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探析论文

2022-04-3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从华尔街横扫到全世界,覆盖着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给全球的企业造成了大小不等的负面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差而在危机的席卷之下困难重重。在中小企业面临的所有困难中,“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探析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探析论文 篇1:

全球金融危机下政府在优化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重要渠道,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关键因素,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摇篮。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形势严峻。本文在对江阴市中小企业发展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在中小企业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 中小企业 优化发展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9年下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为此,国务院于2009年9月19日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提出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在确保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竞争、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等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发挥的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它们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达到4200多万户,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中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据了“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GDP的58.5%,缴纳税金占全国的50.2%;中小企业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力军,吸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1、中小企业是创造就业的重要渠道

企业规模越大,资本集中程度和有机构成越高,吸纳每一个劳动力就业所需的资本也就越多。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同等数量的投资可以吸收更多的从业人员。这说明它提供的就业机会远远多于大企业。除了资本集中程度差异的原因外,中小企业组织成本低、经营灵活性大、适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较强,也是保持中小企业较高就业机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特别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证明:大企业为提高竞争力普遍在裁员瘦身,表现在就业人数上是负增长,但发达国家失业率提高得并不明显。从中我们看到,是中小企业更多地吸纳了就业人员,缓解了潜在的社会矛盾。作为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在我国更加突出,发展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我国自改革以来的新增就业门路,主要是靠中小企业提供的。特别是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上,中小企业的崛起可以将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是承接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近3亿劳动力的主要载体,解决了75%的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转移劳资力的就业问题。

2、中小企业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关键因素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充分竞争。过分集中和垄断,会使经济丧失活力。众多中小企业活跃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可以有效地制约和抑制垄断。美国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制定《小企业法》等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的法案,其初衷就是消除垄断对经济的危害,限制商业中的不公平竞争,控制企业合并规模。我国的市场经济是从计划经济转变而来,客观地讲,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大企业对经济的影响相当明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大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高额利润,往往容易达成联合协议,从而在某一个或几个市场领域形成垄断,这样就限制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领域广泛,难以达成利益共同体。正是因为有大量的中小企业的存在,保持了市场竞争,避免过分集中,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促进市场竞争方面,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是与垄断进行竞争的强有力对手。只有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不断涌现,才会形成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才会有更合理的价格,更优质的服务。

3、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和技术转化的主要载体。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不仅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源泉,而且它们作出贡献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由于中小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管理环境较宽松,对个人主动性和创造力的约束也较小,有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大,使它更具有技术革新的动力;中小企业对市场和技术变化敏感,更具有创新意识等原因,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体现出了很高的水平。实践证明,发展中小企业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据统计,20世纪的主要发明中60%是由独立发明人或小企业完成的。自20世纪初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科技发展项目的一半以上是小企业完成的。进入80年代以后,大约70%的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从发明与革新的成本看,雇员少于1000人的企业取得革新的成本大约是中等规模企业的1/4和大型企业的1/25。我国中小企业发明专利占全国总数的66%,研发的新产品占全国的82%。

4、中小企业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摇篮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小企业是大企业的摇篮,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企业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同时必须看到,它们也面临更多的风险与艰辛,困难与挫折。唯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才能不断成长壮大。中小企业在创业与创新过程中展现的可贵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昌盛的重要力量。因此,鼓励、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激发民族创造力,增强民族自信心。此外,从另一层意义上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为中国培养了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也是稀缺的资源。创业者大多是以中小企业为起点,并在企业发展中得到锻炼,逐步成为企业家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是创造企业家的土壤,而且中小企业的高失败率,将那些不能适应市场的企业淘汰出局,使那些能够创造与把握机会的、具有智慧与能力的创业者成为企业家。因此,中小企业是企业家成长的摇篮,是培养民族创新精神的摇篮。

二、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2009年江阴以GDP总量1713亿元、财政收入271亿元的综合经济实力,第7次位列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排行榜榜首,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改革开放30年18个典型地区之一,荣膺影响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能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一支重要的力量——全市7836多家中小型工业企业。目前江阴市中小型工业企业从业人数占全市工业就业人数的71.60%,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的50.63%以上。中小企业在繁荣经济、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促进江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幸福江阴的重要力量。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融资难、担保难问题依然突出,部分扶持政策尚未落实到位,企业负担重,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经济效益大幅下降,亏损加大等。这些表现在江阴同样非常明显。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明显下滑,内部需求不断减少,江阴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中小企业面临较大冲击,虽然总体仍然保持增长势头,但也暴露出一些多头受压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小企业生产成本升高

江阴中小企业成本上升的主要表现为:一是资金成本提高。从紧货币政策背景下,2007年以来,央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已调高15次达17.5%,加息6次,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达7.47%,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此外,人民币大幅升值,使得中小企业出口汇率风险加大。二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贯彻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之后,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江阴中小企业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纺织、冶金两大产业占比在三分之二左右,需要大量增加劳动投入和资源投入,大量消耗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因此成本平均增加了20%—30%。三是原材料成本增高。江阴中小企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的原辅材料,随着国内、国际市场上原辅材料价格上涨15.4%,资源依赖性的特征促使其产品成本升高。四是企业环境资源压力。纺织、冶金、电力等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总量的61.3%,大量消耗土地和矿物资源,环境维护成本也与日俱增。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剧

长期以来,江阴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比重只有10%左右,80%的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得不到满足,基层信贷人员对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金融产品单一和金融衍生工具缺乏,金融市场化程度低竞争不充分。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缩小,使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恶化,融资难度加大,融资成本提高,进一步加剧了融资难题,使得江阴中小企业的资金链趋紧。据银监会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万亿元,其中只有约3000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亿元。根据有关调查表明:目前江阴90%左右的中小企业资金偏紧,融资困难。

3、中小企业企业竞争力弱

江阴中小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具体表现在:一是企业规模有待做大。江阴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1162家,其余占总数85%的中小企业年平均销售仅为565万元,在统计之外的个私企业规模则更小。二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江阴110家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中,国家级的只有4家,省双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企业中中小企业也只有4家。目前江阴的中小企业还主要以纺织、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为主,产品大多是中低档为主,特别是纺织服装大部分都是贴牌生产,缺少自己的商标、品牌和专利。三是内部管理有待完善。中小企业仍以家族制管理为主,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机构不健全,离现代企业制度还很远。企业员工素质还有待提高,在江阴中小企业中,中高层专业管理人员仅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19%;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4%,企业人才层次普遍较低。四是资源市场两头在外的局面有待改变。多年来,江阴中小企业的加快增长,主要依赖大量的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资源的投入,铁矿砂、羊毛、棉花等工业原辅材料全部依靠国内、国外市场,产品也主要在江阴以外的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使江阴中小企业面临两头受压的风险。

三、政府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在当前形势下,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既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的紧迫任务。在中小企业不断强化自身发展的同时,各级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1、扩大政策支持,减轻成本压力

近年来,江阴市财政收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每年市财政都会安排1000万元中小企业发展专向资金,至2010年政府出资部分将累计达1亿元。从2007年至今,江阴每年都有近百家中小企业获得中小企业发展专向资金的扶持,这表明政府具有相当强的财政实力来帮助中小企业解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各国都普遍采取的做法。当前要推进增值税转型,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可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降低中小企业企业经营者的税负,允许个人独资和合伙中小企业在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之间进行选择,避免重复课税;继续调整出口退税政策,适时提高纺织、服装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减轻外需萎缩和人民币升值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成本压力:清理行政审批费用和治理滥收费,直接减轻企业税外收费负担。

2、引导资金流向,减少金融冲击

2007年以来,江阴信贷规模总量每年都维持在900亿元左右。金融部门加强对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息体系建设工作的培训和管理,对江阴所有的中小企业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加快中小企业信息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确保增加的信贷额度能够真正落实到中小企业身上。一要坚持有保有压。坚持对全国性金融机构和地方性金融机构之间的放贷额度应有所区别,地方性金融机构是支持地方中小企业的主力军,特别是市农商行可以适当提高其放贷额度,开发更多更新的金融服务项目,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更为宽裕的资金支持,提高为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效率。二要坚持区别对待。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贷款应有所区别,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根据中小企业要求信贷时间短、数额小、频率高的特点,就可以适当提高利率,从而摊低自己的信贷成本,使中小企业也免去了不必要的奔波和民间高利贷的拆借。三要坚持重点扶持。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应有所区别,应该加强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如太阳能、风能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企业的支持,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节能环保、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

3、健全担保机制,完善担保体系

作为县级城市,信用担保体系不发达、企业寻保难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之一。当前,需要加快建立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政策性担保机构,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第一层次要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信用担保体系。不以赢利为目的,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开展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行担保贷款风险共担。第二层次要建立商业性担保体系。实行商业化运作,坚持按市场原则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组建再担保公司,为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大大提高担保公司行业融资担保能力。第三层次要建立互助型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间的股权质押,鼓励行业(专业)协会、商会建立互助基金,营造行业内良好融资环境。要进一步发挥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商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的积极性,扩大担保的层次。

4、构建融资体系,拓展融资渠道

长期以来,江阴市金融市场融资结构失衡,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比例过高,资本市场发展不足。为此,一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要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推出的机会,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进一步落实重组企业的规费减免、资源性配置优先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鼓励、扶持中小企业依法上市。中小企业要通过学习和了解境内外上市的要求、模式和规则,利用上市的途径做大做强,解决企业资金链紧张的问题。要加强对私幕股权投资的引导与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快中间业务和服务手段的创新,支持江阴中小企业发展。二要积极利用债券市场融资。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如企业债、公司债、可转换债、可交换债等,改变江阴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严重过高的局面,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理顺债券发行审核体制,逐步放松规模的限制,扩大发行额度,完善债券担保的信用评级制度。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风险高,可以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的方式进行特别融资,就是由一个机构作为牵头人,几家企业一起申请发行债券。三要积极利用基金渠道融资。拓宽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让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适当增加典当行、风险投资公司、创投公司、保险机构等企业数量,使中小企业拥有一个新的资金汇聚渠道。四要积极利用创新金融模式融资。鼓励民间资本积极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借鉴我国村镇银行和美国硅谷银行的模式,目标定位于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的开拓阶段,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使民间资金通过市场的配置彻底走向阳光化。要积极推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从制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问题。

5、帮助产业升级,推进二次创业

目前,江阴市为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水平,设立了风险投资基金,注册资本为1亿元,由市财政拨款5000万元,企业和民间资本参股5000万元组成,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广大中小企业创新的热情。面对当前的高成本,广大中小企业既可以通过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消化高成本,也可以通过产业转移,实现外部拓展。中小企业要重视技术进步,加强产品创新和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抗高成本风险的能力。江阴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业、光伏产业、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风电设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引导中小企业品种开发,发展终端消费产品,形成一批小而特、专而精、优而名的产品、抢占市场竞争制高点的“小巨人”企业群和行业“单打冠军”。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高新产业规模化。鼓励区域内大、中小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在区域内扩大产业链分工协作,形成配套型经济,培育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降低区域内企业交易成本,促进技术创新。

6、创新产品服务,拓展国内市场

中小企业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出口受阻的新形势,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不断开辟新的国内市场,为内需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利用居民消费升级拓展市场空间。江阴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向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阶段转变,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已不仅仅满足生活必须的需要,而是向品牌和中高档消费品发展,消费潜力的内在价值巨大。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不断创造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满足内需的同时,壮大自身实力。二是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农村市场。江阴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一万元,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示范园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三资”促农兴农建设,提升了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水平,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因此,中小企业应以农村经济蓬勃发展为契机,以真正满足农民需求为出发点,寻求自身产品价值的突破点刺激内需。三是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采购。以财政手段,加大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力度,扩大中小企业内需市场。

7、搭建“三创”平台,完善社会服务

要通过建设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载体,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外资进入各类开发区及其建立的产业化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技术创新基地创业和发展;通过专业的信息化网络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和成立的香港理工大学江阴研究院、中科院化学所江阴人才技术合作基地等政产学研合作创新平台,更好地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和市场竞争的手段,使中小企业的产业格局更加的合理,把高端制造业、研发和服务业为主的外资企业集聚起来,使内外资企业形成新的合作共赢格局。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树立“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提高对服务体系建设的认识,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研究提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工作规划。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与服务机构的联系制度,加强对服务机构的引导,充分发挥和调动各类服务机构在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黄芳: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2009(14).

[2] 宋文静: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扶持问题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3).

[3] 倪雄飞: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中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J].企业经济,2009(7).

[4] 余远坤: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9(5).

[5] 周叶:江西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8(11).

[6] 欧阳文和:中小企业扶持中政府活动的行为经济学解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7] 丁勇:发达国家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企业,2008(4).

[8] 陈昕: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2).

[9] 吕一博: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东北地区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

[10] 马丽: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浅析——美国、德国、日本的政策对比[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11] 陈胜东、张胜荣:中小企业发展与中小企业政策的关系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12] 许先国:香港特区政府中小企业扶持政策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作者:石效民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探析论文 篇2: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从华尔街横扫到全世界,覆盖着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国经济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给全球的企业造成了大小不等的负面影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融资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差而在危机的席卷之下困难重重。在中小企业面临的所有困难中,“融资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提出“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要求,是企业所需、经济所需、时代所需。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融资难

卢文阳(1966—),男,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管理学、金融理论。(贵州贵阳550004)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已经逐渐从“大而全”的国营企业向“小而精”的中小企业转移。截至2008年底,全国实有企业3 000多万户,其中99%以上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近70%的进出口贸易额,创造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和安排下岗人员就业已成为生力军。在促进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正是在于“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市筹资难、资金供需严重脱节,已制约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极有必要探讨在新形势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对策,以增强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能力,积极应对国内国际的竞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

据统计,到20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额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只有约一成。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我国2009年全年的信贷总量激增,达十万亿以上,经济呈现回暖的态势。然而在激增的信贷总量当中,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仅占25%。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

(一)我国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

我国大型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除了获到国家政策性支持,国有银行积极向其发放贷款外,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股票等方式融资。而我国中小企业的总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融资渠道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但在银行贷款结构中,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占银行信贷总额不到四分之一。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不仅存量比重低,而且增量也趋缓,甚至有时候在某些地区为负增长,特别是新生中小企业,尚无盈利记录,更难以申请得到银行贷款。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有政府扶持、自筹、民间借贷、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途径。在这些融资渠道中政府扶持财政资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国家已基本上取消了对企业的注资;自筹资金困难,主要是由于企业底子薄,技术力量缺乏,经营规模受限,资本积累乏力;民间借贷由于利率过高、条件苛刻,只能临时救急,不能长期运用;直接融资,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所需资金。作为企业发行股票上市的唯一市场,沪深证券交易所都设置了很高的门槛,绝非一般中小企业所能问津,而为中小企业期盼已久的创业板市场虽然开板,但上市的只有36家。因此,银行信贷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目前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30%,加上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估计中小企业的融资总成本高达12%,比大中型优势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一至数倍。业内人士指出,如此之重的资金成本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至少要达到12%才不致亏本,而我国工业平均利润率能达到12%的行业是很少的[1]。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为了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从整体来看,融资难仍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一问题更显突出。即使在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扩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获得的贷款总额虽有所增加,但其信贷余额占全部信贷余额的比重却没有增加,甚至是有所下降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具体来说主要有:

(一)内部条件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首先,中小企业及其融资需求特点决定了其先天的融资劣势。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变化大、风险高、自我约束能力弱的特点,决定了其在市场竞争中极易受到冲击,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中小企业普遍贷款数量少、频次多、要求急,使银行支出成本与潜在收益不对称,从而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其次,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透明,财务报表不规范,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风险和审查成本。因此,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很难掌握他们的实际经营状况,特别是企业申请贷款的实际能力和偿还债务的能力[1]。再次,经营管理差,经营风险大。我国中小企业绝大部分是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其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重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其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存在着严重的管理和投资风险,使得中小企业市场进入与退出的频率较高,经营风险变数大使得金融部门存在严重的投资顾虑。中小企业总体经营业绩不佳,持续经营能力不足,加之中小企业短期行为倾向严重,大都借改制之机逃避银行债务,致使银行不良贷款一直居高不下,让多数商业银行一提到中小企业就谈虎色变,使得银行在贷款时顾虑重重,抑制了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二)外部环境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1.政策和法律原因。尽管2003年1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后来"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的修订,《物权法》等法律的颁布,全国10多个省市《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条例的出台,20多个省市"非公经济36条"实施意见的出台,2009年1月1日起新《企业所得税法》的正式施行,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正逐步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已出台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融资待遇和发展环境,使得中小企业经营、融资、发展环境处于严重不利地位,严重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由于缺乏必要的扶持中小企业生存、融资、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从而导致目前银行信贷经营产生“垒大户”倾向。而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通过立法来保障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美国先后制定了《小企业法案》、《中小企业基本法》和《创新发展法》等数十种法律;日本政府制定的《中小企业振兴互助法》、《现代化促进法》等法律,都有效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持续和稳定发展。迄今为止,我国还没出台一部完善的法律来确定中小企业地位,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

2.银行方面的原因。1994年1月,我国金融体制进行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投向国有企业或其他大企业,双方已形成了较为稳定地伙伴关系。即使贷款产生问题,也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避免或减轻责任,但如果贷款给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却往往不容易从道德风险方面讲清道理,容易受到审查和处罚。同时《商业银行贷款通则》规定的贷款条件非常严格,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达不到规定条件而得不到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具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和评估需要花费相当多的人力物力,贷款管理成本高,加之银行过分注重担保物、抵押物和第三方担保,而忽略了对借款人本身的现金流量这个第一偿还能力的审视,影响了银行向其贷款的积极性。国内外研究表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由于中小企业具有较高的失败率,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必然是高风险的,银行在坚持“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基础上,不得不对中小企业贷款作出慎重的考虑。因此,贷款准入和监管的严格,使银行向中小企业谨慎贷款。

3.中小企业的中介服务体系不健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大企业、大行业,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三农”,地方商业银行的资金实力偏弱,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缺位。直接融资方面,由于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中小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权方式直接融资;而我国主板市场对中小企业发行股票上市融资又有十分严格的限制条件,股权融资对中小企业更是可望而不可即。另外,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还不完善,担保机构设置不完备,运作不规范,再担保机构尚未成立,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社会化资信评估机构,资产评估、投融资咨询、资产重组和改制、企业管理诊断等咨询机构[2]。

三、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以经济体制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按照金融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行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构建一个完整系统的中小企业管理体系和融资体系。

(一)中小企业自身方面

首先,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中小企业应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通过改革转变经营机制,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通过改造增强企业后劲,完善和严格内部管理,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模式,提高决策水平。对国有中小企业实行积极退出战略,走改制重组道路;对私营企业要引导资本社会化方向,改变家族式管理方式, 建立企业内的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之间建立互相制衡、互相约束的机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增加财务信息透明度。中小企业应规范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定期公布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加强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情况进行充分的沟通,使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前景有足够的信心[3]。再次,中小企业应注意维护自身的形象,加强信用观念。企业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定期向银行提供全面、准确的财务信息,加强沟通,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的信用不仅包括企业偿债能力和偿债情况,而且还包括企业的产品质量、品牌、市场前景管理理念以及营销方式等方面。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做到“强”的企业、有竞争的企业。通过竞争使中小企业优胜劣汰,在竞争中不断提升经营理念、扩大营销网络,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只有经营稳定、产品有市场、有技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管理水平较高、经营团队信誉良好的中小企业,银行才最愿意提供贷款。

(二)外部支持

首先,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多年以来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比如由财政对中小企业实行创业资助,建立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项目实行税收优惠等,但实际上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不足问题。政府应在相关政策及金融立法上,为中小企业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扶持其健康发展和壮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逐步扩大中央财政预算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扶持的重点应是有产品、有市场、有发展前景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我国应在已出台的《公司法》、《乡镇企业法》的基础之上研究制定《中小企业法》,以明确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明确鼓励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政府机构以加强宏观指导,制定指导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规划和具体计划,转变政府职能,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等方面的困难。

其次,国有银行应转变观念,完善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体系,打通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国有商业银行应改变贷款观念,以平等的法人关系、契约关系来对待与中小企业的信用关系,对那些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中小企业,银行应大胆放贷。纠正中小企业在贷款抵押等方面的不公正待遇,在贷款审批和管理上,银行应对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商业银行在组织制度方面应创新,应建立与中小企业相适应的中小金融机构,尽管现在各国有商业银行除总行己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外,一级银行和二级银行也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机构,但还是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除商业性中小金融机构外,也应当有政策性中小金融机构,同时还要发展城市中小银行,也要发展城乡信用社。加快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对发展前景好、信用水平高、经营稳健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潜力的科技型、城市劳动密集型和社区服务型的优强中小企业,开通贷款“绿色通道”,提供专业的、多方位的金融服务。

再次,完善多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加快信用担保体制的建设。抵押担保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政府应当采取必要的扶持政策,创造条件重点扶持一批经营业绩好、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加快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此外,还要尽快出台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和信用担保资金补偿、奖励机制等政策,引导和规范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担保机构应与银行等贷款金融机构密切协作,及时交换和通报投保企业的有关信息,加强对投保企业的监督,共同维护双方的权益。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国家在建立企业信用制度时,要将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作为重要的一部分,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加强信息管理,真正建立起宽领域、宽覆盖的社会信用制度。同时,中小企业自身应当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和普及工作,提升社会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认可度[4]。各金融机构对已经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信贷政策措施,要抓细、抓实、抓好落实,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量化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六项机制”。加快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加快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企业信用自律管理。支持地方政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担机制。规范、引导和发挥好民间金融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支持金融机构发放并购贷款,及时满足中小企业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支持地方政府在加强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资本注入、风险补偿等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机构的支持,推进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激励和促进金融机构稳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比重。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授信开证、押汇、保理、融资租赁等多种融资手段,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做好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信息咨询和代客理财服务。积极研究开发以中小企业贷款为标的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有效分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加强中小企业金融统计和信息报送工作,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融资信息动态监测制度,及时掌握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信息。

最后,以创业板已经推出为契机,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具有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有效配置社会资源等优势,历经十年筹备的中国创业板市场,终于破茧而出,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充分抓住这次发展机遇,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大做优做强。同时,扩大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试点规模,在银行间市场加快推出高收益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允许中小企业在符合发行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建立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引导民间资本多形式、多渠道进入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向中小企业投资,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这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是落实金融三十条、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有效举措,对于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推进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夯实经济发展后劲,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尹硕浦.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3).[2]邱海平.客观看待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N].光明日报,2009-08-05.[3]顾永敏,聂银学,王东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发展月刊,2008,(2).[4]李璞.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成因与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08,(8).[5]陈韶华.中日扶持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比较及其启示[J].求索,2009,(2).[6]刘洪德,史竹青.企业成长环境的生态因子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8,(5).

【责任编辑:薛华】

作者:卢文阳

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探析论文 篇3:

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管理对策

【摘 要】论文介绍了金融危机给中小企业所带来的种种危机,对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这些危机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危机管理;人力资源

2008年由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经迅速蔓延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当金融风暴来临时,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中国也难免会遭受到冲击.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统计数据表明: 在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 中小企业占据了99%; 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60%和40%; 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创造了约60%的出口贸易. 由此可见, 由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放缓和对外贸易量的下滑势必已影响到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更有甚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超过2000万员工被解职裁员. 应对如此形势和环境, 我国的中小企业正面临着一场严峻的人力资源危机以及前所未有的挑战. 主要表现为: 企业应如何缓解由于销售额和利润额较少而带来的人资矛盾?如何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如何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如何应对裁员? 组织变革、灵活有效的人力资源调配、完善金融危机下的员工机效考核管理、劳资纠纷处理、减薪下的员工激励、核心员工的留存已日益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

1 温州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危机

1.1 企业信誉危机

企业信誉危机是指企业由于管理不善或操作不当,使企业的信誉在市场中、社会上的威信下降,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良影响,使企业处于可能发生危险和损失的状态中。企业信誉危机管理就是当企业遭遇突发事件或重大事故,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影响,原有的良好企业形象受到破坏时,企业从维护企业信誉的角度来应付、处理,使企业尽可能低的成本度过危机的管理活动。

1.2 人才流失危机

人才流失带给企业的危害,是和其离职前在企业肩负的责任相对应的。管理人员的离职,带给企业的是经营理念的中断、团队不稳甚至是管理层的瘫痪。核心销售人员的离职,带给企业的是商业机密的外泄和市场份额的流失。技术人员的流失其实就是企业核心技术的流失和在研发 的中断或夭折。同时,人才流失到同行或竞争对手方面,对企业的危害更是致命性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尽失,市场被对手所侵占,企业因此在和对手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对公司员工的心理和企业整体工作氛围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人才离职的“示范”作用,会使企业员工心态不稳、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下降。这个时候,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缺陷,员工平时情绪积累较严重,就有可能发生员工集体离职潮,祸及企业全面。企业经济上的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离职人员的 成本、培训费用、薪酬维持费用等,以及人才重置成本,是企业必须承受的。国外的研究表明,在人才流失后,重新招聘和培训人员替代,其费用是维持原人才所需薪酬额的2.8倍以上。因人力资源存量或配置超过 发展需要,而产生的危机。当 不佳,市场萎缩,前景暗淡时,更为突显. 一方面,在这种危机中,人心不稳,优秀人才可能大批量跳槽;另一方面,多数普通员工,甚至能力差的员工一般不愿被裁掉。

2 在金融危机下的温州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以下人才流失的现状

2.1 跳槽频繁,流动加剧

过去人们习惯于常年在一个企业工作,而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们已经开始寻求起多变的工作环境了,工作几乎一遇到问题就还,有的人员更换的更频繁。

2.2 缺乏主动,责任心差

金融危机下,人们现在对企业的追求目的性更明确了,很少有员工会抱着无私的心态去做些什么,把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划分的很清楚。

2.3 多種兼职,从事副业

有些员工除了本职工作外,还有一技之长,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追求利益或者其他原因往往会轻视自己的本职工作。

2.4 多吃多占,损公肥私

一些企业的员工,趁着职务之便利,大肆的侵占企业里面的物资,个人的花费到企业里面来报销,假借各种名义获得额外的回报。

2.5出卖情报,收受回扣

一些企业里面的核心员工,为了或许更多的利益,往往会出卖给其他企业一些核心资料,这样完完全全的损害了自己企业的利益。

3 人才培养的危机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人才培养的意识,主观上来说,老板的注意力集中在当前业务之中,认为实际业务是最好的培养方式,其他事情还不能顾上,客观上说,中国市场变化快,机会多,人员变动频繁,而人才培养短期看不到效果,投入未必有收益,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在人才管理上面有许多问题尚没有系统化和结构化。比如说根据企业发展的情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多少人,这些人能做些什么,与能力要求相对应的培训内容和手段是什么?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可能尚没有一个明确的描述,使得中小企业老板无从下手,从而降低了投资效益,反过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观念。

4 温州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应对策略

4.1 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我国统计制度将人工成本定义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为人工成本。

企业人工成本的范围是: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控制人工成本跟减少员工收入是两件事情,控制人工成本并不能与一定要减少或者降低人工成本。

在中小企业中员工收入高不等于人工成本高。控制人工成本不一定非要降低员工的收入,比如本来用五百人,现在用三百人,员工工资没有下降,但人工成本减少了。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员工收入,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不是削弱和减少员工的收入,恰恰相反,希望能够通过控制人工成本来增加员工收入。

控制人工成本的关键点在于以下几条:

(1)降低人工成本的根本途径,实行目标管理,严格控制总量.(2)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调整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3)降低人工成本的核心措施,提升人员素质,发挥能动作用。(4)降低人工成本的动力因素,建立激励机制,跳动积极因素。企业内部按照“市场决定价格,价格决定成本,成本制约用工”的原则,把企业成本层层分解,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人工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建立起责任主体自觉降低成本的激励约束机制。(5)降低人工成本的制度保证,强化成本管理,规范开支项目。加强对人工成本的管理,要做到三个严格,包括严格控制开支科目,严格控制开支标准,严格控制项目之间的合格比例。

4.2 留住人才积极培养

成熟的留住人才战略应该是从企业战略出发,根据公司战略辨别出需要什么样子的人才,然后挑选那些最适合公司战略并能加速战略成功实施的人才。新员工应该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有一个计划好的方向,由公司提供他们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主要技能和能力培训。主管人员和经理也应该知道如何有效的管理和领导新员工。一旦新员工发现他们在这家公司能够有机会不断学习,和公司一起成长,如果表现号就有机会获得更好的报酬,他们就愿意流下来。

企业领导总是愿意奖励优秀员工,留住员工的一个秘诀就是创建“人人参与”的企业文化,因为公司和员工之间最重要的联系桥梁是员工的上级或者经理,员工和上级的关系越融洽,离开公司的可能性就越小。此外,完善的绩效激励系统也可以降低员工流动率,但这不是唯一的方法,它只是人力资源战略众多要素中的一个,中小企业完整的人力资源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招聘时仔细挑选最适合公司战略的员工,进行新员工培训,以更快适应公司文化和工作需要;(2)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新员工尽快提高相关能力,促进公司战略成功实施;(3)实施和公司战略密切相联系的绩效管理系统,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4)和新员工定期谈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找出问题存在的关节;(5)和离开公司的员工进行离职谈话,了解他们离开公司的原因。

4.3 适时引进人才

经济危机的发生,首先导致的就是企业业务量的萎缩,战略的萎缩,由此而来的是人才需求的锐减。新员工进不来,给求职者就业设置了一道门槛,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即使此时出现合适的人员,企业也可能不得不忍痛割爱。此时,经济危机给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和储备带来了一定的威胁,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如果抓住这样的机遇,企业会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关键核心人才以及储备人才。人才抄底就是一种常见的手段,所谓人才抄底就是因为经济环境的剧烈变化和企业的破产而造成的人才非正常流動,此时,一些公司就可以招募到行业内平时很难找到的高级人才。在金融危机时候,中小企业如果能把握好人才抄底的机会,在增强防御危机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类聚人才和精力,等到危机过去以后,就能够如春天万物复苏的势头来发展了。

当抄底人才逐渐成为经济危机种的潮流,很多企业都有跃跃欲试,中小企业也看中了机会,准备网络一大批人才。然而,众多应聘的人员中不是多有的人才都是优秀的,可能存在一些能力平平的人员在其中,不仅技术水平有待考验,甚至一些不良的操作习惯也会感染到企业中来,这样的情况是企业不愿意看到的,所以需要中小企业多方面观察应聘者,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如果看走了眼,招回花架子就不值得了。再退一步说,即使是招来的货真价实的人才,也会存在水土不服的情况,特别是温州的中小企业,抄底人才只是一个过程,让人才认识到才尽其用才是最后的目的。此时还应该关注企业与人才的融合性,也就是说人才的文化认同和企业的文化能否一致,不一致的话就很麻烦,就像埋下一个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爆炸。所以,宁缺勿滥是抄底人才的基本原则,抄来的人才无论有多么出众的才华和能力,也都要坚持终生再企业学习的这样一种态度,带动企业发展,提升自身价值,这样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

5 结论

中小企业至今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依旧存在较多的潜在不安定因素。正视这些因素,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实施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我国中小企业需要积极筹备的工作,努力把金融危机所造成的风险降到最小。

参考文献:

[1] 李秀梅. 温州鞋企应对SA8000标准的对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

[2] 吴敏. 金融危机下中小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中国商贸,2009,

[3] 黎敏.人力资源视野下的中小企业危机管理.企业活力 2008,(10)

[4] 叶迎.论金融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大众商务,2009.

作者:贾 维

上一篇:加工贸易未来转型升级研究论文下一篇:利用增值功能提高经济效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