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医学生“三爱”教育践行研究

2022-09-11

一、“三爱”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爱”概念由来已久, 最初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的全体国民公德。1994年8月31日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教育。经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 2013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随后将“五爱”凝结为“三爱”, 并要求将“三爱”教育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 让学生在学习中扎实基础, 在劳动中全面发展, 在精神上升华到爱国情怀。2017年10月, 十九大报告指出, 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更是对“三爱”教育做出了新的阐述, 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医学生的“三爱”教育状况

此次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 对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三爱”教育状况进行了解, 共收回调查问卷416份。从调查中可以看出, 高职院校医学生富有爱国情感, 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感情, 但他们对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爱国没有头绪。虽然有71.7%的调查对象认为接受过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到位或者有一定成效, 但只有19.5%的调查对象时刻关注国家动态, 理性实践爱国行为, 48.1%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较少把爱国付诸行动, 而当出现与国家声誉利益相关的热门事件时, 仅有12.7%的人会非常关注, 并主动上网搜索相关信息了解, 也反映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时事热点不太关心。绝大部分大学生均认可劳动的意义, 88.5%的人认为劳动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使人感到充实, 71.6%认同自己事情自己做, 积极参加家务劳动, 但也有79.8%的学生认为当代大学生缺乏刻苦奉献精神, 做事怕苦怕累, 60.8%的认为当代大学生贪图安逸, 以舒适清闲为首要出发点。而在学习方面,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为正确, 82.2%的人认为学习是为了获得技能, 找份好工作, 62.7%的人是为了提高素质, 完善自我。而78.4%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学习没有规划或者有规划但很少按照执行, 有48.3%的人认为自己学习基础差是影响自己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原因, 分别有44%的人认为主要是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或者是老师讲课比较枯燥。

三、高职院校医学生开展“三爱”教育的必要性

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的陪伴下长大, 富有个性, 思想活跃, 形成了基本的思想道德观念, 对个人价值、社会发展、国家命运等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但当今时代, 意识形态领域风云激荡, 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融, 使得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了严峻挑战。大学生处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 加之思想尚未成熟, 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思想观念开始出现了困惑和迷茫, 特别是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 直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事业服务, 担负着救死扶伤、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崇高使命, 涉及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与安宁。但高职高专类医学院校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培养时间过短, 不少学生存在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医学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人文素养水平不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问题, 在爱国意识、学习习惯、劳动观念上更需要加以引导。如何充分利用主题教育、道德实践、校园文化、校训育人等载体, 拓宽教育途径, 创新教育方式, 扎实做好“三爱”精神的培养教育, 不断增强广大高职院校医学生践行“三爱”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高职院校医学生开展“三爱”教育要点

(一) 爱学习, 求真学问, 练真本领

“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知道。”学习是医学生的主要任务。面对患者, 医务工作者除了仁心大爱, 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 才能尽力减少疾病带给群众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这也要求, 医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自身肩负的重任, 意识到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从事医疗行业的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息息相关, 从而增强求知欲和自觉性,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充分发挥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充分挖掘学习的潜能, 努力探索, 精益求精, 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 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增强职业胜任能力。其次, 随着社会发展, 人民群众对与自己健康息息相关的医疗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已不再是简单的防病治病, 医学的社会功能日益突出。提升高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客观需要, 学生要努力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学习相关的医疗卫生法律常识、医学伦理知识, 学习沟通技巧, 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第三, 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 一名新时代的医学生, 还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更新学科知识, 始终牢记“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誓言, 努力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卫生事业接班人。

(二) 爱劳动, 知行合一, 融会贯通

医学专业往往具有高度的实践性, 一名合格的医务从业人员绝不是纸上谈兵的专家, 而是每天要撸起袖子治病救人的战士。因此, 在对高职院校医学生的劳动教育中要潜移默化地将具体劳动内化为学生的劳动观念, 培养他们“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的务实、敬业精神, 真正成长为一名知行合一的实践者。首先, 有目的地增强劳动教育的趣味性和成果性, 让学生在自理性劳动、家务性劳动和公益性劳动的过程中“快乐劳动”, 体验劳动收获的喜悦, 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正确的劳动态度。

其次, 利用课堂内外一切机会开展与未来职业活动相关联的职业劳动教育, 让医学生在职业劳动中明确学习目标, 深化所学知识, 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接受严格、规范的训练, 从而能灵活地结合实际和经验, 就具体的问题着手进行解决。第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敬业”思想, 是每个公民遵守的基本从业规范和标准, 也是对于爱劳动的更高要求。要引导医学生不再仅仅把职业当作谋生手段, 而是把治病救人作为毕生最重要的事业, 心怀尊重、热情投入其中, 真正在工作中展现自身价值, 实现人生目标。

(三) 爱祖国, 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

爱祖国, 是爱学习、爱劳动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说:“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是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爱国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更是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作为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医学生, 毕业后就将冲锋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 担负着治病救人的责任, 因此医学生更应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把爱国主义作为医学生建立良好医德的根源, 使他们感悟“救死扶伤, 防病治病, 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的社会主义医德的深层内涵, 坚持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将个人的发展与推动祖国医学事业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自觉成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积极实践者, 把自己的生命与人民群众的健康紧紧联系在一起, 毫无保留地为之贡献出自己的一切, 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把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去推进、去落实。在这样的一个新时代, 作为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中坚力量的医学生, 更应该把握历史机遇, 打好知识根底、锤炼专业技能、塑造优良品格, 让“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摘要:“三爱”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准则,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相辅相成, 贯穿于医学类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各个环节, 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在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中积极开展“三爱”教育, 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 在实践中逐步树立高尚医德, 提高医疗技术, 对作为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人才储备的医学生, 真正成长为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成长为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三爱”教育

参考文献

[1] 夏金元.深入开展大学生“三爱”教育的有效途径与长效机制[J].江苏高教, 2014 (4) :124-125.

[2] 刘竞, 隗铁夫, 孙传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 2014, (34) :545-547.

[3] 石国亮.“三爱”是当代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N].中国教育报, 2013-23..

上一篇:离子交换树脂纯化杜仲叶绿原酸条件的筛选下一篇: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