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电子商务现实技术研究论文

2022-04-30

随着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三者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整个世界正在快速地向着移动信息社会演变。日本在这一领域远远地走在了前列,那么我们是应该静观其变呢,还是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顶住困难,迎头赶上?移动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电子商务的特性,E-commerce向M-commerce是必然,开展移动电子商务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移动电子商务现实技术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移动电子商务现实技术研究论文 篇1:

基于CiteSpaceⅡ的电子商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1引 言

电子商务的概念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Kalakota和Whinston首次提出后,一直是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产生了大量相关研究文献。有学者已经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文献分析方法,如内容分析法、计量分析法等对这些文献展开深入研究。如傅翠晓的《电子商务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展望》(2010年)、余国训的《探索当代电子商务研究之智慧结构》(2008年)。

科学知识图谱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新近发展出来的一个新领域,当前已经成为科学计量学的一个新热点。借助科学知识图谱,人们可以透视庞大的知识体系中各个领域的结构,理顺当代知识大爆炸形成的复杂知识网络,预测科学技术知识前沿发展的最新态势[1]。

本研究借助科学知识图谱技术,绘制1997-2011年电子商务研究文献的知识可视化图谱,旨在以可视化方式明确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最具影响力的学者和文献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描绘出其前沿热点的演进轨迹,探讨该领域的国家和研究机构以及核心期刊分布现状。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SCI网络版——Web of Science中的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方法选定为高级检索,检索式为:“TS=electronic commerce”OR “TS=electronic business” OR “TS=ecommerce”OR“TS=ebusiness”。检索年限设定为1997-2011年,数据最后的更新时间为2011年8月1日,其中文献类型设定为“article”, 数据下载的方式设定为“全纪录并且包含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共检索到1 242篇文献。其中文献被引频次总计7 737,有效被引频次总计7 214,施引文献6 047条,每条文献引用6.23次,h-index为37。

2.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择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陈超美博士研制的CiteSpaceⅡ(版本号为2.2.R11)为知识可视化分析工具。使用该软件绘制聚类视图和时区视图,能够显示某学科或知识域在一定时期发展的趋势与动向,展示若干研究前沿领域的演进历程[2]。

3结果与分析

将下载的相关数据全部录入CiteSpaceⅡ中,设定相关选项。首先,设定时间跨度为1年,按文献出版年划分为15个时间段。其次,默认系统设定c,cc,ccv的阀值,选定路径搜索(pathfinder)算法。最后,依据分析内容的不同,选定相应的网络节点,如作者、关键词、机构、国家、被引期刊等。

3.1关键节点文献分析

在文献主题分析时,需要将网络节点设定为主题词(term)和参考文献(cited reference),将主题词设定为文献标题(title)、文摘(abstract)和描述符(descriptor),主题词类型设定为涌现词(burst terms),然后运行CiteSpace Ⅱ,即可得出输出网络所涵盖的节点(nodes=336)与链接线(links=701)数,同时绘制出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文献共引网络图谱,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网络中有6个关键节点。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通常关键节点文献是该领域中提出重大理论或者创新概念的文献,也是最容易引起新的研究前沿热点的关键文献。关键节点文献的相关信息见表1。

为验证关键节点文献的重要性,笔者利用Google Scholar对表1中的文献进行检索。由此得知,中心度最大的文献是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教授、著名心理计量学家纽纳利(J.C.Nunnally)于1978年出版的著作《心理测量理论(Psychometric Theory)》(第2版),自1967年首次出版以来被引用超过41 876余次(检索于2012年1月21日),书中作者提出心理测量的具体指标和方法,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定量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对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商业领域影响深远,其理论的学术价值极其重大。其次是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市场营销系教授约瑟夫.F.海尔(Joseph F. Hair)。他的专著《多元数据分析(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1998,Prentice-Hall),书中作者介绍了各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和应用实例,成为研究者广泛采用的基本统计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子商务学科的实证研究发展。排在第三位的马隆(Thomas W. Malone)是麻省理工学院集体智慧中心的创始人,他于1987年提出信息技术将通过降低合作成本更加充分发挥市场的有效性并协调经济活动,而不仅仅是在市场层次结构上发生改变[3]。他当时预测的电子商务重大发展内容10年后都成为了现实,如电子采购和销售、产品种类的电子交易市场、公司非核心业务的外包、在商业贸易中智能代理的利用。排名第4位的詹姆斯.C.安德森(James C.Anderson)在1987年就被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任命为首届威廉L.福特特聘教授,他是ISI认可的高被引频次研究者(只有ISI数据库收录500多万学者的1%且其中被引频次排名靠前的半数人才能获得此称谓。安德森在分销渠道、测量技术、营销战略/规划/政策、企业市场等研究领域威望非常高。排名第5位Fred D. Davis以Ajzen和Fishbein的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为基础,探讨了认知及情感因素与科技使用之间的关系,在1989年提出了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理论[4],搭建了一个完整的量度外部因素对用户信息系统使用行为的影响机制的框架。后来该理论继续丰富,发展为TAM2(Venkatesh & Davis 2000 & Venkatesh 2000)和TAM3(Venkatesh & Bala 2008)。最后一位David Gefen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贝内特勒博商学院(LeBow College of Business)任教,在2001-2005年全球信息系统研究专家排名中位列第6,在1999-2003全球信息系统研究人员30强名单中排名第16位,尤其在电子商务的信托研究上是学术权威。以上检索结果再次验证了表1中所列学者及其文献在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图2研究热点的演化

3.2研究热点的知识演化分析

科学文献在发表后,随着时间推移,相对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内容会逐渐变得陈旧过时。而研究内容的陈旧过时,具体体现在代表该研究内容的词汇或短语出现的次数的变化[5]。由于CiteSpaceⅡ软件所调用的主题词全部来自于SCIE数据库中的题名、摘要、标识符和描述符,它完全可以用来表征该文献的内容。因此,笔者将网络节点设定为主题词,结合软件自带的涌现检测算法,然后运行CiteSpaceⅡ,绘制出1997—2011年的各年度研究主题变化的时区分布图谱,见图2。

图2较好地反映了15年来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演化关系;图标中绿色方框反映该名词术语的生命周期和影响力;连接线颜色反映该名词术语的簇群;柱形代表年份。图2中各年度的重要主题词清晰可见。这些主题词的变化,十分准确地反映了电子商务研究领域中研究热点的演进情况。

从图2中可以发现,1997年研究热点主要是超导性和电子商务市场拓展;1998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战略制订、数字签名;1999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系统和终端用户;2000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含义、市场应用、商业模型、业务流程;2001年研究热点是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环境、B2B电子商务、电子交易市场、电子商务网站、比较优势、数字经济;2002年研究热点是知识管理、智能代理、网络服务、电子商务应用产品、B2B整合;2003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模式、商业利益、代理技术;2004年研究热点是供应链、B2C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系统;2005年研究热点是概念模型、网络应用、安全套接层协议;2006年研究热点是信息共享、可扩展标记语言、电子商务框架、决策过程;2007年研究热点是客户满意度、B2B市场、经营绩效;2008年研究热点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2009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行业标准、客户订单;2010年研究热点是模糊逻辑、电子商务交易网络、客户忠诚度、电子商务综合模式、访问和通讯控制;2011年研究热点是电子商务采购、商品分类、整合模式、公平交换电子商务协议、交替离线采购方法、一体化市场、农产品和艺术品交易的电子商务化、自适应系统。

总体来看,这些研究热点多数围绕商业交易活动各环节的多种科学问题展开,具体体现在电子商务的参与者行为规律、电子商务的微观市场机制及演化机理以及电子商务中的关键技术原理三个方面,即用户、技术、市场。

3.3各国(地区)和研究机构的实力分析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将网络节点类型设置成“Country”,然后运行软件,得到有关国家(地区)研究实力分布图谱,见图3。

从图3中可以清晰看出在电子商务研究领域中,美国具有绝对优势,居于世界首位,独占第一集团;中国虽然远逊于美国,但明显超出其他国家很多,独占第二集团;第三集团由英国、加拿大、德国和韩国构成,略强于第4集团。第4集团相互之间差距不大,它们是中国台湾、澳大利亚、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印度。由此可见,我国在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研究实力比较强:一方面因为电子商务在国际上发展历史并不长,各国研究起步时间相当;另一方面因为我国政府较早且一贯重视电子商务发展,如1998年11月18日江泽民就在APEC会议上发表了针对电子商务的重要讲话,并指出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

为了解研究机构的分布情况,将网络节点分别设置成“institution”,运行软件后得到从事电子商务研究的机构分布列表,由于结果很多,限于篇幅,在表3中只列出前20个研究机构。

从表3中可知,被引频次最高的是美国IBM公司;第二是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并列第三。排在前20的研究机构中美国有11个,中国有4个(含港、澳、台),新加坡有2个,韩国世宗大学(Sejong Univ)、希腊雅典国立科技大学(Natl Tech Univ Athens)、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Curtin Univ Technol)各占一席。另外,从科研机构的性质来看,大学是电子商务研究的绝对主力,而像IBM、惠普、微软等顶级信息技术企业也是推动电子商务研究向前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图4引用期刊图谱

3.4引用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

在CiteSpaceⅡ中设置网络节点为引用期刊(cited journal),运行之后聚类得到期刊共引网络图谱,图4中显示,引用期刊可划分为化学、物理、空间科学、信息管理四大学科簇群。依据软件运行结果,结合JCR和欧美顶级期刊评价指标[6],列出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前10位期刊。见表4。这些期刊在本学科普遍呈现影响因子高、被引半衰期长、A-journal标准等级高等特点,往往也是电子商务新理论、新技术、新热点产生的土壤。利用Google Scholar搜索前3位期刊的详细信息,发现中心度最大、被引频次最高的COMMUN ACM是美国计算机学会的会刊,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影响力仅次于JACM,刊载的学术论文和综述几乎都是经典。2011年度JCR显示被引半衰期大于10,也验证了它的学术权威性。MANAGE SCI是管理科学、运筹学领域的顶级期刊,是历史最悠久、口碑最高的期刊。MIS QUART在欧美顶级名校认可的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期刊排行榜中位列第一,刊载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的论文和评论,排名前10位的关键节点文献中有3篇发表在该刊。

4讨 论

4.1中国电子商务研究实力现状

在国家和机构研究实力分布图谱中,有15个中国科研机构进入前100名,其中香港地区4个,内地5个,台湾地区6个,就排名来看此领域国内各区域整体研究实力,香港最强,台湾其次,内地第三。以下是国家和机构研究实力分布图谱中前100名中国各研究机构的实力排名:香港城市大学(2)、香港理工大学(3)、香港中文大学(8)、台湾政治大学(13)、台湾中兴大学(32)、台湾中正大学(34)、中国科学院(48)、清华大学(52)、北京邮电大学(58)、台湾中山大学(59)、香港大学(61)、中国地质大学(78)、复旦大学(91)、台湾交通大学(93)、台湾树德科技大学(100)。虽然中国整体研究实力全世界排名第二,实际上得益于香港研究机构的雄厚研究实力,也反映出中国研究机构实力分布严重失衡,内地研究机构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在该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机构、学术期刊都严重不足。

因此,提高内地研究机构的国际学术地位显得尤为迫切。笔者认为目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①构建内地与香港、台湾之间的稳定学术交流机制,充分利用语言优势、区位优势尽快缩小三地间的差距;②积极引导、鼓励内地学者向国际顶级学术刊物撰稿,提高命中率;③吸引顶级海外华人学者回流。电子商务领域内颇具国际影响力的华人学者为数不少,我们经过分析作者共引知识图谱得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祝效国(Kevin Zhu)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李效良(Hau.L Lee)教授是华人学者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两位。引进像这样的高级学者,对于帮助培养一批国内青年学者成才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4.2电子商务研究热点的不足

深入分析电子商务知识图谱,笔者发现历年研究热点或文献内容大多数围绕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行为规律和电子商务的微观市场机制及演化机理。而有关新兴电子商务技术的研究较前两者来说还比较弱,现有研究多数集中于探讨新的产品推荐算法,或是电子商务中的相关知识管理策略。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电子商务的移动性和虚拟性特征日益凸显,这无疑给技术研究增加了难度,因此短时间内很难取得突破性的技术研究成果;②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对新型商务模式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而对于新型商务模式的技术研究必须在充分明确新型商务模式的相关特征及需求的条件下才可能进行,因此,技术研究就显得相对滞后。③电子商务参与者行为规律是进行相关技术研究的知识基础,这使得管理学领域的学者也将其研究重点放在以社会科学或经济学视角探讨电子商务的基础科学规律方面,在此基础上再着手研究相关技术原理,因此,有关技术原理的文献显得相对较少。

笔者认为,中国学者针对电子商务相关技术这一国际研究的薄弱环节进行学术攻关,如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新兴电子商务的特点和机制来研究相应的智能化技术原理及最优策略、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搜索技术优化、移动电子商务关键技术等,更易获得突破和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Chen Chaomei.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359-377.

[2] Chen Chaomei. Searching for intellectual turning points: Progressive Knowledge Domain Visualizat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2004,101 (Suppl. 1), 5303-5310.

[3] Malone T W, Yates J, Benjamin R I. Electronic markets and electronic hierarchies[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1987,30(6), 469–471.

[4] FD Davis.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MIS Quart 1989,13(3), 319-340.

[5] 高继平,丁堃.专利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情报杂志,2009,28(7):12-16.

[6] 龚业明.管理科学与工程国际学术期刊排行榜[EB/OL].[2012-01-21]. http://sspress.cass.cn/news/617.htm.

[7] YU Kuo-hsun,Lee Yuan-duen,McLee Yender. Mapping the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contemporary 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J].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08,4(1) :47-54..

[作者简介] 万湘容,男,1978年生,情报学硕士,馆员,发表论文7篇。

作者:万湘容

移动电子商务现实技术研究论文 篇2:

未来电子商务的主战场

随着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和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三者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整个世界正在快速地向着移动信息社会演变。日本在这一领域远远地走在了前列,那么我们是应该静观其变呢,还是应该抓住这一机遇,顶住困难,迎头赶上?移动电子商务不同于传统的电子商务的特性,E-commerce向M-commerce是必然,开展移动电子商务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兴未艾,而移动电子商务正崭露头角,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由于具有互联网接入功能的移动电话不断普及,一股新的移动电子商务热潮正席卷全世界,1998年一年,日本就销售了大约1000万台可通过无线上网的移动电话,作为信息产业领头羊的美国大部分企业也把移动电子商务作为发展的重点之一,据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内,移动电子商务有可能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主流模式,为现在处于低迷的电子商务市场注入一支强心剂。

据预测,到2003年,超过10%的电子商务交易将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来完成;到2004年,全球将出现10亿移动电话用户、10亿因特网用户,其中5亿为移动因特网用户;到2005年,将有25%的数据业务通过移动通信设备来传输。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近7000万手机用户和数目众多的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这些移动终端构成了移动电子商务巨大的潜在市场,移动电子商务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相对而言,中国的PC以及固定电话的渗透率还很低,国外的投资者都认定这是中国最有前景的投资市场,其潜力远远高于中国现在的Internet。

所谓移动电子商务,就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与Internet的有机结合从事的电子商务活动,与传统意义的电子商务所不同的是所从事活动的手段,它强调的主要是利用目前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手机等移动设备,配合Internet的即插即用功能,简单的通讯设备辅以快速及时的网络信息,构筑了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

移动电子商务企业前进的助推剂

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已经从起步步入了应用阶段,这里要强调的是,移动电子商务并不是对传统电子商务所进行的变革,而是在原有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的技术与设备条件,对原来商务活动进行部分结构调整,变更企业赢利模式。移动电子商务是在原有的商务活动基础上进行无线连接,对于那些老的客户来讲,从电子商务到移动电子商务为企业创造了调整和增值的空间。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减速,电子商务的发展正举步为艰,企业已经在电子商务进行了巨额的技术与设备的投资,在此基础上从事移动电子商务,不仅能充分利用闲置的资源,减少浪费,更主要的是,可以借助移动电子商务这一新生的技术力量,采取以技术手段推动结构调整,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跳过有线发展无线

在有线网络技术应用领域,我国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水平,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现实,那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在发展无线网络技术方面也永远没有赶超的机会呢?这一点我们可以参照日本的无线发展模式。日本的有线技术也不是很发达,但是日本企业成功地跳过了这一阶段,直接发展无线电子商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线从技术设备到安装维护的投资要远远高于移动设备的投资,从这一点上来讲,对于大部分并不是十分富裕的企业,从事无线网络投资,可以减少投资成本,从技术上来讲,无线相对有线来讲也比较简单,因此,在我国,跨过有线阶段,发展无线商务活动是切实可行的。

移动办公的新概念

无线网络,可以解决许多通过有线连接无法解决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条件下都适合连线的计算机局域网的搭建,在那些不易布线、施工难度大、临时需要、移动性强的地方有线局域网难以达到要求,形成应用障碍,限制了用户联网。以无线方式进行局域网互连极好地解决了上述难题。无线联网方式是有线联网方式的一种补充,使网上的计算机具有可移动性,有了无线网络的应用,实现无论何时何地上网不再只是梦想。

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目前还有许多的技术及非技术的问题需要解决。

安全性 困绕传统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相对于传统的PC机来讲,移动通信设备的安全性更加脆弱,用户的合法信息更容易被盗取,没有安全性用户就没有了保障,企业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大众化的用户,安全性问题是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急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吸收传统电子商务安全规范与措施,根据移动通信设备的特点,开发各种新型轻便的协议,如开发面向应用层的加密机制等。

无线网络通道种种限制 与传统的有线网络主要受地域影响之外,无线网络通道面临的困难更多。超出了无线网络的距离,服务则被拒绝接入;无线网络资源(带宽)有限,无法保障信号质量,特别是使用高峰期;对无线频谱和功率的限制使其带宽较小,带宽成本较高,同时分组交换的发展使得信道变为共享;时延较大;可靠性较低等等。这要就要求无线服务提供商保障服务可靠性的同时,要优化网络宽带的使用,节约资源。

大力发展面向企业的应用 更巨大、更容易实现的市场机会存在于企业市场。2004年世界B2B的交易量将达到1.4万亿美元,我们相信企业会采用移动商务来加快他们前进的步伐,因为移动商务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做生意的机会。这从以往的经验可以得出,PC首先是面向个人发明的,然而其真正获得收入却是从企业开始的。因特网与移动技术的结合为服务提供商创造了新的机会,使之能够根据客户的位置和个性提供服务,从而建立和加强其客户关系。这里可以举一些面向企业的有开发价值的应用。无线医疗,随着人们生活档次的提高,对健康更加重视,在很多情况下,每一秒种对病人都非常关键,这是一个最适合无线应用的行业。移动ASP,我们已经知道ASP是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助推剂,而移动ASP,更是有无限的发展潜力。

大众化应用是切入点 从移动电子商务的特点来看,非常适合大众化应用,而且应用把大众化的应用作为发展面向企业的电子商务的切入点。移动电子商务不仅仅实现了在因特网上直接购物,还是一种全新的销售与促销渠道。它全面支持移动因特网业务,可实现电信、信息、媒体和娱乐服务的电子支付。它能完全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喜好定制,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使用这些服务。设备的选择以及提供服务与信息的方式完全由用户自己控制。通过移动电子商务,用户可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服务、应用、信息和娱乐。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使普通的消费者在预定门票、支付费用、股票交易以及财务办理上受益。

向用户需求提供服务 有些服务是有线与无线都可以提供的,在这种情况下,发展无线就体现不出它的技术优势,我们就根据无线网络的特点,移动无处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不用插入通电,较高的数据传输速度,跟踪定位,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即时知道方位,个性化,移动设备的界面是最个性化的,容易与基础设施连接,不需要物理的连接,使用者可以在安全的距离上实现远程控制,建立高速有效的无线网络应用模型,发展杀手型的应用。

Internet和移动通信,作为迈向信息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分别对应着对大量信息资源的有效访问和随处漫游的个人通信。如何结合它们的技术优势,在不受信息源的限制和用户访问时位置限制的同时,以统一的标准向用户提供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服务,已成为网络界和电信界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是一块蕴含无限商机的蛋糕,谁能在当前低迷的经济浪潮下抢占先机,占领市场,谁就有了新的发展动力,新的赢利空间。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据IDC公司调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只有42%的公司采用了无线服务或计划采用无线服务。这个比例在亚洲的南亚地区为35%,而在中国和韩国地区仅为32%。不难看出,移动互联网在我国仍十分稚嫩,其发展上升空间很大。

另外,移动互联与固定网必将长期共存,相互补充,来满足不同层面客户的不同需求,他们之间绝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因此移动互联在其发展初期就应明确市场定位,减少市场开发与技术研究的盲目性。因而,无线网络服务提供商应充分认为到无线网与有线网的不同特点,充分分析市场用户群,仔细挖掘市场赢利点,广大的个人手机用户提供各种个性化的服务,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应面向各种层次的企业级用户,深入探讨企业用户需求,为企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真正在移动电子商务这一领域获取竞争优势。

作者:吉明伟

移动电子商务现实技术研究论文 篇3: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 要] 根据国家示范学校、湖南省卓越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实际指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应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与团队意识,通过毕业设计、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提升创新实践,与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训平台协同创新创业,才能在“双创时代”培养出真正创新创业型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电子商务;协同创新;职业教育;双创;高职

一、背景

根据大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数据,湖南省高校毕业生2015年有31.78万,其中高职专科毕业生14.46万人。在经历“史上最难就业年”“更难就业年”之后,就业形势严峻的现象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存在。教育部2015年也公布了15个难就业的专业,其中就有很热门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从本质来讲一是创新,二是服务,即面向客户要求更好的服务体验,更强调客户的需求来创新。大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意愿。2015年调查显示,有20%的受访人表示愿意创业,在这些受访者中,电子商务、医疗健康、网络金融专业分别排在了前三位。电子商务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本质是创新与服务,而且创业成本低,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成为高职学院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进行了一些探讨和研究。王慧提出了实践平台总体建设框架,在基于“工作室”的电子商务教学改革研究与构建,电子商务“工作室”师资创新研究、企业化管理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罗晓东提出了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模式中贯穿创新创业素质,开发创新创业技能,搭建创新创新平台,保障创新创业实施等方法;陈月波提出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式,推进学生的“双创”能力;薛二勇提出了增加科研的投入;重视基础研究,改革学科結构、组织等方式来培养创新人才;杨兴提出了建立一个协同创新平台,整合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等资源,既可以作为一个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作为一个培训组织。张伟萍提出在协同创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人才协同、项目协同、机制协同等方面来培养创业创新型电子商务人才;兰小云指出了校企合作、共建技术研究中心、共建二级学院、共建双师团队、工作室等模式与企业协同创新创业。

国外,现在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课题,美国现在的青年学徒制、高级技术教育(ATE)计划、校企契约、合作教育计划、赛扶(SIFE)计划、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技术准备计划等校企合作项目来促进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著名经济学家赫维茨提出校企合作机制研究思路:确定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分析因素的影响作用及相互关系,决定校企合作资源配置方式,即机制构建。

三、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途径

(一)建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电子商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在高职院校所有专业中,电子商务是最适合创业的,也是目前学生创业最多的一个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创业具有投入成本低、收效快的特点,但大学生总体创业成功率不到5%,除了社会磨炼实践不够,团队人员、公司组织架构不清晰,容易被大公司复制等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受到创新创业的教育,对风险没有一定的把控。所以,在制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时,适当调整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开设创新理论、创业基础、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以及电子商务最新研究、行业趋势等选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逐渐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电子商务学生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团队意识

电子商务离不开创新,创新是电子商务创业的基础。学生要创业,必须具备创新的能力。通过开展提问式、启发式、团队项目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精神、怀疑思维,教师将学术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创新实践案例、创业成功模式融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灵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各种互联网工具、大数据分析技术与电子商务专业工具,支持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志趣,自主选择创新创业路径。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和规律情况,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同样也离不开团队,一个好的团队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大学生创业尤甚。纵观互联网创业的一些成功案例,每一个成功企业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所以,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中,建议在第一学年开设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让学生在大一就自由组合成团队,树立团队意识,弘扬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感情,互相鼓励。

(三)改革考试考核方式,通过毕业设计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近年来,职业院校在教学考核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很多学校每学期都会做专门课程改革方案,其中考核方式改革是必不可少的。与传统笔试考核方式相比,教学考核应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结果能充分并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改革课堂考试方法的同时,将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包括创新实验、科研活动、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纳入考核范围,通过这些考核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业思维。另一方面,毕业设计作为大学三年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一种考核方式,在高职院校长期没有受到重视。很多教师认为,毕业设计是本科的专利,高职学生起点低,做不好毕业设计,所以出现了很多“走过场”的形式主义。本科院校是研究型学校,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研究;高职院校则重点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更加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可见,两者人才培养的定位不同,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主要是理论基础的研究,而高职学生是应用的实践,比如产品的设计、技术的创新、方案的实施等。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整合过程,不仅可以巩固原有的理论实践知识,而且可以把这些理论转化为实践,甚至转化为成果,而这些正是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一种锻炼。

(四)鼓励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大赛,以大赛方式促进创新创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此后,各级教育和企业机构电子商务、互联网之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现了很多不同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这些大赛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在校或刚毕业的学生,比赛的内容大多是创新创业、“互联网+”、大数据、跨境电商等项目,如政府举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大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大赛等。除此之外,企业也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了电子商务大赛,对于获奖的学生不仅提供办公场地、创业指导、投融資对接等,更重要的通过比赛各层筛选最终获得奖项的学生将会对自己的项目更加自信,对市场也更加了解,从而增加创业的成功率。

(五)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创业

高职学院应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各类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利用实训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学生孵化基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等各类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动现有实践平台的资源整合与转型升级。国外校企合作案例比比皆是,很多大公司在学校都建立了研发中心,人才培养储备中心,也有很多科技企业的总部设在大学校园。因此,与企业协同合作创新创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高职学院与企业一起共同培养专门人才,节省人力资源成本,与企业一起协同创新,提高效益;同时,企业工程师可以为对高职学生进行培训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给学生提供指导,帮助实现创新创业。

三、总结

政府在“双创”大环境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为创新创业打下牢固的根基。对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其经过的社会磨炼实际不多,在团队人员、公司组织架构还不清晰的情况下,存在很多不足,创新创业也是举步维艰。高职学生对于公司运作,企业运营没有实践经验,对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保护还不到位,很容易被大型公司或竞争对手复制,从而过早被市场扼杀。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建立创新创业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案,重视毕业设计,鼓励学生以团队方式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同时建立双创保障机制来保障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在技术上也需要与行业、企业协同创新,共同创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电子商务专业的创新创业。

参考文献:

[1]张作为.高职电子商务人才“X+1”协同创新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6):8-12.

[2]罗晓东.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3).

[3]陈月波.基于“双创”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4(17).

[4]张伟萍.协同创新视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4(4).

[5]杨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电子商务,2015(12).

[6]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

[7]王慧.关于高职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1(29).

[8]严芳.高职院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功能与路径[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2).

[9]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10]蒋定福.上海电子商务集群协同创新模式分析[J].商业时代,2012(17).

[11]许晋仙.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2]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13]杨兴.电子商务行业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实践探索:以哈淘电子商务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3(26).

作者:吴丘林

上一篇:浅谈商务翻译中的信息对等论文下一篇:国家经济证券市场监管毕业论文