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扩招时代高职教育论文

2022-04-15

摘要“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生源的变化与主要特点,提出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即招生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学模式由课授制向实操制转变;管理体制由刚性管理向柔性化管理转变;培养模式由“宽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创新创业由普适性教育向个性化指导转变;就业服务由毕业择业向在校就业转变。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后扩招时代高职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后扩招时代高职教育论文 篇1: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途径研究

摘要:当今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资源不断完善,适应新时代要求下,对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课程教学进行优化改革,可以有效整合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从实践的角度提升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学生的应用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只有紧跟时代进步,及时了解社会的知识变化,保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

关键词:百万扩招;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学前教育

一、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的基本状况

高职扩招也叫百万扩招,“百万”是指的扩招一百万学生;“扩招”指的则是高职高专院校专项扩招,高职扩招是指高职院校实施的扩招,属于大专学历。其中“高职高专”指的是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其学历性质相同,层级相同。

关于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出台的相关文件和政策支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质量型扩招的实施意见,指出要逐步提高行业学前教育相关单位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协同育人。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的基本状况主要围绕“深化质量型扩招,发展现代学前教育”开展相关调研,重点了解掌握课证融通工作的推进;如何依托学前教育相关单位、院校,建设市级学前教育技能大赛实训基地;学前教育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如何推进质量型扩招型学前教育相关单位建设;学前教育在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培育十大生态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更好服務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等方面的问题。

二、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资金不足

资金不足,缺乏激励措施。目前,建立符合标准的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措施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的前提下,各方共同努力推进相关工作发展。在财政补贴方面,缺少固定的年度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专项资金,只有少量的财政补贴,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扶持方式不够丰富。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建设基本上是政府自发地从降低成本,缺乏创新的支持方法,资金严重不足的角度出发。

2、学前教育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队伍缺乏专业人才,且利益相关方沟通交流缺乏

目前,各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团队中具有相关能力的人员并不多。从团队整体素质的角度来看,它需要得到加强。没有有效地将与高职院校在质量型扩招的实践中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相结合。高职院校要重视加强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建立长效机制,使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在质量型扩招的实践中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队伍的整体素质始终处于较高水平。

3、教学与职业脱节

百万扩招背景下,对于学生毕业后与学前教育相关单位的人才需求的对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教育与学前教育相关单位所需人才的需求脱节,政府一方面没有基于相关的优惠政策给予学校和学前教育相关单位进行合作框架协议讨论,另一方面分析认为,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双方都只站在了各自的立场思考问题。从高职院校层面,学徒制一般实行小班教学,学前教育的实践场所育人成本相对较大,学生往返之间也有很多潜在风险。各单位信息流通性低,在各环节产生了的误差,从而影响了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管理意识以及监管效率不高。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更新改造的重要性,管理意识不高,同时由于百万扩招背体制不完善,在实际管理中,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的效益较低。

三、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模式推进策略研究

1、加大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财政投入

随着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来自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的种种思想、观念和质量办学正在日益影响和改变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但是,目前,许多法高职院校工作者对于对质量型扩招的影响了解还不够,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过程中,应认识到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思想交流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的职业空间,因此在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背景下职业素养培养引导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指导,通过财政支持,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全面,客观和多样的职业信息和知识,。然后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接受正确的职业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健康正确的职业素养。政府应在相关财政激励措施方面以及资金补贴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建立相关合作协议和制度规范相关工作的落地。

2、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结合,突出特色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要围绕提升质量型扩招中心工作来展开,要把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创造一流成绩,践行时代使命、勇于责任担当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突出高职院校提升质量型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个性特色,切实把质量办学理念融入规范执法、服务人民的全过程,融入高职院校建设的伟大征程。加强质量型扩招提升提升质量型扩招水平中基于活动的学习模式为我们整合相关百万扩招文件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应认真研读百万扩招文件目标和文件,打破“学生评价单一化、人才选拔简单化”的局面,建立健全多元评价、动态评价、过程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积极引入行业企业等第三方评价,推动人才评价和选拔多元化。建立适应教师发展的职称评审办法,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规律要求,分类引导教师根据自身工作和不同侧重申请不同的类别,充分发挥个人特长、扬长避短,使不同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业绩得以体现、得到认可。

3、提升弹性学制、教学相长有效性,提高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的质量与水平

弹性学制是线上线下结合教学,可以不用在校全日制学习,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培养责任意识为主的质量型扩招者应转换心态,保持与学生平等的态度,质量型扩招的过程不是高高在上单方面的传授,更多的希望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学生应该发挥接受学前教育主体地位,教师应主动营造鼓励学生参与质量型扩招教学的氛围,充分将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接受质量型扩招,鼓励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提高责任意识,教师在课堂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型扩招。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在非课堂领域的场所进行学习时,与课堂学习差距较大,并且学习的有效性值得探讨,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们在非课堂领域学习的良好秩序和效率,设置微课提高学生日常学习的参与度与效率,微课开发了课堂学习的内容,为其创造的运用于教学的新形势,采用网络会议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微课的平台选择,应该选择利于师生操作的,学校应开发出足够充分的资源,且利于学生终端的接受,微课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连贯性,在未来,微课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进行再优化,提升学生互动性,微课存在的互动性缺乏的弱点,在日后优化的过程中应该被重视,保证学生在微课中的收获与在实际课堂学习中的效率一致。

4、政府应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的监管力度

百万扩招政策在落地的过程中,因各高职院校对于实施程度的把握无法衡量, 对于如此的新生政策,尽管政府已经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法规,但仍有不合规教育政策出现,政府应继续更新并逐步改善现行法律法规,积极发展并大力推广正确百万扩招政策以及教育环境,并为监管机构提供强大的法律,以加强对现代化环境的监督和执法。在此基础上,为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空间。

5、高职院校在质量型扩招的实践中必须培养前瞻性视野和创新性思想

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要有能力和眼光发觉发现并造就一批实用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群策群力、集中气力促进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建设,高职院校质量型扩招要用自己前瞻性的思想和视野去感召老师和中层,让他们在仰视高职院校在质量型扩招的实践中的历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高职院校在质量型扩招的实践中的思想和看法,将高职院校在质量型扩招的实践中的思想酿成他们的思路,用高职院校在质量型扩招的实践中的眼界成就教师和中层管理人员的境界,做到事半功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结语

进一步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内涵,确保提升质量型扩招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保持长效。學前教育融合培养引导工作者应努力将学前教育融合培养引导工作与当前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背景相结合,整合实用的学前教育融合培养内容和方法。同时,要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融合,希望通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融合培育,运用有效的方式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前教育融合的策略,高职院校学生学前教育融合培养引导可以达到提升学前教育融合的目的,取得较好的学前教育融合培养效果。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学前教育融合的策略方法应该顺应时代趋势进行改革和优化,切实有效的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学前教育融合提升是高职院校所要达成的根本目的。与学前教育相关单位和市场需求相对接,建立起各具特色、适合本国发展的学前教育模式,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青年人搭建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平台,推进质量型扩招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邢赛鹏, 陶梅生. 应用技术型本科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体系构建研究——基于"质量型扩招和合作"的视角[J]. 职教论坛, 2021, (29):4-8.

[2]李小莲、张凌燕、张宪明. "合作,质量型扩招,协同育人"模式下水利类人才的培养模式探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现代学前教育, 2021, 227(01):46-47.

[3]白婕, 王燕. "质量型扩招"模式下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研究, 2021, 4(1):136-138.

基金项目:2021年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规划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落实“质量型扩招”途径研究

作者:曹艳

后扩招时代高职教育论文 篇2:

“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

摘 要 “百万扩招”对高职院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根据生源的变化与主要特点,提出高职院校的改革路径,即招生方式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教学模式由课授制向实操制转变;管理体制由刚性管理向柔性化管理转变;培养模式由“宽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创新创业由普适性教育向个性化指导转变;就业服务由毕业择业向在校就业转变。

关键词 百万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特点;招生方式;教学模式

面对经济“新常态”催生的产业转型升级,在就业压力急剧提升的情况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稳定和扩大就业”重点工作任务的举措之一是高职院校“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招规模比2018年招生规模的1/4还要多。在高职院校扩招100万的背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大背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产业转型升级背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领域的进一步改革开放背景,正是这些新的时代特征、经济特点以及改革特色决定社会对高质量产品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有责任也有义务承担起这项时代重任,通过大规模“扩招100万”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推动适龄劳动力充分就业,创造出更多的优质社会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改革的必要性

(一)“百万扩招”的主要特征要求高职院校改革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要求的提出,既有其深厚的时代背景,也存在其显著的特征。首先,百万扩招是基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形势判断所做出的。2018年2月,美国突然单方面宣布对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加收重额关税以弥补美中贸易中的贸易逆差。在如此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背后,其实是人才的匮乏,不仅是高端科研人才的匮乏,同样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其次,百万扩招体现了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亟需。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实现传统低端产业向高端新兴产业的转变,高端产业的兴起需要不断淘汰低技术工人,同時需要不断增加高技能人才数量,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供给显然无法满足,唯有尽快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同时,生源范畴的扩容也是应对当前乃至未来就业压力增加,进而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举措。

(二)扩招100万形势下教育对象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改革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明了百万扩招的生源范畴,即“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教育对象正在发生变化。面对拥有更多实践经验和不完善技能的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退伍军人加入学生大军,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来源的多样性、技能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实践能力的多层次等学情,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等方面做出改革,以满足扩招的新形势需求。

(三)高职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求高职院校改革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等院校数量增加和不断扩招,加之高考考生数量的减少,高职院校整体上呈现出一定的生源危机。通过扩招将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纳入高职院校生源范畴,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短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大幅提升教育品质,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这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面对扩招100万和教育质量提升的双重挑战,高职院校也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探索改革路径。

二、“百万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改革路径

(一)招生方式改革:由单一化向多样化转变

扩招100万首要面对的是“怎么招”的难题。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本身就面临着生源危机,而“扩招100万人”在表象上来看更是“难上加难”[1]。高职院校扩招100万首先面临的就是生源多元化基础上的招生方式改革问题。截至2018年,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418所,年招生368.83万人,在校生1133.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农民工1.5亿以上(还不包括存量农民工)、退伍士兵年均接近40万(根据退伍军人事务部数据)、下岗职工数以亿计。面临如此大的潜在生源群体,高职招生方式“如何改”成了关键。

高等院校传统的招生方式以高考为主,唯有参加高考才有机会进入高等院校就读,高职院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部分,多以高考这种方式选拔学生,仅有部分学生可以面对中职学校组织单独招生考试,且招生占比并不高。总体来说,高考仍旧是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方式,呈现单一化的特征[2]。面对下岗职工、农民工、退伍士兵等多元化的生源群体,高职院校应积极改革招生方式,将单一化的高考拓宽至多样化的招考,比如设置专门针对农民工、下岗职工和退伍士兵的单独招生考试、技能申请考试等,以打开高职院校入学大门,让三类群体能够及时获得学历提升机会。

(二)教学模式改革:由课授制向实操制转变

由于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退伍士兵等群体从生活经验、实践经验、专业经验等方面均早于应届高中毕业生,学情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甚至教学模式的变化[3]。其一,由于培养对象规模扩大引起“怎么教”的讨论。高职院校扩招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授课场所和授课手段的问题,由于人数的增加必然导致班级规模或班级数量的扩大或增加,在高职院校现有师资和教学设施基础上,如何高效利用教学场所和教学手段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其二,由于培养对象范畴扩大引起“怎么教”的讨论。生源对象范畴的扩大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生源技能基础上。生源数量增加可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来解决,而生源技能基础的层次化,将会带来教学模式的改革,尤其是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退伍士兵群体,他们或多或少已经接触过或实践操作过相关行业的机械设备,掌握一定层次的专业技能。面对分层化的学情现状,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并针对不同班级设置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推动教学由授课制向实操制转变,以满足不同技能层次的学生需求[4]。

(三)管理體制改革:由刚性管理向柔性化管理转变

在解决好“怎么教”之后便是解决“怎么管”的问题[5]。下岗职工、农民工以及退伍军人群体不同于应届高中毕业生,他们从年龄、心智、态度等方面均存在特殊性,学校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进行管理,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度,以便于他们平衡工作、学习与家庭等方面的矛盾。高职院校的刚性管理方式应进行改革,以适应不同生源群体的需求。对应届高中毕业生来说,管理严格、纪律严明、手段严苛的刚性管理制度是有效的,但对于成人学生来说,刚性制度不但不会得到他们认可,反而可能引起反感。所以,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应该由刚性管理向柔性化管理转变,根据学情做出调整,以满足成人学生的合理需求。同时,也应注重对应届学生与成人学生之间复杂关系的管理,尽量避免师生、生生等不同群体之间产生矛盾,诸如对于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群体学生应多配备成熟且有经验的辅导员,以便正确、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四)培养模式改革:由“宽进宽出”向“宽进严出”转变

扩招100万带来的是培养规模、培养对象及培养路径等多方面的变化。这促使高职院校要思考人才“如何培养”的问题,需要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及时更新培养模式。近几年,随着高职院校投档分数线的逐年降低,加之入校后学习氛围轻松,已经形成了高职院校“宽进宽出”人才培养模式。面对规模上的扩招和生源上的扩增,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变“宽进宽出”为“宽进严出”,“宽进”是为了给更多群体提供学习技术技能的机会,“严出”是为了让其真正掌握技术技能,以便在未来社会立足[6]。

(五)创新创业改革:由普适性教育向个性化指导转变

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开设已久,并且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效果。面对来自社会各个岗位的下岗职工、农民工及退伍军人群体,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需要及时调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教学策略,由普适性向个性化、专业化转变,针对特定行业设定不同的授课内容,对某一行业内的从业人员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以提高上述群体的“双创”积极性,同时能够有效引导他们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实现教学成果的有效转化[7]。

(六)就业服务改革:由毕业择业向在校就业转变

面对大规模扩招和生源扩容,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也应随之进行改革,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积极引企入校,分层将在校生推介给企业。建立动态的职业技能水平评价体系,认真考评并及时划分学生的职业能力等级,评定并认证学生相应的就业等级;要引企入校,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匹配具有相应技能等级的学生,根据企业技能标准为学生匹配符合其能力的岗位(企业),争取让学生在就读期间就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半工半读”参与企业生产,既获得企业生活补贴,又修完学校实践课程学分,毕业后可以直接入职。

参 考 文 献

[1]陈江.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改革样态:问题与策略[J].高教探索,2019(2):97-102.

[2]董照星,袁潇.改革开放4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4):13-19.

[3]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9-124.

[4]刘景光,王波涛.当前国内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研究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58-62.

[5]梁克东.高职百万扩招须同步提升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9-04-02(9).

[6]蔡志清.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6):48-51.

[7]毛素芝.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实审视、理性思考与应然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9(5):55-60.

On Reform Path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Background of“Expanding Enrollment by One Million”

Gao Yongxin

Key words  Expanding Enrollment by One Mill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haracteristic of students source; method of enrollment; teaching mode

Author  Gao Yongxi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Fuxin 123000)

作者简介

高永新(1973- ),男,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阜新,123000)

作者:高永新

后扩招时代高职教育论文 篇3:

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摘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文章基于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提出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质量提升的应对之策:实施弹性学制,建立学分制管理体制;坚持成果导向,实施好1+X证书制度;实施差异化培养方案,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构建“双轮驱动”体系,夯实学生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职;百万扩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作者简介]李娜(1978- ),女,山东青岛人,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山东  青岛  266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行动导向’的高职酒店交际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7305)

一、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问题

2014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2019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也是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战略之举。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扩招使职业教育成为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教育举措,使全民学习、全民参与和终身学习成为现实。然而高职扩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

1.学生管理难度加大。高职院校针对传统生源通常采取单一化管理模式。在此次百万扩招的大背景下,除高中应届生外,有高达3.5亿规模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生源具有进入高职教育的机会。他们社会经历各异、家庭背景不同、学业参差不齐,这就导致不同于传统的针对单一性应届生源的教学模式,向多样性社会生源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生源通常有一定的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与社会接触度要远高于应届生源,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如何培养、管理、教育好社会生源将是高职院校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人才培养方案缺乏个性。不断加入的社会生源使培养方案成为高职院校扩招最大的变量。高职教育一以贯之的线下学习、全日制学习、就业实习等步调一致的人才培养方案已难以适应人才培养需要,平均发力、“一刀切”的人才培养弊端日益凸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高职院校需针对个性化生源制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方可实现学生“低进中出、中进高出”的培养目标。

3.教学模式单一。我国传统高职教学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学习大纲等基本参照普通教育,缺少多样性,甚至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还停留在校外实习和输送临时劳动力的低层次上,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因此,高职院校要走出发展困境,就必须大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办学效益,满足社会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

4.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扩招后高职生源多元化,用一把尺子量所有人、毕业标准“一刀切”,显然不切实际。当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仍然采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模式,注重对知识的考核,忽视对能力的培养;注重结论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很难对多元化生源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这要求高职院校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教育资源不足。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目前得到了显著改善,部分学校在多项考评中可以达到优秀水平,但依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办学条件较差。从全国范围来看,一些高职院校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宿舍面积、信息化教学设备、实习实训基地等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扩招无疑对高职院校提出更大挑战,让本来就匮乏的教育资源显得捉襟见肘,教育质量亦难以保障。面对多元化生源结构以及多样化人才培养需求,高职院校需多措并举优化教育资源。

6.“双师型”教师不足。扩招背景下,师资成为差异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性制约因素。从教师来源看,我国高职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校或者师范院校,虽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缺乏相关行业知识和行业实操技能。另外,扩招后部分非传统生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职业技能及行业经验,他们希望通过学校学习系统提升自身的职业技术水平,但囿于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不足,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往往无法实现这一愿望。因此,高职院校需打造一支适应行业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的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思路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服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1.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扩招让更多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特殊群体享有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满足了人人渴望成才的愿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技术技能人才。

2.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思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新的生源结构和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促使高职院校构建行业化、个性化、动态化、弹性化人才培养体系。行业化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要求,高职院校构建与行业相关的课堂环境、讲授内容、授课目标和教学手段,以培养符合不同行业需求的人才。个性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要求,高职院校满足学生个性化學习需求,给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动态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状况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可尝试构建五大“金课”模式,即线下“金课”、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虚拟仿真“金课”、社会实践“金课”,从而让高职教育教学更具活力。弹性化高职人才培养体系要求,高职院校改革传统评价方式,采取多元评价方式,推行学分银行,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

三、高职扩招背景下人才质量提升的应对之策

《方案》指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扩招带来高职院校生源结构的改变,要求高职院校在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上进行改革。

1.实施弹性学制,建立学分制管理体制。学分银行的建立可以推动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非传统生源成为高职院校的长期固定生源。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学分制管理体制,学习者可以根据個人的学习进度、生活情况进行学分的选修以及学习计划的制订,有利于满足学习者自主发展的需求,提高办学效益;学习者可以通过不同渠道获得行业知识和行业技能,并根据自身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倾向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生涯。学分制管理模式实现了从人才培养的整齐划一向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方向转化,并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2.坚持成果导向,实施好1+X证书制度。在1+X制度中,“1”代表学历证书,“X”代表职业资格证书。这里的“1”和“X”体现的学习成果均给予相应学分,学分通过认定、积累,最终可以相互转换,实现“书证融通”。《方案》指出,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通过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融合、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融合,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这样,高职教育可以向两端延伸,既可以开展职业培训,又可以完成学历教育,从而提高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的就业能力。

3.实施差异化培养方案,满足多元化发展需求。为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高职院校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坚持分类培养。扩招背景下高职生源结构发生变化,学生的年龄、教育背景、学习目标等存在一定差异。学生生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势必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要摸清受教育者的教育基础、技能水平和就业需求,突出因材施教这一主题,开发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开设通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等,进行分类培养和分层教学,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有效解决生源复杂和难培养的问题。

4.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高职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职院校要开展以信息化技术为主导方向的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以信息化技术为抓手,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及共享平台;完善教材形态,对经典的纸质教材,通过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一体化教材体系,打造具有互动式教学特点的课程教材。针对农民工群体学习经验较少、认知能力较差且出于生存发展需要容易放弃职业教育而选择其他工作的情况,高职院校要改变传统的全日制办学模式,建立“线下教育+线上课堂”授课模式。另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校际、校企之间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建设面向全社会的优质教学资源库,这样可以有效缓解扩招带来的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

5.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高职扩招百万归根结底就是要为企业培养各类人才,高职院校圆满完成扩招任务的突破点在于企业。因此,高职院校要创新办学模式,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使“产教融合”落地生根。

第一,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依据学生的年龄差异、知识水平差异、需求差异,分类分批组织校内、校外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构适应不同生源、不同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第二,非传统生源中的一部分是社会人员,其学习目的是实现再就业,然而高职院校缺乏再教育和再培训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这就要求院校主动打开校门,了解社会产业发展趋势,紧跟产业发展步伐,科学合理地盘活优化教育资源。第三,邀请企业参与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设计,让高职院校设置课程“接地气”、企业所需人才“有灵气”、产教融合“有活力”、校企合作“有张力”。第四,邀请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这不仅能够让行业企业对高职院校教学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的自我完善。因此,高职院校需重新审视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上的作用,同时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完成对专业教育方向的调整,从而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五,校企建立沟通机制。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扩大企业“话语权”,让企业对学生考核做出评价。这有助于院校找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和不足,让企业为学生考核评价“赋能”。

6.构建“双轮驱动”体系,夯实学生主体地位。面对大幅扩招,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评价和教师业绩考核“双轮驱动”体系。第一,学生对教师开展评价,扩大学生“话语权”,实现学生评价与建议、学生评价与改革、学生评价与发展的良性循环。第二,开展学情跟踪调查评价,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过往学习经历、如今学习动机、学业诊断、专业能力及素质发展、毕业去向、专业与产业契合度等内容,实现学习与诊断、就业与社会需要的“双挂钩”。第三,调整教师业绩考核体系,改变高职院校教师盲目追求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的现象,解决科研与教学倒挂的尴尬处境。高职院校将对教师考核的着力点放在课程开发能力、学科建设发展、学生学习管理与就业指导、教学业绩尤其是产教融合培养贡献等方面,引导高职院校教师从热衷科研的“围城”里走出来,真正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为什么强调职教是一种教育类型[N].光明日报,2019-03-12(13).

[2]陈容.中高职衔接背景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54-57.

[3]范笑仙,郅庭瑾,卢威.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职教发展研究,2019(1):2-10.

[4]刘晓,刘婉昆.扩招背景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9(14):5-11.

[5]曾珠,柏文涌.扩招百万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机遇、要求、难点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9(20):5-12.

[6]李洪渠,彭振宇.高职扩招100万的责任担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12-14.

[7]匡瑛,石伟平.论高职百万扩招的政策意图、内涵实质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9(5):92-96.

[8]贾玉玲,杨艳玲.浅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山东化工,2020(49):174-175.

[9]潘菊素.关于高职院校扩招百万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9(14):12-16.

作者:李娜

上一篇:新课程标准识字管理论文下一篇:初中毕业生心理健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