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会计—税收差异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指出该项研究主题未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会计—税收差异盈余质量税收规避市场定价会计—税收差异(以下简称“会税差异”)是指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篇1:

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与协调研究

摘 要: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企业管理人员只有对此充分协调,才能更好的发挥出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最大价值。但是现阶段,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经常由于二者间的差异性,影响到企业的纳税情况,降低企业相关工作效率。因此,通过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与协调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企业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作用,以此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差异协调

前言:在企业的日常经营阶段,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具有不同的分工,但是都是要求相关主体主动承担纳税义务,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给与足够重视,充分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以此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一、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相关性

财务会计指的是,严格遵循相关会计制度和原则的基础上,通过计算、记录、以及确定企业相关的经济业务活动,继而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的成立,报告提供企业、以及外部存在的利益关系,最终促进企业会计目标的实现。税务会计是一种全新的会计学科,需要严格遵守我国现有的税务法律,利用货币计算基本形式,利用会计学的核算方式、或者相关理论,针对企业税款的形成、缴纳、以及计算开展全面连续的资金监督核算活动。财务会计同税务会计相同,均属于我国会计体系,是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中,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具有紧密的联系关系,税务会计的资料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两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共同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监督。企业运行阶段,要想保证自身运营合法,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必须依靠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两者都是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以及相关规章制度,能够有效保护企业的经营利益。

在面对管理对象方面,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是两者都是对企业财务信息,给与客观的支持和提供,进而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获取有效正确的财务信息[1]。企业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对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差异性协调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及整体效益,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

1、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核算依据不同

税务会计核算不仅要遵循一定的会计准则,更要受税法的约束,具有强制性、客观性和统一性,当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相抵触时,必须按税法的规定进行调整,以保证应纳税款的准确性。而财务会计核算只需遵循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当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相抵触时,不必考虑税法的规定。税收会计更多地体现了宏观经济发展的要求,而财务会计主要是满足微观企业投资者和经营管理者的需要,体现投资者实现资产保值与增值的需要

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组成要素不同

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明确指出财务会计的标准,主要由企业资产、利润、负债、以及费用等几个方面组成;而税务会计一般只包含四个组成部分,即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和应纳税额。根据相关税务会计制度,需要将税务会计的四个组成部分,同企业的应缴税务款合理结合,比如说企业应纳税额、以及企业纳税所得等等。

3、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目标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日常工作中,具有不同的目标。财务会计指的是,核算和监督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同时提供相应的经济信息给与会计主体;财务会计目标是指通过对信息的详细了解,然后根据相关具体可行的数据信息,以此为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制定长期或者短期目标提供基础,有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而税务会计的含义是指,针对纳税人税款形成、申报、以及缴纳等一系列活动开展监督的一种管理形式;税务会计目标是指在日常工作中,负责制定企业的纳税制度,同时要求企业能够认真贯彻纳税义务。根据税务会计含义,能够详细了解到税务会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税务法律法规,核算和管理企业税务经济等内容,在保证企业能够依法纳税的情况下适当降低企业负担[2]。

4、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差异

对于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核算方面的不同,具体表现在核算原则、核算对象、以及核算依据等三个形式上。核算原则方面,财务会计核算与税务会计核算相比较,更加注重强调核算工作的稳定,同时比较强调同税务会计核算的融合。而税务会计同企业纳税问题之间具有关系,属于法律方面问题,所以税务会计核算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税务法规制度。而核算对象方面,税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纳税人方面因纳税所引起的资金运动,即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和罚款等经济活动的货币表现;财务会计核算对象,相比较税务会计核算范围更加宽广。而在核算依据方面,财务会计核算主要记录企业财务活动,详细展示出企业日常财务运行情况,需要遵守相关会计准则或者会计制度即可;财务会计核算比税务会计核算具有更高的灵活性,不同行业的会计核算,具有不同的特点。税务会计核算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是相关的税务法律法規,所以税务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严格遵守我国税务法律,按照税务法律对企业纳税金额进行准确记录,并且做好申报工作。相比较财务会计核算,税务会计核算更加具有统一性、客观性、以及强制性等特点,此特点具有适用性,所有行业的企业税务会计核算都拥有上述特点。

三、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协调对策

1、构建完善的税务会计理论

由于我国税务会计理论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也不够充分,所以现阶段我国的税务会计财务理论具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所以,税务会计理论依旧在一定方面,受到财务会计理论的影响,而税务会计理论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无法起到协调作用。因此,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税务会计理论体系,在严格遵循我国税务法律的基础上,同我国企业实际发展和运行情况合理结合,进而促进税务会计理论体系的成立,最终实现税收学向税法学的有效过度。在此阶段,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将企业应该缴税的税款利用会计系统全面真实的表现出来。此外,针对管理方面,也需要协调配合税收法律法规与会计制度,以此实现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有效协调。

2、完善税务会计核算的内容

根据内容方面分析,现阶段的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影响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所以,有必要加强完善税务会计核算内容,进而逐渐减少财务会计核算内容与税务会计核算内容之间的差距。比如说可以在处理所得税方面,适当统一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进一步协调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提升两者之间的统一性[3]。以所得税制度作为依据,促进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一致性。不仅于此,需要放宽应税费用的列支标准,加大税收扣除,进而保证企业能够顺利开展日常财务工作。

3、统一核算基础

当前时期,我国企业税收的主要收付方式采用收付实现操作制度。此操作制度具有明显优点,具体操作方式简单易行,并且有利于保全税收。但是其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容易致使财务会计利润核算与应缴纳所得税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同时导致会计可比性的信息质量与收入、费用的会计原则方面出现矛盾,无法真正全面的展示出我国税收的公平公正原则,也不利于协调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差异。因此,需要统一具体核算基础内容,实际操作就是在税务会计中,利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计算标准,并且充分协调财务会计和税收会计存在的差异,进而全面保证税收的公平公正。需要统一企业所得税,面对外资企业,做好平衡关系,保证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公平,逐渐缩小两者中的差距,缓解内资企业的赋税压力。我国所得税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也正是基于此,同时满足市场经济定律。

总结:总而言之,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企业会计信息也正在呈多样性方向发展,进而也增加了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矛盾,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管理。面对当前时期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企业必须给与足够重视,不断建立和完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不断提升会计制度与税收法律之间的适应性,最终合理协调企业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关联,保证企业日常活动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卫华.企业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差异与协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54-55.

作者:崔韬

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篇2:

会计—税收差异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现有的会计—税收差异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指出该项研究主题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会计—税收差异 盈余质量 税收规避 市场定价

会计—税收差异(以下简称“会税差异”)是指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体制改革一直就是经济改革的重点,会计与税收从高度一致逐渐变成适度分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以市场为主进行资源配置,那么会计与税收之间的差异如何为资源配置提供更多、更及时、更有用的信息?本文对其研究现状及未来进行综述。

一、会计—税收差异的来源

会税差异是指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从根本上讲,会计准则与税法有不同的目标,因此,在这两种制度下的收益计量方法也有所不同(盖地,2006;Hanlon和Heitzman,2010)。会计准则是为了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然而税法是为了实现各级政府的目标,如产生税收并鼓励那些对社会有益的行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基础混合了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不允许公司提前支付费用或递延收入。税法侧重于发生收益的地点,以便在适当的管辖区征税。相反,对于财务会计来说,合并财务报表包括所有收入和损失,无论在哪里发生都来自公司控制的实体。

会税差异的另一个潜在来源是以会计或税收为目的的激进性报告。如当管理者向上操纵盈余时,可能财务报告成本与税收成本之间作出权衡(李增福、郑友环,2010;盖地、胡国强,2012)。在一种情况下,管理者向上操纵盈余产生会税差异,然而并没有操纵应纳税所得额。在另外一种情况下,管理者实施激进的税收规避策略,使得应纳税所得额偏低。因此,产生会税差异的因素有多种,甚至这些因素很可能同时对公司报告会税差异的水平产生作用。大多数研究者识别出会税差异的多种可能因素,并试图建立模型或对某个特定因素展开研究。

二、会计—税收差异与盈余质量

现有文献一般认为会计应计比税法允许的拥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暂时性会税差异提供了税前会计利润质量的信息,(Phillips等,2003;Hanlon,2005;Blaylock等,2012),但这一观点一般没有延伸至永久性差异,因为不能操纵应计利润。另外一种观点却认为,理想的避税者是那些产生永久性差异的公司(Hanlon和Heitzman,2010)。Hanlon和Heitzman(2010)认为,产生永久性会税差异的税收策略,降低了公司的有效税率,提高了会计盈余,这使公司成为“理想的避税者”。Desai和Dharmapala(2006)认为复杂的避税结构,可能涉及永久性会税差异,这使得对盈余质量产生怀疑。

Hanlon(2005)认为会计利润高于应纳税所得额的公司(即具有大额正向会税差异公司)存在向上操纵会计盈余嫌疑。然而大额负向会税差异(会计利润少于应纳税所得额)可能产生盈余质量同样令人担忧。如公司采用“大洗澡”或者 “饼干罐”储备不能抵扣费用,从而产生负向会税差异。

研究者采用各种实证方法试图检验会税差异中盈余质量的信息。总体来说,研究结果是相当一致的,会税差异包含盈余质量的信息。如报告大额会税差异的公司似乎具有较弱的盈余—收益关系(Joos等,2000),并且总的会税差异与之前的盈利模式、财务困境、奖金阈值呈正相关(Mills和Newberry,2001)。此外,有证据表明小额正向盈余的公司具有相对大额的递延所得税费用(Phillips等,2003),表明递延所得税费用(暂时性会税差异)含有税前盈余管理的信息。Lev和Nissim(2004)识别出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之间的比率与未来盈余增长之间呈正相关。Hanlon(2005)的证据表明当公司具有大额暂时性会税差异时,盈余及其应计成分是缺乏持续性的。同时,她检验了会税差异的市场定价问题,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会税差异是潜在的预警信号。Blaylock等(2012)扩展了Hanlon(2005)的研究,从会税差异的三种来源角度出发,认为大额正向暂时性会税差异与较低的盈余持续性之间的关系可以被向上盈余管理所解释。但是,由于Blaylock等(2012)只研究了大额正向会税差异的样本,所以很难使用其结论去回答关于会税差异与盈余持续性之间更加普遍的问题。Guenther等(2013)回答了这一问题,他们发现对于具有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较低持续性同样存在于大额负向会税差异和小额会税差异,但是大额正向会税差异样本的效果是最明显的。Tang等(2012)使用来自中国的会税差异数据,从另一个角度扩展了Hanlon(2005)的研究,其将会税差异划分为正常会税差异与异常会税差异,发现具有大额异常会税差异的公司,相对于正常会税差异,表现出较低盈余持续性。以Hanlon(2005)的研究为基础,我国多名学者进行了档案式研究,同样发现了其结论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也成立(伍利娜和李蕙伶,2007;钱春杰,2007;周中胜,2009;谭青和鲍树琛,2014;等等)。叶康涛(2006)发现,高税率公司易于操纵非应税项目以规避盈余管理的税负成本。然而,管理者操纵会计盈余,并不会使得薪酬有所浮动,因为委托人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会税差异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这一信息融入对代理人的激励中(刘行和叶康涛,2012)。

在文献中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同的研究度量会税差异的方法不同。如很多文献侧重于暂时性会税差异(Phillips,2003;Hanlon,2005),然而一些文献则侧重于总的会税差异(Mills和Newberry,2001;Hanlon等,2012),并且还有一些侧重于税后收益总的会税差异(Lev和Nissim,2004;Weber,2009;Chi等,2014)。然而一些研究文献中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来解决类似的问题,却不提供任何理由或依据,这是今后研究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会计—税收差异与税收规避

相对于与会税差异有关的盈余质量研究,会税差异所包含的税收规避信息更加难以证明,因为企业纳税申报表是不公开的,外界只能利用公开披露的信息区估算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谭青和鲍树琛, 2014)。盈余管理是会税差异变动的首要因素,而税收规避对会税差异的影响程度仅次于盈余管理(盖地和孙晓研,2012)。同时,外界似乎更加关注企业的盈余质量,而不是税收规避(Hanlon等,2012)。

实证研究表明,具有大额会税差异的公司更倾向从事税收规避行为(Wilson,2009),这也促使税务部门加强审查力度,并具有较大建议的审计调整(Mills,1998)。此外,也有研究使用会税差异作为税收规避的替代变量,发现会税差异与高管薪酬激励(Desai和Dharmapala,2006;刘行和叶康涛,2012)、投资效率(刘行和叶康涛,2013;王静等,2014)等相关。Desai和Dharmapala(2009)发现机构持股较高的公司与会税差异和市价账面比之间呈强烈的正相关,这表明股东关注企业税收规避需要运用其控制管理者的能力。几个典型的例子也证明了会税差异提供了税收规避信息。安然公司丑闻最初源于税收筹划的动机,然而安然抓住了会计与税法两者制度上的差异,使得其向资本市场虚报利润(Desai,2005;戴德明和姚淑瑜,2007)。美国能源商Dynegy公司曾使用安达信开发出的一套新的避税方法在一宗天然气交易中夸大了营业现金流量(Desai和Dharmapala,2006)。

为什么有些公司比其他公司更能避税?投资者如何理解公司的避税行为?哪些非税成本是由避税公司的股东承担?税收规避是否会影响公司履行社会责任?这些都是今后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期待未来关于这些方面的研究。对于这些问题的检验可能会推动所得税会计研究领域的界限。

四、会计—税收差异与市场定价

Fama(1970)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在控制了风险回报以后,任何投资策略不可能长期取得超过正常回报的超额回报。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些投资策略研究却发现了一些因素可以在控制了风险因素以后,还可以系统地预测股票未来的回报。学术界把这部分研究成为“异象”(anomaly)。Banz(1981)发现在控制了市场风险以后,规模小的公司未来回报系统地高于规模大的公司的回报。Basu(1983)发现盈余、股东权益、现金流等会计指标除以市场价值的比率可以预测未来投资回报。其他投资异象包括反转异象(Bondt和Thaler,1985)、惯性策略异象(Jegadeesh和Titman,1993)、盈余公告后漂移异象(Bernard和Thomas,1990)、应计异象(Sloan,1996)和稳健会计政策异象(Penman和Zhang,2002)。在这些异象中,最具会计特色的无疑是应计异象。近些年的研究表明,会计应计定价与投资者的关注度(权小锋和吴世农,2012;Drake等,2014)和成熟度有关(Collins等,2003;饶育蕾等,2012)。这些异象的共同点都是市场上一部分噪音投资者不能够对公开的历史会计或价格信息作出正确的反应,而另一部分聪明的投资者在获利的动机下通过套利来反向交易,从而纠正错误定价,恢复市场有效性(Hand,1990)。

对于投资者形成未来盈余预期,会税差异应该包含有用的信息。有趣的是,Lev和Nissim (2004)虽然报告了会税差异(应税收益与会计收益的比率)与未来股票收益之间的正相关,但是认为投资者似乎并未能正确评价会税差异信息的价值。这一研究结论与Sloan(1996)发现市场存在应计误定价的结论相似。Lev和Nissim (2004)并未解释为何税务信息不能立刻被市场价格吸收,Weber(2009)提供的证据表明,这是由于分析师和投资者并没有完全地把会税差异信息运用到盈余预测和股票定价。此外,Chi等(2014)根据Weber(2009)的研究,还证明了市场对暂时性会税差异也存在错误定价。然而,Hanlon(2005)发现,在大额会税差异的情况下,投资者减少其关于盈余及应计持续性的预期,并且似乎能够正确地对盈余应计部分定价。实际上,Lev和Nissim (2004)与Hanlon(2005)的结论并不存在严重的冲突,因为应计持续性在各个子样中可能存在差异,投资者可能对这些子样的应计错误定价(Blaylock等,2012)。投资者对会税差异的错误定价可以为对会计异象的有限注意力理论所解释(Hirshleifer 和Teoh,2003)。同时,投资者可能不太会使用复杂的信息,因为他们缺乏分析信息的能力或者成本高于收益(Plumlee,2003)。因此,投资者的关注度可能对会税差异定价产生影响。

然而,国内对论述会税差异定价方面的文献非常少。从仅有的几篇文献来看,除钱春杰(2007)复制了Hanlon(2005)的研究方法,得出与Hanlon(2005)基本一致的研究结论外,剩余的文献一般是基于股票定价模型而提出的会税差异价值相关性研究,并且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与Lev和Nissim (2004)等不一样。孙峥嵘(2008)指出,虽然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都与股票价格呈正相关,但是应税收益在投资者对股票估值过程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谭青(2014)认为,市场能够对具有大额会税差异的上市公司和具有小额会税差异的上市公司分别给予不同的定价。龙月娥和叶康涛(2013)认为,对于向上盈余管理“会税差异”越大的公司,市场对其估值越低;对于向下盈余管理“会税差异”越大的公司,市场调高了对其的估值。

五、结语

本文回顾并评论了所得税会计相关研究。由于很多基本关系已经在主流的财务会计领域已经建立起来,这些方法与理论可以应用到对会税差异来源及其对财务报表分析影响的检验。本文还回顾了现有文献中会税差异与盈余特征之间的相关性,即盈余增长和盈余持续性。由于税收规避这方面的文献还比较缺乏,今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会税差异为市场提供了有用的增量信息,但还要解决会税差异定价问题。考虑到研究数量和研究设计差异的限制,在市场定价方面的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

现有的诸多所得税会计研究文献普遍存在缺乏需要更多的理论基础支撑。Hanlon和Heitzman(2010)将企业的避税行为纳入代理框架,Desai和Dharmapala, (2006)把税务部门的管理视为外部监督,这都是良好的开端。关于会税差异如何影响资产定价的理论,产生了不同的观点,解决的方案或经验研究还比较少。此外,现有的研究中存在不同的会税差异的计量方式,我们需要结合研究的具体问题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而且这种选择必须是有依据的。

所得税会计研究在过去几年蓬勃发展,极大地扩展了关于财务报表中税务信息的知识。期待在所得税会计方面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盖地, 胡国强. 税收规避与财务报告成本的权衡研究——来自中国2008年所得税改革的证据[J]. 会计研究, 2012 (3): 20-25.

[2] 刘行, 叶康涛. 会计—税收差异与薪酬契约[J]. 中国会计评论, 2012, 10(2): 179-200.

[3] 刘行, 叶康涛. 企业的避税活动会影响投资效率吗 [J]. 会计研究, 2013(6) : 47-53.

[4] 谭青. 会计—税收差异与盈余质量研究[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4.

[5] 谭青, 鲍树琛. 会计—税收差异计量方法的探讨[J]. 财会研究, 2014(9) : 33-35.

[6] 伍利娜, 李蕙伶. 投资者理解公司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的差异信息吗 [J]. 管理世界, 2007 (10): 114-121.注:外文参考文献略。

作者:鲍树琛

财务会计差异研究论文 篇3: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分析

摘 要: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平行运行,然两者核算基础的不同造成了会计处理差异。以高等学校为例,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时,对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进行深入研究,将会计处理差异按照对长期的收入和费用总额的影响情况不同,分为暂时性差异和永久性差异,并对两类差异细化分类、举例分析,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新政府会计制度。

关键词:财务会计 预算会计 暂时性差异 永久性差异 高等学校

一、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的产生原因

2014年《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中提出了“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要求。2015年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17年财政部发布了《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都将权责发生制引入了政府会计核算之中,确立了“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其中“双基础”核算就是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

“双基础”核算的含义是:在高校会计核算中,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预算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权责发生制是以权利和责任的发生来决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即一笔收入或费用发生,无论是否收到或支出款项,都应当确认为当期的收入或费用;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费用,即当期收到或支出了款项,不論其是否属于本期,都应确认为本期的收入或支出。由于这两种核算基础的不同处理方式,使得财务会计中的“本期盈余”与预算会计中的“预算结余”存在了差异。

二、高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差异的种类及处理方式

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多数可以在以后的会计处理中转回,除了接受捐赠的某些非货币性资产外,长远来看对收益是无影响的。实务中对收益无影响的差异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收入或费用的延迟确认。具体是指由于收入与预算收入、费用与预算支出之间确认的时间不一致而产生的差异,该差异在以后的会计处理中可以转回抵消,这种情况不仅对最终的收益没有影响,对长期的收入和费用总额也无影响,本文将之称为暂时性差异,也可叫时间性差异。

二是收入或费用在以后的会计处理中相抵。即前期确认了收入(预算收入)或费用(预算支出),在之后的处理中再确认费用(预算支出)或收入(预算收入)与之前相抵,这种情况虽然对最终的收益没有影响,但长期来看会增大收入和费用总额,本文将之称为永久性差异。此外,对总收益有影响的差异也包含在永久性差异中。

(一)暂时性差异

1.收支确认时点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这类差异的产生是由于收入或费用发生时,资金没有在当期入账或支出,使得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账务处理中产生了差异,涉及到的业务主要为应收预收类、应付预付类、其他应收类和其他应付类以及提取预提费用和基金(见表1)。

例1:某高校A老师预与甲公司进行一项科研合作,甲公司提供科研经费30万元给A老师用于研究,甲公司支付款项时需以该高校开出的发票为依据,该高校目前为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3%,当财务处开具发票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甲公司 300000.00

贷:事业收入 291262.14

应交增值税 8737.86

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实际收到款项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300000.00

贷:应收账款——甲公司 300000.00

预算会计处理:

借:资金结存 300000.00

贷:事业预算收入 300000.00

缴纳增值税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应交增值税 8737.86

贷:银行存款 8737.86

预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8737.86

贷:资金结存 8737.86

开具发票时,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收益有291262.14元的差异,另财务会计增加负债8737.86元。收到款项后,预算会计增加30万元收入,与财务会计收益差为8737.86元。上缴增值税后,预算会计增加支出8737.86元,与财务会计收益无差。

例2:某高校有一路段年久失修,经招标乙公司为该高校提高维修服务,工程完工验收后按合同先支付70%,待审计结束后再支付剩余款项。

合同约定价款40万元,支付70%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预付账款——乙公司 280000.00

贷:银行存款 280000.00

预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280000.00

贷:资金结存 280000.00

该工程审计后价款为398000元,支付剩余款项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单位管理费用——后勤保障费用 398000.00

贷:预付账款——乙公司 280000.00

银行存款 118000.00

预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118000.00

贷:资金结存 118000.00

第一次付款时,财务会计的费用与预算会计的支出产生了28万元的差异,如果该工程跨年完成审计结算,则第一年期末财务会计中的“本期盈余”比预算会计中的“预算结余”多了28万元。

工程结算完成后,虽然结算当年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收益相差28万元,但就两年结合起来看,该工程对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影响无差异。

例3:某高校B老师预出版一套图书,需提前支付出版费用7万元,因此向财务处借款,待出版完成后以发票报销冲抵。

借款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B老师 70000.00

贷:银行存款 70000.00

预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70000.00

贷:资金结存 70000.00

出版完成取得发票报销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业务活动费用等 70000.00

贷:其他应收款——B老师 70000.00

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本例中,借款发生时,预算会计即列支出,与财务会计产生7万元差异。图书出版完成后,B老师凭发票报销冲借款,财务会计列支7万元费用,与预算会计的差异冲抵完成。

例4:丙公司为某高校承担了一项教学楼下水管道改造工程,工程完工审计后价款为58000元,结算后留10%工程款作为质保金,待一年后无质量问题时支付。

完工结算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单位管理费用——后勤保障费用 58000.00

贷:其他应付款——扣留质保金——丙公司 5800.00

银行存款 52200.00

预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52200.00

贷:资金结存 52200.00

一年后支付质保金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付款——扣留质保金——丙公司 5800.00

贷:银行存款 5800.00

预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5800.00

贷:资金结存 5800.00

本例中,工程最终结算时,财务会计全额做费用,扣留的质保金增加负债,而预算会计按实际支付金额做支出,两者产生5800元差异。质保期满支付质保金后,财务会计减少负债,预算会计做支出,两者差异抵消。

例5:某高校提取2019年学生奖助基金1200萬元,提取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业务活动费用 12000000.00

贷:专用基金——学生奖助基金 12000000.00

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2020年4月,发放学生勤工助学工资25万元,发放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专业基金——学生奖助基金 250000.00

贷:银行存款 250000.00

预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250000.00

贷:资金结存 250000.00

提取专用基金时,财务会计确认费用,预算会计不做处理,两者产生1200万元的差异。使用专用基金时,财务会计减少资产和净资产,预算会计确认支出,两者差异减少25万元。直到提取的专用基金使用完后,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差异才会消失。

2.收支类型不同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这类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当资金流出时,预算会计做支出,而财务会计则形成资产,涉及到的业务主要为库存物品、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购置、对外投资和待摊费用的提取,这类差异随着库存物品的领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报废、无形资产摊销、投资收回以及待摊费用的摊销等业务而转回抵消(见表2)。

例6:某高校购入4台管式反应器,安装完成后共计花费22万元,购入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专用设备 220000.00

贷:银行存款 220000.00

预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220000.00

贷:资金结存 220000.00

计提累计折旧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业务活动费用 11000.00

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1000.00

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若干年后,这批管式反应器已无法满足科研需求,经有关部门批准予以处置,此时已提取累计折旧198000元,财务会计处理:

借:资产处置费用 22000.00

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198000.00

贷:固定资产——专用设备 220000.00

购置固定资产时,财务会计增加固定资产,预算会计直接做支出,两者产生差异22万元。这22万元差异随着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提取逐渐减少,直至该固定资产处置后差异冲抵完成。

3.不形成货币资金的暂时性差异。收支确认时点不同和收支类型不同的暂时性差异都与资金有关,此外,如库存物品的领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和报废、无形资产摊销以及待摊费用的摊销等业务虽不形成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但影响财务会计的盈余增减变动,也会造成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有差异(见表3)。

例7:某高校C老师申请到一项20万元的科研项目,需提科研管理费1万元,提取科研管理费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业务活动费用 10000.00

贷:预提费用——管理费 10000.00

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年终,科研处邀请几位专家对科研项目进行评阅,需发放劳务费用共计3500元(未到劳务扣税标准),发放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预提费用——管理费 3500.00

贷:银行存款 3500.00

預算会计处理:

借:事业支出 3500.00

贷:资金结存 3500.00

高校中科研管理费提取是作为预提费用核算的,提取时财务会计做费用,预算会计不做处理,因此产生1万元的差异,这项差异会随着预提费用的使用逐渐减少直至为零。

(二)永久性差异

1.对总收益无影响的永久性差异。这类差异会增加一段时期内财务会计或预算会计一方的收入和支出(费用),但对这段时期的总收益没有影响,业务常见有增值税的提取和缴纳、单位借款和接受非货币资产捐赠中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捐赠和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捐赠(见表4)。

如例1中,上缴完增值税后,虽然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收益相等,但预算会计的收入和支出分别比财务会计的收入和费用多了8737.86元。

2.对总收益有影响的永久性差异。除了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和计提摊销的无形资产之外的其他非货币资产捐赠会计处理中,财务会计做捐赠收入,预算会计不做处理,因为不提折旧或摊销,这个差异不会在以后的会计处理中转回,会永久存在。此外,盘盈或盘亏非货币资产和计提的坏账准备产生的差异也是永久存在,不会转回的(见表5)。

例8:某高校50周年校庆,该校2010届毕业生向母校捐赠了10万元的图书,捐赠时财务会计处理:

借:固定资产——图书 100000.00

贷:捐赠收入 100000.00

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按照政府会计准则,图书不用计提折旧,这项差异在以后的会计处理中也不会转回。

三、结论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功能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然而“双基础”核算方式造成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在实务核算中的差异,对这些差异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对“政府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并相互衔接”的要求,还可以校验会计处理实务是否正确,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对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A].财政部令第78号,2015.

[2] 财政部.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A].财会[2017]第25号,2017.

[3] 贺勇,李艳丽,赵旭.“双基础”核算下损益差异研究[J].会计之友,2018(03):16-19.

[4] 廖洪斌,李定清.政府会计本年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调节表编制[J].财会月刊,2019(07):75-81.

[5] 马永义.政府会计制度中“平行记账”的原理与实务探析[J].会计之友,2018(03):11-15.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 山东聊城 252000)

[作者简介:于斌(1984—),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会计师,研究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李珣(1981—),女,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政府会计。]

(责编:若佳)

作者:于斌 李珣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规避论文下一篇:财务风险意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