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精细管理社会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随着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的诸如托管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等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要从理性的角度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社会教育机构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学校精细管理社会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学校精细管理社会教育论文 篇1:

社会教育基层学校推进精细化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摘 要:随着终身教育的不断深化,社会教育正由零星型向规模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稚嫩型向品牌型转变,而这其中精细管理不可或缺。在论述社区教育基层学校开展精细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着重在精细管理脉络、管理制度、管理人员、管理思路及管理举措等方面,提出富有可操作性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教育;精细管理;思路与对策;人才培养

社会教育是与普通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家庭教育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是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发展而成,在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随着社会教育的逐步推进,目前的社会教育已发展成为具备优秀管理者队伍、具有办学内涵、富有发展潜力的学校,但内部的粗放型管理已严重制约着社会教育的持续发展与品牌发展。基于这样的现状,社会教育推进精细化管理已迫在眉睫,也只有推行精细化管理,才能进一步凝练办学品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紧扣现状,抓准精细要义,把握现实意义

(1)实行精细化管理是社会教育应对激烈竞争的客观要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教育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有的社会教育基层学校为瞄准生源竞争,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内部管理、办学质量等方面参差不齐,而精细化程度也极不均衡。原先的粗放型管理已完全不能适应竞争需求,只有在办学目标上精准定位,内部分工上精细责任,过程阶段上精要考核,逐渐向内涵型、品牌型、质量型迈进,方能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2)推行精细化管理是各社会教育追求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教育基层学校追求品牌建设、内涵发展的践行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追求细节直至完美的过程。任何完美的表现都是建立在精细的基础之上的,如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培训工作、学员管理工作、后勤管理工作、档案工作、学校文化建设等等都要求精细化管理。追求完美源于细节而又归于细节,只有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中,才能实现内涵式发展。

二、立足校情,合理设置机构,形成管理合力

推进精细管理,要紧扣办学体制、紧扣学校规模、紧扣人员特长,科学设置内设机构,有效健全各类制度,切实形成管理合力。

(1)条块化构建管理网络。首先,可以将岗位培训、学历培训及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各类培训及网站建设、科研课题、档案管理、文字材料等各类工作条分缕析,纳入归口的中层管理部门。这样分块管理,能有效下移管理的重心,突出管理的中心。其次,可以本着“分工不分家”与“便于事业开展,便于质量提升”的原则,致力于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打造。每年度要对教师的分工进行“合理化、最优化”微调,尝试推行“轮岗制度”,着力形成校长层、中层及教师、学员层的层级层进式管理模式。

(2)科学化执行管理制度。首先,在健全常态的与普通中小学基本一致的制度基础上,建立诸如《社区教育目标管理制度》《社区教育分片包干责任制》等具备社区教育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着力形成制度文化。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与教师的心声相融合,邀请教师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将原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需求相整合,完善修订形成新的、更切合学校事业发展的制度,为精细管理的推进提供基础。其次,要打破“大锅饭”,激发“内驱力”,注重制度“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辩证统一,切实理顺各类管理的精细化脉络。

三、根植认识,深刻理解要领,挖掘精细内涵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加强对精细化管理的深刻认识,方能着力进行顶层设计,在加框搭建上求稳,在具体落实中求准。

(1)要加强精细管理内涵的诠释。精细化管理,简而言之,精为“精致”,细为“细微”,它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理念。它是规范化管理走向个性化管理的必然阶段。具体而言,社区教育基层学校应精细化地确立办学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精密构建组织架构、精细解决存在问题、精致落实人员分工、精心建设校园文化,同时更要留足对应的精细管理中的过程痕迹,做到件件落实,事事可查。

(2)要着力理清精细管理的思路。首先,应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第一资源”,按照业务学习与阶段考核相结合,各类培训与能力竞技相结合,科研课题与论文撰写相结合的方式,扎实开展师资队伍的精细化管理与建设。其次,要切实加强精细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一方面要在硬件设施上舍得投入,用于改造场地、路面、建立实训室、盘活土地等闲置资产;另一方面要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按照培训内容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要求,本着对教师与学员宣传、引领、激励性的原则,营造切准本校培训特点,满足校本发展需求的校园文化,力争环境整洁,赏心悦目,设计合理,富有品位。

四、回归服务,强化常态管理,凸显过程痕迹

社会教育基层学校要确立“管理即服务,精细化管理即全方位服务”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精细管理的常态化,注重过程管理的痕迹化,不断体现“服务提质量,服务创品牌,服务彰信誉”的要求。

(1)过程管理严格、细致、扎实,逐步体现精细管理要求。首先,社会教育基层学校在培训的过程管理上要想方设法,开展精细化管理。具体表现为办班计划的编报、培训通知的发放、课务课程的设置、考试考核的落实、培训证书的发放及最后的培训资料的归档等,全过程、全方位留足精细管理的痕迹。一是在报名招生阶段,应以电子稿为主体,纸质稿为辅,将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学员的基本信息逐一核实,确保无差错。二是将传统通知手段与现代通知手段相结合,与学员构建沟通渠道,实行“双保险”。如可以以电话、短信等平台为载体,加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沟通,还可以以纸质稿的方式直接寄送,学员签字确认的形式进行互动沟通。三是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有纸质的签到程序,而且在培训中途及课堂结束前还应具备点名环节,确保学员的“到课率”,有条件的社区教育基层学校甚至可以采用“指纹”点名。四是抓培训的授课质量,要严把兼职教师质量关。校行政主任及班主任可以跟踪听课,把学员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反馈给授课教师,还可以每次授课后随机抽20%左右的学员进行课堂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五是在考核后的发证上,可以采取上门领取、签字确认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送证上门”签字确认的形式,确保每张证书不遗失。对于技能及对应的理论培训,应当着重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上按照“对象、内容、时间、目标、方法、考查”等“六个方面”切实做到“段段清”。其次,社会教育基层学校不仅要注重阶段考核,而且要注重“售后服务”工作。可以在学员培训结业后开展批量式跟踪调查服务,对培训的质量要求、后续培训的需求进行前期的摸底调查工作。其三,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也要逐渐体现精细化要求,应当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举办教研活动,安排工作要求,研讨工作难题。甚至对教师要提出听课要求,如每位教师的学期听课量达20节(次)。这一举措,不仅能提升校内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也能监控外聘教师的授课质量。

(2)档案管理周密、齐全、规范,初步显露精细管理要求。首先,要按照“办班”必留“痕迹”的要求,社区教育基层学校要留存一定的过程管理以及阶段考核的资料。有条件的学校还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邀请档案局的专家来校指导,着手进行档案的科学化装订、编册与留存。其次,社区教育基层学校应当配备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其三,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要逐步注重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

(江苏省宜兴市环科园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作者:周良

学校精细管理社会教育论文 篇2:

社会教育机构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 要:随着教育的多元化需求,越来越多的诸如托管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机构、培训教育机构等各类社会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直接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要从理性的角度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社会教育机构精细化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教育;精细化;管理现状;对策

为深入了解目前社会教育机构日常管理的现状,挖掘在推进精细化管理中的典型,研讨在常态化管理中的问题,本着“注重现状求发展,反思不足谋发展”的原则,笔者对本地区的社会教育机构精细化管理进行了深入了解与调查后发觉,总体上社会教育机构“条块化”设置内部机构,重心下移,职责清晰,“科学化”健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注重执行。

一、认识到位,吃透内涵,确立了精细管理的理念

各社会教育机构充分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是内涵式发展的有力举措,更是打造特色,创出品牌的重要途径。一方面他们注重平时的总结提炼,形成经验,更注重阶段的自查自纠,弥补不足。另一方面他们高效解读精细管理的内涵性,在期望的发展过程中逐一健全“精细目标”。机构的负责人对精细化管理的内涵认识相当到位,发展方向切实可行,出台举措科学有序。有的机构将精细化管理与内涵式发展相统一,提出了“思想领先、目标导向”等精细化管理原则及“从目标抓起、从组织抓起、从问题抓起”等精细化管理抓手;有的机构则是本着“学校无小事,事事须精细”的宗旨,瞄准“文化之精、精神之精、情结之精”的要求,按照“有目标、有举措”等“六有”原则开展精细化解读与管理。这些举措,有效确保了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所期望的“件件有落实,件件有结果”的良好局面。

二、重于服务,强化管理,凸显了过程管理的痕迹

这些机构已形成“管理即服务,精细化管理即全方位服务”的共识,在管理过程中注重精细管理的常态化,注重过程管理的痕迹化,不断体现“服务提质量,服务创品牌,服务彰信誉”的要求。从安排培训计划、分发通知、安排课表到考试考核、资料归档等,全过程实现“无真空”。在办班起始阶段,他们着力于收集学员的基本信息,不仅包含常规的联系单位与电话,而且连身份证号码、姓名的核对等信息也逐一弄清,确保“零差错”,并且实行了“纸质信息”与“电子信息”的高度统一;在办学的过程阶段,他们不仅开通电信短信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与学员取得联系,而且所有教师还全员、全程参与培训通知“送回执”工作,切实将“服务”精细“到家”。同时,不仅有纸质的签到程序,而且在上课中途及课堂结束前还有点名环节,确保学员的“到课率”。在考核后的发证上,有的采取上门领取,签字确认的形式,也有的采取“送证上门”,签字确认的形式,确保每张证书不遗失。其中,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许多民办教育机构针对学员的实情,从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上按照“对象、内容、时间、目标、方法、考查”等“六个方面”切实做到“段段清”。

三、周密安排,注重积累,初步显露了精细管理的端倪

按照“办班”必留“痕迹”的要求,社区教育机构均留存了一定的过程管理以及阶段考核的资料;有近40%的社会教育机构,还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范化的要求,邀请了档案局的专家来机构指导,着手进行了档案的科学化装订、编册与留存。其中有近33%的社会教育机构均配备了专兼职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归档;除个别民办教育机构外,均配备了专门的档案室,添置了档案管理必备的诸如电脑、档案柜等硬件设施。此外,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各教育机构均逐步注重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统一,并按照档案局所提出的档案规范化管理要求尝试着进行管理。

四、反思现状,程度参差,依然存在着发展阻碍性问题

通过调查,笔者发觉,社会教育机构在精细化管理上正朝着逐渐成熟、逐渐规范、逐渐良性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甚至制约精细化发展的问题。首先,受历史、教育培训特点等的影响,在市场化运作机制下,个别教育机构的教师各自为政,互不通气,培训资料不肯、不愿及时归档,一旦出现该教师的外流,不仅造成对应培训项目的流失,而且严重影响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其次,社会教育机构虽然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与营造,但未能有效切合社会教育的特征尤其是自身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等的特征开展建设,更缺少切准校本特色的“核心”文化、“精神”文化的打造,个性不足,共性通融。其三,社会教育机构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过程管理、阶段管理的资料,但资料的精细化程度不够,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不足,个别教育机构受场地等的限制,尚未建立独立的资料档案室。其四,这些教育机构虽然意识到了科研课题的重要性,有些机构甚至已开始尝试科研课题,但在选题上未能立足社会教育的实情,未能本着“促进事业的稳步增长,促进师资的素养提升”去开展选题,不仅失去了科研课题的意义,而且显得疲于应付,精细化开展科研课题更是捉襟见肘。其五,教育机构的负责人精细化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未能真正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对事业的促进作用”,依旧采取粗放型管理模式;甚至个别教育机构虽然各类管理制度相当健全,但在执行力上还缺少力度、强度,导致精细化管理的程度不够。

五、针对问题,拿出举措,有效推进着机构科学性发展

目前社会教育机构有公办的、有民办的、有教育主管部门登记注册的、也有工商行政部门登记领证的,更有无证经营混淆视听的。除了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把好入门关,进一步整顿黑市场、黑机构外,作为正规的社会教育机构只有真正加强精细化管理,注重自身的内涵发展,方能提升教学质量,打响办学品牌,营造良好的社会声誉。

首先,要切实认识到精细化管理对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立足一个 “精”字,树立精品意识,落实一个“细”字,覆盖面要全,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个细节;关注一个“化”字,工作要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并将规范化的制度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同时,随着社会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多元化,资源配置更加灵活、相互竞争日益激烈。教育机构间为了获得各类培训资源(培训项目、师资、学员等)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培训与服务的质量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必将成为能否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这在客观上要求各社会教育机构必须加快转型,由低质量的规模增长型向高品位的内涵式发展,由粗放型的管理方式向“精确定位、合理分工,细化责任,量化考核”的精细化管理升级。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迅速出台关于“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与指导性意见,以刚性的、法令式的文件予以硬性规定并有效督查。其三,教育机构内部要广泛培植精细意识,通过会议、板报、宣传栏、网站等阵地广泛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努力营造追求精细的文化氛围,培养教职工精细管理的思维意识,让教职工自觉养成从大事着眼、从小事着手的良好习惯;要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员工与学员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讨论,形成各单位推行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引导本机构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到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中。其四,要有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精细化管理,积淀办学历史底蕴,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梳理成长成才典型,让独特的个性化的教育培训文化确立特有的教育培训品牌。最后,要不断加强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为了保障精细化管理顺利进行,教育培训机构要逐步开发、完善社会教育网站的管理服务功能,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处理、管理和互动,促进精细化管理精确、高效、协同和持续运行。

(宜兴市高塍镇社区教育中心)

作者:沈国良

学校精细管理社会教育论文 篇3:

浅析乡镇成人学校的管理创新

【摘要】鄉镇成人学校是开展基层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的骨干。宜兴市芳桥成人学校在实践中创新自身办学模式、创新内部管理制度、创新教师培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本文就以上内容作一分析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镇成人学校  管理  创新

乡镇成人学校是开展基层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工作的骨干,工作内容繁杂。学校教师人数较少,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内容日益丰富,内部管理的创新早已成为自身的迫切之需。近年来,围绕乡镇成人学校的管理创新这一主题,芳桥成人学校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一、立足社会需求,创新办学模式

(一)“借鸡生蛋”,联合办学。学校与有关大学主动协商,采用联合办学模式,利用大学的办学资质和师资力量,在学校内设立教学点,开展成人中专、大专和本科学历教育,满足本地学员的需求,解决工学矛盾。学校主动出击,加强社会宣传,努力做好成人学历教育的招生工作。同时,严格执行《宜兴市社会教育机构学历教育班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加强办学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依托优势,打造品牌。芳桥镇乡镇企业发达,需要大力加强企业职工的岗位培训。这是我们学校可以依托的区位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芳桥成校的办学优势和办学功能,开展有针对性的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创建办学特色,更好地开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与市教育局、技监局及街道办主动协商,积极打造岗位培训品牌。

二、加强制度创新,实施精细管理

学校以制度创新为抓手,强化工作执行力,坚持不懈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提高工作实效,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水平。

(一)完善规章制度。学校的规章制度要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全,规章制度应该是全方位的,做到事事有章可循;二是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便于精细化管理;三是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几年来,我校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根据宜兴市教育局下发的“两项规范”基本要求,结合成人学校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创新工作制度。(二)创新过程管理。提高工作执行力,狠抓日常过程管理,做到“四个有”。一是每周有工作汇报。学校召开每周工作例会,相互交流工作经验,提出疑难问题共同商讨解决,督促日常工作。二是每月有工作检查。每月组织检查每位教师分工职责落实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做好记载。三是每季有阶段总结。学校每季度组织一次阶段性工作总结,表扬先进教师,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商解决。四是年终有绩效考核。对教师进行年度绩效考核,体现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原则。

三、创新培养模式,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与创新的关键,是保持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学校始终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常态性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培养模式,做到“四个结合”。

(一)队伍建设与系统培训相结合。开展校本培训,做到全员参与。培训内容结合工作需要,讲求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围绕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村(居、企)业余学校示范校创建等内容开展校本培训,为实际工作提供具体操作程序。同时指派教师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集中培训,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

(二)队伍建设与读书活动相结合。学校制定了读书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市教育局要求购置读书活动相关书籍,做到教师人手一册。读书征文比赛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同时做好校内选拔,选派教师参加市级知识竞赛。读书活动已成为教师培训的新形式和新常态。通过读书活动着力培育学习型、研究型教师,积极构建书香校园。

(三)队伍建设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学校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全员参与。采用“研训一体”模式,将工作问题研究和教师素质培训紧密结合,从工作现状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研究内容和实践过程的培训。围绕实践性问题,如学校内部精细化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课题研究,最终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四)队伍建设与结对帮扶相结合。学校作为宜兴市社区教育中心示范校,抓住与其他薄弱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的结对帮扶工作这一契机,发挥引领作用。由本校主管业务的骨干教师具体负责教师结对工作,并以全面提高学校双方教师业务水平为重点。一是加强教育科研合作。采用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做到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加强教学管理合作。学校双方及时交流管理心得,共同探讨学历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参考文献:

[1]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叶忠海.社区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褚国洪

上一篇:高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论文下一篇:时代画卷下的农村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