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应对研讨论文

2022-07-03

上海侨商会倡议守望抱团渡危机2008年12月底,上海市侨商会举行“上海侨商应对金融危机研讨会”,向全市侨商发出倡议:应对金融危机,坚定信心,抱团取暖,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迎接春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金融危机应对研讨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金融危机应对研讨论文 篇1:

“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研讨会综述

3月12日,浦东新区国资委与《探索与争鸣》杂志社联合后续召开了“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研讨会。来自上海社科界的专家学者、浦东新区国资委的相关领导和新区直属企业的独立董事代表汇聚一堂,共同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的着眼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着力点”与“浦东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独特点”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保增长、促发展的着眼点

由于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兼具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谋划自身发展,引领区域经济发展,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等多重使命的国资国企,是“保增长、促发展”当仁不让的主角,其在政企关系、产能管理、金融创新等方面相应面临的挑战也更为直观。

浦东新区国资委陆方舟主任结合浦东国资主要由开发集团公司构成的特点,认为国企首先要考虑自身如何健康发展。他提出四个“加强”:一是加强风险防范,牢把预算审核关。二是加强资金融通,打造融资平台。三是加强收益调节,减轻企业资金压力。四是加强工作协调,包括横向上浦东国资委与相关委办对企业扶植政策等的落实,以及纵向上浦东国资委与上海市国资委对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相关政策的落实。关于开发公司如何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他提出五个“紧抓”:一是紧抓园区困难企业,特别是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特殊企业,开发公司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二是紧抓投资项目,要鼓励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吸引重大项目。三是紧抓融资服务,尤其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构建良好的融资环境。四是紧抓人才服务,关键要抓人才公寓的建设。五是紧抓投资建设,要及时跟进投资项目的落实。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王洪卫教授也从国资国企的属性展开分析,他认为“政治”的部分很重要,“市场”的部分也很重要,在“保增长、促发展”的基调下,浦东国资国企必须明确两个根本方向,一是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充分体现改革试点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引导性。在此前提下,国资委对国企可以多放一点,少管一点,多备案一点,少批准一点。复旦大学金融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华伟副教授赞同此点,认为国资委应该加强宏观的战略引导和微观的技术支撑。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教授认为,国企在“保增长、促发展”上有天然的责任担当,同时受益于振兴计划、资金导向又有后发的生长优势。当前一个需要留意的问题是产能过剩。他结合日本经验作对比分析:日本曾通过提高管理效率,在生产流水线上最大化地避免重复劳动,试图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但在市场缺失的情况下,也就没有任何的调整空间。相反,我国有着很大的效率调整空间,但我们的问题是第一次面对如此危机、遭遇硬着陆,此时如果不做任何结构和效率调整的准备,一旦市场恢复,也一定是日本可以抢占到发展先机。为此,国资国企要加强人才储备,优化产能管理,切实提高行政效率。同济大学中国科技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尤建新教授认为,在“保增长、促发展”的压力下,国资国企一定要谨防趋同化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他强调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要关注风险控制,避免盲目发展造成新的遗留问题。

王洪卫教授冷静分析了此次肇起美国的次级贷,认为美国的金融创新的确过了头,而我国的金融创新还远不充分,国资国企因而更要主动挑起金融创新的大梁。目前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在讨论用房地产的投资消费增值券取代次级贷,对于这些代表国际趋势的金融动态,国资国企要加强追踪和研究。国浩律师集团(上海)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吕红兵律师呼应此点,认为华尔街是创新无节制,而我国是创新不足,主张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特别是债券融资。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着力点

由于身系国家经济命脉,国资国企的改革不应拘泥于当下,而应放眼于长远;不仅要从法人治理结构上着手,更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软实力建设上布局;不仅要在应急对策上有所准备,还要在发展理论上有所反思。

对于浦东国资国企如何深化改革,陆方舟主任首先提出了“以功能支撑为主体,以产业引导为补充”的总体思路,以期与浦东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模式相呼应。他进而提出形成三大板块:一是以开发公司为代表的综合功能板块;二是以科技投资公司等为代表的专项功能板块;三是以上市公司为代表的产业板块。他还提出在优化布局和完善监管上要“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开发公司更多地要体现功能导向、政府属性;上市公司更多地要体现市场导向,自主经营。就国企领导人员的选任而言,要加大对董事会的授权,经营层要更多体现市场化配置。上海天道投资咨询公司俞铁成董事长指出,产业结构调整上要形成“有进有退”的机制。比如,对于土地开发、科技园区建设类企业应该让国资更多地介入;对于纯市场竞争类企业,应该考虑让更有效率的资本来介入。

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胡键研究员在研究俄罗斯经济时发现,1998年的金融危机俄罗斯之所以很快受到波及,经管部门纷纷倒闭,这与其只注重产权变革,无视效率提高的方略密切相关。他因而认为,提升国资国企质量才是应对金融危机根本之道,而为产品质量服务的是企业软实力,企业软实力则由企业形象建设、管理模式创新、员工素质提高等构成。尤建新教授也认为,国企应该在质量安全方面起到标杆作用。华伟副教授则回顾了浦东的发展变迁,指出历史上积累的高起点、如今初具规模的管理创新和服务集聚,共同构成了浦东国资国企的软实力。

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钟祥财研究员从理论角度切入对国资国企改革的理解。他认为,金融危机的爆发使那些曾经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受到挑战,现在亟待修正。我国国企的发展基本是在西方理论的引导之下,既有起色也有弊病,一来受到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束缚,二来受到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不完善的影响。对于后者,不外乎人力资本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这两大20世纪以来新发展的理论。人力资本最初只被视作生产资本、维持劳动的物质财富,教育的因素考虑不多。而后发展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这种不可抵押资本十分重要。今天,人力资本如何定价、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如何控制则是亟待解答的问题。公司治理最初主张经理人和投资人相结合。而后发展的公司治理理论认为所有权和经营权应该分离。现在,公司治理中的可抵押资本与不可抵押资本的比例关系如何确定、高管的道德风险如何控制则是亟待解答的问题。

浦东新区应对金融危机的独特点

金融危机的威力在我国极有可能还没有完全显现,需要密切关注、谨慎判断。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浦东国资国企一定要发挥引领作用,化被动的危机应对为主动的结构调整,走向中国乃至世界。

胡键研究员指出,“中国会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观点有些乐观,“保8”的使命十分繁重。尤建新教授也认为,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要“动脑筋”而不是“喊口号”地“保增长、促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皮耐安教授认为,来自金融危机的外部震源

与我国经济结构的原生问题相叠加,形成共振,而此时我们对于很多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楚,因而步伐一定要扎实稳健。王洪卫教授指出,金融危机可能会有第二波,甚至会连带出基本金融业务的风险,不管它何时终结,总会走出一个L型,即经历一个较长的萧条期。为此,整个浦东的发展规划应该重新布局,比如对世博会、迪斯尼两个项目沿线产业的再定位,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上海海事大学物流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丁以中教授认为,对于各类统计数据的显著下降,我们首先应该对这些数据作进一步调研和分析,搞清楚哪些下降是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哪些下降又是由客观结构造成的,寻找危机应对中的发展机遇。尤建新教授认为,浦东新区应该率先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善于发现发展机会,寻求长远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他还强调,全局性眼光不可或缺,浦东发展贵在跳出浦东看浦东。华伟副教授强调浦东的旗帜效应。他认为金融危机爆发以前,全世界的问题是流动性在宏观上的过剩,而今金融危机着陆,欧美日基本已实行零利率应对,我国还有相当大的利率下调空间。因而,一旦世界经济见底,大量资金的流动极可能是朝向中国、朝向上海的浦东。为此,浦东要做好充分的预见性准备,善于捕捉企业发展“以资金为重还是资产为重”的转换点,择机转换资产结构。他还指出,对于当下的危机报道要作客观的分析。比如,美国GDP的确衰减了,但美国的钱更值钱了,其对自然资源的索取能力之强,其与欧洲、日本的差距之大,都远远超过危机以前。也就是说,美国的主流地位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加强大。因此,浦东的发展路径应该是智慧地主动探索出去。

孙立坚教授结合浦东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特点特别指出,目前还是全球流动性恐慌的阶段,市场的造血功能近乎瘫痪,仅有各国政府的输血机制,由此带来的造血成本因此存在“转嫁”的预期,于是贸易保护主义就可能打着“开放”的旗号抬头,浦东尤其要留意这一动向。此外,他还提醒一点,美国奥巴马政府有一个新的动态,最近在积极参与京都协议,介入环保、节能等标准的制定,换言之,美国正在试图重塑某些产业标准。日本曾经做过与美国在标准问题上错位发展的尝试,但失败了,很多项目发展从而陷入被动。他主张,浦东国资国企要有深层次的介入标准制定的考虑,只有产品优势和标准优势都做出来,才有助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辑 郑志

作者:李 梅

金融危机应对研讨论文 篇2:

商会动态

上海侨商会倡议守望抱团渡危机

2008年12月底,上海市侨商会举行“上海侨商应对金融危机研讨会”,向全市侨商发出倡议:应对金融危机,坚定信心,抱团取暖,守望相助,共渡难关,迎接春天。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任沙海林,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咨询部主任张兆安等出席了研讨会。据悉,为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和抵御全球金融动荡和经济危机,上海市侨商会近期多次召开座谈会、信息交流会,并通过电话等形式收集会员企业的情况和建言献策,为政府采取措施助企业“过冬”提供第一手资料。

上海市浙江商会发布“隐形冠军”榜

2008年12月底,上海市浙江商会举办2009年年会暨“转危为机”——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民营企业应对策略高峰论坛。中共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王永昌,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季晓东等以及各界嘉宾、会员近千人出席大会。上海市浙江商会会长郭广昌指出,2009年浙商会“以参与为主题、以平台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以制度为抓手”的工作方式,团结带领广大在沪浙商,依托浙江、立足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服务全国,努力为推动沪浙两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上海市浙江商会与第一财经研究院在本届年会上发布了首届浙商“隐形冠军”榜,开山集团上海维尔泰克螺杆机械有限公司,和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上海雷诺尔电气有限公司,群力紧固件制造有限公司,上海信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上榜。“隐形冠军”是指在某一窄小的行业里做到顶峰的中小企业,它们都目标专一,市场占有率较高。据悉,德国有1000多家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70%至90%的“隐形冠军”,对德国经济的贡献远超“奔驰”和“西门子”等跨国巨头。

上海市安徽商会深入调研企业困境

几个月来,上海市安徽商会把服务会员企业、帮助会员“过冬”放在当前工作首位。进入去年11月份以来,商会先后召开会员企业应对金融风暴工作研讨会,印发会员企业金融风暴影响与需求调查表,会长张静率队深入有关会员企业现场调研,了解会员困难和需求。通过深入调研后发现,贸易、物流、纺织、餐饮等行业受金融风暴影响较大,企业困难在于:一是业务量不足;二是资源紧缺。为此,上海市安徽商会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措施,帮助会员企业渡过眼前的困境。

边华才当选上海绍兴商会理事长

2009年1月13日,绍兴市在沪企业联合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绍兴市在沪企业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中凯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边华才当选第二届理事会会长。大会提出了将商会搭建成“平等、互惠、共赢”的平台的建设目标,通过并发表了《上海越商宣言》。

绍兴市在沪企业联合会,又称上海绍兴商会,是众多社会团体中率先提出企业公民理念的商会组织。商会倡导会员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希望以此增添“和谐越商”新魅力。

金融危机应对研讨论文 篇3:

本社与省企业文化研究会 联合举办应对危机研讨会

6月3日,由江苏省企业文化研究会与《华人时刊》杂志社联合主办的,以科学发展与金融危机应对策略暨企业文化精神为主题的研讨会在浙江宁波举行。江苏省文联副主席高以俭在开幕式上致辞,江苏省企业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卢卫民、《华人时刊》杂志社社长黄如才出席会议。

在研讨会上,与会企业家就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以及在金融危机中如何提升企业文化精神与凝聚力,增强临危不乱、危中寻机的信心与能力展开探讨。高以俭指出,在当前情况下,企业发展更离不开文化创新与人文关怀。宁波大学商学院熊德平教授在主题演讲中指出,“金融风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机遇大于挑战”。

连云港港务局党委副书记黄诚说,“近几年,连云港港口年吞吐量已超亿吨,跻身亿吨大港行列。作为沿海大港,企业文化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员工创造力等众多方面作用重大。”“我们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让所有员工感到骄傲,做一个骄傲的企业,让员工不仅有归属感,还要让员工在我们企业工作充满自豪”连云港轮驳公司总经理朱万国说。宿迁供电公司王维科在谈到宿迁电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时说,“宿迁电力公司多次获得省、市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称号,宿迁电力公司的文化精髓是培养员工树立对社会,对企业的责任,做到人民电业为人民。”

研讨会紧扣金融风暴下企业文化建设这一主题,企业负责人相聚碰撞交流,大家形成共识,在当前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更应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力以赴保增长、促发展;千方百计保民生、促和谐。

上一篇:人力资本审计研究论文下一篇:独立审计模式缺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