的认同感,并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意识。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幼教质量,在促进幼儿健康发育和成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通过民间游戏,可以激发幼儿在体育锻炼中的热情和兴趣,不断增强幼儿的体魄。诸多民间游戏需要对跳、跑等动作进行运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反应能力,也可以释放出幼儿爱玩爱动的天性,不断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运动能力等。在参与游戏过程中,幼儿的诸多感官和运动器官处于较为兴奋的状态,比如“跳绳”等民间游戏,对于促进幼儿循环和呼吸等系统具有极大的帮助,保证幼儿肌肉骨骼健康发展。又如对于“转陀螺”等民间游戏,可以不断提高幼儿身体的协调性,确保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三)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精神品质

幼儿阶段对幼儿形成和塑造人生性格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民间游戏的开展,可以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和个性,树立高度的自信心,保证较高的心理素质和团队意志。幼儿在民间游戏中,通过模仿和体验,在既定游戏规则將游戏融入进去,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应对情况,并感受与同伴合作交往的乐趣。同时,民间游戏的挑战性和竞争性也较为显著,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收获成功体验,积极调整心态,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充分发挥出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三、儿童民间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优化措施

(一)收集和整理原始素材

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儿童民间游戏的开展,教师要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此来收集和整理原始素材。在收集和整理原始素材过程中,要进行一定的扬弃,并适度进行补充和整理。其中,如果材料与民间游戏内容较不适应,会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要直接进行丢弃。

(二)合理利用园内园外资源

在开展民间儿童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对游戏场地的位置、器材以及道具大小等进行深入分析,加强园内园外资源的应用,在制作道具时,要积极宣传“变废为宝”的思想,将传统玩具材料替换掉,还要加强手工美化玩具材料的应用,带来全新视觉感受,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

同时,教师要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其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而且在教学中,幼儿极容易与其他小伙伴出现矛盾,这为教师了解幼儿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要懂得察言观色,加强对幼儿的引导和教育,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活动,保证游戏活动与幼儿综合素养要求相一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与幼儿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进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创新民间游戏内容和形式

在选择民间游戏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控制好游戏的难度性,将其中具有难度性的部分进行简化,保证全体幼儿都能够充分掌握。教师在开展游戏的环节中,要进行随机改编,对游戏规则进行灵活调整,确保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不断提高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爱好,对游戏进行改编和创新,共同制订出适宜的游戏规则,不断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此外,在创新游戏材料的内容时,要对使用材料的安全性进行深入分析,避免出现安全隐患,确保良好的游戏效果。

(四)整合游戏和教学方式

在开展儿童民间游戏过程中,可以将游戏与教学结合在一起,贯彻落实到幼儿园日常生活之中。一般来说,教育和游戏之间的关系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儿童民间游戏的开展,要与其他教育内容结合在一起,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分消化自己的所见所闻。游戏对过程的体验给予了高度重视,游戏在提高参与者娱乐体验的基础上,也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动作技能等,推动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在游戏和教学整合过程中,可以通过游戏教学化和教学游戏化来实现,儿童民间游戏在融入幼儿园活动中,可以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主题活动以及户外活动等方式进行。

(五)构建民间游戏主题活动课程

幼儿教师要集中整合民间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标准,不同地域的幼儿生活习俗有着极大的差异,所以要不断改进民间游戏,不断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并满足幼儿发展需求,不断提高其社会认知能力。在民间游戏和校本课程的整合过程中,要避免出现孤立化局势,并且还要体现出幼儿自身发展的特色。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最为适宜的民间游戏素材,家长也要积极参与进来,与幼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中,民间游戏的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并不断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而为幼儿教育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马晓晶.民间游戏在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与措施[J].文教资料,2018,(33):115.

[2]张燕.分析如何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注重游戏活动的多样性[J].读与写,2018,15(04):233.

[3]谢建红,徐一定.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创新运用[J].成才之路,2016,(12):64.

[4]林春菱.民间游戏资源在幼儿园活动中的运用及其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31.

作者:杨艳艳 刘彩林

民间童谣教学幼儿教育论文 篇3:

传统民间游戏进课堂

将传统民间游戏引入幼儿教育之中,有利于促使儿童體验更多来自民间的游戏。民间游戏具有的特殊的教育价值能够促使幼儿获得身心的同步发展,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实现智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尝试将传统民间游戏带入幼儿活动课堂,使民间游戏中具有教育意义的部分融入幼儿教育中。

了解民间游戏,提升社会认知

民间游戏中的儿童歌谣,尤其是近现代的儿童歌谣,其歌词都能体现当时社会的一些风气,也有很多将生活常识编入歌谣的经典创意。通过对这些含有歌谣韵律的民间游戏的体验,学生们不仅能够了解到相关的历史小故事,还能够获得更多实用的生活常识,从而提升对社会的认知能力。

例如,笔者将“跳大绳”这一经典的游戏运用到课堂活动中,各种不同的跳跃形式再结合朗朗上口的背景歌谣《坐三轮车》,两旁摇绳子的孩子们有节奏的问道:谁来做我的三轮车?这时有两个孩子同时准备起身跳到绳子下,有节奏地答道:我来坐你的三轮车,坐上两人多少钱?两旁的小朋友继续回答:四块钱。这一富有节奏的游戏既使孩子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掌握了良好的弹跳能力,又使孩子们体验到了坐三轮车这一情景的乐趣。三轮车与现代的出租车大同小异,因此,学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在社会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而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可见,民间游戏进行的过程,也是孩子熟悉大社会,了解他人,学会生活的过程。幼儿参加的是游戏,感受的却是劳动人民生活劳动的场景与片段,体验了参与生活的乐趣。

体验民间游戏,养成合作精神

传统的民间游戏多为集体性活动,需要多人参与,合作完成。在集体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需要通过语言、动作等方面的配合来完成一定的任务,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促进语言交流能力的提升,孩子在游戏中能够学会如何合群,如何交往,如何在群体生活中处理好与他人的交往问题。

例如,在“跳橡皮筋”这一传统游戏中,孩子们需要按照相同的节奏跳跃,配合富有韵律感的童谣,孩子们在跳入橡皮筋圈内时接上童谣的下一句,考验反应能力和配合能力。游戏规则的设定能够保证孩子们更有秩序地完成游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这样的游戏活动能够促使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更加合群,懂得如何交流相处,并且懂得遵守规则,从而在未来更加适应社会生活。在集体化的传统民间游戏中,难免会出现计划之外的突发状况,比如孩子们之间因为嬉笑打闹而引发的小摩擦,或者因为游戏规则的设定而引发意见的不和。这些问题都是引导学生学会集体生活的良好素材。在这些情况发生后,教师应当用适当的方法先调整好孩子们的心态,弄清事情发生的缘由,再对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性进行耐心的教育。

挑战民间游戏,促进个性发展

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促进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游戏的过程既是孩子享受快乐的过程,又是开发幼儿智力的过程。传统的民间游戏具有激发幼儿创造能力的功能。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能够通过自发的玩乐、观察和思考,实现游戏形式、童谣唱诵等等内容的创新,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例如,在“跳房子”这一传统民间游戏中,教师将游戏规则设定为阶梯式难度的跳跃方式,由简到难,由孩子们一级一级挑战,在挑战成功后教师给予一定的鼓励,对挑战失败的孩子教师先给予心理辅导,完善对孩子的心理建设,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因此,传统的民间游戏中存在一些具有一定竞争性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成功体验,但孩子遭遇失败时,则会有挫败感,甚至会产生不良情绪,教师则要学会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经历。

创新民间游戏,获得情感体验

传统的民间游戏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立足生活且形式灵活多样。只有立足于生活的民间游戏才能够有效地将幼儿园和家庭联系起来,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的游戏中体验到家的场景和家中温馨的感觉,同样也能够在家中联想到幼儿园中的趣味游戏活动,增进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

例如,在举办传统游戏“踢毽子”比赛前,教师可引导家长和孩子一同利用废弃材料来制作“毽子”,在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任务。最后再引导孩子们和家长一同用自己制作出来的毽子进行踢毽子活动。这样的传统游戏,经过笔者一定的创新和改造后,变得更加精彩,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心智和动手操作能力,又使孩子们锻炼了身体。由此可见,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很多经典的游戏历经多年的传承,仍能够勾起家长和教师儿时的美好回忆,使大家带着怀念的心情积极投身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来,对传统民间游戏走进校园、走进家庭这一教学理念的施行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有了家长对活动的支持,幼儿的游戏活动开展就相对更加容易,同时也能够促进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

总之,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课堂的运用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幼儿能够通过体验传统民间游戏获得身、心、智方面的良好发展,通过体验淳朴的民间游戏风格获得更加质朴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传统民间游戏因在幼儿课堂上运用而得到延续,这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表现。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开发区宋庆龄乐童幼儿园)

作者:张莉莉

上一篇:高层逃生系统建筑安全论文下一篇:高校德育课程建设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