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服务贸易论文

2022-04-17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就业增长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证分析表明,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已经进入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是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服务贸易比重仍然偏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仍然偏缓。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服务业服务贸易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服务业服务贸易论文 篇1:

共同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发展

本刊讯 (记者 姬忠实) 日前,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旨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工、北京市副市长程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经合组织副秘书长基维涅米以及联合国贸发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主旨论坛。

房爱卿指出,今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又提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新的方向。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以研发、营销、品牌为代表的服务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越来越处于核心引领地位,甚至决定了全球价值链的布局和资本的流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外包化的趋势增强。开放与合作,成为各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必然面对的共同话题。

房爱卿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中国市场吸纳了近十分之一的全球服务出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服务业投资超过300亿美元。未来5年,中国预计还将从全世界进口超过2.2万亿美元的服务。

房爱卿强调,要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出发,从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的深刻使命出发,共同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发展。一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继续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重点推动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及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先试,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服务贸易和投资环境。二是进一步推动创新,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式,着力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促进机制,挖掘政策潜力。三是进一步深化合作,既要深化区域层面的互利合作,携手各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又要加强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技术、文化、金融、服务外包等重点服务出口,还要强化规则层面的互信合作,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

论坛开始前,房爱卿与张工、程红一道巡视了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区。

据了解,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紧紧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部署,聚焦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和旅游、健康医疗六大重点领域,设置技术贸易、电子商务、文化贸易、金融服务、中医药服务等30个专题板块,展览展示面积达5万平米,举办的论坛会议及洽谈交易活动达85场。

服务业服务贸易论文 篇2:

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就业增长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证分析表明,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具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虽然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已经进入世界贸易大国行列,但是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服务贸易比重仍然偏低,服务贸易发展速度仍然偏缓。所以,要提升服务业的经济和就业增长效应,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水平。

关键词:服务贸易 服务业就业 拉动

一、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居民消费,缓解就业压力作出了很大贡献。服务业的发展更是促进了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增长,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多差距。

1.服务贸易额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的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中国服务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到200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升到34%,服务业就业占总就业的比重升至29%。根据国际外汇管理局《2005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为1582亿美元,增长18%。其中,出口744亿美元,同比增长19%,进口838亿美元增长16%。1982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仅为43.4亿美元,其中出口24.8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0.7%。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上升到了739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上升到了3.3%,提高了2.6个百分点。可见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从1982年的第40位上升到2005年的7位,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国际地位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2.虽然服务贸易发展迅速,但是服务贸易出口额占贸易出口额的比重偏低,服务贸易的发展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1982到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逾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一直在10%以下,1982年为9.4%,2005年为8.8%。2005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8.9%,美国为28.1%,英国为32.7%,印度为42.9%。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1989年以前,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增速总体上低于货物贸易出口增速,1989-1994年,服务贸易出口增速快于货物贸易出口增速,1995年以后,尽管服务贸易出口增长较快,但同期货物贸易出口增长更快。由此可见,尽管服务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服务贸易的增长幅度还是不够的,和货物贸易的增长相比,服务贸易的增长还是略显单薄。

3.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呈现逆差的状态。从1993—2003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9418亿美元增长到1763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7.9%;进口总额从9531亿美元增长到15455亿美元,年增长率为5.5%。而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从1993年的109.92亿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624.3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7.58%;服务贸易进口额从115.63亿美元增长到721.3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8.86%。因此,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与进口增长率均高于同期的世界水平。但是,中国的对外服务贸易从1992年开始出现逆差,1998-2004年的7年中,服务贸易逆差分别为25.88亿美元,48.02亿美元,57.12他亿美元,63.31亿美元,66.99亿美元,85.72亿美元和96.99亿美元,呈逐步增大的趋势。并且,由于货物贸易进口增速高于出口,造成运输、保险等主要服务产业支出高速增长,中国目前绝大部分服务行业对外竞争力不强,运输、金融、保险、专有技术和技术咨询等逆差行业短期内还难于扭转局面,主要顺差项目也难于实现快速扩张,我国服务贸易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一定规模的逆差。从具体构成看,运输是服务项目逆差的主要因素。2004年我国运输项下收入120.67亿美元,支出245.44亿美元,逆差124.77亿美元,同比扩大21.5亿美元。国际旅游收支和其他商业服务为顺差,其中,国际旅游顺差65.90亿美元,同比上升43.71亿美元。与2003年相比,2004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呈恢复性增长。此外,我国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项下逆差较大。2004年,我国保险服务逆差57.43亿美元,同比上升35%;专用权使用费和特许费逆差42.60亿美元,同比上升24%;咨询逆差15.81亿美元,同比上升1%。项目逆差扩大表明,随着我国对世界贸易组织各项承诺的落实,我国服务行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4.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从2004年的情况看来,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和运输仍然是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主要项目,出口额分别为257.36亿美元、150.56亿美元和120.67亿美元,占服务贸易总出口比重分别为41%、24%和19%,除旅游、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外,其余的10个项目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电影音像支出下降外,其余项目实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保险服务、咨询支出规模增长较快。

服务贸易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海运、旅游等比较传统的领域,旅游和运输服务的出口占我国服务出口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许、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项目,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目前,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世界上各经济体重点发展的领域,而技术进步是推动服务业发展和服务贸易扩大的巨大动力。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大发展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采用大大加快了服务业国际化的速度,全球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的扩大是必然的趋势。

二、中国服务业就业的现状

1.服务业就业人数逐年升高,比重逐年加大,但是服务业就业比重仍然偏低,发展相对滞后,但发展前景广阔。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人们对服务产品的更多需求,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口逐年上升,1982年为6090万人,到了2005年,上升到了23771万人,增幅达到了290%。服务业就业占比从1982年的13.5%上升到了2005年的31.4%,增幅达到17.9%。服务业正在逐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虽然我国服务业就业占比逐年增加,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甚至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有很大差距。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占比都是70%以上,印度2003年的服务业就业占比也达到了51.2%,而中国2003年服务业就业占比还不到30%。可见,我国的服务业发展还是相对滞后,服务业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

2.国内就业压力逐年增大。近年来,我国就业压力逐年加大,失业问题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最有可能产生政治、经济和社会风险的矛盾焦点。据统计,我国城镇实际失业率已超过10%;农村的实际失业率则远远大于这个数字;从绝对数看,最保守的数据是目前尚有1.7亿左右的剩余劳动力存量,并且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人口进入劳动年龄。我国的失业率已远远超过12%的国际警戒线。这主要体现在劳动力无限供给和需求不足的矛盾上。针对我国目前劳动力就业现状,从服务贸易角度来说,发展对外劳务输出、承包工程等服务出口可以直接带来就业机会。同时,与货物进口不同,由于服务进口往往与服务业的外资流入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吸纳劳动力就业。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实证分析

1.回归分析。选取1982-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和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表明,服务业就业人数随着服务贸易的出口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服务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服务业就业人数的上升,拉动了中国的服务业就业的发展。下面利用计量经济工具对这种大致关系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得出确切的结论。

取服务业就业人数作为因变量,服务贸易出口收入作为自变量,由于各数据的数量级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先将各数据取自然对数,再进行最小二乘分析。

回归关系式采用传统的一元线形回归形式,服务业就业人数为被解释变量,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解释变量。回归式为:

LnY=C+aLnX

(Y-服务业就业人数;X-服务贸易进出口额)

回归结果如下

LnY=5.984585+0.376988LnX

SE:(0.149735) (0.015844)

t:(39.96785) (23.79343)

R2=0.962593F=566.1272DW=0.325305

从计量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R2=0.962593,说明模型在整体上拟合非常好,也即用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增加解释服务业就业增长效应有很好的效果,通过t检验和F检验看出模型的参数显著性和整体显著性都很高。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具有拉动作用,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就业问题,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好地带动服务业就业的增长。

2.弹性分析。为了深入了解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变化对服务业就业变化的影响程度,下面运用弹性分析法进行分析。为此设计一项指标——服务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用EE表示),这一指标是表示服务业就业对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弹性系数,若用EY和QS分别表示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则计算公式如下:

EE=(ΔQS/QS)/(ΔEY/EY)= (ΔQS/ΔEY)×EY/QS

EE指标较能充分估量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它表示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服务业就业的变化。当EE>0时,表示服务贸易出口收入的增长是促进就业人数的规模的,EE值越大,促进作用就越大,服务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就越好;反之,EE<0时,说明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对服务业就业人数的规模产生负效应,服务业就业量超过了现有经济水平所容许的限度。EE越小,正效应越弱或负效应越强,服务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就越差,也就是说,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增加对服务业就业增加的驱动作用越小。

根据前面的方程式,中国的ΔQS/ΔEY为69.58942,很明显,这个系数是正值,从而EE值必为正,说明在计算时期的经济水平下,服务贸易出口收入对服务业就业都有促进作用。据此,可以计算出中国在样本时期内的服务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值(EE)。

从图中可以看出,服务贸易出口额对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并且逐年递增,即服务贸易出口额每增加一单位引起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的幅度在不断上升。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具有拉动作用,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就业问题,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使服务贸易的发展更好地带动服务业就业的增长。我国服务贸易对缓解就业压力的贡献率不足,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可以使服务业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口。同时,针对服务贸易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需要落实具体的解决措施。

参考文献:

1.陈宪,程大中,殷凤.中国服务经济报告2006.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富克斯.服务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87

3.熊伟.试析我国的劳动就业与对外贸易的相关性.财经贸易,1999(1)

4.程大中.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出口.世界经济,200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6.中国商务出版社,2007

6.杨文英.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宏观经济研究,2003(2)

7.程大中.服务业就业与服务贸易出口:关于中国和美国的对比分析.世界经济,2000(11)

8.李伍荣,高静.发展服务贸易:吸纳就业的新途径.当代财经,2004(1)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责编:吕尚)

作者:王 婉 张 凯

服务业服务贸易论文 篇3:

服务贸易、服务业FDI与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优化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中国服务业的行业面板数据研究了服务贸易与服务业FDI对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服务进口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服务出口和服务业FDI则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服务进出口和服务业FDI对我国男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大于女性;服务进口对中高技术行业就业结构的负向影响相对更小,而服务出口对其的正向影响相对更大;服务业FDI有助于我国中低技术行业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对中高技术行业就业结构却产生了不利影响。

[关键词]服务贸易;服务业FDI;就业结构;熟练劳动力

一、引言

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中国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所在。作为具有典型劳动密集型特征的产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主要由其就业结构(熟练劳动力的就业比例)的高级化程度所决定。同时,大量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与外资流入是影响一国(地区)就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尤其是加人WTO以来,中国服务业的进出口规模和引资规模不断扩大,2002-2011年间,中国服务进口额年均增长率为20%,世界排名从第10位升至第3位,服务出口额年均增长率为18.5%,世界排名从第12位升至第4位。服务业FDI年均增长率18.92%,并于2011年首次超过制造业的FDI。与此同时,服务业就业结构不断趋于优化,熟练劳动力占比由2004年的40.7%升至2010年的49.1%。那么,服务贸易与服务业FDI对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现有贸易和引资模式是否改善了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意义重大,我们希望本研究能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有所贡献。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有关国际贸易与就业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已较为丰富。以H-0理论为代表的传统贸易理论最先指出贸易自由化将有利于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力就业需求的增加,而对发达国家熟练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会产生不利影响。随后,众多经验研究对这一理论判断进行了验证。Schumacher(1984)最先以欧洲六国为样本的经验研究发现,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对样本各国非熟练劳动力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进一步扩大研究样本的情形下,Wood(1991)发现南北贸易降低了发达国家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而且激烈的竞争是导致发达国家非熟练劳动力相对需求下降的主要原因。

上述以发达国家为样本的研究文献均支持了H-O理论。那么,国际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又有怎样的影响呢?Fernandes(2007)对哥伦比亚的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显著提升了两国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但Muendler(2004)对巴西的研究则认为中间品进口未能显著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以企业为研究视角的新新贸易理论认为出口贸易可增加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Melitz,2003),在该理论的指导下,Molina和Muendler(2009)对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均认为出口贸易提升了熟练劳动力的就业比例。与以上研究结论不同,Burstein和Vogel(2010)认为国际贸易不利于发展中国家非熟练劳动力就业需求的扩大。对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国际贸易对中国的就业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唐宜红、马风涛(2009)首先对该问题做了回答,他们认为垂直专业化贸易促进了中国工业部门非熟练劳动力的相对就业。考虑到整体垂直专业化贸易未能显示与不同国家纵向分工对国内就业结构影响的差异性,唐东波(2012)分析了与不同国家的垂直专业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与OECD等发达国家的垂直专业化贸易提高了中国制造业熟练劳动力就业比例,而与亚非拉等低收入国家的垂直专业化贸易的影响作用刚好相反。在进一步考察整体进出口贸易时,仍发现全球化贸易提高了中国工业部门非熟练劳动力的就业比例。

有关外资流入对发展中国家就业结构影响的研究文献相对有限,但所得结论基本一致。例如,Feenstra和Hanson(1997)对墨西哥的经验研究发现,FDI的增加有助于提升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Xiaodong Wu(2001)利用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

迄今为止,有关国际贸易与FDI如何影响就业结构的研究主要将工业或整体经济作为分析对象,而专门针对服务业的相关研究则相对较少。随着中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FDI的快速增长和服务业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关服务贸易与服务业FDI如何影响了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经验研究已变得日益重要但依然鲜见。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从三个不同维度实证分析服务贸易与服务业FDI对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从而获得中国服务业发展和就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启示。

三、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在借鉴了蔡宏波、陈昊(2012)有关就业结构的计量模型设定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解释就业结构的待估计量模型为:

其中,下标i和t分别为行业和时间,S为服务业就业结构,用熟练劳动力在总就业劳动力中的占比来表示;SL为熟练劳动力年底就业人数,具体的表示方法将在后文给出;W为实际平均工资水平;Q为产出规模,用服务业实际增加值来度量;IM为进口渗透率,用进口额与各服务行业增加值之比来度量;EX为出口导向率,用出口额与增加值的比值来度量,FDI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用各服务行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其增加值之比来表示;K为资本存量。η07为待估参数,Ti为时间趋势项,λi为行业固定效应,μit为误差项。

(二)数据说明

1 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行业划分。由于WTO对服务贸易的行业分类标准同中国对服务业行业的分类标准存在较大差异,我们将两种不同分类标准下的服务行业进行了重新分类整理,为实现各服务行业的统计口径一致,最终整理得出9个服务行业,具体的分类方法可见崔日明等(2013)一文。

2 按照技术水平对服务行业的分类。借鉴国际的通行方法,我们利用平均工资将服务业各行业划分为中高技术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两大类,其中,中高技术行业(5个)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体娱乐业及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中低技术行业(5个)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服务业及租赁与商务服务业。

3 按照受教育水平来划分熟练劳动力与非熟练劳动力。将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划分为熟练劳动力,其他受教育水平的劳动力则为非熟练劳动力。

4 数据来源与处理。在待估计量模型所包含的变量中,实际总产出(Q)由实际增加值来表示;工资水平(W)用各服务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实际工资来表示;资本存量(K)由崔日明等(2013)一文所使用的方法计算所得。劳动力需求用城镇单位年底就业人数表示;利用以1990年为基期的消费价格指数,对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平减可得实际平均工资;服务业各行业实际增加值由名义增加值被以1990年为基期的各行业增加值指数平减所得;服务业各行业进出口额用人民币对美元年均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值。各服务行业城镇单位年底就业人数、年平均工资、增加值、消费价格指数、增加值指数及人民币对美元年均汇率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男女性年底就业人数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服务进出口额来自WTO国际贸易统计数据库和中国商务部。

四、估计结果与分析

本文首先从整体上实证分析服务贸易、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状况,为了验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进一步从分性别和分行业两个维度进行了再检验。本文分别利用FGLS和系统GMM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由于服务贸易、服务业FDI与服务业就业结构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可能会引起内生性问题,我们于是进行了内生性检验(如表1),结果发现回归模型的确存在着由服务进口、服务业FDI与服务业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所引起的内生性问题,此时,FGLS估计是有偏的,而系统GMM的估计结果显示,Sargan检验的P值均大于0.1,说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系统GMM估计中所使用的工具变量在整体上是有效的;AR(2)检验的P值均大于或等于0.1,说明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差分残差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性。可见,使用系统GMM估计得到的回归结果是有效的。因此,下面将以此回归结果为基准进行分析。

1 由表2的回归结果可知,就整体服务业而言,在GMM估计下,进口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服务业就业结构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进口不利于服务业就业结构升级,也就是说进口对服务业熟练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强于非熟练劳动力。这是因为,作为一个非熟练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根据H-O原理,我国将更偏好于进口熟练劳动力密集型的服务产品,如此,进口对国内服务业的熟练劳动力所产生的替代效应就相对更大。进一步从分性别和分行业两个维度的检验结果再次印证了基于整体服务业视角所得结论,说明模型的估计结果是稳健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进口对男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大于女性劳动力,说明服务进口对男性熟练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强于女性,究其原因可能是男性熟练劳动力就业量远大于女性,从2004年到2010年间,男性熟练劳动力的年就业量约是女性的1.74-2.23倍左右,所以,较女性而言,服务进口对男性熟练劳动力的替代更为容易;进口对中低技术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大于中高技术行业,说明服务进口对中低技术行业熟练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强于中高技术行业,可能的原因为:其一,中低技术行业的服务进口规模较中高技术行业更大,从2004年到2011年间,中低技术行业服务进口额约是中高技术行业的1.83-2.07倍左右,而且,出于国家经济安全的考虑,许多中高技术行业受国家保护的力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较弱,因此,服务进口对中低技术行业熟练劳动力的替代效应相对较强;其二,与中高技术行业相比,非熟练劳动力是中低技术行业的核心投入要素,而熟练劳动力是其非核心投入要素,所以,服务进口对中低技术行业熟练劳动力的替代更为容易。

2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出口对整体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从总体来看,服务出口增加了服务业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这同Melitz(2003)和Tybout(2003)等的研究结论相吻合。可能的原因为:一方面,服务出口会使服务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由于服务业大都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参与服务提供的劳动力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服务提供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因此,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刺激服务出口企业不断增加熟练劳动力投入,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服务出口可使出口企业的非熟练劳动力通过“干中学”来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并逐渐成为熟练劳动力,因而服务出口企业的熟练劳动力比重不断提高。

进一步从分行业和分性别的估计结果均支持了以上结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出口对男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大于女性,对中高技术行业就业结构的优化作用大于中低技术行业,说明与女性劳动力和中低技术行业相比,服务出口更有利于男性劳动力和中高技术行业技能结构提升,其原因与进口恰好相反。

3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外商直接投资(InFDI)对整体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引进外资有助于服务业熟练劳动力相对就业水平的提升,这同唐东波(2012)与Feenstra and Hanson(1997)分别针对中国和墨西哥的研究结论相似,也验证了Feenstra and Hanson外包理论所得出的基本结论;进一步从分行业和分性别的估计结果(除中高技术行业外)均证实了以上结论的稳健性。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服务业就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机理可能是:其一,来华外资企业大都从事熟练劳动力密集型服务生产,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外资进入必将会增加中国相对廉价的熟练劳动力需求;其二,外商直接投资可通过工资信号机制和经济增长的投资信号机制提高欲进入该行业求职者的受教育需求(马衍军,2005),进而激励该行业熟练劳动力相对供给的增加;其三,来华外资企业通过员工培训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供给及就业水平。与其他研究视角下所得结论不同的是,外商直接投资不利于中高技术行业的就业结构升级,可能的解释是:一方面,与本土企业相比,进入中高技术行业的外资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外企进入势必使中高技术行业的许多本土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导致中高技术行业的熟练劳动力需求相应减少;另一方面,通常来说,进入中高技术行业的外资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保密度,为避免技术外漏,该类型外资企业倾向于利用技术和投资来替代劳动力投入,且所雇熟练劳动力主要来自于母公司,而很少求助于东道国劳动力市场。

4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从整体服务业,还是从分性别和分行业视角,产出规模扩大对服务业就业结构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熟练劳动力就业增加则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扩大服务业产出规模不利于就业结构优化升级,而熟练劳动力就业增加则有利于改善就业结构;资本积累显著地抑制了服务业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男女劳动力和中低技术服务行业的估计结果均印证了这一结论,但资本积累对中高技术服务行业的就业结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中高技术服务行业的物质资本与熟练劳动力之间具有互补性,而中低技术服务行业二者之间则具有替代性;与资本积累的情形完全相反,实际平均工资提高有助于服务业就业结构的优化,这符合效率工资理论所得结论。进一步对男女劳动力和中低技术行业的实证检验得出了相似的结论,但平均实际工资提高不利于中高技术行业就业结构改善,说明工资上升对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行业异质性。

五、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文利用2004-2011年服务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服务贸易和服务业FDI等全球化因素对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无论从整体服务行业,还是从不同性别和不同技术水平服务行业来看,服务进口不利于中国服务业就业结构的改善,而服务出口则对其产生了有利的影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和行业异质性。其中,服务进口对男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负向影响大于女性,对中低技术行业的负向影响大于中高技术行业。与服务进口不同,服务出口更有利于男性和中高技术行业熟练劳动力就业比例的提升。总体而言,服务业FDI对服务业就业结构具有显著的优化作用,进一步从分性别的估计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但从不同技术水平行业类型来看,服务业FDI不利于中高技术行业的熟练劳动力就业。

对其他控制变量而言,产出规模不利于熟练劳动力相对需求的提高,而熟练劳动力投入显著提高了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资本积累除显著提升了中高技术行业熟练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外,在其他研究视角下的估计系数均显著为负,而实际工资的情形与资本积累恰恰相反。

一般而言,就业结构高级化与收入差距扩大之间存在高度的一致性,即就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越强,收入差距就越大。就业结构高级化与缩小收入差距都是中国当前所面临的重大任务,二者到底孰轻孰重,将直接关系未来的政策选择方向。如果就业结构高级化是我国当前更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那么,我国就应该积极扩大服务出口,尤其是中高技术服务行业出口,适度控制服务进口,尤其是中低技术服务行业进口,实施积极的引资政策,加大服务业引资力度,尤其是中低技术服务行业的引资力度;此外,进一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扩大中高技术服务行业的相对投资规模;利用最低工资法等相关政策措施迫使或激励相关服务企业提高工资水平,也均有助于我国服务业结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如果缩小收入差距成为我国当前更为重要的战略任务,那么就应该实施与以上相反的政策措施。

责任编辑:潘德平

作者:张志明 崔日明

上一篇:铜氨丝服装设计论文下一篇:茶文化产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