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服务贸易论文

2022-04-16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并选取NRCA指数、TC指数和服务贸易开放度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然后基于1996~2015年的数据对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还比较低;(2)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会显著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国服务贸易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国服务贸易论文 篇1: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文章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并结合实际给出相应建议。迅速有效地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推进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以及我国整体经济及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 服务贸易 影响 对策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社会分工专业化逐渐加深,服务业及服务贸易迅速发展,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体系及对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日益显现。自加入WTO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家,对外贸易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然而服务贸易作为进出口贸易的重要部门,其发展并非一番风顺,对我国而言,虽然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得到迅速发展,但长期处于逆差。除了自身服务产业发展不完善及贸易竞争力弱的原因外,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也是阻碍服务出口的原因之一。我国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我国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的企业达31.4%,出口商品为40%,损失达359.2亿美元。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将随着服务贸易的发展而进一步显现。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及根源

1.中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TBT)限制的客观原因。TBT措施制定和使用的便利性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为了顺应整体关税税率的降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把TBT作为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的重要手段是必然的。由于各国政府自身能够掌握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定主动权,世界贸易组织对它的限制也不够成熟,TBT的设定和实施并不需要通过国际组织批准。所以,相较与实施程序复杂的反倾销等措施,TBT更具有可操作性并且见效快的,从而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通过这种手段,短期内就可以实现限制进口,最终达到保护国内市场和劣势产业的目的。借助于保护消费者之名,把技术法规和标准等措施当作一种技术贸易壁垒,是各国政府或明或暗最常见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因此,也就成为了我国频繁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客观原因。

我国加入WTO时间较晚,出于各种政治经济原因我国直到2001年12月11日才最终成为WTO成员。此前的我国长期难以享受WTO有关协议对发展中成员方甚至一般成员方的待遇,被隔离在多边贸易体制之外,这对我国出口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由于不是WTO成员,我国不仅无法获得充分、稳定、确切的有关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标准,同时也无法享受作为展中国家,《TBT协议》与《SPS协议》在技术法规与标准的制定、实施以及技术协助等方面给予的优惠和差别待遇。最后,就贸易争端而言,我国面对出口中遭遇的歧视性技术性贸易壁垒,只能通过双边谈判的方式磋商,无法有效利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问题。即使已经加入WTO,这些限制我国出口的重要问题也无法立即得以解决。

2.中国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主观原因。(1)我国服务出口产业的弱质性。近年来,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得以发展,但由于高新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相对于国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标准的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依旧具有的弱质性,表现为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则占次要地位,而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仍占主导地位,同时,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且质量相对落后,特别是出口质量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与一些展中国家也有差距。各国对质量水平的要求会随着技术竞争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而提高。由于国际标准的提升与明确,我国产品出口将要面对的技术门槛也会提高。(2)我国国内较低的技术标准水平无法满足国际要求,导致我国产品在质量和技术得不到认可。我国技术法规、标准及合格评定等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平,都较为落后并且不够健全。技术标准方面,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统计,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已发布国家标准20206项,其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仅有8931项,采标率为44.2%,而且其中相当部分还不是等同采纳。中央政府各部门、地方政府各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大都出于局部利益考虑,制定的规章、条例数量繁多,规定各却不相同,导致各种技术规则存在不协调的现象;在合格评定环节,我国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认证体系,分割管理和多头认证存在于商品的生产、流通、使用、进出口各环节,使得国内产品和进出口商品实行双重质量许可和认证规则,缺乏统一性和权威性制度;一些认证机构自身并没有取得国外的认可和授权检验,存在“小、弱、差”问题。(3)对TBT问题的认识和管理不够。鉴于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出现时间相对较短,又具有复杂性与隐蔽性等特性,使得我国很长时间内没有对它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在宏观管理层次上,政府有关职责部门缺乏统一协调的工作机制,没有为企业建立起完善可靠的各国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信息的咨询机构,缺乏对国际通用标准和相应管理规定以及主要贸易伙伴国的TBT体系的相应了解,难以对相关产业的出口企业进行有效的宏观指导。从企业角度来看,TBT问题没有引起我国许多出口企业的足够的重视,许多出口企业对发达国家技术性管理规定和手段的了解有限,缺乏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性管理措施的了解,因此难以及时根据进口国的措施的调整,主动改善自身的产品技术标准。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积极影响。(1)利于迫使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传统旅游业和服务业作为我国服务行业具有比较优势的部门,依然属于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的传统产业,而在国际新兴的金融、保险、咨询、专利服务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领域,我国尚处于初步发展中,竞争力弱,在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多不足,但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服务项目是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所在,我国在这些领域的欠缺增加了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可能性。所以企业要跨越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服务行业转化为竞争优势部门,就须要加速技术创新。(2)有利于推动服务领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因为在服务贸易出口中不断的遭遇发达国家TBT措施,为了积极应对这一情况,我国不得不相应提高服务业的技术规定、标准化意识,落实服务业标准化程序,而服务标准化有利于规范服务业行为和市场、增强服务企业自律、发展壮大。(3)绿色壁垒促进我国绿色服务贸易的发展。绿色壁垒会有利于我国环保法规的完善和实施,促进产业的环境效益从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提高企业对环保投入的自觉性及环保意识。实现从生产到消费领域的绿色服务提供,扩大绿色市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消极影响。(1)增加市场准入障碍。我国服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会因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提高,最终阻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是针对服务人员资格要求而设置的壁垒。具体来说,在商务服务、建筑工程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和社会服务等领域都能对人员资格进行限制。而有些人员资格(如学历和执业资格)的获取,会增加准入的时间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我国服务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2)削弱服务贸易竞争力。在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后,服务企业如果希望跨越壁垒,则需要提高设备、引进专利、培训员工、花费高昂的费用获取国外机构的服务质量认证,而目前来看,我国服务业发展时间较短,技术水平较低,这些必然会增加我国企业资本投入压力,降低企业的利润,从而进一步削弱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3)增加国际贸易摩擦。服务的可标准化引起的服务标准差异是导致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时,由于对标准设立的不一致,可能会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

而随着服务贸易在各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由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而引起的贸易摩擦,将成为我国发展服务贸易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我国服务业面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对措施

1.政府。(1)建设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性壁垒应对平台。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的研究中已经指出,发展中国家在关于国际技术标准上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我国出口受限的重要原因。由于各国的技术法规与标准不仅条目繁多,又经常改动或修订,使得我国很多企业很难了解进口国技术壁垒的具体措施及规则变动,最终导致了出口受限。商务部的调查报告中指出,认为“信息不灵,不知道对方规定已改变”是跨越技术壁垒的主要困难的企业,占到调查总样本的36%。因而,政府部门应当尽快在重点产业部门和地区建立健全技术壁垒信息预警服务体系,建立信息渠道,以方便企业有效获取相关信息、及时采取积极防御措施,从而实现有效跨越技术壁垒。目前,原外经贸部也于2003年初步建成了“全国净进出口宏观监测预警系统”的一期工程。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技术壁垒信息预警服务平台起步较晚,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相关的服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2)积极开展服务贸易谈判。积极参加WTO服务贸易谈判及双边谈判,谈判都是削减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最直接的手段,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削减也主要是通过服务贸易谈判达成的。GATS对促进服务贸易谈判,削减国的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服务领域TBT进一步削减主要是依靠不断的谈判实现的。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对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做出了相关承诺,相应地,也得到了他国开放市场的回报。谈判达成所需要的让步是相互的,在其发达国家要求我国更多地开放服务领域市场时,我国也完全有理由要求对方让出一部分市场。只有顺应趋势,积极参加WTO服务贸易的谈判,才能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3)重视双边与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由于贸易双方沟通和谅解的缺乏,造成了国际上许多技术壁垒问题。双边、区域合作和协调机制逐渐引起了主要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重视。相互认可协议是通过双边协调解决技术壁垒摩擦最典型的范例,,本国厂商能够通过互认可协议,在生产所在地获得认证而免于支付高昂的离岸认证费,并能实现产品从产地直接运往最终销售地,这种一种产品一次认证的模式,有效削减了贸易障碍。因此,我国应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充分运用多种合作和协调机制,尽快在战略性领域与我国技术性贸易摩擦较多的国家建立双边技术磋商与调解机制,可以通过加强双方在技术标准规定与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合作的方式,有效跨越技术壁垒,从而便利贸易。(4)通过提升环保产业的产业结构,实现国民经济的“绿化发展”。TBT中的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我国政府必适应的一种形势,实施国民经济的“绿化战略”。首先,树立可科学发展观念,提高环保竞争力意识,使贸易出口能力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其次,应制定支持和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财政、金融优惠政策,以敦促环保产业作为发展出口产业结构的支撑点和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企业。(1)自身的技术水平需要提高。技术壁垒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国家之间技术差异,目前,我国出口产品遭遇技术壁垒的关键原因在于本国科技发展水平普遍低于主要贸易对象。对于企业而言,加强企业的技术投入、增强新产品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是跨越技术壁垒的先决条件,企业应注重从国外引进技术后的消化与自主创新能力培养,进行对传统产业的新兴技术改造。重视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的吸引和培养,真正实现技术创新的主体、开发投入的主体的角色转变,提升国内产品附加值,彻底打破技术壁垒的限制。(2)主动寻求政府的帮助,提升争端应对能力。单个企业在应对复杂的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存在一定的困难,服务贸易具有关系到国家的利益的特殊性,所以政府也应是应对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要力量。企业要积极密切与政府的关系,主动和政府交流,面对一些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借由政府的力量来处理。我国服务业起步晚,在旅游、运输等传统产业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外,在新兴服务产业还比较薄弱,我国缺乏大型的服务企业集团及跨国公司。企业在应对服务贸易壁垒时,一方面应加强行业自身联合,另外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也是有效途径。(3)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合资并购等方式跨国经营,绕过技术壁垒。企业可采取跨国经营如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从而绕过复杂、繁琐的技术壁垒限制。在投资领域,通过在出口目的国采取合资、独资、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跨国经营,销售渠道上则可利用外商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顺利避开该国设置的TBT限制;同时,转移投资可以扩展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程度,由此带来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模仿效应终将有利于国内企业跨越TBT的技术经验积累,并能增加相关产业跨越技术壁垒的机会。

三、结束语

我国服务贸易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整体水平较低,长期处于逆差状态。除了服务贸国际易竞争力弱,技术性贸易壁垒也是造成这一现状的重要因素。随着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将进一步受到技术性壁垒的影响。

面对服务贸易领域的技术性壁垒,政府和企业应该协力应对。由于服务贸易涉及行业领域广,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性壁垒的设置对经济的影响更是深远,单个企业的力量很难有效解决TBT问题,所以应对服务贸易壁垒由政府主导,以政府间谈判、协商来直接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设置,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服务贸易领域的技术性壁垒应对平台。我国遭受服务领域技术性壁垒从内因来讲是由于自身竞争力的不足,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服务贸易领域技术性壁垒的问题,还需大力提高服务贸易出口争力,政府、企业都应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 夏友富.TBT屏障——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国际贸易,2002(10)

[2] 杨慧力.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制度化趋势与我国预警体系的建设.中国科技论坛,2009(8)

[3] 唐炎钊.我国应对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4] 禹佳.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和对策研究.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西太原 030051)(责编:贾伟)

作者:田问耕

我国服务贸易论文 篇2:

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并选取NRCA指数、TC指数和服务贸易开放度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然后基于1996~2015年的数据对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还比较低;(2)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会显著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最后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NRCA指数 TC指数 服务贸易开放度 服务贸易竞争力

一、引言

作为全球价值链的粘合剂,世界服务贸易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也加入了这辆快车,从量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7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755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服务贸易大国;从质上来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还比较低,服务贸易的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常年为负,且有恶化趋势。我国需要正确改革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贸易竞争力,实现从服务贸易大国向服务贸易强国的转变。

陈宪、殷凤(2008)选用开放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等对比分析了中国和世界主要服务贸易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并实证研究了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因素。黄健青等(2012)利用面板数据对影响京津沪渝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目前四地服务贸易出口优势并不明显,并且货物出口和第三产业比重等与服务贸易竞争力存在长期和短期的均衡关系。尹伟华(2015)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投入产出表和NRCA指数得出与美国服务业相比较而言,我国服务业表现出比较劣势,不过,两国差距不断减小。

二、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一)我国服务贸易总额和逆差不断扩大

由图1可以看出,1996~2015年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总体上呈不断上升之势。2001年加入WTO后,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以20%~30%的年均增长速度持续攀升。2008、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之后迅速反弹,继续猛增,直到2015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服务贸易大国。但不容乐观的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也在迅速扩大,2009年后逆差恶化尤为显著,这主要是我国近年来的服务贸易进口增速超过其出口增速所致。

(二)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本文选取TC指数、NRCA指数和我国服务业开放度来衡量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TC指数即贸易竞争优势指数,是一国贸易进出口差额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计算公式为(Xi-Mi)/(Xi+Mi),其取值范围为(-1,1),指数为正表明该国处于贸易竞争优势地位,且指数越大,该国贸易竞争力越强;指数为负表明该国处于贸易竞争劣势地位,且指数越小,该国贸易竞争力越弱。

NRCA指数即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是一国某产业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与其该产业进口占进口总额的比例之差,计算公式为(Xi/X-Mi/M)*100,该指数从进口和出口两方面更真實的反映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大于0表明该产业有竞争优势,小于0则为竞争劣势。

服务业开放度用一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衡量,计算公式为(Xi+Mi)/GDP*100,该值越大则服务业越开放。

三指数的计算结果如下表:

从表1可知,TC指数多年持续为负值且大体呈不断减小的趋势,表明虽然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不断上升,但服务贸易逆差也在恶化,服务贸易进口额的年均增长率超过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服务贸易出口仍处于劣势,也就是说,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还比较弱。NRCA指数从1997年开始一直为负值,即我国服务贸易表现出竞争劣势,且竞争劣势不断加大。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在2007年前逐渐提高,但2008年之后呈现出波动趋势,或许是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影响。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在国际上比较弱,这和服务业涉及经济安全有关。一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主要以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贸易为主,而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贸易不够开放,基本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竞争力。

三、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为探究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本文选取服务贸易出口额Y作为解释变量,代表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选取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业增加值作为被解释变量,即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货物贸易出口额X1: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服务业的无形性特征,服务贸易常常需要依托于货物贸易而进行,因此,货物贸易的发展也会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服务业增加值X2:用来描述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一国国内服务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根基,是服务贸易的产业支持,要提升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实质上就是要发展国内服务业。因此,把服务业增加值(用第三产业增加值代替)作为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一)模型选择

本文选取1996~2015年的我国服务贸易数据,数据均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整理而得。所有计量回归和检验通过Eviews3.0完成。

基本模型如下:LNY=C+αLNX1+βLNX2+ε

(二)平稳性检验

为避免由于时间序列不平稳而导致的虚假回归问题,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表明所有解释变量都是二阶单整的,即I(2),因此,对以上变量不做平稳性检验而进行简单回归所得出的结果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三)模型回归

所有解释变量都是二阶单整,符合具有协整关系的前提条件,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对所有变量进行回归。最终协整回归结果如下:

回归结果为:LNY=-1.473965+0.62002LNX1+0.280602LNX2

t值 -10.29964 9.01299 4.03988

R2=0.99537 D.W.=1.539989 F值=1827.98462

(四)协整检验

只有当协整回歸方程的残差序列是平稳的,才能说明各变量之间满足协整关系。采用ADF方法对协整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2),结果表明残差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单位根,即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因此,回归方程表明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与货物贸易出口额、服务业增加值的协整关系是成立的,即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上述回归方程即为最终的协整方程。

根据协整方程:(1)说明我国服务贸易的基础较差,服务贸易竞争力较弱(常数项为负值);(2)货物贸易出口额、服务业增加值对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有正向作用,且货物贸易出口增加1%,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升0.62%,而服务业增加值发展1%,同时会以0.28%的程度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四、小结与启示

以上分析显示:(1)TC指数、NRCA指数和我国服务业开放度均显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还比较低;(2)货物贸易出口和服务业发展水平会不同程度地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

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对GDP作主要贡献的是服务业,其对货物贸易、就业及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服务贸易也成为各国相互较量的主角。总体来看,近些年我国服务贸易取得了长足进步,已跻身服务贸易大国行列,但服务贸易逆差却不断扩大,如不及时扩大服务贸易出口,在货物贸易出口不振的现状下,一旦服务贸易逆差超过货物贸易顺差时,我国经常项目就会出现逆差,这非常不利于我国整体宏观经济稳定。另一方面,我国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仍然较低,增加服务贸易出口需要加快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步伐。因此,我们需要推进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提升服务业跨国企业的竞争力,同时扶持服务贸易相关企业的发展,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和自由化,为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营造良好条件。

作者简介:李姝(1991-),女,汉族,河南安阳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作者:李姝

我国服务贸易论文 篇3:

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摘要:本文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出发,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一、 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1、 总体上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迅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总量发展迅速。199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98亿美元,2000年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为664. 6亿美元,到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2009年达到2867亿美元,是1990年的29.3倍。从1990年到200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8%,进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3%,进口增速比出口高5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达到295亿美元,约占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0%。

2、 旅游业和运输业国际服务贸易相对集中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从结构状况看,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贸易上。二者合计平均要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0%以上,2002年曾高达65.64%,如果再加上其商业服务,三者共占服务贸易的80%左右,比重偏高,之后逐年有所下降,到2009年,二者合计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49.2%。旅游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头戏,2002年以前旅游出口在服务贸易总出口中一直超过50%,近年来有逐渐下降的趋势,2009年,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比重为30.9%。运输业出口贸易伴随着货物贸易的高速增长,在服务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2009年运输出口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18.3%。运输进口占服务贸易总进口的29.5%

3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呈逐年增大的趋势,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与2000比增长显著,进出口总额为2867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34% 。其中,出口1286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27%;进口158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40%。从进出口总量情况看,我国服务贸易自2000年至2009年一直存在逆差,且逆差存在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一致。

2009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达到295亿美元。逆差的主要项目是运输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以及旅游,逆差分别为230亿美元、97.1亿美元、106.4亿美元和40.2亿美元。

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规模偏小,开放程度偏低

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许多服务业的对外开放都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才开始试点的。银行、保险、电信、民航、铁路、教育卫生、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其他一些行业对外资也没有完全开放。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服务业在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和自然人流动方面开放程度较高,然而于商业性存在方面、在外资准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限制,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的作用不大,这就制约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2、我国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

出口的部门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2008年我国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出口已经占服务贸易总出口的50%以上,而在全球服务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通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专利服务、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的行业,尽管其出口增速高于全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年均增速,但目前这些行业规模偏小,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服务贸易的国别地区结构不合理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

服务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够平衡我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沿海发达地区,沿海發达地区由于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较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在运输、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和广告宣传等领域较内陆地区具有明显的优势, 是中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地区。

3、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市场体系不完善

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直到近年我国服务贸易立法才有较大的改观。现已颁布了一批涉及国际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如《海商法》、《保险法》、《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广告法》、《建筑法》和《律师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构建真正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国际通行规则需要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规范管理的服务贸易体制起了重要作用。但我国服务贸易的立法未成为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颁布的一些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不仅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而且立法层次低、缺乏协调,影响到我国服务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制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打破行业垄断,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和对外开放程度,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在服务业商品结构上,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竞争优势,分阶段、有重点地发展高层次的资本技术密集型现代新兴服务产业,结合不同产业的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选择运输、旅游、建筑、信息以及软件服务、教育培训等行业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通过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快速发展来实现我国服务业结构的优化,以此来实现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

2、 制定更加优化的发展服务贸易指导方向

目前的国家产业发展目录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上,应该根据贸易结构调整的需要,抓紧细化、完善服务贸易发展指导目录,明确行业发展重点及支持方向。要根据服务贸易所具有的特殊性,针对其离岸贸易的可贸易、跨度大、领域广,以创意和高技能、高知识的特点,分门别类地调整和完善服务贸易相关的产业政策,认真清理限制服务贸易产业分工、业务外包和承接服务外包等影响发展的不合理规定,逐步形成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的产业政策体系。在国家“千百十”工程的基础上,具有发展基础和经验的地方,要立足现有基础和比较优势,制订并细化本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指导目录,突出本地特色,发挥更大的积极性和带头作用。

3、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

为保证服务贸易正常健康的发展,应根据GATS的要求,建立和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体系,使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于我国已经承诺开放的服务领域的现行立法,应根据GATS的规定进行全面审核和修改。对那些已经承诺开放但尚未立法的服务领域,应按开放程度、开放时间进程等方面做出统筹安排,避免立法上的无序现象。同时,正确利用GATS的有关例外条款,制定适度的保护政策,以保护我国服务贸易的正常发展。对涉及国家安全和主权的服务部门应以法律的形式对保障的范围和程度予以规定。最后,还应该严格执行各种法律法规,尤其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切忌因眼前利益而因小失大。

总之,我国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发展服务贸易,必须重新规划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参与国际服务竞争过程中,政府要从全局的高度,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在服务研究中的价值和技术投入等同时,服务性企业要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打造,努力具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逐步构筑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刘田. 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N] .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

[2] 雷兴长,胡英华.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转变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谭影慧. 谈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新趋势与我国的应对策略[J].商业时代, 2009 (5) .

作者:廖伟峰

上一篇:中印贸易发展论文下一篇:电商企业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