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启发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2022-04-23

摘要:结合人工智能原理课程及研究生教学特点,阐述如何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介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剖析启发式教学法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剖析启发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1: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述评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相关研究的整理与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法相关教材、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以及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评价几方面,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但研究密度还不够精细,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拓宽思路,继续钻研。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法

1前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1954年起,体育教学法就成为体育理论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适应改进中学体育教学的需要,师范院校体育系开设了《中学体育教材教法》的课程,这对我国体育教师系统地学习中学体育教学方法至关重要。由于中学时期是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关键时期,因而我国关于这一培养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研究较多,内容涉及角度也非常广泛。但常言道,“教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吸收古今中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对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法理论研究的描述,本文对其进行分类整理,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研究理论的构建建立基础。

2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相关研究

中学体育教学方法是实现体育教学任务或目标的方式、途径、手段的总称,是属于体育教学法范畴。〔1〕但体育教学方法与体育教学法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教学法又称体育教学论,是体育教学方法的上位概念,它包括体育教学原理、原则和方法。体育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法或体育教学论中的一个专门讨论体育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的范畴。教学方法包含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但不能把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同起来,他们之间是有区别的。长久以来,我国有无数学者对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体育教学方法的类别、教材、方法创新、改革、评价等多方面的内容,研究成果丰富。以下我们将其主要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和归纳。

2.1体育教学方法类别的研究

认识论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是确定各种教学方法的科学依据。清晰地认识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有助于体育教师更好地掌控体育教学的方向,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目前常见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语言法、直观法、完整法、分解法、练习法、游戏法、比赛法,以及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投入到了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关于快乐体育教学法方面,董华龙、高鹏革、张芝荣、陈兴廷(2010)〔2〕等,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师生情感交流等方面对武术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快乐体育教学法在武术中的运用,阐述了快乐体育教学的若干体现,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刘美玲,范乃超(2012)〔3〕等学者对快乐体育教学方法的形成过程及历史进行了回顾,总结了快乐教学法的方法、特点以及教学的基本原则,并结合实践对实施快乐体育教学应该注意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微格教学法方面,袁建国(2002)〔4〕等学者运用微格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教学程序,肯定了微格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有效性。蔡锵,赵云宏(2004)〔5〕等也运用微格教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了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学生演示技能微格教学的教学程序。穆萨卡·莫斯顿,萨拉·阿什沃斯,何桂麟(1992)〔6〕等还根据教学中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将教学方式排列成一种发展系谱,并从教学目标、教学结构、教学过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中师生关系等入手分析了当今广泛采用的多种体育教学法。喻思德,申立(1988)〔7〕等学者为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变化的实际能力而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教学法,以实现体育动作技术的更好发挥。随着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的进步,体育教学方法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并呈现出越来越先进的趋势,对此,我们需要根据教学的要求来选择最合适和最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

2.2体育教学方法相关教材的研究

体育教学方法教材是以学科的知识体系为框架,按照各个项目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逻辑关系来安排教学内容,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受教育人群健康为主要目的,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体育教学方法的书籍内容。这是体育教学经验传递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体育教学方法科学化的表现。目前关于体育教学方法相关教材研究也十分丰富:盛琦(1984)〔8〕等学者简明扼要地揭示了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在教学实践中的特点、规律,申明了体育教学方法教材编写的原则,并引入了许多精彩的篇章,从理论和时间角度丰富了该教材的内容。彭德华(2001)〔9〕等学者从编写体育教学方法教材的特色和原则出发,认为该教材应突出师范性、时代性、前瞻性的特色,坚持教学与育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并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育,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技巧与能力,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王建宇,卞薇,黄爱峰(2010)〔10〕等学者对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方法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比较,指出中国的体育教学法教材涉及面较宽泛而不够细致,不仅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计划及教学评估等,还包括学校体育的功能、训练与竞赛等内容;美国体育教学法教材主要强调体育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对学习过程和教学对象的了解及课堂的管理,并对造成中美两国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差异性进行了归因。体育教学方法教材是体育教学方法传递的载体,依据时代的要求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适时的改进,有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3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内容的研究

任何领域的进步都需要不断地创新,这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任何领域自我更新的过程。体育教学方法是一个以核心教学理论为基础,以具体授课方式为发散体的集合。在核心教学理念不变的情况下,对具体授课方式进行改进,有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实施和教学水平的进步。目前,体育领域中的学者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多方面的挖掘,提出了许多新型的体育教学方法,并取了良好的效果。其中,谷玉冰(2002)〔11〕等学者对师生进行了开放性体育教学法的尝试,并对开放性体育教学法的有关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探索体育教学中运用开放性教学法对青少年创造力训练的效益。高峰、沈野(2005)〔12〕等学者对五步教学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认为该教学法是在健康第一的基准上,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广泛地体现在课堂内外。曹荣芳、庞元鑫(2008)〔13〕等学者对情意体育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所谓情意教学是指实现从智慧到德性的转化,并认为该教学方法是德性本位的教育,是把情绪提升为情感情操,把人的自然属性提升为人性,是一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人类理想的价值观、人生观,并使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教学方法。王萍(2009)〔14〕等学者对“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法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传统教学法中学生体育学习对教师作用的过分强调,而泯灭了学生创造性的弊端,提出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问题,以期构建学生自主创新的新型学习方式。陈湘丽(2010)〔15〕等学者将军事思想运用于教学之中,并提出体育教学法中的十六字方针——有的放矢、讲求实效、灵活运用、因材施教,认为军事思想的体育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规范化地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并可将矛盾向对立方面转化。胡建业(2011)〔16〕等学者对启发式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了已经运用的众多启发式教学法与教学模式,并对“问题式和思路式体育教学”的实施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他们认为启发式体育教学是对原有的体育教学进行革新的一条新路,是使体育教学逐渐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路径。徐明伟(2012)〔17〕等学者阐述了现代体育教学法中“放”的运用方法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认为要敢于“放”,善于“放”,并在“放”的时候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4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评价的研究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课程改革,因为课程是构建学科内容与学习主体(学生)、国家教育整体目标与学校教学活动之间的枢纽。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两者紧密相连、互为条件。因此,作为体育教学改革重要内容的体育教学方法改革和体育教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此问题,我国也有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其中,楼丽琴(2009)〔18〕等学者对体育教学法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与探索,并对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改革、方法与手段进行了论证。孟艳红(2010)〔19〕等学者对典型的“新视角”下的体育教学法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用体育教学效益这一理念来进行体育教学法的评价,并从系统观出发,对如何增强体育教学法评价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2.5体育教学方法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以上内容外,我国还有部分学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如戴德翔、关颖嵘(2008)〔20〕等学者根据我国体育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在学习、教学经验总结和教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非正规体育教学法”的教学途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针对学生的个性需求,将正规体育教学法和非正规体育教学法合理结合。程森、张平(2002)〔21〕等学者运用心理实验,从体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角度,验证了成功体育教学法对于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作用。施小菊、张华光(2004)〔22〕等学者探讨了体育教学法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案例的意义,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及其操作过程,并提出案例教学实践中应正确处理的“三个关系”等。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对于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体育教学方法类别、教材、创新、改革、评价、相关实验以及国内外的对比研究等几方面。内容较为先进和丰富,并具有较多较好的创新方式,这对于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需要指出的,目前关于中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思路还不够开阔,尤其在具体问题的研究上还缺乏一定的精细性,这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延庆等.中学体育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57.

〔2〕董华龙,高鹏革,张芝荣,陈兴廷.快乐体育教学法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2):239.

〔3〕刘美玲,范乃超.快乐体育教学法初探〔J〕.民营科技,2012,(3):88.

〔4〕袁建国.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1):114-116.

〔5〕蔡锵,赵云宏.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学生演示技能微格教学的设计与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6):109-112.

〔6〕穆萨卡·莫斯顿,萨拉·阿什沃斯,何桂麟.体育教学法〔J〕.湖北体育科技,1992,(3):38-66.

〔7〕喻思德,申立.体育教学法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8,(5):20-23.

〔8〕盛琦.受教·联想·寄望——与《中学体育教学法》编者商榷〔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4,(2):61-63.

〔9〕彭德华.《体育教学法》教材编写的思考〔J〕.益阳师专学报,2001,(3):107-108.

〔10〕王建宇,卞薇,黄爱峰.中美学校体育教学法教材内容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0,(9):61-64.

〔11〕谷玉冰.关于开放性体育教学法的理论探讨〔J〕.体育函授通讯,2002,(2):13-14.

〔12〕高峰,沈野.适合新课程标准的五步体育教学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1-72.

〔13〕曹荣芳,庞元鑫.情意体育教学法的准实验研究〔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45-148.

〔14〕王萍.“自主探究-合作”体育教学法的理论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09,(24):151-152.

〔15〕陈湘丽.浅议军事思想在体育教学法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0,(11):149-150.

〔16〕胡建业.浅析启发式体育教学法及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6):140.

〔17〕徐明伟.对现代学校体育教学中“放”的探索〔J〕.新西部(理论版),2012,(4):158.

〔18〕楼丽琴.体育教学法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与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112-116.

〔19〕孟艳红.体育教学法的有效性评价研究〔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0,(9):71-74.

〔20〕戴德翔,关颖嵘.对非正规体育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8,(3):109-111.

〔21〕程森,张平.成功体育教学法对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实验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2,(4):442-443.

〔22〕施小菊,张华光.《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546-1550.

(责任编辑:李远伟)

作者:周俊辉 郎杭君

剖析启发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2:

Seminar教学法在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结合人工智能原理课程及研究生教学特点,阐述如何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介绍在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人工智能;研究生教学;教学改革

0 引言

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是研究机器智能的学科,即用人工方法和技术,研制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仿、延伸及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智能行为。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代表了信息技术的前沿。为培养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所需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军械工程学院将人工智能原理课程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同时也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等学科博士研究生的选修课。该课程在2009年确定为研究生优质课建设课程后,经多年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收到较好教学效果。-但在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课堂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互动性不够,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一定程度制约了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为落实“要按照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思想,探索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和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将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引入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教学,培养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所需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已显得尤为迫切。

Seminar是产生于德国的一种问题研讨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超越了单向信息传播,使学生能够在“具有民主性的教学中体验观察家主动学习的乐趣”,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为此课程组将Seminar教学法引入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教学,收到较好效果。

1 Seminar教学法简介

Seminar来自拉丁文“Scminarium”,原意为“苗圃”、“发祥地”,后转意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共同探讨学问的一种学术交流形式。19世纪初,洪堡改革普鲁士高等教育,创建柏林大学后,Seminar定义为高等学校一种教学形式的名称,该模式下的教学以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双方为共同教学主体,实现课堂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就某一研究主题进行认识互动的一种交互式教学。

Seminar教学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被多所大学采用。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浙江大学率先开始探索Seminar教学模式,随后相继传到复旦大学、杭州大学等,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也已在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采用了Seminar教学模式。Seminar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创新意识,培养表达和沟通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在培养学生研究方法的同时,激发其创新意识,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Seminar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Seminar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为学生提供有深度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不但要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还要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创造者”,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目标。该教学法的基本步骤为:

1)布置Seminar报告题目和报告主讲人。

由教师选定课程某一内容作为Seminar报告主题,并指定该主题主讲人。教师只概要介绍主题涉及的基本,不作任何学理界定与评述,避免影响学生自主研究及后序课堂讨论。

2)研讨准备。

主讲人根据主题查阅文献,了解主题最新发展前沿,开展自主研究,形成对主题的个人理解,准备讲稿和多媒体课件。

3)讨论与交流。

主讲人将主题研究情况进行课堂报告,重点融入自己的理解。包括教师、学生在内的其他成员围绕主讲人报告自由提问,主讲人根据问题进行回答,作出解释和补充。

4)总结与点评。

主持人对此次Seminar进行总结点评,点评涉及Seminar的各个环节,如主讲人的课堂报告、课堂讨论情况等。

1.2 研究生教学与Seminar教学法

研究生的心智特征、年龄结构及培养目标决定了研究生教学不应采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应突出教学过程的“研究性”,教师是学生研究、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提出具有研究性、探索性、未确定性甚至是尚存争议性的课题,激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让他们在思考和质疑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训练并提高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还应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师生之间平等地学习、讨论,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质疑的科学批判精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Seminar教学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单向、垂直的信息传播,具有互动性、民主性、激励性和学术性的鲜明特点,满足了研究生“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主要表现在:

1)双向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Seminar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教学交流过程,在该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提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教师适时引导,以非权势的方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思路,着力避免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断裂和教学情性,使学生学习变得更为主动。

2)促使课程内容深度拓展,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我国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主要体现在研究生的创新意识不强,不善于发现问题,难于将掌握的知识进行创新性运用。在西方教育思想中,Seminar被认为是解决理论一般性与现实多样性、复杂性之间的一种手段,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方式。Seminar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在一般原理的启示下理解具体的事物,强化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变为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3)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空间,促使研究生培养其自信自强、敢于创新的学术探究精神。

Seminar的核心是研究问题,它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它可以充分挖掘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学理潜能,促使师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理探究,使教师的“教”和教师的“研”以及学生的“学”找到最佳契合点,使师生在共同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理念和思想。该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权威但不迷信权威的学术研究理念,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

2 Seminar教学法应用

人工智能原理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的特点,同时人工智能学科还与实际应用联系紧密,实践性较强。该课程教学,采用单一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无法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很可能只是对部分概念的记忆,难以建立起自身的人工智能学科理论体系。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研究生应具备的独立思考与勇于创新基本素质也不能得到培养。而Seminar教学法的引入可打破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改变对教师过分依赖和服从的心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下面以“状态空间搜索”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说明Seminar教学法在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1)本讲教学目的。

在学习了搜索的基本概念,掌握了状态空间问题表示法后,进一步学习状态空间问题求解的一般搜索过程,能掌握典型的盲目搜索算法,如宽度优先、深度优先和等代价搜索算法,掌握主要启发式搜索算法如有序优先搜索、A*算法。

2)Seminar教学设计。

为激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质疑,培育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的科学批判精神,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达到研究生创新教育的目标,采用Seminar教学模式,突出研究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教学实施步骤。

(1)课前要求全体学生针对相应章节提前预习。

(2)将本讲主要知识点,如搜索过程中2个数据结构(OPEN表和CLOSED表)的作用,估价函数的定义与计算A*术算法的特点等,分别指定学生作主讲人。教师将定期在SCI等期刊上检索、将所收集的本学科最新研究成果论文分发给学生。

4)学生自主学习过程。

学生按自己选定的知识点,阅读老师分发的资料并根据需要收集学术信息,自主选择主语言平台(如c++、C#,PROLOG等),通过资料分析学习,开发应用程序来理解掌握抽象、枯燥的搜索算法,通过对不同搜索算法的对比、概括,强化算法的可理解性和可应用性,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

5)理论总结。

学生完成对应知识点的学习及实验验证后。要求每人按学术论文的格式进行总结,指出自己的研究方法,算法设计思想及改进之处,通过论文撰写提高自身的学术研究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为下一环节的课堂讨论交流作充分的准备。

6)课堂讨论交流。

课堂讨论是Seminar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负责某知识点的学生首先简明表述所研究的知识要点,设计的搜索算法,选择的程序设计语言平台,通过实验演示给出直观的搜索应用过程,最后由其他同学对该问题进行提问与研究补充。

讨论交流使学生得以自由提问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交流中使学生内在认知结构充分激活。德国著名教育家、现代大学之父洪堡认为,个人进行学习和研究,必然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只有通过互动协作。才能使个人的研究结果与他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和对照,从而相互启发。

该环节可充分展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思辩才智,学生个体在相互发言和倾听中,彼此阐述自己的见解,分享对相同知识点的不同理解。有效的课堂讨论实现了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校正,学生之间就某一知识点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特别是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可从多侧面、多角度完成对主题的剖析,通过讨论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知识的运用能力得到加强。

7)课堂总结。

由教师对课堂讨论情况进行总结,重点是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梳理(启发函数的定义、启发式搜索特点及应用时机),不同搜索策略特点比较与选择等。同时对各主讲人对所负责知识点的分析是否正确、深入,表述是否清晰,讨论问题时与他人沟通与互动能力等进行全面点评,并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激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参与课堂研讨过程。

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在阅读课本对应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开展文献检索和学术研讨,自行设计相关搜索算法并选用自己熟悉的程序设计语言完成程序实现。学生普遍反映其文献查阅能力、知识获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增强。

3 结语

将Seminar教学模式引入研究生人工智能原理课程教学中,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综合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编辑:赵廓)

作者:谭月辉 李召瑞 张天辉 孙慧贤 陶杰

剖析启发式教学法研究论文 篇3:

浅析中国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高等农业教育是农业教育系统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研究成果、实践经验及发展动态的紧密结合,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培养优秀人才和农业接班人的教育机构。本文从中国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了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着重探讨了中国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改进中国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提高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

一、引言

所谓高等教育的教学法就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条件因素,设计教学采用的策略、方法和组合。在课程内容确定之后,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农业高等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条件等方面均不同于其他专业的高等教育,因此有必要從农业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出发,探讨中国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便更好地提高农业高等教育的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适应国家建设“三农”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农业院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具有高等教育特色的农业教学方法。立足本校,总结本院优秀教师的有益方法;纵观全国,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高贵经验;踏出国门,研修、探讨国外高校的教育规律及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这些颇具特色的常见教学方法,已开始被各大高校实践证明,并为大家广泛选用。具体情况如下页表1所示。

三、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时至今日,国内农业高校使用的教学方法仍以“讲授式”为主,即教师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该法作为最古老、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自从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在教学法领域里一直扮演主角。到了当代社会,人类处理信息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对自身能力研究的进展以及社会发展对人类智力的发展和个性品质要求的提高,对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带来了极大的质疑和挑战。

(一)教学方法滥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各自不同的适用范围,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例,其教学过程中多是单向信息传递,不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有些问题应借助形象或视觉手段更为合适,如直观演示法、参观教学法等。如在此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依然完全依赖口头表达与描述,就会略显滥用之嫌。特别是现代高等农业教学,讲授法借助幻灯片、图片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切不可完全依赖口头讲述,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避免“纸上谈兵”。

(二)学生未做好学习准备

在“讲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是被动式学习,智力活动的参与度较低,记忆参与度相对较高。如若教师匆匆上课,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与思维的积极性均未产生共鸣。此时的讲授,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三)难以顾全局,平铺直叙较多

不同的教学方法均未能顾及所有个体差异,不能完全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常以不变的语速、语调讲授所有内容,疏忽抑扬顿挫、加重语气与重复强调等手段的使用,易使学生产生听觉、视觉与感觉等方面的疲劳,教学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四、主要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的对比分析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讲授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提出较多质疑,而“讨论式”教学法则倍受推崇。“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对教材或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疑难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探讨,展开讨论,最终达到感知化与认知升华的共识。而“课堂讨论式”在教学过程中,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际交流能力迅速提升到新的层面。据学者研究表明(如图1所示),学生在“课堂讨论式”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比例达50%。

从整体来看(如表1所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每种教学方法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利弊半生。人们只能寻求在特定条件下较优的教学方法,而不可能找到一种在一切条件下都是最优的教学方法。美国教学专家布鲁斯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对于90%的学生有效的方法,对于10%的学生则是不利的或者不佳的。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存在两面性,运用得当,就能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就会事倍功半。“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实施难度较大,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很容易偏离中心,若教师不能及时纠正,就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和教学效率的降低。因此,“讨论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如使用不得要领,反倒会适得其反。教师对文科学生讲授理科知识,或对理科学生讲授文科知识,尤其不宜采用此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是一种接受性的学习模式,适应知识面广、涉及内容多。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基础、专业素养,传统的“讲授法”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

五、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法的发展方向

(一)因学而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之前,利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明确学习的方向,并建立知识的连带性。这一意图行为主要是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有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带入情景、激发兴趣等任务,精心的设计会触动学生的心弦;立凝建趣,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求知欲望,能够使其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学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二)课堂提问——问题是最好的引路人

课堂教学离不开“师”与“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交流方式就是“师者提问”与“生者回答”——教师提问,师生共同解答;学生自主发问,教师耐心解答。提问技能是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诱导学生质疑、发问,从而引起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等。因此,问题的艺术性与技能性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师生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有助于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的双面提升。

(三)反馈交流——互知互新、相互提升

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要经常进行反思与反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观察,了解学生的思维与关注度的变化及其对课堂教学、知识的需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程准备期间,多问问“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我怎么做学生才能更为有效的接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真正参与度,注重时间的分配与收到的可测性收益。加强交流与关心,适当“示弱”,或许为当前农业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种“新”智慧!

(四)“教”“学”互换——尝试课堂新氛围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真正地实现学生主动发展与参与,教师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学会“示弱”,甘于“退居二线”,将课堂这一主阵地还给学生。过于精明能干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或者是思想上的盲目崇拜,从而禁锢学生的思维方式与情感。不要当学生一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就迫不及待地“铺桥修路”,彰显“知之者”的魅力,要鼓励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继续探究、战胜挫折的欲望。

(五)实践出真知——源于实践,回归实践

“讲授式”教学方法以语言为载体,是向学生传输知识信息、表达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的心智、指导学生学习和调控课堂活动的一类教学行为,讲授必须运用语言,关键是讲授的内容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相互作用。美国教学研究专家弗兰德曾在大量的研究中提出“三分之二律”,即课堂的三分之二时间用于讲话,讲话的三分之二是教师在讲话,教师讲话的三分之二是向学生讲话而不是与学生对话。这种抽象的描述与“纸上谈兵”的授课模式,导致学生所记忆和收获的知识减少。将传统的讲授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己探索解决问题,“师之可取,行之可用”,踐行知识的最初来源,源于实践,回归实践。

(六)其他方面——灵活运用,扬长避短

在强调学生创新能力与素质培养的今天,自然应把握分寸、恰当应用。根据知识、素质、能力发展的不同需求,使各种教学方法配合(复式教学法)使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新鲜感,有助于改善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的实施,其根本前提应该必须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基础理论、思想和原则。

六、结论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古为今用今为主,洋为中用中当先”。农业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而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大胆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反思总结,或许才能找到最佳、最合适的方法,探索出一套适合我们中国农业高等教育的教学之法。

参考文献:

[1]陈家胜.“讨论式”与“讲授式”教学法之教学效果对比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122-123.

[2]邵世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徐长江,罗英姿.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美国农业高等教育特色剖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4):64-67.

[4]王玉峰,樊蓉.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西方名校的经验与启示[J].新疆大学学报,2016,44(4):22-30.

Key words:agriculture;higher education;didactics

作者:胡海军 吴亚男 鄂洋 高智席 张家臣 关晓溪 蒋琪

上一篇:石油企业青年思想教育论文下一篇:技工学校德育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