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理论教学论文

2022-04-16

摘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其主张教师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文章从多元智能理论概述入手,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实施方案、有效策略进行探讨研究。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课堂理论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堂理论教学论文 篇1:

把“零距离”理论的教学观念引入初中语文课堂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零距离”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倡导教与学的平等关系,是零距离的教学理念在语文课堂中得以实现的基础。

关键词:“零距离”理论 教学观念 引入 语文课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推行教师用“零距离”的理念来传授知识,倡导师生间平等互动的学习关系及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提高师生之间融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将对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零距离”理论作一具体阐述。

1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及教学水平是实现“零距离”的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说:“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言行上取得一致、和谐,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中的火花。”这说明教师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影响极大,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健康发展最重要的保证。因此要求教师要做到:

(1)爱岗敬业,献身教育事业。作为教师要把全部的精力和满腔的热情献给教育事业。教师应尊重自己的选择而无怨无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教学实践中应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教师要首先胸怀宽广,做出表率,其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为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和仪表,体现出内在的知识修养,使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工作态度、生活作风。

(3)团结协作,互勉共进。在工作中教师之间要互相关心、相互合作、相互尊重、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面对困难与挫折共同解决,形成一种教育的合力。教师的这种工作作风与态度也会深深影响到自己的学生,同学们会在教师齐心协力的治学态度下积极认真的学习,完成自己的学业。

(4)爱生如子,诲人不倦。教师的爱应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待每一名同学都应负有责任心和爱心,不论学生表现的好与不好,教师要始终富有一颗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和爱来感化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因为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自制力不强,所以还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时要有耐心。

(5)严谨治学,勤于进取。这是教师完成教师职责必须具备的品德,教师对待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要一丝不苟,反复推敲,把最正确、最抽象的知识经过教师的分解、解析来完整而直观的传授给学生。

总之,以上五点提出了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及教学水平是实现“零距离”的前提。

2 课堂教学中讲求师生平等、互动的“零距离”教学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渴望一种和谐、民主、充满温情的课堂氛围,希望教师的授课像与自己的朋友谈心一样亲切、自然,学生在教师宽容、真诚的教学态度下,愉悦地完成学习,在遇到问题时大胆地提出质疑和不同的见解看法,教师耐心和细心地为学生解答疑惑,使课堂教学变为师生之间“零距离”的互动教学,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会变得积极高涨,接受到的知识会很自然的理解、内化并加深。

例如,教师在教学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一课时,是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摘取了一首古诗《村行》中的一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完这一句后,为同学们解析此句的意思是:大自然的声音从无数山沟传来,一个个山峰默默地立于夕阳之中。然后让同学们发言说出这句古诗带给他们的感受,一位同学举手发言到:“这首诗描述的形象细腻,抓住了景物特点,读后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时老师让同学们一起为这位同学精彩的回答鼓掌,这位同学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学习热情更加高涨,鼓掌的气氛也感染了其他的同学们,学习的氛围瞬间形成,同学们各个跃跃欲试,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这就是教师要首先“零距离”拉近与同学间的关系,关系融洽了近了,同学们的学习态度也会相应地发生转变,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以上是这堂课的引入环节,接着教师向同学们介绍这篇课文的背景资料:课文节选自《大自然的智慧》,当时人们的观点是在强大的自然面前人是被动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地位明显提高,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得到加强,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种思想虽然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积极作用,可是也导致了许多恶果,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对自然过度开发等等。这时教师提出一个现实问题:人与自然到底应该如何相处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不禁小声议论起来,老师看到同学们在议论的时候并不强调同学们安静下来,而是让同学们前后桌分组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大概经过同學们5分钟的讨论后,同学们踊跃地说出了如何与自然相处的想法: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树木,不乱扔垃圾,见到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要举报等等。教师听到同学们的想法,欣慰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和措施都很好,老师把你们的想法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要爱自然,敬畏自然,这句话正是我们本节所要学习的一课《敬畏自然》”。同学们都很兴奋同时又有些小小的惊奇,因为他们发现他们的老师用这种方式把他们带入到了本课的学习中,这种抛砖引玉的教学方式给他们的感受很新颖很独特,学习起本课来印象更加深刻,理解起课文会更直观。最主要的一点那就是这篇课文所讲的内容与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就是与同学们平时生活的环境紧密相连,所以同学们接受起来会更加容易,发言时才会有话可说。

综上所述,“零距离”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使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增加,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增多,同时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间的感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情为基调,以趣为桥梁,以动为支撑,人本相融,使教学、生活合一的“零距离”教学模式正是适合当前学校课堂教育的产物。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传授者,同学们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被灌输者,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习兴趣得不到发展,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而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实施者,而是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知识和问题的同行者。师、生、知识三者在“零距离”理念的渗透下有机的统一起来,师生之间在以知识为桥梁和纽带下,把“零距离”的教育理念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提高同学们的听课效率,让同学们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最大,这才是真正教育实施改革的目的所在。另外,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同学们通过教师一堂堂精心设计的教学课,培养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为同学们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颖.零距离理论对于本真课堂语文教学的启示[J].新课程学习(上),2013(12).

作者:由国军

语文课堂理论教学论文 篇2: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探讨

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其主张教师要在对学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堂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文章从多元智能理论概述入手,对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实施方案、有效策略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理念;教学环节;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智能是解决某一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是被认为有价值的”。该理论一共有八项内容,分别代表八种不同的能力,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律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这八项内容与语文课堂教学都有关联点,因此在多元智能理论基础上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语文教师设计出更能满足学生需要、更多元化、更具弹性、更具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助于学生通过语文课堂学习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创新性地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彼此独立的智能,这些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力的差异。他提出每个人至少都有八种智能,并且每种智能的关系是既独立存在又相互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不同的智能由不同的要素组成,每种智能都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不可以片面地把某一种智能理解为是有价值的。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学生的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而忽略其他智能对学生的影响,这既不科学,又不合理。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下,很多教师常常忽略学生的新奇想法,试图将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应试型”人才。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语文教学观念则刚好与之相反,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认知过程都不相同,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想。例如,有的学生天生对文字十分敏感,能较快地捕捉到文字的要点,而有的学生却对数字运算尤为擅长。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智能特点,有的智能强,有的智能弱,在优势智能领域,学生的自信心会更强,积极性会更高。因此,语文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积极鼓励学生发展自身的优势智能,对于自身不擅长的部分也要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好。这样一来,学生会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所在,学生的自我满意程度会更高,自信心会更强,自我成就感也会更高,愿意在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智能的同时,努力提高自身的弱势智能,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体会到文字的力量和美。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方案

1.采用多元教学模式

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的智能差异,正确对待学生的不同,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讲授合适的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某一篇文言文时,有的学生文字理解力较强,文言文功底较深厚,在学习这部分语文知识的时候,他的反应速度也会较快,而有的学生文字理解能力不突出,文言文功底也相对较差,在学习这部分语文知识的时候,他就多少会感到有些吃力。这时,教师如果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对他们进行教学和引导,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重文字理解能力不突出、文言文功底也相对较差的那部分学生的心理负担,势必会使他们怀疑自身的能力,影响他们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因此,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不同,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采用多元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此外,教师也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学会随机应变,多角度地解答不同学生的不同疑问,并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适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讲授文本时也要从不同角度出发,广泛发散学生的思维。

2.以优势智能提升弱势智能

在进行语文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应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实际教学活动相结合,有针对性地进行“取长补短”式教学,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优势发展并提升自身的弱势,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认识自己,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某篇古诗的时候,教师除了可以带领学生朗诵古诗,还可以让学生把古诗唱出来。这样的新型教学尝试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的实现。唱古诗对于那些语言智能欠佳,但是音乐律动智能突出的学生来说,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能使他们的优势智能得以有效发挥和发展,让他们从自身的音乐律动智能优势中获得自信,从而促进其他方面智能的发展。另外,唱古诗也有利于其他学生音乐律动智能的提升。

3.平等对待多元智能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被赋予更高的地位,很多教师都片面地认为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的总和是评判学生智力高低的唯一标准,成绩好就是聪明,而成绩差则会被赋予其他标签。这样的观念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不公平的。现代教师应摒弃这种落后的观念,合理地认知多元智能并平等地对待智能优势不同的学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全面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他们可以以自身更喜欢、更擅长的方式来更好地学习语文。例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具有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朗读课文,让具有音乐律动智能的学生演唱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歌曲,让具有身体运动智能的学生表演与文章内容相关动作,让具有人际沟通智能的学生去点评其他同学的表现情况等。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的多元智能,不但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优势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弱势智能得以发展,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智能潜力,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更好的发展。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拥有八种智能,这些智能的高低都在于学生挖掘和发挥的程度,作为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优势智能,也要帮助学生补足自身的弱项,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个性鲜明。例如,为音乐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提供参加音乐活动、歌唱比赛的机会,为身体运动方面较有天分的学生提供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参加体育赛事的机会等,给学生更多自己选择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于语文教学活动而言,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学生的成绩,扼杀学生的其他智能发展,而应适应当下人才培养需要,与其他学科融合,尽量使语文课堂多元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多样的学习选择,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热情,有效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而不是流水线上标准型的“应试型”人才。

四、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是培育学生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各个教学环节的配合对于教学效果的呈现都极为重要。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人,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也有着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语文授课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语文学习需求,设计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个性化,教学模式要丰富化,教学互动要具有包容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教学目标个性化

教学目标在一堂课中起引领的作用,需要贯穿在整堂课的教学活动当中。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单一,忽略学生的智能差异,不适合所有学生的学习。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已经逐渐认识到学生的智力组合存在差异,且有强弱之分,因此在进行教学目标设定时,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个性化、分层化的教学目标。例如,针对运动能力突出,而语言能力稍显不足的学生,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其在运动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如让他每跑100米就用自己喜欢的话语来描述自己的跑步方式,這样不仅发挥了他的运动能力,还通过他擅长的方式提高了他的语言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选择自己学习目标的权利,学生最熟知自身的智能优势,将选择权放到学生手中,一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二来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给予学生学习信心,从而有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2.教学模式丰富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个性化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充分的条件。教师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满足不同智能优势学生的不同需求,就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能把教学内容以图片、声音、影像和文字等方式呈现出来,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有利于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更直观。这能为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便利条件,也使不同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的智力领域充分发展成为可能。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应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有的学生觉得这首词不好理解,不知道从何处入手去学习。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明月的图片并播放相应的音乐,从而将词图曲融合到一起。这不但能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有效加深学生对这首词的记忆。

3.教学互动具有包容性

课堂上,有效的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交流碰撞,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和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对于同一文本,不同学生的理解角度和理解思路不同,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和鼓励学生不同的想法和见解,以期产生不一样的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智能。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优势智能从不同角度予以提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还要对接下来的提问进行调整,从而保证问题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性更高。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但要让语言智能强的学生回答,还要兼顾到语言智能相对较弱的那部分学生,以期让所有学生都能更有效地完成语文课堂学习任务。另外,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互助学习。例如,某一学生可以就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或是让自己产生困惑的问题向小组成员中具有这方面优势智能的同学请教。这样一来,不但有知识困惑的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也让在此方面具有优势智能的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从而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的、多样的互动,不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能力,更有利于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能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可以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发展。语文教师应将多元智能理论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智能发展状况,提升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秋雁.多元智力在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现代语文,2013(05).

[2]唐旭.多元智力理论与语文教学整合初探[J].教学与管理,2011(15).

[3]邢香英.多元智力理论对高中现代文阅读作业的启示[J].语文天地,2010(23).

[4]康彦姝.多元智力理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7).

[5]周娟.多元智力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文教资料,2008(32).

[6]段克麗.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提高语文学习效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7]黄哲初.多元智力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6(14).

Exploration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He Linmei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00, China)

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ory; teaching philosophy; teaching links;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model

作者:何林梅

语文课堂理论教学论文 篇3:

人本理论下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化研究

[摘 要] 将人本理论应用于初中课堂教学中,契合了以生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为课堂人性化设置与发展提供了有效条件。从不同视角入手,把控并调整人本理论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个性化语文教育的实施与实现,同时将为相关语文教育课堂执行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 人本理论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让人本理论不断融入语文教育,同时让初中语文教育更加趋于个性化,学生的语文思维得以灵活化。目前,初中语文教育已经成为多样教育与个性教育。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那么,如何在人本理论下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实效呢?

一、尊重素质差异,促进学生个体自我进步

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要精准到位,尤其是其语文素养的高下。生动灵活、自主高效的课堂,离不开每位学生对于课堂自我价值的理解。因此,语文教师要尽量多角度、多层次思考学生的个性特长及弱势,尤其是在刚刚接手新的班集体时。学生只有在原有的知识、技能基础上获得进步,才会获得满足。

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属于诗歌单元,其中收录了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余光中的《乡愁》及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等四首诗歌。可是并非所有的学生对诗歌能有准确的把控理解。尤其是《我爱这土地》,如果不结合当初的写作背景,可能诗人的爱国深情难以被学生所读懂。因此,在上这一单元诗歌时,笔者选择了让诗歌理解能力与朗读能力出众的学生担任各自小组的学习引领者,并且在组内开展朗读竞赛与主题探究等多个活动,教师巡回指导,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走进诗歌世界。

二、坚持以学定教,推动语文课堂个性化发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则是每个学生走进作品世界,了解作家生活经历、情感变化的重要过程。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素质,并据此做出对语文教学预设的修改与指正。所谓以学定教,其真正内涵也正是对初中教师设计课堂观念及做法更变的科学化诠释。人本理念所讲求的是对人个性的尊重与保护,并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名著摘选部分,对于这些经典故事,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基本上已经在电视剧《水浒传》中看过这个片段,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熟悉课文时,不必留出太多空余时间用以故事的了解,可将教學重点放在古今白话的对比理解、小说细节的刻画体会上。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掌握情况的了解来调整教学策略,可最大限度压缩无效用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素质。不过,语文教师为了学生差异化素质的提升,可更多采用“小组合作+适时指导”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空间与个性化指导。

三、在情境中塑造学生个性

语文教育实质上是对诸多个人典型故事及个性思想的了解与领悟,更多时候需要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而这种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轻松环境与状态下学得真知,获得个人发展,必须注重导入情境的精心设置与教育指导语言的准确使用。

如在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刘禹锡的自励诗篇《陋室铭》的教学设计中,笔者首先在课前用PPT形式展示了多处僻幽之所与喧闹之市的照片与视频,配以教师语言的描述,并提出问题:“你喜欢僻幽之所,还是喧闹繁华的地方?为什么?”学生纷纷谈论着自己的看法与选择,不少学生选择了喧闹繁华之市,更有一些学生认为僻幽之所更好,而缘由则大同小异。其中有近十个学生回答到了个人喜好与理想。教师随即顺势提出:“个人志向与喜好不同,其选择的居所也必然存在差异。在古代,不少仁人志士生活于偏远、不被重视的环境里,可是仍然刻字铭志、写文传志,心系国家黎民,可谓今人之楷模。”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笔者要求学生找出刘禹锡生活环境与个人生活环境不同的地方,学生通过对比更加深入强烈地感受到刘禹锡“志存高远,不屈悲苦”的心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疑问及临时情况要做到反应迅速,妥善处置,让学生通过情境回归课文原境,自主探寻与感知魅力,有利于情感的年代互通,从而释放更为真实的语文魅力。

四、积极打造展示学生能力的平台

人本理论中要求教育者能够尊重教育对象,并在其素质差异中能够延展为不同专长的发展与素质差距的补缺。因此,教师可通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为学生自我才艺专长的演示搭建平台,从而丰富学生间的交流形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树立不同层面的榜样。

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学习中,教师就不必拘泥于常规教学的“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自读”等流程。笔者在安排学生对本课学习时,首先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要求学生查询资料,并带着自己对诗歌的个性化理解进行朗读,在语文课堂上设置了一场小型诗歌朗诵会。不同形式的课堂学习,不同理解的情感抒发,呈现出别样、高效的学习场景,为学生个体能力的展示与鼓励式发展形成有益尝试。

人本理论正是提倡语文教育对人性、个性的尊重与推动。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尝试多种教育形式,争取学生在个性补缺与能力发展上有所获得。

(责任编辑 陈剑平)

作者:姜月波

上一篇:语文学科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产品结构出口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