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生教育论文

2022-04-20

摘要:最近,大学生恶性事件的发生使得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关注力度,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再次成为广大学校的教育重点,本文简要阐述了基于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大学生“三生教育”。关键词:生命意识;大学生;三生教育生存意识、死亡意识、安全意识等构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生命意识。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大学生三生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三生教育论文 篇1:

大学生“三生教育”认知现状的研究

摘 要:了解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认知现状,有效地开展三生教育,提高大学生对生命、生活、生存的理性认识,对高校培养社会有用人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三生教育; 研究

1.研究目的

“三生教育”是通过教育的方式,使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的认知行为过程。因教育的缺失和不良思潮的侵蚀,当前部分大学生对生命不珍惜,无能面对生存困境,对生活无信心、无兴趣。自残、自杀、施暴等负面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发展。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三生教育”的认知状况,有针对的提出建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珍爱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技巧,追求幸福生活。

2.研究方法

查阅“三生教育”的有关资料,自行制定大学生“三生教育”认知情况调查表。对回收的有效问卷(263份有效问卷中男生135人,女生128人)进行数据统计。根据调查结果,基本掌握大学生“三生教育”的认知水平,明确结论,提出建议。

3.研究结果

3.1大学生对“三生教育”内涵的认知度

在收回的263份有效问卷中,对生命教育知晓度比较清楚的占87.5%,不清楚的占12.5%;对生存教育的知晓度比较清楚的占88.6%,不清楚的占11.4%;对生活教育的知晓度比较清楚的占92.9%,不清楚的占7.1%。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总体知晓度在85%以上,说明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三生教育”基本内涵,在学习、生活中加以正确指导,将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见表1

3.2大学生对自残、自杀现象的认知差异

调查发现,男女大学生对不珍惜生命的做法,在认知上有一定的差异。在5个项目的认知中轻视生命、不能理解没有明显差异,其他3项均有明显差异。男生5项排比依次是责任感差、缺乏理智、轻视生命、不可理解、情有可原。女生5项的排比依次是缺乏理智、责任感差、轻视生命、情有可原、不能理解。由于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而产生的认知差异,与他们的性格、气质、社会交往有关。但对情有可原一项的认知,男女生相差10个百分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见表2

3.3大学生应对生存、生活中挫折的差异

调查显示,男女大学生应对生存、生活中挫折的5个项目中均有明显差异。男生的排比依次是积极应对、乐观承受、寻求帮助、得过且过、无奈逃避;女生的排比依次是寻求帮助、积极应对、乐观承受、无奈逃避、得过且过。遇到挫折与不幸,男生首选积极应对,而女生首选寻求帮助,这主要是由性别差异造成的。无奈逃避一项男女差距较大,女生达到15%以上,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应进一步了解原因,提升女大学生的应对策略。见表3

3.4大学生“三生教育”的认知途径

大学生认知“三生教育”的途径分别为集体讲授、生活实践、网络信息、专题报告、主题演讲、其他。可见,大学生获取“三生教育”知识的途径广泛,渠道众多。集体讲授、专题报告、主题演讲达到60%以上。说明学校对“三生教育”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在思政、心理健康等课程中,渗透“三生教育”将是高校的重要途径。见表4

3.5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学习态度

总体看,大学生对“三生教育”学习态度比较端正,感兴趣学生达到80%以上,说明学生对“三生教育”知识的渴望。但尚有接近20%的学生不感兴趣,应进一步调查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找到问题根源,有的放矢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真正了解并懂得“三生教育”对学习生活的重要意义。

4.结论建议

4.1结论

大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总体知晓度较高,达到85%以上。因男女生在气质、性格上的差异,对轻视生命现象认知有明显差异。男女生应对挫折的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学生获取“三生教育”的渠道广泛。大学生对“三生教育”学习态度较好,感兴趣的学生达到80%以上。

4.2建议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三生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在校大学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与要求。同时给他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压力,部分学生生活质量、学习态度受到影响,如不积极疏导,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个别意志薄弱的学生,出现偏激的想法和做法,甚至产生蔑视生命的错误心理。加強“三生教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断渗透“三生教育”。大学生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视角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适应社会是自身不断发展,整个过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得益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可见,“三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一致,教育原理相同。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源头,离不开生命、生存、生活中出现的偏差,两者在教学中不断渗透,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基金项目:河北农业大学社科基金项目SK201809-4

参考文献:

[1]罗崇敏.全面实施“三生教育”建设现代教育价值体系[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1期

[2]徐东,朱红.三生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生命生存观念和学习生活现状调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6期

[3]宋晨升.论“三生教育”的当代价值[J]黑河学刊,2014年10期

[4]刘丽.高校思政教学应渗透“三生教育”体会[J]山西青年,2019年12期

[5]王一帆.“三生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4期

[6]张正宁.高校思政课教学应渗透“三生教育”体会[J]科技风,2019年9期

作者:袁金楠 张祝

大学生三生教育论文 篇2:

基于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大学生“三生教育”

摘 要:最近,大学生恶性事件的发生使得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关注力度,大学生的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和生存教育,再次成为广大学校的教育重点,本文简要阐述了基于生命意识缺失现象的大学生“三生教育”。

关键词:生命意识;大学生;三生教育

生存意识、死亡意识、安全意识等构成了通常意义上的生命意识。作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来说,应该具有正确良好的生命意识,但是从不断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的生命意识严重缺失。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实现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

一、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严重

1.忽视生命。目前有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生命不重视、不在乎。比如,大学生之间经常发生口角争执甚至动手伤人,孤立同学挖苦同学,歧视心理、生理上有障碍的人,等等。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也不重视,横穿马路、翻越护栏等现象屡屡发生,大学生长期忽视生命对其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2.否定生命。最近几年,由于缺乏对大学生的“三生教育”,导致大学生心理脆弱。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显示,我国大学生恶性事件数量逐年上升,而大多数恶性事件的原因无非是恋爱失败、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发生争执等,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理由却成为大学生轻易放弃生命的原因。在为年轻生命逝去而叹息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十分严重。

3.浪费生命。在校园中经常会有学生逃课、上网吧玩游戏、精神萎靡、酗酒等现象。“男生天天打网游,女生天天看韩剧”成为当今校园的主流现象,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读大学就是在混日子。因此,也有很多人将现在的大学生比作“颓废的一代”,大学生虚度光阴、浪费生命现象严重,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大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走上极端道路。

二、加强对大学生的“三生教育”

1.重视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学校需要加强对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视力度。首先学校辅导员需要在平时多多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且加强与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辅导员可以与学生互相加为微信好友,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帮助学生宣泄心中的负面情绪;学校还可以专门建立大学生心理辅导咨询室并配置专业的辅导教师,以专业化的手法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任课教师也需要在自身学科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把握,对待学生要宽容温和,避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负担。

2.积极建设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可以联合心理教育专家定期在校园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活动,防止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组织开展校内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比如,举办音乐比赛、舞蹈大赛等,鼓励学生积极表现自我,多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沟通,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健康的校园环境;在校外,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附近的敬老院、收容所等社会福利机构义务劳动,或是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等,最好能够围绕大学生的具体专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亲身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接受“三生”教育。

3.加强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学校在教学安排当中需要加入大学生生命意识教育内容。比如,向大学生讲述基本的生存技能、紧急逃生自救知识等。另外学校还需要专门培训大学生掌握必备的生命知识和生活常识。例如,观看母亲分娩的纪录片,感受生命的伟大,或是开设家政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等。让学生在“三生教育”的渗透下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生存观和生命观,学会珍惜自己的同时也能够关爱他人。

总而言之,大学生作为我国当今社会中最年轻的劳动力,也被看做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存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当前大学生存在蔑视生命、虐待生命、残害生命等种种缺乏生命意识的现象,学校需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鼓励学生多多参加校园活动,并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和人生态度,能够用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态度面对日后的学习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智.从生命意识缺失现象谈大学生“三生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134-136.

[2]姚月红.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象以及大学生“三生教育”的思考[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6(4):87-92.

[3]王超,张道明.关于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及“三生教育”对策探析[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5(3):37-40.

作者:杨叶青

大学生三生教育论文 篇3:

论“三生观”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自杀、他杀等生命意识淡薄现象日益严重,开展生命教育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高校“三生观”教育,从珍爱生命、智慧生存、快乐生活三个方面详细诠释了“三生观”教育的内容和具体途径。目的在于让更多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生命的本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提升生命的质量。

关键词: 大学生; 珍爱生命;智慧生存;快乐生活

一、大学生生命观缺失的主要表现

1.对于自己生命的基本价值的漠视

有数据表明,自杀已成为我国人群第5位死因,从全球范围来看,自杀在众多死因排序中高居第13位。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

2.对于他人生命的基本价值的漠视

从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马加爵杀害4 名同学,女子版“马加爵” 张超: 伙同男友杀情人肢解分尸260余块。到广东某大学蓝庆庞、北京大学安然、浙江大学周一超、中国政法大学付成励、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等大学生杀人事件,再到国外韩国留美23岁学生赵承熙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杀32名师生,大学生杀人事件频频发生。

3.对自然生命的基本价值漠视

2002 年两只黑熊被掺合了硫酸的饮料所伤,投掷饮料的是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刘海洋。

二、我国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学生正确面对生命理念的教育。

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评价高等教育成功的标志,学校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很多高校沦为了生产标准化教育产品的“大工厂”和学生就业的岗前职业训练基地。这种“知识、技能至上”的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以何为生”的思考,忽略了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引导学生对人生负责,使学生缺乏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高校教育体系中没有体现生命教育

人们普遍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生命教育呈显著性相关,但相关不等于等同,生命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有更深的内涵和外延,因此笔者提倡单独开设三生观教育课程,渗入关于生命神圣论、生命价值论、自我认识等。

三、 大学生“三生观“教育的内容

1.珍爱生命

生命的时光是有限的。人生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美国《读者文摘》中登有一篇文章,算过一笔帐,以一个人一生六十年计算,共有21900天,其中睡觉花去20年,吃饭占掉了6年,娱乐游玩要8年,穿衣梳洗打扮用去了5年,行路、旅游、塞车等用掉5年,人们生病大概需要花去3年,打电话要1年,上卫生间1年,闲谈70天,擦鼻涕10天,剪手脚指甲要10天,等等,剩下多少时间呢?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人们可用于真正展开人生的时间大概只有10年而已。

2.幸福生活—知足者常乐,珍惜眼前

追求幸福一直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幸福生活究竟是什么?我们常用简单的公式来描述幸福:幸福=拥有的充实+快乐的情绪+舒适的感受。“拥有的充实”: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但是幸福更在于精神的充实。纯粹的物质性的拥有并不必然导致精神上的充实,因为人之欲望无穷,拥有再多,也不可能满足,这样,也不会有幸福可言。真正快乐的人,会在自己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方式里,享受它的点点滴滴。生活幸福与否,取决于三大因素:一是人的身体的健康程度。二是人们生存生活的条件。三是自我的精神境界。

3.智慧生存

在生存方面,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智慧的生存者。人具有动物性,所以要像动物一样生存下来,就得学会生存的基本技能。但人区别于动物的最本质的地方则在于人的社会性,所以人要有知识、智慧。

四、 三生观教育的途径

1.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须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的态度,逐渐培养起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理念。热爱生命,不仅要热爱自己的生命,还要珍爱他人的生命,同时尊重其他各种生物体的生命。生命教育应注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的生命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积极的、乐观的、自信的、友善的个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2.开设系统的生命教育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同时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结合国外生命观教育的实践,实施生命观的理论教育应该从三个方面人手: 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在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增加有关生命意识观的内容; 二是开设生命观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让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理论化的生命观教育;三是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进行生命观方面的理论教育。

3.师资力量的支持

建设专业素质的生命教育教师队伍,独立的生命课程体系需要师资力量的支持。首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重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开设三生观专题讲座,举办辩论赛等,为彰显学生的生命力和张扬学生的个性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无限的空间。其次,在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尽量将教育贴近学生的需要,以便引起他们的共鸣,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责任感。

4.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机制

如今企业选择人才不仅仅考虑知识技能型,同时也考虑心理高素质型人才,这就要求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如创新精神、积极的学习态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从考查学生学到了什么到学生是否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进行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只有这样评价学生,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5.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环境

学校要经常举办一些专题性的活动来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有关健康的概念,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健康的体魄;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具有安全意识,自觉地保护生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环保教育,让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保护自然,学会与其他生命和谐相处。此外,还应设立生命教育机构,建立寝室、班级、院系、学校四级预机制,进行大学生自杀干预,做到预防、干预相结合。

6.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完善生命教育系统

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多加强正面引导,让家长认识到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增强家长育人责任感,使学校与家长达成共识,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同时家长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自己的孩子。鼓励家长主动与学校联系,共同承担起教育的重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吃苦耐劳教育和竞争与合作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地设计人生道路,明确对家庭、国家、社会应承担的责任,争取早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总之要使大学生三生观教育有效进行,需要营造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和谐环境。我们追求的是一个公平竞争的法制社会,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一个和谐的充满爱的空间。在生命教育过程中,应当力求协调社会、学校和家庭之间不一致的因素,在不断调整过程中实现和谐统一,使大学生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并不断去完善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 (英)罗素,杨玉成,崔人元.罗素论幸福人生[M].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4

[2] 谭文才.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探讨[J].科教导刊 2012(13)

作者:杜娟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实习论文下一篇:初中生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