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论文

2022-04-26

【摘要】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元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信念造成巨大冲击,轻松有趣的新媒体内容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导向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路径和方法,直面融媒体时代的挑战,抓住思政教育的发展机遇,全方位解决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问题,提升融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论文 篇1:

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路径的完善分析

[摘           要]  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要顺应新媒体背景的要求,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基于新媒体的多元价值观的指导下,推进高职思想政治教学创新。纵观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尚存部分亟待改进的环节,如思政教职工队伍的综合能力有待增强、思政教学方式相对单一落后,等等。鉴于这一实际情况,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符合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思政教职工队伍建设,推进思政教学方式及理念的改革创新,切实完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路径。

[关    键   词]  新媒体;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

[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将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到位,践行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促进素质教育的大力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出优质人才。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聚集度高,学生的思想较为活跃。而高校人才培养计划,与我国社会主义人才培养具有密切关联。为此对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推进思政教育方式改革创新,对高职学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一、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现状探析

(一)新媒体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正面影响

1.有利于推进高职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水平及发展方向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其人才培养方案直接关系到为谁培养人才这一根本性问题。从生源的角度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较为广泛,学习基础参差不齐,主要采取大班授課这一教学形式。为此,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不同知识基础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是任课教师重点关注的环节,且对教师教学能力具有较高要求,教师必须优化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精心组织和设计教材内容及课堂语言。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和迅速,外来文化纷纷涌入我国,优秀的外来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和网络有效连接起来,将网络优势融入课程教学之中,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并将思政教育有效渗入学生的碎片化学习上,从而切实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思政这门学科的积极性。

2.拓展高职学生的学习途径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互联网为多元价值观的发展及碰撞创作了条件,促进了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在新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讯的渠道越来越便利和快捷,在接受信息上,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选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大学生能够在各种思想的碰撞及交流中,独立思考和认识这个世界,对提升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高职院校的合理指导下,契合高职院校教育特点的创新型工作得以科学有序实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竞争意识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等开展学习活动,获取相关学习资料,有助于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对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新媒体对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

1.对高职传统思政教育教学的挑战

在新媒体背景下,信息呈大爆炸的发展态势,在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掺杂着多种意识形态的信息、西方不良价值理念等,若不加以筛选和过滤,会给高职思政教育教学造成负面影响,对大学生思想观念造成一定影响,甚至影响大学生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塑造。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较为广泛,学生的教育背景及学习基础存在差异,且缺乏社会阅历,对待事物缺乏客观全面的辨别能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当面对不良思想时,可能难以区分该思想是否正确,反而容易走向认识的误区,对自己坚持的理想信念产生动摇。在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及压力,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2.对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造成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我国高校建设中,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践行党的教育方针,给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切实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及认知,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均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新媒体背景下,多元价值观得到推广,出现了片面强调个人价值,为实现个人价值不惜牺牲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等现象。

3.使高职思政教育价值观出现偏差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育优秀的接班人。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的黄金时期,科学适宜的引导及指导,能够为学生价值观塑造及未来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在新媒体背景下,价值观呈多元的发展态势,外来思想纷纷涌入我国,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尚不充足,对事物缺乏准确全面的辨别能力,容易被不良思想或价值观所误导,产生严重的利己主义思想,缺乏集体意识和全局观念,认为自身利益高于一切。当出现这种情形时,若不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干预及引导,势必会让学生在错误的价值观念上越陷越深。

二、基于新媒体背景优化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路径的可行性对策

(一)将新媒体合理运用到思政工作中,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广泛运用,网络已然成为当代青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且使用在网络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均可以看到网络的身影。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要秉承与时俱进的原则,将新媒体合理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依据新媒体时代的要求,注重培养教职工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优化思想工作队伍建设,确保教师队伍不仅牢牢掌握思政教育教学的要点及规律,还具备敏锐的新闻素养。为此,高职院校在建立具备新媒体特征的思政工作队伍时,要组织思政教师开展专业系统的培训及学习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及思想意识,并为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综合能力,构建健全完善的激励机制,以调动思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选拔优秀教师组建新媒体工作队伍,有效渗透基于新媒体的开放、共享理念。另外,教师要科学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及材料,增强思政教育教学和学生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让新媒体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深度及趣味性得以提升。

(二)推进思政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切实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媒体背景下,当代青年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若仍沿用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会影响思政教学目标的思想。新媒体具有开放性,能够为开展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及思政教学活动提供条件。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任课教师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注重构建优质的思政示范课建设,并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科学适宜的教学策略,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在新媒体的辅助下,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让思政教育教学的亲和力及针对性得以增强,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及影响力,并积极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让思政政治课程建设得以优化。另外,教師可以知道学生创作彰显当代要求及价值导向的网络视频、网络文化产品等,并将这部分内容纳入期末考核的范畴。如以中国梦为主体,让学生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联想周围环境及家乡的变化,并以文字报告、视频采访、直播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调研成果展示出来,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调研成果进行评比。

(三)促进“大思政”体系构建,让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得以拓展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明确思政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推进“大思政”体系构建,让总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得到落实,并响应党委部门的领导,进一步细化宣传部门、学工部门、思政教师及专业教师之间的职责,并增进各方之间的交流合作及有效配合,推进健全完善的信息交流制度构建,让思想政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在新媒体时代下,高职院校要加大思政教育的教学力度,专业教师要将立德树人目标落实到教育教学之中,并在专业课教育中有效渗入思政教育因素,让思政教育的开展途径得到拓展。另外,高职院校要基于新媒体背景,加大思政课程建设、科研强度、实践教学等育人体系的构建强度,加大统一规划和分类实施的力度,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理论社团的作用,彰显高职思政课程教学这一主阵地的价值,践行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理念。高职院校要构建健全完善的领导机制及工作体系,增进有关部门的交流配合,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责,为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三、总结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要深化改革创新,突破传统思政教育的局限及不足,在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指导下,推进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并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科学运用各方合力,推进“大思政”体系构建,对教学理念及方式进行改革创新,并增进和新媒体的结合力度,拓展思政教育的开展途径,扩大育人的深度及广度,从而促进思政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切实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光胜,曾炬.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大学生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引导的路径选择[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3):55-58,66.

[2]姜志坚.新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研究[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20(7):52-55,70.

[3]李占昌,丁建石,樊玉霜,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茶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探究[J].福建茶叶,2018,40(7):321.

[4]刘清华.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把媒介素养融入到高职思政教育中[J].中国培训,2016(6):193.

作者:印敏惠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论文 篇2:

基于媒体融合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元化思潮对大学生思想信念造成巨大冲击,轻松有趣的新媒体内容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和导向性,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路径和方法,直面融媒体时代的挑战,抓住思政教育的发展机遇,全方位解决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问题,提升融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媒体融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力

媒体融合指的是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不同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会形成博客新闻等新的媒介形态,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效结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拓宽传播途径,增强传播效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信息高度开放,形成了一人一媒体、信息大爆炸的新局面,推动了自媒体、独立媒体、社会化媒体等形态的形成。这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政教育的影响力,要求思政教育工作在教育理念、思路、方法等方面下功夫,与时俱进,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需求。

一、高职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表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申,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政教育延伸到网络中,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这为高校把握住媒体融合的机遇提供了科学指导,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仍然面临效力式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思政教育理念落后

高职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念和远大的理想信念。然而,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依然以课堂理论知识灌输为主要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深化效果不佳。尤其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海量信息在网络上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便捷传播,现有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在不断缩小,学生更容易被新颖、有趣的网络内容所吸引,可能被多元化的价值导向动摇思政教育的主导地位,对思政教育疏远、排斥甚至持怀疑、反对态度。

当前部分思政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教育环境的变化,没有注意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转变,对媒体融合缺乏清醒的认识,依然沿用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育人模式,习惯于依赖课堂上的理论宣教这一固化的教育模式。当代大学生崇尚个性自由,不喜欢受束缚,渴望情感交流,厌倦刻板说教。当前思政教育的僵化思维与固化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与网络媒体新颖、活泼、有趣的渗透性教育差距过大,导致学生更愿意自主从网络渠道获取信息,而对思政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二)思政教育方式单一

大学生是最有生机和活力的青年人群体,他们的思想正如社会思想的镜子,映射出整个社会思想的进步历程。这一特点说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尚处于形成阶段,是最易迷茫的群体,他们容易在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中迷失方向。媒体融合背景下,网络上海量、多元的信息更是加剧了这一状况,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独立和思想解放,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和误导,产生错误的认识。

因此,大学生群体很难从心理上接受传统的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固化的理论说教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情感需求,要求教育工作者以真诚的态度、科学的方式,使教育过程更加有效。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对融媒体阵地的建设尚未成熟,局限于开设官方账号等方式,宣传方式匮乏,互动方式欠缺,互动频率较低。有的高职院校官方账号内部发布不及时,存在搬运的问题,不仅损害了官方账号的自身形象,更极大的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而西方思潮通过网络渠道不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侵蚀,商业资本为了利益争夺话语权,进一步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产生误导,在种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盛行,削弱了思政教育的作用。

(三)思政教育内容契合度低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蕴含丰富的思想和理论知识,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党和国家抵抗侵略、奋发图强历史经验的精华,然而过于倚重传统的思政教育内容,与当前大学生的需求不符,也与当前的媒体融合时代不适应。

大学生思想水平存在客观差异,且受到学业、就业、社交、恋爱等众多的生活压力,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而非国家和人民层面的宏观问题,这是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认识到的客观现实。然而,当前依然有不少思政教师以同样的教条化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无视学生思想水平、道德素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没有将学生党员干部和普通学生划分开来,没有针对学生的课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没有考虑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迷惑,没有注意学生厌学、焦虑、迷茫甚至抑郁等不良情绪,缺乏对大学生的合理疏导,导致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缺失。

不少思政教师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对当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实际困难缺乏了解,教学情境封闭,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和时代,抑制了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认知和交流上的鸿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思政课堂和思政教师缺乏好感,很多学生可能会转而接受其他信息来源,丧失了思政教育的主阵地。

二、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原因

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媒体融合发展也在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思政教育效力式微既有思政教育体系自身的问题,也离不开外部环境的客观影响。在外部环境层面,融媒体环境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产生冲击。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极大的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当代大学生更加习惯借助网络途径接收信息,理论性与科学性突出的思政教育越来越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无法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同时,融媒体环境为西方思潮的传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增加了大学生筛选、分辨信息的难度,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元信息缺乏科学筛选和正确分辨的能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侵蚀。

在面臨多重冲击的大背景下,对思政教育的效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缺乏活力与创新,也是导致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理念落后、方式单一、内容契合度低,多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表现形式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口述、教材展示等,教育内容多依照教学大纲选定,理论性强而与大学生的契合度不高。究其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多为思想政治理论研究者,精通思政教育理论,但缺乏实践经验,对大学生群体的了解有限。而且不少思政教师、辅导员缺乏融媒体素养,不擅长融媒体的运用,教育方式和内容仍沿用传统模式,部分教育者无法接受媒体融合对教育的冲击,把握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偏差,无法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有的思政教育者认识到媒体融合时代创新的重要性,试图借助新媒体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和内容,但越过了思政教育的底线,盲目迎合媒体融合和大学生的需求,反而忽略了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和科学性,形成过度创新、盲目创新的局面,导致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经验的内容出现在思政教育中。

由此可见,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未能充分认识到媒体融合带来的影响,没有结合时代发展趋势对思政教育理念、方法和内容进行创新,缺乏对思政教育科学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归根到底,需要提升教育者的综合素养水平,不仅打好理论基础,还要提升新媒体素养,及时转变教育理念,善于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育内容,通过合理方法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和作用,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三、提升高职思政教育效力的策略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打造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思政教师队伍,大力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使思政教育工作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思政教育理念、方式和内容,提升思政教育效力。

(一)坚持科学指引,创新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保持住原本理论性和科学性强的优势,实现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教育的有效衔接。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思政教育,依然要坚持思政教育的底线和本色,尊重思政教育规律,把握思政教育要求,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时代背景,将思政教育与媒体融合有机融合,更新教育理念,体现时代节奏,体现科学人文关怀。这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守住课堂教学这一思政教育主阵地,并积极拓宽思政教育的途径和渠道,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具体来说,要积极革新教育理念,认真学习新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也要避免为了迎合环境变化而盲目创新,要对新媒体保持谨慎使用的态度,做到不忽视新媒体也不迷信新媒体,使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更加适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背景,具备更强的思政教育育人效果。

(二)把握时代脉络,创新教育方式

面对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政教育效力式微的困境,应着重在教育方式上下功夫,激发思政教育载体活力。高职院校要加强官方平台的建设,不仅开设微信、微博等官方账号,还要做好信息发布和交流互动工作,提高官方账号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原创性和趣味性,灵活运用音乐、视频、图片等新媒体手段,提升对大学生群体的吸引力。要安排专门人员负责官方账号的运营,运营维护人员应熟悉大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和话语习惯,巧妙使用网络话语来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强官方平台的亲和度和感染力。同时,思政课堂教学要积极引入新媒体手段,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引导大学生夯实理论基础,自觉在网络平台上正确的表达自我。

媒体融合背景下思政教育的方式创新不仅局限于官方账号的建立和使用,还要主动推动线上与线下教育的结合。比如通过抖音等平台组织大学生参与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以视频直播等形式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展示,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宣传和推广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和影响学生。此外,高职院校应以学生党员为中心建立学生自治委员会,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信息交流功能,借助媒体平台宣传思想政治文化,帮助广大学生群体接受思政教育,激发学生群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大学生思想文化建设。

(三)挖掘文化元素,丰富教育内容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总结经验,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并在丰富多元的网络资源中筛选出优质的教育资源。这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整合社会思潮中的多元价值观念。

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深入剖析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厘清媒体融合环境下的价值误区,剔除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保留并吸收其中优秀的思想观念。同时,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中搜集素材,从网络热点时事中挖掘资源,引导大学生由浅入深,透过现象观察本质,提高信息甄别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拥有健康人格、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时代新人。

结语:

在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们必须做好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工作,撑起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脊梁。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转变育人观念,熟练运用新媒体技術手段,灵活运用大学生喜爱的教育方式和内容,通过线上和线下开展多渠道、全过程的思政教育工作,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去感染学生,用党和国家的实践经验去激励学生,引导他们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朱杰.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40(07):105-107.

[2]胡刚.实现人工智能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3(04):89-97.

[3]付丽丽.短视频语境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8):10-11.

[4]朱子文,金承志.新媒体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优化[J].衡水学院学报,2021,23(04):82-85.

[5]高盼.从工具理性僭越到价值理性回归:“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现代职业教育,2021,{4}(27):1-3.

[6]董亚君,徐东升,张晋.基于全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7):96-98.

作者简介:蔡少君,女,1989.7,广东潮州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中级经济师职称,具备五年以上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及工作基础。

作者:蔡少君

高职思政教育网络文化论文 篇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如何创新

摘   要: 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各行各业都开始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改善和优化自己,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提供更多帮助和支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思政教育,让学生接受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形成正确的三观,提高道德修养,为日后发展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本文介绍“互联网+”的相关概念,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以期有益于思政教育工作稳步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教育创新

如今,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时也给教育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互联网技术给予思政教育更多的升级与活力,让思政教育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给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创新的机会与平台。因此,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思政教育模式。

一、“互联网+”相关概述

(一)“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指的是在创新2.0的驱动下,互联网发展出来的一种新业态。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从本质来说,“互联网+”其实指的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都是当前先进、新颖的信息技术。“互联网+”是从互联网发展而来的一项成果,不断推动经济形态的稳步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给创新、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网络平台。

(二)“互联网+”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关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可以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各个角色之间构建良好的关系。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密切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在融入“互联网+”后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今,高职院校正在逐步发展和扩大招生中,党员数量在逐步增加中,中职院校经常开展党组织生活会,以思政教育工作为中心可以拉近各个高校角色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媒介,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都能平等且轻松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即使是素不相识的学生也能接触网络相识、相知。此外,大学生经常会在互联网平台上发表想法和建议,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能够及时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学生能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传递给学校领导或组织,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三)“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势

首先,在高职院校中运用“互联网+”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可以有效拓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范围。目前,我国已经拥有超过6亿的互联网用户,其中大部分是大学生,在高职院校中运用“互联网+”思政教育是十分必要且有效的,能够迎合当前的实际情况,还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宣传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互联网可以给思政教育工作提供全新的管理、宣传和教育载体,给学生传播最新、正确的指导思想,快速传播教育思想内容,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思政教育可以借助网络发展,将实习学生、在校学生、毕业学生等都有效联系起来,营造出良好的群体交流环境[1](164)。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思政教育工作的水平、质量都得到了有效提高,简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流程。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的方法

(一)“互联网+”下重视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全面分析当前大数据时代具有的特点,即多元性、开放性和爆炸性,教师需要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和信息储备,更新教育理念。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思政教育的培养和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其在日常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媒体课堂融合起来,打造出新时代下的个性化思政课堂。

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师资培训,增进不同院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鼓励教师主动提高自己,锻炼思政教育能力,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需要分层次、分类开展培训活动,还需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打造,使其能够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逐渐打造出一个互联网时代下高质量的思政教师团队。

(二)“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思政教育方法

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努力构建智慧校园,适当增加课堂教学、教育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运用信息化方式加快教育方法优化与改革,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例如,上课时,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方法,还需要充分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打造出有趣的胡同课堂。思政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多种元素,并将其融合起来,制作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运用“互联网+”构建思政教育阵地

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构建智慧化校园,打造出带有校园特色的思政教育平台,将思政教育、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等融合起来,实现思政教育的碎片化、精细化和日常化。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出系统完善的学生日常管理系统,打造出第二课堂平台,运用易班网平臺;充分利用学工系统日常管理大数据,全面分析和研究学生的思想行为,借助信息反馈机制,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在第二课堂中,思政教育拥有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评价度、活动参与度和活动类型、数量等方面的内容,不断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的社团活动。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将生活服务、师生交流、思想引导和学教融合整合起来,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思政教育平台,构建时代文化阵地。

此外,教师还需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思政教育平台[2](15-16)。目前,高职学生通常采用集中学习的方式,几百名学生一起上课,接受同样类型的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效果和质量大打折扣,无法开展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此时,教师需要开展网上课堂,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融合起来,弥补当前思政教育的不足,采用动态教学方法,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具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真正落实查缺补漏。思政教育需要适应当前碎片化的学习模式,精心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采用见缝插针式的方式推送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之间能够有效互动,分享自己获取的思政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此外,网上思政教育平台还可以将多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增进各大高职院校、社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思政教育队伍,让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势都更加丰富多彩,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四)运用互联网+整合传统文化与思政新模式

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得到滋养,从时代楷模和英雄人物上学习更多的德育知识,感受到道德风范。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带领当代大学生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开展与英雄人物相关的历史教育,让思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三观。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找到学校特色、思政教育、地域特色和学生层次之间的契合点,在校园内构建文化长廊,展示学校校史等,让学生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幸福感,促使学生主动了解校园文化,主动宣传校园文化。高职院校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为学生展示我国传统的文化课程,如书法、剪纸、茶艺、彩绘、绘画等,学生可挑选其中的课程完成选修,得到相应的学分。利用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达到较好的思政学习效果[3](78-82)。

(五)运用“互联网+”打造新媒体思政教育模式

互联网时代,加快了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在各大主流媒体中更加活跃,充分利用新媒体分享、交流、获取和评论信息[4](29-30)。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教育过程中,需要重视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监督学生的思想变化等。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系部和学生管理部门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微博账号、微信公众号平台等,运用这些平台开展带有本校特色的思政教育,为学生推荐一些正能量的文章,给予当今学生正确的引導。辅导员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定期分享一些正能量的文章,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保证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生的思想,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六)运用“互联网+”打造监督平台

为了切实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需要运用网络打造党建监督平台。首先,思政教师、高职院校需要构建功能全面、严密监控的网络管理体系,重视网络环境的净化,努力在高职院校中构建出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其次,思政教师和高职院校应当构建网络监督渠道,让所有学生都能接受来自教师、同学的监督,保证所有思政教育足够公开化和有效化。思政教师、辅导员等需要充分利用各大交流平台,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状态,在此基础上调整思政教育内容,加入学生近期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成长为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现代化人才。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给教育界带来了较多的便利,同时产生了一些问题。高职院校需要正确看待互联网技术,端正教育态度,将“互联网+”的作用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搭建全新的思政教育平台,运用新媒体技术展开教育,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娟.“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09).

[2]任争峰,杨茜,杨强旭.“互联网+”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性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20(05).

[3]罗璇.“互联网+”发展对高职思政理论教育的消解及体系创新[J].教育与职业,2020(09).

[4]王妮娜.“互联网+”时代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研讨及创新[J].福建茶叶,2020,42(03).

作者:刘华辰 孙磊 焦丽

上一篇:职业道德教育切合实际论文下一篇:车辆贬值损失认定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