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024-04-15

由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共6篇)

篇1:由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由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老子曾有句话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细节决定成败”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至理名言。其实,何止企业的经营运作中细节决定着成败,在我们“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校无小事,事事关教育”的学校中,做好教育的每个细节,于“细中见精”,于“细中见大”、“寓伟大于平凡”,进行精细化的管理,更是提高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的基本要求,是推动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更是学校彰显深厚内功和办学特色的魅力所在。

2008年8月,为了缓解城镇中学的压力,杭后教育局决定我校招收初中学生,承担初中义务教育的任务。面对一切从零开始的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我校除了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规划外,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精细化管理的思想,以“严、实、细、精、新”五个字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打造全旗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校、样板校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下面就我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一些做法和经验与大家做一交流,望给予指正。

一、建立“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由此可见,精细化是落实规范化,实现个性化之间的桥梁。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

职教中心初中部在成立之初就明确立了发展目标,即“打造全旗实施素质教育的特色校、样板校”。但仅有宏伟的目标是不够的,如果没有目标的细化,有效的落实,再好的规划都只能是一纸空文。上海建平中学冯恩洪校长提出,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改革有三种模型,其中一种就是传统学校要素和教育要素(学生、教师、教材文化、设备、经费等)不变动,但要使每个环节精细、精致的改革模型。我校初中部刚刚成立,生源、师资、教材、文化等各方面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是不可能发生多大的变化,经验和积淀都是零。但同时也有十分让人乐观的地方,那就是初中的办学同时也没有形成陈规陋俗,没有固有观念、模式的限制和影响,完全可以使学校管理一统于精细化的管理之中,一步迈向学校的内涵式发展的轨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我校的精细化管理,首先从建立精细化管理体系入手,推行目标管理,强化过程管理,加强常规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落实责任管理,从最低点开始,从最近处开始,坚定不移地走“自我提升、内涵发展”的路子,精心于每一个步骤,细心于每一个环节,力争使每一项工作都成为精品之作。

2008年,我校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重新讨论修订了所有的管理制度,新制度变化较大的有:《教职工工作考核办法》、《初中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细则》、《教研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教职工考勤管理制度》、《环节干部承诺述职制度》、《名师建设工程》、《学生奖学金奖励办法》等,并设立了每学期3万元的考核经费用于教职工的考核奖励,并将考核成绩作为各级各类评比奖励、职称评聘、兑现的主要依据。新制度渗透了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细化了责任,严格了考核,明确了流程,建立起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计划体系、全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全员绩效考核体系,使精细化管理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在学校管理中,实施目标管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我校将管理目

标、教育教学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班级、教职工个人。学校的、各部

门、教研组、教师个人的计划、行事历等都是在开学前就制定、研究、讨论通过的,学校的整体工作、重要工作、常规工作都是早计划、早安排,精心准备,严

密组织,认真落实。

二、增强执行力,抓好过程管理、落实常规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障。

精细化管理有两个著名的公式:一是“制度+不落实=0”,另一个是“抓住

不落实的事+追究不落实的人=落实”。要想使工作行之有效,必须有强大的执行

力做保证。强有力的执行力是一个学校内在的、持久的、独有的核心竞争力,是

学校管理成败的关键,更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能力。学校的工作都是琐碎而

平凡的事情,只要工作过程认真扎实了,精益求精并改进创新了,结果一定会很

好。我校管理层的口头禅是:“盯住做事,盯住事去做”,目的就是要培养管理层

出色的执行力。如何通过提升管理者的执行力来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呢?我校主

要从下两个方面做起:

第一,建设一个强有力的管理队伍

在管理中,很多干部面子软、手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爱当老好人的时候

很多,不敢管、怕惹人的时候也很多。这样的危害很大,它使得计划安排得很好,但执行时软弱无力,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工作效率低下,破坏了学校的正气,成为管理中“最大的黑洞”。

散文家斯妤曾有这样一段话:“给梦想一把梯子,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即

可取消,不可跨越的迢迢银河举步便可迈出。”在学校事业的发展中,圆梦的梯

子就是执行的魄力和周密的计划,就是制度的保障和持续地改进。为此,我校要

求各项工作都要做到承包到人、责任到人,检查监督到位,总结通报及时,奖励

惩罚明确。对于难处理的人,难处理的事,一把手总是首先担起责任,担住压力,给予有力的支持,减少管理人员的顾虑。处理不了的事上会研究;处理不了的人,找主要领导,但找的人很少。因为大家都知道,定了的事是集体研究定的,不是

一个人能改的,是要不折不扣执行的。本学期,我们顺从民意,取消了签到制,但对规定的上班时间,严格要求老师执行,对于脱岗的教师,要严厉惩罚。从开

学到现在,每天查一次,竟然没有一个脱岗。

在加强执行力方面,我校首先从校领导班子成员抓起。领导首先要敢干、敢

管。领导就是责任,领导就是发现问题,领导就是只为困难想办法,不为问题找

借口,该谁分管的事,就由谁来解决,不当二传手,不踢皮球,不推诿扯皮。我校的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权力明确,都能够放手独立工作,领导能力、魄力大大增强。其次是加强中层干部队伍的建设。2008年,学校进

行了第三轮环节干部竞聘,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查、考核、测评,把不合适的人请

下来,选用了最能干、最合适的人,把“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干好事”成为评价每个干部的能力水平的标准,加强了中层管理的实力,为实现精细化管理

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第二,倡导真诚沟通的工作方式,增强集体凝聚力,实行民主管理

一项调查表明,单位内存在的问题,有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也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实行精细化管理以来,工作的标准高了,要求细

了,教师难免有抵触情绪。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严而有情”的管理方式,特别

强调与教师主动沟通,了解民意,听取民声,争取理解、支持、认同。提倡管理

人员要走进教师的课堂、办公室,走进教师的家庭、宿舍,了解教师的思想、困

难,尊重、激励、激发每一位教师,让教师在愉悦的心境中认真踏实、创新求变的做好本职工作。正所谓管理的科学性在于让人高效地做事,管理的艺术性在于

让人愉快地做事。在有效的沟通中,追求卓越的精品意识成为教师的团队精神,成为学校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

三、激发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低耗”,即通过减少投入、降低损耗、提高效益来促进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其基本途径是在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过程

中不断改革创新,使工作效果更到位、精细、精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

校工作中可以完善改进的细节是层出不穷、永无止境的。

在教科研方面,我校针对初中办学的特点,在承担我旗教研室的两项研究课

题的同时,设立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课题《中学高效教学研究》,各教研组都设立

了子课题,组织进行新课程改革之下的新课型的研究。

在教学研究上,以前的集体备课,只重视了备课这一环节,现在还要求备课

后要用同教案讲课,要评课。现在的精品课研究,不仅是“新授课”,还有了“复

习课”、“试卷讲评课”“作文课”的模式研究;

其它常规工作方面也有很多改进,比如月考制,以前关注的多是分数,现在更注重发现问题,召开成绩分析会,具体到学科、任课教师、具体的问题,并拿

出补救措施。比如师生的读书笔记,不仅有量的要求,还要编写目录,分类归纳

整理,是珍贵的资料积累。

在教师培养上,除了争取一切机会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外,我校还开展了教

师课堂教学达标活动,要求每位教师一年内要过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三关”,骨干教师还要过“教科研关”,每关都有过关标

准,每学期组织一次,全部通过之后,才是“合格教师”。

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把培养学生爱好特长定位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所有的初中学生中开设合唱、舞蹈、电子琴、管乐、工艺制作、书法、绘画、篮球、排球、乒乓球、棋类、计算机、写作、朗诵、英语口语、奥赛数学等十多

个兴趣活动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各小组的任课教师要提前按周次制定教学

计划和学生的培养目标,认真备课,认真组织教学,并要定时组织成果展示,或

演出,或展览,或竞赛,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奖励,对任课教师要进

行考核评价。今年,我们提出了更高的特长培养目标,安排专人负责跟踪听课,指导课外活动课,进行学生民意调查,及时反馈整改,切实做好学生的特长培养。

针对社会、家长还不了解、不信任我校的情况,我们在召开家长会的同时,还组织家长参观了学校,为家长举办了初中学生的专场文艺演出,举办了大型的书法绘画工艺制作展览、电子小报展览,举办了学生优秀作文展览,学生的作文

都附有作者照片,设计打印成精美的彩页张贴在教学楼道的墙壁上。学生突出的才艺展示,使家长看到了孩子的全面发展,看到了孩子突出的个性特长,看到了

我校的办学成果和办学特色。

在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我校坚持“全面、全员、全程、全封闭管理”,每天有6人24小时值班,上课课间严格执行“5+5”交接制度。上课期间有政教

检查学生的出勤、违纪、卫生、纪律、做操等,认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督促

学生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规、勤奋好学的好习惯,形成文明的校风、浓郁的学

风。我校还经常开展演讲、文艺汇演、运动会、知识技能竞赛、清明扫墓等活动

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我们经常对学生进行交通、消防、食品的安全教育,遵纪守法的法制教育,珍爱生命的禁毒教育,热爱祖国的国防

教育,阳光心态的心理健康教育等,除了组织讲座、知识竞赛、演讲、参观等活

动外,还多次组织逃生、避险的实地演练,以多种形式教育学生人格上自尊,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强。

四、精细做事是校长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

看不到细节,或者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就会对工作缺乏认真的态度,对

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这种人无法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因而缺乏工作热情,永

远只能做别人分配给他们的工作,不可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教师是这样,校长

也是这样。

在推进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工程中,校长既是宏伟蓝图的规划设计者,又

是一个计划缜密,做事精细入微的实践者,是全体教职工务实、严谨工作的楷模。

校长应具有精细做事的优秀质并不是要求校长事无巨细地事必躬亲,而是要

通过校长把这种观念、意识渗透到对中层干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要求中,倡导

一种真诚投入的工作状态,养成认真严谨的工作习惯,培养起精益求精的改革创

新精神,使每个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在持续改

进中使学校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在我校,初中的特色教育,高中的精品教育,学校的管理体制改革等大事等是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好的工作,但校园的卫生,学

生的行为,教师的课堂,甚至是教工的早点、学生宿舍的衣柜、床板也都是我们

要解决好的事情。只有校长静下心来搞教育,才能关注到细节,才能把教育办的有声有色。

五、创建丰富的校园文化,形成精细化管理的精神风貌

有一种说法,说:三流学校发展靠校长,二流学校发展靠制度,一流学校发

展靠文化。精神文化看似无形,其实是以是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

和价值取向,是一只隐形的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左右着教师及学生,”实施

精细管理、强化教育精品意识,必须首先营造出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

近年来,我校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使得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气质形象、工作态度等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细化管理理

念深入人心。

首先是尊重、关心教职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新领导到我校工作,两周内认识了160多名在岗教职工,很快了解了学校的办学情况,了解了每一个专业、每个班的班主任,了解了学校食堂、宿舍、小卖部的管理,走访了学校友邻单位的领导,较快的掌握了第一手资料,理清了工作思路。每天早晨和学生一起跑早

操,经常到学生食堂尝饭,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所有校领导在大门口迎接师生返

校,热情问好。我们开展教职工健身活动,配专业教师辅导,让教师在工作之余

唱歌、跳舞、画画、打球、练书法,为教师组织大型文艺酒会,开办教职工食堂,成本核算不允许盈利,我们为教师做校服,购买笔记本电脑,更换办公椅子,装

修教室和办公室,改善办公条件,为教师购买图书资料,开展读书活动,建设教

师的精神家园。总之,教师的大大小小的事,总是记在心上,拿在手上,做到自

己满意为止。学校的这些实事、好事也深得民心,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受到教职

工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上下一心,团结互助,士气高涨,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精

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建设良好的、浓厚的校园文化。一年来,我们重新设计硬化美化了

校园,新建了车棚、大门,安装了校园音响系统,粉刷了校舍的外墙,室内外的墙壁上书写了标语口号,开辟了班级文化长廊,新建起3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

现在我们的校园整齐了,敞亮了,美丽了,文化气息浓厚了,艺术品味提高了,每一处景致,都是精心设计,细心施工的结果。无论是室外,还是室内,都是赏心悦目,心神愉悦,文明、和谐、友爱、激励、进取校风、教风和学风时时熏陶、感染着每一位师生。

总结我们的工作,进步和突破很多,成绩和收获很大,这都让我们信心百倍,更坚定了实行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式发展路子的决心。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大”,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办教育”,“潜心研究育新人”,做细做实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在细节上出新意,在细节中出特色,我校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在精细化管理、“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因“精细”而“精彩”起来,结出累累硕果。

杭后职教中心

2009年9月24日

篇2:由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亭湖区便仓小学 田桂松

亭湖区教育局开展的“四提升 四打造”活动在如火如荼地推进。我校根据教育局的要求,在逐步深入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发展实际,坚持规范过程管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推动学校的发展。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开辟了一条以精细化管理推动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道路。

一、以安全为重心,构筑教育教学的堡垒。

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平安校园,幸福一方。因此我校把安全工作当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这项工作除了制定齐全的制度,签订层层责任状之外,还必须做到勤督、勤查、勤管、勤宣传。学校每天安排值日领导和老师首要之务实守护校园的一日平安,从朝霞初升上学到夕阳西下放学,从学生课间到课堂常规,从活动休息到放学行走,都是值日工作的范畴。

我校随时有校园保安拼安全,值日领导查隐患,少先队干部督查量分并作好记载,班主任随时处理偶发事件,门卫坚守岗位,杜绝外来干扰,把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大大降低了学校的管理成本。同时,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密切注意与本校师生有关的不确定因素,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以免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我校还注意清理校园周边的环境,还师生一片清明洁净的生存空间。我校联合公安、工商、税务、城管等部门对校外营利性服务场所进行清查,重点整治校园周边的店铺。利用一学期一次的法制教育大会、交通安全宣传、消防、演练、告别“三室一厅”签字仪式等形式的活动,让广大师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平安的幸福、生命的美好。

二、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提升规范力度。

我校把主要的管理精力放在“以教学为中心”上。教学是一个学校的主要任务。为此我校始终把常规落实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培养全体学生为目标,加强两个“建设”,即师资建设和班级建设;开展两项活动,即教研活动和教改活动;落实和完美的一个计划,即国家课程计划;调动一个体制,即绩效工资奖惩机制;严格三项制度,即考勤制度、班级和教职工考核制度、教职工奖惩制度;严明一项纪律,即考试、考查纪律;培养两种习惯,即自觉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为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校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执行课程计划。

我校按《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把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提升到执法的高度来认识,自觉地两操两活动纳入到正常的教学管理轨道,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让活动课实现由随机无序到规范化的要求。

2、规范教学环节。不管是东南风,还是西北风,狠抓常规不放松。抓常规教学必须做到重环节﹑讲过程﹑看实效。我们对常规教学情况进行月月学校查﹑周周教研组查,日日领导干部抽查。查备课,看谁的备课更贴近课堂;查学生作业,杜绝抄袭坏习惯;查教师批改,严禁错批、漏批、查辅导,课堂内外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就做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教研教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做到学习有记载。在这教育局下发的学习笔记上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外出学习有学习交流小结和汇报课。校内老师安排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互相学习,共同评议,共同提高;与外校老师教学联谊、城乡联谊等活动走出去,请进来,比差距,看优势、促发展;鼓励教师多读教育专著、多写教育心得。积极参与各项教育征文活动,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三、以质量为核心,整体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生命。失去了质量的学校是一个不合格的学校。是误人子弟的学校,是愧对人民的学校。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的灵魂。因此,我校本着对学生、家庭、社会责任的态度对待学校的教学质量,课程教学一着不让。用精细的管理让学科课程教育扎实到位,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注重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班级有图书馆,让平常深藏高阁的图书走进教室,走近学生身边;各班实行“周周借书”、“随借随有”,让学生尽情遨游书海,畅览群书,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根据本地特色,确立地方课程研究枯枝牡丹文化,从朗诵、绘画、书法、园艺、培植等各个方面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亲近自然,了解乡土,热爱家乡。

扎实的课程教学、多样的活动课程,让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的提高。在已组织的2011春学期区教育局调研测试中,我校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五年级英语分列全区农村学校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篇3: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内涵式发展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的, 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宋朝的朱熹说道:“言治骨角者, 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 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 而益求其精也。”也就是说, 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瞄准现代管理的前沿成果, 借鉴先进幼儿园的办学经验, 引入精细化管理的发展理念, 构建“纵向到底, 横向到边”的精细化管理平台, 形成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是幼儿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幼儿园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 将管理责任明确化、具体化, 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 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幼儿园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系统健康、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一发扬民主、寻求发展, 促进教师管理的精细化

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幼儿园品位的高低, 教师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对幼儿园管理至关重要。充分发扬民主, 大力倡导“自律”, 致力于打造一支“精心、精细、精致”的教师队伍。

第一, 教师是学校的最大财富, 管理的宗旨便是激励教师, 积极利用“赏识学说”原理, 对每位教师进行有效赏识, 让教师充分感受幼儿园的温暖, 得到成功的满足。以了解、信任教师为前提, 关心体贴教师, 充分尊重每位教师的发展需要, 利用“适应学说”, 尊重教师的选择和评价。对于“不好的”主义, 不妨延期评价;对于“吃不准”的主义, 应该鼓励, 支持她去试一试。总之, 对待教师的新想法, 要千方百计让她“竹筒倒豆子”。

第二, 制订严格、细致的教师行为准则, 要求教师从组织纪律、道德规范、教学工作、集体活动四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并逐渐内化为自觉行动。教师之间彼此尊重, 不文人相轻, 不违规违纪, 不做影响幼儿园声誉、有损教师形象的事。在热点、焦点问题上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三, 强化教研组管理的功能, 让教研组成为教师互相学习、自我管理的组织。给教师提供各种互相学习和切磋的机会进行思想的碰撞, 发现其他成员的长处与自己的不足, 开发教师的知识资源和智慧资源。

第四, 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适时培训, 为教师提供成长平台, 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另外, 根据教师实际, 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 使其扬长避短。

二深化改革、注重实效, 促进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 教学常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教师力求做到:备课要“深”, 上课要“实”, 教学要“活”, 手段要“新”, 考核要“严”, 质量要“高”。注重小事做细, 细节做实。

1. 规范备课

通过教师个体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师徒结对子备课等形式, 引导教师备课要体现新课改理念, 重点、难点环节能精心设计, 教后反思及时总结课堂教学经验教训。

2. 活力课堂

醉心在课堂, 成长在校园, 让课堂成为焕发孩子生命活力的精神乐园, 让课堂成为体现孩子生命价值的理想乐园。精心组织并推出“精品展示课活动”、“推门听课活动”、“外出教师反馈课活动”、“师徒结对帮教课活动”、“新教师学期汇报课”、“姐妹园研讨课”等, 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 有效反思

教师反思的深度、广度、效度, 都与幼儿园管理的效能有直接的关系。幼儿园应不断地调整管理思路与做法, 园本教研实行共同研讨与形成当前共识相结合, 使每位教师愿意主动反思, 尊重彼此间的差异, 脑力激荡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反思中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三革新理念、深入探究, 促进教科研管理的精细化

教科研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助推器。精细化的科研管理就是要注重引导全体教师牢固树立“参与、研究、反思”的教学精神, 做到“胸中有目标, 脑中有想法”。

1. 精益求精抓落实

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念, 钻研业务知识, 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以个人研究课题为工作重心,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教师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 人人有研究的目标, 确保人人出成果。

2. 细致入微抓过程

加强过程指导, 定期进行课题进度检查和评估, 促使课题实验落到实处。通过座谈、观摩、调查、教学实践课等手段, 广泛收集研究资料, 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 认真严谨抓管理

加强对各教研组的常规管理, 开学初组织各教研组制定学期工作计划, 并按时检查督促, 扎实开展好各项教科研工作, 以求实效。

实施学科精细化考研一方面强调工作量化、责任细化、充分理清各组权利与职责, 另一方面强调级别及组内和谐统一, 合作共事, 协调发展。

四春风化雨、重视“养成”, 促进幼儿管理的精细化

1. 创设生活环境, 练习生活技能

生活区角的创设与生活内容相结合, 孩子们通过在活动区操作材料, 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生活活动技能, 激发自我服务的兴趣。

2. 利用丰富的游戏, 增加趣味体验

生活活动游戏化, 在游戏中掌握或巩固生活活动所需的技能和能力。将游戏融入幼儿的生活活动之中, 不仅可以获得发展, 而且使幼儿度过快乐的时光, 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3. 制订生活规则, 加强自我管理

幼儿园的许多生活规则, 由幼儿自己参与讨论制订。虽然在开始时, 幼儿提出的规则还不全面, 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 他们会逐步调整不合理、不全面的规则。

五强化管理、责任落实, 促进校园管理的精细化

1. 进一步强化园内的环境卫生管理

应做到园内无杂草, 墙壁无污迹、蜘蛛网、灰尘, 地面无果皮、纸屑, 垃圾入箱;包干区每天定人按时打扫。园行政班子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全园环境卫生大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并做好记录。

2. 实物管理做到登记造册

财产的使用与保管应由总务处统一调配和管理, 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挪用。幼儿园的财产实行一学期检查清点并验收一次。财产的丢失减少、损坏报废都要经一定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 报总务核准、分管领导审批, 再由财产管理员做好登记和核销手续, 避免财产的流失。

3. 进一步强化安全保卫工作

针对周边交通环境、治安环境比较复杂的现状, 定期进行电器、消防、防盗等器材的检修工作, 消除安全隐患;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切实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4. 进一步严格管理、厉行节约

“一粥一饭, 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节约是一种美德、一种远见、一种态度, 也是一种智慧, 更是一种责任。幼儿园所需物品应合理采购, 减少开支, 并尽量重复使用。节约用水, 严防跑、冒、滴、漏的现象发生, 杜绝“长流水”。

总之, 幼儿园管理是一篇可以精心雕琢的文章。只有勇于改革, 大胆尝试, 积极投身于精细化管理实践, 才能不断发现问题, 总结教训, 丰富经验, 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园实现内涵式发展的目标。

摘要:构建精细化管理平台, 形成自我完善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是幼儿园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内涵式发展, 给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精细化,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 2008

[2]彼得·F·杜拉克著.有效的管理者[M].中华企业管理发展中心, 1978

篇4:由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 精细管理 学校教育 细节 文化

一、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1.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20世纪90年代,被应用到建筑、军事、医疗保健、教育领域。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2.外延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老子曾说过:“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可见,这“细”是古往今来成就任何事业的必备指导思想。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细、做精。细,指不忽视小的细节,小到细微之处;精,精熟以至精致;“精細”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是可以复制、模仿、延续的管理技术。学校,作为国家教育的专职部门,其精细化管理不是如企业般细化流水作业规范成品,而是用精心的态度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以获取精品的结果。也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精细化管理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

二、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形态异质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的提速与商业技术的成熟,企业间在产品、技术性能、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同质化越来越强,异质性越来越小,竞争态势越来越尖锐。企业因此会在细节上下功夫,在精细化上花力气,以求异质化。

同样,学校教育也是如此。当前各中小学校同特色、同格调、同水平的现象十分普遍,为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在课程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科研方向和目标、培训思维和模式等方面实现异质化。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味,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

2.超越自我的需要

追求卓越、追求完美是超越竞争者、超越自我的需要,也是学校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学校精细化管理是追求完美、高品质,可以形成一种校园文化,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构筑教育流程卓越的优质校园,这是一种高境界的管理理念与理想追求。

3.校间竞争的需要

学校的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在学校的发展中,竞争是避免不了的,而建立“精细化优势”就是提升校间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未来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就是精细化的竞争,细微之处见功夫。细节的宝贵价值就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有的、无法复制和传授的。

三、精细化管理的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可大致概括为以下十二项一般性原则。

1.目标性原则

管理就要有目标。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理想是三层目标:第一层级是“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第二层级是“管好,问好”,第三层级是“个性化、特色化”。围绕这一理想目标,实践精细化管理的学校应当提出各阶段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各部门、各层级的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并制定目标实施细则及执行考评办法。

2.全员性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不只是管理层面的事,也不只是哪个业务部门的事,它需要调动全校管理因素的积极性,需要全校师生员工的参与。实践证明,只有强化每一个工作部门在精细化管理中的主体地位,突出每一个员工在精细化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才能顺利而卓有成效的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的全面(全方位、全领域、全覆盖)实施。

全员参与要求每一个岗位责任人做到“九有”,即:有目标、有责任、有信心、有思路、有步骤、有重点、有考核、有反馈、有特色,简单的说就是每一名参与者都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知识自己应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

3.全程性原则

学校管理包括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课外活动管理和总务管理等等。学校管理工作过程由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组成。学校精细化管理不是个别管理、个别环节、个别程序的特殊规定,学校精细化管理应当落实在各项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程序上,应当贯穿于学校管理一切工作的始终,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精细化掌控。

4.规范性原则

规范化是精细化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到规范,才能达到精细。因此,实施学校精细化管理必须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从而建立起学校常规管的理良性机制和良好秩序,为学校实现精细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5.开放性原则

规范是约束,但也要注意开放。要防止死板的规章制度束缚师生活泼的思想,要防止僵化的标准束缚师生的个性发展。要解放师生的思想,开放办学,创新教育,面向未来,要以开放的办学观念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

6、人本性原则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人性化。其中精细化是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并将规范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人性化。精细化与人性化的辩证统一才能挖掘人的潜力,才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无异于放任自流,听之任之。没有人性化的精细管理是缺乏生命力的管理,它必将限制人的创造性,也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

学校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三育人”的管理目标,把教育学生“做人”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要处理好实施精细化管理与调动师生教学积极性的关系,不能因为实施精细化管理而打击了教师教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7.适用性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不能实行“拿来主义”,精细化管理理论和操作方法移植到学校,不能“唯书”,不能照搬,要联系学校管理实际,针对教育教学问题,考虑到实施中的技术困难,考虑到推进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而学习可行的,借鉴适用的。

8.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学校管理的灵魂。精细化管理在学校的运用是有局限的,突破这些局限就要有创新。一方面要以精细化为理念构建学校的办学思想体系,通过实践创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辩证性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求每一个步骤都精心,每一个环节都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为此,在实践中要认识到细是精的前提,精是细的目的。既要做到细,更要做到精。要为精而细,但不能为细而细。正确处理好这对辩证关系,才真正有利于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

10.科学性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要根据精细化管理和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科学理论开展实践,更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学校管理原则,尤其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向前推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1.高效性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要追求学校管理的高效。这一是应当体现在“树立了精品意识,打造了精品工程,创建了精品学校”上;二是应当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培养了大批“四有新人”上;三是增收节支,减少资源浪费。这也是衡量学校精细化管理是否成功的显著标志。

12、持久性原则

学校精细化管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粗放的工作方式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细”功夫才能改变,浅薄的精细化基础需要长久的时日才能夯实奠厚。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形成精细的规范制度,才能建成精细的学校文化。

四、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学校是一部大机器,这部“机器”的快速运行全靠各部门协调运转,任何一个“零件”的不协调运行都会使“机器”运转产生问题, 因而“有一套好制度才有一所好学校”。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起点;通过实践证明,落实可操作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是实行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有效途径。学校各项工作精细化管理的主要措施大致上可归纳为“五需”:

1.管理工作需严格。学校需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如《教职工考核量化制度》、《教职工考勤制度》、《教职工百分奖量化奖惩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制订各个部门的职能,各个岗位的职责,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便于进行精细化管理。有了人手一册的制度,关键还在执行。学校强化执行力度,上级领导和学校领导不定期检查、抽查,出了问题则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责,给予相关的处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2.德育工作需系列。对于难以量化的德育工作,学校也想方设法加以量化、系列化。制订《班集体考核细则》,按月就班级管理、卫生状况、学习风气等多个方面分项打分,为期末评比提供依据。每学年必须开展各种活动,按时间、内容、形式等组成系列。小学的少先队部、中学的团委组织,学校按各校特色、各年段学生特征开展各种活动,各司其职,各展才能,使学生的自治、自理、自学、自创等各项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红红火火。

3.教学工作需细致。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的重要领域。全体教职工首先要扫清观念和认识上的障碍,摒弃做事不用心、工作粗疏飘浮的不良风气或行为,清楚地认识到教学工作精细化是有利于学校发展、工作推进、自身成长。

学校则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各个环节都采取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措施,突出主题。每次集体备课,每节公开课,都要有明确的主题,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形成一个系列。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教务处专人巡查,查备课人数,查备课主题,听“推门课”,听后接着进行评课活动。备课笔记的书写,作业的批改,各教研组统一格式、统一要求,每月查一次,教务处每学期抽查2次,督导人员随时抽查,检查之后出通报。每次考试结束,及时批阅试卷,统计成绩,两天之内讲评完毕,一周之内开班级分析会、年级分析会。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画成绩变化曲线,年级给每个班级画成绩变化曲线,发现问题,随时做工作。

4.教科研工作需实用。每学期结束,镇或学校都组织教学交流活动,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教学反思、叙事和论文,组织教师论坛,宣读优秀教学作品。不申报大而空的课题,狠抓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切实指导作用的课题申报与研究,以科研促教研。

5.后勤工作需节约。要使师生衣食住行安全、有序、舒适,要使教育教学工作能没有后顾之忧地正常开展,要使学校的运行成本得到最大程度的节约,后勤工作必须实行精细化管理。教学用具登记使用;室场监管落实到人;学校对水费电费实行数字化管理,将每月耗用的度数和支出用表格的形式和去年同期加以比较,如果出现不正常增加,立即查找原因,加以维修,保证不出现人为原因形成的浪费现象。财务工作定期公开,接受公众监督,保证帐务清晰明了。

五、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感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精细化管理是学校追求完美,实现卓越的重要过程;是传承优秀文化,培养合格公民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办学水平,促进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曾经有学者提出:学校靠口号和粗放管理就能打造出品牌,就能培养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是不可能的。纵观优秀学校,都在细节的管理上下过很大功夫,是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范例,所以说:一所学校的发展既要注重校容校貌、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的建设,更要注重办學理念、学校文化、教育科研、教师素质、办学品位等软件方面的建设。硬件建设短期内就可见效,软件建设则是一个精细培养、长期积累的过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并非难以达成,必须认认真真做好每件小事,不折不扣地抓好常规落实,一丝不苟地抓严每个细节,求真务实地指导工作过程,否则,势必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

“精彩的背后是精细,成功的背后是苦功”。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涉及诸多层面,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只要校长、教师不断改变粗放的工作方式,事事处处力求“精细”,持之以恒地做下去,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品质,这种品质最终将决定个人、学校和事业的命运。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精细化”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内在的一种品行时,它将不只是一种管理体制,也不仅是一种思想方法,它必将作为一种生存方式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把心放在学校里,把学校放在心里”,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参考文献:

[1]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科学与创新》《文理先锋》第3期,2007年5月版 [J]

[2] 李兵《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原则》网络文章,2009年7月30日 [Z]

[3] 编委会 《教务管理创新与精细化教学应用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4] 远东学院《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网络文章,2009年5月14日 [Z]

篇5:由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一、固根本,着力在管理机制上谋对策

学校重视管理机构的建设,主要采取双线纵横管理模式,一条线是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处——教研组——教师,一条线是校长——专业部长——教导处——教务员——教师,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做到既要相互协调统一,又要相互竞争。

学校先后完善、建立了精细化、人性化统一的考核制度。如《教师考核制度》、《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处室工作考核评价方案》、《教师评优评模评职实施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外,创造了学生评价老师,教职工评价领导的”双评机制”,每学期结束,学校都要组织对教师、领导开展打分评价,评价结果直接与教师、领导的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挂钩。取消教师绩效考核“吃大锅”的现象,年终绩效考核向业绩贡献倾斜,向正气倾斜,职称评聘实行各处室打分,抵制了个别教职工”出工不出力,论资排队“的思想,让德才兼备、业务精湛、师德高尚、成绩突出的教师干得气顺,让年轻有为、积极上进的教师有施展的空间。

同时,学校成立了督导室,负责教师的日常坐班考勤及各处室的工作执行情况,坐班考勤实行天天通报,各处室工作情况实行月月总结。学校值周领导每天也要不定时抽查教师坐班出勤情况,并实行通报。学校教师的请假严格履行请假登记制度,凡请假未登记的一律视为未请假,学校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请假必须经校长审核同意,并实行登记。

二、严要求,着力在常规细则和过程落实上下功夫

(一)夯实教学管理,着力治理无效课

一是落实教学督查制度。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室,专人负责教学常规工作的督查,教科室专门负责教学研究,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各司其职,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出了问题追谁责”。提出课堂教学“五实“标准,即扎实的课、充实的课、平实的课、丰实的课、真实的课,严禁教师上课玩“花架子”,更杜绝课堂教学“满堂灌”,要求教师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动笔动手,专业课教师要采用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做中会、会中精。加强“备、教、辅、改、考、研”六个环节考评,严格按教学六认真要求,定期对教学中出现的情况予以通报。不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专题会议,通报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纠错。

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听推门课制度。学校要求领导干部每周至少听两节推门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推门课,班主任要经常深入所带班听推门课。听课前不打招呼,在上课铃响之前可以进入任何一间教室或实训室听课。领导干部每月要填写听课月报表,对所听推门课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学校进一步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三是出狠招治理无效课。学校把治理无效课作为教学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凡无教案上课、坐着讲课、有5人以上睡觉或者课堂纪律差的课、代课时上与本人所承担的教学内容无关的课都视为无效课。对于无效课,一经发现,视为教学事故,教师师德绩分扣1分,全校通报,并计入教师的业务档案,扣减该节课的工作量计算。四是全面实行教考分离。我校从 2012年下半年开始实行教考分离。期末考试文化基础课由教导处统一安排人员命题,专业课交叉命题,全校统一组织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登分,并将考试结果(及格率等)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内容。教考分离,改变了过去教师自己教自己考,既当教练员,又当裁判员的状况,对教学成绩的评估更趋于真实,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五是夯实毕业班工作。一是成立了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与毕业班有关的工作,安排教务处一名主任专抓毕业班教学工作;二是明确目标,学校给每个专业每个班定升学目标,对各科任教师也有保底目标,做到“目标任务人人挑,个个身上有指标”;三是高三教师要研究考纲,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撰写分析报告,并交教导处检查考核,做到教学工作有针对性;四是坚持月考制度,高三每月一次统考统阅统分析,每月召开一次教师会和学生会,找差距、添措施、鼓干劲,让毕业班工作这根弦永不松弛;五是积极培育“本科”苗子,定期召开优生的座谈会和交流会,鼓励互相竞争,科任教师要对优生“开小灶”,进行个别辅导,班主任要跟踪优生的成绩轨迹,及时制订和调整辅导措施。

(二)强化德育管理,着力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坚持“成才先成人”的思想,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品德人格教育。在德育工作上,我校坚持全员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的原则,加强学生的内务管理。

一是推行领导干部蹲班制。学校所有的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都明确两个班进行蹲点,做到每周至少听一次所蹲班的推门课,每月跟班开一次主题班会,每半期开一次班级任课教师会,不定期检查班级教学与管理情况,做到及时了解所蹲班的教学动态、师生思想并适时加以指导,及时督查各学科教学六认真执行情况,对所蹲班不负责的科任教师敢于说红脸话,与学生反映强烈的老师谈话,督促整改,与班主任一道处理班级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二是实施了“值周负责制”。每周7名教师,1名校级领导,1名中层干部,分工负责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管理,并和学生同吃同住,做到日常管理无漏洞,无缝隙。

三是积极推行导师制。根据中职生学习与行为习惯差、心理不健康,同时家庭贫困的学生多等特点,几年来,我校开始实施学生专业成长导师制,全校每名教师承担5-10名学生的成长导师,导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爱好、家庭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专业成长目标,定期与家长沟通,与学生谈心,保持与学生的经常性接触,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到“专业引导、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指导”。很多老师为了摸清学生的真实情况,利用节假日到学生家中家访;为了帮助贫困学生能完成学业,自己或者联系爱心人士定期资助;为了抹除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阴影,把学生请到家里作客,给他们以家庭般的温暖……导师制实施一年多来,学校基本建立起了一条“教师人人做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的教育管理之路,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标明确、性格更加阳光,辍学现象明显减少,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更为崇高,师生关系更为和谐。

四是实施“学生德育量化考核制度”。每周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严格考核,定期将学生在校表现情况进行通报并告知家长。四是推行“导师制”,每个教师负责对5—10名学生进行学习、生活、心理等全方位跟踪、教育和指导,保证每月与学生谈心2次以上,每学期与家长沟通不少于两次。

篇6:由精细化管理推动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以示范校建设为抓手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新疆化学工业学校

新疆化学工业学校于2011年7月25日获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以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方向,坚持“立足化工、突出技能、服务新疆,为新疆石油化工、煤化工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办学定位,坚持走“内涵式、精品化”的发展道路,以重点专业与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年培养培训7000余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高技能人才。现将建设以来取得的成果和一些做法汇报如下。

一、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确立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职教事业科学发展的共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学校办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在办学主体的认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关键环节上,学校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进行设计、重构。

(一)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主体

学校办学主体中虽然有合作企业,但校企合作中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的确定,师资配备、日常管理与教育的实施等绝大多部分工作必须依靠学校来完成。尽管由于一些企业采取“粗放式”用人机制和行业准入制度执行不力等原因,迫使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长期处于劣势地位。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生产技术升级、生产设备更新的需要,这种局面会不断改观,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的主体作用会日益突显和重要。

(二)工学结合是校企合作办学的自然选择

对我们学校来讲,实现好校企深度合作必须做好“六个对接”,即化工职业教育与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产业对接、学校办学与化工企业生产对接、专业设置与企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体系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六个对接”必然选择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必需摆脱单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走向学校与产业企业相融合、学校课堂与工厂车间相整合的培养模式。学校不再唱“独角戏”,而是组织“大合唱”,特别是处在弱势条件下,应充分利用好一切有利社会资源走工学结合的路子。

(三)学校三大重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

根据产业企业生产及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储备的需求,结合学校三大重点专业的实际,我们学校采取了政府主导、行业参与的校企合作模式,成立了由经信委、化工行办参加的学校专家咨询委员会和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指导和联系与企业商定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有针对性地扩大共识,适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化学工艺专业继续在原有“实习+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托校企合作,创新和深度推进“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技能学习过程中,实行定向培养,学生及早成为准员工。能充分利用企业实训资源, 有效的发挥企业兼职教师技能指导作用,使企业文化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凸显技能优势,培训上岗时间大大缩短。在顶岗实习管理方面,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以学校为辅,责、权、利分明的有效的管理机制。目前与新疆众和、中泰化学、天富热电、新疆宜化等公司、企业开办“订单班”数十个,其中与新疆宜化“订单培养”规模已达千人。

化工机械与设备专业采取“多元积分驱动,工学结合”的阶梯式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及职业岗位能力形成的阶梯式递进规律,把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内容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素质教育年、专业基本能力培训年和岗位综合素质培养实习年。学生评价体系以多元积分模式进行,即将评价目标、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实现个体差异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实行“两环境、三阶段、双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行业参与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形成“两环境、三阶段、双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两环境”指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环境,学生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工作有机结合;“三阶段”指专业基础教育阶段、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阶段;“双融合”指“学中做、做中学、学做合一”及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加强学生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实现校企合作“共育、共管、共享”的培养目标。

(四)“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案例

1、组建“订单班”

当得知湖北宜化全资300多亿元兴建新疆宜化时,我们立即派人前去咨询洽谈合作事宜。经过多方会谈,2009年7月我校邀请新疆宜化主要负责人来校进行了座谈和企业推介暨招聘宣传活动。通过学生自荐、学校推荐、企业面试,300名刚入校学生、学校、企业分别签订了订单班和顶岗实习协议书,组成6个“宜化班”。

2、共同制订育人计划

为了培养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毕业生,学校在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与新疆宜化共同制定了“宜化班”培养方案,采取综合成绩过程评价法,把上课态度、作业情况、参与活动情况、考试成绩、劳动表现等全部纳入考核落实。评定主体以学校评定为主,企业提出部分环节的意见。第一、二学年,按照新疆宜化的企业文化精神、管理模式、生产工艺流程、岗位要求,分阶段企业定期派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学校讲课。第三学年,学生进入新疆宜化顶岗实习。

3、企业文化进课堂

在戈壁深处建基业,必须有一股强劲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湖北宜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蒋远华先生讲,“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我们认为这也适合于对学生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培养,把这种文化引入了课堂,开设了企业文化课程,每两月举办一次企业文化进校园专题讲座,聘请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授课、讲座。当2011年12月新疆宜化一期2×20万吨合成氨、60万吨尿素工程一次性安全开车成功时,所有“订单班”学生与企业员工一样兴奋,并以准员工身份向公司发了热情洋溢的贺电。

4、做实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的延续,是实践教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一管到底。2010年8月,与企业共同制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同时,为了做好学生实习准备工作,我们对“宜化班”学生进行了为期15天的军训和在我校化工实训车间30天的化工单元操作强化实训。2010年9月,300名学生分批前往新疆宜化厂、湖北应城、内蒙乌海、重庆等地顶岗实习,每批我们派出了3位教师随队跟班指导和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疆宜化也为每名学生分配一位岗位技术指导师傅。2011年元旦,学校派常务副校长带队一行11人,历时20多天赴内蒙、武汉、重庆等地专程看望、慰问实习学生。2011年春节,跟班教师全部与学生一起度过。我们的这一做法,新疆宜化非常感动,为此给每位跟班教师发放了2000元的春节生活补助。

5、做好毕业生回访

2011年7月,学生拿到毕业证后,返回了新疆宜化工作。2012年2月25日,我们再次到新疆宜化工作现场回访看望学生,调研学生工作以后的情况及生活状况。同学们个个豪情满怀,表示:“请学校和老师们放心,我们一定努力工作,做好新疆宜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企业领导激动地说:“化工学校就是我们的娘家!”

6、帮助解决生产难题

新疆宜化在煤化工项目生产的低温甲醇洗工艺中,塔底出现泡沫并伴有刺鼻气味,针对此问题联系我们后,我们当即深入现场查验,对塔底液取样。通过馏程分析确定为含油碳6—9芳烃及环烷烃类化合物,建议在生产工艺中增加一个萃取塔等措施,从而解决了这一难题。新疆宜化对此十分感动和敬佩,决定今年3月一次性接受我校200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

二、做好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项目建设工作

(一)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项目启动后学校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实施方案》《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选派校领导、业务干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42人赴德国、澳大利亚学习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安排近50名教师到内地参加专业技术学习培训,开阔眼界、提升技能。针对学校青年老师人数多,教学经验不足的状况,学校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在职业道德、工作方法、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训和提升,实施“导师制”,安排德能优良的教师一对一的培养青年教师,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储备人才。为及时了解掌握企业新的生产技术和企业文化,制订了《教师企业实践计划实施方案》、《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利用寒暑假安排教师下企业学习锻炼,今年下企业实践1200人日。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培养专业带头人9名、骨干教师22名,全国模范教师、全国职教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化工行业职教名师10多人。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90%以上,聘请企业兼职教师53人,基本形成了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着力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从企业调研和岗位能力分析入手,参照职业资格标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等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突出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标准,构建起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基本实现了“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一致,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一致”,根据“订单班”合作企业的要求,以岗位操作规程为蓝本,编写了《合成氨培训辅导资料》、《氯碱PVC培训辅导资料》等10余本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教材,并用于“订单班”学生和企业员工培训,受到了用人单位好评。

目前,3个重点专业已完成4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并已推广应用。编制了4本校本教材、9本实训指导教材和2本企业培训教材,其中《化学工艺概论》等3本教材已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课改成果在教学班级试点已初见成效。现有3个专业和3门课程通过了自治区教育厅精品专业、精品课程结题验收,2个精品专业和2门精品课程通过了中期检查。已启动6门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三)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在原有42个实训室的基础上,新建4个实训室,扩建2个实训室,组建了3个校内学习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制定了实训基地管理、学生实训管理、实训耗材管理、实训设备维护维修、学生实训实习“双导师”等制度。在设备选型、论证过程中充分征集了企业、行业专家的意见,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纪检、财务及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从而保证了资金的使用公开透明。已建成的实训室均投入使用,为提高人才质量发挥了作用。

(四)兴建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和教学资源库

学校积极参与了“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学校对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方案进行细化,新建了精品课录播室,制作三大重点专业网络课程录像和教学课件,其中化学工艺专业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已完成了专业学习网站建设,基本实现学生网上学习核心课程。

(五)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学校致力于探索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和长效运行机制,通过校企联系会议制度与机制,加强校企相互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校企双赢合作运行机制现已初步形成。学校与湖北宜化新疆分公司、广汇新能源公司、众和股份有限公司、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实施新的合作方式,组建订单班;与中泰化学、湖北宜化、新疆广汇等企业广泛开展员工培训、技能竞赛和技术服务项目,社会效益明显增强。积极与企业开展技术攻关项目研究,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难题,与天富特种纤维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冲天炉物料组成、粉煤灰纸浆纤维软化剂两个项目研究,实现了公司粉煤灰造纸项目的技术改造;与中泰化学正在合作开展膜法除硝、天然气制碳酸钠、发生器溢流液乙炔气回收等10个项目的技术改造研究;为新疆宜化解决了煤化工项目生产的低温甲醇洗工艺中塔底泡沫问题。学校致力于建设体现自身特色的教风和学风,关心学生的成长和价值观形成,主动引企业文化入校园,融企业文化到校园文化中,职业教育特色环境逐步显现。

三、示范校建设中的一些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扎实推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国家示范校建设,成立了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管理、组织和实施,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具体建设工作。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组成了重点专业及项目建设小组、项目建设计划协调监控小组和项目建设监督小组等三个工作组织机构,负责各子项目的计划组织与实施。同时学校成立了项目建设专家顾问咨询委员会,由政府、行业、企业和教育界专家组成,对项目建设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指导建设实施。根据《项目建设任务书》中规定的建设内容和时间要求,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问题、分解布置任务,每月进行阶段小结,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按计划进行。

(二)加强管理,保障进度,重视质量

在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过程管理,每两周召开一次示范校建设专题例会,校领导到会解决建设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保障了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三)全员参与,努力实践,整体提高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学校首先全面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校级精品课中选拔优秀课程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大部分教师在参与校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特别是青年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统一标准,规范要求,保持成果

在推广课程建设成果方面,学校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成果的及时应用。针对教师习惯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模式,不情愿尝试新的教学模式,化学工艺专业把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规范化,把每一堂课教学的引入、内容、实例、问题、解决方案、练习与考核都设计成规范教案,要求任课教师必须按照教案完成80%以上的内容,允许20%的课堂发挥,使课程建设成果较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五)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上,学校计划从今年起将每年5月份确定为校内“技能竞赛”月,要求全校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各个专业每个年级都设置相对应的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基础课程设英语口语竞赛、语文写作竞赛、民族学生汉语演讲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结合课程建设,促进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

(六)多渠道,全方位,严要求加强队伍建设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组织部分专业带头人赴德国学习并取得证书;建立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并严格执行;选送教师到专业对口高校学习深造;选派教师参加教育部、人社部举办的各类教师培训;聘请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并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教师学历。学校全方位的教师培养体系已建成。

(七)应用现代技术,助推实训内涵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方面,着力与企业合作开发仿真车间,仿真工艺等训练项目。充分利用虚拟仿真软件,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八)积极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计划

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及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建设方面,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目前有两门课程是建设副组长单位,并有意向确定购买使用相关课程的建设成果。

(九)加强专业服务努力建设,主动服务企业发展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对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与鉴定,协助企业开展员工技能竞赛;对区内中职学校进行示范校建设指导。

以上是学校在示范校建设中的一些认识、做法与经验,不足之处,请多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做出更大的努力,为现代工业体系建立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最最新思想汇报下一篇:海丝文化作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