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论文

2022-04-24

由全球监管当局及银行专家组成的国际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影子银行”规模增长8%,资产超过45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13%。FSB表示,该数据是FSB首次纳入中国和卢森堡的详细数据后保守估算出的数字。此外,FSB也在报告中重点提示了“影子银行”增长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论文 篇1: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探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是我国的经济不断得到发展,使得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快,对经济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各金融机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就属商业银行了。商业银行不但是重要的金融机构而且还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在商业银行的众多资产业务中,最具有高风险性的业务就是贷款业务。因此,如何合理地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问题是人们一直以来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进行探索,并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找到一种最适合我国国情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处理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准备金 会计政策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做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资金流转形式,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发放贷款获得的利息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是衡量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其次,由于对外发放贷款是一项高风险性的业务,一旦贷款业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长短期经营,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切实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政策。

一、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的发展过程

(一)上世纪80年代至上世纪末,初步发展阶段

当时我国还处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我国的银行并没有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作出明确的规范。后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逐渐演变为一个核心的机构,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需要一个衡量资产价值的标准,来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条例,首次提出了在专业银行设立呆账准备金的规定。在1988年财政部《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标准的初步形成。此后,1998年财政部又发布了《关于修改金融机构应收利息核算年限及呆账准备金提取办法的通知》指出:“呆账准备金由按年初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改按本年末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

(二)2001至2005年,转型阶段

2001年国家财政部颁布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及呆账核销管理办法》对我国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同年11月,财政部又下发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又进一步完善了对銀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规定,尤其是重点强调了谨慎性原则在计提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明确规定了贷款损失准备金是由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组成的。2002年的《银行贷款准备计提指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中“贷款损失准备”正式出现。这一阶段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发展的重要转型阶段,《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银行贷款准备计提指引》的颁布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得到规范,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银行贷款准备计提指引》提出的“贷款五级分类法”,降低了银行对外发放贷款的风险,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

(三)2006年以后,逐步完善阶段

自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后的2007年起,各商业银行就执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金融工具的问题做出了更加全面完整的规定,对金融资产转移、金融工具披露等问题做出了解释;提出了将“未来现金流量”、“实际利率”作为未来现金流量的核心,使我国的会计准则不断完善,会计计提的方法也更合理,在各方面逐渐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二、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会计分析

前面我们提到商业银行是重要的金融机构,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所有的商业银行中,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是最大的,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银行的发展起步晚,不仅在数量上没有优势,更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国的上市银行寥寥无几。银行很难通过一些方式来获得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数据信息,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银行要将这些数据信息进行研究是很难实现的。为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计提内容等面的不同和相同之处,下面我国就将几大主要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的计提内容进行比较,了解并分析各大主要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

(一)各银行的计提内容比较分析

1.在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上。工商银行主要采取的是单项及组合评估划分具体标准的方式;建设银行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组合评估具体方法;而对于单项评估未来现金流量和折现率的确定方式则很少被各大银行使用。

2.在关于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金额上。五大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披露内容上,都具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变动情况、贷款损失准备金按评估方式来划分计提结果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这三项。对于贷款拨备比率和贷款迁徙率,贷款的五级分类方法五大银行在计提内容上都有提到;而关于不良贷款结构的问题上,只有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没有涉及。

从上述统计可以看出,各大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金、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和贷款的五级分类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披露内容,对资料的使用者了解各大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情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除此之外,由于信息披露发展的不完善,也存在一些与《企业会计准则》不相适应不规范问题,对此,要加强对各大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的透明力度。

(二)各大商业银行在计提方法上的比较分析

1.农业银行的计提方法。农业银行通过组合评估的方法对贷款减值准备进行计提;利用减值测试的方式对单项重大的金融资产进行评估,对于单项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则在组合中采用减值测试的方式。若贷款金额发生减值,就按资产的账面余额同原始实际利率贴现的方式来预计未来的现金流量,并再计入当期的损益。并定期及时对贷款组合的减值进行评估,用以反映贷款组合的现金流量,判断贷款的组合是否有减值的现象发生;当单笔贷款业务不重大的时候,银行的管理层就采用组合的方式,以相似于资产的历史损失为基础来组合未来的现金流量。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法,被看作是已减值贷款的又次级、可疑和损失类。对贷款减值的主要评估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贷款项目盈利能力、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等等。

2.建设银行的计提方法。对单项金额重大的贷款,与农业银行不同的是,它采取单独进行减值测试的方式。如果资产金额出现减值,就将该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按该资产原实际利率折现后确定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减记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短期贷款的未来现金流量与现值的差距相差不大,在确定相关资产减值损失的时候则不进行折现。其次,对于单项金额不重大的贷款,尤其是对采用以个别方式评估未发生减值的贷款,采用组合的方式来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某类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出现下降,就确认减值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采用组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组合的历史损失经验、基于歷史经验和当前的经济、信用环境对目前损失的判断等等。

3.工商银行的计提方法。当贷款发生减值的时候,损失的金额是根据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后的差额来确定的。对贷款减值的评定是通过单项评估与组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在计算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时候,既可以采用初始确认的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同时也可以采用合同规定的现行利率作为折现率。银行根据贷款五级分类法对所有的公司类贷款进行分类,采用单向评估减值的方式是当公司类的贷款出现次级、可疑或损失这三类的时候,并且损失金额的计量是以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按资产原有的实际利率折现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来作为计量依据。贷款减值的考虑因素有:借款人的流动性问题、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贷款的本金或利息是否过期等。

4.中国银行的计提方法。对于金额重大的贷款的计量,中国银行采用的是单独评估的方式;而对于金额不重大的贷款的计量,则采用的是组合评估的方式。用单独评估的方式的贷款,在对其进行未来现金流量的评估师,某些因素的影响要依赖高度判断;采用组合评估的方式的贷款,判断其发生减值损失的依据由:借款人的支付状况是否发生变化等。

从以上对各大银行的计提方式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些银行都采用了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单项评估与组合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等作为计提的标准。但是在对定义金额重大的方式上还存在一些差异;单项评估与组合评估的范围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三、结语

我国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在计提方法等方面基本遵循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是金融业的一大进步,在此基础之上也要加强引导,争取使其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涛,李猛.金融工具准则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业务的影响分析[J].金融会计,2010(9):14~18.

[2]孙天琦,徐晓羽.国外有关商业银行贷款损失拨备与经济周期关系的研究[J].金融发展研究,2008(3):12~17.

[3]孙天琦,杨岚.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以我国五家上市银行为例的分析[J].西安金融,2005(6):5~15.

作者:林锦妍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论文 篇2:

中国进一步加强影子银行监管

由全球监管当局及银行专家组成的国际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球“影子银行”规模增长8%,资产超过45万亿美元,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13%。FSB表示,该数据是FSB首次纳入中国和卢森堡的详细数据后保守估算出的数字。此外,FSB也在报告中重点提示了“影子银行”增长将带来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点评:“影子银行”是指正规银行体系之外,由具有流动性和信用转换功能,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监管套利可能的机构和业务构成的信用中介体系。正如其名,它就像影子一样模仿着银行的一举一动,但又因其没有具体形态,可以逃避监管,游走在金融体系的灰色地带。

游离于监管之外的“影子银行”被视为一些金融乱象的根源所在。一方面,它加深了金融市场的相连性,导致部分银行较容易受到资金和流动性的影响,甚至承担超过自身能力的风险;另一方面,“影子银行”间的资金往来由于较难监控,在监管无法系统、有效跟进的情况下,该类业务透明度低,容易規避贷款监管要求,部分投向了限制性领域,而大多尚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在全球“影子银行”大规模增长的背景下,中国对“影子银行”的治理已经开始。2017年初,银监会出台了“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专项治理措施,针对银行业务中的同业业务、理财业务等进行治理和整顿。目前来看,这些治理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据银监会披露,2017年银行业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银行理财因增速大幅下降而少增5万多亿元,银行通过“特殊目的载体”投资少增约10万亿元;表外业务总规模增速逐月回落,总体呈现收缩态势。交叉金融产品的野蛮生长趋于停止。

2018年,中国人民银行会探索把“影子银行”、房地产金融、互联网金融等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将同业存单、绿色信贷业绩考核纳入MPA考核,优化跨境资本流动宏观审慎政策,对资本流动进行逆周期调节。

新政策

银行、证券等行业放宽股比限制

2018年,中国将有序开放银行卡清算等市场,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限制,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

信用“红黑名单”退出和异议处理机制将得到规范

近日,国家发改委表示,将继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其中包括要规范信用“红黑名单”的退出机制和异议处理机制。下一步,还将不断健全完善法规制度、标准体系,提升信用信息共享公开水平,加大联合奖惩力度,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形成全社会守信重诺的氛围。

新政策

涉企证照事项将整合实行“24证合一”

近日,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就推进全国统一“多证合一”改革达成一致意见。19项涉企证照事项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首批实行“24证合一”。

中办发文制止地方无序举债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指出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坚决制止无序举债搞建设,规范举债融资行为。

香港金管局9月将推全新快速支付系统

香港金融管理局预计在今年9月份推出全新的快速支付系统,目前已经开始接受虚拟银行牌照申请,以更好地把握银行与科技结合的庞大机遇。

银监会:拨备覆盖率最低120%

近日,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下称《通知》),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内容包括,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为1.5%至2.5%。

点评: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拨备水平达到全行业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降低拨备要求,更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从概念上讲,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贷款拨备率又称拨贷比,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是商业银行的重要监管指标,用以反映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抵御能力。

2011年7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中,明确自2012年起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前者以2.5%为基本标准,后者以150%为基本标准,两者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此次《通知》下发后,银监会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的监管“红线”将整体下调。落实到具体实施上,《通知》要求,各监管部门在上述调整区间内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明确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其中,“同质同类”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原则上应制定相应类别机构的差异化实施细则并及时印发实施;“一行一策”是指各机构监管部门和银监局按照本通知和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单家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通知》指出,在执行“一行一策”时,还应考虑贷款分类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主动性、资本充足性三方面因素,符合标准的银行可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

可以说,银监会此次大幅下调拨备覆盖率及贷款拨备率监管“红线”,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具体而言,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处理论文 篇3: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分析及对策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7&ZD05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三期项目(33044)

作者简介:

张汉林(1964-),河南罗山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国际贸易、WTO;

魏磊(1982-),河南郸城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体系与WTO、国际贸易。

摘要:文章依据笔者所构建的《入世后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的计算结果,并结合国际机构的最新评估报告,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安全形势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评估。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已经造成了影响和冲击。市场安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最明显,就业与产业安全受到的影响最为严重,金融安全受到的冲击虽未完全显现,但是长期影响不容低估。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安全;就业与产业安全;市场安全;金融安全

文献标识码:A 

一、金融危机对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一)金融危机引发系统性风险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散

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为系统的整体崩溃,通常伴随着资产价值急剧缩水和经济活动的锐减。如果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不稳定性迅速扩散,就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其主要特征是资金流动性突然消失、市场运作中断、极端的震荡、关联性激增、市场间风险蔓延以及系统整体的不稳定。系统性风险的导火索依然难以预测,只能说系统性风险是全球金融系统固有的成分(WEF,2008)。此次金融危机缘自美国房地产市场某一较小领域,却演变成了系统性的全球信贷危机。导致信贷市场陷入混乱,资本流动速度放慢、甚至出现停滞。企业和个人资产大幅缩水,发达经济体几乎全面陷入经济衰退,新兴经济体也由于外需不振导致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2009年2月12日,美国情报机构发表报告称:金融危机是美国现阶段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它给全球四分之一的国家带来动荡,并且有可能引发极具破坏性的贸易战。美国国家情报总监丹尼斯·布莱尔在国会作证时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它引发的不稳定已超过恐怖主义成为美国面临的头号威胁。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明年(2010)很可能会在新兴市场国家引发经济危机。当各国发现他们无法摆脱衰退状况时,极具破坏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卷土重来。一些渴望推动经济发展的国家有可能会采取货币贬值、调整关税以及出口补贴等举措。“时间是我们最大的威胁。衰退期越长,就更有可能给美国的战略利益带来巨大破坏”。源于美国的这场危机“加剧了人们对美国管理全球经济能力的质疑”(新华社,2009)。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

笔者依据《人世后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①,对已经公布的2008年度相关数据进行了初步计算。发现2008年中国金融安全整体分值只有62.8分,其次是就业与产业安全,该项分值也只有63.3分。市场安全的波动比较大,2008年中国市场安全的得分仅为67.8分,比2007年大幅下降了5.6分。从这三大类指标来看,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处于“安全状态良好”(分值为80-60分)的最低临界点,接近“不安全状态”(60-40分),如图1所示。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已经显现也可以在WEF的《2009年全球风险报告》中看出来。该报告将中国经济硬着陆列为影响全球风险的重要因素,考虑到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以及与美国之间的净债权国关系,如果中国经济增速降至6%或以下,则将对已经疲软的世界经济带来进一步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增速下滑与美元汇率、能源和食品价格以及健康风险高度相关。出口需求下滑已经造成中国整体经济增长出现大幅放缓,明显增大了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这可能会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形成冲击,并引发国内外局势动荡(WEF,2009)。

二、中国金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安全造成的冲击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

从现有可得的数据计算结果来看。中国金融安全仍然处于“安全状态良好”的范围之内。在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的背景下,2008年中国金融安全得分仍然延续2005年以来的上升趋势,金融安全指标分值为62.8分,比2007年反而上升了0.2分,如图2所示。

从计算结果来看,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安全造成的冲击不大。这可能是由于中国金融业基本面良好加之开放程度有限,资本项目的管制使得此次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渠道传导至中国的程度并没有想象中的大。银行业基本上未受国际金融动荡的波及(WB,2009)。

(二)中国银行业良好的基本面下潜伏着危机

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中国金融安全指标分值没有明显下降,可能得益于2005年以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力度加大,金融安全的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从银行业的基本面来看,各项指标运行相对良好,200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税后净利润达5834亿元,增长30.6%。资本回报率为17.1%,高于全球银行业平均水平。不良贷款率为2.45%,比2008年初下降3.71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153%.同比上升122.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109.8%,同比上升76.4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到198.5%,同比上升28.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169.6%,同比上升55.1个百分点。

这些指标从表面上看。说明中国银行业基本面比较好。不过良好的经营业绩下面也蕴含着风险,主要是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这两个指标波动幅度过大,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有利的方面是,说明国内银行业在金融危机面前加强了风险防范,对损失的风险准备比较充足。从不利的方面看,说明中国银行业认识到自身存在严重的贷款损失风险,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贷款损失的概率大大增加,迫使银行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这样做实际上未必能够消除风险,只是人为的将风险向后推延。

(三)虚拟经济价值缩水通过财富效应冲击实体经济

虚拟经济价值缩水主要表现在股市市值的大幅度下跌。2008年A股市值的大幅下跌,将会通过“财富效应”传递到实体经济中的消费领域,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增长。因为财富效应(wealth effects)是沟通市场相互之间联系的主要源泉(安德鲁et al,2001)。公众发现股票账户上的“财富”越来越少,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变得越来越“贫穷”了,就会相应的压缩消费支出,消费倾向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走向,正在蔓延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通过“财富效应”将虚拟经济中的危机传递到实体经济中

来的。

笔者对2008年A股市值缩水对GDP的影响进行了估算。发现2008年沪深两市市值共缩水20.6万亿人民币,假设财富的消费倾向为0.07,那么A股市值的缩水将导致消费下降1.442万亿人民币。对GDP的冲击约为4.8%,超过2008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的一半,如表1所示。

(四)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金融体系发展水平较低

1.中国金融发展指数分值在52个经济体中排名24位

中国金融业发展水平比较低,这从金融发展指数排名中也可以看出来。2008年9月9日,WEF首次发布《世界金融发展指数报告》(FinancialDevelopment Report 2008)。该报告建立了金融发展指数(Financial Development Index),根据WB和WEF所搜集的120项与金融有关资料与数据,从金融机构环境(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商业环境、金融稳定性、银行机构、非银行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体系的规模、深度和使用(size,depth,and access)这7个方面对全球主要的52个经济体的金融体系进行综合研究与评定。评估结果是美国世界第一,英国第二,德国第三。中国名列第24,印度第31,俄罗斯第36,巴西第40。

2.中国金融发展指数的优劣势指标分析

中国在5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24位,主要得益于经济贸易的迅速增长,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流入,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规模和深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其中M2占GDP的比重(排名第2),银行存款总额占GDP的比重(排名第4),非银行金融机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排名第5)等指标在国际上排名比较靠前。“金融机构环境”这一指标得分较低。“资本的可使用”这一指标得分最低,说明中国的资本市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资本配置功能,真正需要使用资金的企业或者个人并没有很便利的得到金融支持(主要是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与金融安全关系最密切的指标是“金融稳定性”,中国该指标的排名是第19位,如表2所示。该指标主要反映金融系统的稳定程度。在系统性的银行业危机、公司危机、货币危机和政府债务危机频繁的情况下,该指标的意义非同一般。该指标可以看作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创新之间的一种平衡。例如,一个被严格监管和控制的金融体系可能是十分稳定,很难发生金融危机的。然而,这一被严密约束的体系,也严重限制了金融发展和创新,而金融发展和创新可以提高利润、分散风险,并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益。相反,一个监管较为松懈、自由和创新的金融体系有可能变得不稳定。引发信用和资产泡沫,对经济增长、利润和社会福利造成不利影响(WEF,2008)。

三、中国市场安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比较明显

(一)短期来看。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冲击市场安全

资本项目的管制使得金融危机很难通过金融渠道传导至中国,但是经常项目的开放,尤其是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提高,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加深。外部需求低迷对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加之国内一直无法提振的需求,导致“内外交困”,市场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08年中国市场安全指标的初步计算结果仅为67.8分(如图3所示),是2000年以来的第二个低点(第一个低点是“非典”时期)。2008年中国贸易增速已经放缓(出口增速低于20%,仅为17.2%)。2009年1月中国出口创13年来最大跌幅,同比下降17.5%。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2009年1月份,中欧双边贸易总额279.3亿美元,下降18.7%,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22.5亿美元,下降15.2%,中日双边贸易总值145亿美元,下降28%。

(二)中长期来看,中国市场安全存在内生性缺陷

中国市场安全存在内生性缺陷,主要反映在中国的贸易便利指数排名较低,WEF首次发布的《2008年全球贸易便利报告》(Global Enabling TradeRepo 2008),该报告根据为商品和投资的自由跨境流动提供便利的情况对118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评定排名。排名依据主是“贸易便利指数”(EnablingTrade Index),该指数衡量促进货物跨境及前往目的地自由流动的因素、政策与服务,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1)市场准入:包括关税,产品规章,该国参加贸易谈判的情况等。(2)边境管理:包括海关管理效率,履行海关手续的费用和速度,边境管理机构的贪腐程度等。(3)交通及通讯基础设施:包括航空运输、港口水路运输、公路、铁路的规模、效率和成本,电话、无线电话、电脑网络通讯等设施服务,邮政服务效率等。(4)营商环境:包括犯罪和恐怖主义构成的威胁,警察部门保护商家不受罪犯侵害的能力。鼓励外国投资的程度等。香港和新加坡被评为全世界对国际贸易最开放的国家或地区。排名在香港和新加坡之后的是瑞典和挪威。其他跻身于前10名的依次是加拿大、丹麦、芬兰、德国、瑞士和新西兰,如表3所示。

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体,中国仅排在118个经济体中的第48位,表明中国经济和贸易体制隐含着内在的脆弱性(underlying weaknesses)。该报告认为中国是一个相当封闭的国家(China is a fairlyclosed country),出口的强劲表现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是进口仍然受到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阻碍,尽管中国已经加入了WTO,在“关税壁垒”这一指标的排名中,中国只排名第108位,关税壁垒接近15%。边境管理相当有效率,商品通过虽然费时,但是成本并不太高,主要问题是进口出口管理缺乏透明度,这给外商造成很大困难。尽管中国的贸易规模很大,与世界市场的联系也很紧密,但是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并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尤其是机场密度和航运基础设施质量这两项指标都存在明显劣势。运输服务的质量和有效性处于世界前列,排在全球第17位。

WEF对中国贸易便利指数的排名和评估未必完全准确和客观,尤其是认为中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这一评价难以让人信服。不过考虑到这一报告与很多国际组织、企业和社会团体共同协作完成的,其影响力不可小觑。中国应该正视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贸易便利水平,以开放和建设性的政策、措施维护中国的市场安全,成为开放而自信的世界贸易强国。

四、就业与产业安全形势短期内比较严峻

(一)就业与产业安全成为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挑战

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甚至冲击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经济下滑和失业增加,金融危机直接打乱了金融与非金融产业之间的正常信贷联系,通过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放大财富效应,使得有效需求急剧萎缩,对商品的购买锐减,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陷入困境,正常的产业发展路径被打破,导致失业激增。2008年中国就业与产业安全指标的计算结果

是63.3分,比2007年下降了2.6分,如图4所示。处于“安全状态良好”的区间内,接近“不安全状态”。

尚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与各就业群体爆发式的工作需求相遇在金融危机的滚滚洪流之中,使得中国的就业问题变得更加棘手和复杂。2008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上升0.2个百分点。而这并不包括未登记的城镇失业人口和返乡民工。

(二)全球性失业危机使得中国就业与产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当前,金融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失业危机。国际劳工组织2009年1月发布的《Global EmploymentTrends 2009》,对金融危机蔓延的情况下,全球2009年失业率进行了预测,乐观估计是6.1%,悲观估计是7.1%,基准预测是6.5%,预计2009年大约有1.98亿人失业(而2007年全球失业率仅为5.7%,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失业率迅速上升,2008年达到6%)。该预测是依据IMF在2008年月对全球经济的预测结果估算的。然而,IMF在2009年1月28日已经调低了全球经济增速(2009年经济增速由2.2%调低到0.5%,2010年经济增速由3.8调低到3%)。如果依据新的预测结果进行计算,那么可以肯定2009年全球失业状况会更加严重。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失业情况比较严重,尤其是美国和欧盟。美国2009年2月份的失业率达到8.1%(失业人数约为65.1万),失业率为1983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2009年1月27-28日的会议纪要预测2009年美国经济增速在-1.3%至0.5%之间(与会者最低预测是-2.5%,最高预测是0.2%):预计2009年美国的失业率在8.5%至8.8%之间,与会者最低预测是8%,最高预测是9.2%(FOMC,2009)。欧元区失业率已经连续10个月上升,2009年1月份失业率升至8.2%(2008年同期是7.3%)。欧盟27国的平均失业率也升至7.6%(2008年同期是6.8%)⑤。

作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市场,美欧占中国出口的份额之和接近40%。这两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将会减弱。通过贸易渠道影响中国的就业与产业安全。可以预见2009年中国就业与产业安全状况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随着国际经济危机从金融部门扩展到整个经济领域,它对就业的影响越来越令人担心(WB,2009)。

五、结论及对策

通过笔者计算结果,并结合国际机构的评估报告,可以发现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安全形势已经造成了影响和冲击。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借鉴历史和现实的教训,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成为中国在危机之后能否成为世界性经济强国的重要决定因素。金融危机是严重的,所造成的冲击也是很明显的,各国进行的政策调整也是必要的,不过金融危机总有过去的一天。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经济安全研究,重要的不在止观,而在“驭势”,不仅仅要分析当前的安全形势,更重要的是把握危机之后的趋势。

此次危机将迫使美国对经济制度、管理架构、金融和贸易规则进行大范围的调整,很可能出现突破性的技术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会因此而更加巩固。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如果在此次危机中决策失误、行动迟缓、错失良机,将会被美国远远的抛在身后,丧失在国际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因此,中国应该通过有效参与多边、区域和双边层次的博弈与互动,在新一轮全球治理机制的建构中为中国争取有利地位,改变中国金融体系“积贫积弱”的现状。就国内而言,政府不应向银行施加压力导致不谨慎的放贷。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金融体系。金融体系的改革将有助于中国克服经济下滑的不利影响,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WB,2009)。

就市场安全而言,进行必要的规制改革,提高营商环境,尤其是继续鼓励FDI流入,开放航空服务市场,将会大大促进中国的贸易发展(WEF,2008)。应该采取更加开放和建设性的贸易促进政策、措施,增强制度、规则和营商环境层面的建设,提升中国商品、制度以及文化吸引力。具体而言,应该提升海关管理效率,适当降低各种海关手续费用,强化通关服务意识,将应对危机之时的短期优惠措施和待遇制度化长期化,对于一些资信良好的重点出口企业,可以给与通关便利,简化通关手续,尽可能的降低出口成本。就提升营商环境而言,当务之急是有效整合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从理念上给予外商投资一个合理的定位。因为,已经有部分外商抱怨中国以前的外资政策是“栽桐引凤”,现在中国发展了,外资政策开始有“腾笼换鸟”的倾向了。当前,更应该从制度层面,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给外商企业提供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以制度和文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确保外商在中国市场中的活力和创造力,给外资一个相对稳定的政策预期。

就就业与产业安全而言,短期内很难有大的改观。当前,政府已经认识到保持经济增长、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稳定就业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落实各项经济刺激措施。考虑到全球性的失业危机已经出现,各国都倾向于保护国内就业岗位,转嫁就业危机,难免会实行以邻为壑的政策措施。风险的全球关联程度大大增加,全球性的风险治理机制的构建成为当务之急。中国需要在全球政策协调层面,遏制至少是减弱主要贸易伙伴的保护主义倾向,缓解制约中国产业发展的国际压力,为中国产业的内部调整赢得转机。

(张汉林电子邮箱:zhanghanl@126.com)

注释:

①在《人世后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中,笔者将国家经济安全的内容划分为粮食安全、就业与产业安全、金融安全、市场安全、能源资源与环境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人力资本与技术安全八个方面,同时搜集国际研究机构的第一手权威研究资料及数据,提炼出中国国家经济安全的国际测度。同时,从这9个方面人手,建立了国家经济安全的量度体系,它包括135个具体指标。考虑到2008年的部分数据还未公布,本文主要选取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直接的就业与产业安全、金融安全和市场安全进行分析与预测。

②在《人世后中国经济安全量度体系》中通过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中国经济安全状态分为四个等级:安全状态优秀(分值为100-80)、安全状态良好(分值为80-60)、不安全(分值为60-40)和危机(40-0分)。

③2009年3月17日世界银行发布的中国经济季报将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值从7.5%下调到6.5%。

④数据来自2009年2月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⑤欧盟统计局27日公布的数据。

参考文献:

安德鲁·马斯一克莱尔,迈克尔·D温斯顿,杰里·R.格林2001.微观经济学[M].刘文忻,李绍荣.主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21.

世界银行2009-03-17.中国经济季报[R].北京: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1.14.

新华社2009-02-14.美情报机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出台:经济危机被列美头号安全威胁[N].参考消息.

作者:张汉林 魏 磊

上一篇:农村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论文下一篇: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